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袁老师访谈录》与《红鸟沙龙》联名访谈邀请到知名科幻作家郝景芳老师,她以《折未来太空的百家争鸣》为主题,与我们畅谈她的科幻世界。

沙龙精彩回顾(上)

精彩

沙龙精彩回顾(下)

郝景芳

本期嘉宾

郝景芳,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知名科幻作家。她的作品《北京折叠》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她还创作了长篇科幻小说《宇宙跃迁者》《流浪苍穹》,其中,《流浪苍穹》入围阿瑟克拉克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 ,她还出版了短篇科幻小说集《人之彼岸》《孤独深处》《去远方》。其他小说作品包括《生于一九八四》《长生塔》。郝景芳老师不仅是一位科幻作家,她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前沿科技科普工作者,她还创立了芳景科幻工作室、以及童行书院。

主题分享

《宇宙跃迁者》从何而来?

在去年出版的《宇宙跃迁者》中,我把信息设定为宇宙中最基础的存在,而物质与能量则作为最底层信息的一种展现。这本书还引入了多重宇宙的设定,并根据信息的复杂度把宇宙文明划分了高低十个等级。书里的地球属于比较低的第三级文明,而地球上的一些古迹则增添上了高级宇宙文明中外星人的色彩。

这个小说的缘起与我的本科经历有关。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热力学、统计力学和宇宙学的时候,我就在思考秩序是如何从无序中产生。在宏观的物理朝着无序和熵增的方向发展的时候,生命似乎是一个熵减的过程,这也与智慧文明类似,这种秩序如何从混乱中产生的问题吸引了我的兴趣。另一个成书的渊源则是郝老师对中华文明的好奇。在清华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也会去旁听社会学系、历史系、哲学系的课,课上她发现中国古代历史仍存在非常多的谜题,比如中华文明是怎么产生的、尧舜禹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秦朝的社会制度是如何产生的,这些谜题和空档就给科幻小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作为国风科幻的文学实践

《宇宙跃迁者》本身的风格则带有中国古典的韵味,从封面也能看到,特意做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的设计。当前面向未来的科幻,尤其太空科幻、太空史诗、宇宙歌剧风格底下其实还蛮缺少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和中国美学的。我想要去探索这样一种国风科幻,比如书中就把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当今的技术哲学争论放在一起。

书中一位主人公自认为是墨家的传人,而他又在未来实践了去中心化的哲学,这样技术哲学就和墨家精神发生了隔空呼应。另一位主人公则掌握着一个巨大规模的AI,深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他相信集中处理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这种立场就与儒法家产生了共鸣。两位主人公在书中从对立到逐渐相互理解,也体现了诸子百家理念的交融。

除此之外,《宇宙跃迁者》还探讨了文明的协作。书中有两种文明,一种以吞噬别的文明为生,另一种则与其他文明形成联盟。在这个设定框架下,郝老师用主人公的行为探讨了儒家“仁”的概念。

这部小说的写作风格则带有武侠小说的色彩和浪漫主义的传统。文学有一个很宝贵的地方,就是造梦的传统。在现实令人太不顺心的时候,不妨就在文学世界里面营造一个造梦的世界,一个想象中的江湖世界。武侠小说就是一个造梦的文学世界,里面的人物都风流潇洒,仗义走江湖,是武侠小说能够真正去打动我们的一些地方。虽然这样的江湖可能从来没有存在过,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文学世界里再造这样的江湖世界呢?它代表每个人内心对于英雄的向往,人性本身对于高洁品格和精神的向往。并且这种英雄主义是带有中国色彩的,英雄本身并不依靠高高在上的神的帮助,而是寻求自我的超越,向内心寻找力量,并把这上升到对于世界的一种责任。

坐落在未来的故事,亘古不变的人心

《宇宙跃迁者》里探讨了每一个人如何面对内心,但这一经典的命题被郝老师放置在了未来的社会中。书里面对了一个问题,即人类在未来要面向外星文明的时候,应该如何看待和反思自己的文明,而这一设定就把一些恒久不变的思想探讨放到了未来的语境里。

如何认知自我、如何与他人交往,这两个是所有人会面对的本质性问题,而且随着智能提升,我们的心理世界会越变越复杂,这两个问题只会越来越难以解决,不能期待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整个世界里面有两种东西最为神奇,一个是宇宙,另一个就是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像宇宙一样浩渺深刻,我们现在也有很多未解之谜。

从北京折叠到宇宙折叠

《北京折叠》来源于一个灵感,假想某一些人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圈子里,会觉得全世界都是像自己这样的一个圈子,完全不知道还有另外的一群人用另外的方式去生活,这样每一个人群其实都封闭禁锢在自己的小宇宙里面。郝老师说,当时想写折叠城市,其实最想写的就是这样一种隔离,如果你不把它打通的话,它就是孤立的小宇宙。

这种隔离也可以扩展到宇宙的层级。在折叠宇宙里,如果你只是待在自己的宇宙,没有通过虫洞打穿其他的宇宙的话,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有别的宇宙存在,不知道有别的文明,不知道有别的智慧生命,也不知道有别的思维方式。

作为教育者的理想:教育公平与宇宙观塑造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其实有两个理想,一个理想是教育公平,她希望探索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去帮助资源环境相对比较弱势的群体。第二个理想则是希望从内容上能让孩子见到一个更广大的世界,让每一个孩子站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去看人类文明。郝老师希望通过她的教育,能从小给孩子一个大的世界观,大的宇宙观,培养他的大格局。

除此之外,我同样希望自己的书能给读者,尤其是小读者,带来一些意义,想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点光和勇气。其实小说没办法改变世界,也不承担改变世界的社会责任。小说就只是写一个构想中的世界,写一些构想中的人,但如果能够给人带来一点内心中的光与勇气的话,就已经很足够了。

嘉宾问答

Q

袁老师:您在主题分享中提到有恒久不变的思想,您的作品里也有很多关于哲学和人性的思考,您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人性有什么思考?

A

郝景芳:这本小说里面还是放进去很多的心理学相关的内容,每一个主人公他们其实都面临着一些心理学的危机与困境,他们也都会进行一定的心理上的自我发掘、自我觉察和自我疗愈。在自我疗愈之后,他们又会面临如何去重建彼此的关系。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关注人自身、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能够有非常多的思考在的,不仅仅是情感问题、心理问题,从脑科学的角度,人脑到底是如何认知世界的?人脑和计算机AI具体的差别在哪?从这样的科学的角度,会让我们每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加深。

整个世界里面就有两种东西肯定是最为奇妙的,一个就是宇宙,我们的宇宙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宇宙深处到底有哪些秘密?另一个就是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其实就是像宇宙一样的浩渺深刻,和我们现在也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Q

王一:您的新作品《折叠宇宙》系列,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您的雨果奖作品《北京折叠》。我个人的感觉是和《北京折叠》相比,《宇宙跃迁者》是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观,并且给我个人的感觉是更吸引我,引起我更多的思考。那么您觉得《折叠宇宙》当中的“折叠”和《北京折叠》的“折叠”相比有什么不同?

A

郝景芳:我现在在写的《折叠宇宙》系列,跟原来的小说其实是整体上是没关系了,是一个新的系列。之所以用“折叠”这个名字,其实多少它有一点点巧合。在宇宙学里面,一旦讨论到虫洞,讨论到一些时空的问题,不管是多宇宙还是单一宇宙里面的时空,必须得有时空折叠,才能有虫洞。

假如说这是一个完全平坦的时空,就像我们是一张纸一样,虫洞无法形成。只有时空本身是折起来的,从纸中间打穿了到另一个时空才是最短,所以,时空折叠就是虫洞的一个来源,如果要涉及到多宇宙,它其实在高维空间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折叠的形状。

在高维时空里面,我们虽然脑子想象不出来,但是从数学上讲它有很多种折叠的形状,然后所以我想的折叠宇宙就指的是说真正的这种高等级文明,它其实是能够真正掌握宇宙时空,通过折叠相互之间穿来穿去的,穿越就是虫洞打开宇宙,折叠是整个《折叠宇宙》设定的来源。

两个“折叠”也有共通的含义。在《折叠宇宙》里提到,如果你只是待在自己的宇宙里面、没有通过虫洞打穿其他的宇宙的话,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有别的宇宙存在,也不知道有别的文明、别的智慧生命和思维方式,你就可能在自己的小宇宙里面会认为自己就是唯一的智慧,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也就是根本想象不到有其他的这种生命的智慧的存在。

那么我当时想写“折叠城市”系列,其实我最想写的就是一种隔离,某一些人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圈子里面,会觉得全世界都是像自己这样的一个圈子,他完全不知道还有另外的一群人在用另外的方式去生活去生存,自己平时也没有任何机会去打通不同人群,就使得每一个人群都封闭禁锢在自己的空间或者小宇宙里面。

互动问答

Q

观众提问: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科幻,如果从我们历史长河里面,我们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间点,会不会在整个的宇宙的折叠过程里面产生交汇?

A

郝景芳:在小说中会涉及到人到另外的一个宇宙通过虫洞的这种迁移并不是真正的能够过去,或者说真正的本体要是到另外一个宇宙是非常困难的,需要通过信息的纠缠,能够把一个人的所有的信息纠缠到另外的一个宇宙里面去,然后再把这样的信息是转移到另外的一个附体身上,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会有这个人在不同形态里面的转换。

如果通过把最基础的信息传递过去,但是呈现出来的物质形态会变成了另外的一种生物的话,那么到底他是不是我,然后以及哪个是真正的真我,我们和我们的历史是不是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交互?

在我们同一个宇宙里,你想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是很困难的,你要爬上10亿光年。但是因为有无穷多个宇宙,它们相互之间是以很奇怪的方式折叠,所以在不同宇宙之间是会有离得很近的通道,那么在不同宇宙之间去打开这个通道,其实不违背任何的因果规律,不违背时间关系,所以是可以这样去穿梭的。在不同宇宙之间的穿梭,时间是不可能直接同步的,所以也不存在时间悖论的问题。当然每个科幻小说是可以有自己的基础设定,因为我不想引入时间悖论,所以就这样进行一下设定。

Q

观众提问:现在“元宇宙”的概念非常火爆,您刚才提到的关于科幻创作中的一些理念,在我看来,元宇宙很可能和科幻的最后融合在一起。您今后有没有计划在创作中设定一些以元宇宙为背景的作品去影响到元宇宙的建设呢?

A

郝景芳:对于元宇宙到底如何建设,我觉得用一些小说作品或者是思想传递去影响这个世界是一方面,但是真正去改变世界还是靠实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现在做创业的内容就是在给孩子做原宇宙的项目,我们做学习探索型的元宇宙,其中包括像虚拟学校的部分,有可能会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老师,比如说有虚拟的森林里面有动物,让学生像自然探索一样去进去去学习,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去观察自然,然后去学习去如何去保护自然保护动物。我们接下来推广的时候,可能城市中产的学生就是需要付费的,但是如果真正是贫困地区的学生,他可以免费到这样的虚拟学校来进行学习,我们尽可能的用技术的手段去降低成本,达到可复制性,还有教学目的的传递,争取让所有的学生不管生活在哪,他在元宇宙世界里面达到一个基本公平。

另外一个就是对于职场的办公方式的改变。比如说我们公司现在几乎是全远程线上办公,我们大家就需要元宇宙的办公系统来协调办公,我们自己开发这样的元宇宙办公系统,现在不太完善,希望可以打破职场区域的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

快问快答

您最喜欢的作家是谁?

福克纳。

最希望您的哪部小说被拍成电影?

新书《宇宙跃迁者》

在您写的小说中的那些人物中,您最想成为哪位?

《流浪苍穹》中的图书管理员叫rainy,我跟他比较接近。

您从您的孩子身上,学习到的最有价值的一点是什么?

快乐。快乐就是快乐是一种能力,很多人是没能力快乐的,但是孩子他可以。

您想什么时候去太空看看?

10年之内。

您最喜欢的歌曲是什么?

The sound silence.

您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

我喜欢有年代感的,比如《美国往事》。

未来最想尝试的新鲜事是什么?

扫描我自己大脑,然后生成一个数字大脑,然后看看这个数字大脑能不能像我一样说话做事。

-end-

往期回顾

点击即可跳转↓

-《袁老师访谈录》第24期&《红鸟三十周年讲坛》第一期:林毅夫教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结构经济学自主理论创新》

-《袁老师访谈录》第23期[百万对话]-企业管理中的人性与社会性

-《袁老师访谈录》第22期&香港科大“E起午餐会”第二期|齐晔/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

-《袁老师访谈录》第21期&《红鸟沙龙》第4期|刘通/折纸艺术家

-《袁老师访谈录》第二十期[百万对话]@盐城

《红鸟沙龙》第11期《袁老师访谈录》第25期:郝景芳《未来太空的百家争鸣》...相关推荐

  1. 活动报道 | “E起午餐会”(第二期)袁老师访谈录(第二十二期)【碳达峰碳中和重构企业未来】成功举办...

    6月18日中午,香港科大校友及合作伙伴齐聚京城俱乐部,香港科大EMBA"E起午餐会"(第二期)&袁老师访谈录(第二十二期)成功举办!环境政策领域的专家.香港科大公共政策研究 ...

  2. 《袁老师访谈录》第九期丨陈家强教授/香港科大商学院前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科技铺就金融创新之路】...

    2020年3月11日晚8时,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重磅推出的<袁老师访谈录>[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成功举办了第三次线上直播,共有3万多人次观看了本次直播. [院长系列]邀请香港科大10 ...

  3. 《袁老师访谈录》第一期|吴恩柏教授/香港科大协理副校长:【成功,说到底要非常专注!】...

    吴恩柏 本期嘉宾 吴恩柏教投于1988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15年8月加入香港科大,担任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及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的工程实践教授. 加入 ...

  4. 《袁老师访谈录》第二期 | 李世玮教授/香港科大深圳研究院院长:【有你同在,与众不同!】...

    李世玮 本期嘉宾 李世玮教授于1992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1993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HKUST)任教,目前是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兼任先 ...

  5.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九期-【在商言商·思享会】(第一场)“企业如何抓住新一代科技红利”...

    11月21日,<袁老师访谈录>第十九期-香港科大商学院[在商言商·思享会](第一场)"企业如何抓住新一代科技红利"成功举办,现场共有近150位校友及观众到场,十大平台同 ...

  6. 《袁老师访谈录》第八期|温维佳教授/香港科大(广州)功能枢纽署理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科研教授的硬核创业之道】...

    2020年3月7日晚8时,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重磅推出的<袁老师访谈录>[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成功举办了第二次线上直播.之后,将陆续邀请来自香港科大各大学院的10位院长,分别进行不同 ...

  7.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八期-百万对话(2):漫漫创业路

    在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的平台上,我们开启了袁老师访谈录的另外一个系列"袁老师访谈录-百万对话".我们百万对话的校友,都曾经是或即将成为我们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中"百万奖金 ...

  8.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四期|李世玮教授/香港科大(广州)系统枢纽署理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开辟融合创新科技转化新航路】...

    2020年4月15日20:00,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重磅推出的<袁老师访谈录>[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成功举办了第八次线上直播.[院长系列]邀请香港科大10位大咖院长,分别进行不同主题 ...

  9.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一期|宗福季教授/香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署理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拥抱数字化转型】...

    2020年3月25日20:00,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重磅推出的<袁老师访谈录>[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成功举办了第五次线上直播.[院长系列]邀请香港科大10位大咖院长,分别进行不同主题 ...

最新文章

  1. Flex Builder 开发语言切换问题
  2. Banner 自动无限轮播(普通)
  3. vue保存内容到本地_Vue两个版本区别
  4. 如何 0 改造,让单体/微服务应用成为 Serverless Application
  5. Redis AOF带来的问题
  6. 如何提升网站的性能?
  7. 命令行重启Oracle数据库
  8. android画面传输到电视,如何将手机内容投屏到电视上?
  9. 11条重要的数据库设计原则
  10. 第五章 Windows基础控件
  11. 数据是以什么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的?计算机与进制 (进制转换原则)
  12. Kafka从上手到实践 - 庖丁解牛:Producer | 凌云时刻
  13. POP3 SMTP 协议分析学习笔记
  14. w ndows10更改浏览器,Win10系统默认浏览器怎么修改
  15. 垂直水平居中的三种实现方式
  16. ue4 android log,UE4+Log日志
  17. [MachineLearning]模型评估与模型选择
  18. 大数据窥探:关于大数据的15条干货思考
  19. 2022年备考考研英语二作文
  20. 正交单位矩阵 matlab,05-06线性代数试卷及答案

热门文章

  1. 华为MatePad 11评测
  2. 手机误删的照片怎么恢复
  3. 群晖218和218+区别_希捷企业级硬盘和希捷酷狼硬盘有什么区别
  4. Java初学者——求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5. IT研发/开发流程规范效能的思考总结
  6. Python求解常微分方程
  7. vue3 electron 记录
  8. 计算机一级msoffecs试题,DCS系统试题及答案
  9. 3D视觉之线激光3D相机
  10. 紧急:EIMS安全补丁,大家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