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UC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我们推测,在病毒群落中,肠道黏膜的改变在UC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旨在表征黏膜病毒及其在健康和UC中的功能。

设计
对来自中国三个不同地理区域(UC = 91;健康对照组= 76)的167名受试者的直肠黏膜进行了深度宏基因组学的病毒样颗粒制剂测序和细菌16S rRNA测序。评估UC黏膜中的病毒和细菌体改变,并与患者元数据进行关联。我们应用medoids聚类算法将黏膜病毒群落分为两类,分别称为黏膜病毒亚群1和2。

结果
结果显示UC患者的黏膜病毒,尤其是有尾噬菌体有增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黏膜有尾噬菌体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均匀性则有所下降。黏膜病毒组的改变与肠道炎症有关。 UC的黏膜病毒之间的个体差异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噬菌体和肠杆菌噬菌体在UC中的含量高于对照组。与亚群1相比,亚群2以UC患者为主,并且显示出各种病毒种类的大量损失。UC患者表现出多种病毒功能的明显丧失,而多种病毒功能,特别是与宿主细菌适应性和致病性相关的噬菌体功能,在UC黏膜中明显富集。UC中黏膜病毒和细菌之间的intensive transkingdom correlations显着减少。

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实UC以绿脓杆菌黏膜实质性改变和功能性畸变为特征。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中尾状病毒噬菌体的富集、噬菌体/细菌毒力功能的增强和病毒-细菌相关性的丧失,表明黏膜病毒组可能在UC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引言
UC是IBD的一个亚型,是一种影响整个大肠的缓解性和复发性炎症性疾病,通常从直肠开始并向近端扩散。在21世纪,UC的发病率正在增加,特别是在新兴工业化国家。虽然IBD的病因仍不清楚,它被认为是由遗传易感个体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免疫反应加重引起的。

肠道微生物群对人类健康很重要并且与IBD有关。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地理、饮食和民族因素影响微生物组成。在IBD中,大多数微生物群的研究都是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研究细菌菌群及其与宿主的关系。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肠道微生物群中不可培养的病毒成分被认为是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重要栖息地,据信,病毒生物实体的数量被认为远远超过细菌种群的数量。健康的人类粪便病毒组由感染真核生物的病毒和感染细菌细胞的噬菌体组成,以双链DNA尾病毒为主,肠道噬菌体在个体之间表现出巨大的多样性,并且在时间上是稳定的。它们潜在地感染其细菌宿主,与肠道细菌共同进化,这有助于其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传染性的遗传漂变,并且在压力下,它们产生可以感染和杀死其他细菌的后代。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病毒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其他人报告说,在患有IBD的小鼠和人类中,随着噬菌体(尤其是尾状病毒)的增加,粪便病毒组发生了变化。为了解决肠道病毒是否在IBD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问题,了解黏膜病毒在健康和疾病中的组成和功能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假设病毒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肠道黏膜衬里发生了显著改变,它们在黏膜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从健康人和UC患者的直肠中富集了病毒样颗粒(VLP),并进行了超深病毒基因组测序和16S rDNA测序,以确定UC患者和健康人的黏膜病毒组、细菌体和病毒-细菌的相关性。对这些更广泛的微生物组进行测序分析将阐明相关的微生物变化,从而允许保护性或致病性炎症有机体的表达。据我们所知,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首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健康和UC黏膜病毒组特征的研究。

结果
UC黏膜病毒多样性的变化
我们比较了63例UC患者和48位健康受试者的黏膜病毒。平均而言,从富集的直肠VLP制剂中获得了56 632 558±14 330 713个干净的配对末端读数。 在UC和对照中按顺序,属和种水平研究黏膜病毒组成。在目水平上,有尾病毒是在UC黏膜中检测到的主要细菌病毒(噬菌体),而在属和种水平上,在UC黏膜中检测到的优势病毒分别是抗坏血酸病毒和链球菌噬菌体。

在物种水平上,与健康受试者相比,UC受试者表现出黏膜病毒组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t-test,p分别为0.031和0.006)。接下来,我们研究了最主要的黏膜病毒,有尾病毒噬菌体的变化,发现UC的有尾病毒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Mann-Whitney检验,p=0.003,图1A),而有尾病毒目的物种多样性、均匀性和丰富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t-test,分别为p=0.009,0.017, 0.018,见图1B)。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病毒体的失调。

图1 UC中黏膜病毒的数量和多样性发生变化。

与UC患者的非炎症黏膜相比,炎症黏膜显示出更多的总病毒和有尾病毒噬菌体的富集(Mann-Whitney试验,p=0.015和0.017)。与健康对照黏膜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性黏膜总病毒和有尾病毒噬菌体的多样性、均匀性和丰富度也显著降低(Mann-Whitney检验,均p<0.05)。相比之下,UC患者的非炎症黏膜和健康对照黏膜之间的黏膜病毒组多样性没有差异。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肠道黏膜炎症与溃疡性结肠炎恶化的黏膜病毒体失调有关。

UC中不同的黏膜病毒构型
使用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分析,我们评估了UC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在黏膜病毒群落中的差异。 我们发现,在物种水平上,UC受试者的黏膜病毒与健康对照组的黏膜病毒有显着差异(基于Bray-Curtis差异,adonis test p = 0.001,图2A)。 尽管疾病解释了4.3%的病毒组成变化,但健康和UC之间的病毒结构差异在两个NMDS轴上都非常明显(t-test,p = 0.005和0.0005,分别用于MDS1和MDS2的比较,图2B)。此外,UC患者的病毒群落差异显着高于健康个体(t-test,p <2.2e-16,图2C)。这些数据表明,UC的病毒体失调是高度个体化的。


图2 健康和UC组间和组内病毒群落结构差异。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DESeq分析,以确定UC和对照之间在科、属和种水平上存在差异的分类群。UC中比对照黏膜中更多的类群被发现富集(图3)。在家族水平上,微绒毛病毒科(单链DNA噬菌体)、肌病毒科、荚膜病毒科(尾状病毒目的双链DNA噬菌体)和肺泡病毒科(真核病毒)在UC中比对照组更为丰富,而对照组的环病毒(真核病毒)高于UC(图3A)。在属水平上,PHIX174微病毒、p1病毒、λ病毒、t4病毒、p22病毒(全部尾状病毒噬菌体)和正肺病毒在UC中富集,而巨病毒-球虫病毒、微小病毒和脊椎动物感染病毒-正痘病毒(均为真核病毒)在对照组中富集(图3B)。与这些发现相一致,溃疡性结肠炎中尾状病毒噬菌体种类的丰度较高,包括大肠杆菌噬菌体和肠杆菌噬菌体(图3C)。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原核病毒尤其是尾病毒噬菌体在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中的不正常现象非常突出,而一些真核病毒在健康人体内更为丰富,这表明细菌失调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噬菌体扩张之间存在关联。


图3 健康和UC黏膜在科,属和种水平上的差异病毒分类群。

最近的研究表明,地理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具有影响。1920我们纳入了来自中国两个不同地区的56位华裔受试者(北京,n = 40;浙江省象山,n = 16),调查健康对照组和UC受试者的黏膜病毒之间的差异。在来自香港队列的UC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之间发现的不同的黏膜病毒物种中,我们能够在其他队列中复制出两种病毒物种:Chrysochromulina ericina病毒和Mimivirus,表明了黏膜病毒组变异的地理效应。UC中过度存在藻类感染埃里希纳病毒,可能表明藻类相关饮食对IBD有害。同时,UC中大量存在的巨型病毒拟态病毒(一种潜在的肺炎致病菌)与观察到的IBD患者一致,可能会增加包括肺炎在内的感染机会。

健康和UC中的黏膜病毒组群落
研究表明,细菌微生物群与IBD有关。由于观察到的黏膜病毒亚群之间高度不同,我们研究了健康和UC中黏膜病毒组的聚集。通过在物种丰富度分布图上使用围绕类固醇聚类算法的分区,我们发现病毒群落汇聚成两个簇(以下称为黏膜病毒组亚群,图4A)。 在85个亚群1集群受试者中,有40名(47%)为UC患者。相比之下,在26个亚群2的集群受试者中,UC患者为23人(88%)(图4A),这表明UC的患者与亚群2的病毒组构型存在显着相关性(χ2检验,p = 0.0002)。 然后,我们实施了DESeq和Ramdom Forest分析,以确定区分这两个亚群的病毒种类。 在亚群1和亚群2的病毒组之间发现了46个物种,其中20个物种高度存在,而26个物种在亚群2种显着减少(图4B)。在亚群2中,大肠杆菌噬菌体,肠杆菌噬菌体和未培养的尾状病毒噬菌体是数量最多、作用规模较大的特异性噬菌体。


图4 健康和UC中的黏膜病毒亚群。

为了探讨健康个体和不同UC亚群之间黏膜病毒组组成的差异,我们量化了所有研究对象中病毒核心种、常见种和独特种(分别对应于大于50%、20%–50%和<20%的个体之间共享的病毒种)的存在率。健康个体与UC亚群1中个体的核心种、普通种或特有种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核心种在UC亚群2中个体中所占的构成病毒种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UC亚群1中个体(均p<0.0001,单向方差分析[ANOVA],图5A,B)。然而,与对照组相比,UC亚群个体的常见和独特物种比例都有所降低(分别为p<0.0001和p<0.01,单向方差分析,图5A,B)。然后,我们评估了这些病毒物种的丰度,发现虽然几个顶级核心物种在UC亚群2个体中更为丰富,但与健康对照组和UC亚群1中个体相比,UC亚群2个体中的常见物种和独特物种减少或消失(图5c)。


图5 不同UC亚群中核心、常见和独特病毒种类的显著变化。

利用Random Forest,我们对北京和象山两个队列的受试者进行了黏膜病毒体的分类。所有受试者被归为亚群1。在香港队列中,健康对照组与UC之间的对亚群1所有的个体差异分析确定了一组独特的病毒种类。然而,只有两个物种被复制,即感染藻类的费尔德曼亚种病毒,在象山队列中,UC亚群1受试者中的藻类感染明显高于对照亚群1中的受试者。在北京队列中,对照亚群1中的受试者假单胞菌病毒含量明显高于UC亚群1的受试者。总而言之,这些数据强调了对黏膜病毒结构的地理影响,这可能导致队列间黏膜病毒成分的变化,并且可能与包括饮食和生活环境在内的外部因素有关。

UC黏膜病毒组的功能改变
为了评估黏膜病毒的功能,我们针对基因本体论(GO)和Pfam蛋白家族数据库对病毒序列进行了HUMANN2分析。 由于肠道黏膜病毒组功能的本质尚未被充分研究,我们只能描述一小部分病毒reads的功能。在带注释的功能中,膜的重要组成部分,DNA结合(GO术语),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和整合酶核心结构域(Pfam蛋白)是突出的蛋白质/功能,表面病毒在病毒宿主生物学中起着积极作用,肠道病毒和细菌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作用。

然后,我们比较了健康和UC之间预测的黏膜病毒体功能。尽管健康人和UC之间最丰富的功能在丰度上没有差异,但健康个体在GO和Pfam蛋白功能方面表现出更丰富的病毒体功能,而UC受试者表现出明显的功能缺失(图6)。尽管如此,一些分子功能被确定在UC中比在健康黏膜病毒组中更丰富,包括DNA模板转录负调控、β-内酰胺酶、谷氨酰胺氨基转移酶、糖水解酶、II/IV型分泌系统和多铜氧化酶,这些都与噬菌体对宿主的裂解作用以及细菌来源有关。提示UC患者黏膜病毒功能的丰富与细菌适应度、致病性和耐药性有关。



图6 UC黏膜多种病毒功能显著丧失,同时细菌致病性相关功能增加。

黏膜细菌组的改变和黏膜上病毒组与细菌组间的跨域网络
我们进一步评估了UC黏膜与健康对照黏膜中细菌微生物组的变化。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增加(t检验,p分别为0.024和0.007),表明UC患者黏膜中多种细菌的扩张。UC黏膜细菌体在门、科和属水平上显示出与对照组不同的结构。定量差异分析确定了一些区分健康和UC黏膜的细菌类群。其中,硬壁菌(门)、假单胞菌科、瘤胃球菌科、热科、未分类梭状芽孢杆菌、细脉孢科(科)和副球菌(属)在UC中的富集程度明显高于对照。

为了描述黏膜细菌体和病毒组之间的关系,我们评估了细菌和病毒组α多样性(多样性、均匀性和丰富度)之间的相关性。在对照组中,界内α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图7A)。然而,在UC中,在对照组中发现的细菌界内α多样性的相关性丢失(图7A),这表明UC黏膜中细菌菌群的不良状态比病毒群更为严重。然后我们评估了对照组和UC黏膜中细菌属和病毒种类之间的相关性。UC病毒-细菌相关性的改变可归因于病毒-细菌联合的丧失和新病毒-细菌联合的出现。与对照组相比,UC患者的细菌-病毒相关性更大(图7B)。在这些细菌与病毒的相关性中,大多数为负相关。然而,在UC黏膜样本中观察到显著的细菌-病毒相关性的数量显著收缩,同时UC中的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弱(图7B)。特别是,在对照组中,病毒种类纤维素噬菌体、芽孢杆菌噬菌体、伯克霍尔德氏菌噬菌体、酸性硫杆菌噬菌体(全尾状病毒噬菌体)、霍氏病毒和黏膜细菌之间的相关性广泛加强,而在UC中则明显减弱。这与UC患者中纤维素噬菌体和酸性硫杆菌噬菌体的丰度增加相一致,同时这两种噬菌体和黏膜细菌之间的相关性也在减少。这些结果表明,UC中的病毒-细菌-微生物群关系发生了变化,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相互联系变得更少,更加专业化,进一步暗示了黏膜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图7 健康和UC中的黏膜细菌-病毒相关性模式。

讨论
据我们所知,这项研究代表了第一次也是最深入的人类黏膜病毒病研究,该研究使用了基于丰富病毒组制备的专用宏基因组学方法。我们发现,UC患者表现出一种不正常的黏膜病毒,其特征是病毒丰度增加,尤其是尾病毒噬菌体,病毒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降低。鉴于病毒组的性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病毒数据库仍然很小且不完整,未知病毒可能影响多样性的估计,从而限制了我们在健康和UC中分离黏膜病毒体的努力。我们还观察到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病毒组的功能改变,这些改变与噬菌体溶解周期和细菌宿主特性,包括细菌适应、抗生素耐药性和致病性有关。炎症与病毒组分的改变有关,感染藻类的病毒在UC中比对照组更为丰富。我们假设,宿主炎症和环境因素(如药物或饮食)可能是黏膜病毒体改变的重要因素,这些改变与细菌微生物群和宿主免疫反应相互交织。在小鼠中,已经证明结肠炎期间噬菌体数量的增加与病理宿主的肠道炎症有关,并且炎症可以促进小鼠体内的自由噬菌体产生和随后的转移。在人类中,在IBD和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中,尾病毒属的数量非常丰富。在另一项研究中,在健康人身上发现了一个健康的核心噬菌体组,UC患者粪便中这些核心噬菌体的数量减少了26。最近,比利时队列的UC患者粪便真核病毒组丰度增加。这项研究中UC黏膜中大肠杆菌噬菌体和肠杆菌噬菌体的丰度增加以及核心病毒物种数量的减少与大肠埃希氏菌小鼠和IBD患者粪便的发现一致。我们无法判断病毒组的改变是黏膜炎症和上皮屏障脱落的原因还是后果。未来的动物研究将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观察到UC黏膜中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属细菌之间的边际负相关(图7B)。我们的研究显示,在UC黏膜中,大肠杆菌噬菌体的丰度和与大肠杆菌属细菌之间的拮抗关系增强,以及其他人在大肠杆菌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粪便中的扩张,可能表明,肠黏膜上的大肠杆菌噬菌体竞争与粪便中两者的共同扩张有关,表明肠道中有噬菌体诱导和复杂的噬菌体-细菌动力学。据推测,除了经验性的“捕食者-捕食者”噬菌体细菌动力学外,在肠道环境中还存在着“致胜者”和“军备竞赛”噬菌体细菌动力学,在这些环境中噬菌体会和细菌共同扩张和共同进化,尤其是当宿主处在压力之下时。

肠道黏膜中噬菌体组成的改变会影响细菌的微生物群生态。噬菌体是细菌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细菌的溶解可能导致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释放,而这些核酸,蛋白质和脂质则是与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引发炎症反应,诱导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产生,甚至组织损伤。在胃肠道中,噬菌体负责细菌群体中遗传元素的水平转移,包括那些导致抗生素抗性和疾病发病机制的遗传因素。

尽管在UC中大量存在各种噬菌体,但在健康个体中某些真核病毒更为丰富。 慢性病毒感染在人类中很常见。急性和慢性病毒的感染史有助于宿主免疫教育和成熟,特别是在生命早期发生的时候。病毒病原体驱动的选择有助于塑造免疫系统,提高免疫耐受性和记忆力,从而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

由于宿主和环境赋予的条件和压力变化,人类病毒迅速进化。据报道,有许多因素导致人群中细菌相对于菌群的高度变异。在香港人群与中国其他人群之间发现的鉴别性病毒物种不一致,意味着黏膜病毒构型的高度变异,可能是一个地区性的人群特异性对病毒体结构的影响。然而,我们的研究受到中国队列样本量的限制,未来大规模人群研究对于确认健康和IBD中的普遍和人群特异性病毒组具有重要意义。

据报道,粪便和黏膜样品的微生物群组成不同。IB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粪便样本上。关于IBD的失调程度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黏膜层面。研究报告,UC黏膜细菌组多样性、丰富度和组成发生了变化,结果不一致。多项研究表明,IBD黏膜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下降,然而,其他一些研究表明,UC和对照组之间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水平相似,而另一些研究则相反,IBD受试者的非炎症组织中的细菌丰富度比健康受试者组织高。尽管有一些研究报道了与健康黏膜相比,UC黏膜中的细菌存在过多,一些报道没有显着差异。另外,尽管有一些研究报道,与健康黏膜相比,UC黏膜中的菌毛减少了,其他组的UC黏膜丰满菌数高于健康黏膜,后者的结果与我们的数据相一致。观察到的异质性可能是多因素的,包括取样地点、药物使用、疾病表型、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疾病、氧化应激水平以及人口、地理和饮食的差异,所有这些都被记录下来影响黏膜细菌的组成。需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深入调查和验证。

总之,我们的发现强调了黏膜病毒组在U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一个健康的黏膜病毒组的特点是低丰度但多样化的病毒群落,它与宿主和其他微生物群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溃疡性结肠炎(UC)黏膜病毒组的改变可能与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而黏膜病毒群落的恢复是治疗UC的有效方法。

方法
队列描述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包括63例UC患者和48例香港健康患者的临床队列。此外,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本研究也招募了20名健康受试者与来自北京的20例UC患者,以及8名健康受试者与来自浙江省象山的8例UC患者(全部为中国人)。 患者入选标准包括年龄≥18岁且通过内窥镜检查,放射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确定为UC的受试者。包括在监测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检查期间同意采集结肠样本作为疾病活动评估一部分的连续性UC患者。从直肠获得组织活检。大多数患者处于临床缓解期。对照组包括接受结肠镜检查以筛查息肉,结肠直肠癌或因痔疮引起的直肠出血症状的个人,以及当地医院患者的朋友和配偶或伴侣,或任何有兴趣参与本研究的个人。连续健康的人接受了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镜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后没有显微镜下的炎症迹象。

通过内窥镜检查收集来自研究对象的直肠活检样品,然后将其保存在-80°C进行下游黏膜病毒和细菌分析。

VLP富集和VLP测序
根据先前描述的方法,使用改良方案,从UC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直肠活检中富集VLP。17 28 32详细程序包含在在线补充附录中。

对VLP DNA进行定量(纳米滴),并通过超声(Covaris)随机破碎1µg DNA,然后构建文库。在cBot上对合格的文库进行扩增,以在流动单元上生成簇(TruSeq PE cluster Kit V3 cBot HS,Illumina)。扩增后的流动细胞在HiSeq Xten系统(TruSeq SBS KIT-HS V3,Illumina)(华大国际,中国深圳;标准2×150 bp)上对扩增的流动细胞进行双端测序,每个样本产生2000-6000万个原始序列(5-8G原始数据)。详细的序列统计包含在在线补充表2中。序列处理和质量控制,从头组装和分类注释包含在在线补充附录中。

病毒组数据分析
为了估计重叠群的丰度并计算序列多样性,使用Bowtie2(V.2.2.9)将所有读数与所得的重叠群进行比对。使用映射的序列数,重叠群长度和总序列数对序列数进行归一化,并代表每个重叠群的每千样本每千碱基的读数。这些值用于生成各种分类法级别的病毒丰度表。将病毒丰度数据导入R V.3.2.3。使用phyloseq计算R中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Spearman的相关性,并使用cor和cor计算其显着性。在R中分别测试功能。对于α多样性和分类单元丰富度中的病毒与细菌的相关性,计算了Spearman的相关性。相关曲线是使用corrplot R包生成的。热图是使用pheatmap R软件包生成的。 在线补充附录中包括DESeq,Random Forest和LEfSe线性判别分析。

登录号序列数据
已以BioProject登录号PRJNA504921和PRJNA506811保存到NCBI序列读取档案中。

文章技术解读:点击查看原文

溃疡性结肠炎中肠黏膜病毒的变化相关推荐

  1. IBD:5-氨基水杨酸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真菌菌群的变化

    5-氨基水杨酸治疗后UC患者真菌菌群的变化 Alteration of Fungal Microbiota After 5-ASA Treatment in UC Patients Inflammat ...

  2. 易基因|3文聚焦:宏病毒组测序在肠病中的应用研究

    大家好,这里是专注表观组学十余年,领跑多组学科研服务的易基因.本期我们通过3篇高分文章来解读宏病毒组测序在肠病中的应用研究. 01 小鼠结肠炎研究揭示噬菌体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标题:Murine co ...

  3. Bio-protocol首届生物实验短视频大赛

    Bio-protocol践行"共享实验方法,提高科研的可重复性"的宗旨,与Science/AAAS等多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共同搭建权威.高质量的生物实验方案分享平台.现特举办首届生物 ...

  4. 你想要的宏基因组-微生物组知识全在这(2023.01)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宏基因组"关注我们! 宏基因组/微生物组是当今世界科研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为加强宏基因组学技术和成果交流传播,推动全球华人微生物组领域发展,中科院青年科研人员创 ...

  5. 你想要的宏基因组-微生物组知识全在这(2022.12)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宏基因组"关注我们! 宏基因组/微生物组是当今世界科研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为加强宏基因组学技术和成果交流传播,推动全球华人微生物组领域发展,中科院青年科研人员创 ...

  6. 你想要的宏基因组-微生物组知识全在这(2023.3)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宏基因组"关注我们! 宏基因组/微生物组是当今世界科研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为加强宏基因组学技术和成果交流传播,推动全球华人微生物组领域发展,中科院青年科研人员创 ...

  7. Medicine in Microecology:Nanopore三代测序人类肠道病毒组的方法

    应用Nanopore三代测序技术解析人类肠道病毒组 Profiling of Human Gut Virome with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 Medicine in ...

  8. Medicine in Microecology:微生物所王军组发表Nanopore三代测序人类肠道病毒组的方法

    文章目录 应用Nanopore三代测序技术解析人类肠道病毒组 摘要 引言 结果 1. 病毒组分离富集和测序 2. ONT测序揭示健康个体的病毒组成 3. 使用ONT序列进行病毒基因组组装 4. 使用O ...

  9. 你想要的宏基因组-微生物组知识全在这(2023.7)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宏基因组"关注我们! 宏基因组/微生物组是当今世界科研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为加强宏基因组学技术和成果交流传播,推动全球华人微生物组领域发展,中科院青年科研人员创 ...

最新文章

  1. 解读比特币白皮书: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
  2. CTFshow 文件上传 web165
  3. 区块链BaaS云服务(12)易居(中国) 房地产 EBaaS(Estate Blockchain as a Service)
  4. 数据结构:四种排序的比较
  5. QT学习——Tcp客户端通信(本地回环)
  6. 使用UltraEdit32编辑器格式化源码功能 XML、Java、C/C++、C#
  7. Chrome 浏览器将登陆 Fuchsia OS
  8. C++ string用法
  9. Oracle停止数据泵,如何停止重启数据泵任务
  10. 微信开发者工具关联gitee账户
  11.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试卷,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卷和答案4套.doc
  12. 孙卫琴——缅怀张孝祥老师(原文)
  13. 要善于借势破局——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第4课
  14. 爱奇艺“技术气氛组”上线!点击查收你的专属AI拜年新姿势
  15. 【机器学习】逻辑回归案例二:鸢尾花数据分类,决策边界绘制逐步代码讲解
  16. 认知,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上)
  17. STL和FIG文件的结构
  18. python源代码打包成为exe文件
  19. 《一种摄影创作理念》
  20. Android集成Facebook登录时遇到的问题invalid key hash.the key hash

热门文章

  1. OpenGL深入探索——使用Assimp加载模型
  2. Sublime Text 3添加在浏览器中打开功能
  3. 操作系统之Linux设备分类,字符设备与块设备的区别
  4. 2012烟台市专场招聘会
  5. android svg 线条动画教程,SVG之旅:SVG线条动画实现原理
  6. 几楼电路精灵——解决Cadence多版本共存
  7. 前端获得浏览器语言,如果是英文,则进行页面跳转
  8. 声智AI电梯:人工智能对话让“全程零接触”搭乘电梯成为可能 |百万人学AI评选
  9. lasagne模型参数的查看、保存和读取
  10. java之I/O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