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两天,收到一封邮件,一位快要毕业的的大学生问我,是去百度,还是去创新工场?

他在来信中说,从个人道德价值观来说,他想去创新工场,要远离流氓企业,不然会有狼狈为奸、助纣为虐的感觉,对不起自己。但是创新工场那边情况不熟悉, 不知道怎么选择,并问我现在比较热的移动互联网靠不靠谱。

去百度,还是去创新工场

我对新东西是总是持谨慎的态度,创新工场的刚起步,还需要磨练,而且从现阶段的情况看下来,并不太妙。

百度的技术还是很不错的,人家好多年了,用户数量也很大,也有很多积累了,所以还是应该去百度。

我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我始终觉得:

  • 1)创业是不需要助跑的,创业是一种积累到了自然就出现的东西。你也许并不那么觉得,但是我觉得创业助跑就像高考的辅导班一样,或是像英语培训一样,正如老罗所说的,出成绩的本来就是人家先天悟性不错,不行的总是不行,而需要培训的大多数总是有问题的,搞培训的都知道这个道理。退一步讲,就算是这些辅导班让你可以考个高分,但是后面呢?创业是一条很长的路,不是考了高分拿了风投被人宣传就能成的事。
  • 2)刚毕业的学生,要学的不是创业,而是开眼界,长见识,这比任何事都重要,因为我们的视野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大家也知道我国的教育是什么情况。所以,刚毕业的同学第一件事是把教育和工作的那个差距上的那条大沟给填平了。因此,我觉得大公司有更多的资源和牛人能开阔你的眼界,而不是创新工场里的那些补习班式的团队和项目。而要开眼界应该是去一些成熟的公司,就算要学习创业也应该去那些刚刚成型的创业公司,这是因为,更多的是你要看的那些成功公司的经验和思路。你可能知道什么不好,但是你没有见过好的,你将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这是就我觉得开眼界长见识的最大的价值。
  • 3)关于那些流氓企业(商业公司总是会有些商业手段的,但是流氓的商业公司使用的是流氓手段),我们处在的这个社会似乎已经分不清楚什么是流氓手段,什么是商业手段,但是有些公司的做法还是太过份,在如今这样垃圾的社会中居然还会那能脱颖而出,不得不让人佩服。不过我认为,我们需要用出世的态度去思考,入世的态度去做事。社会是个大染坊,我们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很多人都会迷失在其中,所以这需要我们坚持住我们心中那份理想的价值观,这个很难,能坚持下来的也不多。无论这个公司的文化让你有多么的不认同,但只要是其技术还是很不错的,能让你开眼界长见识,那就没有问题。因为不管你去到哪里,那些恶心的事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这就是中国的社会。
  • 所以,我们去那些无良企业,并不是学他的文化,而是学习他的技术和他们把事做出来的经验,根据鲁迅的拿来主义,重要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毕竟人家那么大,在技术方面总是有可取之处的。我们的教育把我们洗脑洗成了只有是和非的价值观,要么就是大好,要么就是大恶。所以,我们的感情要么就是爱,要么就是恨。没有必要,社会是多元的,多维的,这需要我们要学会分开看问题。

对于李开复的微博,我认为:毕业去创业并不好。去学习创业也要看看是去哪里?很多朋友都觉得毕业就算学完了,这就错了。

大学毕业表示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比较保守,我觉得走出学校,还需要5-10年的社会学习和积累。

我经历告诉我,大多数人是浮燥的,急功近利的,好大喜功的,无论是投资人,创业者,还是打工者。真正踏踏实实学习和努力的人很少。

我想说是,不要被人两三句话就说得激动万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你一开始没有吃好的饭,你总有一天得回来吃的。

创业和事业

我上上周未和我一个朋友聊了一下他的创业的想法和经历。他和我说他见到这个国外投资人曾投过 MySQL,当这个投资人听到他的项目的时候,很惊讶,因为,投资人来中国听到几乎全部都是“业务型的项目”,而从他这里第一次听到“技术型的项目”。投资人非常感兴趣,于是就聊了一会就决定投他的项目了。 我在想,如果我们假设有一天 MongoDB 的创始人在中国找投资人,对中国的投资人说,我有一个很 NB 的想法,我要做一个开源的非关系型的数据库,可以解决大规模数据量的快速水平扩展的问题,并可以为现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处理增加巨大的性能价值, 我不知道中国的投资人对这样的项目会不会感兴趣?我看悬。我这里不是说“产品型的项目”不好,我只是想说,在一个浮燥的环境里,几乎没人会关注这些“技术型的项目”。“业务型的项目”外表很华丽,更能打动人,可以让人看到“钱途”,所以,也就没人会关心那些可能改变世界的长期性的“技术型的项目”。

其实,创业就是开创事业。重点是事业,不是开个公司,也不是挣钱,公司和挣钱是你事业的副产品。

事业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诉求。

我个人认为,只有上升上事业的层面上来,才能算得上是创业。如果你只是想开个公司,接两个项目做做,挣点钱,我觉得那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除非你是想以一种曲线的方式达到你的人生理想目标。你的公司至少应该要去改善或是颠覆点什么,如果还有价值观的输出,那就更完美了。总之一句话,别把自己给卖了。 就算是在公司里打工,也应该有这份理想主义。

我一直和我的团队说——我们每一个人今天不愁找工作,外面也有很多东西在诱惑着我们。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今天在 Amazon 这个高速增涨并很踏实的公司里,我们应该把在公司里打工升华到事业的层面上来。看看,Amazon 是怎么一点一点地、扎扎实实地、有条不紊地、通过技术分析用户和市场来改变世界的,想想自己在 Amazon 公司里可以影响些什么,可以领导些什么,可以跟着 Amazon 去为这个世界改变些什么。当你有这样的心态和方式,积累到了,你就能去改变些什么,那时,你要出去创业也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看看今天如此浮燥的社会,我不知道人们怎么了。中国的很多的创业公司好像都只是为了上市挣钱,而国外更多的公司是为了上市后能改变世界或颠覆传统,这其中有多大的差距啊。每当看到中国有那么多的 CopyCat(或叫 C2C),而国外有那么多的创新,我实在无法为国人感到骄傲。他们甚至还为他们的抄袭找到很多理由,比如,有人说 Linux 抄 Unix 还不是抄,Windows 还不是抄 MacOS,OpenOffice 抄 MS Office,等等。我同意很多好的创意会被人 Copy 去,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只是我想说的是:

1)判断一个事抄不抄另一个事。我觉得不应该看其表面特征像不像,应该看其有没有颠覆性。比如 Linux 对 Unix 的颠覆。PC 对苹果电脑的颠覆(Windows 属于 PC 机颠覆时代的产物,让 PC 机更具颠覆性。 同样,Linux 的开始也是先上 x86)。就算是表面上复制了你,但是用另一种模式其改变了世界,颠覆了传统,创造了价值,这就不是抄袭。而中国的很多团队呢,还有那个山寨大王的公司,他们只不过是在做简单的复制,Copy 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颠覆。举个例子,新浪微博可能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复制,我暂时不说其在技术处理信息的回复上和 Twitter 巨大的差异(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功能(可惜的是新浪的名人路线让其永远不能理解什么是互联网的内涵,而很多人也迷失在这种浮华和虚荣之中)。而其它什么饭否,知乎,等等就是纯粹为了山寨了。如果我们不能颠覆一个产品,我们至少要想着去颠覆或是改善其某个或是几个功能吧。单纯的复制,

2)我们能不能问问我们自己。只是简单地去复制一个别人的想法,而没有经过自己的分析和考虑,这样的创业有意思吗?总有一些东西要不同吧,总不能靠我们政府帮你墙了你的复制源吧。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吗?还是那句话——别把自己给卖了。 我有一些同学,都在给中国的国有银行做项目,做了十多年了,还是和十年前几乎一个样。项目就是打单,加班,赶工,需求拼命变更,被甲方和 SB 领导蹂躏,等等,等等。我在想,一个公司,十多年了,还是老样子,连最基本的商业动作和项目管理还是十年前老样子,哎。十年,在 IT 行业,这十年是完全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颠覆。然而,我们很多这样的公司,这十年,他们并没有改变什么,连自己都没有改变。银行里的系统还是向十年前那样,还是用十年前的方式和银行打交道。这些公司,他们从未想过要去改变或是颠覆点什么,就算想过,也就坚持了一两年。

我们中国的企业,大多数是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的企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

  • 看看 csdn,it-pub, 中文 InfoQ 等一系例的技术论坛。尤其是 CSDN,也有十来年的历史了吧。从来没有想过怎么过提高信息质量,论坛和博客系统有段时间那叫一个难用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和产商的软文和活动。看看这个微博,你就知道为什么这些论坛干了那么长时间也无法成为像 StackOverflow 或是 Quora 这样的水平。再说说 InfoQ 中文站,完全就是敏捷的喉舌,主编里面有半数以上是 TW 公司的,上面的文章就像看新华网,人民网一样失去了媒体应有的客观性。而且那里的语言栏目没有C/C++语言,你能想像这些坑爹的编辑是怎么想的吗?所以,他们也无法成为像 CNet, TechCrunch,或是像 Dr. Dobb’s。因为那里是产商的广告战场,而不是技术人员的论坛。他们的目光短浅之处就在于,他们并没有明白真正让论坛有人气有权威的是技术人员,而不是这些为了销售的产商。难道不想成为最权威的技术网站吗?难道不知道成为最权威的技术网站后面所蕴藏的商机会比今天这种模式要大N倍吗?
  • 淘宝也一样(也许马云明白,下面的人不明白)。前段时间我在淘宝商城里买了一个假货。于是我找在线客服投诉,在线客服不管,让我打电话去杭州(这么大个公司连个800的客服电话都没有,shit!),我只好打到杭州,经过若干个占线的经历后(淘宝的 call center 真是弱爆了),杭州的客服告诉我,让我在线点“让淘宝客服介入”,我说,我打电话来淘宝就是让你介入的,但他却被告诉要求介入的方法必需是在网站上点相应的按钮。我滴神啊,哪个脑子进水的经理设计的这处流程啊(这是和老罗那个短片里星巴克的“中杯”的段子不一样脑残吗)。好吧,我还没疯,我去网站点了,结果3-4个月,淘宝的客服根本就没找我,连个邮件都没发。可见,淘宝完全是和商家一伙的,而不是站在买家一边的。淘宝的目光短浅之处就在于,他们并没有明白真正付钱的是买家,而不是那些商户。如果买家满意了,淘宝其商户才能赚到钱。这么浅显的道理不懂吗?也许,淘宝知道他现在平台上的这些商户让他根本不敢面对买家(另外,关于淘宝的技术,我觉得有点两极分化,后台看似很强,但是前台用户的管理页面那个恶心啊,还要整些 ActiveX 插件,搞得只支持 IE,支持 IE 也罢了,有时候下单的时候看不见提交按钮,联系在线客服,他让我:换别的浏览器,如果不行,就清空所有的缓存,再不行就重装浏览器,WTF,你们开发人员有没有搞错啊)
  • 百度和360就更 SB 了。有技术,有资金,有用户,有市场,还是上市公司,也积累了那么多年,也有很不错的产品和功能,但是就一定要去走流氓的路线,脑子透逗了吧。这不是目光短浅的问题了,这是人品和智商的问题了。难道百度不觉得有一个权威公正的搜索排名,会比恶意地竞价排名能挣更多的钱吗?难道百度不明白保护知识产权也能挣更多的钱吗?因为,当你让一个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起来,你会发现,作为生态引擎的你会让整个生态系统更加依赖你,追捧你,而这个良性的生态系统会让你不由自主地进化和变得越来越强。对于360我不就不多说了,你懂的,你要是不懂,那也不是目光短浅的问题了,也是智商的问题了。

所以,他们能走到最高点也就是这样了。不想去创新,不想去改变传统方式,不去分析和关注用户,只为了挣钱挣钱,眼光就是如此短浅,所以也就成了钱和投资方的奴隶,于是也就变得愚蠢和迟钝了。

真是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啊,hungry 到饥不择食,foolish 到自掘坟墓。

当然,你一定会说,对这些大公司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创业的小团队来说,我说的这些东西太大了,什么改变世界,什么颠覆传统,这个命题太大了。你甚至可以举出像“超级玛丽”这样的经典游戏,或是像“开心农场”这样打发时间的游戏,其并没有改变世界,也没有颠覆传统,但人家还是很成功的。没错,有些时候,我们创业并不需要去改变什么,只需要去满足别人些什么(满足他人的虚荣心的微博,让人打发时间的游戏)。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能做一个软件产品有很多用户在用就很满足了。能让很多用户来用你的东西,说白了还是在改变什么,或是在颠覆点什么。你没有发现,满足人们的虚荣心,让人打发时间也不件简单的事,电子游戏界的创新以及其方式的改变也是相当猛的。 好吧,我再圆一圆我的话——创业总是要去改变点什么,颠覆点什么,或是满足点人们什么,解决点什么,而只有想要去创建某种规则,建立某种秩序,并有价值观输出的团队,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事业。 在这个社会里,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就算是明白,也不会这么行事。我有一个以前的同事,来中国 Amazon 面试 Kindle App 团队的部门经理,过了,也给 offer 了。但是不想来,为什么?因为他觉得现在他在管一个几十人的团队。而 Amazon 的这个团队太小了,只有不到十人,而且职位的 title 不满意。这就是我前面说的,眼界不够开阔的问题。小团队干大事情这不挺好的吗?我们很多人都把眼光放在了那些虚的地方,比如部门大不大,位置高不高,薪水诱不诱人,但却没有看到要做这个事有多大。可惜啊。 上新浪微博看看,全是什么 XXCTO,XX 创始人,XX 总监,XX 高级主管……title 要多牛有多牛,但可惜的是也就是个名称罢了,我花10元钱也可以为自己印一盒要有多牛就有多牛的名片。那些用人经理只会问,你职位是什么啊?你管多少人啊?好像是个高级主管,管上几十上百人就很牛似的。可是,你用这个 title 和这些人做了什么事啊?这就像我质问 Thoughtworks 和敏捷人士们一样,你们用这些所谓 NB 的东西做了什么大事啊?!(注意:我不是说,挣多少钱和职位发展不重要,我只是说,相对于做什么事,怎么做事来说,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只要做的事靠谱,报酬和职业都会得到的) 好吧,让我再回到创业的话题上来,有一本书叫“Rework”,想创业的朋友可以好好读一读。“保持小的公司规模,你不需要加班,你没有必要耗尽你一生的积蓄,承担财务风险。你可以一边继续日常工作,一边开始创业,这样随时都能有现金满足需要。你甚至不需要办公室。现在可以在家工作,和从未见面离你千里之外的人合作…… ” 这是一本让你可以去思考的书,远比那些名人们的微博有价值地多得多。

不要跟随大流,保持住内心的理想,Think Big, Make Different。

我没有能力去诠释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但就我而言,我认为应该在自己那短暂的人生内能去多经历更多一些事情,能多做一些事情,人生太短了,人太容易变了,时间,精力和人性都经不起折腾。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做事的人,我觉得,不要去盲目地创业,那是在浪费时间,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尝试,积累,就像在一只非洲草原上匍匐前缓缓逼进猎物的狮子那样有耐心。把自己当成一个沉着稳重猎手,而不是战场上的炮灰。

移动互联网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名词的。这是个当今巨火无比的词儿。有人跟我说过一个段子,某中国大公司的研究所的某某研究员是做出了这样的口沫横飞的定义——“移动互联网绝对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因为互联网是移动互联网的子集,因为静止是相对的,移动是绝对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必然是核心……”。领导的讲话真是没得说。 在我眼中,互联网才是核心,移动只不过是互联网的补充,只不过是为了让互联网有更好的体验。

今天,全世界都打鸡血似地开发移动应用,我仿佛看到当年 Windows 平台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在 Windows 上写一些小软件一样。不可否认其中是有一些很不错的应用,也不可否认苹果的 App Store 让这些“软件个体户们”有了更好的创作平台,而软件质量也显著提高。但是更多的应用都会像 Windows 平台上的那些小软件一样,必然会很快被淹没在历史大潮之中。没有后面互联网和实际业务的强力支持,移动上的应用也就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东西。今天移动互联网的热,就像10年前 .com 的热一样,我看到移动互联网中像当前 .com 那样大量的泡沫。我看到各种创业团队和投资一涌而上,而我们都知道,当潮水退却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哪些人在裸泳了。

今天的移动设备和当年的 PC 机何其相似,真正制定规则的人都是那些在制造移动设备及其操作系统的公司。当年在 Windows 上有很多不错的共享软件,什么 foxmail,netants,cuteftp,…… 我记得当时 foxmail 被以2000万收购,但是今天也就这样了。我相信今天在这些在移动设备上开发应用的创业团队,很有可能也会在5到10年之后面临着相同的尴尬。我倒不是说这样的小软件没意思,我只是想说,这样的小软件的开发完全没有必要成立公司,要成立公司,就应该要干得比这个事要大。不是吗?难道你不想创建一个能比自己寿命还长的公司吗?移动互联网上的很多小应用,更像是大学里学生们开发着玩的一些软件玩具罢了。 移动互联网上很多 app 感觉特别无聊,比如 foursquare, 街旁之类的东西,虽然我实在不能理解这样的东西为何流行,但我想起了我6年前(2005年),当 blog 出现的时候,我在 MSN 的 BLOG 上记录过自己的一些粗糙的想法(现在搬到了新浪 Blog)。当时我认为,互联网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进化很相似,web1.0 到 web 2.0,就是从“自由”到“自我”的一个过程。

今天,我们看到了 “自我”这个过程的各种各样的演绎,也许,像这种地理位置签到的玩意儿同样满足了人们那种“自我”的渴望。不过,我们都可以看到今天互联网上“自我”的泛滥,人们在网上晒各种各样自己的东西,在豆瓣上展示自己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在微博上晒自己的旅行照片,生活点滴,自己的车子房子老婆孩子,公司,职位,简历,加V,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等一切可以拿出来炫耀的东西,包括自己的地理位置。我想到了“自我”,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自我的东西里还包括自己的位置。这些不创造任何价值的自我的东西终将是过眼云烟,昙花一现。我们都得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在创造价值?!

今天,我大胆预测一下未来互联网的走势,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看清未来:

  • 互联网的精髓是自由和分享。这个东西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就算是我们正在经历那些反人类的东西。但这个精神和趋势必然是无法阻挡的。我们在网上没有边界地分享我们的数字信息,或公开,或私密,无论是我的发邮件,写博客,织微博,还是看视频,听音乐,写评论。都是自由和分享的体现。移动互联网会把这个事体现到极致。
  • 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组织。关于信息,以前是 ICP 发布信息,现在是 ICP feed 信息(订阅),大众参与组织信息。但是都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信息太多,等于没有信息。搜索引擎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没有解决彻底。因为搜索出来的东西还是太多,而且是搜索引擎的单一标准,而不是个体差异和喜欢的标准。所以,我觉得未来的信息必然要走个性化的路。搜索引擎或是别的平台(如豆瓣,电子商务等)会学习用户的习惯和喜好,然后根据用户的喜好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推荐!未来必然是推荐的时代。

所以,对于移动平台,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就是这些事情:

1)阅读(如:kindle,新闻,图书,订阅等),

2)分享和交流(如:facetime,iMessage,微信,米聊,电邮等等),

3)电子商务(如:机票酒店餐饮购物),

4)推荐(目前这一块还是比较空的)。

注意,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分享和交流是对传统电话和短信的延续,并不是取代!有些时候,本来直接打个电话就解决了的事,我们还要让用户上我们的平台,这就没有意义了。 哦,你会问我,云计算在哪里?云嘛,在天上漂着呢。我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前几年的“网格计算”?现在真的成浮云了。不要去追随着那些媒体们热捧热炒的东西,中国的科技媒体们一来只会跟产商,二来他们哪有你懂技术懂产品啊。所以,不要被他们吹晕了,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结尾

最后,我要说明一下,本文是我思考了十天左右的文章,不存在喝多了,也不存在凌晨写作头脑不清的问题,也不存在本来要把一篇给小范围传播的文章给大家看。

对于我在文中批评的那些公司,我希望他们能把我的这些 rant 当成一种建议和鞭策,当然,你们需要适应我调侃和尖锐的语气。千万不要学那些敏感人士黑我的 blog,或是骂人,因为这样只会让你看上去更难堪。

转载声明: 本文转自 http://www.z5xw.com/html/y2011/3815.html (周五下午)

知识扩展: 给想创业的毕业生的一封信 (李开复)

参考推荐:

去360还是留百度?

李开复创业两年记:创新工场的孵化之困

去百度还是去创新工场? 信开复还是信彦宏?相关推荐

  1. 去百度还是去创新工厂?信开复还是信彦宏?

    去百度还是去创新工厂?信开复还是信彦宏? 下面这篇文章得转载一下: 我个人感觉: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还是要把focus放到做事情上,人生才有意义.国内太浮躁了. =================== ...

  2. 【转】去百度还是去创新工厂?信开复还是信彦宏?

    文章有些偏激 正如文章中所说的重要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客观的来看待这篇文章,从文中来看写这文章的哥们估计是在亚马逊,写淘宝的那一段看的我有点...所以 要淡定 要清醒 要有思考. 我前两天,收到一封 ...

  3. 百度首次元宇宙里开大会,李彦宏:智能交通将使5年内一线城市不再限购限行...

    金磊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李彦宏手指按启动键,宇宙飞船便"嗖"的一下直插云霄.冲出大气层: 他还抽空在"中国空间站"内挥 ...

  4. 百度全面拥抱视频重回流量生态,李彦宏缺席背后的选择题

    智造观点 处于舆论漩涡的李彦宏,此次罕见未出席今天的百度联盟峰会,在百度宣称要拥抱全面拥抱视频的同时,百度的股价则在不断下跌,分析师对其AI业务也不看好.是对原有体系的升级,还是继续重构,对百度来说这 ...

  5. 百度率先在元宇宙举办大会,李彦宏:中国迎来AI黄金十年

    12月27日,2021百度Create大会(AI开发者大会)主论坛正式开启.这是国内首次在元宇宙中举办的大型会议,只要在个人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上登录"希壤 App",就可以听会 ...

  6. 百度腾讯齐刷刷强调“产业+AI”,李彦宏看深,马化腾见远

    这是一场不容错过的分享. 如果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已让你感到众声喧哗.无暇兼顾,那么这场围绕AI展开的对话也值得一观. 对话嘉宾分别是腾讯当家马化腾,以及百度当家李彦宏,主持人则是高瓴资本当家张磊. 在 ...

  7. 百度总裁张亚勤宣布10月退休,李彦宏的人才建设要加紧了

    张亚勤可以说是百度AI转型的关键性人物. 从去年到今年,BAT的组织架构以及人员调动颇为频繁.3月15日,百度官方对外公布,百度总裁张亚勤将于今年10月从百度退休. 同样是在15日,百度宣布了新的人才 ...

  8. 百度总裁张亚勤宣布10月退休,李彦宏的人才建设要加紧了...

    张亚勤可以说是百度AI转型的关键性人物. 从去年到今年,BAT的组织架构以及人员调动颇为频繁.3月15日,百度官方对外公布,百度总裁张亚勤将于今年10月从百度退休. 同样是在15日,百度宣布了新的人才 ...

  9. 给中国学生的信 -- 开复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2000年4月 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待遇.文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 ...

最新文章

  1. Android 几种换肤方式和原理分析
  2. Python 技术篇 - 文件的读取和写入
  3. Windows 10安装CUDA10.1+cudnn7.6.0+Pytorch1.3.0
  4. C语言多种方法实现同一个功能
  5. 【Qt】QLayoutItem类
  6. Android之实现RecyclerView拖拽效果和固定部分元素不进行交换位置
  7. mysql数据库(1):连接与断开服务器
  8. 并发编程:进程,线程,协程,异步
  9. 关于Cortex-M3处理器内核中断异常处理机制你了解多少?
  10. 完美解决 IDEA plugins 插件搜索不出结果
  11. leetcode 27 移除元素 (python)
  12. 【中学】寻找阿姆斯特朗数
  13. 招聘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14. 02初尝有限元分析——悬臂梁案例
  15. 一起学爬虫(Python) — 03
  16. deepin linux 安装 磁盘管理,在微软Windows系统上编辑深度Deepin Linux系统的磁盘
  17. 手动开启O2, O3优化
  18. 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简介
  19. 网上书城—登录、书籍管理
  20. IPv6技术精要(第2版)Rick Graziani

热门文章

  1. 【安全与风险】计算机系统基本资源安全
  2. 连接雅虎财经API获取股票信息
  3. 【ICML2022】可达性约束强化学习
  4. 自己做QQ–后台搭建
  5. 将物流行业送往智能时代,菜鸟网络的配送车已经上路了
  6. 【CentOS 7.0】配置免费阿里云Docker镜像加速器
  7. php一个简单的投票系统_一个简单的PHP投票系统
  8. 【论文笔记】—毫米波雷达穿雾式高分辨率成像—Supervised—HawkEye系统—2020-CVPR
  9. Web打印--Lodop使用手册install_lodop.exe
  10. NLP04-pyLDAvis可视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