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文介绍TThread。

  现在开始说明 Synchronize和WaitFor

  但是在介绍这两个函数之前,需要先介绍另外两个线程同步技术:事件和临界区

事件(Event)

  事件(Event)与Delphi中的事件有所不同。从本质上讲,Event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全局的布尔变量。它有两个赋值操作:Set和ReSet,相当于把它设置为 True或False。而检查它的值是通过WaitFor操作进行。对应在Windows平台上,是三个API函数:SetEvent、ResetEvent、WaitForSignalObject(实现WaitFor功能的API还有几个,这是最简单的一个)。

  这三个都是原语,所以Event可以实现一般布尔变量不能实现的在多线程中的应用。Set和Reset的功能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一下WaitFor的功能:

  WaitFor的功能是检查Event的状态是不是为Set状态(相当于True),如果是则立即返回,如果不是,则等待它变为Set状态,在等待期间,调用WaitFor的线程处于挂起状态。另外WaitFor有一个参数用于超时设置,如果此参数为0,则不等待,立即返回Event的状态,如果是INFINITE则无线等待这,直到Set状态发生,若是一个有限的数值,则等待相应的毫秒数之后返回Event的状态

  当Event从Reset状态向Set状态转换时,唤醒其他由于WaitFor这个Event而挂起的线程,这就是他为什么叫Event的原因。所谓“事件”就是指“状态的转换”。通过Event可以在线程间传递这种“状态转换”信息。

  当然用一个受保护(见下面的临界区介绍——)的布尔变量也能实现类似的功能,只要用一个循环检查此布尔值的代码来代替WaitFor即可,从功能上说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实际使用中就会发现,这样会占用大量的CPU资源,降低系统性能,影响到别的线程的执行速度,所以是不经济的,有时候甚至可能出问题,所以不建议这么做

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

  临界区则是一项共享数据访问保护的技术。它其实也是相当于一个全局的布尔变量。但对它的操作有所不同,它只有两个操作:Enter和Leave,同样可以把它的两个状态当做True和False,分别表示现在是否处于临界区中。这两个操作也是原语,所以它可以用在多线程应用中保护共享数据,防止访问冲突

  用临界区保护共享数据的方法很简单:在每次要共享数据之前调用Enter设置进入临界区标识,然后再操作数据,最后调用Leave离开临界区。它的保护原理是这样的:当一个线程进入临界区之后,如果此时另一个线程也要访问这个数据,则它会在调用Enter时,发现已经有线程进入临界区,然后此线程就会被挂起,等待当前在临界区的线程调用Leave离开临界区,当另一个线程完成操作时,调用Leave离开后,次线程就会被唤醒,并设置临界区标志,开始操作数据,这样就防止了访问冲突

  以前面那个InterlockedIncrement为例,我们用CriticalSection(Windows API)来实现它

varInterlockedCrit: TRTLCriticalSection;
procedure InterlockedIncrement(var aValue: Integer);
beginEnterCriticalSection(InterlockedCrit);Inc(aValue);LeaveCriticalSection(InterlockedCrit);
end;

  注意使用临界区的语法格式:先Enter临界区,再对某个数据进行操作,然后Leave临界区

  现在再来看前面的那个例子(在上篇博客里)

1)线程A进入临界区(假设数据为3)

2)线程B进入临界区,因为此时A已经在临界区中,所以B被挂起

3)线程A对数据加一(现在是4)

4)线程A离开临界区,唤醒线程B(现在内存中的数据是4)

5)线程B被唤醒,对数据加一(现在就是5)

6)线程B离开临界区,现在的数据就是正确的了

  临界区就是这样保护共享数据的访问

  关于临界区的使用,有一点要注意:即数据访问时的异常情况处理。因为如果在数据操作时发生异常,将导致Leave操作没有被执行,结果将使本应该被唤醒的线程未被唤醒,可能造成程序的没有响应。所以一般来说,如下面这样访问临界区才是正确的做法

EnterCriticalSection( InterlockedCrit );
try//操作临界区数据
finallyLeaveCriticalSection( InterlockedCrit );
end;

  最后要说的是,Event和CriticalSection都是操作系统资源,使用前都需要创建,使用完成之后也同样需要释放。如

  TThread类用到的一个全局Event:SyncEvent 和全局CriticalSection: ThreadLock,都是在InitThreadSynchronization和 DoneThreadSynchronization中进行创建和释放的,而它们则是在Classes单元的Initialization 和 Finalization 中被调用的。

  由于在TThread中都是用API来操作Event和CriticalSection的,所以前面都是以API为例,其实Delphi已经提供它们的封装,在 SyncObjs单元中,分别是 TEvent类 和 TCriticalSection类。用法也和前面用API的方法相差无几。因为 TEvent的构造函数参数过多,为了简单起见,Delphi还提供了一个用默认参数初始化的 Event类: TSimpleEvent

  顺便再介绍一下另一个用于线程同步的类:TMultiReadExclusiveWriteSynchronizer, 它是在 SysUtils 单元里面定义的。据我所知,这是Delphi RTL中定义的最长的一个类名,还好它有一个短的别名: TMREWSync。至于他的用处,光看名字就可以知道了



有了前面对 Event和 CriticalSection的准备知识,可以正式开始讨论Synchronize和 WaitFor了。

  我们知道,Synchronize是通过将部分代码放到主线程中执行来实现线程同步的,因为在一个进程中,只有一个主线程,先来看看Synchronize的实现

procedure TThread.Synchronize(Method: TTheadMethod);
beginFSynchronize.FThread:= Self;FSynchronize.FSynchronize.Exception:= nil;FSynchronize..FMethod:= Method;Synchronize(@FSynchronize);
end;

  其中FSynchronize是一个记录类型:

PSynchronizeRecord= ^TSynchronizeRecord;
TSynchronizeRecord = recordFThread: TObject;FMethod: TThreadMethod;FSynchronizeException: TObject;
end;

  用于进行线程和主线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包括传入线程类对象,同步方法及发生的异常。

  在Synchronize中调用它的一个重载版本,而且这个重载版本比较特别,它是一个“类方法”,所谓类方法,是一种特殊的类成员方法,它的调用并不需要创建类实例,而是想构造函数那样,通过类名调用。之所以会用类方法来实现它,是因为为了可以在线程对象还没有被创建的时候也能调用它。不过实际中用它的是另外一个重载版本(也是类方法)和另一个类方法StaticSynchronize。

  下面是这个Synchronize的代码

class procedure TThread.Synchronize(ASyncRec: PSynchronizeRecord);
varSyncProc: TSyncProc;
beginif GetCurrentThreadID = MainThreadID thenASyncRec.FMethod// 首先是判断当前线程是否是主线程,如果是,则简单地执行同步方法后返回。elsebeginSyncProc.Signal := CreateEvent(nil, True, False, nil);{ 通过局部变量SyncProc记录线程交换数据(参数)和一个Event Handle,其记录结构如下:TSyncProc = recordSyncRec: PSynchronizeRecord;Signal: THandle;end; }tryEnter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接着进入临界区(通过全局变量ThreadLock进行,因为同时只能有一个线程进入Synchronize状态,所以可以用全局变量记录)}try{ 然后就是把这个记录数据存入SyncList这个列表中(如果这个列表不存在的话,则创建它)。 }if SyncList = nil thenSyncList := TList.Create;//SyncProc.SyncRec := ASyncRec;SyncList.Add(@SyncProc);{ 再接下就是调用SignalSyncEvent,其代码在前面介绍TThread的构造函数时已经介绍过了,它的功能就是简单地将SyncEvent作一个Set的操作。关于这个SyncEvent的用途,将在后面介绍WaitFor时再详述。 }SignalSyncEvent;{ 接下来就是最主要的部分了:调用WakeMainThread事件进行同步操作。WakeMainThread是一个TNotifyEvent类型的全局事件。这里之所以要用事件进行处理,是因为Synchronize方法本质上是通过消息,将需要同步的过程放到主线程中执行,如果在一些没有消息循环的应用中(如Console或DLL)是无法使用的,所以要使用这个事件进行处理。 }if Assigned(WakeMainThread) thenWakeMainThread(SyncProc.SyncRec.FThread);Leave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在执行完WakeMainThread事件后,就退出临界区tryWaitForSingleObject(SyncProc.Signal, INFINITE);{ 然后调用WaitForSingleObject开始等待在进入临界区前创建的那个Event。这个Event的功能是等待这个同步方法的执行结束,关于这点,在后面分析CheckSynchronize时会再说明。 }finallyEnter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end;{ 注意在WaitForSingleObject之后又重新进入临界区,但没有做任何事就退出了,似乎没有意义,但这是必须的!因为临界区的Enter和Leave必须严格的一一对应。那么是否可以改成这样呢:if Assigned(WakeMainThread) thenWakeMainThread(SyncProc.SyncRec.FThread);WaitForSingleObject(SyncProc.Signal, INFINITE);finallyLeave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end;上面的代码和原来的代码最大的区别在于把WaitForSingleObject也纳入临界区的限制中了。看上去没什么影响,还使代码大大简化了,但真的可以吗?事实上是不行!因为我们知道,在Enter临界区后,如果别的线程要再进入,则会被挂起。而WaitFor方法则会挂起当前线程,直到等待别的线程SetEvent后才会被唤醒。如果改成上面那样的代码的话,如果那个SetEvent的线程也需要进入临界区的话,死锁(Deadlock)就发生了(关于死锁的理论,请自行参考操作系统原理方面的资料)。死锁是线程同步中最需要注意的方面之一!}finallyLeave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end;finallyCloseHandle(SyncProc.Signal);end;// 最后释放开始时创建的Event,如果被同步的方法返回异常的话,还会在这里再次抛出异常。if Assigned(ASyncRec.FSynchronizeException) thenraise ASyncRec.FSynchronizeException;end;
end;

  这段代码略多一些,不过也不算复杂。

  可见ThreadLock这个临界区就是为了保护对SyncList的访问,这一点在后面介绍CheckSynchronize时会再次看到。

  而响应这个事件的是Application对象,下面两个方法分别用于设置和清空 WakeMainThread事件的响应(来自Forms单元)

procedure TApplication.HookSynchronizeWakeup;
beginClasses.WakeMianThread:= WakeMainThread;
end;procedure TApplication.UnhookSynchronizeWakeup;
beginClasses.WakeMainThread:= nil;
end;

  上面这两个方法分别是在TApplication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被调用。

  这就是在Application对象中WakeMainThread事件响应的代码,消息就是在这里被发出的,它利用一个空消息来实现

procedure TApplication.WakeMainThread(Sender: TObject);
beginPostMessage(Handle, WM_NULL, 0, 0);
end;

  而这个消息的响应也是在Application对象中,见下面的代码(删除无关的部分)

    procedure TApplication.WndProc(var Message: TMessage);...begintry…with Message docase Msg of…WM_NULL:CheckSynchronize;…exceptHandleException(Self);end;end;

    其中的CheckSynchronize也是定义在Classes单元中的,由于他比较复杂,暂时不详细说明,只要知道它是具体处理Synchronize功能的部分就好,回到前面CheckSynchronize,见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CheckSynchronize(Timeout: Integer = 0): Boolean;
varSyncProc: PSyncProc;LocalSyncList: TList;
begin// 首先,这个方法必须在主线程中被调用(如前面通过消息传递到主线程),否则就抛出异常。if GetCurrentThreadID <> MainThreadID thenraise EThread.CreateResFmt(@SCheckSynchronizeError, [GetCurrentThreadID]);{ 接下来调用ResetSyncEvent(它与前面SetSyncEvent对应的,之所以不考虑WaitForSyncEvent的情况,是因为只有在Linux版下才会调用带参数的CheckSynchronize,Windows版下都是调用默认参数0的CheckSynchronize)。 }if Timeout > 0 thenWaitForSyncEvent(Timeout)elseResetSyncEvent;{ 现在可以看出SyncList的用途了:它是用于记录所有未被执行的同步方法的。因为主线程只有一个,而子线程可能有很多个,当多个子线程同时调用同步方法时,主线程可能一时无法处理,所以需要一个列表来记录它们。 }LocalSyncList := nil;Enter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tryInteger(LocalSyncList) := InterlockedExchange(Integer(SyncList),Integer(LocalSyncList));tryResult := (LocalSyncList <> nil) and (LocalSyncList.Count > 0);if Result thenbegin{ 在这里用一个局部变量LocalSyncList来交换SyncList,这里用的也是一个原语:InterlockedExchange。同样,这里也是用临界区将对SyncList的访问保护起来。只要LocalSyncList不为空,则通过一个循环来依次处理累积的所有同步方法调用。最后把处理完的LocalSyncList释放掉,退出临界区。 }while LocalSyncList.Count > 0 dobegin{ 再来看对同步方法的处理:首先是从列表中移出(取出并从列表中删除)第一个同步方法调用数据。然后退出临界区(原因当然也是为了防止死锁)。接着就是真正的调用同步方法了。 }SyncProc := LocalSyncList[0];LocalSyncList.Delete(0);Leave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trytrySyncProc.SyncRec.FMethod;except // 如果同步方法中出现异常,将被捕获后存入同步方法数据记录中。SyncProc.SyncRec.FSynchronizeException := AcquireExceptionObject;end;finallyEnter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重新进入临界区后,调用SetEvent通知调用线程,同步方法执行完成了(详见前面Synchronize中的WaitForSingleObject调用)。 }end;SetEvent(SyncProc.signal);end;end;finallyLocalSyncList.Free; // 等list的序列全部执行完后,释放list的资源end;finallyLeave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end;
end;

  至此,整个Synchronize的实现介绍完成。

最后来说一下WaitFor,它的功能就是等待线程执行结束。其代码如下:

function TThread.WaitFor: LongWord;
varH: array [0 .. 1] of THandle;WaitResult: Cardinal;Msg: TMsg;
beginH[0] := FHandle;if GetCurrentThreadID = MainThreadID thenbeginWaitResult := 0;H[1] := SyncEvent;repeat{ This prevents a potential deadlock if the background thread does a SendMessage to the foreground thread }if WaitResult = WAIT_OBJECT_0 + 2 thenPeekMessage(Msg, 0, 0, 0, PM_NOREMOVE);WaitResult := 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2, H, False, 1000,QS_SENDMESSAGE);CheckThreadError(WaitResult <> WAIT_FAILED);if WaitResult = WAIT_OBJECT_0 + 1 thenCheckSynchronize;until WaitResult = WAIT_OBJECT_0;endelseWaitForSingleObject(H[0], INFINITE);CheckThreadError(GetExitCodeThread(H[0], Result));
end;

  如果不是在主线程中执行WaitFor的话,很简单,只要调用 WaitForSignalObject 等待此线程的Handle为Signaled状态即可

  如果是在主线程中执行WaitFor则比较麻烦。首先要在Handle数组中增加一个SyncEvent,然后循环等待,直到线程结束(即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返回WAIT_OBJECT_0,详见MSDN中关于此API的说明)。

在循环等待中作如下处理:如果有消息发生,则通过PeekMessage取出此消息(但并不把它从消息循环中移除),然后调用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来等待线程Handle或SyncEvent出现Signaled状态,同时监听消息(QS_SENDMESSAGE参数,详见MSDN中关于此API的说明)。可以把此API当作一个可以同时等待多个Handle的WaitForSingleObject。如果是SyncEvent被SetEvent(返回WAIT_OBJECT_0 + 1),则调用CheckSynchronize处理同步方法。
为什么在主线程中调用WaitFor必须用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而不能用WaitForSingleObject等待线程结束呢?因为防止死锁。由于在线程函数Execute中可能调用Synchronize处理同步方法,而同步方法是在主线程中执行的,如果用WaitForSingleObject等待的话,则主线程在这里被挂起,同步方法无法执行,导致线程也被挂起,于是发生死锁。
而改用WaitForMultipleObjects则没有这个问题。首先,它的第三个参数为False,表示只要线程Handle或SyncEvent中只要有一个Signaled即可使主线程被唤醒,至于加上QS_SENDMESSAGE是因为ynchronize是通过消息传到主线程来的,所以还要防止消息被阻塞。这样,当线程中调用Synchronize时,主线程就会被唤醒并处理同步调用,在调用完成后继续进入挂起等待状态,直到线程结束。
至此,对线程类TThread的分析可以告一个段落了,对前面的分析作一个总结:
1)线程类的线程必须按正常的方式结束,即Execute执行结束,所以在其中的代码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入足够多的对Terminated标志的判断,并及时退出。如果必须要“立即”退出,则不能使用线程类,而要改用API或RTL函数。
2)对可视VCL的访问要放在Synchronize中,通过消息传递到主线程中,由主线程处理。
3)线程共享数据的访问应该用临界区进行保护(当然用Synchronize也行)。
4)线程通信可以采用Event进行(当然也可以用Suspend/Resume)。
5)当在多线程应用中使用多种线程同步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umenger/p/4449925.html

Delphi中线程类TThread实现多线程编程2---事件、临界区、Synchronize、WaitFor……相关推荐

  1. Delphi的线程类

    本文是没有写过delphi的多线程,对delphi的线程类TThread不熟悉的人而写的,主要从 TThread的源代码入手. Delphi为多线程的实现专门封装了一个TThread类来实现,我们从C ...

  2. 认识Delphi的线程类

    本文是没有写过delphi的多线程,对delphi6的线程类TThread不熟悉的人而写的,主要从 TThread的源代码入手.(其他版本的delphi,请参照此文自行理解) Delphi为多线程的实 ...

  3. 用户方式中线程的同步——Windows核心编程学习手札之八

    用户方式中线程的同步 --Windows核心编程学习手札之八 系统中所有线程都必须拥有对各种系统资源的访问权,这些资源包括内存堆栈.串口.文件.窗口和许多其他资源.如果一个线程需要独占对资源的访问权, ...

  4. linux查询某域线程是否满了,Linux多线程编程的时候怎么查看一个进程中的某个线程是否存活...

    pthread_kill: 别被名字吓到,pthread_kill可不是kill,而是向线程发送signal.还记得signal吗,大部分signal的默认动作是终止进程的运行,所以,我们才要用sig ...

  5. 进程、线程及python的多线程编程

    目录 一.进程.线程和并行执行 1.什么是进程.线程 注意 2.什么是并行执行 二.python的多线程编程 threading模块 语法 多线程编程的传参 演示 三.总结 一.进程.线程和并行执行 ...

  6. 多线程的实现方式_Java中线程的状态及多线程的实现方式

    线程的状态 线程状态图: 说明: 线程共包括以下5种状态.1. 新建状态(New) : 线程对象被创建后,就进入了新建状态.例如,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2. 就绪状 ...

  7. java 多线程状态_总结Java中线程的状态及多线程的实现方式

    线程的状态线程状态图: 说明: 线程共包括以下5种状态. 1. 新建状态(New) : 线程对象被创建后,就进入了新建状态.例如,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2. 就绪 ...

  8. C语言中的类模拟(C++编程思想)

     在面向对象的语言里面,出现了类的概念.这是编程思想的一种进化.所谓类:是对特定数据的特定操作的集合体.所以说类包含了两个范畴:数据和操作.而C语言中的struct仅仅是数据的集合. 1.实例:下面先 ...

  9. linux某个线程信号唤醒,linux多线程编程--信号量和条件变量 唤醒丢失事件

    PriorityQueue有一个特征需要特别注意,即:对于那些通过排序方法判定为"相等"的元素,在通过poll方法依次取出它们时,它们的顺序是不确定的,特别是不会维持插入的顺序.举 ...

最新文章

  1. Essential Studio for mobile MVC中2种添加移动图表到MVC3 ASPX应用程序中的方法
  2. 数据分析之全国热门景点分析
  3. javascript中0级DOM和2级DOM事件模型浅析
  4. vue v-Model
  5. GNU gcc的编译工具用法(转)
  6. Autofac的切面编程实现
  7. 简述linux常见的安全措施,六个常用的Linux安全基本措施
  8. netty 支持多种通讯协议
  9. 用一个案例介绍jQuery插件的使用和写法
  10. ndarray是什么_python数据分析用什么软件?
  11. 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_资料 | 数据挖掘:概念、模型、方法和算法(第2版)/ 国外计算机科学经典教材...
  12. AndroidStudio安卓原生开发_android按钮防止短时间内连续点击_在android_java中都能使用---Android原生开发工作笔记131
  13. 高性能 TCP amp; UDP 通信框架 HP-Socket v3.2.3 正式宣布
  14. 最经典25本Python编程开发电子书精粹
  15. Kotlin 常用API汇总
  16. 解决 Exception: ROM is missing for pong, see https://github.com/openai/atari-py#roms for instructions
  17. java怪兽仙境攻略_《怪兽仙境》v1.20基础攻略
  18. 求大佬指教一下,小白不懂为什么子网IP和子网掩码相对应但却不匹配呢
  19. 二维码相机遮罩层快速实现
  20. 【C语言】利用for循环来创建一个金字塔

热门文章

  1. 我的世界JAVA版编程语言_Java版版本记录/开发版本
  2. 计算机视觉的监控系统研究现状,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监控系统的研究
  3. linux系统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吗,linux操作系统对硬件的要求是多少
  4. 二叉树的建立与遍历(数据结构)
  5. POJ-1008(滑雪)
  6. mysql 外键设置
  7. 私有云对企业来说有什么好处
  8. 翻译:Hystrix - How To Use
  9. Screen命令让Linux shell在后台运行
  10. SQLmap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