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行为型模式二(状态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

  • 6.5 状态模式
    • 6.5.1 概述
    • 6.5.2 结构
    • 6.5.3 案例实现
    • 6.5.4 优缺点
    • 6.5.5 使用场景
  • 6.6 观察者模式
    • 6.6.1 概述
    • 6.6.2 结构
    • 6.6.3 案例实现
    • 6.6.4 优缺点
    • 6.6.5 使用场景
    • 6.6.6 JDK中提供的实现
  • 6.7 中介者模式
    • 6.7.1 概述
    • 6.7.2 结构
    • 6.7.3 案例实现
    • 6.7.4 优缺点
    • 6.7.5 使用场景

6.5 状态模式

6.5.1 概述

【例】通过按钮来控制一个电梯的状态,一个电梯有开门状态,关门状态,停止状态,运行状态。每一种状态改变,都有可能要根据其他状态来更新处理。例如,如果电梯门现在处于运行时状态,就不能进行开门操作,而如果电梯门是停止状态,就可以执行开门操作。

类图如下:

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Lift {//电梯的4个状态//开门状态public final static int OPENING_STATE = 1;//关门状态public final static int CLOSING_STATE = 2;//运行状态public final static int RUNNING_STATE = 3;//停止状态public final static int STOPPING_STATE = 4;//设置电梯的状态public void setState(int state);//电梯的动作public void open();public void close();public void run();public void stop();
}// 子实现类
public class Lift implements ILift {//声明一个记录当前电梯的状态private int state;@Overridepublic void setState(int state) {this.state = state;}//执行开门动作@Overridepublic void open() {switch (this.state) {case OPENING_STATE://门已经开了,不能再开门了//do nothingbreak;case CLOSING_STATE://关门状态,门打开:System.out.println("电梯门打开了。。。");this.setState(OPENING_STATE);break;case RUNNING_STATE://do nothing 运行时电梯不能开门break;case STOPPING_STATE:System.out.println("电梯门开了。。。");//电梯停了,可以开门了this.setState(OPENING_STATE);break;}}//执行关门动作@Overridepublic void close() {switch (this.state) {case OPENING_STATE:System.out.println("电梯关门了。。。");//只有开门状态可以关闭电梯门,可以对应电梯状态表来看this.setState(CLOSING_STATE);//关门之后电梯就是关闭状态了break;case CLOSING_STATE://do nothing //已经是关门状态,不能关门break;case RUNNING_STATE://do nothing //运行时电梯门是关着的,不能关门break;case STOPPING_STATE://do nothing //停止时电梯也是关着的,不能关门break;}}//执行运行动作@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witch (this.state) {case OPENING_STATE://电梯不能开着门就走//do nothingbreak;case CLOSING_STATE://门关了,可以运行了System.out.println("电梯开始运行了。。。");this.setState(RUNNING_STATE);//现在是运行状态break;case RUNNING_STATE://do nothing 已经是运行状态了break;case STOPPING_STATE:System.out.println("电梯开始运行了。。。");this.setState(RUNNING_STATE);break;}}//执行停止动作@Overridepublic void stop() {switch (this.state) {case OPENING_STATE: //开门的电梯已经是是停止的了(正常情况下)//do nothingbreak;case CLOSING_STATE://关门时才可以停止System.out.println("电梯停止了。。。");this.setState(STOPPING_STATE);break;case RUNNING_STATE://运行时当然可以停止了System.out.println("电梯停止了。。。");this.setState(STOPPING_STATE);break;case STOPPING_STATE://do nothingbreak;}}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电梯对象Lift lift = new Lift();//设置当前电梯的状态lift.setState(ILift.STOPPING_STATE);//电梯是停止的lift.open();//开门lift.close();//关门lift.run();//运行lift.stop();//停止}
}

【问题分析:】

  • 使用了大量的switch…case这样的判断(if…else也是一样),使程序的可阅读性变差。
  • 扩展性很差。如果新加了断电的状态,我们需要修改上面判断逻辑

定义:

对有状态的对象,把复杂的“判断逻辑”提取到不同的状态对象中,允许状态对象在其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改变其行为。

6.5.2 结构

状态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 环境(Context)角色:也称为上下文,它定义了客户程序需要的接口,维护一个当前状态,并将与状态相关的操作委托给当前状态对象来处理。
  • 抽象状态(State)角色:定义一个接口,用以封装环境对象中的特定状态所对应的行为。
  • 具体状态(Concrete State)角色:实现抽象状态所对应的行为。

6.5.3 案例实现

对上述电梯的案例使用状态模式进行改进。类图如下:

代码如下:

//抽象状态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LiftState {//定义一个环境角色,也就是封装状态的变化引起的功能变化protected Context context;public void setContext(Context context) {this.context = context;}//电梯开门动作public abstract void open();//电梯关门动作public abstract void close();//电梯运行动作public abstract void run();//电梯停止动作public abstract void stop();
}//开启状态类
public class OpenningState extends LiftState {//开启当然可以关闭了,我就想测试一下电梯门开关功能@Overridepublic void open() {System.out.println("电梯门开启...");}@Overridepublic void close() {//状态修改super.context.setLiftState(Context.closeingState);//动作委托为CloseState来执行,也就是委托给了ClosingState子类执行这个动作super.context.getLiftState().close();}//电梯门不能开着就跑,这里什么也不做@Overridepublic void run() {//do nothing}//开门状态已经是停止的了@Overridepublic void stop() {//do nothing}
}//运行状态类
public class RunningState extends LiftState {//运行的时候开电梯门?你疯了!电梯不会给你开的@Overridepublic void open() {//do nothing}//电梯门关闭?这是肯定了@Overridepublic void close() {//虽然可以关门,但这个动作不归我执行//do nothing}//这是在运行状态下要实现的方法@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电梯正在运行...");}//这个事绝对是合理的,光运行不停止还有谁敢做这个电梯?!估计只有上帝了@Overridepublic void stop() {super.context.setLiftState(Context.stoppingState);super.context.stop();}
}//停止状态类
public class StoppingState extends LiftState {//停止状态,开门,那是要的!@Overridepublic void open() {//状态修改super.context.setLiftState(Context.openningState);//动作委托为CloseState来执行,也就是委托给了ClosingState子类执行这个动作super.context.getLiftState().open();}@Overridepublic void close() {//虽然可以关门,但这个动作不归我执行//状态修改super.context.setLiftState(Context.closeingState);//动作委托为CloseState来执行,也就是委托给了ClosingState子类执行这个动作super.context.getLiftState().close();}//停止状态再跑起来,正常的很@Overridepublic void run() {//状态修改super.context.setLiftState(Context.runningState);//动作委托为CloseState来执行,也就是委托给了ClosingState子类执行这个动作super.context.getLiftState().run();}//停止状态是怎么发生的呢?当然是停止方法执行了@Overridepublic void stop() {System.out.println("电梯停止了...");}
}//关闭状态类
public class ClosingState extends LiftState {@Override//电梯门关闭,这是关闭状态要实现的动作public void close() {System.out.println("电梯门关闭...");}//电梯门关了再打开,逗你玩呢,那这个允许呀@Overridepublic void open() {super.context.setLiftState(Context.openningState);super.context.open();}//电梯门关了就跑,这是再正常不过了@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uper.context.setLiftState(Context.runningState);super.context.run();}//电梯门关着,我就不按楼层@Overridepublic void stop() {super.context.setLiftState(Context.stoppingState);super.context.stop();}
}//环境角色
public class Context {//定义出所有的电梯状态public final static OpenningState openningState = new OpenningState();//开门状态,这时候电梯只能关闭public final static ClosingState closeingState = new ClosingState();//关闭状态,这时候电梯可以运行、停止和开门public final static RunningState runningState = new RunningState();//运行状态,这时候电梯只能停止public final static StoppingState stoppingState = new StoppingState();//停止状态,这时候电梯可以开门、运行//定义一个当前电梯状态private LiftState liftState;public LiftState getLiftState() {return this.liftState;}public void setLiftState(LiftState liftState) {//当前环境改变this.liftState = liftState;//把当前的环境通知到各个实现类中this.liftState.setContext(this);}public void open() {this.liftState.open();}public void close() {this.liftState.close();}public void run() {this.liftState.run();}public void stop() {this.liftState.stop();}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环境角色对象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设置当前电梯装填context.setLiftState(new ClosingState());context.open();context.close();context.run();context.stop();}
}

6.5.4 优缺点

1,优点:

  • 将所有与某个状态有关的行为放到一个类中,并且可以方便地增加新的状态,只需要改变对象状态即可改变对象的行为。
  • 允许状态转换逻辑与状态对象合成一体,而不是某一个巨大的条件语句块。

2,缺点:

  • 状态模式的使用必然会增加系统类和对象的个数。
  • 状态模式的结构与实现都较为复杂,如果使用不当将导致程序结构和代码的混乱。
  • 状态模式对"开闭原则"的支持并不太好。

6.5.5 使用场景

  • 当一个对象的行为取决于它的状态,并且它必须在运行时根据状态改变它的行为时,就可以考虑使用状态模式。
  • 一个操作中含有庞大的分支结构,并且这些分支决定于对象的状态时

6.6 观察者模式

6.6.1 概述

定义:

又被称为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变化时,会通知所有的观察者对象,使他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6.6.2 结构

在观察者模式中有如下角色:

  • Subject:抽象主题(抽象被观察者),抽象主题角色把所有观察者对象保存在一个集合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意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
  • ConcreteSubject:具体主题(具体被观察者),该角色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观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给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发送通知。
  • Observer:抽象观察者,是观察者的抽象类,它定义了一个更新接口,使得在得到主题更改通知时更新自己。
  • ConcrereObserver:具体观察者,实现抽象观察者定义的更新接口,以便在得到主题更改通知时更新自身的状态。

6.6.3 案例实现

【例】微信公众号

在使用微信公众号时,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关注的公众号中有新内容更新的话,它就会推送给关注公众号的微信用户端。我们使用观察者模式来模拟这样的场景,微信用户就是观察者,微信公众号是被观察者,有多个的微信用户关注了程序猿这个公众号。

类图如下:

代码如下:

  • 定义抽象观察者类,里面定义一个更新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void update(String message);
}
  • 定义具体观察者类,微信用户是观察者,里面实现了更新的方法
public class WeixinUser implements Observer {// 微信用户名private String name;public WeixinUser(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message) {System.out.println(name + "-" + message);}
}
  • 定义抽象主题类,提供了attach、detach、notify三个方法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增加订阅者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删除订阅者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通知订阅者更新消息public void notify(String message);
}
  • 微信公众号是具体主题(具体被观察者),里面存储了订阅该公众号的微信用户,并实现了抽象主题中的方法
public class Subscription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储存订阅公众号的微信用户[定义一个集合,用来存储多个观察者对象]private List<Observer> weixinUserlist = new ArrayList<Observer>();@Override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weixinUserlist.add(observer);}@Override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weixinUserlist.remove(observer);}@Overridepublic void notify(String message) {// 遍历集合for (Observer observer : weixinUserlist) {//调用观察者对象中的update方法observer.update(message);}}
}
  • 客户端程序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公众号对象SubscriptionSubject mSubscriptionSubject=new SubscriptionSubject();//创建微信用户WeixinUser user1=new WeixinUser("孙悟空");WeixinUser user2=new WeixinUser("猪悟能");WeixinUser user3=new WeixinUser("沙悟净");//订阅公众号mSubscriptionSubject.attach(user1);mSubscriptionSubject.attach(user2);mSubscriptionSubject.attach(user3);//公众号更新发出消息给订阅的微信用户mSubscriptionSubject.notify("传智黑马的专栏更新了");}
}

6.6.4 优缺点

1,优点:

  • 降低了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两者之间是抽象耦合关系。
  • 被观察者发送通知,所有注册的观察者都会收到信息【可以实现广播机制

2,缺点:

  • 如果观察者非常多的话,那么所有的观察者收到被观察者发送的通知会耗时
  • 如果被观察者有循环依赖的话,那么被观察者发送通知会使观察者循环调用,会导致系统崩溃

6.6.5 使用场景

  • 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会影响其他对象。
  •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时。

6.6.6 JDK中提供的实现

在 Java 中,通过 java.util.Observable 类【担任抽象主题角色类】和 java.util.Observer 接口【担任抽象观察者角色】定义了观察者模式,只要实现它们的子类就可以编写观察者模式实例。

1,Observable类

Observable 类是抽象目标类(被观察者),它有一个 Vector 集合成员变量,用于保存所有要通知的观察者对象,下面来介绍它最重要的 3 个方法。

  •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 方法:用于将新的观察者对象添加到集合中。

  • void notifyObservers(Object arg) 方法:调用集合中的所有观察者对象的 update方法,通知它们数据发生改变。通常越晚加入集合的观察者越先得到通知。

  • void setChange() 方法:用来设置一个 boolean 类型的内部标志,注明目标对象发生了变化。当它为true时,notifyObservers() 才会通知观察者。

2,Observer 接口

Observer 接口是抽象观察者,它监视目标对象的变化,当目标对象发生变化时,观察者得到通知,并调用 update 方法,进行相应的工作。

【例】警察抓小偷

警察抓小偷也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警察是观察者,小偷是被观察者。代码如下:

  • 小偷是一个被观察者,所以需要继承Observable类
public class Thief extends Observable {private String name;public Thief(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public void steal() {System.out.println("小偷:我偷东西了,有没有人来抓我!!!");super.setChanged(); //changed  = truesuper.notifyObservers();}
}
  • 警察是一个观察者,所以需要让其实现Observer接口
public class Policemen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String name;public Policemen(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rg) {System.out.println("警察:" + ((Thief) o).getName() + ",我已经盯你很久了,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将成为呈堂证供!!!");}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小偷对象Thief t = new Thief("隔壁老王");//创建警察对象Policemen p = new Policemen("小李");//让警察盯着小偷t.addObserver(p);//小偷偷东西t.steal();}
}

6.7 中介者模式

6.7.1 概述

一般来说,同事类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多个同事类之间互相关联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呈现为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是一种过度耦合的架构,既不利于类的复用,也不稳定。**例如在下左图中,有六个同事类对象,假如对象1发生变化,那么将会有4个对象受到影响。如果对象2发生变化,那么将会有5个对象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同事类之间直接关联的设计是不好的。

如果**引入中介者模式,那么同事类之间的关系将变为星型结构,从下右图中可以看到,任何一个类的变动,只会影响的类本身,以及中介者,这样就减小了系统的耦合。**一个好的设计,必定不会把所有的对象关系处理逻辑封装在本类中,而是使用一个专门的类来管理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行为。

定义:

又叫调停模式,定义一个中介角色来封装一系列对象之间的交互,使原有对象之间的耦合松散,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6.7.2 结构

中介者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 抽象中介者(Mediator)角色:它是中介者的接口,提供了同事对象注册与转发同事对象信息的抽象方法。

  • 具体中介者(ConcreteMediator)角色:实现中介者接口,定义一个 List 来管理同事对象,协调各个同事角色之间的交互关系,因此它依赖于同事角色。

  • 抽象同事类(Colleague)角色:定义同事类的接口,保存中介者对象,提供同事对象交互的抽象方法,实现所有相互影响的同事类的公共功能。

  • 具体同事类(Concrete Colleague)角色:是抽象同事类的实现者,当需要与其他同事对象交互时,由中介者对象负责后续的交互。

6.7.3 案例实现

【例】租房

现在租房基本都是通过房屋中介,房主将房屋托管给房屋中介,而租房者从房屋中介获取房屋信息。房屋中介充当租房者与房屋所有者之间的中介者。

类图如下:

代码如下:

//抽象中介者
public abstract class Mediator {//申明一个联络方法public abstract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Person person);
}//抽象同事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Person {protected String name;protected Mediator mediator;public Person(String name,Mediator mediator){this.name = name;this.mediator = mediator;}
}//具体同事类 房屋拥有者
public class HouseOwner extends Person {public HouseOwner(String name, Mediator mediator) {super(name, mediator);}//与中介者联系public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mediator.constact(message, this);}//获取信息public void getMessage(String message){System.out.println("房主" + name +"获取到的信息:" + message);}
}//具体同事类 承租人【Tenant 房客,租户】
public class Tenant extends Person {public Tenant(String name, Mediator mediator) {super(name, mediator);}//与中介者联系public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mediator.constact(message, this);}//获取信息public void getMessage(String message){System.out.println("租房者" + name +"获取到的信息:" + message);}
}//中介机构
public class MediatorStructure extends Mediator {//首先中介结构必须知道所有房主和租房者的信息【聚合房主和租房者对象】private HouseOwner houseOwner;private Tenant tenant;public HouseOwner getHouseOwner() {return houseOwner;}public void setHouseOwner(HouseOwner houseOwner) {this.houseOwner = houseOwner;}public Tenant getTenant() {return tenant;}public void setTenant(Tenant tenant) {this.tenant = tenant;}public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 Person person) {if (person == houseOwner) {          //如果是房主,则租房者获得信息tenant.getMessage(message);} else {       //反正则是房主获得信息houseOwner.getMessage(message);}}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一个房主、一个租房者、一个中介机构MediatorStructure mediator = new MediatorStructure();//房主和租房者只需要知道有中介机构即可HouseOwner houseOwner = new HouseOwner("张三", mediator);Tenant tenant = new Tenant("李四", mediator);//中介结构要知道房主和租房者mediator.setHouseOwner(houseOwner);mediator.setTenant(tenant);tenant.constact("需要租三室的房子");houseOwner.constact("我这有三室的房子,你需要租吗?");}
}

6.7.4 优缺点

1,优点:

  • 松散耦合

    中介者模式通过把多个同事对象之间的交互封装到中介者对象里面,从而使得同事对象之间松散耦合,基本上可以做到互补依赖。这样一来,同事对象就可以独立地变化和复用,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牵一处而动全身”了。

  • 集中控制交互

    多个同事对象的交互,被封装在中介者对象里面集中管理,使得这些交互行为发生变化的时候,只需要修改中介者对象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是已经做好的系统,那么就扩展中介者对象,而各个同事类不需要做修改。

  • 一对多关联转变为一对一的关联

    没有使用中介者模式的时候,同事对象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多的,引入中介者对象以后,中介者对象和同事对象的关系通常变成双向的一对一,这会让对象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实现。

2,缺点:

当同事类太多时,中介者的职责将很大,它会变得复杂而庞大,以至于系统难以维护。

6.7.5 使用场景

  • 系统中对象之间存在复杂的引用关系,系统结构混乱且难以理解。
  • 当想创建一个运行于多个类之间的对象,又不想生成新的子类时。

8-设计模式之行为型模式二(状态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相关推荐

  1. Java设计模式(访问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

    Java设计模式Ⅶ 1.访问者模式 1.1 访问者模式概述 1.2 代码理解 2.迭代器模式 2.1 迭代器模式概述 2.2 代码理解 3.观察者模式 3.1 观察者模式概述 3.2 代码理解 4.中 ...

  2. 【chromium】常用设计模式:委托模式(Delegate Pattern)、观察者模式、 工厂模式。

    文章目录 对象行为型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类创建型模式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 Delegate 和 client 委托模式(Delegate Pa ...

  3. 设计模式混编: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

    针对变化万千的业务需求,采用合适的设计模式是可以轻松应对的. 本文将探索多种优秀设计模式的混编来解决复杂场景的问题,实现1+1>2的效果.应用实践离不开基础,所以文章将以基本概念.设计初衷出发, ...

  4. 设计模式(10):行为型-中介者模式(Mediator)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 ...

  5. 设计模式之创建型模式(工厂、原型、建造者)

    文章目录 创建型模式 2.1 工厂设计模式 2.1.1 简单工厂模式 2.1.2 工厂方法模式 2.1.3 抽象工厂 2.1.4 工厂模式总结 2.1.5 Spring中的工厂模式 2.1.6 工作中 ...

  6. 软件设计模式_行为型模式

    1.职责链模式 1.1  作业题目 1.在军队中,一般根据战争规模的大小和重要性由不同级别的长官(Officer)来下达作战命令,情报人员向上级递交军情(如敌人的数量),作战命令需要上级批准,如果直接 ...

  7. 设计模式-对象行为型模式

    [对象行为型模式]涉及到算法和对象间职责的分配,描述了对象和类的模式,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模式. 用来对类或对象怎样交互和怎样分配职责进行描述 1.  策略模式(strategy)           ...

  8. 设计模式 — 行为型模式 — 中介者模式

    目录 文章目录 目录 中介者模式 应用场景 代码示例 中介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将其他对象之间的交互装在中介者对象中,达到松耦合.隐式引用.独立变化. 中介者模式与代理模式有相似之处.但是代理模式是结构 ...

  9. 设计模式之中介者模式(Mediator)摘录

    23种GOF设计模式一般分为三大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行为模式. 创建型模式抽象了实例化过程,它们帮助一个系统独立于如何创建.组合和表示它的那些对象.一个类创建型模式使用继承改变被实例化的类,而 ...

  10. 学习设计模式 - 中介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 一丶定义 定义一个中介者对象, 封装一系列对象的交互关系, 使得各对象不必显示的相互引用, 从而使其耦合松散, 而且可以独立的改变它们的交互 二丶理解 各对象显式地持有对方引用, 用于对象 ...

最新文章

  1. crt查看开机日志_电脑开机要几分钟?这几个关键的设置你肯定没有做好
  2. hive 写入mysql 覆盖_替换Hive的元数据库derby
  3. oracle启动的服务有哪些,启动/关闭oracle服务有三种方式
  4. aspx网页背景图片设置代码_python requests,BeautifulSoup批量下载360图片
  5. BZOJ2038 : [2009国家集训队]小Z的袜子(hose)(莫队算法)
  6. Java8————Optional
  7. java 生成静态html的一段代码
  8. C++ #define参数问题
  9. 线段树(SegmentTree)基础模板
  10. linux加密狗复制克隆教程,圣天狗SentinelDog
  11. Python单例模式的多种实现方式
  12. VMware虚拟机安装Ubuntu 2022最新版详细图文安装教程(VMware虚拟机安装+Ubuntu下载+VMware虚拟机配置运行)
  13. 深富策略科技股持续走强
  14. PCtoLCD2002 生成字模转换为字库 .h文件
  15. SQL server 数据库关系图及数据完整性设计
  16. android 强制锁屏代码,Android 监听锁屏、解锁、开屏 功能代码
  17. 改变网络的十年 国外流行php程序代表作 【转】
  18. 农行曹少雄:五创新拥抱互联网金融大潮
  19. 二维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传递
  20. 计算机硬盘消失,电脑硬盘丢失数据的原因和恢复方法

热门文章

  1. VS2019运行OpenGL时出现的常见错误及解决办法
  2. vue写一个轮播图实例(没有自动轮播)
  3. 网卡限速工具之WonderShaper
  4. 如何在Mac电脑上删除APFS分区?
  5. APFS分区容器扩容
  6. 【U8+】总账期初余额开账按钮是灰色的
  7. vue项目起本地,改成https协议请求
  8. 背完这999句,英语口语绝不…
  9. Oracle 出现 ORA-00942 表或视图不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0. 2021年安全生产模拟考试(建筑起重机司机-塔式起重机模拟考试题库)安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