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府工作报告,您以“能像看病预约挂号一样”来形容“预约岀行”,能谈谈提出“预约岀行”的背景和初衷么?实施“预约进站”有哪些优点?

郭继孚:供需失衡时,城市交通与其他交通一样都会产生拥堵和排队问题。不一样的是,现在我们坐飞机、坐火车,都是预先买好票、定好位,城市交通却没有预先买票、定位的过程。其实过去铁路也是到车站后买票再上车,有时还会出现超员。实名制以后,铁路基本是按座位售票,飞机更是这样,而且不会超员,这就是预约过程。城市交通因为其开放性,很难使乘客在出门前先进行预约,原因可能是系统缺少信息支撑,用户使用系统时信息不够透明,也就没办法根据全局信息安排自己的行动。而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可以重新思考:能否把城市交通系统设计成可以根据供需状况来预约的系统?“预约进站”的好处,是能让乘客的供需在可控范围内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最优配置。

说到医院,我们以前看病,尤其是看(号源)特别紧张的科室,提前一晚排队也不一定挂得上号。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尤其是疫情期间,各大医院基本都采取预约挂号。医院为什么做得到预约?我觉得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有技术支撑,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必须要有一个挂号系统,还要有人员组织,给大家排好顺序,按照时间表看病;第二是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全国医院在开始实行预约挂号时,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怀疑态度,当时也并非所有人都具备事先进行预约的条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持续几年的推广。现在各大医院大部分看病都依靠预约,此外也会保留一些现场挂号,用于个别患者现场临时挂号。预约挂号的好处是在家排好队、按时到医院就诊即可,因此减少了不必要的现场排队。

轨道交通“预约进站”与医院预约挂号,本质上是一样的。平时由于轨道(客运资源)比较紧张,特别是在一些大客流线路区间,为了保证乘客乘行安全而采取限流措施时,站外排队比较长,极端情况下会排队十几、二十几分钟,能排上1公里长的队伍。排队是为了有顺序进站,于是我们想能不能让这个过程放在家里,通过技术手段给大家排好号,在合适的时间来到车站就行。把站外排队放在家里不好吗?这给了我们想象空间,只要有这个办法,有技术手段,又能在出行者心中建立信任关系,这种可能就是存在的。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做了一些深入研究和试验,目前来看效果还是可以的。

视界轨道:我们知道地铁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地铁车站一般设有多个出入口以方便乘客乘车,现在把部分出入口设置为“预约”专用,而导致部分方向的乘客需绕行进站,是否存在违背准公共产品属性?

郭继孚:我们目前做的预约是分阶段来进行,理想状态是以后每个人进站都采取预约。就像在医院看病,100%采取预约其实是可能的,但现在依然有现场挂号的灵活性。这个灵活性建立在双轨制基础上,预约号和现场号互相之间有衔接,通过合理布局,不会造成预约进站后,现场排队无法进站,或者现场排队优先而预约不上的情况。具体到地铁站也一样,为了物理隔离,避免造成乘客心理、接受程度上的冲突,把两个口分开来做。但当过程度到一定程度后是不必要的,到时所有进站口都可预约、双轨制,只是预约通道和无预约通道并行时需要额外空间,可能会有些进站口比较小而会有难度。

回顾起来初期也会有难度,从实验来看,初期单独设一个口比较好。从实验结果来看,乘客接受度也不错。我们从今年3月6日开始在北京昌平线沙河站做试运营,目前乘客接受度很高,我们的注册量、预约进站量、包括预约后的履约率都在持续上升,这是可喜的情况。沙河站平时是大客流车站,即使疫情期间客流量比较低,还没有形成限流和排队,预约乘客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我们单独开辟了一个进站口,出乎意料的是有些人在其它口进站也跑过来预约,说明大家对这件事的接受度还是相当高的。我估计也有一种因素是,他们想先熟悉流程,为后面大客流限流的时候提前做准备。

“预约进站”不会造成太多问题,预约系统本身是开放的,只要具备条件,每个人都可预约,不具备条件走正常进站通道也没问题。对于预约专用口,现在来看大部分人会选择预约,因为预约很简单,扫码并关注公众号,不限流直接预约就能进站。其实习惯后跟平时正常进站基本一样,仅需在进站口扫码,几乎不消耗时间。技术上现在也很成熟,没太大的问题。

我们预计后续很快复工后客流上岗,相信限流时其他口排大队的人中会有更多人过来预约,到时“预约进站”的优势会体现得更加充分。这里主要还是过渡期,现在知道“预约进站”的人不多、“预约进站”的优势还没明显。等到车站限流需要等十几、二十几分钟时,“预约进站”的优势就很明显了,因为可以把等的时间放在家里而不用在车站,所以我们一定会按照能力的约束条件,给大家排好时间表来进站。

视界轨道:您已介绍了“预约进站”的优点和试点情况,北京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在稳步增长,早晚高峰潮汐客流也对路网造成很大压力,北京还有几十座常态限流站,未来预约制可能推广到全市么?这种模式适合全国普遍推广么?

郭继孚:首先,我们横向去看医院挂号,医院预约挂号的好处不言自明,一旦预约提请后,无需到现场排队,只需在家等待并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即可,这在国外是早就实行的事情了。其实交通也是一样的,地铁更是如此。平时有些地铁站内会排很长很长的队,又没有技术手段支撑,只能用栏杆把乘客拦到站外来实现客流控制。预约是用软技术、用“软栏杆”把乘客拦在站外,给乘客排好队,使乘客到点再来进站,就解决了现场问题。这跟站内设施没有多大关系,地铁现有的运营几乎不受影响。

我们现在刚开始进行部分站点试行,一是测试技术系统的成熟度,看看会不会有问题;二是看看乘客的接受度。从试验来看,技术没有问题,很成熟也比较稳定,最重要的是乘客愿意接受预约进站。现在智能手机普及,相当一部分乘客也在使用类似于扫码进站的方式,现在做预约进站的试点工作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条件,乘客接受度也很高。

我们希望在试验一定程度以后,随着客流增加,在其他站进行推广。我们对此充满期待,也很有信心。

视界轨道:目前地铁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预约进站”在这关键时期推出有何特殊意义?

郭继孚:现在从全国来看,公共交通客流还是比较低的。同时,因为防控疫情需要,减少人员聚集和病毒传染概率,降低客流强度实际上是挺现实的问题。北京提出要把公共交通满载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下,这样压力非常大,运营部门会想方设法增加运力来降低满载率。

此外,也能够运用预约等技术手段来进行控制,一是精准掌握需求,二是提供服务,让乘客预先知道进站乘坐公共交通可能面临的情况,以免到站后再用硬隔离的办法把乘客拦在站外。而且,把乘客拦在站外也会形成聚集,也是风险。我们目前做的第一阶段的预约是这种层次的,对于站外聚集等待的过程,通过预约把它放在家里,确保乘客尽量在受控状态下进站。这样就减少了聚集的机会,同时又能满足客流防控的需求。

“预约进站”在疫情期间有意义,疫情过后对于像轨道交通压力比较大的一线城市,以及采取限流措施的城市也都有意义。进而言之,我们认为就像医院看病一样,不一定非得医疗紧张时才采取预约挂号,习惯后预约就会变成必选项。

我们设想未来城市交通是可以考虑采取全预约的方式,可以更精准把控需求,同时能够更精准匹配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关系,达到精准服务和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全预约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因为还有社会接受度和技术支撑问题。像北京这种超大城市,千万级规模的人口,要把他们的出行过程和出行组织都精准刻画好,从科学角度来讲是非常难做的课题,这相当于给每个人安排一张时刻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都是按照运行图来运行车辆,所用的时刻表能精准到秒级。我们如何让出行者也这么精准地出行,这个问题本身有很大争议。相当一部分人开玩笑地说这是“乌托邦”,人们已经习惯了抬腿就走的自由出行,现在却需要提前预约,这从社会接受度来讲是很难的。

人们对于“预约进站”会有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与医院挂号看病类似,慢慢接受后就会发现预约没那么麻烦。首先,“预约进站”能够把堵在路上或站外的排队时间放在家里,提前做好预约,到点出门,到站即可进站。交通越紧张,越能体现它的优越性。其次,每天上下班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很方便就能做好预约的工具,而不是在复杂操作下才能实现一次简单出行,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办法和技术手段使整个“预约出行”的过程很流畅。

视界轨道:3月12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智慧纲要,您是如何看待,预约出行与智慧纲要有什么关联?

郭继孚:我认为信息化无处不在的今天,预约是交通行业越来越清晰的一个趋势。信息将会越来越透明,有了信息支撑,出行者与服务提供者可以充分沟通,人们出行将更加智慧、舒适和高效。对于未来交通的特征,有人描述为全自动运行、电动化、共享等,我倒认为应该加上预约,尤其是城市交通预约。目前,铁路、飞机等大交通已经实现预约,在火车站排长队购票的现象基本消失。

“预约出行”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核心是信息和通讯。随着5G的到来,我更加相信定位、通讯及时性和全过程信息化可能会对出行带来更明显的影响。例如,欧洲比较流行的MaaS系统,想把人们出行整个过程通过全方位信息化全部连通,使得出行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位置移动,而是变为一种服务。这种出行服务的要件是信息,是让信息成为我们在Mobility当中的一部分。

在未来交通中信息将无处不在,会让每个人的出行过程都被信息化。在个体信息化和全局信息化的支撑下,我们的出行更加智慧、更加系统,可以做到全局最优,而不是简单的个人出行最优,更不是黑匣子式的最优。

备注:以上内容根据视频连线整理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

记者实地体验预约进站

郭继孚谈北京地铁“预约出行”相关推荐

  1. 北京地铁预约进站-自动预约

    北京亿通行地铁预约进站易通行App ================================= 注 : 最近已实现 自动刷新token,模拟登陆,完全解放双手了. ============== ...

  2. 北京地铁预约进站==》基于Python破解实现自动预约

    本篇文章仅供学习交流 破解背景,北京地铁推出预约进站功能,在沙河,天通苑人流量大的站点进行试点服务.很方便的服务.楼主位于沙河地铁站.自从有了预约进站再也不用排长队进站了.解决了一个烦恼后,又有一个新 ...

  3. 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预约出行实践与思考

    " 写在前面: 高峰时段过度集中的通勤客流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中的一大挑战.北京市部分轨道交通车站依据同时段历史客流状态,采取站外限流的措施防止进站人数过多.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 ...

  4. 杭州支付宝出行vs北京地铁“易通行”,你更喜欢哪个?

    最近,各大互联网公司.多个城市都在布局"互联网"+"公共交通".以杭州和北京为例,杭州支持支付宝扫二维码乘坐公交和地铁:北京地铁则走自主研发道路,推出了&quo ...

  5. 3天初版部署7天快速迭代!百度飞桨携手北京地铁落地AI口罩检测方案

    允中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百度AI抗疫,又有新方案部署落地.这次,事关企业复工后,持续升级的公共交通防疫战. 近日,针对北京地铁防疫需求,百度与北京地铁合作开展了A ...

  6. 涨姿势!北京地铁原来是16条旅游专线

    学姐按:周末想带孩子玩,又没太多时间.好不容易有时间出去了,结果半天都被堵在了路上,这让很多家长每逢周末必发愁.为什么不换种方式出行呢?北京的地铁的里程越来越长,殊不知所经之处有很多的大小景点可以玩. ...

  7. 中国企业说专列国庆开行 北京地铁一号线披上中国红迎国庆

    面对疫情.灾情,涌现出许多企业尽己所能,有的企业捐资捐物,有的提供技术支持,有的提供人力支持,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企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为了弘扬企业家精神,传播做强国企业,创大国品牌的企业目标&q ...

  8. 337个人写了一封信,然后北京地铁有了无障碍地图

    一个月前,橙子的好朋友,高德地图的小伙伴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337位残障年轻人的名字. "有时候,我们按照地图导航软件的指引来到了地铁口,却发现没有直梯,我们下不去.有时候,我们 ...

  9. 王清:从北京地铁降价看公共产品属性回归

    王清:从北京地铁降价看公共产品属性回归 作者:王清 10月7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全路网(不含机场轨道交通线)实行单一票制,票价为2元/人次,即乘客乘坐轨道交通一次出行,不论乘坐距离长短和换乘次数多少, ...

最新文章

  1. onclick事件执行2次
  2. mysql自定义变量
  3. ZOJ - 2955 Interesting Dart Game(鸽巢原理+完全背包)
  4. 关联查询---Mybatis学习笔记(九)
  5. 极光推送java demo_极光推送- 3 分钟 Demo - 极光文档
  6. 【OpenCV 例程200篇】47. 图像增强—直方图匹配
  7. vue服务端转html,普通vue-cli初始项目转为服务端渲染SSR
  8. 矩池云里查看cuda版本
  9. GOF23种设计模式在Java中的应用(part 3)
  10. 第七章节 类的抽象(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11. 关于PreScan的Vissim插件
  12. 实变函数与计算机有关系吗,实变函数论文.doc
  13. 关于jesd204出错
  14. file-saver 实现文件下载
  15. mysql表数据量超过百万条了,count很慢。。
  16. 粉末成型工艺(粉末冶金粉末注射成型)
  17. 论war3中的随机数系统
  18. 7. Applepay 解码实操-golang
  19. 感动世界的50首歌和他们背后的故事1
  20. return false和 return true 的作用是什么

热门文章

  1. VirtualBox 安装Mac OS 10.13 及安装增强功能
  2. 第二十四章:如何监控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3. 离线数据分析平台——用户兴趣取向分析(3)导入数据到kafka
  4. 腾讯云大数据实战案例
  5. 2018年华为软件岗
  6. 查理·芒格推荐的投资人必读书单
  7. 如何完整的做一个web项目,进阶篇(1)JSP学习
  8. 大地 Ghost Win7Sp1x86 装机版Y9.8
  9. 美法官建议部分禁止进口iPhone 高通两项申诉获一项支持
  10. 五、Java中常用的API(通过包进行分类)————异常、多线程和Lambda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