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真气运行法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

1,真气运行法练至第五步仍须坚持从调整呼吸入手

这是我自兰州练功迄今为止的第一个体会,也是最最深刻的体会。之所以体会深刻,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从调整呼吸入手,在习练真气运行法前四步功法过程当中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通督之后,是否还需要坚持从调整呼吸入手呢?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认识是模棱两可的。我想,既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是真气运行法的原理,也就是说,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入静,真气必然就会从之产生并循经运行。而入静方法又有很多,比如通过放松。这样的思想认识导致我在练功过程中忽视了调整呼吸,一味的注意放松,这其中尽管也有调整呼吸注意呼气的成分,但接下来的效果,虽然也能够维持真气运行(练功时间较长的话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却始终不能达到较快入静,深度入静的目的,更谈不上真气被呼吸所鼓荡的感觉。相反杂念频生,不能自控。开始我以为是真气不够充足的缘故,认为继续练下去就会有改善,但长期的效果不佳促使我不得不反思其中的缘由。那段时间我开始回想从辅导班到当前的整个练功过程,隐约感觉问题还是出在了呼吸上面。十月份一个周末练功过后,我拿起《真气运行学》翻到了呼吸运动一章,在调整呼吸一节里,发现李老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呼吸是真气运行的动力,练习真气运行法,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入手”!这两个字大大映入我的眼帘,一下子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和郁闷:原来我对真气运行法的精髓是注意呼气这一点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忽视了这其中还包涵一个前提:实践真气运行法必须首先调整呼吸。真气运行法练到第五步,仍然需要从调整呼吸开始,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呼吸都是真气运行的动力。动力问题解决不好,真气运行的效果必然要打折扣。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我马上再次练功,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调整呼吸上面来,果然立竿见影,不仅自然产生腹式呼吸,呼吸变得匀细长,还有真气为呼吸所鼓荡达于全身的感觉,真气灌溉脑髓,人也渐渐开始入静。

由于每个人的条件包括禀赋,体质,心理状态乃至知识背景等等在内的因素各不相同,练功的进度和体会也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纷繁复杂,形形色色,因人而异。即使就同一个人来讲,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练功的体验可能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并不认为我个人的练功体会就能代表所有的人。但是,真气运行法练至打通小周天以后,是否每个人一坐下都能条件反射一样地迅速进入胎息的生理状态乃至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是否一时进入这种境界而此后都能长期稳定的保持?我相信能达到的肯定有,大部分人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里,习练者必然要遇到一个“入手”的问题。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教训,练通小周天之后仍然要遵从李老所教诲的“从调整呼吸入手”。通过调整呼吸注意呼气来推动真气运行。否则就不能取得良好的功效,它就不是真气运行法!

2,调整呼吸和松静自然的相互关系

在兰州学习之前,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气功理论的书籍,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气功锻炼的内容不外乎呼吸,意识和形体三个方面,而其要诀则离不开松,静,自然三点。通督之后,如前面所提到的,我个人比较偏爱放松,认为放松才是入静的开始,所以没有处理好身心放松和调整呼吸这两者的关系,一度认为身心放松和调整呼吸是平行并列的,二者都可以作为真气运行法的入手功夫。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如果现在让我来归结一下调整呼吸和松静自然的关系,我把它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调整呼吸是要操作的内容,松静自然是要我们如何去操作,用一句话来讲就是要“身心放松地,安静地,自然地去调整呼吸”。调整呼吸是内容,松静自然是形式。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前面所犯的错误,就是将两者本末倒置了。另外一方面,一旦明确了要去调整呼吸,松静自然就成为能否做好调整呼吸的关键问题。越是身心放松,排除杂念,顺其自然地调整呼吸,就越能够达到推动真气运行的目的。反过来,越是调整了呼吸,在注意呼气的基础上使呼吸变得匀,细,长,身心就越能够得到放松,思想就越没有杂念,练功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就变得更加自然,舒适。

3,怎样做好调整呼吸

基于前面的认识,加上我个人的一点粗浅体验,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调整呼吸又有一个前提就是自然呼吸。什么是自然呼吸?就是呼吸舒适,就是当呼则呼,当吸则吸,不可有丝毫的勉强和用强,所谓松静自然中的自然就是这个意思。呼吸运动是人本能的机械运动,本来就不需要人的意识去控制。人为的干预,强呼硬吸,就违背了松静自然中自然的要求,调整呼吸也就失去了它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自然呼吸,首要的就是身心都要放松,心理放松,肌肉不紧张,不造作,不拿劲,才有可能为自然呼吸创造条件。但是放松也有个度的问题,绝对不可一味地追求放松,否则就进入了我前面所提到的误区。实际上,深度放松是在与调整呼吸的相互作用当中来完成的,是通过放松——调整呼吸——再放松——再调整——...的过程来实现的。

其次,调整呼吸就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加上意念(意守),就是常说的注意呼气。注意呼气不是干预呼气,而是在自然呼气的同时注意丹田。久而久之,呼气的时间就变得较长,吸气就变得较短,这同样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意守应该多轻多重?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松静自然原则的应用问题:意念太轻,不能排除杂念(静)时,就要加重意念;意念太重,引起肌体和心理紧张(松),影响自然呼吸(自然)时,就要用较轻的意念。一句话,所加的意念既能够使人排除杂念,又不致引起紧张和不自然,意守的轻重就是适度的。我个人的体会,实践中更多的是需要根据当时练功的感觉和练功的进展来调节意守的程度:练功伊始,意守通常重一些,随着状态的进入,

就应该似守非守,乃至消除,也就是恬淡虚无的境界。昨天练功气感不足,意念就要重一些:今天一坐下就能很快进入状态,那意守的程度就要轻一些。如此等等。总之,要在意守和保持松静自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最后,习练真气运行法,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总结和学习,循序渐进而为之。《真气运行学》是李老毕生智慧的结晶。只有在不懈地练功和《真气运行学》之间来回穿梭,才能把书上不动的文字变成李老殷切的教导。也只有穷尽毕生的努力,才能悟到李老渊博学识之一二。

百日筑基和气冲病灶

在道家气功的修炼中,入门后的第一个阶段便是筑基阶段。亦称:“百日筑基”。

所谓筑基,顾名思义就是打地基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高楼大厦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起大楼来,倘若地基不固,即便盖好大楼也会倾于一旦。

道家气功的修炼,犹如盖大楼一样,也需要筑基,这里指的筑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以所选功法的要求,在明师的指点下,炼精化气(男)、炼血化气(女),以堵漏失;二是用精、血化气后形成的体内真气(生命能量),去疏通、修补身体的病变。

一、堵漏与修补

1、堵漏:

男、女性进入青春发育期后,都会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会遗精,女有月经。这在道家养生学中称之为“身漏”,即称“漏身之体”。精与血为人体生命的“至宝”,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但繁衍生息男无须天天走、女不该月月失。然人类生性贪图享乐,更恋床地之欢,固造成生命能量的浪费,使元气走失、疾病丛生而不能怡享天年。故历来修道仙术的第一步便是“百日筑基”即“练精化气和练血化气”。在气功隐语中称:“擒白虎(炼精化气)斩赤龙(炼血化气)”,即“堵漏”。道家先师吕洞宾所讲的“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便是此意。

初习者往往咬文嚼字地去理解气功术语,以为百日筑基,就是一百天完成,其实这里所指的“百日”并非百天的意思,而是以百日来形容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的意思。

至于到底需要多少天来筑基堵漏,这与所选的功法、有无明师指点、练功时的入境程度、每天所化的练功时间、及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联,无统一标准可循,更不是修炼者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

2、修补

所谓修补,指的是修补已漏之身。这里所指的已漏之身,并不是单纯指走精与漏血,主要是指由于体内元气的走失,造成真气(生命能量)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变。因此,一般人认为未婚男女是童子身、练功无须百日筑基的看法无疑是偏面的。

二、关于气机运行

在医疗气功(大部分是道家筑基功演化而来)静功的修习中,大部分学员在筑基阶段,都要经历得气、行气、疏通和冲击四个过程。

1、得气

道家气功的修习,一般通常从“命功”入手,”所谓命功,即筑基功。而筑基功的下手功夫一般都在下丹田开始,修炼者首先会感受到练功时腹内肠子蠕动增强,频放矢气(**)继而出现丹田发热、小腹发热等得气现象。

2、行气

随着修炼者自身“堵漏”化气和练功中外气内收的能量积聚,小腹发热伴有充实感,这是体内的真气逐渐累积的表现,随之真气就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在体内运行,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

3、疏通

由于人体正常的组织和经络都是通畅的,因此气机运行时通过正常的组织和经络时一般是没有感觉的。但人体经络中通常会有很多小的气滞点,这些小气滞点尚未形成病变,所以平时没有什么感觉,但由于练功后能量的增加,运行力度也随之加大、加上练功时意识内守,对身体的感受远比平时敏感,气机运行在疏通这些小气滞点时便会产生热、涨、麻、疼、痒、冷、重压、蚁行感等八触现象,俗称“气感”。

4、冲击

当气机运行到有明显病变或不正常的经络时,气行受到强大的阻力,这是因为所有气质性病变的部位,经络都处于淤滞或堵塞状态(气滞、血淤、痰凝、湿聚等),气要通过受到病变的阻碍,就形成了两个相反的力,冲击力和阻滞力,病变部位受到外力的冲击就会出现明显的反映,如:疼痛、发热、出血、及其他类似于病情加重的反映。这便是气功界通常讲的“气冲病灶”。道家气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脱胎换骨”前的“大死大活”过程。

气冲病灶的过程,少则几小时、几天,多则几个月,有的病情较重或年老又身患多种疾病的学员,甚至经历几年的气冲病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撇开精神因素和念力调控的因素)是以修炼者自身所积聚的能量的量级和体内需要修补的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的多少来决定的。

三、关于气冲病灶

(一)、气冲病灶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找病、翻病和退病的过程。

1、找病

当气机运行受到较强的阻力而体内能量尚不足以冲开病灶时,气机的运行便会自动改变运行路线,当另一运行路线再次受到强烈的阻滞时,便会再次改变路线,如此不断循环,一方面将体内足以冲开的小病灶(气滞点)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由于能量不足而暂时冲不开的病灶一个个地暴露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找病的过程。

2、翻病

第一阶段的找病过程使绝大部分经络变的更为畅通,修炼者的能量在不断的练功中得到加强,便会直接冲向已经找到的病灶,并以更大的力度加以冲击,使各种病灶的症状更加突出,各种疾病都被翻了出来,这就是翻病的过程。

翻病过程是修炼者修复体内疾病的相持阶段,也是经历痛苦磨难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但修炼者自身会感到身体的明显不适,病情“明显加重”。如果此时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往往也处于暂时的失衡状态而变的不正常。因此,道家气功将这一阶段称为“大死大活”阶段。不少患者由于对气功治病的机理不了解,往往在这个阶段败下阵来,放弃继续修炼而导致半途而废,实在可惜。要知道没有“大死”的过程是不可能有“大活”的结果的,更谈不上“脱胎换骨”和“返老还童”的效果了。

3、退病

病灶和真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后,随着修炼者不断练功,体内的能量不断得到补充,病灶(大的气滞血淤区)在真气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化解、缩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感觉的各种疾病的症状也会逐渐减轻、消失。这就是退病的过程。

(二)、找病翻病的三个层次

找病和翻病的过程是不以修炼者主观愿望为转移的,气机运行有它自身的规律,它不但要把你了解的病翻出来,还要把许多你并不知晓的疾病也翻出来。因此往往会给一些不了解气功治病规律的修炼者带来困惑,有的甚至误认为自己练功出了“旧病未去、反而病越练越多”偏差。其实这是道家气功修炼中极为正常的好现象,因为筑基补漏,不能光去修补你知道的病,必须对身体进行全面彻底的修复,才能真正算得上“脱胎换骨”。而“全面”、“彻底”,必然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疾病。

1、过去的病

一些多年前所患过的伤病,有些虽然早已康复,但因伤病在愈合时组织结构发生某些变化(组织粘连、手术刀口的疤痕等),经络组织并不通畅,气在冲击这些组织时,便会出现疼痛,酸涨等旧伤旧病“复发”的症状。

2、现在的病

你所了解的现时正患的疾病,气冲时便会出现症状加重、疼痛加剧的现象。

3、未来的病

所谓未来的病本身就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并不了解、尚无症状的“已病”(已有的病);一种是没有症状的早期病变,如:中医认为的肾虚、肝瘀、心火等;另一种则是真正的“未病”(处于潜伏期的将来的病)。

这三种自己并不知道,甚至连医院也无法诊断出来的“病”,在气冲病灶时,也会被翻出来。

综上所述,对于修炼者或希望通过医疗气功的修炼、达到康复疾病目的的人来说,“百日筑基”,无论从修炼入门到康复疾病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这一阶段的修炼中,气冲病灶是修复“已漏之身”的必经之途、是筑基阶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了这一步,疾病才能康复,继续修炼才有了根基。

练功的思维方法

看了论坛中的一些帖子,感觉习练真法的功友往往过份注意具体问题,对于真法中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却关注不够,个人认为要想不断进步必须理解真法的两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均为个人理解,未必正确说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必须了解真气运行法和真气运行学的区别。初学真法的功友对真法的理解往往局限在“法”的层次。但是真气运行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真气运行学了。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真气运行法偏重于实践操作层次,即具体的练功方法以及练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等等。而真气运行学则不同,我们知道,大凡一门所谓的“学”,必须有贯穿于全领域的、自成体系的、严密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不仅要能指导该领域的实践,解释说明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而且能引导学科的不断发展。真气运行学的基本理论就是真气运行的理论(详细内容请参考李老的《真气运行学》):真气是生命活动的核心,真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气与生俱来,后天之气指由口鼻摄取的氧气和养料(古称阳精阴精),旺盛的真气运行既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又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的功能保证。因此必须培补真气,具体的方法就是“虚无生气”。但虚无的状态不是立即就能做到的,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慢慢达到,五步功法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设计的。总结起来就是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恬淡虚无的状态下真气自然产生,在此情况下保持精神内守的状态就可以强身健体去病延年,这几句话是对真法功法、功理、功效的高度概括。因此真气运行学不仅包含了具体的方法,更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强调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理论就成了空对空的东西,只有实践而不注重理论,功夫也难以到达较高的层次,看看历史上的很多修炼大家,都是既有实践方法又有完整的理论的。因此对于修炼真法特别是已经通督的功友应该更多的关注真气运行的理论

并通过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练功实践。

了解了真气运行学的基本理论后,进一步思考就会发行真气运行学理论体系中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属性:“学”的属性和“道”的属性。真气运行学既然是一门学问就必然有自己的学术体系、学术原则,这一部分强调的是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这是和其他很多学科相同的地方,因此大家可以发现为什么真法做了很多的科学实验发表了很多科学论文,这属于“为学”的特性。但同时真气运行学还具备“为道”的特性,这一部分强调的是“以身证天”,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沟通人与自然的联系,了解人体自身,也进一步了解宇宙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这种特性的典型反映,这是真气运行学的特色,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别与西方文化的鲜明特色!

因此从这两种属性出发要求我们修炼时必须具备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哪两种方法呢?这就是老子的“为学日增,为道日损”的思想。做学问,应该每天有所收获,每天学到新的东西;而为道,则应该每天有所“损失”,损失一些欲望、杂念,越来越清静,直至损无可损,达到无为。在“为学”的过程中对于真气运行学理论我们要多思考多问问题,而在“为道”的过程中具体练功时我们要少想问题,要顺应自然清净无为。这就是练习真法应该具备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

了解了真气运行学的“道”的属性,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练功过程中老师总是强调不要急躁追求不要急于求成,对练功中种种现象好的不追求坏的不害怕,自己泰然处之就可以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因为“道法自然”。李老曾经讲过“我们的功法是能治病的,但不要老是纠缠在病上,顾问多了,反而让他练不好。练好了功,他的病怎么样尽可以让他自己讲。有时像是关心人家的病情,实际上反而不好,这得要讲清楚。我们对病人的关心、开导是必要的,要让病人树立信心,而减少追求想法。能掌握这一点,就不可能有问题。承担辅导工作,能使学员、病员不多问了,就说明你指导成功了。问的越多的人,进步越慢,活思想越多,练功就难练好。”有的初学真法的功友还不太理解,觉得“我们初学者什么都不懂,你还不让我们多问”,实际上是不理解真气运行学的两种属性,不知道练习真法应该掌握的两种思维方法。一旦理解了这两种思维方法就会发现他们混淆了“为学”和“为道”这两种思维方法的区别,把“为学”时采用的方法用在了“为道”上,因此必然就影响了练功的效果

练功的评判标准

很多初学真法的朋友在练习过程中都碰到过类似问题,如“为什么我没有这种感觉”“我的感觉怎么和书上不一样”“为什么我的练功效果不明显”等等,往往以为自己可能练错了到处去问人。个人感觉练功不得法或进步不快和不太理解练功评判标准有很大关系,因此提出几条评判批准和大家一起探讨。当然以下标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严格按功法的要求练功,切勿自己胡乱修改功法。

1. 第一条评判标准:“恬淡虚无”练功状态的形成。功练的好不好,首先应该表现在练功状态的形成和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状态就是“恬淡虚无”“清静无为”的状态。一开始练功当然不能静下来,随着练功程度的加深,脑子里杂念逐步减少,静的程度会不断提高,只有在高度入静的状态下,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产生种种理想的功效。很多初学者包括我本人在练功中都犯过这样的错误:追求气感,急于求成,意念过重等等。分析原因还是对于这条标准没有充分的理解,越是追求越是急躁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恬淡虚无”的原则,破坏了特定练功状态的形成,因此就越不能进步。“恬淡虚无”既是练功的重要原则,也是练功的目标之一,功练得对不对关键看是否有利于“恬淡虚无”状态的培养和提高,因此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标准。

2. 第二条标准: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生理上的病症不断减轻,生理功能不断得到改善,这点当然大家都能接受,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气冲病灶”的反应,短时期会出现病症加深的情况,其实冷静分析就会发现这和未练功的病情加重表现是不同的,需要练功者自己分析冷静判断。心理上的反应往往容易被忽略,在练功中个人心性会逐步发生变化,以前很急躁的脾气慢慢变得温和了,以前只能坐半小时,现在能坐一小时了,生活中感到心胸更开阔了等等,这些也是练功的重要成果,表明练功的方向是正确的。

3. 第三条标准:气感。气感也许是很多人最看重的,初学者问的问题中关于气感的也是最多的,但是气感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它可能仅仅是一种个人感觉(至少在练功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评判标准中放在最后。各人年龄、身体状况不同,感受到的气感也不会完全相同,对于气感可以作为练功的参考,抱着“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态度,但绝不要影响最重要的第一条评判标准。

练功的规律

李老在参加老子论坛的论文《真气运行学与老子的“道”》中提到了悟性的问题,提出读道德经要靠“悟”。本人认为这一思想非常重要,而且同样也反映在练功之中。悟性高的人练功进步就快,悟性低的人进步就慢,那么什么是悟性呢?个人浅陋的理解,悟性就是对于规律的认识和正确把握。了解真法的规律自觉的按规律指导自己的练功实践,当然进步就快,因此要想提高悟性首先就要认识真法的规律。以下结合论坛中的一些帖子和大家一起讨论,个人理解未必正确如有谬误请批评指正。

1.有为至无为的规律这是真法修炼过程的规律。老子主张无为但须在有为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无为,无为才能合乎自然,才能入静。这一规律指明了我们练功时遵循的原则是“顺其自然适当把握”。顺其自然是指导练功的最高准则,是第一位的,适当把握是顺其自然基础上的把握。真法功法的设计贯穿着这个规律,强调意随气行而不是以意领气,这是保证功效的关键,也是不出偏的关键。真法第一二步功是有为法,从第三步功起开始了从有为法向无为法的转变。整个通督过程只有个别地方意念导引一下,如过玉枕关时内视头顶,其实不导引也完全可以只是通督慢一些。

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懂得在练功时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要急躁追求,就会自然按照无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把练功当成每日必做的一件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练功不仅仅是每天坐在那里花一二个小时的事情,应该在生活中修心养性,培养无为的心态,这样才能使练功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2.动静相育的规律这是真气运行的规律。动极复静静极生动始终贯穿了练功的始终。人们对于静极生动是理解欢迎的知道必须依靠这个力量去通关,但对于动极复静的规律则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产生热感,第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出现肠鸣矢气,小腹汩汩作响,对于这些表现高兴的知道自己在进步。进入第三步后,起初感觉不明显,以为自己练错了,返回第一步再练,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因为真气经一二步打通任脉进入下丹田后,必须安定静止休整以培养更大的力量,这就是动极复静。丹田力量充足后真气继续上行,这就是静极生动。真气经命门、夹脊、玉枕三关时又必须静止休整,最后攻克三关后进入上丹田,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循环。这是真气运行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了解了这个规律在练功没感觉时就不会急于求成,意念导引,也不会胡乱添加一些不必要的意念,而是安心守丹田培养真气等待下次气机的自然发动。

3.知而不守的规律这是意念运用的规律。意守的目的是通过入静进入清静无为恬淡虚无的状态,但入静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一开始坐下来必然杂念纷飞,对此各家各派的方法都是“一念代万念”。在真法中就是“意守丹田”。意守丹田当然容易理解,但一些功友把它变成了死守丹田。意守丹田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死守丹田不放这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所谓意守丹田其实质是通过意守进入恬淡虚无的状态,是保持这种状态。意念太轻,不能排除杂念,意念太重,引起肌体和心理紧张。所以要若有若无,“有意则着相无意则顽空,有意无意方称功夫”“似有意似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具体来说就是先存后忘知而不守。开始练功为了排除杂念意守程度稍强(先存),慢慢进入状态后意守程度就很轻好像忘掉了(后忘),但也不是真正忘掉。知道有这么回事,知道自己在守丹田,而不是死抱住丹田不放,然后保持这种状态静坐既可。这个规律说起来很简单但具体操作时还需要练功者在练功中自己体会。

了解以上规律我们再重新看看五步功法中意念的运用: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在呼气的时候想一下心窝就行了,想得是不是很到位很清楚完全不用去管。吸气时什么也不想,是指不刻意去想,如果刻意去不想反而又成了杂念了,至于吸气有时也会想到心窝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不刻意这样做就可以了。第二步的练法是在呼气时加一个向下推的意念.仅仅一个向下的意念就够了,至于真气是在体内还是体外运动,走什么路线等等均不要考虑.如果做不到则呼气注意丹田也可以。第三步功意守丹田,就是把意念放在下丹田,其他什么的都不要考虑太多,有人理解是“心里想着(持续性地)丹田”实际意念已经稍重了。正确的做法是先存后忘知而不守.意念要轻一些,宁可不足.不可太过。第四步功勿忘勿助强调的是勿助即不要有意识导引真气,应顺其自然,至于勿忘则并不重要,意守丹田静坐即可。到了第五步功静的程度不断加深进入全身虚空高度入静的境界后就不再守丹田,而是强调对虚空状态的把握,因为已经进入高级境界就不需要再去追求低级的方法了,“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当然这是较高的境界,初学者还是要踏踏实实守丹田。练功中不能入静是正常的,入静也分很多个层次阶段,高度入静的状态还是不容易作到的.入静的机理目前科学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清楚的解释,这是一种“言语道断心行路绝”的体验,它不同于正常的清醒或睡眠状态,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初学者喜欢好奇的问什么是入静,入静是什么感觉都是没有必要的。李老曾经说过:"入静是练功的结果,而不是练功的前提".初学者正确的做法是按功法要求,踏踏实实练功,随着功夫的提高慢慢会有体会的。

4.大道至简的规律这是道的规律。对此东西方的认识是一致的,爱因斯坦等人就认为自然规律是很简单的,简单性原则也是科学方法论体系中的基本原则之一。老子早就提出了大道至简的思想。所不同的是老子的思想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实践感悟的结晶。在清净无为、无物无我、天人合一的状态中沟通与宇宙自然的联系,于是你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 身心自然调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真法的功法充分体现了这一规律。五步功法整体非常简单,稍有文化的人都可以理解操作。但简单并不是简陋而是抓住了本质之后的返璞归真。一二步功抓住了“注意呼气”这个核心,因为呼吸和自然直接沟通,有意识的注意呼气既可以更好的接受自然之清气,又符合人的生理规律。第三四步功抓住“意守丹田”这个核心,因为丹田是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由于没有复杂的意念活动,所以易于操作易于入静。到了第五步功以后抓住了“守虚空”这样一个核心,在静定虚空中直接进入高级境界,避免了古丹法纷繁复杂的火候问题。正因为简单才保证能适应不同层次的练功者,也因为简单才保证不容易出偏。但一些初学真法的功友似乎觉得太简单,总喜欢自觉或不自觉的“修改”。比如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本来很简单:首先是自然呼吸,然后在此基础上注意呼气,杂念多再配合数息法,可能刚开始

不太适应锻炼几天就好了。可是有的功友把它弄得很复杂:1、“鼻息呼气入心窝”(由鼻息经体外吹入心窝)2、“鼻息呼气入心窝”(鼻息经喉部沿体内呵向心窝)3、喉中呼气入心窝(意想体内呼向心窝)。其实根本不必要注意气从哪里来,路线怎么走,只要呼气的时候想一下心窝部就可以了,说的更直接点就是呼气的时候意守心窝。又如第三步功意守丹田,有的功友觉得没感觉于是“想象丹田里有个小圈子,就有感觉了并且可以守很长时间”。凡此种种都是因为不了解大道至简的规律,这些方法即使短时间好像气感强些,但从长远看人为的加上不必要的意念容易形成不好的练功习惯,影响了后面的入静,因此都是不可取的。

漫谈气功入静

所谓入静,是指思维活动相对单一化,杂念减少,即在气功锻炼过程中,在意念集中锻炼的基础之上,而出现的一种练功者在清醒的状态下,与外界中断联络,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状态。在入静状态下,人体肌肉松弛舒适,不紧张,呼吸平稳轻缓,大脑皮层处于主动的、积极的自我抑制状态,从而有利于调节体内植物神经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谐调和恢复大脑及内脏之间的正常关系,而且对外界有害刺激能产生保护作用。气理精典《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句话明确指出,入静是人体内在抗病真气集聚增强之际。因此说入静是气功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入静的三个阶段入静一般是在对功法掌握的较好,练功的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出现,是通过长期练功实践得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在有意识的锻炼过程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入静程度取决于功夫的深浅,入静在主观感觉上常呈现出“恬淡虚无”的境界,入静境况往往随着气功功夫的进展而步步深入,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初级阶段姿势自然舒适,呼吸柔和,心平气缓,情绪逐渐的稳定下来,精神集中,主动地抑制各种杂念的产生,思维活动基本集中于体内呼吸和意守内容,大脑基本不起反映,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减弱,初步形成了“意气相合”,会感到体内气脉通畅,头脑清醒,精神安宁,此时即进入了排除杂念,集中思想的初步入静阶段。

2、中级阶段在杂念排除,思想集中的基础上,入静渐渐深入,思绪更加净化,主观上仅有一丝相息,绵绵密密,心息相依,心神宁净,意念专一。在此阶段里,经常出现各种变化的异常感觉,诸如:蚁行感,触电感,气温感,温热感,寒凉感,以及自觉全身或一部分肢体变得很大或很小;四肢发胀感或象要溶合在一起;也有时候好象身轻如鸿毛,若飘浮在空中或在水面上游荡,有时候则身重如大山,此外还有耳鸣微汗,肌肉跳动,肢体无意中颤动等。这些现象都是入静进入中级阶段的表现,即进入了感觉和幻觉阶段。

3、高级阶段在中级阶段的基础上,入静达到了更深的阶次,外界干扰已不起反映,对于极静中的任何微小声音听见了都不加分析。此刻,呼吸绵绵深长,若有若无;用意自如,若存若亡,气息与血脉好象全身贯通,整个机体状若虚架,轻松飘浮,头脑清晰愉快,自觉恬静虚无,静若止水,或觉轻飘飘如缕缕青烟,或觉游荡荡似腾云架雾,其美感可以心领意会,而难以言表,这是一种最好的状态,是内抑制范围最大的时候,即进入了轻松虚无的高级入静阶段。

二、入静后有那些感觉在练功过程中,由于呼吸和意守,即调息和调心的锻炼,对体内经络、气血、腑脏等组织都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机体内部或体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生理变化,这就是入静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感觉的原因。那么入静后都会产生哪些感觉呢?入静后的感觉,上文基本已说清了,古人称之为八触,即:一动、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对此一不要追求,二不必恐惧,可顺其自然。如果被感觉所吸引,必然会中断入静状态,因为原来入静的抑制状态,被新出现的兴奋点所排挤、破坏,而弄巧成拙。比如暖的感觉,是一种良性刺激,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因而练功者往往就被其吸引而追求,意的追求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增强,这样就破坏了入静。再如凉的感觉,足一种不良性刺激,会使感到不舒服,因而就会被其影响,使练功者产生不应有的顾虑,这顾虑也可以激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强,也一样破坏了入静。所以迫求和惧怕两个极端方法都足对入静不利的,只有保持原来的状态,坚持意守,心神稳定,神不外驰,才能达到预想的练功目的。

三、入静不是昏沉入静与昏沉是两种不同情况的状态,两者的生理基础不同,效应也不同,因此必须将其区分清楚。入静,乃是人脑皮层处于气功特有的活动时象,此时主观意识培养起来的良性兴奋灶占据优势地位,其它部位在意识作用下处于抑制活动,从而使大脑呈现有序化的活动状态。入静后,练功者自觉头脑清晰,杂念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停功之后,自觉全身舒畅,精神倍增。昏沉,则是大脑皮层由清醒向睡眠状态发展过渡的阶段,大脑皮层以蒙受广泛范围的抑制活动为其根本特征。表现为头脑昏昏,意识时清时浊,有时表现杂念减少,有时出现短暂梦景,好象是入静的特征,但却与入静有着本质的不同。停功之后,自觉精神疲惫,全身酸懒。

四、入静与情绪的关系练功前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一般练功就易于入静,如果是精神不舒,心情不稳,这种紊乱的精神因素,即可以引起大脑皮层剧烈的兴奋活动,从而妨碍入静。一个没有思想负担的人,比有思想负担的人容易入静,因为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大脑皮层因刺激而引起兴奋,这些兴奋的增强,对抑制的形成造成困难,所以在练功期间一定要放弃一切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否则不但影响入静,而且会产生练功偏差。

五、入静与环境的关系练功时所处的环境安静与否直接关系到练功能否入静问题。练功场所最好是整洁安静,如在室外要有足够的光线,但不宜过强,如在室内则要求通风条件好,但不能当风练功。幽美的环境,可以增加愉快的心情,练功者居于其中,会感觉到一种异常清静舒适的感觉。但是,外界的干扰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尤其是练功入静的时候,外界的声响极易觉察到。因此,练功者应该锻炼“闹中取静”的功夫。环境对练功者来说,是客观的,是可以逐渐适应的。只要经过长时间的不懈锻炼,就可以在比较不安宁的环境中安静地练好功,达到入静的目的。

周天要义和法则

周天要义和法则

周天说是中国修炼术中特有的一门体系,它是中医经络学的体验和印证,正如李时珍说的:“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察之”,“反观”指修炼中的内视。也就是说,中医的经络学是从修炼中体悟出来的,同时它们又稍为不同。比如小周天的任督环流,在经络学里头是没有的。因为经络学中的奇经八脉是沟通十二正经作用,互不衔接的。经络学的大周天是十二正经循环流注,它是以手太阴肺经起周游十二经脉一周复归于手太阴肺经。十二正经在年配十二月,在日配十二时。一日的十二经脉流注以子时足少阳胆经外肶起到亥时手少阳三焦经止。日复一日,循行不止。修炼中的大周天环流是随时随刻都可运行的,只要功境到,入功就能转运周天。

小周天是在修炼中的重要一关,在丹道、内家拳里把小周天喻为入门坎道,入门标志。小周天:就是任督脉贯通形成一个环流圈,能循环往复游流。经络学里:督脉起于胞中,出会阴过尾闾延脊椎上行百会经额至上唇龈交穴止。任脉起于胞中经会阴行于胸腹正中,入咽喉至承浆穴止。它们互不连贯的,且走向是相反的。修炼通过后天的作用,使之贯通,形成周天环流。在通小周天时,需要搭鹊桥接通任督。因为督脉终点在龈交穴,任脉终点在承浆穴,它们由口腔隔开,互不通联的。小周天的理论基础是人在母腹未出生时任督脉是连通的,所以修通周天是后天返还先天的过程,倒不是人的主观意识想象到的。督脉总督一身阳脉,任脉总任一身阴脉。沟通了任督脉,就是沟通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之本”。<内经.素问>中医的诊断、入药系乎阴阳,修通任督脉,就是打开阴阳之门,阴阳得到调和,什么病也能康复,所谓周天通百病可除也。

通小周天的情景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有许多描述,纷繁杂锦,也有些抄袭,非体悟写照,臆造功象。小周天,就是气走任督脉,乾境是督脉向任走,坤境是任脉往督脉。气走的现象是温热如水流,或凉爽感,或如一股力感。很多人练功任督脉有气游动,这也不是就是通周天了。因为有些人的任督本来较畅通,稍为修炼这些经脉就有感觉,热、麻、痒及如水游走等景象。判别通周天首要标识是看下丹田,下丹田温热、鼎沸、涌动、激荡、环绕、氤氲,或如力量发动、内劲旋转,有过这些现象的就是真通。没有过这些情景的,有气在任督游走的也不是就通了。通周天必要条件是下丹田气量够足,下丹田未有气酝酿、聚拢、发动,虽任督常有气行,也是偶然的,不会形成重复不止的周天环绕。

在乾修里,下丹田景象万千前,有个精化气的步级。这是乾修难点,属称练精化气,更精确的分阶段是“火候”。丹道中最多的论点和最多秘诀就在这方面,因为到此关容易产生泄遗,泄遗了就要重头开始。就象炼钢,铁水溢跑了,只能加铁重新锻烧。精化成气,通关是水到渠成。精未能化气,小周天就如转空铛。源头没有水,沟渠也干枯。在精临近化气时,外阴会常勃,有时还会感到要夺关而出。杳杳冥冥,恍恍惚惚,酥酥麻麻,感觉那股精在流动,欲出欲漏,好象稍为有点念头就倾闸。

在通小周天时,有过三关坎道。三关:指三个穴位,具体那三个穴位,各门有各门的说法,各派有各派的关口。有些三关是会阴、夹脊、玉枕,有些是命门、夹脊、玉枕,有些是大椎、玉枕、百会,说法不一。但不外乎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督脉这些穴位。各种说法都是在修炼中体悟出来的,各人的体质不同,修炼的功法也不同,气行督脉的景象也有所不同的。初通督脉,如果丹田气量足,过这些关道时只滞一下会继续往上行,气量不足它会停下来,或是掉下来、缩回去。有些用意去导走周天的,虽然走通了周天,然后环流不继,断断续续。还会有气滞在督脉某些穴位,积在那酸、痛、痠等等弊端。气自然在下丹田酝酿成团溢出下会阴上督脉,三关略停一下轻骑越过,以后没有阻滞畅流环绕周天了。气到任脉是没有障碍的,这是气由上往下走,顺应地球引力,如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气是不遵循宇宙规律的,经络是为了顺应宇宙规律形成的,所以小周天的一些景象也跟宇宙吻合。气走任脉时也需要气量足,有些人在通过督脉后,走到任脉气就没有,过面颊后就无影无踪,就是丹田气不够,走督脉耗损了气源。有些人是气到玉枕直接从玉枕穿过脑部到祖窍然后接下任脉,或是有些从两耳绕过面颊到任脉,还有就是走到大椎就消失了,然后不知从那钻出来走到任脉的,有些走到头顶从百会直贯而下十二重楼。这些不按督脉路径通往任脉的,是修者的头部有病邪或是头部有深藏的病根。一般如风邪弥漫头部,阻塞通道的。这些病邪是表外的,也就是只侵蚀在经脉上的,或是有些脏腑病根之邪气由某些正经带出在脑部未被祛出体外滞在那的。随着功力的进程,这些病邪是较易祛散出去的,病邪出体了小周天环流路径便畅通。但是有些人脏腑病根深,它会不断祛出脏腑或别的器官的病邪冒上头去,或是头部本来有病根隐匿。小周天可能就一直不会按其固有的路径走,要到把病根拔掉才会走对路径的。

通督时,有些人以为动象大境界就高,气量就足。比如丹田火炽、两肾汤沸、脑门轰鸣、眼冒星光、耳后生风、须发如戟、身涌鼻搐等等威风景象。这是在练功过程中用意过重,且常以意强提气上昆仑,通周天就会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有这些现象的一般一次不能完全通督,会上到某一地段缩回去,然后丹田重新酝酿到气团才能再过去。那是意助气,气源不足它也强上督脉。同时气助意,使气不能完全循经,向外泛滥,就触动更多神经系统,产生的动象就大了。如果以清静自然的原则立场修炼通的周天,它是没有那些动触的,且通督都是一蹴而就的,虽稍有阻滞,但不会缩回,略停即过。丹田火灼、两肾汤煎本来就是起火过猛现象,产生这些问题需要调整阴阳,把它当成气势磅礴且追索之,就会造成头晕目眩、口干舌燥阳亢的病症。比较好的气象感觉是丹田气团温热氤氲旋转,更好的是温热感都没有,一股内劲在丹田发动,然后直趋督脉。因为有了热凉感,气质就呈现了阴阳,阴阳混一,气质才纯也。纯正的气质,不温不凉,走在经络上是一种力量感。这需要先天素质很好的人才会在小周天产生这样的气质,一般的人都有些病根,气呈阴阳了,需要在阴阳交并后才能气混成一产生那种感觉。

还有些说气走经脉粗壮功力就高,把经脉练大练粗来提升功力。经脉的大小是跟人的先天有关的,就象血管一样,有些人天生较大的,有些人天生较小的。而经脉的大小也不代表根器,经脉大,根器就好,经脉小根器就差,这样衡量是不正确的。就如把血管大的人身体就好,血管小的人身体就差,这是没有理据的。经络、血管是通道,它的目的是畅通,只要畅通它就健康。就象公路网络,有一车道就够通过了的,反正是单行线<经气、血液循环都是朝一个方向的>,你做成两车道也没用,而路面大,路况不好,又坎坷又坑洼,车走艰难甚至会阻塞的。为什么有些人练功感觉气行经脉会粗些,有些人感觉的小些?这跟各人的气质有关的,气质阳性多些的,热感较强,让人感觉强烈些,呈现的气脉会粗些。气质阴性多的,气行较缓,线性较明。另外还跟病邪之气有关,比如经气里含有病气,产生的气脉也会粗壮的。经脉管道是独立的,线性的,气在经脉循行线性说明路况良好。气脉壮大,说明气溢出经脉,触动神经系统,所以触象强烈。产生气溢出经脉原因是气质不纯,或含有病气,所以气脉粗与功力无关。

习练真气运行法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相关推荐

  1. 真气运行法 打通任督两脉[转]

    http://www.qgcn.net/news_view.asp?id=1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 ...

  2. FPGA图像工程师的六脉神剑——“选扫掌仿习练”

    图像工程师的六脉神剑--"选扫掌仿习练"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代宗师,因为在一个时代宗师只有少数人,成不了宗师,可以选择成为门派高手,立足武林的六合一之路无外乎秘密武器.江湖规 ...

  3. 【转】冥想的习练与方法(初级篇)

    转自http://tieba.baidu.com/p/1272215411 冥想应该能从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做一个解释, 不应该弄得那么神秘,召唤能解释的达人. 转载开始 冥想的习练与方法(初级篇) 骨 ...

  4. 软件设计师每日一练真题笔记

    软件成本估算比较常用的模型有Putnam模型,功能点模型,COCOMO模型和后续的COCOMOII模型.其中以COCOMOII模型的使用最为广泛,它是COCOMO模型的改进,以成本为主要因素,考虑多成 ...

  5. 2023真无线蓝牙耳机怎么选?值得入手的蓝牙耳机推荐

    蓝牙耳机作为近几年备受人们欢迎的数码产品,很多人都想买到一款适合自己的蓝牙耳机.但,随着蓝牙耳机的快速发展,蓝牙耳机市场充斥着各种机型,它们有着不同的性能.价格.外观等.所以,不少人都有一个疑惑,要怎 ...

  6. 妙莲千里寻师拜访记【转】

    妙莲千里寻师拜访记 一提笔,妙莲就热泪盈眶-妙莲自从今年5月开始和师傅(了空居士蔡衍颛)学习,有太多的收获和体会,这次又前往东莞中堂亲自体验师傅强大功力加持,境界不断提升.之前是否前往中堂也犹豫过,一 ...

  7. 2017-01-03

    生活习惯 晚上尽量不干活.因为效率低. 尽量23点上床睡觉. 睡觉贴老北京足贴. 真气运行法呼吸方法. 站立办公. 学习习惯 过了英语四级,要想练好听说读写,先从读写开始,先从新概念英语2开始. 算法 ...

  8. 潘麟-打通周天不稀奇

    打通任督二脉不稀奇 潘 麟 近来网上热议打通任督二脉(小周天)一事,起因是甘肃省卫生厅在其官网上发表一篇题为"41名医务人员学习9天打通任督二脉"的文章.文章称: 5月12日至20 ...

  9. “腾空术” 一种被誉为‘妖术’的绝学, ~~~~~~ Shown avi ~~~~~

    功法,越特殊,就越容易吸引人,也他妈的最容易失传.向来中国武学师徒之间都有这么个故事:猫教老虎,留一手! 代代留一手,也就没有绝学了. 的确,人类没翅膀,只能通过工具来间接实现飞翔."通过气 ...

最新文章

  1. VB为自己的程序设定消息(可接收处理)
  2. Lecture Halls
  3.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希尔排序
  4. java继承的终极奥义_java学习笔记12-继承
  5. Python测试开发django5.templates模板变量传参
  6. C++中的4种类型转换方式
  7. java中的保留n位小数
  8. Android Mvc 实现
  9. 快到而立之年了,可是能撑得起而立吗?
  10. linux中备份mysql数据库命令_linux备份mysql数据库命令
  11. struts2 中 Actionsupport类的作用
  12. 机器视觉软件入门(2)
  13. 幽游白书雕像:岁月流转,闪耀如初,我回来了
  14. 职场故事让你如梦初醒
  15. h5获取视频的第一帧
  16. 【CS231n】十五、深度学习的高效算法和硬件设计_一只神秘的大金毛_新浪博客...
  17. POJ 2924 Gauß in Elementary School(水~)
  18. java实现鸭子类型_面向对象—多态、鸭子类型(Day21)
  19. 图的遍历(染色法判断奇环)
  20. 在微型计算机读写速度最快,只比U盘大一点 速度却要快不少!新款影驰移动SSD实战体验...

热门文章

  1. Design Compiler is not enabled Synopsys License制作
  2. Typora markdown教程
  3. Linux虚拟声卡有吱吱声,解决Win7+8系统爆音有杂音吱吱声
  4. uni-app 超好用的时间选择器组件(起止时间)
  5. 基于Matlab的火灾预警系统
  6. 【综述】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Graph NeuralNetworks(4)
  7. 同轴电缆传输容易出现哪些干扰?
  8. 【分享】Xmind会默认安装在C盘,如何将Xmind安装在指定文件夹
  9. 家里用服务器放在哪个位置,家用路由器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理?
  10. 云计算机专用显示器,电视秒变电脑显示器客厅云电脑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