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明威自我身份意识的形成

所谓“身份” (identity) 原意为“相同性”,来自拉丁文。“身份是指一个行为者定义自身(个体、国家身份等)的特征,它既构成了同时也规定了适合于行为者的行为和信念。”[1]而身份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彼得•伯杰(Peter Berger)认为,事实的社会建构模型角度而言,“个人和他们生存的社会领域(包括家庭.国家或者宗教等)相互之间产生互动,这是一种持续的、 相互作用的动态。”[2]而身份就产生于个人和社会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塑造的过程中。海明威的身份是指适合于海明威的行为和信念,海明威的自我身份认同,是指在他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过程中,能体现其自身特征的行为和信念;或者进一步讲,通过行为和信念他对自我特征的一种界定与规范,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知、自我寻找的过程与结果。需要指出的是,身份认同尽管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现实而客观存在,但身份认同也是主观与客体的一种互动,是不断变动的,也是具有流动性的。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在前往异域旅行并与异域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在文学创作的进程中,海明威自我身份的认同不仅是多重的,而且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无论海明威有个身份、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海明威一生都要在个人主义与世界公民,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进行自我身份的求证与认同。

海明威的自我身份认同是以其自我身份意识为起点的,当时的文化氛围、文学创作思潮以及海明威文学创作的特征,都是其自我身份意识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文化氛围与自我身份意识的生成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195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其身份意识的生成,与美国文化传统、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及家庭氛围关系密切。“一个主要作家之所以成为主要作家,即使是原因在于他高于他所处的时代或以其他方式异化于社会之外,他仍然是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的特定产物,或者还可以说是这一时代和社会的最深刻的反映。”[3]

一、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也十分突出,由此带来的矛盾盘根错节且异常尖锐,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快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脚步。战争给西方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以及震动,人类第一次在战争使用了化学武器,这让人类反思过去,重新认识自己的未来。“天堂的大门已经关闭,现代人已没有任何希望,他们的灵魂将永远在这个世界上徘徊游荡。”[4]对此,尼采惊呼“上帝死了!” 人们不禁反思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是否能给人类带来幸福,“人们不再追求整体,一切知识都是有限的。”[5]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对于个体来说,不仅是人类创造的成果,也成为束缚人类自由的控制者,人失去了自主性与自我,科技已经成为个人类追求自由与幸福感的阻碍;人类已经被科技与高度工业文明异化了,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更让人焦虑的是,科技以及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已经打破了生态平衡,破坏了生态环境,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自然界已被异化为“商品化的自然界,被污染的自然界,军事化的自然界,不仅在生态学的含义上,而且在存在的含义上,缩小了人的生态环境!”[6]

在上述背景下,非理性主义思潮孕育而生,主要代表哲学家包括尼采、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非理性主义”是指西欧形成的反理性主义思潮,即反叛传统理性,提倡欲望、感性、内心体验、直觉和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排斥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哲学观念与哲学思潮。就本体论而言,非理性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法理解、偶然、杂乱甚至荒诞的世界,否认世界是一个合乎理性的和谐的整体。其中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认为,理性主义“忽视了生命问题和现实的个人体验,把不可重复的情境排除于哲学研究的范围之外,为了无名无姓的冷漠的绝对精神而牺牲了现实中的、活生生的、心情不安的人。”[7]因此,他认为要将注意力从抽象的人转向对个体生命、个人情感的关注,从绝对精神转向个人的悲剧体验与体悟,从宏观的抽象的大目标转向对人类生存以及个性化的体验。这一思潮也对20世纪的科学、哲学 、艺术以及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海明威的文学创作也带有较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第一,从海明威笔下人物的生存环境来看,他笔下的人物总要面对的是一个荒诞的、冷酷的外部世界,充满了敌意、不安、挣扎、荒谬的氛围。

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负重伤,他把战争体验用《太阳照常升起》表达出来,并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性作家。海明威后来创作的作品,从外部环境的设置上,都延续了《太阳照常升起》的风格与特点。他笔下的人物基本上都生活在残酷、冷漠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之中,那强大、荒谬而又冷漠的环境与人物处于对立状态,而小说的基本情节也都围绕人物与外在的暴力世界进行的斗争展开。但由于外部世界的力量过于强大,尽管人物拼劲最后的力量,也难以与之相抗衡。我们发现《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有钱人与没钱人》《死在午后》《乞力马扎罗山下》《老人与海》等作品的主人公们赖以维系生存的环境都充满了偶然、荒芜、变化无常以及不可理喻的暴力,他们的命运就像是被宇宙无情的手在操控,尽管全力以赴,尽管筋疲力尽,尽管奋勇当先,最后还是一败涂地,人终极无法战胜环境。外部世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旋涡,人在其中挣扎、彷徨,全力以赴而又无处可逃,带有强烈的荒诞风格和悲剧意味。

在《有钱人与没钱人》中,海明威将这本书分为《春》、《秋》、《冬》三部分,而这三部分的名字通过主人公哈里·摩根外部环境的变化,形象地比喻了其人生从“春天”的努力走向没落寂寥的冬季的过程。在《春》中,摩根认为,从事出租钓鱼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带给家人幸福的生活,他很拼命,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他开始偷偷私藏偷渡者并将他们运送出去,以赚得活命钱。但是,他却触犯了法律,惹上了人命官司。在《秋》里,摩根开始违背禁酒令,私自贩卖烈酒,过着在“行走在刀口尖上”亡命生涯。到了第三部《冬》中,尽管他拼命挣扎、玩命赚钱,但是摩根仍然无法改变命运,他开始为了赚那点可怜的活命钱而不择手段,甚至不同是非地答应要把一群抢劫犯运回古巴。虽然最终良心未泯,他在自己的船上与那些抢劫犯展开搏斗,那伙坏人被他打败的同时,自己也不幸中弹身亡。摩根拼尽全力,终其一生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无法改变外部世界的强大与冷酷。

第二,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面对冷酷无情的外部世界,他们却不愿意就此妥协与投降,他们在自然环境、社会规则与传统伦理的重压下,通过优雅地奋斗和面对失败而进行自我身份的求证,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找到生命的活力、勇气、尊严与厚重。

海明威笔下的外部世界通常被描述为冷酷无情、充满敌意而又难以征服,为了使笔下的人物能应对这种恶劣的环境,海明威创造了一系列 “重压下的优雅”(Grace under pressure)的“准则英雄”(Code Hero),这是菲利普·扬对海明威笔下人物的概括。准则英雄如何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成为人们阅读海明威小说时最重要的关节点。准则英雄与外部世界的对峙是海明威小说矛盾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人物之所以会优雅地面对外部环境,优雅地面对与外部世界搏斗后的结果——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求证心理以及强烈的身份意识。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战争作为外部世界的浓缩,横亘在男主人公杰克面前,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但是战争造成的伤害延续到战后,男主人公杰克的身体和精神都留下了伤痕,但杰克却一直处于要超越自我的心理状态之中,他喝酒、钓鱼、看斗牛,都在向世界求证自己还活着,自己还是一个硬汉。因此,有学者认为,“《太阳照常升起》的主旨不在于控诉战争,而在于提出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 [8]长篇小说《岛在湾流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位历经坎坷的画家,他曾经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与前妻所生孩子的抚养权也都被女方赢得。他虽然痴迷于绘画,但每年暑假他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他常常陪儿子们出海钓鱼和游泳,但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两个儿子均死于车祸,最后一个儿子还牺牲在二战的战场上。孩子们的离世,让托马斯重新拿起画笔,抛却个人悲欢,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人与自然,还是人与社会,紧张的气氛已经达到极致,似乎人类已经陷入到毁灭的外部世界与命运的裹挟之中。托马斯的自我求证最后在反法西斯的洪流中确立了自己的身份。

  • 美国的文化传统

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人构建的是“美国例外”论,认为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社会”。“这里没有贵族家庭,没有宫廷,没有国王,没有主教,没有教会领地,没有极少数显赫人士享有的隐形权力,没有雇佣成千上万工人的大工业,没有昂贵的奢侈品”,[9]只有美国人“把一切古老的偏见和习惯丢在一边,从他们所拥有的新的生活方式中,从他们服从的新的政府中,也从他们所处的新的地位中接受了新的见解和习惯”[10],这都与欧洲大相径庭,欧洲社会象征着等级制度、等级压迫、集权等,而美国才是自由、民主和平等的象征。沿着例外论的理路,1893 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边疆”的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个概念是对美国国家特质和文化身份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阐释。他认为,“美国的民主不是诞生于理论家的梦想,不是从苏珊·康斯坦号带到弗吉尼亚的,也不是从五月花号带到普利茅斯的,它来自美国的森林,每当它接触到新的边疆的时候都会获得新的力量。” [11]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向西部边疆开拓的历史,这种新的边疆所带来的力量就是“边疆精神”,而这种精神对美国的进步意义重大,已经成为美国的民族性的体现。这与杰斐逊时期,强调自由与共和政体是美国社会区别于欧洲的特征有所不同;也迥异于“百个民族世界性地混合为一个美国”“机械的智巧”以及“对商业企业经营的专心致志”的各种观点。正如亨利•纳什•史密斯所言,“我们的社会的形成是依靠把人口引向西部空旷的大陆所具有的拉力,这些人通过阿利根尼山脉,横越密西西比河谷,翻越远西地区的高原与山脉而到达太平洋沿岸。”[12]

很显然,在美国边疆绝非单一的地理疆域的概念,还包蕴美国西进运动所形成的美国民族精神。人们之所以把向美国边疆开拓的精神称为“边疆精神”,这是由西部边疆在美国开辟国土并形成美国价值观的有效性以及重要性决定的。对于美国来说,西进运动不仅是一次向西开疆拓土的运动,而且还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由于开疆拓土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历史进程,因此,边疆精神也会随着时代的前行而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其拓殖与冒险的内核还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雷·艾伦·比林顿认为,“边疆对于好动的人、活动家和敢于冒险的人比对于生活稳定的、好深思的和谨慎从事的人有更大的吸引力。愿意放弃东部的人所共知的舒适条件而到前途未卜的西部去碰运气的人们,是那些甘冒自然界的风险去争取自我改善的机会的男男女女。”[13]比林顿这段话中,“自我改善”是最关键的词语,美国人之所以敢于冒险向西部挺进,其主要动力在于西部有自我改善的发展空间,这种自我改善的动力给美国发展以及美国梦实现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在这里,边疆精神被总结为拓殖和勇于冒险的精神。直到20世纪90年代,有的学者认为,“可以把鲁滨逊看作是我们共同的祖先”;有的学者则认为,“美国与科学的关系看起来总是以探险为中心”,还有的学者直接说:“美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西进运动中不断向西扩张的边疆”,这些观点都呈现在这些学者共同撰写的《构建美国》。尽管具体说法有点差别,但他们就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即边疆精神仍然为美国的核心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美国远离战场,趁着别的西方国家忙于战争,美国着力发展经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一举成为世界强国。“1921年的美国已经不是欧洲资本主义的殖民地。美国输出的不仅是原料,还有制成品,还有用以加工成品的机器,还有推销成品的方法,以及这一过程所需的全部资金。除了小麦和汽车之外,美国已经开始输出文化商品、热烈的和悦耳的爵士乐队、金融专家、电影和政治见解。甚至还有美国神话。”[14]美国工业文明的迅速崛起,城市文化和工业文明产生了普遍逆反心理,让很多美国人想念来自荒野深处的边疆精神。“那种将敏锐和好奇结合在一起的粗犷和力量,那种务实的、富于创造和敏于发现权宜之计的性格,那种擅长掌握实际事物而短于艺术但能有力的达到伟大目标的特性,那种不知休止的紧张精力,那种主宰一切为作好作歹而奋斗的个人主义,还有随着自由而来的开朗活泼与勃勃生气。”[15]

另一方面,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国第26任总统,有浓厚的“西部情结”,并大力倡导边疆精神。罗斯福痴迷于探险和狩猎,并以此为题材写作了《牛仔的打猎之旅》(Hunting Trips of a Ranchman,1885)与《牧场生活和猎道》(Ranch Life and the Hunting Trail,1888)两本书,他坚信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和刚健强壮的体魄能成为美国更强大的力量源头。他身体力行,凭借超然的毅力成为体育界一位运动高手,并鼓励海明威这一代青年人过艰苦的生活,勇于冒险,热衷户外活动。他鼓励美国父母“培养他们的孩子使得他们不逃避困难,而是面对困难并克服它们;不去努力追求一种可耻的舒适生活,而要努力实现他们的责任……并且他们的责任不可避免地要以某种或其他的工作形式表现出来……工作的原则是我们存在的基本法则”。[16]深受边疆精神的影响,海明威从少年时代就立下了赴远方探险的志向,确立了想要做一个硬汉的理想与身份定位。16岁时海明威在文章里写到,“我渴望在最后的三大边疆拓展或探险:非洲、南美洲中南部或哈德逊湾边沿或以北地……我相信,我所受到的训练,如春天的远足、夏天的下田干活或者在森林里为培养随机应变和自力更生能力所做的各种事情,对于我希望从事的工作,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17]

三、家庭教育以及英雄情结

美国中西部的橡树园是海明威的出生地,也是他成长的摇篮。橡树园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西郊,小城镇主要由中产阶级白人新教徒构成,他们大都信奉新教艰苦奋斗传统美德。他们崇尚健身,有力量崇拜的观念,钟情于徜徉于大自然的户外运动。海明威的父亲就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痴迷种地、打猎和钓鱼等户外运动的外科医生。这对海明威的一生影响很大。

在长期户外的运动过程中,海明威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和关于大自然的常识。上大学期间,他就走遍了学校附近的山水,很多同学都喜欢和他一起去郊外露营,在艰苦的漫游生涯,他总能用不同的自然特产做出美味的食物,也总能以丰富的博物知识引导大家认识大自然。结了婚之后,海明威医生也总是找时间带上他的孩子们一起出外旅游、打猎。每逢夏天海明威一家都会前往密执安州北部的华隆湖畔度假,这里离橡树园大约三百英里。华隆湖周围人烟稀少、闲适恬淡,让海明威感受到拥抱大自然的乐趣。印第安人经常在那里扎营地,湖畔山间有不少野趣,有苍鹭、大雁、鹿麂和兔子等动物,湖里有野鸭、鲈鱼、蓝鰓、狗鱼。在父亲的熏陶下,海明威很小就能认出林间和湖里的各种动物,从童年到少年这是海明威最乐而忘返的地方。海明威的祖母是威顿学院植物学专业的高材生,她很喜欢给自己的孙子、孙女讲植物学知识,树叶的叶舌、叶耳、叶枕、叶脉、叶序、叶鞘等,花朵的花冠、雄蕊、雌蕊、花序和传粉等。祖母的讲解给海明威打开了一扇窗,让他重新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海明威对大自然的兴趣还来自书籍。海明威医生给他的孩子们买了一本《自然界的禽鸟》的画册。小海明威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禽鸟的图画,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图像,他会非常开心。当父亲发现海明威对这些禽鸟图像感兴趣,父亲就会给他讲有关禽鸟的常识,给他讲述大自然的故事。5岁时,父亲给海明威报名参加阿卡西俱乐部,海明威医生指导海明威和小伙伴们到树林里去采集标本,识别动植物。海明威医生还让他参加阿加西兹野外旅行活动和捕猎的活动。后来博物馆解散时,海明威医生把父子俩采集的哺乳动物以及鸟类的标本转赠给橡树园高中。

海明威医生平生有三大业余爱好,这就是旅游、钓鱼和打猎。海明威的父亲认为,喜欢追猎是人类野性的回归,应该是男人固有的一种爱好,这深深影响了海明威。海明威也把追猎的成败与否,看作是彰显男性生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父亲送给海明威三岁生日的礼物是一个精制的钓竿,父亲带海明威到贝尔湖去钓鱼,父亲教给他如何抓住鱼吃饵的时机,如何把咬住鱼钩的鱼拖到岸上。海明威稍微长大一点,海明威医生就教他如何狩猎,例如如何打野鸭、补鹧鸪鸟,如何抓浣熊。海明威医生为鼓励儿子打猎,海明威10岁生日时,他为儿子定制了一杆高级猎枪。海明威对老爸的枪法也是很赞叹与叹服,一次,海明威医生用一支最老式的步枪连续射中了五六只鹧鸪鸟。他曾经跟别人说过:“我父亲枪法很好,我从来没见到谁打得像他那样好。” 少年时期,海明威医生带着海明威去野外狩猎,他俩会把猎杀动物的皮剥下来送到自然史博物馆。“欧尼斯特养成了‘用本能的热情’去‘追猎’的习惯,这个习惯陪伴了他一生。”

海明威从小学到中学期间,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体育成绩一向比较优秀。他有一段时间特别痴迷拳击运动,总是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并积极参加各类拳击比赛。1917年春天海明威在写给阿兰.沃克信中写到,“我们这现在成立了一个拳击俱乐部。我已经增肥成功了,现在我正在165英磅的班级上课。上两个月的总结。被击倒: 1次;击倒他人: 4次;认输: 2次;对手认输: 6次。我们有6轮比赛。星期四的晚上我已经和一个叫作内尔•詹金斯的对手比试过,他大约6英尺高2英寸胖,而且皮肤粗糙得像是铁轨。我够不到他的下巴,所以我尝试着去击打他的肋骨。比赛结果就像那样。星期六晚上,也就是爱好者聚会的晚上,我们一群人去了吉尔摩的健身房。我上去对抗- -位叫托尼•米立肯的人,你可能听说过他。我们对击了一分钟,然后我感觉有人用冰水泼我,我下巴肿起了大约鸡蛋大小的一块。自那以后,我一.直待在没有200英磅的学生的班里面。”[18]上中学时他还喜欢踢足球,一直努力成为足球队的主力。海明威医生通过户外活动主要着力培养海明威的勇气、毅力、耐心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事实上,父亲对海明威这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是成功的,这些带给海明威尊严、快乐和成就感。“我抓到了这么多的筹鱼,现在正在清洗。我们将会扔掉所有小于9英寸的鱼,把几条大的送人。现在已经快下午十点了,我在唱《月半弯》。我们哪里都没有去,但是人们总是让我们回去拜访他们。唉,因为我们每次都给他们大鱼……我很高兴他们没有这么做,因为那个老婆婆的烟嘴是用陶土做的,真怕它在我脖子上爆开。”[19]

在一个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只有16岁的海明威已在心中埋下了远赴非洲探讨大自然的梦想。在少年海明威的心目中,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拥有万贯家财,而是要实现探索自然乌托邦并实现英雄梦。

在父亲的影响下,海明威从小就有英雄情结,追求英雄的自我价值实现,无论写作亦或斗牛、捕鱼等户外活动,都是彰显其主体男性身份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尤其是19世纪,资产阶级的理想男性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精神性的、理智性的和道德性的自我约束和奉献”。[20]但是“19世纪末以来,这种气质就被一种更强调肌肉的、更为军国主义的、排斥一切审美化和感性化因素的男性气质所挑战,乃至取代。” [21]很显然,在欧美对男性气质的审美观转变为一种以力量为主导、战争为舞台的男性气质,而男性气质又是男性身份的集中体现,男性身份已经从个体价值转向民族荣誉、国家命运的宏观层面,这不得不让联想到二次世界大战。海明威及其笔下男主人公的参战经历,符合当时欧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英雄身份的确认。


[1] 胡欣.美国帝国思想的对外政策含义:对国家身份、意识形态和国际秩序观的历史解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51.

[2] 胡欣.美国帝国思想的对外政策含义:对国家身份、意识形态和国际秩序观的历史解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51.

[3][美]Robert E•Spiller. 美国文学的周期[M].王长荣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5.

[4] 章国锋.“天堂的大门已经关闭”——彼德•汉德克及其创作[J].世界文学,1992(3):303.

[5]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 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M].洪天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16.

[6] 宋瑞芝.外国文化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59.

[7] [苏]JI· H·米特洛欣.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M].李昭时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2.

[10] J. Hector St. John de Crèvecoeu. 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 and more Sketches of XVIIIth Century America[M].Albert E. Stone, 1981, p.69-70.

[11] Frederick J. Turner,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M].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 ,1893,p.293.

[12] [美]H•N•Smith.处女地—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M].薛蕃康,费翰章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3.

[13][美]雷·艾伦·比林顿.向西部扩张------美国边疆史(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68.

[14] [美]马尔科姆·考利.流放者的归来——二十年的文学流浪生涯[M].张承谟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84.

[15][美]亨利·纳什·史密斯.处女地——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M].薛蕃康、费翰章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2-3.

[16] Theodore Roosevelt. The Strenuous Life[M]. New York :The Country's Co,1905,p.282.

[17][美]苏珊.F.比格尔.海明威与自然传统,选自杨仁敬《海明威研究文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149.

[18] [美]海明威.海明威书信集(上)[M]. 苏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36.

[19] [美]海明威.海明威书信集(上)[M]. 苏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32.

[20] [美]里奥·布劳迪.从骑士精神到恐怖主义——战争和男性气质的变迁[M].杨述伊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350.

[21] [美]里奥·布劳迪.从骑士精神到恐怖主义——战争和男性气质的变迁[M].杨述伊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350.

高红梅 第一章 海明威自我身份意识的形成 第一节 文化氛围与自我身份意识的生成相关推荐

  1. 高红梅:第三章 海明威社会身份的定位 第一节 文学梦与作家身份的认同

    第三章  海明威社会身份的定位 海明威一生都在世界各地旅行,其足迹遍及欧洲.非洲.美洲和亚洲,有世界公民的美誉.正如学者卡洛斯·贝克(Baker ,Carlos)所言,"早在他五十五岁荣获诺 ...

  2. 高红梅:第四章 海明威文化身份的求索 第一节 斗牛与原始力量及原始文化的认同

    第四章  海明威文化身份的求索 如果说二十年代,海明威顺应美国青年作家流放欧洲的大潮,那么海明威终其一生都一直走在自我流放的路上.在这个过程中,海明威不仅探索了他的个人身份.社会身份,而且在与其他民族 ...

  3.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第1.4节《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教学案例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第1.4节<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教学案例 一.思维导图工具重要性 我们更新迭代更多版本的导图, 在开始本节的时候,我们各自分别通过导图进行学习.下面通过 ...

  4. 高红梅 第二章 第二节 性别焦虑、两性关系与个人身份认同的困境

    第二节 性别焦虑.两性关系与个人身份认同的困境 女尊男卑的原生家庭结构使得海明威陷入了性别焦虑,这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婚姻爱情生活,而且使得他笔下的男女两性关系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这无疑也让他难以摆脱其个 ...

  5. java怎么开始学dos,第一阶段-Java基础知识:【第一章 DOS命令与开发环境的配置 + 第一个程序HelloWorld】...

    加油Ideal星河滚烫  你是人间理想 第一阶段 JAVA基础知识 第一章 开发环境的配置 Dos 命令 在正式进入Java学习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个看起来B格很高的东西--Dos命令 DOS命令,计算机 ...

  6. 萌新向Python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 第一章 Python基础 第三节 列表简介 第四节 操作列表...

    第一章 Python基础 第三节 列表简介 列表是是处理一组有序项目的数据结构,即可以在一个列表中存储一个序列的项目.列表中的元素包括在方括号([])中,每个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割.列表是可变的数据类型, ...

  7. 高红梅:第三章 第三节 从探寻自我到生命共同体的身份认同

    第三节  从探寻自我到生命共同体的身份认同 客居欧洲的海明威先后创作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作品,他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转向人类共同体,并最 ...

  8. 高红梅:第一章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与自我身份认同问题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与自我身份认同问题 海明威身份意识的产生,不仅受到家庭.美国乃至西方文化氛围的影响,而且还与美国文学思潮以及海明威个人创作风格息息相关. 美国文学思潮与青年作家对自我的探寻 历经1 ...

  9. 论海明威的存在主义宗教意识——存在主义虚无主义。注:部分观点个人不赞同...

    1. 引论 美国学者斯通贝克认为:"批评家的责任就在于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找出宗教因素."(邹溱1995:26)具体到海明威的宗教观,斯通贝克指出:"从海明威最初的作品到他最 ...

  10.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6学时)

      人力资源管理讲稿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6学时)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概念 一.    人力资源的定义 1. 资源     "资财的来源"(<辞海>).     ...

最新文章

  1. 你已经是个成熟的表格,该学会NLP了
  2. java oracle分页_oracle 分页存储过程和java代码
  3. CentOS下一键安装GitLab
  4. data too long for column的解决方法
  5. 解决自建ca认证后浏览器警告
  6. CoderHub接口文档
  7. 介绍:一款Mathematica的替代开源软件Mathetics
  8. OpenWRT设置SmartDNS+ADGuardHome
  9. K-means聚类攻击类型
  10. 滴滴Booster移动APP质量优化框架 学习之旅
  11. VScode C/C++ 环境配置教程 (GCC)
  12. 六十六条经典禅语提升人生境界
  13. BestCoder Round #85 (hdu5804,hdu5805,hdu5806,hdu5807)
  14. [TYVJ 1927] 『Citric II』一道防AK好题 · 模拟
  15. 到底什么是服务器托管
  16. javascript中childNodes与children的区别
  17. 图书Hilbert Transform Applications in Mechanical Vibration及源代码
  18. vue中如何去掉空格
  19. 干货:16张图详解计算机网络协议
  20. sdf- standrad dealy format

热门文章

  1. php 邮箱服务,laravel邮箱服务使用
  2. 126邮箱国外服务器,网易邮箱海外服务器大升级
  3. c语言做游戏音效,游戏背后辛苦付出的劳动者—游戏音效师
  4. Windows系统百宝箱
  5. java人员的宝贝:百宝箱。
  6. 学好UI设计必备软件
  7. 台式机计算机里所有文档都打不开,电脑里的所有word文档都打不开,如何处理掉?...
  8. RING BUFFER的常规用法
  9. Unity3D新手入门教程_游戏开发100集课程 (含粒子
  10. RabbitMQ(五) | MQ集群搭建、部署、仲裁队列、集群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