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分别以来一直很想念吴老师,尤其想念他的这本“旧”书,书不厚,32开229页,比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稍厚点,对了解他的狐朋狗友而言是一本可以流口水的书,昨天他竟然告诉我们:“我对此书不太满意!”,吴老师,咱不兴这样啊!这可是一本智能哲学的深思之作啊!殊不知,没有哲学的智能只是一只瓶中的苍蝇!

吴彩强老师与牛顿在一起

 

 

人们常说,哲学没有新问题。这种说法是适用于意向性问题的。如果认真地分析,可以说在古希腊就已经提出意向性问题了。但是,真正把它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究还是从布伦塔诺开始的。从那之后,意向性问题的研究从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条进路进行。

20世纪的重要哲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关注过这个问题。胡塞尔把意向性问题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从而创立了现象学。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加达默尔沿着现象学这条道路继续探究意向性问题。在分析哲学内,弗雷格、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等人对指称、意义问题的研究,其实质就是对意向性的研究;后期维特根斯坦把心智问题当作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他后期的代表作《哲学研究》探讨了信念、欲图、希望等心智哲学的重要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哲学研究》是一部心智哲学著作,意向性问题是它的重要内容。随后,赖尔站在行为主义立场上批判传统的身心二元论,通过对日常语言的考察来研究心智哲学和意向性问题。维特根斯坦的学生安斯康姆将她老师对意向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突显出来,在她《意向》这部著作中,明确提出意图、想望、适切方向(direction of fit)等意向性概念。奥斯汀和塞尔从言语行为角度对意向性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塞尔出版了一本以《意向性》为名的专门论著,从而使意向性问题真正成为哲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认知科学兴起以后,意向性的研究更是流派纷呈,行为主义、功能主义、取消主义、解释主义等纷纷登台亮相。一大批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不断提出各种学说来讨论意向性问题。斯特劳森、戴维森、丹尼特、福多、普特南、罗蒂、丘奇兰德、麦克道威尔、德雷斯基等都是哲学界和认知科学界耳熟能详的名字。涌现出了许多意向性问题的经典著作,如安思康姆的《意向》、塞尔的《意向性》、丹尼特的《意向立场》、福多的《内容理论及其他论文》等等。

一些认知科学文献也有专门讨论意向性问题的章节。如罗姆·哈瑞(Rom Harre)的《认知科学哲学导论》就有论述过意向性的表征问题;在MIT出版社出版的《MIT认知科学百科全书》和《认知科学基础》中有意向性的相关词条和文章;在Blackwell出版社编辑的《认知科学指南》中,认知科学家吉尔伯特·哈曼(Gilbert Harman)专门撰有《意向性》一文。除此之外,西方国家在近几十年每年还出版大量关于意向性的论文。意向性的专门国际性会议也纷纷召开,2002年6月在匈牙利的米什科尔茨大学召开了“意向性:过去与未来国际学术会议”,讨论的议题非常广泛,涉及意向性问题的方方面面。2006年8月31日至9月2日,第五届集体意向性国际会议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主要讨论了道德哲学家和行动哲学家等关心的集体道德责任问题。可以说,意向性问题在西方哲学界和认知科学界的讨论是方兴未艾。总体来看,他们的研究有这么一些特点[1]: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相互融合;意向性的自然化趋向;利用生物进化论对意向性的解释和研究;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角对意向性问题的研究;把意向心智与其他心理活动结合起来研究意向性问题;对意向性的认知科学表征问题和信息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把意向性问题的心理内容作为讨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意向性问题的研究领域扩大,集体意向性与社会建构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

国内研究意向性问题起步较晚,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才开始。而且当时的研究大部分是从现象学入手,通过对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研究来阐发意向性问题的。张庆熊、倪梁康等人对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前期和后期的发展变化作了梳理和解释。因而在我国学界出现了这么一种看法:“意向性是现象学的核心论题之一,却难以进入分析哲学的视野。”很多人忽略了分析哲学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甚至认为意向性问题是区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标准之一。其实,“意向性问题不仅是现象学的一个核心论题,而且也是分析哲学的一个核心论题。”[2]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和对分析哲学的全面认识,从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角度研究意向性问题的著作迅速增加。有论述意向性问题的著作主要有高新民的《现代心灵哲学》,其中的“第七章:意向性与心理现象的独特标志”,从意向性的基本标志和逻辑特征、意向性的归属、形式与种类、意向性结构、意向性的主体与客体、意向性与语言、意向性的地位、本质与作用几个方面对意向性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唐热风的《心身世界》主要从关系论与融合论和意向性的独特性进行了阐述。田平的《自然化的心灵》着眼于意向性的自然化,从常识心理学和意向内容考察了实在论与非实在论、内在论和外在论等意向性理论。高新民和刘占峰等人的《心灵的解构——心灵哲学本体论变革研究》立足于心智的本体,分析现代西方心智哲学对传统认识论的改造,详细阐述了心智哲学的各种理论。刘景钊的《意向性:心智关指世界的能力》是我国第一本以意向性命名的专门论著,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入手探讨意向性问题,研究了意向性的心智发生学机制、特征与属性、语言学分析,考察了意向性的内容、结构、因果性和心智的功能,还进一步分析了集体意向性与社会实在。在这之后,刘高岑的《当代科学意向论》出版,他从学科分类的角度分别考察了语言哲学、心智哲学、认知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哲学中意向性的各种理论,还提及意向性与科学创新的关系。高新民先生的新著《意向性理论的当代发展》系统地介绍了意向性理论近期的一些发展状况。此外,还有大量的关于意向性的论文。这些著作和论文大大促进了我国学界对意向性问题的理解,特别是改变了从现象学一种进路研究意向性问题的局面。为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特别是从科学哲学和分析哲学角度研究意向性问题的水平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在哲学博士论文中也有把意向性当作论文选题的。比如刘高岑的《从语言分析到语境重建》、范民的《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和王姝彦的《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分别从语言哲学、现象学和心智哲学方面对意向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虽然这些研究对于我国意向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使我们认识到意向性问题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学界对意向性问题的极大关注。但是,这些研究都只是在传统的视野中探讨意向性问题,大部分局限在哲学中考察意向性,对于当前兴起并迅速发展的认知科学重视不足,没有或很少提及在认知科学发展下意向性的研究。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国家对于认知科学所知不多,研究才刚刚起步。当前我国学界对认知科学的主要以介绍评述为主,专门的著述鲜有所见。近几年,认知科学的译著主要有萨伽德(Thagard, P.)的《认知科学导论》(朱菁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罗姆·哈瑞的《认知科学哲学导论》(魏屹东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加拿大认知科学家派利夏恩(Pylyshyn)的《计算与认知——认知科学的基础》(任晓明、王左立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这与西方汹涌澎湃的认知科学研究,汗牛充栋的认知科学著述相比,显然过于弱小。国内认知科学研究的专门论著更是屈指可数,主要有赵南元的《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和《认知科学揭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主要是从广义进化论的角度对认知科学作了粗线条的描述,但是他很少从哲学的角度论述认知科学问题,对于意向性问题更是没有触及。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熊哲宏的《认知科学导论》。在我国,这是当前一部比较全面介绍认知科学的著作。它从认知科学的性质和计算机的隐喻开始,介绍了第一代认知科学的两种主要范式——符号系统范式和联结主义范式;讨论了认知科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常识知识问题、“中文屋论证”与第一人称观点问题和认知科学的解释问题;最后还试图对认知科学的未来做出预测。这部著作对于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发展演变阐述得较为详尽,但是它对于认知科学的新近发展似乎跟踪得不够,对于认知科学的情境化认知和神经生物学对认知科学的影响没有加以研究。正因为如此,要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中来研究意向性问题自然是有一些困难,从认知科学发展的角度阐述意向性问题的著述也确实很难找。

可喜的是,认知科学已经引起我们的关注。就认知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而言,我们国家已经在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设立了两个985认知科学国家基地。近年来,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国际国内会议也不断召开:2004年6月23-26日,在广州召开“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主题是“哲学与认知科学的互动关系以及基于认知分析的哲学新理路”,会议收到国内外专家37篇论文,选取了其中的26篇编辑成《科学·认知·意识——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文集》,同年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等高校发起和组织的“心灵与机器”会议至今已经召开了若干届年会;2007年5月29-31日,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办的“认知与文化研究”也吸引了不少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就认知科学的许多论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国内外认知科学研究大潮的冲击下,国内学术界对认知科学的研究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国内重要期刊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有关认知科学的论文。讨论的论题不断扩大涉及认知科学的六大领域。在哲学中,讨论认知科学的工作也进展很大,许多学者讨论了认知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认知科学与意识、意向性问题,介绍了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主要观点——认知是具身的、情境化的,是一个动力系统。所有这一些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认知科学和心智哲学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气氛。我的研究也就是在这种学术环境中进行的,目的是把意向性问题研究放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中进行研究,对以往研究该问题的各种进路、特别是对分析哲学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进路进行评述,分析其中的得失,从而为我们的意向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探索新的思路。

本书由前言、主体的四章和结语组成。把意向性的讨论放在由表征到行动的这条发展线索中进行讨论,重点阐明意向性在第一代认知科学框架下的讨论焦点以及自然主义的发展进路,分析第一代认知科学向第二代认知科学发展转变的哲学原因。

“前言”主要介绍意向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状态,结合认知科学的发展叙述意向性研究的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分析了国内对意向性问题探讨的不足。这是本书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

第一章“成问题的意向性”,讨论了意向性问题的发展演变,分析意向性问题长期争论不决的原因,探讨了认知科学、心智哲学和意向性的关系。本章试图说明,在当前,意向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并指出,把意向性放在认知科学背景中探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一章由三节组成:“意向性问题的源流和焦点”、“意向性问题争论不决的原因”和“认知科学、心智哲学和意向性”。第一节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介绍了意向性问题的源流。意向性问题古已有之,但是把它当作一个哲学问题是从布伦塔诺开始的,以后的研究主要分为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条进路前进。意向性问题的焦点是心智如何表征世界的问题,心智表征的内容与外在世界具有什么关系,是否能用外在的物理世界来实现意向性,也就是对意向性进行自然化的问题。第二节“意向性问题争论不决的原因”,主要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指出意向性问题纷争不休的一个原因是把intentionality 和intensionality混淆起来了。我试图从词源上和逻辑上区分这两个概念,并说明它们与意向性问题的关系。第三节阐述认知科学和心智哲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认知科学从上世纪50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后,心智哲学面临着许多新的话题,心智哲学是认知科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意向性作为心智哲学的传统问题是认知科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哲学对认知科学的促进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意向性问题研究而进行的。在当代认知科学背景下的意向性研究呈现出自然主义的发展方向,本书主要分析其中的表征意向论、解释主义的意向论和行动哲学意向论,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指出认知科学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转变的哲学原因并尝试地提出意向性问题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表征和计算”分为三节,以福多为代表分析表征意向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一节“福多的意向实在论”介绍福多对民众心理学的强实在论态度。重点分析福多的心智表征论和思想语言假说,福多强调心理表征是思想语言的符号,它不仅具有句法结构而且还有因果语义属性。而后,指出这种意向实在论难以和心理学的自主性原则相调和,因而受到了许多的批判。第二节“福多的个体主义”,从心理表征的内容与外在对象的关系角度考察福多的意向性窄内容立场。福多主张窄内容是将语境与宽内容或真值条件相对应的函项,试图调和常识和科学。通过分析,本书认为这是他意向实在论的进一步扩展。由此必然要讨论意向性的自然化问题,这就是第三节“意向性怎样自然化”要讨论的问题。福多不同意相似论、目的论和概念作用语义学对意向性自然化的主张,而倡导因果协变理论的自然化观点。通过叙述分析他对粗糙因果论的改造,我努力指出福多的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他也没有解决他试图解决的“析取问题”。这样,第二章从意向心理是否是实在的、意向内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意向性的自然化三个方面阐述了表征意向论,分析了它存在的问题,因而有必要探索意向性问题的其他进路。

吴老师与维特根斯坦在一起:)

第三章“解释和合理性”,主要以丹尼特为代表分析了解释主义关于意向性问题的主张。解释主义强调解释者在意向性分析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应该从“意向立场”的角度来研究意向心理。这种主张实质是一种工具主义。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论述了解释主义对表征意向论的批判,丹尼特提出温和的实在论立场;第二节详细介绍了丹尼特的“意向立场”的观点,分析在考察意向心理时应该具有的合理性假设。指出丹尼特的意向立场的解释主义的意向论的功绩是实现了意向性问题考察的“哥白尼式革命”——强调解释者在意向解释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节指出解释主义也有自身的缺陷。其缺陷是,把解释和要解释的事物混淆起来了,而且它的合理性假设是与进化论相矛盾的。

第四章“基于生物自然主义的行动”主要考察从行动哲学上对意向性问题分析的立场。行动哲学意向论的代表是塞尔。行动哲学意向论吸取解释主义意向论强调主体的优点,而同时从第一人称的角度、通过考察主体的行动而思考意向性问题,从而避免了解释主义的缺点,是一条比较符合认知发展的道路。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分析行动哲学意向论的基础。行动哲学是建立在生物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它强调人是生物进化发展的产物,应该把意向性放在生物进化论立场上进行讨论。意向性与意识是相互联结的,意向性问题的讨论离不开意识问题。第二节“行动、因果关系和自我”讨论了塞尔行动哲学的主要内容。塞尔从行动的结构分析入手,认为行动可以分为在先意向和行动中的意向。意向性引起行动,行动使意向性的内容得到满足,这种关系是通过心理因果关系得到实现的。最后指出这种因果关系要得以实现必须设立一个不可还原的非休谟式的自我。第三节“自由的行动”主要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我们的行动是受因果关系决定的,那么我们还有没有自由——自由意志是否可能?我在这里再次指出,塞尔还是立足于生物自然主义来思考这个问题。第四节“意向性和背景”进一步指出:对于意向性不能孤立地从主体本身来考察,还应该把它放在背景中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背景是意向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背景使表征得以可能,也是意识得以进行、行动顺利实施的条件。

“结语:走向开放的自然主义”是本书考究的一些结论。主要表明了这么几点:认知科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主要采取了自然主义的进路,但是仅仅采取自然科学式的“自然主义”是不够的,我们要扩展“自然主义”的内涵,在行动的基础上把自然和社会统一起来,对意向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于意向性的考察不能局限于表征,还要关注主体,从主体的行动、从主体行动的背景中进行分析;意向性的哲学考察从表征到解释,再到行动的逻辑进程表明了第一代认知科学让位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必然性。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主体的具身性、情境性和动态性,这正是行动哲学意向论所要强调的。最后指出集体意向性是意向性必定要研究的课题,因为意向性离不开情境,需要在背景中和社会中进行。

本书立足于文本,力图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把意向性问题放在认知科学这个背景中进行研究,开阔意向性问题研究的视野。二是把各种意向性理论从逻辑上加以梳理,指出从表征意向论到解释主义意向论和行动哲学意向论这一条“自然主义”的研究进路,从而表明意向性问题的讨论不能局限在表征上,而应该考虑意向心理的情境,从行动方面加以分析,这是合乎认知规律的。三是指出需要对自然主义的意向性研究进行修正,把崇尚自然科学的“自然主义”推广为用行动把自然和社会统一起来的开放的“自然主义”。

为什么有必要做好上述这些工作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意向性在心智哲学中的地位。意向性是心智指向世界的能力,这就把传统的认识论问题——身心问题凸显出来了。实际上,现代心智哲学家们所做的正是试图摒弃笛卡尔提出的身心二元论,现象学和分析哲学都把意向性问题当作自己讨论的焦点。因此,意向性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当代哲学家试图解决近代哲学提出的身心问题以及其他认识论问题所做努力的反映。当代哲学家所探讨的意义、指称等语言哲学问题都可以说是意向性问题。而且,通过意向性问题的讨论和其他心身问题的探讨,哲学由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迈进,并吸收认知科学的成果将心智问题的讨论推向前进。塞尔从语言哲学和行动哲学的角度审视意向性问题,认为它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从语言哲学方面看,他考察了语言与实在的关系,重点是探讨了语言是如何表征实在的;从行动哲学方面来看,他解释了行动的本质,并通过集体意向性的研究把人类心智的考察推广到其他社会领域[3]。

格兰切斯特苹果园的自由研讨

再来看看意向性问题对于认知科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认知科学研究智能主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意向性也是分析主体与世界的关系的。因而“意向性概念在语言分析和认知主义对人类精神特性所做的讨论中扮演了一个核心的角色。”[4]认知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兴起后得到迅速发展,这当然与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心智哲学特别是意向性问题在其中所起的促进作用。有学者指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认知科学发生了两次革命,分别产生了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第一代认知科学以物理符号系统假说(PSSH)和联结主义范式为代表。它认为心智是一个表征和计算的过程。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基本观点认为,认知是具身的、情境的、发展的、动力系统的[5]。在认知科学的经验研究中,人们对认知和智能的观念经历了两次革命性的转变,形成了两代认知科学。第一次是发生与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革命”。这次革命促成了认知科学的诞生。“认知革命”带来的重要观念突破在于超越了行为主义否认心智的狭隘观点,承认复杂的行为和认知能力是内在状态即心智的调节完成的。在随后的发展中,认知科学,特别是它的中心学科心理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个共同的研究范式,即将心智的内部状态视为抽象表征水平的逻辑或计算过程。基于表征计算范式的认知研究被称为“第一代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为什么会从第一代到第二代转变?在此过程中,心智哲学所起的作用有多大?我们认为,意向性问题讨论方式的发展就是心智哲学促使认知科学转变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原因。意向性问题的讨论中,表征意向论、解释主义意向论和行动哲学意向论虽然在时间上并不能清晰的区分先后顺序,但我们从中可以分析出这样的逻辑顺序来:从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表征关系到强调主体对意向心理的解释地位,从强调主体单方面的解释作用到强调主体在环境和背景中的行动。这种转变与认知科学的发展是相适应的。第一代认知科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对心智的最恰当理解是将它视为心智中的表征结构以及在这种结构上操作的计算程序,简称理解心智的计算-表征假定。派利夏恩甚至说:“认知者具有的主要本质之一是:他们都是基于表征而采取行动的。”[6]意向表征论认为心智是表征的,是一种计算。这可以说是第一代认知科学在心智哲学中的表现。行动哲学意向论认为心智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智能体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一定的背景中行动的。这样的观点是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观点一致的。因此,阐述意向性问题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测认知科学的发展,讨论意向性问题有助于认知科学的进步。

反过来说,意向性问题的讨论也应该在认知科学的视野中进行。认知科学是一门汇聚多学科的新兴科学。认知科学中的其他学科为心智哲学提出了许多有趣而又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心智哲学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意向性问题的讨论中也是如此。比如,意向性在布伦塔诺那里是区分心理状态和物理状态的标志。意向性通常被认为是人独具的特征,但是这种观念受到了挑战。“意向性被认为是只有人才具有的特性的观念近年来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的挑战来自生物学家或心理学家,他们从有关进化认识论的角度表明所有的智能动物都具有某种意向性;另一方面的挑战来自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他们认为在原则上说,即使计算机也能显示出意向性。”[7]正是通过这样不断地深入问题,意向性的讨论和认知科学都向前发展了,我们有必要把意向性的考察与认知科学的转变结合起来。

吴彩强老师在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图书馆

吴彩强:从表征到行动---意向性的自然主义进路相关推荐

  1. 从表征到行动---意向性的自然主义进路(续四)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虽然形式化符号化数字化仍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绵绵不绝,但是许多有志之士却在对智能的意向性展开研究和思考,吴老师的工作意义恰恰在于此,对科学技术而言是崭新的东西,对哲学而言却如阳光下 ...

  2. 从表征到行动---意向性的自然主义进路(续六)

    第三节 意向性怎样自然化 一.表征内容的自然化 心智与世界的意向关系也就是心智对世界的表征关系,从这个方面对意向性做出自然化的解释通常涉及到表征的内容问题,因此,将意向性自然化,就是将心智的指向性自然 ...

  3. 从表征到行动---意向性的自然主义进路(续一)

    [剑桥西南处有个苹果园,偶尔约吴老师在此喝点下午茶.吃点东西什么的,但更多的是与他一起晒晒太阳.迷瞪一会儿,清醒时就聊些无关学问的话题,时间久了,竟然发现"学问"长了不少,看来功夫 ...

  4. 从表征到行动---意向性的自然主义进路(续二)

    [最初与吴老师认识就是在去苹果园的路上,谈了一路的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谈了一路的意识.感知.非存在的有...谈了一路的电影.艺术.文学...谈了一路的笑声.爽朗.清澈...谈了一路的酸甜苦辣 ...

  5. 从表征到行动---意向性的自然主义进路(续八)

    用数据喂出来模型,再用模型去表征未来数据.如果没有对模型的合理解释,就是买彩票中奖! 第二节  意向立场 一.意向系统 丹尼特企图用他的意向立场来搭建由布伦塔诺分开的心理事物和物理事物之间的桥梁,并把 ...

  6. 吴忠强:刷LeetCode的正确姿势!

    ↑↑↑关注后"星标"Datawhale 每日干货 & 每月组队学习,不错过 Datawhale干货 作者:吴忠强,东北大学,Datawhale成员 写在前面 最近面试中做算 ...

  7. 计算机学院杨洋,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吴志强教授访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年5月28日,应计算机学院孙广路教授邀请,美国莱特州立大学教授,莱特传感器系统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吴志强博士,美国西新英格兰大学助理教授周若琳博士访问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吴教 ...

  8. 吴志强院士:CIM与城市未来

    ▲吴志强:博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 ...

  9. 【算法】吴忠强:刷LeetCode的正确姿势!

    作者:吴忠强,东北大学,Datawhale成员 写在前面 最近面试中做算法题,受了打击,和我之前准备的很不一样.这篇文章通过笔试实战经验复盘我在刷LeetCode的一些误区和今后对策,供大家参考备战秋 ...

最新文章

  1. appium安装部署第二季
  2. 5个无聊Python程序,用Python整蛊你的朋友们吧
  3. 'django_tables2' is not a registered tag library. Must be one of:
  4. 使用LocalDate,LocalTime和LocalDateTime
  5. Linux环境下基于策略的路由
  6. 这真有点“凶”... 开发转测试,薪资不降反升
  7. php ajax post请求数据变形,php-在AJAX调用中读取POST数据
  8. BUPT复试专题—最小距离查询(2013)
  9. [jQuery]20+ Brilliant and Advanced jQuery Effects
  10. linux远程链接Windows桌面,linux远程桌面链接windows
  11. 机器学习(十)——期望值最大算法(EM算法)
  12. Python中的乘方计算
  13. 也说360和QQ之战
  14. Unity中单点和多点触控
  15. WarShall算法求传递闭包(可达矩阵)
  16. 中国女排为何世界杯屡战屡胜?郎平靠的是史诗级的项目管理
  17. SNS:95 后社交方式新主张
  18. 2021年外卖小程序、H5、微信公众号版外卖cps项目|外卖美团/饿了么带好友返利佣金系统项目代码
  19. Python sys 模块的 sys.argv
  20. OpenHarmony应用开发之如何创建DAYU200预览器

热门文章

  1. 权限系统就该这么设计(万能通用),稳的一批!
  2. JB的产品之旅-产品经理是干嘛的?
  3. for key in file_keys
  4. 哪款分体式蓝牙耳机体验最好?便宜好用的分体式蓝牙耳机!
  5. c语言字符数组自动填充,数组在C中自动填充
  6. java文字版格斗游戏。
  7. php生成word文件
  8. 计算机excel公式2010,计算机二级Office2010Eexcel公式汇总
  9. NOI 2021 游记题解总结
  10. roblox虚拟世界怎么做服务器,虚拟世界roblox国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