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Google正式发布停售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的消息,并关闭其“Explorer”软件开发项目,同时将谷歌眼镜团队搬出Google X部门,在Ivy Ross领导下独立运作。虽然Google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谷歌眼镜停止研发,然而我们仍旧清楚,这款上市不到两年的产品在市场中已经失败。即使这样,我们依然无法否认谷歌眼镜在智能硬件与可穿戴设备方面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与激励。也许正是有了谷歌眼镜的问世,智能硬件与可穿戴设备才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才使人们勇于将那些想象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正如网友Justyn Howard对谷歌眼镜评价的那样,“我们曾对谷歌眼镜嗤之以鼻,但我们理应对谷歌的大胆开拓、创新精神怀有敬意,并希望他们今后能够继续如此”。互联网中潮起潮落,那些曾经红极一时而又迅速衰落的产品,正是因其生命短暂,才显得无与伦比,因为精神永远不死。

微软Tablet PC:把遗憾留给自己,未来寄予Apple

虽然平板电脑这一概念早在上个世界六十年代就已提出,且有数家厂商在九十年代付诸尝试,但由于其居高不下的价格与重量,仅在小范围内流通,且都以失败告终。

如今提起平板电脑,几乎所有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iPad。诚然,iPad在市场上的成功我们有目共睹,但这种成功同早期微软对平板电脑在消费者市场的大力推广是分不开的。熟悉微软的人们都知道,早在2000年,微软就曾推出过自己的平板电脑Tablet PC,在当年的Comdex大会上,微软与其它知名公司都宣称这一年将是“Tablet PC”之年。在随后的两年中,尽管Tablet PC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但微软仍旧信心十足,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在年底改进后定会掀起销售狂潮。时任微软CEO的盖茨在多个场合为这款产品背书,称其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家居生活。媒体也乐观地表示在2002年年底前将会形成一个极为成熟的Tablet PC市场。猛烈的宣传攻势给那些本不了解这款产品甚至对此不感兴趣的消费者成功地灌输了“平板电脑”这一概念,关注群体也由原先的一小部分工业、医学、政府用户扩大为普罗大众,至少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样一种外观看上去有些纤薄脆弱的产品。

叫好不叫座的事情时常发生,Tablet PC也是如此,产品销售的惨淡使使微软认为平板电脑市场前途暗淡,从此不提平板电脑一事。然而,这款产品却在许多“软粉”心中长久地占据着“最想入手的微软产品”第一名的位置,足见其在当时划时代的地位以及思想理念上的优秀。

而iPad可以说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市场已经打开但又没有产品可购买的机遇,使其能够一洗Newton(苹果早期推出的一款掌上电脑)之耻。从这一点上说,尽管Tablet PC最后失败,但其留给后世的影响无与伦比。

不论怎样,微软作为这个领域的先驱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它通过“平板电脑应是笔记本的相似品与延伸”这一理念使普通人快速地接受了这样一种全新的产品,将它从一个相对封闭狭小的圈子推向大众市场;将平板电脑视作一种能够替代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力工具,而不仅仅是普通人眼中只有娱乐功能的“玩具”。Tablet PC使人们对微软的平板电脑产品充满期待,为后来surface系列产品的面世打下基础。众所周知,尽管surface RT屡遭诟病,但在surface Pro 3面世之后,市场中一片溢美之词,一扫过去的阴霾。而如今Windows 10系统的面世,则将让微软最终实现“三屏一云”的目标,重获行业领袖宝座指日可待。

Google wave:超前的理念换不来超前的用户

作为Larry Page复出之后被砍掉的四十余个Google产品之一的Google wave,可以算是Google众多因理念超前而“死掉”的产品的代表。对于Google来说,这可能只是公司发展历史上微不足道的一个挫折,但实际上,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概念的网络通讯平台,即使操作略微复杂,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本身产品的优秀。

时至今日,许多了解Google wave的人回忆起这款生命短暂的产品时无一不把其最终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超前的理念上。在一开始,wave的设计理念仅是将当时人人都会使用的e-mail同各自的即时通讯协同起来,其创始人Lars Rasmussen说:“Wave就像是基于今日互联网情况发明的新email。”由此看来,Google也许曾经希望能够借助这项产品来改变人们的社交习惯。

而从后来的成品来看,Google wave集成更多的功能,不只是e-mail与即时通讯,它还加入了wiki、社交网络等时下热门的交流方式,此时的wave已不像一个产品,而更像是一个通讯平台。

在wave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功能便是,所有参与进wave中的人都能够看到对方输入的每一个字母,也就是说,他们不必同过去的那些社交软件一样等待对方的回复,同时也能够对对话进行实时编辑。在这一点上Google可以说做出了十分大胆的尝试,将文字实时传输纳入到网络社交之中。

Google wave作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产品,有着极具颠覆力的观念。实时地在线地工作协同合作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这一点上来说,Google wave来的时间有点早,技术上也有点粗糙。并且它同前文中提到的Tablet PC一样,没有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与目标人群,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百姓,在协同合作这一点上的关注点与需求度必然是不同的。

Google关闭Google wave只能说明这个产品是失败的,但不能等同于Google wave所传达出的这种观念是失败的,不论是何时,我们都需要这种极富前瞻性,创造性的精神。但是我们更需要从这次算失败中明白的是,创造并非天马行空,而需要接地气才能有想象成为现实,大公司尤为如此。一般而言,公司的规模越大,其创新的思想就越难落地。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Google总是因为创新被人批评不切实际却义无反顾,而Facebook总是能够通过创新抓住人们的痛点并且好评如潮了。

尽管如此,Google wave的理念并没有死去,其最初的开发者Lars Rasmussen在wave失败之后便加入了Facebook,并开发出了Graph Search,作为一款社交索索引擎,它的目的同最初的Google wave一样,即方便人们的社交生活。不仅是Facebook如此,Google wave中的技术正在越来越广时被投入到Google的其它应用中,Google wave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的内涵与核心,却能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成为一笔无与伦比的财产。

Google reader:此后再无最好RSS阅读器

2013年7月,Google正式宣布关闭旗下的RSS阅读器Google reader服务,对那些重度用户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时间“取代Google reader的N大阅读器”之类的文章成为无数互联网用户关注的焦点。

Google reader的流行代表着RSS时代的全面繁荣,以及博客市场的熙熙攘攘,不论怎样,在Google reader服务被关停之间,它都堪称最好用的RSS阅读器,同时由于基于Google开发,它也能够向用户发布用户自己选择的站点的最新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用户的时间,使许多人乐意投入到这款产品的使用之中。

在Google reader关闭之后,它立即被吸收入Google旗下的社交产品Google+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为意欲同Facebook、Twitter在社交领域抗衡的Google+带去一批用户,但同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一个这样的现实,即这类小而美的应用应当由小而美的公司来运营,大公司缺乏一种情怀来经营它们,最终的结局不是彻底抛弃便是将其并入别的部门。Google reader并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无法承载公司现实的追求。

在Google Reader刚刚被关闭时,一位网友的话道出多数人的心声:“如果Google Reader结束服务,很可能我的博客就真的一个读者都没有了,我周围的blogosphere也会瓦解。”确实如此,在个人博客日渐势衰的今天,许多人保持阅读博客的习惯也就是通过RSS阅读器了,而在Google reader关闭之后,势必会有多家阅读器开发者抢占曾经被Google reader霸占的市场,这将造成用户的大量分散,最终导致RSS的瓦解r以及个人博客的死亡。

也许Google reader最大的贡献在于统一RSS市场,并以此养育众多个人博客,将本已奄奄一息的RSS生命延长……我们看到许多曾经的Google reader用户在网上对其进行缅怀,一件非社交类产品做到如此足够能称得上优秀。在如今“轻”阅读的驱使下,Google reader被关闭是必然的,但我们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Google reader会回归,因为“重”阅读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当它重新流行的时候,Google reader这样无与伦比的产品势必会再次出山。

网景:点燃浏览器的火种,却未能把持领军人的火炬

提起浏览器,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微软的IE、Google的chrome、Mozilla的Firefox,而作为其始祖的网景正逐渐被人淡忘。但我们无法否认,正是因为有了网景,属于互联网的时代才能到来的如此之快。

1993年,作为网景浏览器前身的mosaic诞生,之后迅速成为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被普遍使用且能显示图片的浏览器。1994年Mosaic Netscape 0.9发布,虽然仍是beta版本,该浏览器获得重大成功,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浏览器。同年12月,网景浏览器1.0版正式发布,后改名为网景导航者(Netscape Navigator),凭借着出色的功能和强大的推广,迅速成为后来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浏览器,并于1995年成功上市。从成立到上市,网景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而这次上市,使世界的目光开始聚焦到互联网这样一个新生的事物上。

如今人们总结网景的失败,总会提起当时微软对网景浏览器的压制,通过将IE浏览器同windows系统捆绑来强行挤占网景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面对竞争反应迟缓,浏览器稳定性的下降,网景失去越来越多的支持者,直到1998年被美国在线(AOL)收购,2003年7月正式解散,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宣告落幕。网景的诞生大大加速互联网普及与进步的历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PC及Windows对行业的变革几乎已经达到极限,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由“网网不互联”转向“网网互联”,推动这场变革的正是在当时诞生的电子邮件及网络浏览器。而网景在这场变革中做出的最重要贡献便是将互联网呈现在每个人的面前,随着互联网用户量的增加,需求的资源与设备成倍上升,最终使互联网得到普及,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由分个成为整体。

然而网景最主要的贡献并不仅限于此,它创建了如今广为使用JavaScript语言,提出并开发出如今在手机、平板等设备上司空见惯的“推送”功能,甚至包括前文提到的RSS技术。同时它也是跨平台软件的先驱者,其客户端能够在多个平台上运行。可以说,这些技术极大地影响到后来互联网的发展。

尽管网景的倒下令人唏嘘,但它并没有彻底死去。微软当初逼死网景时一定没有想到,在十年后会有一款名为Firefox的浏览器来势汹汹地挤占自己的市场,而Firefox浏览器的开发者正是当初网景开放源代码后成立的非正式组织Mozilla。

网景作为浏览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它留下的技术是永恒的。并且不论从自身产品还是从互联网技术而言,网景都是无与伦比的。我们无需担心这样的公司因为短暂的生命而被人遗忘,因为技术不死,互联网不死,它就会一直存在。

最优秀的互联网生命是短暂的,而为其短暂,它才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对于每一个互联网产品,我们都需要去尊重与珍惜,因为谁也不知道它在何时就会不经意地改变世界。而它们自然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追问自己的价值。

互联网的世界风云变幻,我们不仅看到行业巨头枝繁叶茂,也看到小而美的公司含苞欲放,你不知道明天的森林是什么样子,它们都有改变世界的能量和决心。谁会想到当初仅仅允许哈佛学生注册的社交软件能够在十年的时间里成为连接全球的科技公司。

尽管有许多互联网生命是短暂的,但这不正是吸引无数人前仆后继的原因么——在这里,只要有优秀的产品甚至只是一个绝妙的想法,你都有机会做到无与伦比,哪怕以失败收场,互联网都不会忘记。更重要的是,美妙的还会回来,可能是以另一种形式,或一种不可言状的形式。最后我想说,其实不是短暂,而是永恒。

转自:互联网周刊

最优秀的互联网生命是短暂的,所以才无以伦比相关推荐

  1. 诺奖得主 朱棣文 哈佛大学毕业演讲: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

    朱棣文 哈佛大学演讲视频 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同你们一起分享这个美妙的日子. 我不太肯定,自己够得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人这样的殊荣.去年登上这个讲台的是,英国亿万身家的小说家J.K. Rowling ...

  2. 她小时候被指没数学天分,后来竟成为首位获数学大奖的女人;她的生命很短暂却惊艳了全世界...

    <摔跤吧,爸爸>这部今年感动无数人的印度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爸爸,也看到了两个为了梦想孜孜追求的两个女儿,在一个歧视女性的坏境里,她们给现实撕开了一道口子. >>> ...

  3. 100多个优秀的互联网编程学习平台整理。

    大千世界,学海无涯- 1.脚本之家 http://jb51.net 网站简介:脚本之家是国内专业的网站建设资源.脚本编程学习类网站,提供asp.php.asp.net.javascript.jquer ...

  4. 2007年中国优秀无线互联网站点TOP50点评

    1月10日,由SP论坛和通信产业报联合主办的 "2007第三届中国优秀无线互联网站点TOP50"正式揭晓, 3G门户,空中网,手机腾讯门户, 3G泡泡以及易查手机搜索(yicha. ...

  5. 为什么IT白领生命如此短暂--猝死!!! 让所谓的PMP和IT项目管理见鬼吧。

    我专业学过项目管理,PMP,乃至CMMI,敏捷开发,进度计划等,本身无罪,乃至在北京这座充满华而不实的快节奏的IT领域里,被人不断的曲解真的痛心,还有敏捷开发过程. 无罪的东西被当成了一种平衡的盲目的 ...

  6. 优秀的互联网项目经理/市场总监如何选择给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团队?

    优秀的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市场总监如何选择给力的技术团队? 这个问题恐怕困扰传统行业(有互联网项目需求有意拥抱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很多年,很多公司业务流程很顺畅,需求方面很明确,产品经理不缺,但是唯独缺一 ...

  7. 优秀的互联网人,都在养猫

    1 一个刚出道的互联网人, 想要快速入圈,就必须养猫. 因为同事和同行都在养猫,养猫是业界主流. 2 为什么互联网人喜欢养猫? 因为他们没时间遛狗. 狗是线下社交法宝,猫是线上社交利器. 有了猫,就有 ...

  8. 生命太短暂,我没时间讨厌你

    生活就是你在上课的一所学校,困难就像是课程中会出现的难题.   然而,不同的是,你要在这所学校里读一辈子......   图片来源/facebook-Daily HealthGen 转载于:https ...

  9. 【做人:一,性格和习惯的重要性[转载]】

    事业成功 幸福人生--与杜老师面谈的总结 大家好!我和大家一样是一个在迷惘中跋涉的人,上星期很幸运地和杜老师面谈了一次.现在感觉自己正在向健康.积极的方向转变,正如我的昵称:一灯如豆,照亮千年幽谷.回 ...

最新文章

  1. 基于组件的案例:购物车
  2. 单硬盘上mac + win7双系统,GUID-GPT分区
  3. 知网首篇被引破万论文诞生!作者是曾两次“被迫转行”的他
  4. 基于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
  5. ElasticSearch核心基础之入门篇
  6. java按钮添加事件_java中添加按钮并添加响应事件的方法(推荐)
  7. 中国内容推荐引擎市场趋势报告、技术动态创新及市场预测
  8. react中对props.children进行操作
  9. poj1990两个树状数组
  10. autoreconf:未找到命令
  11. 微信 qq浏览器服务器,QQ浏览器与微信团队合作推出“微信电脑版”
  12. 国产数据库 OceanBase 二次刷榜 TPC-C,7 亿 tpmC
  13. Python pandas.DataFrame.median函数方法的使用
  14. 思维导图-第三章-存货
  15. 如何用公式编辑器编辑直角三角形符号
  16. mysql数据库默认密码在哪看_怎么查看mysql数据库的登录名和密码
  17. Unity3D自动旋转屏幕
  18. 从规范看海洋测绘单验潮站的控制距离
  19.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0. 怎么定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这个词是如何进入大众视线的?

热门文章

  1. 19. 【中等】删除链表的倒数第N个节点
  2. 崩坏:星穹铁道私人服务器搭建教程
  3. SpringBoot实战系列1:Spring Boot+Mybatis+MySql实现增删改查
  4. 计算机安全:基于口令的认证
  5. php短网址生成算法
  6. 背景虚化_太赞了!背景虚化效果原来是这样实现的啊
  7. 简历中写工作经历,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8. Python实战:网络爬虫都能干什么?
  9. AD623单电源供电差分放大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10. python动物专家系统_用Python实现一个动物识别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作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