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X

IEEE 802 标准系列:
IEEE 802.1A 概述和系统结构。 IEEE 802.1B 网络管理和网际互联。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
IEEE 802.3 CSMA/CD 总线访问控制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4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5 令牌环网访问控制方法及物理层规范。
IEEE 802.6 城域网访问控制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7 宽带技术。
IEEE 802.8 光纤技术。
IEEE 802.9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技术。
IEEE 802.10 局域网安全技术。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2 100VG AnyLAN

802.1
IEEE 说明,描述了以创建生成树(spanning tree)的方法保护桥接回路的算法。这个算法由 DEC 发明。但 DEC 的这种数值算法和 IEEE 802.1 算法不完全一样,或者说它们不兼容。

802.11
802.11是 IEEE 为无线局域网络(WLAN)通信发展的一组无线规范。它详述了设备间管理信息包运输来避免冲突的一个无线接口。一些公共规范包含如下:802.11a、802.11b、802.11g、802.11n 等。

802.12
说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 MAC 子层的 IEEE LAN 标准。IEEE 802.12 以 100M 的速率在多种物理介质上使用请求优先介质访问机制。

802.15
IEEE 802.15,是IEEE定义的一组无线通信标准,是针对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PANs)的。IEEE 802.15 有短程、低能力、花费少、小网络和在一个个人操作空间内进行设备通信的特征。包含在 IEEE 802.15 家族中的当前技术包括:802.15.1(蓝牙)、802.15.2(UWB)和 802.15.4(ZigBee)。

802.16
IEEE 802.16 是指在一个用户站点和一个核心网络(例如公共电话网络、PSTN 和因特网)之间定义无线通信的一组标准。它被叫做无线MAN技术,其也被品牌化为 WiMAX。这个无线宽带接入标准为在 DSL、电缆和其它宽带接入方法不适用或太昂贵的城域网络中提供“最后一公里”连接缺少的一个环节。

802.2
IEEE LAN 协议,说明了数据链路层的 LLC 子层的实现。IEEE 802.2 涉及误码、帧分割、流控和网络层(第三层)服务接口。用于 IEEE 802.3 和 IEEE 802.5 LAN 中。

802.3
IEEE LAN 协议,说明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 MAC 子层实现方法。IEEE 802.3 在多种物理介质上以多种速率采用 CSMA/CD 访问方式。对于快速以太网,IEEE 802.3 标准说明的实现方法有所扩展。原始 IEEE 802.3 说明的物理介质类型包括 10BASE2、10BASE5、10BBASED、10BASET 和 10BROAD36。对于快速以太网,其物理介质类型 100BASET、100BASET4 和 100BASEX。

802.4
是为使用标记传送机制(标记总线网络)定义了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一个IEEE标准。IEEE 802.4 工作组已经解散了。

802.5
令牌环网(Token Ring)是一种 LAN 协议,定义在 IEEE 802.5 中,其中所有的工作站都连接到一个环上,每个工作站只能同直接相邻的工作站传输数据。通过围绕环的令牌信息授予工作站传输权限。IEEE 802.5 中定义的令牌环源自 IBM 令牌环 LAN 技术。两种方式都基于令牌传递(Token Passing)技术。虽有少许差别,但总体而言,两种方式是相互兼容的。

802.6
基于 DQDB(分布式队列双总线)技术的 IEEE MAN 说明。IEEE 802.6 支持1.5到 155M 的数据率。

802.11a
802.11a是对 IEEE 802.11 的扩展,其应用于无线 LANs 和提供在 5GHz 基带转换能够可达 54Mbps。802.11a 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编码方案而不是 FHSS 或 DSSS。802.11a,实际上比 802.11b 更新,提供比 802.11b 更重要的无线电信道和有比 802.11g 更小的范围。它与 802.11b 不兼容。

802.11b
即所谓的高速无线网路或 Wi-Fi 标准,1999年再度发表 IEEE802.11b 高速无线网路标准,在 2.4GHz 频段上运用 DSSS 技术,且由于这个衍生标准的产生,将原来无线网路的传输速度提升至 11 Mbps 并可与乙太网路(Ethernet)相媲。

802.11e
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例如支持语音 ip。

802.11g
802.11b 的继任者,在 802.11b 所使用的相同的 2.4GHz 频段上提供了最高 54Mbps 的数据传输率。

802.11i
IEEE 802.11i 标准用于提供所有 IEEE 802.11 规范所制定的,无线接入局域网中的安全通讯。IEEE 802.11i 标准使有线等效协议(WEP)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许多年以来,WEP 技术一直用于 WLAN 安全防范中的加密、身份验证和密钥管理等领域。IEEE 802.11i 以 Wi-Fi 保护访问协议(WPA)为基础,而 WPA 迅速解决了 WEB 在存在缺陷的问题。

802.11j
802.11j 的主要意图是在 4.9 GHz 到 5.0 GHz 之间的这个无线频率范围内增加信道。此外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将在无线传输输出功率、操作模式、信道配置和伪造发射标准方面满足日本的一些合法需求。

802.11k
802.11k 是一个新提出的标准,它为无线局域网应该如何进行信道选择、漫游服务和传输功率控制提供了标准。它也是 802.11 规范家族的一部分。

802.11n
802.11n是对WLAN增进有更高吞吐量,被设计来提高WLAN有效吞吐量大于100Mbit/sec和覆盖范围可达400米的IEEE标准。IEEE 802.11n技术也叫做多输入,多输出(MIMO)。

802.11r
802.11r是当用户从一个接入点向另一个移动时从事维护连接的快速漫游标准。这在需要低延迟和高质量的应用程序中特别重要。

802.11s
802.11s 是一种支持网络无线通讯的标准,其有望于2008年中期被通过。

802.11x
802.11x是指一组改进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 标准,是 IEEE 802.11 规范家族的元素。802.11x 不应该误认为是它的元素中任何一个,因为没有单个的 802.11x 标准。802.11 家族当前包括六种都使用相同协议的通过空气的调制。最通用的(和最多的)技术是那些对原始标准的 b、a 和 g 改善;安全最初包含在其中,稍后通过 802.11i 改进提高。802.11n 是另一种新的调制技术。在家族(c–f、h、j)中的其它标准是服务增进和扩展或对先前规范的修正。802.11b 是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无线网络标准,被 802.11a 和 802.11g 紧随。

802.15.1
802.15.1是 基于蓝牙技术的一个 IEEE 无线技术标准。它被用于短范围的网络监控和控制应用软件,它被叫做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PAN)。

802.15.3
802.15.3是一个 IEEE 无线技术标准,用于短范围的网络监控和控制应用程序,被叫做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PAN)。802.15.3也叫做 UWB。

802.16-2004
802.16-2004,也叫做针对固定无线宽带的 IEEE 标准。IEEE 802.16-2004 产品剖面利用 OFDM 256-FFT(快速傅里叶转换)系统剖面。固定的 802.16-2004 标准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服务两者-其中后者在相同的信号上递送全双工传输,如果需要的话。移动WiMAX将做相同的事情。

802.16-2005
802.16-2005,也叫做 802.16e,是选择无线宽带(WiMax)灵活性的一个 IEEE 标准。IEEE 802.16-2005 有时叫做“移动 WiMAX”,在为互用性的 WiMAX 论坛后。802.16-2005,基于现有的 WiMax标准802.16a,添加 WiMax 灵活性在2到6 GHz 许可带中。

802.15.4
802.15.4包括用于低速无线个人域网(LR-WPAN)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两个规范。它能支持消耗功率最少,一般在个人活动空间(10m 直径或更小)工作的简单器件。

802.16a
802.16标准对原来的802.11家族规范做了一定的补充。802.16a 标准是为运行于无线频率宽度在 2GHz 到 11GHz 之间的无线城域网而开发的,其数据速率高达 75Mb/s,而且时延低、频谱空间使用率高。其安全性是由加密特性来实现的。

802.1ad
IEEE 802.1ad(QinQ)标准描述了以太网实现 S+C 的方式。802.1ad 描述了两种接口:P 或 t-based service interface、C-tagged service interface,基于端口的模式是将某一端口统一打上一个外层 Q(普通 QinQ),基于客户 Tag(标签)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 Tag(标签)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 Tag 打上不同的外层 Q(灵活QinQ)。

802.1D
以太网利用生成树(802.1d)解决环路和网络发生故障的问题,让网桥相互通信,并用一棵到达每个 LAN 的生成树覆盖实际的拓扑结构。使用生成树,可以确保任两个 LAN 之间只有唯一一条路径。一旦网桥商定好生成树,LAN 间的所有传送都要遵从此生成树。由于从每个源到每个目的地只有唯一的路径,故不可能再有循环。

802.1p
IEEE 802.1P 规范使得第二层交换机能够提供流量优先级和动态组播过滤服务。优先级规范工作在媒体访问控制(MAC)帧层(OSI 参考模型第二层)。802.1P 标准也提供了组播流量过滤功能,以确保该流量不超出第二层交换网络范围。

802.1Q
IEEE802.1Q,也称为虚拟局域网,是指位于一个或多个局域网的设备经过配置能够像连接到同一个信道一样进行通信,而实际上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局域网段中。由于 VLAN 基于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所以它可以提供灵活的用户/主机管理、带宽分配以及资源优化等服务。

802.1s
802.1s 多生成树协议(MSTP)可以通过支持一个网络内的多个生成树,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项标准使管理员可以把 VLAN 流量分配给唯一的通路。

802.1w
IEEE 802.1w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的特点是将许多思科增值生成树扩展特性融入原始 802.1D 中,如 P或tfast、Uplinkfast 和 Backbonefast。通过利用一种主动的网桥到网桥握手机制取代 802.1D 根网桥中定义的计时器功能,IEEE 802.1w 协议提供了交换机(网桥)、交换机端口(网桥端口)或整个 LAN 的快速故障恢复功能。通过将生成树“hello”作为本地链接保留的标志,RSTP 改变了拓扑结构的保留方式。

802.1X
802.1x是针对基于端口的网络接入控制的一个 IEEE标准,对保护802.11无线局域网络s(WLANs)的安全特别有用。IEEE 802.1X 提供一个有效构架来认证和控制在被保护网络上的用户运输,也动态地改变加密密钥。802.1X连结一个协议叫做EAP(扩展认证协议)到有线和无线局域网媒体两者上和支持多种认证方法,例如令牌卡、Kerberos、一次性密码、证书和公共密钥认证。因此,802.1X也叫做LAN上的EAP(EAPOL)。

802.20
802.20,是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的一个 IEEE标准,通过为无线宽带指定新的空中接口。802.20是802.16e的竞争标准。802.16e,基于802.16a,添加在2到6 GHz许可带的机动性,当802.20,一个新的全新的标准,面向操作在许可带低于3.5GHz和有峰值数据率超过1 Mbit/s的速率。

802.22
802.22是针对无线区域网络(WRAN)的一个IEEE标准。IEEE 802.22 指定了一个认知空气接口用于固定,点对多点,操作无用信道在54和862 MHz之间的VHF/UHF TV基带中的无线区域网络。在这些频率的信号能够从良好位置的基站传播 40 km或更远,取决于地形。

802.3ab
IEEE 802.3ab 为 IEEE 继超高速以太网络标准(802.3z)公布之后,于1999年6月再通过的规范,为针对实体媒介部分制定的 1000 Base-T 规格,由于这项标准的通过使得超高速以太网络不再只限制于光纤的传输环境。该标准允许4对 CAT-5 双绞线可在 100m 内以 1 Gbps 等级的速度传输数据。

802.3ad
制订于1999年年中的 802.3ad 标准定义了如何将两个以上的千兆以太网连接组合起来为高带宽网络连接实现负载共享、负载平衡以及提供更好的弹性。802.3ad 意味着一直用于将多个低速端口组合起来形成更快的点到点逻辑链路的专用技术的终结。

802.3ae
当由 LED(发光二极管)驱动的多模系统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 622Mbit/s 时,10Git/s 的系统可充分利用价格低廉、具有 850nm 工作窗口的垂直共振腔表面放射激光(VCSEL)二极管。

802.3ah
IEEE 802.3ah 负责制定的 APON 是由 FSAN/ITU 定义,以 ATM 协议为载体,下行以 155.52Mbps 或 622.08Mbps 的速率发送连续的 ATM 信元,同时将物理层 OAM 信元插入数据流中;上行以突发的 ATM 信元方式发送数据流,并在每个53字节长的 ATM 信元头增加3字节的物理层开销,用以支持突发发送和接收。APON 提供非常丰富和完备的 OAM,包括比特误码率的监视、告警和检测,自动发现和自动测距,并采用搅动策略作为实现下行数据加密的安全机制。

802.3u
IEEE 802.3u(100Base-T)是100兆比特每秒以太网的标准。100Base-T 技术中可采用3类传输介质,即 100Base-T4、100Base-TX 和 100Base-FX,它采用 4B/5B 编码方式。

802.3z
IEEE 802.3z 千兆以太网标准在1998年6月通过,它规定的三种收发信机包括三种介质:1000BASE-LX 应用于已安装的单模光纤基础上,1000BASE-SX 应用于已安装的多模光纤基础上,1000BASE-CX 应用于已安装的在设备室内连接的平衡屏蔽铜缆基础上。

转载自:http://sencom.top/?p=170

802.x 标准介绍相关推荐

  1. 802.11标准及无线网运行模式

    802.11标准 802.11标准介绍: IEEE 802.11是现今无线局域网通用的标准,它是由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IEEE)所定义的无线网络通信的标准. 其中定义了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层)和物 ...

  2. WLAN基本知识之802.11标准

    文章目录 WLAN技术基础 1.4 802.11标准介绍 1.4.1 IEEE 802.11协议族成员 1.4.2 IEEE 802.11标准与WiFi的世代 1.4.3 802.11a/b/g差异 ...

  3. 802.11协议标准介绍

    802.11协议标准介绍 802.11协议简介 802.11协议标准在802家族中的角色位置如图1所示,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图1 802.11协议标准在802家族中的角色位置 物理层 802.1 ...

  4. 【以太网硬件一】802.3xx标准怎么这么多?它们有什么关系?

    一.802.3标准是什么? 802.3标准的全称为:以"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

  5. 【以太网硬件二】802.3标准里有哪些内容?

    简单来说,IEEE 802.3规范定义了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一层)和链路层(二层)的信道访问部分,也就是常说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和PHY(物理层),不包括逻辑链接控制协议,LLC子层的标准定义 ...

  6. 802.1X技术介绍

    802.1X IEEE802 LAN/WAN委员会为解决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802.1X协议.后来,802.1X协议作为局域网端口的一个普通接入控制机制在以太网中被广泛应用,主要解决以太网内 ...

  7. 汽车以太网- IEEE 802.3标准

    关于汽车以太网,大家看到最多的标准大概就是IEEE802.3bw,也就是我们车内使用的百兆以太网,专业称呼是100BASE-T1,该标准是车内百兆以太网的物理层协议,是我们学习汽车以太网必须要了解的协 ...

  8. IEEE 802.1标准简介

        IEEE 802.1简介 IEEE 802.1是一组协议的集合,如生成树协议.VLAN协议等.为了将各个协议区别开来,IEEE在制定某一个协议时,就在IEEE 802.1后面加上不同的小写字母 ...

  9. IEEE 1588/802.1AS标准、硬件,Linux软件学习建议

    欢迎淘宝搜索飞灵科技,我司相关新产品陆续上线. 想学习IEEE 1588/802.1AS时钟同步技术?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从哪里入手学习了.IEEE 1588/802.1AS首先它是IEEE制定的标 ...

最新文章

  1. 提取scss变量,交给js
  2. struts2 开发
  3. FAQ接口自动化_转载参考
  4. (转)wamp2.5虚拟主机VirtualHost出现403 Forbidden问题解决
  5. SpringBoot配置在应用启动后立即执行某些方法代码案例
  6. ActiveMQ消息中间件的作用以及应用场景
  7. mongodb java 执行js脚本_MongoDB编写并执行js脚本
  8. C++详解new/delete
  9. vue 如何清除浏览器的内存_浏览器垃圾回收机制与 Vue 项目内存泄漏场景分析
  10. vue 引入vue-resource给页面加点动态数据
  11. Linux sz rz
  12. 【catia对模型无法进行操作,只能对树型图操作】
  13. 单片机芯片——电子秤芯片
  14. 第三章 硅谷宠儿 Friendster (一)
  15. Linux指令部分(一)
  16. CSS实验案例02简单专业介绍网页
  17. PMP分享|不在挣扎中蜕变,就在安逸中消亡
  18. 抖音获客源码,短视频获客系统,获客SaaS有标准答案吗?
  19. js实现-商城分类导航效果
  20. LATEX关于表格的一些处理

热门文章

  1. No qualifying bean of type问题解决
  2. 【kratos】kratos 框架使用新的,还是非常好的技术框架,还要继续学习,掌握了proto 文件的使用、wire的使用就方便了。
  3. ips细胞的应用前景论文和IPS细胞目录
  4. 使用RT-Thread Studio DIY 迷你桌面时钟(五)| 使用内置 Git 插件管理项目
  5. preempt rt对pagefault的处理
  6. Spring学习笔记——@Configuration和@Bean注解
  7. Invalid regular expression: /^([^a-zA-Z_脌-脰脴-枚酶-每桶-徒涂-峥库€�-鈥嶁伆-鈫忊皜-饪裤€�-頍匡-锓忥钒-锟絔)|^((x|X)(m|M)(l|
  8. 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模拟实验
  9. Android 图文混排 异步加载图片
  10. kalilinux链接蓝牙音响_Kali Linux安装驱动并使用Blueman连接蓝牙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