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链路聚合实验
    • 实验拓扑
    • 实验需求
    • 实验解法
  • 总结
    • 成员端口的状态
    • 聚合模式
    • 聚合边缘接口
    • 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链路聚合实验

实验拓扑

实验需求

1.按照图示配置PC3和PC4的

2.P地址

3.在SW1和SW2的两条直连链路上配置静态链路聚合,实现链路冗余,并可以增加传输带宽

4.SW1和SW2之间的直连链路要配置为Trunk类型,允许所有vlan通过

5.中断SW1和SW2之间的一条直连链路,测试PC3和PC4是否仍然能够继续访问

实验解法

  1. PC配置IP地址部分略

  2. 在SW1和SW2的直连链路上配置链路聚合

    分析:SW1和SW2之间通过g1/0/1和g1/0/2接口直连,需要在两台交换机上分别创建聚合接口,并把g1/0/1和g1/0/2接口加入到聚合接口,形成链路聚合。被聚合的物理接口的vlan配置和接口类型要保持一致,所以在配置链路聚合前,物理端口不要做任何其他配置,保持默认状态即可

    步骤1:在SW1上创建VLAN 10,加入接口g1/0/4

    [sw1]vlan 10
    [sw1-vlan10]port GigabitEthernet 1/0/4
    [sw1-vlan10]qui
    [sw1]
    

    步骤2:在SW1上创建Bridge-Aggregation 1号聚合接口

    [SW1]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步骤3:进入g1/0/1和g1/0/3接口的接口视图,分别把两个接口加入到聚合接口

    [SW1]interface g1/0/1
    [SW1-GigabitEthernet1/0/1]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1]interface g1/0/2
    [SW1-GigabitEthernet1/0/2]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1]interface g1/0/3
    [SW1-GigabitEthernet1/0/2]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步骤4:SW2上命令与SW1上完全一致(操作过程如下:)

    [H3C]sys sw2
    [sw2]vlan 10
    [sw2-vlan10]port  GigabitEthernet 1/0/4
    [sw2-vlan10]qui
    [sw2]int Bridge-Aggregation 1
    [sw2-Bridge-Aggregation1]qui
    [sw2]int range g1/0/1 to g1/0/3
    [sw2-if-range]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2-if-range]qui
    [sw2]
    

    步骤5:查看链路聚合状态,发现已经成功运行

    [sw2]dis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Loadsharing Type: Shar -- Loadsharing, NonS -- Non-Loadsharing
    Port: A -- Auto
    Port Status: S -- Selected, U -- Unselected, I -- Individual
    Flags:  A -- LACP_Activity, B -- LACP_Timeout, C -- Aggregation, D -- Synchronization, E -- Collecting, F -- Distributing,  G -- Defaulted, H -- ExpiredAggregat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
    Aggregation Mode: Static
    Loadsharing Type: SharPort             Status  Priority Oper-Key
    --------------------------------------------------------------------------------GE1/0/1          S       32768    1         GE1/0/2          S       32768    1         GE1/0/3          S       32768    1
    
  3. SW1和SW2之间的直连链路要配置为Trunk类型,允许所有vlan通过

    分析:物理接口加入到聚合接口后,会自动继承聚合接口的vlan相关配置,所以不需要在物理接口上分别配置Trunk,只需要在聚合接口下配置Trunk即可

    步骤1:在SW1的Bridge-Aggregation 1接口的接口视图下,把该聚合接口配置为Trunk,并允许所有vlan通过。命令执行完毕后,会显示配置已经在g1/0/1到g1/0/3接口上自动完成

    [sw1]int Bridge-Aggregation 1
    [sw1-Bridge-Aggregation1]port link-type trunk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1 done.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2 done.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3 done.
    [sw2-Bridge-Aggregation1]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1 done.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2 done.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3 done.
    [sw2-Bridge-Aggregation1]
    [sw1-Bridge-Aggregation1]quit
    [sw1]
    

    步骤2:SW2上命令与SW1上完全一致

    [sw1][sw2]int Bridge-Aggregation 1
    [sw2-Bridge-Aggregation1]port link-type trunk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1 done.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2 done.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3 done.
    [sw1-Bridge-Aggregation1]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1 done.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2 done.
    Configuring GigabitEthernet1/0/3 done.
    

    步骤3:测试连通性

    <H3C>ping 192.168.1.10
    Ping 192.168.1.10 (192.168.1.10): 56 data bytes, press CTRL_C to break
    56 bytes from 192.168.1.10: icmp_seq=0 ttl=255 time=22.000 ms
    56 bytes from 192.168.1.10: icmp_seq=1 ttl=255 time=5.000 ms
    56 bytes from 192.168.1.10: icmp_seq=2 ttl=255 time=5.000 ms
    56 bytes from 192.168.1.10: icmp_seq=3 ttl=255 time=4.000 ms
    56 bytes from 192.168.1.10: icmp_seq=4 ttl=255 time=15.000 ms
    
  4. 中断SW1和SW2之间的一条直连链路,测试PC3和PC4是否仍然能够继续访问

    分析:链路聚合会自动把SW1和SW2之间的流量进行负载均衡,某一条链路中断连接后,也仍然还有另外一条链路可以继续通讯,所以PC3和PC4可以继续访问

    步骤1:进入SW2的g1/0/1和g1/0/2接口的接口视图,使用shutdown命令关闭接口,

    [sw2]int range g1/0/1 to g1/0/2
    [sw2-if-range]shutdown
    

    步骤2:测试结果,PC3仍然可以Ping通PC4

    <H3C>ping 192.168.1.10
    Ping 192.168.1.10 (192.168.1.10): 56 data bytes, press CTRL_C to break
    56 bytes from 192.168.1.10: icmp_seq=0 ttl=255 time=22.000 ms
    56 bytes from 192.168.1.10: icmp_seq=1 ttl=255 time=5.000 ms
    56 bytes from 192.168.1.10: icmp_seq=2 ttl=255 time=5.000 ms
    56 bytes from 192.168.1.10: icmp_seq=3 ttl=255 time=4.000 ms
    56 bytes from 192.168.1.10: icmp_seq=4 ttl=255 time=15.000 ms
    

总结

以太网链路聚合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条以太网逻辑链路,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链路捆绑是通过接口捆绑实现的,多个以太网接口捆绑在一起后形成一个聚合组,而这些被捆绑在一起的以太网接口就称为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每个聚合组唯一对应着一个逻辑接口,称为聚合接口

成员端口的状态

  • 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具有以下三种状态:

    • 选中(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参与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称为“选中端口”。
    • 非选中(Un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不能参与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称为“非选中端口”。
    • 独立(Individual)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作为普通物理口参与数据的转发。当聚合接口配置为聚合边缘接口,其成员端口未收到对端端口发送的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报文时,处于该状态。

聚合模式

  • 链路聚合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两种模式,它们各自的优点如下所示:

    • 静态聚合模式:一旦配置好后,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就不会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比较稳定

    • 动态聚合模式:能够根据对端和本端的信息调整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比较灵活

      [SW1]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W1-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SW1-Bridge-Aggregation1] quit
      
    • 处于静态聚合模式下的聚合组称为静态聚合组,处于动态聚合模式下的聚合组称为动态聚合组

聚合边缘接口

  • 在网络设备与服务器等终端设备相连的场景中,当网络设备配置了动态聚合模式,而终端设备未配置动态聚合模式时,聚合链路不能成功建立,网络设备与该终端设备相连多条链路中只能有一条作为普通链路正常转发报文,因而链路间也不能形成备份,当该普通链路发生故障时,可能会造成报文丢失。

  • 若要求在终端设备未配置动态聚合模式时,该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间的链路可以形成备份,可通过配置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相连的聚合接口为聚合边缘接口,使该聚合组内的所有成员端口都作为普通物理口转发报文,从而保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间的多条链路可以相互备份,增加可靠性。当终端设备完成动态聚合模式配置时,其聚合成员端口正常发送LACP报文后,网络设备上符合选中条件的聚合成员端口会自动被选中,从而使聚合链路恢复正常工作。

    [SW1-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为聚合边缘接口。
    [SW1-Bridge-Aggregation1] lacp edge-port
    [SW1-Bridge-Aggregation1] quit

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通过采用不同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可以实现灵活地对聚合组内流量进行负载分担。聚合负载分担的类型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 逐流负载分担:按照报文的源/目的MAC地址、源/目的服务端口、入端口、源/目的IP地址中的一种或某几种的组合区分流,使属于同一数据流的报文从同一条成员链路上通过。
    • 按照报文类型自动选择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华三链路聚合实验配置相关推荐

  1. 华三路由器链路聚合配置(H3C华三链路聚合的原理)

    1.华三路由器链路聚合配置,链路聚合的作用: 将多条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条以太网逻辑链路,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2.聚合模式 ...

  2. 华三RIF堆叠实验配置

    实验拓扑图 注意: 华三交换机堆叠业务口需要10G以上 接入加入IRF-port逻辑堆叠口之前需要shutdown关闭接口 逻辑堆叠口只有两个(x/1或者x/2) 实验步骤 SW1修改堆叠优先级 [S ...

  3. 锐捷链路聚合实验配置

    目录 二层链路聚合 三层链路聚合 聚合口的状态 Down:端口的链路状态处于Down时,端口不可能转发任何数据报文,显示为"Down"状态 BandI:表示端口进入聚合状态 Sus ...

  4. 三层交换机链路聚合实验-Cisco Packet Tracer

    三层交换机链路聚合实验 一.实验内容 互联网结构如图所示,三层交换机S1和S2的端口3-5构成端口通道,这一对端口通道作为实现S1和S2互连的三层接口.三层交换机S1和S2的端口6-8构成端口通道,这 ...

  5. 安全方向比路由交换难吗_「网工进阶」路由交换:链路聚合的配置,你都会吗...

    背景 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对骨干链路的带宽和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技术中,常用更换速率的接口板和更换支持高速率接口板设备的方式来增加带宽,但这种方式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而且不够灵活. ...

  6. 华三无线控制器的配置优化

    数据通信 - 建设篇 - 无线 第三章 华三无线控制器的配置优化 数据通信 - 建设篇 - 无线 系列文章回顾 华三无线控制器的配置优化 背景介绍 实施步骤 用户接入优化.无线漫游优化.用户并发数优化 ...

  7. 华为、华三网络设备SSH登陆配置

    一.华为网络设备: 1.首先配置vty接口 user-interface vty 0 4 配置接口的认证模式 authentication-mode aaa 配置用户权限级别 user privile ...

  8. 华为链路聚合Eth-Trunk配置实例

    华为链路聚合Eth-Trunk配置实例 目录 华为链路聚合Eth-Trunk配置实例 什么是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实例拓扑 配置要求 配置思路 配置命令 SW1: SW2: SW3: 检测 什么是链路聚合 ...

  9. HCL配置二层静态链路聚合实验

    实验目标 完成本实验,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掌握二层静态聚合配置方法 实验拓扑 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一 配置二层静态聚合 本实验任务主要是通过配置静态链路聚合,实现数据流量在各成员端口间的分担,并采用源 ...

最新文章

  1. 12 种方式轻松实现 Ruby 调用
  2. 视觉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综述
  3. 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冒险的解决nop,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讲义(103页)-原创力文档...
  4. Photoshop初涉---第一次系统地学习
  5. 兄dei,Python数据竞赛和5万现金奖励了解一下
  6. 带有Gradle的Spring Boot Web应用程序
  7. Python打包文件为exe,PyInstaller应用
  8. MySQL入门(一) MacOS端配置与基本命令
  9. IMAP与POP3的比较
  10. Spring中Bean的作用域差别
  11. 映美FP-530K+打印发票的各种经验
  12. C++ 11 内容总结
  13. LTE中的RSRP、RSSI、RSRQ、SINR、MCS介绍
  14. 卡巴斯基在桌面窗口管理器中发现零日漏洞
  15. Python处理unicode字符
  16. 为什么农民收入少,到底为什么
  17. 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8. 使用BurpSuite对IOS客户端app抓包方法
  19. Linux应用开发基础
  20. CISCO DHCP配置全程详解

热门文章

  1. 一.spring中的各个依赖,及分类
  2. PostgreSQL(Pgsql)快速开始/ ubuntu、centos下PostgreSQL数据库安装配置/查看已经编译的pg 编译选项
  3. Node.js 解决cmd执行node xxx.js 输出乱码
  4. 因子分析模型(清风建模学习笔记)
  5. java window10 等64位系统调用32位dll库
  6. 如果用户输入大小写字母,则输出字母对应的ASCII码值。
  7. 高速传输线的设计及仿真流程
  8. \t\tINFO: Performance of XSLT Transformations in the .NET Framework
  9. DataFun: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10. 解决win10系统桌面频繁自动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