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脉络,如同大厦的结构一样。

设计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共23种。
创建型模式(5):单例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7):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装饰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行为型模式(11):(父子类)策略模式、模版方法模式,(两个类)观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类的状态)状态模式、备忘录模式,(中间类) 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腾讯公司推出的QQ作为一款免费的即时聊天软件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它已经成为很多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在QQ聊天中,一般有两种聊天方式:第一种是用户与用户直接聊天,第二种是通过QQ群聊天,如图1所示。如果我们使用图1(A)所示方式,一个用户如果要与别的用户聊天或发送文件,通常需要加其他用户为好友,用户与用户之间存在多对多的联系,这将导致系统中用户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一个用户如果要将相同的信息或文件发送给其他所有用户,必须一个一个的发送,于是QQ群产生了,如图1(B)所示,如果使用QQ群,一个用户就可以向多个用户发送相同的信息和文件而无须一一进行发送,只需要将信息或文件发送到群中或作为群共享即可,群的作用就是将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和文件转发给每一个接收者用户。通过引入群的机制,将极大减少系统中用户之间的两两通信,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群来实现。

在有些软件中,某些类/对象之间的相互调用关系错综复杂,类似QQ用户之间的关系,此时,我们特别需要一个类似“QQ群”一样的中间类来协调这些类/对象之间的复杂关系,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有一个设计模式正为此而诞生,它就是本章将要介绍的中介者模式

一.概述

客户信息管理窗口的初始设计

  Sunny软件公司欲开发一套CRM系统,其中包含一个客户信息管理模块,所设计的“客户信息管理窗口”界面效果图如图所示:

  Sunny公司开发人员通过分析发现,在图2中,界面组件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交互关系:如果删除一个客户,要在客户列表(List)中删掉对应的项,客户选择组合框(ComboBox)中客户名称也将减少一个;如果增加一个客户信息,客户列表中需增加一个客户,且组合框中也将增加一项。
  如何实现界面组件之间的交互是Sunny公司开发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Sunny公司开发人员对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 当用户单击“增加”按钮、“删除”按钮、“修改”按钮或“查询”按钮时,界面左侧的“客户选择组合框”、“客户列表”以及界面中的文本框将产生响应。
  (2) 当用户通过“客户选择组合框”选中某个客户姓名时,“客户列表”和文本框将产生响应。
  (3) 当用户通过“客户列表”选中某个客户姓名时,“客户选择组合框”和文本框将产生响应。

大概框架代码如下:

class Button {    private List list;    private ComboBox cb;    private TextBox tb;    ......    //界面组件的交互    public void change() {    list.update();    cb.update();    tb.update();    }    public void update() {    ......    }    ......
}    //列表框类
class List {    private ComboBox cb;    private TextBox tb;    ......    //界面组件的交互    public void change() {    cb.update();    tb.update();    }    public void update() {    ......    }    ......
}    //组合框类
class ComboBox {    private List list;    private TextBox tb;    ......    //界面组件的交互    public void change() {    list.update();    tb.update();    }    public void update() {    ......    }    ......
}    //文本框类
class TextBox {    public void update() {    ......    }    ......
}    

我们不难发现该设计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1) 系统结构复杂且耦合度高:每一个界面组件都与多个其他组件之间产生相互关联和调用,若一个界面组件对象发生变化,需要跟踪与之有关联的其他所有组件并进行处理,系统组件之间呈现一种较为复杂的网状结构,组件之间的耦合度高。
  (2) 组件的可重用性差:由于每一个组件和其他组件之间都具有很强的关联,若没有其他组件的支持,一个组件很难被另一个系统或模块重用,这些组件表现出来更像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在实际使用时,我们往往需要每一个组件都能够单独重用,而不是重用一个由多个组件组成的复杂结构。
  (3) 系统的可扩展性差:如果在上述系统中增加一个新的组件类,则必须修改与之交互的其他组件类的源代码,将导致多个类的源代码需要修改,同样,如果要删除一个组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违反了“开闭原则”,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欠佳。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Sunny公司开发人员不得不对原有系统进行重构,那如何重构呢?大家想到了“迪米特法则”,引入一个“第三者”来降低现有系统中类之间的耦合度。由这个“第三者”来封装并协调原有组件两两之间复杂的引用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松耦合的系统,这个“第三者”又称为“中介者”,中介者模式因此而得名。下面让我们正式进入中介者模式的学习,学会如何使用中介者类来协调多个类/对象之间的交互,以达到降低系统耦合度的目的。

定义

  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对象之间的联系呈现为网状结构,如图4所示。对象之间存在大量的多对多联系,将导致系统非常复杂,这些对象既会影响别的对象,也会被别的对象所影响,这些对象称为同事对象,它们之间通过彼此的相互作用实现系统的行为。在网状结构中,几乎每个对象都需要与其他对象发生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一个对象与另外一个对象的直接耦合,这将导致一个过度耦合的系统。
  中介者模式可以使对象之间的关系数量急剧减少,通过引入中介者对象,可以将系统的网状结构变成以中介者为中心的星形结构,如图所示。在这个星形结构中,同事对象不再直接与另一个对象联系,它通过中介者对象与另一个对象发生相互作用。中介者对象的存在保证了对象结构上的稳定,也就是说,系统的结构不会因为新对象的引入带来大量的修改工作。
  
  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对象之间存在多对多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将对象之间的一些交互行为从各个对象中分离出来,并集中封装在一个中介者对象中,并由该中介者进行统一协调,这样对象之间多对多的复杂关系就转化为相对简单的一对多关系。通过引入中介者来简化对象之间的复杂交互,中介者模式是“迪米特法则”的一个典型应用。
  定义如下: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用一个中介对象(中介者)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中介者模式又称为调停者模式,它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
  Mediator Pattern:Define an object that encapsulates how a set of objects interact.Mediator promotes loose coupling by keeping objects from referring to each other explicitly,and it lets you vary their interaction independently.
  

结构

  在中介者模式中,我们引入了用于协调其他对象/类之间相互调用的中介者类,为了让系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常还提供了抽象中介者,其结构图如图所示:
  
在中介者模式结构图中包含如下几个角色:

  • Mediator(抽象中介者):它定义一个接口,该接口用于与各同事对象之间进行通信。
  • ConcreteMediator(具体中介者):它是抽象中介者的子类,通过协调各个同事对象来实现协作行为,它维持了对各个同事对象的引用。
  • Colleague(抽象同事类):它定义各个同事类公有的方法,并声明了一些抽象方法来供子类实现,同时它维持了一个对抽象中介者类的引用,其子类可以通过该引用来与中介者通信。
  • ConcreteColleague(具体同事类):它是抽象同事类的子类;每一个同事对象在需要和其他同事对象通信时,先与中介者通信,通过中介者来间接完成与其他同事类的通信;在具体同事类中实现了在抽象同事类中声明的抽象方法。

      中介者模式的核心在于中介者类的引入,在中介者模式中,中介者类承担了两方面的职责:
      (1) 中转作用(结构性):通过中介者提供的中转作用,各个同事对象就不再需要显式引用其他同事,当需要和其他同事进行通信时,可通过中介者来实现间接调用。该中转作用属于中介者在结构上的支持。
      (2) 协调作用(行为性):中介者可以更进一步的对同事之间的关系进行封装,同事可以一致的和中介者进行交互,而不需要指明中介者需要具体怎么做,中介者根据封装在自身内部的协调逻辑,对同事的请求进行进一步处理,将同事成员之间的关系行为进行分离和封装。该协调作用属于中介者在行为上的支持。

实现

在中介者模式中,典型的抽象中介者类代码如下所示:

abstract class Mediator {    protected ArrayList<Colleague> colleagues; //用于存储同事对象    //注册方法,用于增加同事对象    public void register(Colleague colleague) {    colleagues.add(colleague);    }    //声明抽象的业务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
}   

在抽象中介者中可以定义一个同事类的集合,用于存储同事对象并提供注册方法,同时声明了具体中介者类所具有的方法。在具体中介者类中将实现这些抽象方法,典型的具体中介者类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ConcreteMediator extends Mediator {    //实现业务方法,封装同事之间的调用    public void operation() {    ......    ((Colleague)(colleagues.get(0))).method1(); //通过中介者调用同事类的方法    ......    }
}    

在具体中介者类中将调用同事类的方法,调用时可以增加一些自己的业务代码对调用进行控制。
在抽象同事类中维持了一个抽象中介者的引用,用于调用中介者的方法,典型的抽象同事类代码如下所示:

abstract class Colleague {    protected Mediator mediator; //维持一个抽象中介者的引用    public Colleague(Mediator mediator) {    this.mediator=mediat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1(); //声明自身方法,处理自己的行为    //定义依赖方法,与中介者进行通信    public void method2() {    mediator.operation();    }
}    

在抽象同事类中声明了同事类的抽象方法,而在具体同事类中将实现这些方法,典型的具体同事类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ConcreteColleague extends Colleague {    public ConcreteColleague(Mediator mediator) {    super(mediator);    }    //实现自身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1() {    ......    }
}    

在具体同事类ConcreteColleague中实现了在抽象同事类中声明的方法,其中方法method1()是同事类的自身方法(Self-Method),用于处理自己的行为,而方法method2()是依赖方法(Depend-Method),用于调用在中介者中定义的方法,依赖中介者来完成相应的行为,例如调用另一个同事类的相关方法。

二.完美解决方案


Component充当抽象同事类,Button、List、ComboBox和TextBox充当具体同事类,Mediator充当抽象中介者类,ConcreteMediator充当具体中介者类,ConcreteMediator维持了对具体同事类的引用,为了简化ConcreteMediator类的代码,我们在其中只定义了一个Button对象和一个TextBox对象。完整代码如下所示:

//抽象中介者
abstract class Mediat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componentChanged(Component c);
}    //具体中介者
class ConcreteMediator extends Mediator {    //维持对各个同事对象的引用    public Button addButton;    public List list;    public TextBox userNameTextBox;    public ComboBox cb;    //封装同事对象之间的交互    public void componentChanged(Component c) {    //单击按钮
if(c == addButton) {    System.out.println("--单击增加按钮--");    list.update();    cb.update();    userNameTextBox.update();    }    //从列表框选择客户    else if(c == list) {    System.out.println("--从列表框选择客户--");    cb.select();    userNameTextBox.setText();    }    //从组合框选择客户    else if(c == cb) {    System.out.println("--从组合框选择客户--");    cb.select();    userNameTextBox.setText();    }    }
}    //抽象组件类:抽象同事类
abstract class Component {    protected Mediator mediator;    public void setMediator(Mediator mediator) {    this.mediator = mediator;    }    //转发调用 依赖方法   public void changed() {    mediator.componentChanged(this);    }    //自身方法public abstract void update();
}    //按钮类:具体同事类
class Button extends Component {    public void update() {    //按钮不产生交互    }
}    //列表框类:具体同事类
class List extends Component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列表框增加一项:张无忌。");    }    public void select() {    System.out.println("列表框选中项:小龙女。");    }
}    //组合框类:具体同事类
class ComboBox extends Component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组合框增加一项:张无忌。");    }    public void select() {    System.out.println("组合框选中项:小龙女。");    }
}    //文本框类:具体同事类
class TextBox extends Component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客户信息增加成功后文本框清空。");    }    public void setText() {    System.out.println("文本框显示:小龙女。");    }
}   

客户端测试代码: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中介者对象    ConcreteMediator mediator;    mediator = new ConcreteMediator();    //定义同事对象    Button addBT = new Button();    List list = new List();    ComboBox cb = new ComboBox();    TextBox userNameTB = new TextBox();    addBT.setMediator(mediator);    list.setMediator(mediator);    cb.setMediator(mediator);    userNameTB.setMediator(mediator);    mediator.addButton = addBT;    mediator.list = list;    mediator.cb = cb;    mediator.userNameTextBox = userNameTB;    addBT.changed();    System.out.println("-----------------------------");    list.changed();    }
}  

输出结果:

--单击增加按钮--
列表框增加一项:张无忌。
组合框增加一项:张无忌。
客户信息增加成功后文本框清空。
-----------------------------
--从列表框选择客户--
组合框选中项:小龙女。
文本框显示:小龙女。

三.中介者与同事类的扩展

Sunny软件公司CRM系统的客户对“客户信息管理窗口”提出了一个修改意见:要求在窗口的下端能够及时显示当前系统中客户信息的总数。修改之后的界面如图所示:

从图9中我们不难发现,可以通过增加一个文本标签(Label)来显示客户信息总数,而且当用户点击“增加”按钮或者“删除”按钮时,将改变文本标签的内容。
由于使用了中介者模式,在原有系统中增加新的组件(即新的同事类)将变得很容易,我们至少有如下两种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增加一个界面组件类Label,修改原有的具体中介者类ConcreteMediator,增加一个对Label对象的引用,然后修改componentChanged()方法中其他相关组件对象的业务处理代码,原有组件类无须任何修改,客户端代码也需针对新增组件Label进行适当修改。
【解决方案二】与方案一相同,首先增加一个Label类,但不修改原有具体中介者类ConcreteMediator的代码,而是增加一个ConcreteMediator的子类SubConcreteMediator来实现对Label对象的引用,然后在新增的中介者类SubConcreteMediator中通过覆盖componentChanged()方法来实现所有组件(包括新增Label组件)之间的交互,同样,原有组件类无须做任何修改,客户端代码需少许修改。

由于【解决方案二】无须修改ConcreteMediator类,更符合“开闭原则”,因此我们选择该解决方案来对新增Label类进行处理。

//文本标签类:具体同事类
class Label extends Component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文本标签内容改变,客户信息总数加1。");    }
}    //新增具体中介者类
class SubConcreteMediator extends ConcreteMediator {    //增加对Label对象的引用    public Label label;    public void componentChanged(Component c) {    //单击按钮
if(c == addButton) {    System.out.println("--单击增加按钮--");    list.update();    cb.update();    userNameTextBox.update();    label.update(); //文本标签更新    }    //从列表框选择客户    else if(c == list) {    System.out.println("--从列表框选择客户--");    cb.select();    userNameTextBox.setText();    }    //从组合框选择客户    else if(c == cb) {    System.out.println("--从组合框选择客户--");    cb.select();    userNameTextBox.setText();    }    }
}    

修改客户端测试代码: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用新增具体中介者定义中介者对象    SubConcreteMediator mediator;    mediator = new SubConcreteMediator();    Button addBT = new Button();    List list = new List();    ComboBox cb = new ComboBox();    TextBox userNameTB = new TextBox();    Label label = new Label();    addBT.setMediator(mediator);    list.setMediator(mediator);    cb.setMediator(mediator);    userNameTB.setMediator(mediator);    label.setMediator(mediator);    mediator.addButton = addBT;    mediator.list = list;    mediator.cb = cb;    mediator.userNameTextBox = userNameTB;    mediator.label = label;    addBT.changed();    System.out.println("-----------------------------");    list.changed();    }
}  

结果输出:

--单击增加按钮--
列表框增加一项:张无忌。
组合框增加一项:张无忌。
客户信息增加成功后文本框清空。
文本标签内容改变,客户信息总数加1。
-----------------------------
--从列表框选择客户--
组合框选中项:小龙女。
文本框显示:小龙女。

  由于在本实例中不同的组件类(即不同的同事类)所拥有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中介者类没有针对抽象同事类编程,导致在具体中介者类中需要维持对具体同事类的引用,客户端代码无法完全透明地对待所有同事类和中介者类。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设计得当,可以在客户端透明地对同事类和中介者类编程,这样系统将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四.总结

  中介者模式应用场景还是很多的:例如QQ游戏平台,聊天室、QQ群、短信平台和房产中介等。
  中介者模式将一个网状的系统结构变成一个以中介者对象为中心的星形结构,在这个星型结构中,使用中介者对象与其他对象的一对多关系来取代原有对象之间的多对多关系。中介者模式在事件驱动类软件中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基于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软件,此外,在类与类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的系统中,中介者模式都能得到较好的应用。

  1. 主要优点
  (1) 中介者模式简化了对象之间的交互,它用中介者和同事的一对多交互代替了原来同事之间的多对多交互,一对多关系更容易理解、维护和扩展,将原本难以理解的网状结构转换成相对简单的星型结构。
  (2) 中介者模式可将各同事对象解耦。中介者有利于各同事之间的松耦合,我们可以独立的改变和复用每一个同事和中介者,增加新的中介者和新的同事类都比较方便,更好地符合“开闭原则”。
  (3) 可以减少子类生成,中介者将原本分布于多个对象间的行为集中在一起,改变这些行为只需生成新的中介者子类即可,这使各个同事类可被重用,无须对同事类进行扩展。

  2. 主要缺点
  只是将对象之间的交互转移到了中介者类,在具体中介者类中包含了大量同事之间的交互细节,可能会导致具体中介者类非常复杂,使得系统难以维护。

  3. 适用场景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中介者模式:
  (1) 系统中对象之间存在复杂的引用关系,系统结构混乱且难以理解。
  (2) 一个对象由于引用了其他很多对象并且直接和这些对象通信,导致难以复用该对象。
  (3) 想通过一个中间类来封装多个类中的行为,而又不想生成太多的子类。可以通过引入中介者类来实现,在中介者中定义对象交互的公共行为,如果需要改变行为则可以增加新的具体中介者类。

以上内容大部分来自于博文:JAVA设计模式(14):行为型-中介者模式(Mediator)
参考电子书下载:设计模式的艺术–软件开发人员内功修炼之道_刘伟(2013年).pdf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设计模式(10):行为型-中介者模式(Mediator)相关推荐

  1. [设计模式-行为型]中介者模式(Mediator)

    一句话 又翻译成调停者模式. 就是类似房产中介, 买房.卖方不需要双方直接交涉,交给中介. 概括 解析 MEDIATOR-四个MM打麻将,相互之间谁应该给谁多少钱算不清楚了,幸亏当时我在旁边,按照各自 ...

  2. 【设计模式-行为型-中介者模式(Mediator)】

    概述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适用性 1.一组对象以定义良好但是复杂的方式进行通信.产生 ...

  3. [设计模式]8. C++与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意图:用一个中介者对象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的相互引用,从而减小耦合. 原文:默默的EEer 地址:http://www.cnblogs.com/hebaichuanyeah/ ...

  4. 乐在其中设计模式(C#) -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索引页] [源码下载] 乐在其中设计模式(C#) -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作者:webabcd 介绍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 ...

  5. PHP设计模式之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了解下

    咱们先来看下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的定义,它就是,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

  6. 设计模式.中介者模式Mediator

    定义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 使用中介者模式来集中相关对象之间复杂的沟通和控制方式,使得这些对象不必相互明显引用.从而使它们可以较松散地耦合.当这些对象中的某些对象之间的相 ...

  7. 设计模式-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设计模式-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文章目录 设计模式-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一.定义 二.概念解释 三.场景 四.实现 1.类图 2.代码实现 五.总 ...

  8. Java设计模式之行为型:解释器模式

    一.什么是解释器模式:         解释器模式,就是定义语言的文法,并建立一个解释器来解释该语言中的句子,通过构建解释器,解决某一频繁发生的特定类型问题实例. 这里我们将语言理解成使用规定格式和语 ...

  9. Java设计模式之行为型:访问者模式

    背景: 去医院看病时,医生会给你一个处方单要你去拿药,拿药我们可以分为两步走: (1)去柜台交钱,划价人员会根据处方单上的药进行划价,交钱. (2)去药房拿药,药房工作者同样根据处方单给你相对应的药. ...

最新文章

  1. php jwt使用案例,PHP使用JWT创建Token的实例详解
  2. 向STM32串口发送数据的标准函数
  3. C利用time函数实现简单的定时器
  4. 【数学建模】【APIO2015】Palembang Bridges
  5. css细节(实习第1天)
  6. websocket网络层详解_【技术分享】WebSocket漏洞与防护详解
  7. Java 并发总结——AQS
  8. 互联网晚报 | 04月07日 星期四 |​ ​​​​刘强东卸任京东集团CEO,徐雷接任;世卫组织:中医药对治疗新冠有效...
  9. IOS-—UICollectionView使用综述(二 )(基础篇--画廊展示图片,瀑布流展示图片)
  10. linux 环境变量和shell变量
  11. 在远程登录时绕过SSL验证的方法
  12. Selenium爬虫 -- WebDriver多标签页创建与切换
  13. python 新式类和旧式类
  14. 【FinalShell】win10 / win 11:远程连接 Linux 工具 FinalShell 下载、安装
  15. window10配置OpenGL ES3.0
  16. 【机器学习】吴恩达作业7.1,python实现PCA主成分分析
  17. [Tableau] 销售团队绩效分析与相关策略指导
  18. 挖掘长尾关键词的五大思路
  19. 微信小程序项目源码springboot在线考试系统小程序+后台管理系统|前后分离VUE.js
  20. 六轴多关节机器人跟四轴机器人差别在哪里呢

热门文章

  1. airpods学生党值得买吗?推荐和airpods性能差不多的耳机
  2. php手绘功能,Canvas的手绘风格图形库Rough.js
  3. python做内存辅助_pubg辅助_Python一切皆是工具,但这和内存治理有什么关系?
  4. Ubuntu2004下连接双屏拓展屏幕方法[Nvidia]
  5. ptrace 跟踪多线程程序
  6. RocketMQ—(总结)一篇就搞懂RocketMQ
  7. Nvidia显卡驱动历史版本!
  8. QT国际化,中英文等多语言界面显示的方法
  9. 干货|亚马逊入驻收款方式设置
  10. 【pandas】将 列表写入dataframe里的某一个单元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