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基本技术要素

交换技术

交换的基本功能是在任意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连接,或者说将入线上的信息转发到出线上去。

网络结构

定义:指网络中终端节点核心节点、或者核心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类型:总线型、星型、树型、环型、网状网型
应用:

  • 接入网中多采用总线型、星型、树型或者环型
  • 骨干网中采用分级网,其中大部分为三级网
  • 上下级之间为树型同级间常采用网状网型

编号计划

编号意义(寻址)
网络中所有终端与节点都必须有编号来识别身份
编号方式:等长制不等长制
不同网络使用编号方式不同

  • 固定电话网(电话号码)不等长制
  • 移动电话网(手机号码)等长制
  • 互联网(IP地址)等长制

依据通信网络节点交换设备的类型来划分通信网络类型

交换节点中传送的信号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

电话网中的时分复用
将多个话路的PCM 信号用时分复用的方法装成时分复用帧( 每帧占用时长125μs ),然后发送到线路上。
中国、欧洲的一次群 E1(2.048 Mb/s)30/32时隙,各时隙64kb/s
北美、日本的一次群 T1(1.544 Mb/s):24时隙,各时隙64kb/s

特点:

  • 信息处理单元时隙
  • 不同用户信道标识方法帧序列中的位置号(位置化信道)
  • 每个用户的信息传输速率恒定不变
  • 帧序列中用户排布情况:周期规律

同步时分复用可能会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每个分组前添加有首部,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特点

  • 信息处理单元分组(包)
  • 不同用户信道标识方法首部中的标记信息(标志化信道)
  • 每个用户的信息传输速率动态变化
  • 帧序列中用户排布情况:统计随机

交换技术及种类

电路交换

通信前建立连接,通信后拆除连接,通信期间 ,不管是否有信息传送,连接始终保持。
基于同步时分复用方式,连接为物理连接
一般用于电话交换 ,但也可用于数据交换,一般低于 9.6kb/s 。
优点 :实时性好,只要允许建立连接,就可保证通信质量
缺点: 固定分配带宽,资源利用率低,灵活性差。
当节点使用电路交换技术时,可构成 PSTN(公用业务电话网Public Service Telephone Network) 、DDN网(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移动通信网。

分组交换

将需要传送的信息分成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加控制信息后分发出去,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基于统计时分复用方式,可以不建立连接,也可建立连接,连接为逻辑连接(虚连接) 。
一般用于数据交换,但也可用于分组话音业务。
优点资源利用率高,共享信道。
缺点 :有时延,实时性差,不能保证通信质量
当节点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可构成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等。

快速电路交换

针对电路交换固定带宽(64kb/ s),提出改进的电路交换技术

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

针对传统分组交换网络(X.25) 无法提供实时业务及高速业务,出现了改进的分组交换技术。简化了 X.25 协议,适合 LAN 之间数据互联,提供面向连接业务,目前传输速率已达到34Mbit/s 。

异步传送模式 ATM

以分组交换为基础,融合了电路交换,实现二者优势的结合。本质是分组交换。
ATM的基本特点:

  • 统计时分复用youshi
  • 面向连接
  • 固定长度信元
  • QoS 保证
    节点使用 ATM 交换技术时,可用于构成互联网的核心网。

光交换

光交换是宽带交换的重要组成,光交换网是未来发展方向。
节点不再需要光/电、电/光转换过程。

  • 减少光电变换的损伤,提高信号质量
  • 不受电交换时电子器件速度的限制,提高信号交换的速度

OSI与节点交换技术

OSI模型协议结构

OSI 中的信息传递过程

电路交换和电话网、数字数据网DDN以及移动通信网相当于 OSI 模型的第一层,即物理层交换,无需使用协议;
使用 X.25 协议的低速分组交换数据网,相当于 OSI 模型的低三层,即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分组)层
帧中继及帧中继网相当于 OSI 模型的低二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并对数据链路层进行了简化;
ATM 协议相当于 OSI 模型的低二层 ,但比帧中继还简化;
以太网协议也使用 OSI 模型的低二层 ,但它的数据链路层比较复杂;
IP 网使用 OSI 模型的低四层协议。

OSI 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七层结构太复杂,特别是上层结构,需简化;但其分层通信的思想还是融合在各种应用广泛的体系结构中,因而有必要对其有所了解。
协议体系结构通常定义的是各层应该提供的服务,或具有的功能,而不规定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由厂家生产出来的符合标准的产品则提供这些功能。

连接技术及种类

无连接和面向连接

指网络技术(networking mode),即任意用户通信时,在通信网各节点间内
实现其通信过程的控制方式。
无连接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就可进行通信的 方式。
面向连接通信前建立连接,通信后拆除连接,通信期间,不管是否有信息传送,连接始终保持。

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

物理连接
基于同步时分复用信号
两个终端之间经过的由若干核心节点构成的路径事先确定。
指定路由中任意两个节点间的物理通路确定,即一个通路就是一个选定的时隙
逻辑连接
基于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两个终端之间经过的由若干核心节点构成的路径事先确定。
指定路由中任意两个节点间的通路不是指定的时隙,而是逻辑通路,即一个通路就是一个选定的逻辑信道号

半永久连接和交换式连接

半永久连接
连接由 操作管理(O&M) 功能来建立和拆除,即为专线方式
交换式连接
连接由信令功能来自动建立和拆除,当用户发起呼叫请求时,网络利用信令自动建立连接,呼叫结束时自动拆除,呼叫持续时间较短。

PVC 和 SVC

PVC:半永久虚连接
SVC:交换式虚连接

交换系统的基础结构与功能描述

连接功能的基本技术

拓扑结构
不同的交换系统,具体要求不同,可采用最佳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就不同。
分为时分结构空分结构,既可适用于同步时分复用信号,也可适用于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时分结构又包括共享媒体(总线或环)和共享存储器。如:T接线器, TST 网络, DSE 。
空分结构是由交换单元构成的单级或多级拓扑结构。 “空分”的含义是指在拓扑结构内部存在着多条并行的通路,每条通路仍然可以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如: S接线器, BANYAN 网络等 。
阻塞特性
概念:虽然连接在交换网络上的出入线空闲,但由于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即交换网络内无法提供空闲通道,造成无法建立呼叫或传送用户信息

接口功能

用户线:UNI 接口
中继线:NNI 接口
不同类型的交换系统具有不同的接口功能:
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模拟用户线、模拟中继线和数字中继线;
NISDN 交换系统: 2B+D,30B+D;
移动交换系统:基站的无线接口;
ATM交换系统:不同码率、不同业务的各种物理媒体接口。

信令功能

信令:通信系统的控制指令

网络协议

三个要素:
语法:指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指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如何应答。
同步:指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知识图谱

例题

  1. 判断题:电路交换都是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分组交换都是无连接的通信方式。
    参考答案:
    根据定义可知 ,电路交换面向物理连接,即通信开始前需要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要拆除连接, 通信过程中连接始终保持,信息所经过的各个交换节点都需要预留资源供此次通信使用。所以 题目中前半句话是正确的。分组交换可以是无连接,例如 IP技术,也可以是面向逻辑连接,即 ATM技术。 当面向逻辑连接时,通信开始前需要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要拆除连接,通信过程中连接始终保持,这些跟物理连接类似。不同之处于,在逻辑连接中,信息所经过的各个交换节点不需要预留资源。由此 ,题目中后半句话是错误的,没有考虑分组交换还有面向逻辑连接的通信方式。整句话判断为错误。
  2. 填空题:X.25网络相当于OSI模型的 ____(填写具体分层的名称)。
    参考答案: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X.25网络是最早商用的分组交换网络,其结构对应OSI模型可以分成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三层。后来出现的帧中继技术也是分组交换网络,但是在X.25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了化简,对应的结构是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这二者经常用作对比,容易混淆, 注意区分。

注:现代通信技术_北京邮电大学

现代通信技术之交换技术基础相关推荐

  1. 路由交换技术与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

    路由交换技术是一种智能化的技术,它可以控制数据传输,使其能够跨越多个网络段而不会被中断.它可以在分结点中进行数据转发,使网络中的数据得到快速的传输.路由交换技术OSI七层模型结构,以及各个层的作用. ...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 ...

  3. 【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技术基础(数据通信性能指标、传输介质、数据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信息.数据和信号 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数据传输速率(传码速率.传信速率) [例]求传码速率和传信速率 信道带宽(模拟信道.数字信道).误码率 [ ...

  4. IM开发者的零基础通信技术入门(二):通信交换技术的百年发展史(下)

    1.系列文章引言 1.1 适合谁来阅读? 本系列文章尽量使用最浅显易懂的文字.图片来组织内容,力求通信技术零基础的人群也能看懂.但个人建议,至少稍微了解过网络通信方面的知识后再看,会更有收获.如果您大 ...

  5. IM开发者的零基础通信技术入门(一):通信交换技术的百年发展史(上)

    [来源申明]本文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鲜枣课堂",官方网站:xzclass.com,原题为:<通信交换的百年沧桑(上)>,本文引用时已征得原作者同意.为了更好的内容呈现 ...

  6. 在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时最佳交换数据方式,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通信技术之数据交换技术(二)...

    引言 大家好,早在20世纪40年代,电报通讯系统采用了报文交换方式,它与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每个报文传送的时候,它没有连接建立或者是连接释放这两个阶段. 文章目录 2.报文交换技术3.分组交换 ...

  7. 交换与路由第一章 网络技术基础

    交换与路由第一章 网络技术基础 1.OSI参考模型(OSI/RM) 1.1 OSI参开模型分为5层,从下至上,每一层完成目标明确的不同的功能. 物理层: 规定了激活.维持和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 ...

  8. c语言槟编程把两个数交换,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doc

    PAGE PAGE 1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和计算机的系统,同时也是基于网络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科学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 ...

  9.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知识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知识.doc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知识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概况 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20世纪50年代) 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 分类:①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极大规模(包含的电 ...

  10.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课题: 课题:计算机网络概述(一) ) 教学顺序: 教学顺序:1 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产生的 ...

最新文章

  1. Django Models一对多操作
  2. 修复迁移后Net Standard项目中的错误
  3. c语言 函数的参数传递示例_C-用户定义的函数示例,没有参数,没有返回类型...
  4. java 局部内部类常用么_Java中的内部类
  5. Netty架构与原理详解
  6. dedecms 封面模板和列表模板有什么不同
  7. ARM处理器的9种模式详解
  8. 计算机房 噪声 标准,机房的噪音检测标准及治理方法
  9. ios识别人脸自动拍照_ios人脸拍照识别
  10. with revoked permission android.permission.CAMERA
  11. 观念理解论创业设计思维
  12. qpython教程_qpython教程
  13. 【obs-studio开源项目从入门到放弃】obs-studio项目简介和架构
  14. Flink DataStream时间水印机制
  15. uniapp连接蓝牙设备
  16. 数据预处理系列:(二)创建试验样本数据
  17. console连接h3c s5500_H3C交换机console口进入怎么设置密码
  18. c语言程序计算华氏度,C语言:一个计算摄氏度华氏度和绝对温度三种数转换的程序...
  19. COMSOL案例学习(4):水杯中的自然对流
  20. 智慧税务解决方案-最新全套文件

热门文章

  1. 《凤凰项目: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读书笔记
  2. navcat定时备份mysql_Navicat for MySQL定时备份数据库及数据恢复
  3. 神舟笔记本电脑进入u启动之BIOS设置方法
  4. 《统计学》第八版贾俊平第八章假设检验知识点总结及课后习题答案
  5. 【性能测试】全链路压测
  6. android pad刷机,平板刷机图文教程详解!小编手把手教你安卓平板电脑怎么刷机
  7. APP开发之APP研发流程微信棋牌程序制作
  8. 思维导图有什么用?思维导图的优势、缺点及其适用人群详解
  9. matlab二阶系统曲线,基于matlab的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分析
  10. 利用MATLAB实现对一幅彩色图像的高斯滤波(不采用MATLAB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