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边际报酬递减:在学习中的运用
案例内容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筑文则一直保
持班级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
时哥哥当上正教授。杭州天长小学教师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小学
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
“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
意料地表现出色。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的刘道玉看来,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
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状元不能代表什么。
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非常赞同刘道玉的观点。他说,数学大师陈省身生
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朱清时解释,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
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
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
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资料来源:谢湘,堵力.理想的大学离我们有多远——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中
国青年报,2012年05月03日
案例分析
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课程都学得最好。而且,当成绩提高
时,要进一步提高成绩,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大。这是因为,在学习上同样存
在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我们在横轴上测度一个学生的经济学成绩,在纵轴
上测度他的数学成绩,那么会发现,他能够取得的最大成绩组合就是一条凹向原
点的线,其与横轴与纵轴的交点均低于或等于100分。在所有的分数组合中,总
分最高的点一定在两个交点之外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将时间合理分配
到两门课的学习中,所得到的总分一定大于偏科学习得到的总分。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学习一门课的“边际效率”最终是递减的,从而两门课程成绩的“边际转换
率”是递增的。边际转换率递增的含义是,要持续提高一门课的成绩,会导致另
外一门课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下降。或者说,牺牲一门课的成绩来换另外一门课的
成绩,能够换取的成绩是越来越少的。
当然,要指出的是,上述原理对大部分学习者适用。而对那些偏才就不成立
了。
问题讨论

  1. 这个案例中适用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 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是否在这里适用?
  3. 如何归纳这个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理性原理的应用?
    理论提示
  4. 边际报酬递减;
  5. 边际转换率;
  6. 生产可能性边界;
  7. 无差异曲线分析。
    5.2 大跃进违背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内容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放出第一颗卫星,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
    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105斤。6月12日,又报道该社放出的第二颗“卫星”,2.9
    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随后,各地陆续放出了小麦亩产“卫星”。 8月13
    日,新华社报道,湖北省麻城县溪建园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
    斤。9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省连县1.73亩中稻亩产60437斤。现在我们知
    道,这些都是虚假的报道,它们显然是违背了基本生产规律的。在一块土地上,
    无论你如何深耕、密植,其总产量也都有一个限度。另一方面,虽然一开始产量
    会因精耕细作而增加,但是与投入人力和物力的力度不成比例。虽然技术进步能
    够增加单产,可是技术进步也不是不间断、快速度进行的。直到今天,小麦亩产
    也只在400-700千克之间,水稻亩产试验田最高纪录刚刚突破900千克。
    案例分析
    农业生产是最能反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生产领域。在农业生产中,固定生
    产要素为土地,可变要素为人工、农业物资如化肥、种子、农业机械等。在一个
    固定生产要素上,产量总会有个最大限度。这也就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时,产
    量的增加必然呈递减趋势。
    同所有的生产一样,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经验规律,是通过总结各类生
    产而得出的结论,没法用原理加以解释的。根据这个规律,大跃进放卫星是非常
    荒唐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粮食的亩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步提高。1950年代
    初期,中国水稻亩产全国平均只有150千克,目前亩产平均增加到400-500千克。
    那么是否否定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呢?不是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
    前提是技术既定不变,而中国过去的亩产提高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从水稻矮
    化品种的培育,到杂交水稻的发展,再到现在的超级水稻育种成功,无一不是技
    术创新的体现。这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延缓了边际报酬递减的出现,在图中它表
    现为生产函数的上移,或者是总产品曲线、平均产品曲线或边际产品曲线的向上
    变化。
    还要指出的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稳定。我过国水稻亩产在1970年代中期
    是200千克左右,到1980年代增加到300千克左右,再到1990年代增加到400公斤
    左右,基本上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2000年中国中稻亩产为466公斤,2007年才
    增长到470公斤,7年的时间亩产量仅增长了4公斤。从这个意义上说,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仍然是重要的。虽然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在试验田里亩产突破了900千克
    甚至更高,但是在全国各地的实际生产中,水稻亩产仍然在500-700千克之间。
    问题讨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约束吗?你怎样看?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否存在于所有的生产领域?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用产品曲线或成本曲线怎样表示?
    理论提示
  8.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9. 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以及相关曲线;
  10. 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5.3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案例内容
    玉环机床行业协会秘书长张辉祥说,2008 年玉环曾有几家机床企业因为订
    单不足而关门,2009 年就恢复到此前的正常水平,2010 年需求量增加了五成,
    今年全行业 50 多家企业开足马力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玉环数控机床缓解了
    当地制汽摩配、水冷阀门企业的用工荒,结果自己遇到用工荒了。”
    总部在杭州的中国机床商务网也见证了机床行业爆发式的需求增长,2008
    年机床采购需求共发布 18805 条,2009 年是 15502 条,到 2010 年猛增到近 3 万
    条,今年前两个月发布的采购信息同比接近翻番。
    数控机床卖断货,背后是浙江制造企业大量涌现的采购需求,而促使企业购
    买的动力正是近年日趋严峻的用工荒。
    嘉善通达密封件实业有限公司是家 10 多年的老厂,一直使用手工机床生产,
    年产值常年徘徊在 500 万元左右。最近四五年,每年春节后总有一成左右的工人
    不回来,老板张根良将工资从每天 60 元涨到 120 元,却还是招不到人。去年他
    听朋友的建议购买了两台数控机床,尝到了甜头。
    张根良说,过去一个工人只能操作一台手工机床,一天生产 100 件产品。
    手工机床全靠工人凭手眼配合的经验操作,这个行当向来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培养
    模式。这样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学徒培养期往往长达一年以上,其间还会生产
    大量的残次品;二是熟练师傅经常被其他工厂高薪挖走。引进数控机床后不到一
    个月,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这种设备不需要工人有经验,加工图纸输入电脑生成
    程序以后,工人只要会开关机器就能操作。更重要的是,同样的时间内单台数控
    机床加工产品的效率是手工机床的 2 倍,一个工人同时可以操作 2 台设备。同时
    加工精度大幅提高。
    2010 年,张根良的工厂实现产值 800 万元,成为当地密封件行业的龙头企
    业。初尝甜头的他今年又订购了 3 台设备,预计年产值超过 1500 万元。
    浙江双飞无油轴承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龙头企业,这家以本地工人为主的企
    业招工问题原来并不突出,但近年飞速增长的订单迫使公司在提高单位产能上下
    工夫。该公司从 2007 年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到 2009 年基本完成改造,数控机
    床成为生产线主要设备。
    据公司管理部金女士介绍,改造后的生产线由过去一个工人操作一台设备
    增加到三台设备,单台设备产量则翻了一番。也就是说,单个工人的效率提高了
    5 倍。不仅如此,数字化改造之后的加工精度达到了国外采购商的要求,过去两
    年中有半数产品出口到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额则从不足 2 亿元增长到 2010 年的 4 亿元,“如果用旧设备生产,要实现 2010
    年的产值公司至少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的工人,数控机床帮我们解决了这个
    问题。”
    资料来源:节选自:朱文科.浙江制造业用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力.杭州日报,2011 年 3 月 1 日.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1-03/01/content_1024156.htm
    案例分析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企业要保证销售收入 PY 与成本之间 C 的
    差额达到最大。对于一个竞争性的企业来说,这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在价格不变
    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销售产品,一个是控制成本 C,使之最小化。
    在竞争性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是要素的边际产品
    值等于要素价格。对于嘉善通达密封件实业有限公司来说,工人工资上涨了一倍,
    但工人的边际产品价值并未相应上升,仍然等于产品价格,这样一来,边际产品
    值低于要素价格,企业将减少这一劳动力这一要素的使用,直到二者相等。而使
    用数控机床,生产率是手工机床的两倍,表明数控机床的边际产品值是原来手工
    机床的两倍,边际产品值高于要素价格,企业将增加资本这一要素的使用,直到
    二者相等。
    上世纪 60 年代,日本就出现过类似于中国机床企业 2010 年出现的现象,当
    时日本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工人工资的上涨使得日本制造业依靠廉价劳
    动力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于是日本用资本替代劳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而在今天的中国,除了制造业之外,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服务业也出现了资本
    对劳动的替代。比如,现在走进银行能够见到越来越多的自动提款机、自动存取
    款机;航空公司推出电子机票,乘客坐在家中轻点鼠标就可以轻松地在网上买到
    机票,即使是到达机场办理登机手续,也可以选择自助登机;中国铁路也于 2011
    年开始实行网络订票;等等。这些反映出来的都是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带来的企
    业要素选择的变化:在人工成本变得愈发高昂的时候,用变得相对更便宜的资本
    来替代劳动力,以保证实现利润的最大。
    问题讨论
    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影响企业利润的?
    理论提示
    不同类型市场上,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原则。

5.4 沉没成本与商业决策:协和飞机项目的失败与中国的钓鱼工程
案例内容
协和式客机由英国和法国合作研制和生产。英国始于1950年代研制超音速客
机,1960年代初期法国加入进来。协和式飞机1969年首次试飞,1976年投入商业
运营,2003年6月停飞。生产总数仅20架,其中最后一架出厂时间是1979年。在
1970的大阪“世博会”上,协和式飞机一共获得了超过70架意向性订单。按照研制
初期最保守的估计,到1975年订单会达到225架。但是随后1973年出现石油危机,
协和飞机音爆、噪音、污染等问题相继出现,加上制造成本高昂,油耗巨大,发
动机维护费时,大量意向性订单被取消,最终只有英法两国的航空公司采购,而
这种采购是以补贴为基础的。到1976年协和式飞机正式投入航线运营时,英法两
国总投资已经超过8亿英镑,超出最初预算近6倍。这意味着协和式飞机至少要卖
出64架才会收支相抵,但实际上,前后一共只有16架飞机投入过运营。而在航空
公司方面,两国航空公司在协和式飞机的运营上每年亏损4000-5000万美元,飞
行是以两国政府补贴来维持的。协和式客机从巴黎至纽约的往返票价为9000美元、
从伦敦至纽约的往返票价为9850美元,比其他类型飞机的头等舱票价还高出至少
25%。此外,协和式飞机研制周期漫长,推出新型飞机至少需要十五年。
案例分析
协和飞机项目是典型的“技术上的成功、商业上的失败”。该项目犯了两次错
误,第一次错误是对未来航空市场的预期出现失误,对技术创新的潜力做了正确
的判断,但是对市场前景做了错误的估计。当然,这样的错误并不是总能避免的。
在执行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该项目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能盈利的迹象越来越
明显。但是两国政府接着犯了第二个错误,不能及时收手,未能以剜肉补疮的决
断终止该项目,而是害怕前期投入的巨大费用收不回来,结果事情久拖不决,反
而导致更大的损失。协和飞机1969年首飞获得成功,但是1973年之后订单取消,
这其实已经反映了航空业的大势所趋,预示协和飞机之商业前景非常暗淡。如前
面所提到的,后来的财务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可是项目还在继续,一直到1976
年投入商业运营。第二个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没有避免的原因是沉没成
本在从中作梗。前期投入形成的设备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不能作为他用,其机会成
本为零,因此这一部分变成沉没成本。此时应该考虑的是,还需要增加多少投入
才能建成项目,飞机制造出来后能够产生的历年收入能否弥补新增成本和已经建
成设备的机会成本,但是不需要考虑沉没成本。
协和飞机从巴黎到纽约需时3小时15分,而两地时差为6小时。因此乘客总是
说:“我还没出发,就已经达到”。但是,到了1973年,协和客机就应该意识到,
“飞机还没有成熟,就已经失败”。其实协和飞机项目一开始就带有政治目的,是
为了和美国在大飞机项目上抗衡,或许商业上失败的可能性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太
多。类似于协和飞机项目的决策模式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例如,隔夜的蔬
菜已经不新鲜了,可是仍然要热一热吃掉;房屋装修错了,可是舍不得拆除后重
新装修。
沉没成本有时也被有意地加以利用以获取利益。在一些水利项目中,即使不
能盈利,为了获得批准,地方政府或项目承办人会有意低报造价,形成有利可图
的假象。当项目进行到一半时,再申请追加投资,此时上级主管部门已经骑虎难
下。不批准,则前期投入就会浪费掉了,因为其中有很多是沉没成本,没有其他
用途了。难道你还能把修建一半的大坝拆掉卖给其他人?因此为了避免浪费,只
好批准。例如,一个项目未来收益估计只有18个亿,但是其全部的投入前前后后
需要20个亿。那怎么从国家财政拿钱让它上马呢?申请者会做一个方案,说项目
只需要15个亿。当15亿资金投入进去后,要建成的话就需要追加5个亿;如果终
止,可能只能收回6个亿,另外9个亿就变身沉没成本,无论如何是收不回来的了。
从这时开始,新的机会成本是11个亿,而收益有18个亿。权衡一下,只能批准这
个项目。
看看三峡大坝原来的预算是多少?后来实际的投入是多少?今后还需要投
入多少?这钓鱼工程是不是有些像呢?当然,也许它所带来的收益仍然大于全部
的开支,只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可信估算。协和飞机项目也不排除有人有钓鱼嫌
疑,要知道研制经费是来自政府。
这些例子也告诉我们经济学另外一个原理:不要为泼洒了的牛奶哭泣。今天
的决策要和过去决裂,过去的错误不能影响到今天。要考虑的是今天的决策产生
的成本是什么,获取的收益是什么。这就是“等边际原理”——新增收益等于新增
成本。最优消费结构、最优产量、最优要素使用的条件都是“等边际原理”的应用。
问题讨论

  1. 这里面包括了经济学的哪些原理?
  2. “等边际”原理在微观经济学的哪些理论中有具体应用?
  3. 现实中还有哪些利用沉没成本的例子?
    理论提示
    1.沉没成本;
    2.机会成本;
    3.利润最大化条件;
    4.等边际原理。
    5.5 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与成本收益分析:一个乘客的航班与中国古
    典智慧
    案例内容
    2008年12月23日,天津飞广州的南航CZ3302航班只有一位乘客。该航班飞行
    时间170分钟左右,每小时飞行成本大约3.5万元,就算该乘客购买的是全价1700
    元的机票,对于该航班的成本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南航声称,乘客买票,航空公
    司就有责任将其运送到目的地;此外,该航班当日还安排了从广州出发的飞行计
    划。
    案例分析
    其实,这种一个航班只有一位或几位乘客乘机的情形时有发生。南航所说的
    第一个理由是为自己贴金,第二个理由才是真实的。航班只运送一位乘客或少数
    乘客,是完全理性的决策,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人们无需感动。它要考虑的是
    新增成本和新增收益的比较,不应考虑沉没成本。既然这趟航班必须执行,那么
    每小时3.5万元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了,在决策时不用考虑进成本中去。这样考
    虑,则运送一位乘客而产生的成本也就是食物、饮料和空乘服务等方面的开销,
    撑死了也就50元,而其票价即使5折,也可以为航班带来850元的收入,因此当然
    要欢迎这位乘客登机。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项活动要不要付诸实施,只考虑由此新
    产生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只要新增收益超过新增成本,就应该实施该项活动。
    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决策原则:将生产进行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上。
    在生产活动中,从短期来看,固定成本就是沉没成本,无论是否生产都要支付的,
    如这个例子中的飞行成本,因此决策时是不需要考虑的。
    经济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商铺清仓甩卖,电信长途实行夜间半
    价等等。
    同时,利用机会成本原理、不考虑沉没成本也是各类活动的准则,其中最著
    名的要属秦朝末期项羽破釜沉舟的例子。项羽以2万兵力渡河攻击数倍于自己的
    秦兵,断掉自己部队的后路,希望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大败敌兵,获得全胜。
    原因是,按秦末作战规则,可是没有优待俘虏一说的。因此进可能死,退更可能
    死,这说明己方士兵的生命已经是沉没成本,不需要考虑了,只要能够活下来就
    够了。相比之下,如果有退路的话,逃跑可以保持完整的生命,奋勇杀敌则由可
    能战死或重伤,因此进攻的收益不一定大于成本——此时的生命不再是沉没成本。
    中国古代智慧有云,穷寇勿追。这正是沉没成本原理的运用。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可以了解到毛泽东不循常理出牌的豪迈,因为他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
    的诗句。
    问题讨论
  4. 会计师眼中的成本与经济学中的成本是否一样?他们的决策结果是否相
    同?
  5.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否广泛?
    理论提示
  6. 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
  7. 等边际原理的运用;
  8. 经济决策的基本方式。
    5.6 规模经济:证券公司规模扩张
    案例内容
    深圳某知名证券公司在2003年熊市时逆势扩张规模,结果出现错误。2002
    年,该证券公司引进香港职业投资银行家进入高管,产生本土高管和境外高管共
    同治理的局面,并且两派力量对市场的判断并不相同。2002年,股市处于熊市之
    中,本土高管预测2003年会转向牛市,但是来自香港的高管与之观点相左。2003
    年初,很多券商不断裁撤证券营业部以节约成本,而该证券公司在本土高管的主
    导下不断招兵买马,接手其他券商转让的营业部——稍加装潢和改造,派驻自己
    的人马、挂上自己的招牌营业。当然,结果是熊市持续到2005年,扩展的门面不
    得不惨淡经营,最终重新关闭。伴随着新门面的关闭,本土高管精英也转投其他
    券商。

案例分析
这个例子是和规模经济有关的。不同的产量——在券商的证券营业部这里表
现为投资者开户人数、资金额和交易量,适应不同的规模。通常来说,市场上会
将新增开户数被视为“散户风向标”,因其能反映出中小投资者对于市场的态度。
熊市时,开户人数减少,尤其是资金和交易量都会减少,但固定资本设备没有变
化,因而单位成本自然上升;如果裁撤合并营业部,则可以降低成本。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扩张营业部,则当牛市到来时,不得不用少量的营业
部来容纳暴涨的开户数、资金量和交易量,此时适用的是短期成本曲线,单位成
本会急剧上升;如果扩张营业部,则当个牛市到来时,产量与生产规模相匹配,
成本较之少量的营业部会低很多。如果熊市期间保留少量的营业部,牛市期间扩
张营业部,该券商就处于长期成本曲线上——由两个短期成本曲线构成,它可以
保证成本曲线更平缓一些——即下降过程更长一些,上升过程更缓慢一些。
该券商本土高管的错误在于,由于预测失误,在熊市中使用了适合牛市的营
业部数量。由于在2003年初扩张营业部,到了当年下半年,市场仍处于熊市时,
其营业部数量来不及调整,结果是该券商处在一个不合适的短期成本曲线上,而
不是处在长期成本曲线上。到了2004年,该券商针对熊市还会持续的现状,再度
裁撤营业部,从而回到合适的短期成本曲线上,它和长期成本曲线重合。
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长期成本曲线是由与各种产量相适应的短期成本曲线
构成——这就是数学中所说的包络曲线。
问题讨论
1.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关系是什么?
2.规模经济规模与边际报酬规律各在什么时期作用?
3.在现实中规模经济规律还有哪些应用?
理论提示

  1. 短期生产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 长期省生产与规模经济规律;
  3. 最优生产规模;
  4.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5.7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
    案例内容
    中国的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逐渐做大做强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后,
    汽车产业更是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取
    得了快速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在起步于1956年,当年产量非常低,仅为61辆;
    1992年达到106.2万辆,首次突破100万辆,世界排名第11位。1999年之后,特别
    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汽车产量除了个别年份(2008年和2011年)之外均保
    持了两位数的增速,汽车工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2002年和2003年汽车生产
    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38.9%和36.6%,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2009
    年中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10万辆,同比增加48.3%,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汽
    车第一大生产国;2010年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同比增长32.4%,刷新了
    全球历史纪录。
    中国汽车的销量规模增加也很迅速,1999年之后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速,
    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的增速甚至超过35%;2006年,中国成为第二大销售大
    国;2007年汽车销量达到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2009年销售汽车1364.48
    万辆,同比增长46.2%,相较我国2002年汽车销售同比增长37%的历史记录高近
    10个百分点,产销增幅同比提高了43.3个百分点和39.6个百分点,一跃成为世界
    最大的新车市场 2010年销售汽车1806.19万辆,同比增长了33%。
    数据来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
    告[R].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5142/n11299183/12980743.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201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R].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17/n12858612/13572237.htm
    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R].
    http://zbs.miit.gov.cn/n11293472/n11295142/n11299183/14442503.html.
    案例分析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
    提高利润水平。
    汽车产业属于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其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
    关性。19世纪60年代时,经济学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就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
    斯”曲线----一条U形曲线,用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开始时随
    着产量的增加,成本会迅速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会越来越小,到达最优经济规模
    之后,成本下降到最低点;此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随着生
    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产量继续增加,但单位生产成本缓慢上升,出现规模不经
    济。有研究表明,1955年到1965年间 美、日、欧的汽车企业的绩效都随着企业
    规模的扩大有明显的提升。从边际成本角度来考察,如今国际公认的经济规模为
    200万辆。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分散的
    问题,远未达到通常认为的规模经济水平,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的调整和
    整合 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但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6年,一汽的销量在全
    国居首位,但在全球销量排行榜中仅排在第17位,其在该年的产量为69万辆,仅
    相当于丰田的7.65%、相当于排名世界第9位日产的21.3%。2008年,我国尚无一
    家汽车企业能达到200万辆的产量,2009年仅有上汽集团汽车销量突破200万辆,
    达到270.55 万辆,2010年上汽、东风、一汽、长安4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产
    销规模超过200万,2011年四家企业( 集团)共销售汽车1163.45万辆,占汽车销售
    总量的63%,销量分别达到396. 60万辆、305.86万辆、260.14万辆、200.85万辆。
    中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与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差距可见一斑。
    问题讨论
  7. 为什么汽车行业会产生规模经济?
  8. 是否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越好?
    理论提示
  9.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10. 长期生产规律;
  11. 产品与成本的变化规律。
    5.8 规模经济:中国彩电行业的洗牌
    案例内容
    改革开放之后,国人的收入明显增加,冰箱、彩电、洗衣机替代自行车,缝
    纫机和收音机成为人们家庭建设上追求的新“三大件”。当时的电视机是主要黑
    白的,后来彩电才进入了为数不多的家庭。可无论是黑白电视还是彩色电视,由 于日本的品牌质量出色,在市场上几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
    道的是日立、东芝、索尼、JVC、三洋、松下等品牌。当时中国的经济还处于极
    度的短缺当中,电视机在“票证时代”还是一种奢侈品,人们需要凭关系、走后
    门才能买到,如果哪个家庭拥有一台日本原装进口的 14 寸电视机是件令人羡慕
    的事。
    1978 年国家开始批准引进彩电生产线后,中国电视机行业开始迅猛发展。
    据统计,到 1985 年,全国共引进了 113 条彩电装配生产线,几乎遍布于全国各
    省;彩电企业也遍地开花,到九十年代中期,全国的彩电企业超过了 200 家。在
    这股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了长虹、TCL、康佳、创维、海尔等为国人所熟
    知的品牌。
    1996 年 3 月 26 日,长虹挑起行业内的第一次大规模价格战,电视机行业从
    此全面洗牌,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有竞争力的彩电
    品牌尚有 5、60 个,价格战的冲击使得很多企业退出市场,高路华、乐华、嘉华、
    熊猫等品牌陆续消失;2006 年,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海尔和厦华
    等七大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约 75%的市场份额。彩电业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特征
    越来越明显。
    案例分析
    任何产业都有其适度的发展规模,而彩电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性较为显著的产
    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电视机的产量大增,到 1985 年我国
    电视机年产量就超过美国,达到 1663 万台,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电视
    机生产国。1987 年,我国电视机产量达到 1934 万台,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2011 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彩电产量为 12231 万台。曾有人称全世界的彩电需求量为 1.8 亿台,中国就生产
    了 1 亿台,彩电行业的规模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在彩电行业不断洗牌、集中的
    过程中,企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上世纪末产量达 100 万台的大型企业就有 8
    个,2006 年前后 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的销量均超过 500 万台。2004
    年,兼并重组汤姆逊彩电业务的 TCL 集团宣布其全球彩电业务共实现销售 1716
    万台,其彩电全球销售量已超过三星,跃居全球第一。
    规模经济带来成本的降低,彩电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知名企业之后,这
    些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就拥有了谈判的权利,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无论是原
    材料的成本还是劳动力的成本。除了规模经济之外,技术进步使得彩电的生产标
    准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彩电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显著提高,因而生产成本
    显著下降。
    我们以 TCL 为例来说明彩电业的规模经济。1996 年春,TCL 注资 1.5 亿港
    币控股蛇口陆氏基地,陆氏集团本身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完整的科研开发和生
    产设施,此次兼并不仅降低了 TCL 进行彩电研发的技术风险,也使得其直接获
    得了技术进步的好处。不仅如此,这次兼并还使得 TCL 从此有了自已的生产基
    地,在短时期内实现了规模的扩张,降低了成本,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兼并之
    后,TCL 在深圳的生产基地仅生产 TCL 王牌彩电就可以达到月产 8 万台,再加
    上为爱华、日立加工整机 1.5 万台,生产规模大大提高。这次兼并无疑是成功的,
    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成本的大幅下降,提高了 TCL 带来的效益。据 TCL 兼并陆氏
    彩电项目的财务报表显示,仅一年该公司就赢利了一亿元。1997 年 6 月,为了
    与长虹竞争,TCL 投资 6000 万元兼并了美乐集团。这次兼并使 TCL 一举切入了
    广大的农村市场,仅销售运输费用的节省就十分可观,大大降低了 TCL 的销售
    成本。
    1996 年之前,消费者购买一台彩电要花费其年收入相当的比例,当时一台彩
    电的价格一般都在 4、5000 元,而到 1999 年,一台 29 寸的电视机花费已经不到
    3000 元,消费者剩余增加了。而这也得益于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
    问题讨论
    规模经济如何降低成本?
    理论提示
    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2.适度规模。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五)相关推荐

  1.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二章)

    2.1 学习理论的重要性:非专业人员易犯错误 案例内容 据报道,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的香槟酒行业因为成功的营销活动而收获大 量订单,利润大涨,因此各酒庄极其高兴,一些酒庄还举行了庆典.可是其中有 一 ...

  2.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四)

    4.1 中国的生育率在下降吗?为什么? 案例内容 据<北京晚报>报道,近日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推出<中国人太多了吗?> 研究报告,该报告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梁建章,北京大学 ...

  3.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三章)

    3.1 农产品缺乏弹性的后果:谷贱伤农 案例内容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 面占卜他们的命运."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 ...

  4.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六)

    6.1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春节的洗车服务涨价 案例内容 <楚天金报>2013年2月3日报道:今年春节假日,武汉洗车价格普涨到每台 60元,不少网友发帖抱怨洗车店"趁节打劫& ...

  5.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七)

    7.1 自然垄断:中国电信行业的变化 案例内容 我国的电信化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进入了大规模的尝试性 应用阶段,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进入了快速建设时期.2006年后由于信息化融 合,移动 ...

  6. 2-6-RHEL6.5搭建vsftpd服务器案例分析与总结(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6.3)@树袋飘零...

    本节内容介绍: 一.FTP简介 二.vsftpd服务器的安装 三.vsftpd服务器配置 四.vsftpd案例分析 五.vsftpd虚拟主机 六.虚拟账户 FTP简介 FTP(File Transfe ...

  7. 清风数学建模学习笔记——主成分分析(PCA)原理详解及案例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本文将介绍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算法,它能将多个指标转换为少数几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其能反映出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一般 ...

  8. 阅读《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第五、六、七章

    阅读<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第五.六.七章,结合我们的系统,分析如何增加相应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这三章主要讲述的是网站的可用性.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高可用架 ...

  9. 《深入理解JVM.2nd》笔记(五):调优案例分析与实战

    文章目录 概念 案例分析 高性能硬件上的程序部署策略 情景再现1 问题分析1 关于Full GC 使用64位JDK来管理大内存可能遇到问题 建立逻辑集群 使用逻辑集群可能遇到的问题 最后解决方案 集群 ...

  10. Salesforce学习之路-developer篇(五)一文读懂Aura原理及实战案例分析

    很喜欢曾经看到的一句话:以输出倒逼输入.以输出的形式强制自己学习,确实是高效的学习方式,真的很棒.以下仅为个人学习理解,如有错误,欢迎指出,共同学习. 1. 什么是Lightning Componen ...

最新文章

  1. PCL点云特征描述与提取(3)
  2. wxWidgets:wxAccessible类用法
  3. 申通快递机器人上岗_申通快速分拣机器人未来有70%人会失业
  4. PHP代码调试神器Whoops
  5. .NET Core 3.0 可回收程序集加载上下文
  6. python 发送邮件附件及文字信息
  7. java多线程编程_《java多线程编程实战指南》读书笔记 -- 基本概念
  8. php 正则匹配 %3e,在shell脚本中使用正则表达式
  9. Docker学习总结(38)——开发环境中使用docker run安装Redis再总结
  10. 网络-IP/子网掩码/端口
  11. Linux configure 参数解释
  12. Leetcode之二叉树展开为链表(深搜)
  13. 从有序数组中找出某个数出现的次数
  14. 【洛谷OJ】传球游戏
  15. 谁是赢家,某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有个表演评审环节,每次安排两位艺人表演,他们的胜负由观众投票和 3 名评委投票两部分共同决定。规则为:如果一艺人的观众票数高,且得到至少 1 名评委的认可,该艺人就胜出;
  16. Shell中的感叹号
  17. 静态HTML网页设计作品网站设计——仙灵游戏网站首页(1页) HTML+CSS+JavaScript 学生DW网页设计作业成品
  18. 正则表达式:JAVA正则表达式运用
  19. 云和恩墨校园招聘开始啦!
  20. Ping计算机名和Ping网站域名都是由DNS解析吗?

热门文章

  1. 查看APK文件源代码
  2. 约瑟夫问题、约瑟夫环
  3. word文件太大如何压缩到最小?
  4. tableau 常用函数整理
  5. 参与微软本地化翻译——MLCP
  6. RGB转HDMI模块解决方案
  7. Ubuntu系统死机解决办法
  8. 两个路由器的有线桥接与无线桥接
  9. Java 随机生成中文姓名,手机号,邮编,住址
  10. mysql分组后查询条数_MySQL分组后,如何统计记录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