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趋势,特别是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IPCC, 2014)。与1850-1900年相比,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升高2-6°C。与此同时,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农田和草场的氮素(N)添加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了解这些生态系统如何应对同时增温和N添加,对于规划未来的农业活动至关重要。青藏高原是对气候变暖最敏感、最受威胁的地区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和N添加显著影响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因此,了解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微生物群落对N添加的响应非常重要。

作者:王朱珺

标题

Elevated temperature overrides the effects of N amendment in Tibetan grassland on soil microbiome

中文标题

增温掩盖不同形态氮素对青藏高原草地微生物群落的作用

期刊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9

第一作者

王朱珺1,芦光新2

通讯作者

邓晔1 研究员

作者单位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x

文章简介

x

本文章研究在增温和环境温度下,两种不同形态N(硫酸铵和硝酸钠)对青藏高原典型草地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我们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GeoChip 5.0 功能基因芯片检测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功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下,硫酸铵和硝酸钠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结构作用不同。硝酸钠显著降低N循环功能基因和碳(C)降解基因丰度,而硫酸铵则没有显著作用。在增温情况下,温度升高掩盖了不同形态N对微生物群落的作用,表现在硫酸铵和硝酸钠均增高了N循环功能基因和C降解基因丰度。这个结果可以为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N添加的作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图1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中硫酸铵与硝酸钠作用于微生物群落的概念模型。椭圆框:物质,方框:N循环过程和C降解过程,实线箭头:物质流,虚线箭头:微生物作用。+:增加,=:不变,-:减少,红色圆圈:增温情况下,灰色圆圈:环境温度下,粉色字体:硝酸钠作用下,蓝色字体:硫酸铵作用下。

x

主要研究结果

x

01

增温作用

增温显著提高了8.075%的N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和8.564%的C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但是对16S rRNA α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表1;图2A)。增温显著影响了N和C循环功能基因结构(表1;图2B),但是对微生物群落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表1;图2C)。

表1 不相似性分析

图2 增温和N添加对微生物群落的作用。(A)增温对16S rRNA α多样性、N和C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作用;(B)基于GeoChip检测的N和C循环功能基因数据的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es);(C)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DCA。WNH4:增温+硫酸铵添加;WNO3:增温+硝酸钠添加;W:增温+无N添加;NH4:环境温度+硫酸铵添加;NO3:环境温度+硝酸钠添加;CK:环境温度下不添加N。

02

不同温度下硫酸铵和硝酸钠的作用

环境温度(ambient temperature)下,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基因结构在硫酸铵和硝酸钠作用下差异显著;但是在增温条件(elevated temperature)下,这种差异并不显著(表1;图2B,C)。

更进一步而言,对于N循环功能基因(图3A),环境温度下硝酸钠显著降低56%的N循环功能基因,而硫酸铵没有显著作用(图3B)。而且Response Ratio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下几乎所有的N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在硫酸铵的作用下显著高于硝酸钠作用,除了硝化作用的hao基因和厌氧氨氧化作用的hzsA基因(图3C)。在增温条件下,硫酸铵增加了44%,硝酸钠增加了22%的N循环功能基因的丰度(图3B)。两种形态的N在增温条件下对N循环功能基因的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图3C)。

对于C降解功能基因,环境温度下硝酸钠显著降低42%的C降解功能基因,而硫酸铵对96%的C降解功能基因没有显著作用(图4A)。Response Ratio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下88%的C降解功能基因丰度在硫酸铵的作用下显著高于硝酸钠作用,除了apu、xylose isomerase (Oomycetes)和exochitinase基因(图4B)。在增温条件下,硫酸铵增加了20%,硝酸钠增加了37%的C降解功能基因的丰度(图4A)。两种形态的N在增温条件下对92%的C降解功能基因的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图4B)。

CCA(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和VPA(variation partitioning analysis)结果显示,土壤温度和本研究中的青藏高原草地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结构显著相关(原文supplementary)。

图3 N循环功能基因对不同形态N的响应。(A)N循环过程选择的标记基因。(B)不同N添加对N循环功能基因的作用,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值表示。(C)N循环功能基因在增温和环境温度下对不同形态N作用的响应差异,用Response Ratio(注1)表示。当误差线没有跨过0那条线时表示显著,跨过时表示不显著。***,P<0.001,**,P<0.01,*,P<0.05。a,N固定,b,硝化作用, c,反硝化作用, d,厌氧氨氧化作用,e,异化N还原成铵(DNRA),f,同化N还原,g,同化作用。

图4 C降解功能基因对不同形态N的响应。(A)不同N添加对C降解功能基因的作用,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值表示。(C)C降解功能基因在增温和环境温度下对不同形态N作用的响应差异,用Response Ratio表示。***,P<0.001,**,P<0.01,*,P<0.05。

x

讨论

x

本研究中,环境温度下添加硝酸钠会降低N循环功能基因和C降解基因的丰度,这可能是因为添加硝酸钠会增加土壤pH,这会降低土壤中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比例。而之前有同位素研究表明,比起硝酸根离子,青藏高原草地微生物和植物更喜欢利用铵离子。

此外,之前有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升高会提高微生物生长代谢速率,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本研究中,增温情况下两种N添加都提高了N循环功能基因和C降解基因的丰度。增温的这种促进作用可能就是掩盖不同形态N对微生物群落作用的原因。

参考文献:

Wang, Z., Lu, G., Yuan, M., Yu, H., Wang, S., Li, X., Deng, Y., Elevated temperature overrides the effects of N amendment in Tibetan grassland on soil microbiome,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9), doi: 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19.107532.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19.107532

注1:

The response ratio (RR) has emerged as a common effect size metric for the meta-analysis of ecological research. The means in the treatment () and control group () are used to compute a response ratio by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邓晔 研究员课题组发布

作者:王朱珺

关注微生态笔记~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SBB:增温掩盖不同形态氮素对青藏高原草地微生物群落的作用相关推荐

  1. 青藏高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1.青藏高原概况  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中南部,周围群山环绕,山体高大雄伟.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海拔 ...

  2.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 1.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位于北纬27~37°之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约占冬季对流层厚度的一半左 ...

  3. 青藏高原matlab掩膜,1982~2000年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面积约200万km2,其热力作用十分显著[1],对亚洲季风的形成与演化[2]及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地表反照率作为高原地气能量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 ...

  4. 青藏高原地下巨型空间形成原因

    知乎原文 这个要从人类文明史之起因说起:塔里木盆地,会让你脑洞大开~~~ 塔里木盆地,是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后的巨坑,尔后熔浆四溢,形成青藏高原,土耳其半岛,横断山脉,天山山脉,阿富汗高原等地 ...

  5. 开放科学背景下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的实践

    开放科学背景下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的实践 潘小多1,2, 李新1,2, 冉有华3, 郭学军2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北京 100101 2 中国 ...

  6. 青藏高原对印度意味着什么呢?

    1. 概述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上的最大国家,国土面积达298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为13.39亿,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今天的印度在南亚是一个强大的存在. 印 ...

  7. 谭维维 青藏高原_如何赚更多的钱(和高原)

    谭维维 青藏高原 关于技术行业和软件工程行业的大多数扩展讨论最终都找到了解决工人供求,人才短缺(实际或其他)和薪酬问题的方法. "年度最佳工作"列表( 此处或此处,此处或此处或此处 ...

  8. 地表温度lst数据的下载【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一)数据来源与获取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tpdc.ac.cn) 首先要注册账号,找到对应想要下载的数据,加入数据篮,填写申请,过几天才能获取 (二)数据的下载 下载软件FileZilla(这 ...

  9. 安搭Share :青藏高原发现10万年前古人类DNA

    2020年10月30日,在国家文物局于北京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安搭Share获悉,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取得的重大成果,于30日凌晨两点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 ...

最新文章

  1. 使用html测试数据库连接与操作(含界面) 第一步界面设计
  2. C++纯虚函数和抽象类
  3. netty依赖_高性能:《一遍文章带你看懂 Netty世界》
  4. HATEOAS的RESTful服务。 记录超媒体API
  5. unifig,是以基于 SpringCloud 的一个分布式 微服务 平台
  6. python udp通信_Python实现UDP程序通信过程图解
  7. python语法类似php吗_深入学习PHP还是Python
  8. 80个非常酷的WordPress 杂志主题模板
  9. CentOS7 python django框架 天天生鲜项目 搭建流程
  10. 联想教育应用使用说明(7.6版本)——第5章 常见的问题与解答
  11. h5(html5)+css3+移动端前端
  12. python实现图像二分类特异度(numpy)
  13. 为什么说全球变暖不是阴谋论
  14. 百度地图(地图生成)
  15. flash player官网地址 建议不要下载flash.cn的
  16. html投影电脑,无线投影小PC 联想投影电脑610S评测
  17. 【C++】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了“百鸡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请设计一个“高效”的算法求解。
  18. web前端 网页加载 性能优化大全
  19. linux版印象笔记 for deepin
  20. 闭关修炼---网络原理之IP协议

热门文章

  1. 技术架构委员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2. 控制~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3. SQL标准结构化语言练习,SQL增删查改,SQL实现对bank数据的操作
  4. python函数的唯一标识_python基础教程Python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模块使用案例
  5. 链表中倒数第k个节点 1
  6. 15综合案例之学成在线主页设计
  7. 计算机书籍-老年人编程自学书籍
  8. 乐观准则和最小后悔值怎么算_婚姻危机:结婚后想离婚,你该怎么办?
  9. SSC:面向大规模场景识别的语义扫描context(IROS2021)
  10. 基于图像的三维模型重建——相机模型与对极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