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BAT三家公司相继控制招聘规模,此举引发“互联网寒冬论”甚嚣尘上。然而,所谓的寒冬论到底是真是假,却让人无从分辨。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互联网头条君注:呵呵)

各位看官请勿着急,且看头条君为您细细道来。

『事实』

┃BAT相继控制招聘规模:是形势所迫,还是借寒冬之名?

阿里缩减校招规模,校招薪水降低1/3

2015年9月1日,阿里巴巴校招官网贴出一则通知,宣布缩减今年的校招名额:“我们非常抱歉地通知:由于集团人才战略调整,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额确定将要缩减,各岗位将执行更加严格的‘择优录取’标准,也就是说,按原定名额有很大几率被录取的同学,现在不得不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关于缩减的规模,阿里巴巴校招负责人曲洋在9月7日表示:“迄今为止,阿里2016年校招已经发放1407份录用意向书,我们会恪守承诺,除非是学生主动放弃录用意向。” “实习生转正及专场面试也在有序进行中,按照择优录取政策,还将陆续发出几百份offer。”

也就是说,虽然缩招了,但仍然有1000多个名额。对比2014年的1000个名额,看来缩的也并不多。然而,这只是故事的前半段。后半段是:

在通知发出的2天后,有网友在知乎上爆出:“拿到阿里内推offer的同学,很多今天接到了HR电话。 算法,研发,产品岗10k。 运营岗6k。 现在阿里实习生群,校招群都炸了。”对比2014年技术岗的15k,这降薪幅度竟达1/3之多。据阿里的员工透露,此事的确属实。

百度冻结大规模社招

无独有偶。

百度也于10月20号开始停止大规模社会招聘。

百度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刘辉在当天的一封内部邮件中写道:“鉴于当前的业务形式,经公司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招人(hiring freeze)。对已发出的offer,继续有效,如有个别极特殊战略考量需求,需我和Robin(李彦宏)特批后方可招人。”

腾讯停止外包招聘

还有更多。

就在10月20号晚间,一封疑似腾讯内部员工贴出的邮件显示:“总办会刚结束,接紧急通知给大家:从今天开始,公司所有外包招聘全部暂停。”“今天总办会审批2015年人力预算,要求公司人力严控,外包不让增,而且存量要尽量降低。”

随后,官方向媒体证实了该消息。

@头条君注

作为互联网体量排名前三的三家公司BAT,几乎同时宣布控制招聘规模。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真的将进入一段新的寒冬期?

我们且看BAT官方作何说法。

阿里:把我们的队形整一下

如果仔细看校招缩减的那则通知,就会发现一些揭示官方缩招动机的字眼:“人才战略调整”、“将执行更加严格的择优录取标准”。而早在几个月前的4月23日,马云就在阿里北京年会时表示:“把我们的队形整一下,我认为3万多人已经足够了。”另外,有阿里人透露,2015年9月1日阿里巴巴内部召开了一个人才策略调整的会议,会上提出阿里团队的建设口号,已从“平凡人,做非凡事”转变为“非凡人,平常心,做非凡事”。

@头条君注

从这些消息看,官方的意图很明显,缩招是因为人才战略需要调整,从以前的“多而平凡”转变成“少而非凡”。也正是因此,校招通知里会强调要“择优录取”。

百度: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

对于冻结大规模社招,百度官方回应说:“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小团队成就大事业’是百度崇尚的人才观。即日起我们暂时停止大规模的社会人才招聘,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校园招聘不受影响。对于最优秀的社会人才,我们仍然在苦苦追寻,欢迎你加入百度,在更高效的平台上施展才华。”

腾讯:公司正式员工招聘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对内部邮件的回应中,腾讯官方声称:“过去一年外包人数增长过快,对于外包人员采用新的管控模式,所以目前需要暂停一下从产品、项目等维度进行系统性盘点,等完成盘点后切换到新的管控模式。”“公司正式员工招聘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年的招聘量与去年相比有四成增长,校招方面则按照原计划发出了2000个offer。”

而腾讯官方却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得益于互联网+战略进一步深入各个行业与人们的生活,腾讯的产品与项目今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我们依然看到很多快速崛起的战略机会需要进行人才储备。所以腾讯目前仍有较多的技术、产品、设计、运营等多类人才的需求。

而此前,腾讯内部员工曝光的信息中却提及:腾讯此次人力严控的原因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目前都进入低谷”。

@头条君注

在以上说法中,阿里声称缩招是因为自己人才战略的调整,百度说是为了内部的效率,腾讯则透露自己的招聘量并没有缩减,反而是在扩张。出腾讯外,百度阿里都声称缩招是自己内部的事情,和行业寒不寒冬没有关系。

且不论互联网近期究竟如何,先来看看阿里精简队伍、百度强调提效、腾讯控制外包人数,这三个事件背后的直接原因。

BA忧心忡忡,T却风光无限

阿里危机四伏

首先,是股价下跌

2015年1月底,阿里巴巴发布了2014年第三季度业绩,总营收261.7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0%,却因不及华尔街276.4亿元的预期,股价开始走下坡路。2015年8月12号,阿里巴巴公布了第二季度业绩财报,营收202.5亿元(32.7亿美元),同比增长28%,低于分析师预期的33.9亿美元,阿里股价再次出现暴跌,当天收盘时下挫5.1%。截止目前,阿里的股价从去年年底的最高点120美元左右跌至目前的70美元左右,跌幅40%左右。

其次,是主营业务遭遇劲敌

支付方面,支付宝的地位正在被微信蚕食。举个例子,今年春节的红包大战,阿里高层很重视,马云都跳出来说话助力了,但是结果并不如人意。再比如,有网友观察,上海有支付宝的超市基本都同时开通了微信支付。

电商方面,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也渐渐被京东吞食。和京东相比,阿里的物流显然是个致命伤。当网购逐渐从新潮变成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务、各大电商的商品覆盖面都足够广的时候,配送的时效就变的比品类的丰富变得更为重要了。京东不惜成本一再优化配送速度,而阿里自建的菜鸟物流,却仍未见成效。更为可怕的是,阿里的电商,特别是淘宝,给用户的印象这几年变成了“不良商品多,物流慢”。长此以往,大量用户流失的惨剧必然会发生。

最后,是新市场开拓进展缓慢

早在一两年前(@头条君注:或许更早),阿里就宣布要走向国际、开拓农村市场。而这两者的进展,就目前状况而言,也没有让人看到特别突出的进展。

还有一个更惨的。

百度内忧外患

首先,还是股价大幅下跌

截止目前,百度股价从去年年底的最高点250美元左右跌至目前的150美元左右,跌幅近40%,和阿里可谓不相上下。

然后,是内部组织效率堪忧

此次冻结大规模社招,官方坦言,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可见官方已经意识到了效率问题。

有数据表明,百度目前已经拥有 5 万多名员工,与 Google 相当(2015年Q2,Google员工数为57148人),然而年收入仅为后者的 1/10左右(2014 年百度总营收为 490 亿人民币,而 Google 为 660 亿美元)。也就是说,和Google相比,每位百度员工的平均产值只有Google的1/10(@头条君注:不知狼厂的管理者和员工看到这个角度的数据对比会作何感想)。

那对比阿里和腾讯呢?近日又有网友挖出的数据显示,从人均营收看,百度是阿里的1/2左右,是腾讯的1/3左右(百度阿里腾讯2014年人均营收分别是98、175、263万元)。同为中国互联网巨头,这不小的差距,显然揭示了百度内部效率存在巨大问题。

其次,是核心业务出现增长瓶颈,而新增长点悬空,大举投入的O2O业务也前途未卜

百度的营收结构已经很久没有改变了,来自搜索业务的收入一直占到百度 95% (@头条君注:此数据未必属实,但确实仍然是绝对大头)以上的收入,以致于当莆田系医疗宣称要停止投放百度广告时,百度股价都抖了一下。而近年来搜索业务的增长也渐渐遇到了瓶颈。二季度财报显示,百度二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 36.62 亿元 (约合 5.906 亿美元),同比仅增长 3.3%

在搜索遇到瓶颈的情况下,百度又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IDL、百度无人车、百度筷搜、Dubike、Baidu Eye、小度机器人这些故事,都没有变成现金流。

到了最近,百度又决定讲一个O2O的故事,并宣称将投入200亿到百度糯米。

对于华尔街的投资人来说,百度目前已经遇到了一个明显的增长瓶颈,而O2O又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故事,现在又要投入200亿现金到O2O。这对于华尔街来说,简直是惊吓。

最后,是百度系遭围剿

前不久,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百度糯米无疑遭遇到强劲对手,受强冲击后股价下跌 3.36%;百度投资的 Uber 在国内发展也不顺利,滴滴快的在上海获得国内首张专车牌照,市场份额也占据大半江山,而Uber未获得牌照,在多地发展受挫,仍在艰难地和滴滴快的竞争。

  更糟糕的是,马云在上周向优酷土豆董事会发出收购邀约,优酷土豆优质的视频内容将会成为未来阿里电商数字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爱奇艺遭遇劲敌。

旅游领域,百度持股 51%的去哪儿网也是不折不扣的“赔钱户”,从财报来看,去哪儿网 2015年第一季度股东的净亏损为7.012亿美元,第二季度亏损8.2亿元,去年全年净亏损更是达到23.64亿,情况严重,且去哪儿业务增速缓慢,机票增速也已经低于老对手携程网。

而就算在核心业务搜索领域,虽然搜狗和360暂时没有构成威胁,但也在一直在虎视眈眈。更危险的是,半路杀出的神马搜索,却更像一匹黑马,依托UC的用户量,已经正在逐渐分流移动端的搜索流量了。

腾讯独领风骚

股价一枝独秀

把时间轴拉到5年的范围来看腾讯的股价,我们会发现,呈现出来的是一条几乎是不断攀升的曲线。从2011年的30港元左右,一路上升至目前的140港元左右,翻了4倍多。另外,由于其上市地点在香港,也使其股价免遭今年美国资本市场中概股股灾的影响,没有出现和百度阿里那样股价大跌的情况。

互联网+战略的风生水起

马化腾今年3月在两会上,首先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和倡议。随后,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将制定“互联网+”行动。从而将互联网+升级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与此想呼应的是,就在两天前的10月22日,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规模空前,会上公布了一组腾讯开放平台的数据:应用数量达400万、增幅70%,通过腾讯的开放合作,诞生了50个亿万富翁与20家上市公司……这些似乎正在预示着互联网+战略的正确性。而前文曾提到,腾讯官方也声称,得益于互联网+战略的推进,腾讯的产品与项目今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头条君注

如果互联网+将来被证实确实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作为该战略的提出者,腾讯无疑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百度的O2O战略强调连接人与服务,腾讯也做如是说。而相对百度而言,腾讯依托其手握的人际连接重器微信和QQ,在连接能力上,似乎更有基础和潜力。

@头条君再注

由此观之,阿里和百度,同时遭遇相似的问题——诸如股价大跌、人员臃肿、主营业务遭遇瓶颈、竞争加剧、新市场拓展未见起色等。这是导致其收缩招聘的最直接原因。而腾讯却并未明显地遇到这些问题,招聘人数也正如其所说的只增未减。

这似乎说明,阿里和百度的缩招,确实是形势所迫;而腾讯则不然,它只是在借寒冬之名,对人员进行微调而已。

那么,寒冬论到此应该已经不攻自破了。

然而,与此同时,另外一组寒意袭人的词句,却让人无法泰然自若——资本寒冬、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中概股集体下跌、互联网泡沫、全球科技企业普遍裁员。

这些,又作何解释呢?且听头条君接着讲。

┃国内外经济形势唱衰声四起,是否会将中国互联网拖入寒冬?

资本寒冬论

过去两个月,全球各大股市持续动荡,有关全球经济下行的担忧甚嚣尘上。二级市场的低潮也影响到了一级甚至早期投资市场。

据投中集团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规模环比下降了50%,跌至37亿美元。

据此,有人推测行将到来了2015年冬天将会是一个创业和资本的寒冬。

另一方面,O2O创业也出现资本紧缩的状况。举例来说,O2O企业e家洁的创始人云涛10月15日在网易组织的一次会议中表示:“‘寒冬很冷’,现在O2O项目拿钱不再容易,舆论也不太看好,自己身边的家政、按摩、洗车等项目都挂掉不少。云涛说,过去创业者聚会经常谈论‘谁融了多少钱’,但现在风向变了,大家谈的是‘谁倒闭了’、‘谁还能活多久’。”

@头条君注

由此可见,所谓资本寒冬,起因是股市低潮,继而引发投资市场资金缩紧。而在中国,首当其冲的是前段时间过火的O2O创业。然而,其他互联网子领域并未见受此影响的明显迹象。

中国经济下行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是官方早已承认的事实。在此,我们来看看,所谓的中国经济下行到底有哪些表现。

首先,是制造业收缩和工业企业利润下滑

财新网10月1日发布了大陆9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7.2,比8月份的47.3略微下滑。它是2009年3月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数值。同日,中共官方发布的9月份PMI为49.8,此前8月份为49.7。(@头条君友情帮注:PMI读数小于50基本上意味着制造业收缩。)

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扩大5.9个百分点。这是政府自2011年10月开始发布月度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

其次,是股市和金融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中国大陆股市跌幅居全球之冠,深圳成指季跌30%,上证综指季跌28.63%,跌幅分居全球股市排行榜的第一及第二位。累计沪深两市流通市值减少了22万亿元人民币,两市蒸发的总市值超过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的年产总值,是希腊国内生产总值的16倍。

与此同时,在今年上半年对GDP贡献较大的金融业也开始下滑,银行业坏账增加,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把大陆银行业从“稳定”下调为“负面”;而8月份资金外流也达到了创记录的近万亿人民币。

然后,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被誉为拉动中国大陆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也不见好转。

统计局9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中国大陆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8,977亿元,该数据创2001年以来新低。

8月份出口数据显示按照美元计价,出口同比下降5.5%,大陆进口已经连续10个月下滑。

@头条君注:此处缺消费方面数据,我想也不影响对大局的判断吧

最后,是房地产和汽车,以及所有其他没提及的

占GDP约20%的房地产行业,在业内认为的销售旺季“金九月”也销售平平。

渣打银行29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开发商调研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中期房屋建设活动仍显疲弱,库存过剩和融资困难导致楼市前景的市场预期偏向消极。开发商拿地意愿已有所下降,过半数开发商预计下半年银行和信托贷款违约现象将更普遍。

占GDP约10%的汽车行业,中国乘用车8月销售按年下跌3.4%。有网民表示中国汽车行业下游供应商基本都裁员10%以上。

@头条君注

可见,中国经济下行,确乎是不争的事实。

以上几方面的影响偏于宏观,至于经济下行微观上对老百姓的经济生活是否有明显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而对一个大行业,诸如互联网,人们用脚趾头想都会告诉你,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到底会有哪些影响,又会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却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

中概股集体下跌

下滑始于在6月12日,当天A股在创下本轮涨势峰值之后开始暴跌,美盘中概股也随之一路下挫。

直到9月28日,据彭博社报道称,由于美国投资人自今年6月以来不断抛售中国概念股,致使中国概念股指数在同期暴跌了30%以上。彭博中美股权指数(the Bloomberg China-U.S.Equity Index)创出其18个月以来的新低。本轮的暴跌之后,中国概念股平均市盈率已接近2014年2月时的最低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10月以来,由于中国政府出台的楼市、车市政策以及10月23号的双降行动,已使得中概股有回升的迹象。

@头条君注:另外,据数据表明,国庆期间由于国人的旅行热潮,导致美股中资旅行类公司普遍有不小的涨幅。这则数据有什么用,我们应该很好猜到吧,呵呵。

O2O泡沫

近期的互联网泡沫论,是人们从O2O的疯狂中推导出来的。O2O创业,到底疯狂到什么程度,从下列表现中可见一斑。

烧钱

目前的O2O领域,烧钱是最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用户得了补贴,商户加大了流水,平台收获了交易额,资本拿到了想要的故事,短期内似乎各方都有好处,因此一时之间O2O呈现出“无烧不欢”的局面。举个例子说明烧钱的规模到底有多大:2014年上半年,滴滴与快的在打车软件领域开始烧钱大战,据计算,直到合并时,两家公司共补贴了20多亿元。

融资造假

据腾讯科技报道,“8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会虚报融资,人民币变美元,融资金额乘以3倍5倍太平常,甚至乘以10倍的都大有人在,而把根据业绩情况分阶段到位的投资变成一次性融资更是普遍做法。”

刷单

据钛媒体2015年9月14报道称:据报道,大量职业刷单人利用O2O公司的软件漏洞,通过刷单攫取高额补贴;此前被曝出大规模裁员消息的农业B2B平台一亩田,也声称员工涉嫌刷流水骗取销量。刷单客和员工刷单的背后,是平台对这类刷单行为的默许。业内人士指出,对企业管理层来说,如何进一步融资才是首要任务,此种意义上,刷单客是他们的临时盟友,因为刷单可以让交易数据虚高,对公司融资有益。

@头条君注

显然,激烈的竞争导致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商场如战场,为了生存,只要在合法范围内,本也无可厚非。只是,这些手段绝不是成事之正道。前段时间流传的“O2O死亡名单”,300多家O2O公司倒闭,正是这种不良状态的直接后果。

在头条君看来,互联网因其具备消除了距离限制的能力,使的某些网站可以聚集巨量用户,比如全国范围的人,几乎都可以在淘宝购物。

O2O的含义是“online to offline”,当互联网发展到需要“线上到线下的”的阶段时,距离限制就重新凸显出来。即,能够从线上被导到线下的用户,一定是在某个较小地理范围之内的用户。而若此确属实,则其能够带来的规模效应,将远小于目前的无距离限制的互联网服务。因此,O2O的资本和创业的狂欢,也许不过是一次无知者的虚幻盛宴罢了。

全球科技企业普遍裁员:昔日巨龙,今行浅滩

微软

今年7月份和8月份,一共宣布裁员10100人。

Intel

据8月26日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信息显示,英特尔将在华盛顿县裁员约400人。

IBM

1月中旬起,多家美国媒体称IBM将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涉及人数将达11.8万人,占集团总人数的26%。

联想

第三季度,联想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约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约占联想非生产制造类员工的10%,全球60000名员工的约5%。

西门子

今年1月和7月,总计裁员12,300人。

惠普

分拆重组,裁员总数超过5.5万人。

高通

Q3财报发布后,高通宣布战略调整计划,15%的全职员工将遭到解雇,约聘工人数也将大幅刪減,预计拆分和裁员4,500人。

不止是传统科技,还有互联网……

推特

推特10月份计划裁最多8%的员工。

Groupon

团购鼻祖Groupon计划在2016年9月前裁员约110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0%,

另外,还有“互联网更多裁员企业名单”:

图片分享软件Flipgram宣布裁员20%、印度版“大众点评”Zomato宣布裁员300人、“阅后即焚”软件Snapchat削减了原创内容部门的岗位、笔记应用程序Evernote宣布裁员47人……

裁员,直接意味着相应业务的衰退

PC端衰退

Gartner初步统计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出货量为6,840万台,较2014年第二季度下滑9.5%,是自2013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而PC出货量预计将在2015年全年下滑4.4%。

看到这些数据,PC产业相关的企业,联想、Intel、微软、惠普的裁员,几乎就是不足为奇了。

移动端饱和

至于手机市场,Gartner预计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3.3%,但手机价格将下滑。未使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数量将远远少于数年前。

与PC市场相似,手机市场正面临残酷的价格战。三星、HTC等手机制造商的销量均不及预期,而且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令人失望。

在全球范围内,PC以及智能手机,都相继陷入了增速放缓乃至衰退的低迷之中。不管是联想,还是微软和英特尔这两个PC时代的霸主,都面临着不断衰退的危机,而移动芯片市场的霸主高通也在近期遭遇了严重的业绩下滑。所有这些,似乎预示着整个IT某个新变革即将来临。

@头条君注

如果说传统科技企业的裁员,可以用这两个原因解释。那么互联网企业的裁员又作何解释?是否真的寒冬?或者,在PC和只能手机之后,是否会出现新的转机?如果会,下一个会是什么?

@头条再君注

由以上观之,中国经济的下行和科技股的看衰,是美盘中概科技股暴跌的2个主要的原因。股市的动荡,牵连创业投资资本的紧缩,继而导致喧哗不实的O2O企业因资金断裂而难以为继。

O2O企业的遭遇,未必是什么坏事儿。同时,若仅仅因此而疾呼互联网寒冬来了,也并不能成立。

而真正需要担心的,也许是PC衰退和智能手机的饱和、互联网服务企业的业务也不见革命性突破时,我们应该寄希望于什么,才能继续科技每每能够在困境中爆发万能神话。

『观点』

互联网寒冬真的来了

互联网的寒冬已经来了。先开始警惕的是资本,然后慢慢往下游渗透。

  腾讯最赚钱的部门是游戏啊,而今年的游戏,从Chinajoy就可以看出来,其实比往届萧条不少。

  至于百度,pc端大家需求没有那么旺盛,360跳出来,搜搜和搜狗合并,竞价排名的饭越来越难吃,而投资的其他行业,其实开了花的不多,大家都是玩玩文案玩玩嘴皮子,真金白银的赚钱,越来越难,日子也并没有那么好过。

中国经济形势不好,互联网也不能幸免。

其实,宏观经济也带来一定压力,本周一,政府公布第三季度经济增长 6.9%,进一步放缓,降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令围绕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进一步加重。

互联网确实过热了。O2O的概念炒了这么久,到底谁赚到钱了?在上海,大家吃饭,喝水,按摩,做指甲,干洗衣服都是免费或者大额度给补贴的,然而真正为行业赚钱的东西有多少?发名片基本上到处都是创始人和ceo,刚毕业的开发都是五位数起,这个其实确实是有些过热了。

O2O是资本寒冬的重灾区。

(阿里的)996是谁用屁股想出来的主意,把互联网公司员工当富士康管理吗?在外界人眼里看来,这些就是笑话。

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 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报告表明当前就业市场整体呈现趋于紧张的局面,求职申请人数基本平稳,但招聘需求人数明显下降。

百度这次冻结社招,更多是对华尔街的一种表态,“即使投资在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但我们已经很努力地降低了成本。

你才寒冬,你们全家都寒冬

从人力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很常规的资本收缩连带引起的人力成本收缩现象,过往很多公司的裁员、减少加薪、内部对赌等措施都是类似的行为,都不至于变成拐点。

腾讯合作伙伴大会打了“互联网寒冬将至”一巴掌。2015年10月22日,在山城重庆,第五届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远超往届的规模、多达14000名与会嘉宾、政府对“互联网+”的高度重视、包括腾讯COO任宇昕在会上所公布的关于腾讯开放平台的数据:应用数量达400万、增幅70%,通过腾讯的开放合作,诞生了50个亿万富翁与20家……

我们有互联网+,总理都说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寒冬在哪里?(@头条君注:呵呵)

所谓的“互联网寒冬”,针对的只是迂腐僵化的体系和游戏规则,在淘汰之后,或许现在该是洗净铅华、推陈出新的时候了。

全球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确实不再是蓬勃发展阶段了,但相比其它行业仍然是日子比较好过的。尤其是互联网+,更是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BAT 不招人?但招人的公司多得是。

据了解,此前阿里缩减校招名额,美团、爱奇艺等都向阿里宝宝们挥舞橄榄枝,美图、酷派更是为他们开启了绿色通道、“橙色通道”。

而目前互联网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可谓有增无减。前述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介绍,在近一两年组织的多次校园宣讲中,银行、通讯等行业经常坐不满,以BAT 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反而是场场爆满,“你很难想象,一家排名不靠前的旅游网站,现场宣讲来的学生都要多于一家大型银行。”

王禹媚、林中华、张向宇三位投资人士则表示,“并不太冷,不用紧张”。

是否是寒冬有待进一步观察

如果2015年8月中概股的大跌,不是偶然事件的话。所以,互联网人才是否迎来winter?要看接下来几个月,互联网行业是否真正迎来类似于2000年前后的萧条阶段。

是寒冬的话也是好事

我为什么对未来有信心呢?因为基于一点,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基本都是70后创立的,未来10年该轮到80后表演了,80后可有两亿多人呢,不可能就这么无声无息过去的。当80后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整个产业会迎来一次新的飞跃。(@头条君注:2亿80后真可怜)

在投资界人士看来,如今所谓的“创业资本寒冬”其实对真正好的创业项目并没有太大影响,反而因为资金更加专注而使得真正创新的项目得到更加充分的资源扶持。

例如2000年美国经历的科技股灾,刚成立两年的Google在其他企业纷纷收缩业务的同时,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现在的科技巨头。毕竟用户不会因为寒冬就放弃他必须的产品,而且寒冬时节是公司争取优秀人才的最好时候。

『行动』

@头条君注:请不要说然并卵。也许这些并不全是对的,但很显然,我们已经比别人知道的更多、思考的更多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SB去吧。

如果你是程序员,跳槽仍请随意。

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互联网虽未必是寒冬,择业也请理性对待。

如果你是创业者,质量永远是王道,愿你有颗坚定的心。

如果……无论你是谁,如果厌烦了片段的、无聊的、标题党的、吸引眼球的的互联网咨询,那么,尽可以订阅本公众号,头条君带来的,绝对是比你要的更多的东西。

@头条君注

是什么尽管发挥想象力期待吧,虽然我知道,有耐心能看到这里的人几乎已经灭绝了,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耐心的人,就像沈从文说的:“要算耐烦”。不是么?

『导语』

近日,BAT三家公司相继控制招聘规模,此举引发“互联网寒冬论”甚嚣尘上。然而,所谓的寒冬论到底是真是假,却让人无从分辨。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互联网头条君注:呵呵

各位看官请勿着急,且看头条君为您细细道来。

『事实』

┃BAT相继控制招聘规模:是形势所迫,还是借寒冬之名?


阿里缩减校招规模,校招薪水降低1/3

2015年9月1日,阿里巴巴校招官网贴出一则通知,宣布缩减今年的校招名额:“我们非常抱歉地通知:由于集团人才战略调整,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额确定将要缩减,各岗位将执行更加严格的‘择优录取’标准,也就是说,按原定名额有很大几率被录取的同学,现在不得不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关于缩减的规模,阿里巴巴校招负责人曲洋在9月7日表示:“迄今为止,阿里2016年校招已经发放1407份录用意向书,我们会恪守承诺,除非是学生主动放弃录用意向。” “实习生转正及专场面试也在有序进行中,按照择优录取政策,还将陆续发出几百份offer。”

也就是说,虽然缩招了,但仍然有1000多个名额。对比2014年的1000个名额,看来缩的也并不多。然而,这只是故事的前半段。后半段是:

在通知发出的2天后,有网友在知乎上爆出:“拿到阿里内推offer的同学,很多今天接到了HR电话。 算法,研发,产品岗10k。 运营岗6k。 现在阿里实习生群,校招群都炸了。”对比2014年技术岗的15k,这降薪幅度竟达1/3之多。据阿里的员工透露,此事的确属实。

百度冻结大规模社招

无独有偶。

百度也于10月20号开始停止大规模社会招聘。

百度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刘辉在当天的一封内部邮件中写道:“鉴于当前的业务形式,经公司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招人(hiring freeze)。对已发出的offer,继续有效,如有个别极特殊战略考量需求,需我和Robin(李彦宏)特批后方可招人。”

腾讯停止外包招聘

还有更多。

就在10月20号晚间,一封疑似腾讯内部员工贴出的邮件显示:“总办会刚结束,接紧急通知给大家:从今天开始,公司所有外包招聘全部暂停。”“今天总办会审批2015年人力预算,要求公司人力严控,外包不让增,而且存量要尽量降低。”

随后,官方向媒体证实了该消息。

@头条君注

作为互联网体量排名前三的三家公司BAT,几乎同时宣布控制招聘规模。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真的将进入一段新的寒冬期?

我们且看BAT官方作何说法。

阿里:把我们的队形整一下

如果仔细看校招缩减的那则通知,就会发现一些揭示官方缩招动机的字眼:“人才战略调整”、“将执行更加严格的择优录取标准”。而早在几个月前的4月23日,马云就在阿里北京年会时表示:“把我们的队形整一下,我认为3万多人已经足够了。”另外,有阿里人透露,2015年9月1日阿里巴巴内部召开了一个人才策略调整的会议,会上提出阿里团队的建设口号,已从“平凡人,做非凡事”转变为“非凡人,平常心,做非凡事”。

@头条君注

从这些消息看,官方的意图很明显,缩招是因为人才战略需要调整,从以前的“多而平凡”转变成“少而非凡”。也正是因此,校招通知里会强调要“择优录取”。

百度: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

对于冻结大规模社招,百度官方回应说:“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小团队成就大事业’是百度崇尚的人才观。即日起我们暂时停止大规模的社会人才招聘,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校园招聘不受影响。对于最优秀的社会人才,我们仍然在苦苦追寻,欢迎你加入百度,在更高效的平台上施展才华。”

腾讯:公司正式员工招聘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对内部邮件的回应中,腾讯官方声称:“过去一年外包人数增长过快,对于外包人员采用新的管控模式,所以目前需要暂停一下从产品、项目等维度进行系统性盘点,等完成盘点后切换到新的管控模式。”“公司正式员工招聘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年的招聘量与去年相比有四成增长,校招方面则按照原计划发出了2000个offer。”

而腾讯官方却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得益于互联网+战略进一步深入各个行业与人们的生活,腾讯的产品与项目今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我们依然看到很多快速崛起的战略机会需要进行人才储备。所以腾讯目前仍有较多的技术、产品、设计、运营等多类人才的需求。

而此前,腾讯内部员工曝光的信息中却提及:腾讯此次人力严控的原因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目前都进入低谷”。

@头条君注

在以上说法中,阿里声称缩招是因为自己人才战略的调整,百度说是为了内部的效率,腾讯则透露自己的招聘量并没有缩减,反而是在扩张。出腾讯外,百度阿里都声称缩招是自己内部的事情,和行业寒不寒冬没有关系。

且不论互联网近期究竟如何,先来看看阿里精简队伍、百度强调提效、腾讯控制外包人数,这三个事件背后的直接原因。

BA忧心忡忡,T却风光无限

阿里危机四伏

首先,是股价下跌

2015年1月底,阿里巴巴发布了2014年第三季度业绩,总营收261.7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0%,却因不及华尔街276.4亿元的预期,股价开始走下坡路。2015年8月12号,阿里巴巴公布了第二季度业绩财报,营收202.5亿元(32.7亿美元),同比增长28%,低于分析师预期的33.9亿美元,阿里股价再次出现暴跌,当天收盘时下挫5.1%。截止目前,阿里的股价从去年年底的最高点120美元左右跌至目前的70美元左右,跌幅40%左右。

其次,是主营业务遭遇劲敌

支付方面,支付宝的地位正在被微信蚕食。举个例子,今年春节的红包大战,阿里高层很重视,马云都跳出来说话助力了,但是结果并不如人意。再比如,有网友观察,上海有支付宝的超市基本都同时开通了微信支付。

电商方面,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也渐渐被京东吞食。和京东相比,阿里的物流显然是个致命伤。当网购逐渐从新潮变成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务、各大电商的商品覆盖面都足够广的时候,配送的时效就变的比品类的丰富变得更为重要了。京东不惜成本一再优化配送速度,而阿里自建的菜鸟物流,却仍未见成效。更为可怕的是,阿里的电商,特别是淘宝,给用户的印象这几年变成了“不良商品多,物流慢”。长此以往,大量用户流失的惨剧必然会发生。

最后,是新市场开拓进展缓慢

早在一两年前(@头条君注:或许更早),阿里就宣布要走向国际、开拓农村市场。而这两者的进展,就目前状况而言,也没有让人看到特别突出的进展。

还有一个更惨的。

百度内忧外患

首先,还是股价大幅下跌

截止目前,百度股价从去年年底的最高点250美元左右跌至目前的150美元左右,跌幅近40%,和阿里可谓不相上下。

然后,是内部组织效率堪忧

此次冻结大规模社招,官方坦言,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可见官方已经意识到了效率问题。

有数据表明,百度目前已经拥有 5 万多名员工,与 Google 相当(2015年Q2,Google员工数为57148人),然而年收入仅为后者的 1/10左右(2014 年百度总营收为 490 亿人民币,而 Google 为 660 亿美元)。也就是说,和Google相比,每位百度员工的平均产值只有Google的1/10(@头条君注:不知狼厂的管理者和员工看到这个角度的数据对比会作何感想)。

那对比阿里和腾讯呢?近日又有网友挖出的数据显示,从人均营收看,百度是阿里的1/2左右,是腾讯的1/3左右(百度阿里腾讯2014年人均营收分别是98、175、263万元)。同为中国互联网巨头,这不小的差距,显然揭示了百度内部效率存在巨大问题。

其次,是核心业务出现增长瓶颈,而新增长点悬空,大举投入的O2O业务也前途未卜

百度的营收结构已经很久没有改变了,来自搜索业务的收入一直占到百度 95% (@头条君注:此数据未必属实,但确实仍然是绝对大头)以上的收入,以致于当莆田系医疗宣称要停止投放百度广告时,百度股价都抖了一下。而近年来搜索业务的增长也渐渐遇到了瓶颈。二季度财报显示,百度二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 36.62 亿元 (约合 5.906 亿美元),同比仅增长 3.3%

在搜索遇到瓶颈的情况下,百度又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IDL、百度无人车、百度筷搜、Dubike、Baidu Eye、小度机器人这些故事,都没有变成现金流。

到了最近,百度又决定讲一个O2O的故事,并宣称将投入200亿到百度糯米。

对于华尔街的投资人来说,百度目前已经遇到了一个明显的增长瓶颈,而O2O又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故事,现在又要投入200亿现金到O2O。这对于华尔街来说,简直是惊吓。

最后,是百度系遭围剿

前不久,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百度糯米无疑遭遇到强劲对手,受强冲击后股价下跌 3.36%;百度投资的 Uber 在国内发展也不顺利,滴滴快的在上海获得国内首张专车牌照,市场份额也占据大半江山,而Uber未获得牌照,在多地发展受挫,仍在艰难地和滴滴快的竞争。

  更糟糕的是,马云在上周向优酷土豆董事会发出收购邀约,优酷土豆优质的视频内容将会成为未来阿里电商数字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爱奇艺遭遇劲敌。

旅游领域,百度持股 51%的去哪儿网也是不折不扣的“赔钱户”,从财报来看,去哪儿网 2015年第一季度股东的净亏损为7.012亿美元,第二季度亏损8.2亿元,去年全年净亏损更是达到23.64亿,情况严重,且去哪儿业务增速缓慢,机票增速也已经低于老对手携程网。

而就算在核心业务搜索领域,虽然搜狗和360暂时没有构成威胁,但也在一直在虎视眈眈。更危险的是,半路杀出的神马搜索,却更像一匹黑马,依托UC的用户量,已经正在逐渐分流移动端的搜索流量了。

腾讯独领风骚

股价一枝独秀

把时间轴拉到5年的范围来看腾讯的股价,我们会发现,呈现出来的是一条几乎是不断攀升的曲线。从2011年的30港元左右,一路上升至目前的140港元左右,翻了4倍多。另外,由于其上市地点在香港,也使其股价免遭今年美国资本市场中概股股灾的影响,没有出现和百度阿里那样股价大跌的情况。

互联网+战略的风生水起

马化腾今年3月在两会上,首先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和倡议。随后,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将制定“互联网+”行动。从而将互联网+升级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与此想呼应的是,就在两天前的10月22日,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规模空前,会上公布了一组腾讯开放平台的数据:应用数量达400万、增幅70%,通过腾讯的开放合作,诞生了50个亿万富翁与20家上市公司……这些似乎正在预示着互联网+战略的正确性。而前文曾提到,腾讯官方也声称,得益于互联网+战略的推进,腾讯的产品与项目今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头条君注

如果互联网+将来被证实确实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作为该战略的提出者,腾讯无疑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百度的O2O战略强调连接人与服务,腾讯也做如是说。而相对百度而言,腾讯依托其手握的人际连接重器微信和QQ,在连接能力上,似乎更有基础和潜力。

@头条君再注

由此观之,阿里和百度,同时遭遇相似的问题——诸如股价大跌、人员臃肿、主营业务遭遇瓶颈、竞争加剧、新市场拓展未见起色等。这是导致其收缩招聘的最直接原因。而腾讯却并未明显地遇到这些问题,招聘人数也正如其所说的只增未减。

这似乎说明,阿里和百度的缩招,确实是形势所迫;而腾讯则不然,它只是在借寒冬之名,对人员进行微调而已。

那么,寒冬论到此应该已经不攻自破了。

然而,与此同时,另外一组寒意袭人的词句,却让人无法泰然自若——资本寒冬、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中概股集体下跌、互联网泡沫、全球科技企业普遍裁员。

这些,又作何解释呢?且听头条君接着讲。

┃国内外经济形势唱衰声四起,是否会将中国互联网拖入寒冬?

资本寒冬论

过去两个月,全球各大股市持续动荡,有关全球经济下行的担忧甚嚣尘上。二级市场的低潮也影响到了一级甚至早期投资市场。

据投中集团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规模环比下降了50%,跌至37亿美元。

据此,有人推测行将到来了2015年冬天将会是一个创业和资本的寒冬。

另一方面,O2O创业也出现资本紧缩的状况。举例来说,O2O企业e家洁的创始人云涛10月15日在网易组织的一次会议中表示:“‘寒冬很冷’,现在O2O项目拿钱不再容易,舆论也不太看好,自己身边的家政、按摩、洗车等项目都挂掉不少。云涛说,过去创业者聚会经常谈论‘谁融了多少钱’,但现在风向变了,大家谈的是‘谁倒闭了’、‘谁还能活多久’。”

@头条君注

由此可见,所谓资本寒冬,起因是股市低潮,继而引发投资市场资金缩紧。而在中国,首当其冲的是前段时间过火的O2O创业。然而,其他互联网子领域并未见受此影响的明显迹象。

中国经济下行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是官方早已承认的事实。在此,我们来看看,所谓的中国经济下行到底有哪些表现。

首先,是制造业收缩和工业企业利润下滑

财新网10月1日发布了大陆9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7.2,比8月份的47.3略微下滑。它是2009年3月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数值。同日,中共官方发布的9月份PMI为49.8,此前8月份为49.7。(@头条君友情帮注:PMI读数小于50基本上意味着制造业收缩。)

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扩大5.9个百分点。这是政府自2011年10月开始发布月度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

其次,是股市和金融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中国大陆股市跌幅居全球之冠,深圳成指季跌30%,上证综指季跌28.63%,跌幅分居全球股市排行榜的第一及第二位。累计沪深两市流通市值减少了22万亿元人民币,两市蒸发的总市值超过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的年产总值,是希腊国内生产总值的16倍。

与此同时,在今年上半年对GDP贡献较大的金融业也开始下滑,银行业坏账增加,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把大陆银行业从“稳定”下调为“负面”;而8月份资金外流也达到了创记录的近万亿人民币。

然后,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被誉为拉动中国大陆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也不见好转。

统计局9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中国大陆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8,977亿元,该数据创2001年以来新低。

8月份出口数据显示按照美元计价,出口同比下降5.5%,大陆进口已经连续10个月下滑。

@头条君注:此处缺消费方面数据,我想也不影响对大局的判断吧

最后,是房地产和汽车,以及所有其他没提及的

占GDP约20%的房地产行业,在业内认为的销售旺季“金九月”也销售平平。

渣打银行29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开发商调研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中期房屋建设活动仍显疲弱,库存过剩和融资困难导致楼市前景的市场预期偏向消极。开发商拿地意愿已有所下降,过半数开发商预计下半年银行和信托贷款违约现象将更普遍。

占GDP约10%的汽车行业,中国乘用车8月销售按年下跌3.4%。有网民表示中国汽车行业下游供应商基本都裁员10%以上。

@头条君注

可见,中国经济下行,确乎是不争的事实。

以上几方面的影响偏于宏观,至于经济下行微观上对老百姓的经济生活是否有明显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而对一个大行业,诸如互联网,人们用脚趾头想都会告诉你,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到底会有哪些影响,又会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却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

中概股集体下跌

下滑始于在6月12日,当天A股在创下本轮涨势峰值之后开始暴跌,美盘中概股也随之一路下挫。

直到9月28日,据彭博社报道称,由于美国投资人自今年6月以来不断抛售中国概念股,致使中国概念股指数在同期暴跌了30%以上。彭博中美股权指数(the Bloomberg China-U.S.Equity Index)创出其18个月以来的新低。本轮的暴跌之后,中国概念股平均市盈率已接近2014年2月时的最低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10月以来,由于中国政府出台的楼市、车市政策以及10月23号的双降行动,已使得中概股有回升的迹象。

@头条君注:另外,据数据表明,国庆期间由于国人的旅行热潮,导致美股中资旅行类公司普遍有不小的涨幅。这则数据有什么用,我们应该很好猜到吧,呵呵。

O2O泡沫

近期的互联网泡沫论,是人们从O2O的疯狂中推导出来的。O2O创业,到底疯狂到什么程度,从下列表现中可见一斑。

烧钱

目前的O2O领域,烧钱是最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用户得了补贴,商户加大了流水,平台收获了交易额,资本拿到了想要的故事,短期内似乎各方都有好处,因此一时之间O2O呈现出“无烧不欢”的局面。举个例子说明烧钱的规模到底有多大:2014年上半年,滴滴与快的在打车软件领域开始烧钱大战,据计算,直到合并时,两家公司共补贴了20多亿元。

融资造假

据腾讯科技报道,“8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会虚报融资,人民币变美元,融资金额乘以3倍5倍太平常,甚至乘以10倍的都大有人在,而把根据业绩情况分阶段到位的投资变成一次性融资更是普遍做法。”

刷单

据钛媒体2015年9月14报道称:据报道,大量职业刷单人利用O2O公司的软件漏洞,通过刷单攫取高额补贴;此前被曝出大规模裁员消息的农业B2B平台一亩田,也声称员工涉嫌刷流水骗取销量。刷单客和员工刷单的背后,是平台对这类刷单行为的默许。业内人士指出,对企业管理层来说,如何进一步融资才是首要任务,此种意义上,刷单客是他们的临时盟友,因为刷单可以让交易数据虚高,对公司融资有益。

@头条君注

显然,激烈的竞争导致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商场如战场,为了生存,只要在合法范围内,本也无可厚非。只是,这些手段绝不是成事之正道。前段时间流传的“O2O死亡名单”,300多家O2O公司倒闭,正是这种不良状态的直接后果。

在头条君看来,互联网因其具备消除了距离限制的能力,使的某些网站可以聚集巨量用户,比如全国范围的人,几乎都可以在淘宝购物。

O2O的含义是“online to offline”,当互联网发展到需要“线上到线下的”的阶段时,距离限制就重新凸显出来。即,能够从线上被导到线下的用户,一定是在某个较小地理范围之内的用户。而若此确属实,则其能够带来的规模效应,将远小于目前的无距离限制的互联网服务。因此,O2O的资本和创业的狂欢,也许不过是一次无知者的虚幻盛宴罢了。

全球科技企业普遍裁员:昔日巨龙,今行浅滩

微软

今年7月份和8月份,一共宣布裁员10100人。

Intel

据8月26日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信息显示,英特尔将在华盛顿县裁员约400人。

IBM

1月中旬起,多家美国媒体称IBM将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涉及人数将达11.8万人,占集团总人数的26%。

联想

第三季度,联想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约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约占联想非生产制造类员工的10%,全球60000名员工的约5%。

西门子

今年1月和7月,总计裁员12,300人。

惠普

分拆重组,裁员总数超过5.5万人。

高通

Q3财报发布后,高通宣布战略调整计划,15%的全职员工将遭到解雇,约聘工人数也将大幅刪減,预计拆分和裁员4,500人。

不止是传统科技,还有互联网……

推特

推特10月份计划裁最多8%的员工。

Groupon

团购鼻祖Groupon计划在2016年9月前裁员约110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0%,

另外,还有“互联网更多裁员企业名单”:

图片分享软件Flipgram宣布裁员20%、印度版“大众点评”Zomato宣布裁员300人、“阅后即焚”软件Snapchat削减了原创内容部门的岗位、笔记应用程序Evernote宣布裁员47人……

裁员,直接意味着相应业务的衰退

PC端衰退

Gartner初步统计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出货量为6,840万台,较2014年第二季度下滑9.5%,是自2013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而PC出货量预计将在2015年全年下滑4.4%。

看到这些数据,PC产业相关的企业,联想、Intel、微软、惠普的裁员,几乎就是不足为奇了。

移动端饱和

至于手机市场,Gartner预计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3.3%,但手机价格将下滑。未使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数量将远远少于数年前。

与PC市场相似,手机市场正面临残酷的价格战。三星、HTC等手机制造商的销量均不及预期,而且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令人失望。

在全球范围内,PC以及智能手机,都相继陷入了增速放缓乃至衰退的低迷之中。不管是联想,还是微软和英特尔这两个PC时代的霸主,都面临着不断衰退的危机,而移动芯片市场的霸主高通也在近期遭遇了严重的业绩下滑。所有这些,似乎预示着整个IT某个新变革即将来临。

@头条君注

如果说传统科技企业的裁员,可以用这两个原因解释。那么互联网企业的裁员又作何解释?是否真的寒冬?或者,在PC和只能手机之后,是否会出现新的转机?如果会,下一个会是什么?

@头条再君注

由以上观之,中国经济的下行和科技股的看衰,是美盘中概科技股暴跌的2个主要的原因。股市的动荡,牵连创业投资资本的紧缩,继而导致喧哗不实的O2O企业因资金断裂而难以为继。

O2O企业的遭遇,未必是什么坏事儿。同时,若仅仅因此而疾呼互联网寒冬来了,也并不能成立。

而真正需要担心的,也许是PC衰退和智能手机的饱和、互联网服务企业的业务也不见革命性突破时,我们应该寄希望于什么,才能继续科技每每能够在困境中爆发万能神话。

『观点』

互联网寒冬真的来了

互联网的寒冬已经来了。先开始警惕的是资本,然后慢慢往下游渗透。

  腾讯最赚钱的部门是游戏啊,而今年的游戏,从Chinajoy就可以看出来,其实比往届萧条不少。

  至于百度,pc端大家需求没有那么旺盛,360跳出来,搜搜和搜狗合并,竞价排名的饭越来越难吃,而投资的其他行业,其实开了花的不多,大家都是玩玩文案玩玩嘴皮子,真金白银的赚钱,越来越难,日子也并没有那么好过。

中国经济形势不好,互联网也不能幸免。

其实,宏观经济也带来一定压力,本周一,政府公布第三季度经济增长 6.9%,进一步放缓,降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令围绕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进一步加重。

互联网确实过热了。O2O的概念炒了这么久,到底谁赚到钱了?在上海,大家吃饭,喝水,按摩,做指甲,干洗衣服都是免费或者大额度给补贴的,然而真正为行业赚钱的东西有多少?发名片基本上到处都是创始人和ceo,刚毕业的开发都是五位数起,这个其实确实是有些过热了。

O2O是资本寒冬的重灾区。

(阿里的)996是谁用屁股想出来的主意,把互联网公司员工当富士康管理吗?在外界人眼里看来,这些就是笑话。

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 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报告表明当前就业市场整体呈现趋于紧张的局面,求职申请人数基本平稳,但招聘需求人数明显下降。

百度这次冻结社招,更多是对华尔街的一种表态,“即使投资在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但我们已经很努力地降低了成本。

你才寒冬,你们全家都寒冬

从人力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很常规的资本收缩连带引起的人力成本收缩现象,过往很多公司的裁员、减少加薪、内部对赌等措施都是类似的行为,都不至于变成拐点。

腾讯合作伙伴大会打了“互联网寒冬将至”一巴掌。2015年10月22日,在山城重庆,第五届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远超往届的规模、多达14000名与会嘉宾、政府对“互联网+”的高度重视、包括腾讯COO任宇昕在会上所公布的关于腾讯开放平台的数据:应用数量达400万、增幅70%,通过腾讯的开放合作,诞生了50个亿万富翁与20家……

我们有互联网+,总理都说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寒冬在哪里?(@头条君注:呵呵)

所谓的“互联网寒冬”,针对的只是迂腐僵化的体系和游戏规则,在淘汰之后,或许现在该是洗净铅华、推陈出新的时候了。

全球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确实不再是蓬勃发展阶段了,但相比其它行业仍然是日子比较好过的。尤其是互联网+,更是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BAT 不招人?但招人的公司多得是。

据了解,此前阿里缩减校招名额,美团、爱奇艺等都向阿里宝宝们挥舞橄榄枝,美图、酷派更是为他们开启了绿色通道、“橙色通道”。

而目前互联网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可谓有增无减。前述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介绍,在近一两年组织的多次校园宣讲中,银行、通讯等行业经常坐不满,以BAT 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反而是场场爆满,“你很难想象,一家排名不靠前的旅游网站,现场宣讲来的学生都要多于一家大型银行。”

王禹媚、林中华、张向宇三位投资人士则表示,“并不太冷,不用紧张”。

是否是寒冬有待进一步观察

如果2015年8月中概股的大跌,不是偶然事件的话。所以,互联网人才是否迎来winter?要看接下来几个月,互联网行业是否真正迎来类似于2000年前后的萧条阶段。

是寒冬的话也是好事

我为什么对未来有信心呢?因为基于一点,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基本都是70后创立的,未来10年该轮到80后表演了,80后可有两亿多人呢,不可能就这么无声无息过去的。当80后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整个产业会迎来一次新的飞跃。(@头条君注:2亿80后真可怜)

在投资界人士看来,如今所谓的“创业资本寒冬”其实对真正好的创业项目并没有太大影响,反而因为资金更加专注而使得真正创新的项目得到更加充分的资源扶持。

例如2000年美国经历的科技股灾,刚成立两年的Google在其他企业纷纷收缩业务的同时,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现在的科技巨头。毕竟用户不会因为寒冬就放弃他必须的产品,而且寒冬时节是公司争取优秀人才的最好时候。

『行动』

@头条君注:请不要说然并卵。也许这些并不全是对的,但很显然,我们已经比别人知道的更多、思考的更多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SB去吧。

如果你是程序员,跳槽仍请随意。

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互联网虽未必是寒冬,择业也请理性对待。

如果你是创业者,质量永远是王道,愿你有颗坚定的心。

如果……无论你是谁,如果厌烦了片段的、无聊的、标题党的、吸引眼球的的互联网咨询,那么,尽可以订阅本公众号,头条君带来的,绝对是比你要的更多的东西。

@头条君注

是什么尽管发挥想象力期待吧,虽然我知道,有耐心能看到这里的人几乎已经灭绝了,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耐心的人,就像沈从文说的:“要算耐烦”。不是么?

互联网头条:寒冬,你们全家都寒冬相关推荐

  1. 全家都是博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那些在北大未名湖畔或者清华园里,寒窗苦读获得博士学位的学子,都是家长们眼中"别人的孩子".身边的朋友以及街坊邻居听闻博士的名号,都会投来敬佩而崇拜的目光. 虽然如今随着学历水涨船高 ...

  2. 35+的互联网程序员,人都哪去了?

    作者:岳京杭 最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这样的: 目前在头条实习,发现周围真的几乎没有35+员工,那互联网大部分的35+员工都去哪了呢?以及怎么看待有一些关于35的言论总被人提? 1.第一波互联 ...

  3. 【代老婆发】你是中介,你姐是黑中介,你们全家都是我爱我家的中介

    原帖地址&最新战况:http://blog.ranxiang.com/2008/08/post_5.html LG :你是国奥队的,你哥是国奥队的,你们全家都是国奥队的. 我:你是中介,你姐是 ...

  4. 我不需要保险,全家都不需要

    一位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我给一个朋友发送了一条关于保险的信息.朋友回复:我不需要保险,全家都不需要. 同事感觉很无语.不想再搭理她这位朋友. 我问她,你们关系怎样? 她对我的问题很疑惑,不知道我想说什 ...

  5. 融云发布2018年互联网通信云数据报告:寒冬下孕育新的产业希望

    2018年,对于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而言是一个"多事之年",从P2P的"雷声隆隆"到共享经济的"神话破灭",再到互联网产业的"凛冬将 ...

  6. 【总结整理】传统行业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思维----摘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49期:传统行业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思维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 发布于 2018-10-08 08:03:46 举报 阅读数:1287 ​​近年来互联网思维一词火爆,无论是互联网行业 ...

  7. 互联网小段子——我们一点都不无聊

    [段子1] 民企腾讯有个老员工,每月收入买公司股票,坚持 7 年,生活俭朴,只有夏利一辆,全家租房,工资屌丝,目前资产过亿;      国企中国远洋老员工 2007 年开始,每月收入买公司股票,坚持 ...

  8. java广告无限点击_什么是互联网广告,互联网广告的投放形式都有哪些?

    互联网广告就是通过网络广告平台在网络上投放广告.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 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报纸.杂 ...

  9. 不做会死!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必定都要实现中台

    AI 前线导读: 自 2018 年底以来,伴随着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一众互联网巨头的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中台"的热度陡然攀升.一时间,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跟随建设中台.中台 ...

最新文章

  1. MySQL datetime类型字段的毫秒四舍五入
  2. 基于FFT的信号频谱分析
  3. JVM—加载到方法区的Class文件长什么样?
  4. Nginx教程-http_core_module变量
  5. 图像处理之双线性插值原理和实现
  6. 机器学习应用中的UI个性化
  7. linux emacs命令,Linux Bash Shell 终端 Terminal Emacs 模式 常用 快捷键 命令
  8. fatal: ‘origin‘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git repository fatal: Could not read from remote repository.
  9. ecshop mysql 报错_ecshop数据库操作函数
  10. 数据--第39课 - 二叉树课后练习
  11. 子进程 已安装 pre-removal 脚本 返回了错误号 1或2 解决办法:
  12. 稻盛和夫《活法》读书笔记
  13. Flask - Jinjia2
  14. 女生戴蓝牙耳机什么颜色好看?适合女生的高颜值蓝牙耳机
  15. Python入门习题大全——词汇表
  16.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与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5大区别
  17. JSP详细DAO设计模式及应用(!)
  18. Quaternion to angular velocity. 四元数 角速度
  19. Mac下Cornerstone错误异常导致打不开
  20. [Android]如何做一个崩溃率少于千分之三噶应用app(15)-View分发module架构

热门文章

  1. mac安装虚拟机VirtualBox+win7
  2. J2EE1.5+API(冷冬大雪)免费
  3. 金三银四、金九银十 面试宝典 Spring、MyBatis、SpringMVC面试题 超级无敌全的面试题汇总(超万字的面试题,让你的SSM框架无可挑剔)
  4. dockr容器lnmp
  5. 五年大专计算机是学什么,五年大专较吃香的专业介绍(2020)
  6. 本地IP跟localhost的区别
  7. 知物由学 | 基于移动设备屏幕触摸数据的模拟点击检测研究与应用
  8. Abp的swagger UI 出现Failed to load API definition.
  9. POJ1279 Art Gallery
  10. Python画小提琴图之seab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