在介绍滦州兵谏之前,先介绍一下新军。

将太平天国消灭之后,清朝的军队实际上已经是淮军了。淮军要比八旗、绿营强得多,但由于历史的惯性,淮军渐渐走上了绿营的老路,世袭为兵,军官克扣军饷,打仗毫无纪律。对付国内的叛乱还凑合,跟外国兵打就一塌糊涂。

在甲午战争中跟日军对峙时,士兵不管见没见到敌人的影子就先放枪,有没有军官的命令都无所谓,反正就是放枪。等子弹打光了,敌人来了只好撤退。

晚清新政时,袁世凯开始大规模练新军,这个局面就改观了。北洋新军都是20到25岁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不克扣军饷,袁世凯定下严格的制度,每月亲自点名发饷,杜绝了军官中饱私囊的情况。新军的服装都是仿造外国的咔叽布军装、皮绑腿、皮靴,训练又好,步伐整齐,军容整齐。

新军

不仅如此,新军军饷也比淮军要多一倍,而且大半直接寄到家里,此外,军属还有减免租税的优待。这样一来,不仅老百姓乐意当兵,连秀才和举人都有报名从军的。

1858年,英法联军第一次进攻大沽炮台之后,英国公使额尔金在日记里写到,有一个排的优秀欧洲士兵,带上足够的弹药,就可以踏遍中国。这样的豪言壮语,一直在欧洲人中间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然而,见了新军之后,英国人说,这样的世纪已经结束了。

一个英国武官在参观了北洋新军的演习之后,发现北洋军士兵动作非常迅速,绝对无半点嘈杂,依照教科书演练,一丝不苟,连一个步点都不会错。没有命令,别说开枪,就是多走一步都没有。

大清海军

新军计划及编制

1904年,在袁世凯的建议下,清廷发布了《陆军营制饷章》,开始统一全国的军制,准备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镇”可以理解为“师”),每镇12512人,全国将近50万正规军。

到1911年,大清全国一共编练了25个镇,合计17万官兵。其中北洋六镇有7.4万人,由大清中央划拨经费,发放粮饷,所以武器最为精良,也最忠于大清。

其它19镇(其实是14个镇、18个混成协),约10万人,这些镇由各省自行解决钱和人的问题,中央不给钱。所以这些新军的人事任免权,自然掌握在了各省总督手中,也就为后面的军阀割据奠定了基础。

按新军编制规定,以两镇为一军,两协(“协”可以理解为“旅”)为一镇(一镇官兵12512人)、两标为一协(一协官兵4038人),每标三营,每营四队。每镇还辖炮队一标(官兵1756名)、马队一标 (官兵1117名)、1个辎重营(官兵754人)、1个工程营 (官兵667人)。

镇的长官叫统制;协的长官叫协统;标的长官叫标统;营的长官叫管带。

那什么是“混成协”呢。因为编练新军花费太大,因此从河南新军开始,采取了变通办法,先成立混成一协,以后再扩为一镇。这个办法后在全国各地推广,于是出现了一批混成协。按清廷定制,混成协一般是步队一协、马炮各一营、工辎各一队。

新军列队

入伍新军的条件是:家庭清白,年纪在十八九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身长四尺八寸(160cm)以上,能平举100斤以上重量,没有恶习(不抽鸦片和酗酒),没有疾病,200步开外的地方看清军官伸出的手指到底有几根,能识文断字。这些要求各省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很高,所以征兵并不容易。

新军使用西式武器,军事长官一般都由国内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以及德、日的军事留学生担任。当时的德国和日本,最高领袖都是皇帝,日本军校灌输的忠君精神,非常符合清政府的思想。

新军中的军官大都视野开阔,普通士兵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易于接受新思想。所以,新军中大批官兵有革命思想和观念,这是辛亥革命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说明清廷没有重视对官兵的思想教育。

武昌首义其实就是新军起义,然后响应的陕西、湖南二省,也是新军起义。接下来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起义,都是新军起义。除上海、广东、广西辛亥革命起义是以民军商团为主之外,其他各地起义均为新军起义为主。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新军大起义。

清廷一直磨磨蹭蹭不彻底改革,大臣们说不动他们,立宪派说不动他们,老百姓上街游行也打动不了他们,最后,是军队用武力让他们做出改变。

那个年代,所有的政治目标,最后都要靠武力实现。

永平秋操

自1902年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成军后,清廷仿日、德军制定期会操,以检验编练新军成果。袁世凯在1905至1908年,举办过河间、彰德、太湖三次秋操。

1910年,新军第一镇官兵沙盘演习

新军在进行军事训练

袁世凯归隐后,载涛任军谘大臣,载涛上任后的一个重大决策就是永平秋操,1911年4月28日,载涛奏请在直隶省永平府举行秋操。

清廷认为这次秋操对外可以树立国际形象,对内可以震慑革命人士,所以格外重视,摄政王载沣命弟弟载涛为阅操大臣,并亲自为各军将领授旗,嘱咐“此次与国家前途大有关系,当务慎重。”

载涛

1911年10月初,清政府按计划在直隶省永平府举行秋操演习。

参加秋操的部队分为东、西两军。东军是汉人为主的新军,总指挥是冯国璋,副总指挥为张绍曾吴禄贞。西军是满人为主的皇廷禁卫军,总指挥是舒清阿。两军合计6万多人,清廷为此次秋操拨银元1800万。

永平秋操

秋操开始时,东军自天津开拔,进驻山海关至滦州一线,西军自北京向东北方向前进,进驻丰润至开平一线,两军沿京奉铁路相向而行。按照这次秋操的预定程序,最后以西军(禁卫军)战胜东军(新军)作结束,“显系有满人压倒汉人之意”。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急停止秋操:“武昌吃紧,率部速归……”。

10月12日,清廷派陆军大臣荫昌统率二、四两镇及吴禄贞第六镇的一个协前往镇压。接着,命令冯国璋督率张绍曾的第二十镇、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及三、五两镇之各一协,迅速开赴武昌前线增援。

这其中,张绍曾、吴禄贞、蓝天蔚,发动了滦州兵谏。

滦州兵谏

清政府在1904年和日本签订了一个协议,每年选派200名留学生,到日本学习军事。

张绍曾、吴禄贞、蓝天蔚等人,就是这样的官派留学生,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在日本期间,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对清朝专制政权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感到不满,认为非痛加改革不可,其内心有革命思想,可以说是是体制内的革命分子,这种人在新军官兵中还不少。

1907年初,张绍曾与士官学校同学吴禄贞、蓝天蔚被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调到奉天(即辽宁)军界任职,由于三人“志趣相投,过从密切”,又都是北洋军中杰出的维新人物,被称为“士官三杰”。1911年,东三省总督改为赵尔巽。

张绍曾作为二十镇统制,在秋操前就有起义的打算,有人说张绍曾“利用秋操之变,暗中私带子弹,伺机起义”。有亲历者宁武口述:“张迷信占卜。说占卜的结果,对起义不利,又说新军中有冯国璋、曹锟、王占元三镇兵力,还有近五万旧式军队;敌我相较,敌强我弱,不宜莽撞从事。”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二十镇内部官兵已经酝酿着革命的气氛。

张绍曾

当张绍曾率领参加秋操的部队刚抵秦皇岛昌黎县时,武昌起义爆发,清廷令其把部队开到滦州听候调遣。当他得知是南下镇压起义后,返回奉天,与第三镇第五协协统卢永祥、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等,共同商讨对策。张绍曾表示:“武昌之变,为除专制,主共和,以此倡义号召天下,凡属同胞,谅皆赞助。”希望大家一致“赞助”武昌革命。卢永祥持反对态度,蓝天蔚主张先看形势的发展,选择有利时机再发动,也不同意立即反正。总之,参加商讨的人,争辩激烈,甚至拔枪相向。

张绍曾无奈,想出一个权宜之计,即“要求清廷改革政治,宜布立宪,停止讨伐民军的战争”。在他的提议下,大家共同商决,“先向清室陈述国事意见,如不采纳,再行发动”,在他亲自主持下,由吕均、李志等人起草立宪政纲十二条。

此间,冯国璋多次来电催促张绍曾等迅速率部南下,张绍曾未给予任何响应。

10月27日晨,张绍曾由奉天返滦,向全体官兵宣布:“武昌革命,名正而言顺,专尚征讨,不合人情,况以同种相残,世界无此蛮行,所有军队,均不前进。”

同日,张绍曾、蓝天蔚、潘矩楹、卢永祥、伍祥桢等5人,向清廷上奏了《陆军统制官张绍曾等陈请意见政纲十二条折》。其中措辞强硬,要求朝廷对他们提出的十二条政纲“立决可否,迅于二十四点钟以内即颁谕旨,明白宣示”,并表示如果清廷不答应,就进军北京逼宫,“谨披甲执戈以待复命”,滦州兵谏至此爆发。

除了发电报给朝廷外,张绍曾同时派遣吕均专程将原件送往北京,吕均入京请军机大臣那桐代为呈递,被那桐严词拒绝。吕立刻返回滦州。张绍曾手下有一人叫陈霭亭,认识载涛府上的门人,于是派陈霭亭通过这层关系,将文件面呈时任军谘处大臣载涛,并由其代呈摄政王载沣。

张绍曾等人又向各省总督、巡抚、将军 、陆军统制、统领、防军统领、谘议局等人员和部门通电,告知“业已提出政纲十二条,请愿朝廷,速改政体,即开国会,改正宪法”,呼吁“共匡大局,遥相声援”。 目的是广传消息 ,扩大影响,赢取支持。

除通电外,张绍曾还特向袁世凯和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两人发出专电,袁世凯当时尚未出山(朝廷当天已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全权指挥赴援的海陆各军),但其地位显然举足轻重。张绍曾等人的“基地”在东三省辖区,自然也要告知到当地总督。

张绍曾等人提出的“十二条政纲”如下(括号中内容是我的注解)

1.大清皇帝万世一系。(这是给清廷一个面子)
2.于本年内召集国会。(这仍然是国会请愿的要求)
3.宪法由国会起草,以皇帝之名义宣布之,但皇帝不得加以修正或否认。(这个厉害了,宪法由国会起草,皇帝不能修订和否认)
4.缔结条约及讲和,由国会取决,以皇帝之名义行之。(这个也厉害,外交也由国会决定)
5.皇帝统率海陆军,但对国内用兵时,必经国会议决。(对内用兵需要国会同意)
6.不得以命令施行“就地正法,格杀勿论”之事。(限制皇帝的权力)
7.特赦国事犯。
8.组织责任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后,以皇帝敕任之,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荐任之。皇族不得为国务大臣。(这是立宪派一直要求的完全意义上的内阁)
9.国会有修改宪法之提议权。
10.本年度预算未经国务议决,不得适用前年度之预算支出。
11.增重人民之负担,须由国会议决。
12.宪法及国会法之制定,军人有参与权。

这些要求相当于已经把立宪的标准提高到虚君立宪制,很类似于英国,君主虽然享有至高荣誉,但并没有什么实权,几乎所有的决策权都在国会手里。

朝廷开会研究

滦州距离京城不过二百公里,火车当日即可抵达。所以清廷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接到十二条政纲后,载沣立即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

在御前会议上,各亲贵大臣意见不一,争论十分激烈,奕劻等人持反对意见,主张起用袁世凯镇压张绍曾等,载涛、良弼等人反对袁世凯东山再起,他们认为张绍曾抗拒调遣虽应惩办,但不应操之过急,万一激变,后果不堪设想,不如暂准所请,以示羁縻。

羁縻(jī mí):笼络;怀柔。

张绍曾当时在“奏报”中要求朝廷必须在一个工作日(“二十四点钟以内”)之内回复,然而朝廷并没有即时答复。张绍曾大怒,立即电告载涛、资政院,态度强硬地宣称其所提政纲十二条“实为现在扶危定倾之不二法门,自谓一字不可增减”

电文种要求资政院“敬乞迅予提案质问政府,从速解决,绍曾等不敏,谨荷戈执戟以为后援。” 这句就是威胁了,意思是,“我们希望资政院能迅速提案质问清廷,是否同意十二政纲,赶快定下来,我们能力不足,只能是手持武器作为你们的后援。”

10月28日,即兵谏发生的第二天,清廷根据载涛等人的建议,派素与张绍曾关系较好的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去滦州“抚慰”。

10月29日晨,吴禄贞抵达滦州,但他并没有劝说张绍曾,而是与张绍曾密议,计划组织“立宪军”,占领北京,“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令清政府大为后悔和恼怒。

10月29日当天,山西发生了大事,山西新军杀死巡抚陆钟琦,宣布独立,推阎锡山为都督。根据山西独立的新形势,吴、张商定了联合阎锡山共同行动的计划。由张绍曾以组织“立宪军”的名义,把蓝天蔚、卢永祥各军迅调滦州集合。吴禄贞的第六镇则去石家庄、与阎锡山商组燕晋联军,把晋军调至石家庄,然后同时宣布独立、从南北两面夹击北京。

清廷获悉吴、张等人的计划后,非常恐慌,决定赶快答应兵谏。

一天四道圣旨

载沣在10月30日当天,一连颁布四道圣旨。

一是罪己诏,承认半年前惹众怒的“皇族内阁”“与立宪各国通例不符”,称“本年设立内阁,仍令王公等充国务大臣,原属一时权宜之计,朝廷本无所容心”。宣布解散皇族内阁,许诺“一俟事机稍定,简贤得人,即令组织完全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见《俟简贤得人组织完全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谕》

意思是说,组建皇族内阁本来也是权宜之计,现在我们立刻就解散它,等事情稍微平静下来,我们就挑选有才能的人,组织完全意义上的内阁。

二是开放党禁,不仅戊戌以来的政治犯全部赦免,而且准其组党。-见《准开党禁颁布特赦谕》

三是朝廷承认自己“用人无方,施治寡术”,“皇族内阁”多用亲贵,铁路收归国有政策是被奸臣(主要指盛宣怀)所欺骗,“此皆朕一人之咎也”。  -见《实行宪政谕》

四是令资政院总裁溥伦等“敬遵《钦定宪法大纲》,迅将宪法条文拟齐,交资政院详慎审议,候朕钦定颁布”,即让资政院迅速拿出宪法条文然后颁布。-见《著溥伦等迅拟宪法条文交资政院审议谕》

资政院奉到谕旨之后,赶快于10月31日给滦州军人回复了电报,说朝廷谕允了他们的要求,说将来制宪要“采用英国君主立宪主义,用成文法规定”,并说目前正在“拟具重要信条”。

但军人们知道,朝廷让资政院拟制宪法的依据是《钦定宪法大纲》,而这个大纲的实质是君主独揽大权,和军人的要求完全不符,于是张绍曾等人在11月1日又上一电报,要求清廷立刻彻底整改,取消宪法大纲,由国会制定真正意义上的宪法。

受日本学界影响,清朝各界对制宪方式大致有钦定、协定、民定之分。由君主制定的叫钦定;由君主和人民共同制定的叫协定;由人民制定的叫民定。这次兵谏要求国会制定的就是民定,而1908年那一版宪法大纲叫钦定。

电报末尾有一句“荷戈西望,不胜惶恐待命之至”。意思就是“我们全副武装,殷切期盼回话”。

11月1日,还发生了张绍曾扣押军火事件。当时,为了镇压武昌起义,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奉命向武昌运送一批购置于西伯利亚的军火,负责押运的彭家珍(后来就是他炸死了清廷皇族宗社党领袖良弼),正好是革命党人,他密电张绍曾让他在滦州将军火扣押。于是张绍曾截获了军火,并致电黎元洪,告知其已扣押军火,“北军之战备已虚,绝不敢妄逞武力”。

朝廷的整改

为了满足兵谏要求,朝廷有了如下一系列行动:

11月1日,摄政王载沣准皇族内阁集体辞职。

11月3日,资政院将名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文件上奏朝廷,当即被批准。

十九信条以英国宪法的大致原则予以制定,皇帝权力缩小,议会和内阁的权力扩大。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内容如下:(括号中内容为我的注解)

第一条 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 (兵谏十二条政纲中有类似这么一句)
第二条 皇帝神圣不可侵犯 (我就见过“卫兵神圣不可侵犯”)
第三条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权利被国会制定的宪法限制)
第四条 皇位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 (这个也由宪法定,估计是怕以后有人争皇位)
第五条 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源自兵谏要求)
第六条 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 (源自兵谏)
第七条 上院议员,由国民于有法定特别资格者公选之 (源自兵谏)
第八条 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举,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它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 (此即完全意义上的内阁,皇帝不能影响组阁,皇族不能参与内阁。满足兵谏要求)
第九条 总理大臣受国会弹劾时,非国会解散,即内阁辞职。但一次内阁不得为两次国会之解散 (源自兵谏)
第十条 海陆军直接皇帝统率。但对内使用时,应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此外不得调遣 (源自兵谏)
第十一条 不得以命令代法律,除紧急命令,应特定条件外,以执行法律及法律所委任者为限 (和兵谏类似)
第十二条 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但媾和宣战,不在国会开会期中者,由国会追认 (和兵谏类似)
第十三条 官制官规,以法律定之
第十四条 本年度预算,未经国会议决者,不得照前年度预算开支。又预算案内,不得有既定之岁出;预算案外,不得为非常财政之处分 (和兵谏类似)
第十五条 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由国会议决 (皇室经费由国会决定)
第十六条 皇室大典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第十七条 国务裁判机关,由两院组织之
第十八条 国会议决事项,由皇帝颁布之
第十九条 以上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八各条,国会未开以前,资政院适用之。(国会目前还没有组建,国会的职能先由资政院代理)

从内容上来看,“十九信条”基本上吸收了滦州兵谏提出的“十二条政纲”,并做了必要的补充,更为全面。这些宪法精神,其实早已形成共识,不仅军人是这么想的,大多数立宪派也是这么认为的。

至此,滦州兵谏的基本目标达成。

11月26日,清廷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誓告太庙。因为改政体这么大的事,按规矩,是要告诉朝廷列祖列宗的。

清廷祭天公布“十九信条”原件

争来的不香

这“十九信条”可是立宪党人多年来所追求的东西,以往通过各种上奏、宣传、争论、请愿等方式,都没有起到效果,现在可好,滦州军人发几封电报,朝廷就在几天内同意了虚君立宪。

只是,朝廷即便是做出这种让步,群众也不买账了,群众的情绪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虚君立宪也满足不了群众要求了。

所以说,很多东西,要主动给才有效果,如果是被逼着给的,那么逼的人往往也不想要了。

因为群众眼看大清要完,眼看民主共和有望,何必要这个虚君呢。

十九信条宣布的第二天,贵州宣布独立,紧接着,江苏、浙江、广西、福建、安徽、广东等也相继宣布不再是大清国的属地,不再承认清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

成立新内阁

11月8日,资政院选举内阁总理大臣。通过无记名投票,袁世凯以绝对多数当选。

选举于当天下午四点举行,五分钟之后投票结束。参与投票的有87人,最终的投票结果是袁世凯获得78票,另外还有六人获得了选票,即岑春煊(2票)、黄兴(2票)、梁启超(1票)、锡良(1票)、王人文(2票)、那彦图(1票)。出人意料的是,清政府资政院主办的选举,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有一票,革命党人黄兴有两票。

第二天,清廷重新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袁世凯稍事推辞后,就在清廷再三电促和各界舆论影响下,踏上北上的征程。

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北京,入住锡拉胡同私邸。第二天,入宫拜见隆裕太后,誓言效忠清室,然后开始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办事。

第二天,袁世凯去东交民巷拜访了各国公使,表示此次北来,目的是保存大清王朝,施行人民多年来期待而一直没有实现的君主立宪政体。更为重要的是,要避免中国因此次动荡而导致分裂,表示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解决目前的危机。

11月16日,袁世凯向摄政王载沣提出了各部大臣的人选,清廷当日颁发谕旨,加以任命。由袁世凯选大臣,这是符合十九信条的,因为其中第八条说:“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举,皇帝任命。”

第八条里面还说,“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它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所以新内阁的大臣中,没有一个是皇族。

新内阁成员:

外务大臣:梁敦彦(胡惟德署理);副大臣胡惟德(曹汝霖署理)。
民政大臣:赵秉钧;
度支大臣:严修(绪英署理)。
学务大臣:唐景崇;副大臣:杨度。
陆军大臣:王士珍(寿勋署理);副大臣:田文烈。
海军大臣:萨镇冰(谭学衡署理)。
司法大臣:沈家本;副大臣:梁启超(定成署理)。
农工商大臣:张謇(熙彦署理);副大臣:熙彦(祝瀛无署理)。
邮传部大臣:唐绍仪(杨士琦、梁士诒先后署理)。
理藩大臣:达寿。

注意其中有梁启超和张謇。梁启超与袁世凯属于不同的政治派系,而且梁启超一直痛恨袁世凯当年告密,在海外写了不少文章骂袁,但袁世凯还是抛弃前嫌,拉梁启超入阁。至于张謇,和袁世凯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有很多年了,但袁世凯仍然愿意邀约他当农工商大臣。

可见袁世凯还是有一定胸怀的。不过,梁启超和张謇都婉拒了袁世凯。

滦州兵谏的平息

滦州兵谏那几日,北京到处弥漫着恐慌情绪,有门路的官员已经携家眷逃往天津租界,据说隆裕太后也准备携带小皇帝溥仪逃往承德“北狩”。

袁世凯一方面通过庆亲王奕劻等稳住隆裕,阻止帝、后出京,以免人心慌乱,一方面要求赵秉钧以民政大臣的名义,利用一切手段,恢复和稳定北京的社会秩序,保证商户照常开业,剧院照常演出,人民照常生活。

随后,清廷和袁世凯采取一系列诱惑威胁、 分化、收买及加强防备等手段, 破坏了张绍曾与吴禄贞密订的进攻北京的计划。

11月5日晚,袁世凯派周符麟、良弼派陈其采到石家庄,周、陈二人用重金收买吴禄贞的骑兵营长兼卫队长马蕙田等人。11月7日凌晨一点,吴禄贞被马蕙田等人杀害于石家庄。

吴禄贞

11月7日,袁世凯奏请清廷削去张绍曾第二十镇的兵权,给其以兵部侍郎兼长江宣抚大臣的虚衔,命他立即去南方劝导革命党人停战。

张绍曾得到吴禄贞被刺和他被解职的消息 后,感到大势已去。这时他手下的革命派王金铭、施从云等人,力劝张绍曾率领他们立即起义,张绍曾说:“吴禄贞遇害,应援断绝,……铤而走险,徒取败亡,少待时机,较有把握。”王、施诸人仍坚持起义。张绍曾说:“你们万不可轻举妄动,你们这一协才几营人,其他的协不见得和你们一致行动。本镇内部既不统一,如何能行大事?何况曹锟、王怀庆都是效忠于袁世凯的,他们的军队驻扎在通州、永平、丰润、玉田一带,距离我们很近,一有动作,立被包围,外面没有应援的军队,如何能行?”

11月9日,张绍曾离开了第二十镇,前往天津隐居。11月11日,蓝天蔚在奉天也因起事失败,被赵尔巽免职出走。震撼一时的“滦州兵谏”至此结束。

张绍曾离开后,王金铭、施从云等人,在白毓崑、孙谏生、凌钺等革命党人的积极策动下,于 1912年1月2日发动了有名的“滦州起义”,并于当晚向天津进发。但由于在雷庄受到王怀庆、曹锟等反动军队的阻击包围,血战一昼夜,终因外无应援,弹尽力竭,果然不出张绍曾的预料。张绍曾得知消息,“痛哭悲戚,寝馈失常”,深为没能保护住这支革命势力而感到痛惜。

滦州兵谏的平息,让载沣和隆裕终于明白了袁世凯的厉害。

对清廷而言,北方虽然得到缓解,但南方并不好对付,黎元洪等人对君主立宪毫无兴趣,一心要实现共和,他们不理睬袁世凯的劝说,反而开始劝说袁世凯,说袁世凯如果同意共和,将会推举他为新政府的总统。

袁世凯一定会有内心的动摇。

黎元洪

袁世凯

文|卫剑钒

参考文献:

[1] 马勇,《晚清二十年》
[2] 雷颐,《帝国的覆没》
[3] 杜春和:张绍曾与“滦州兵谏”
[4] 尹航:滦州起义研究
[5] 彭剑:十九信条新探
[6] 董丛林:“滦州兵谏”与“十九信条”出台
[7] 滦州兵谏与“十九信条”_张学继
[8] 张鸣文:清末新军的现代化

清亡之路(8):滦州兵谏:逼清廷就范相关推荐

  1. 清亡之路(7):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导火索是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的原因是清廷要搞"铁路干线国有化". 清朝高官对铁路的认识 1911年5月9日,内阁成立的第二天,就干了一件大事:宣布全国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 ...

  2. 清亡之路(9):南北谈判和清帝退位

    解决了滦洲兵变之后,袁世凯更关心如何对付武昌的"叛军",以及相继独立的南方数十省,甚至还有北方数省.袁世凯明白,北洋新军再厉害,可能也打不过这么多省. 黎元洪为代表的南方认为,如果 ...

  3. 清亡之路(4):最受误解的东南互保

    很多人一提"东南互保",就认为是东南是在反叛. 如果仔细看,其实根本谈不上造反,反而是更像是一种"遵旨行事". 本文就是说说这个问题. 宣战是来真的吗? 190 ...

  4. MeeGo的中国救亡之路:Jolla与迪信通牵手合作

    MeeGo的中国救亡之路:Jolla与迪信通牵手合作 Jolla移动--MeeGo的救世主,看起来雄心勃勃又有些疯狂.这家芬兰创业公司是由几位曾在诺基亚任职的员工以及MeeGo爱好者合作成立的,旨在向 ...

  5. 市政管网检测机器人收费标准_滦州市机器人检测随叫随到收费标准

    滦州市机器人检测随叫随到收费标准 唐山明强管道疏通服务有限公司现拥有大型清淤设备20余辆,先进设备2辆,管道检测设备6套,潜水封堵工程车5辆,管道非开挖内衬修复工程车2辆:满勤作业人员达到90多人,持 ...

  6. 后续:高中毕业的程序员读者到月薪四万的逆袭之路,大写的牛逼!!!

    大家好,我是findyi,前几天分享了一篇文章,是我的一个读者从高中毕业到月薪四万+两套房的逆袭之路,今天是后续- 这个牛逼读者写的上篇在6月5号:一个程序员读者从高中毕业到月薪四万的逆袭之路,牛逼! ...

  7. 一个清包网友的装修清单3--给广大TX参考!清包路漫漫啊!~~~

    33.2006年12月30日   石膏,油漆等674元.  (其中)铺走廊地砖每家收189元(共进378元),石膏线条安装带材料费288元(共72米,一米4元,共30根,一根2.4米)    广西灵桂 ...

  8. 海涛师兄指的路--指点汇总--各种装逼利器---15.01.27

    14.11.10--科学楼226 C primer plus 代码敲两边 许英杰老师 ---------------------------- www.gfsoso.com谷粉搜搜 正点原子.安富莱( ...

  9. 滴滴持续扩招私车 倒逼官方就范

    截至9月20日16时,滴滴"快车司机闪电加盟"的页面上显示共有8070659位快车司机"与您同行",而就在一天前,这个主页上显示的数字还是8015965.也就是 ...

最新文章

  1. 网络营销外包下字节跳动如此优秀私有市场估值远超拼多多与京东
  2. C#原型模式之深复制实现
  3. 怎么wps解除合并单元格_wps表格怎么锁定单元格
  4. js和css实现手机横竖屏预览思路整理
  5. 华为开始对嵌入式开发者下手了!
  6. Hadoop集群的kerberos认证
  7. ActiveXObject
  8. go grpc压缩_跟我学 gRPC—1. gRPC 及相关介绍
  9. 【springBoot】之快速构建一个web项目
  10. 测绘地理信息标准规范汇总下载
  11. Python爬虫有用的库:chardet,自动检测字符编码
  12. TensorFlow学习笔记(3)——TensorFlow实现Word2Vec
  13. Day12:一元N次方程的根(略窥群论一二)
  14. 商务与经济统计 笔记
  15. 【转】2007最牛X网站收集,有些网站蛮有意思
  16. 标幺值下Simulink三相瞬时功率模块输出端加增益2/3的原因
  17. 不动产登记中心计算机岗位,武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属事业单位2019年招聘人员岗位一览表...
  18. 2022中国情感障碍大会隆重召开 好心情全程独家直播大会盛况
  19. 信安Note_day16
  20. STM32控制3路超声波传感器

热门文章

  1. 【滤波器】基于低通滤波器语音信号加噪与去噪含Matlab源码
  2. 1的恋爱机会 好朋友:世间的一切(1)
  3. mac使用homebrew安装postgresql
  4. 让element-ui的el-upload组件文件列表中文件图标自定义显示
  5. 微信机器人--定时给朋友发送消息and 自动回复消息
  6. soapui 证书_SoapUI无法连接HTTPS(SSLPeerUnverifiedException)
  7. 区块链与大数据共生共长 帮助大数据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8. 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9. 分享一个2022年火遍全网的Python框架
  10. Charles 抓包工具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