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有序 n 元组和集合的笛卡尔积
    • 序偶关系
      • 有序二元组
      • 序偶相等
      • 有序三元组
      • 有序n元组
      • 有序 n 元组相等
    • 集合的笛卡尔积
      • 集合笛卡尔积的性质
  • 集合的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 相关
    • 关系的定义
    • 关系的定义域和值域
    • 关系的表示方法
      • 枚举法
      • 谓词公式法
      • 有向图法
      • 矩阵法
    • 特殊的关系
      • 空关系 ∅ \empty ∅
      • 全域关系(完全关系)
      • 恒等关系
    • 关系的基本运算
  • 关系的性质
    • 自反性
    • 反自反性
    • 对称性
    • 反对称性
    • 传递性

有序 n 元组和集合的笛卡尔积

序偶关系

有序二元组

  • 有两个对象 x , y x,y x,y 组成的序列称为有序二元组,也称之为序偶,记作 < x , y > <x,y> <x,y>
  • 序偶与集合不同,次序非常重要

序偶相等

  • 设 < x , y > , < u , v > <x,y>, <u,v> <x,y>,<u,v> 是两个序偶,如果 x = u 且 y = v x=u 且 y=v x=u且y=v 那么这两个序偶被认为是相等的,记作 < x , y > = < u , v > <x,y>=<u,v> <x,y>=<u,v>

有序三元组

  • 有序三元组是一个序偶,其第一个元素也是个序偶

    • 因为第一个元素不是个序偶

有序n元组

  • 有序n元组是一个序偶,其第一个元素本身是一个有序的 n-1 元组,记作 < < x 1 , x 2 , . . . , x n − 1 > , x n > <<x_1,x_2,...,x_{n-1}>,x_n> <<x1​,x2​,...,xn−1​>,xn​>,简记为 < x 1 , x 2 , . . . , x n − 1 , x n > <x_1,x_2,...,x_{n-1},x_n> <x1​,x2​,...,xn−1​,xn​>

有序 n 元组相等

集合的笛卡尔积

  • 设集合 A , B A,B A,B 由 A A A 的元素为第一元素, B B B 的元素为第二元素组成的全部序偶的集合,称为 A A A 和 B B B 的笛卡尔积,记作 A × B A×B A×B

A × B = { < x , y > ∣ x ∈ A ∧ y ∈ B } A×B=\{<x,y>|x\in A \wedge y \in B\} A×B={<x,y>∣x∈A∧y∈B}

  • 集合的笛卡尔积不满足交换律
  • 集合的笛卡尔积也不满足结合律


集合笛卡尔积的性质

  • 笛卡尔积后的元素个数
  • 笛卡尔积对空集
  • 笛卡尔积对 ∩ , ∪ \cap, \cup ∩,∪ 满足分配律
  • 笛卡尔积对 ⊆ \subseteq ⊆ 的性质
  • 多个集合的笛卡尔积的符号描述





集合的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相关

  • 我们可以认为,两个集合的关系是两个集合笛卡尔积的一个子集。或者说,两个集合的笛卡尔积代表了这两个集合之间可能发生的所有关系(即组合)

关系的定义

  • 关系可以看做是 序偶的集合

关系的定义域和值域

  • 定义域就是关系集合 R R R 中的所有的第一元素 x x x 组成的集合
  • 值域就是 关系集合 R R R 中所有的 第二元素 y y y 组成的集合

关系的表示方法

枚举法

谓词公式法

有向图法



- 第一个图表示的是在两个集合上的关系:在 A , B A, B A,B 上的关系 R 1 R_1 R1​
- 第二种图表示的是一个集合和自身的关系: A , A A, A A,A 的关系, R 2 R_2 R2​

矩阵法


特殊的关系

空关系 ∅ \empty ∅

全域关系(完全关系)

  • 任意节点之间都有成对出现的边
  • 每个节点都有指向自己的环

恒等关系

关系的基本运算

  • 由于关系的本质还是集合,因此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 ∩ , ∪ , ∼ , ⊕ , − \cap, \cup, \sim, \oplus, - ∩,∪,∼,⊕,− 也同样适用。

关系的性质

  • 自反性
  • 反自反性
  • 对称性
  • 反对称性
  • 传递性

Note: 这里涉及到的所有的关系,都是某个集合和自身的关系,即集合 A A A,关系 R ⊆ A × A R \subseteq A×A R⊆A×A

自反性

  • 有向图的每个节点都有指向自己的环
  • 矩阵的主对角线值都为 1


反自反性

  • 有向图的每个节点都没有指向自己的环
  • 矩阵的主对角线值都为 0
  • 一个关系,不是 自反的,也不一定就是 反自反的

    • 图中的 R 6 , R 7 R_6,R_7 R6​,R7​ 既不是自反关系,也不是反自反关系

对称性

  • 有向图的不同节点之间 只要有边,就是方向相反的两条边
  • 矩阵特点:矩阵关于主对角线对称
  • 特别注意:恒等关系(主对角线全为1)空关系(矩阵全为0) 都是 对称关系

    • 图中 R 4 , R 8 R_4, R_8 R4​,R8​ 分别是 恒等关系空关系,他们都是对称关系

反对称性

  • 有向图的不同节点之间 只要有边,最多只有一条单方向的边
  • 矩阵特点:矩阵关于主对角线对称的位置,最多只有一个 1
  • 对称关系和反对称关系不是完全对立的,有些对称关系,也同样是反对称关系

  • 反对称或者对称的概念是对所有节点来说的,比如下图中的 R 7 R_7 R7​ 他是反对称的,虽然他在 1,2 节点的关系是对称的
  • 如果我们要说一个关系是对称的,就需要它里面所有的出现的边都是对称的而只要找到一个反例,他就是反对称的了
  • R 4 , R 8 R_4, R_8 R4​,R8​ 他们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

传递性

  • 通过有向图和矩阵不容易识别是否具有传递性,要通过传递性的定义来检查。

  • R 1 R_1 R1​ 中, x R y xRy xRy 为假,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假,因此整个谓词公式为真,因此满足传递性。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独立无环的节点不影响传递性
  • R 2 R_2 R2​ 中,图中存在 x R x xRx xRx 因此 x R y xRy xRy 为假,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假,因此依然满足传递性,所以我们得到另一个结论 独立有环的节点不影响传递性
  • R 3 R_3 R3​ 中,图中存在 x R x xRx xRx , x R y xRy xRy,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假,依然满足传递性。
  • R 4 R_4 R4​ 中,图中存在 y R x yRx yRx 也有 x R x xRx xRx (可以把 y R x yRx yRx 和 x R x xRx xRx 看做是 x R y , y R z xRy, yRz xRy,yRz 的特殊情况),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真,而确实后件也确实为真,因为 x R x xRx xRx 确实存在,所以 R 4 R_4 R4​ 满足传递性
  • R 5 R_5 R5​ 中,图中存在 x R y xRy xRy , 不存在 y R z yRz yRz,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假,依然满足传递性。
  • R 6 R_6 R6​ 中,图中存在 x R y xRy xRy , y R x yRx yRx,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真,但不存在后件 x R x xRx xRx 因此不满足传递性。
  • R 7 R_7 R7​ 中,图中存在 x R y xRy xRy , y R x yRx yRx,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真,同时也存在后件为真 x R x xRx xRx 因此满足传递性。
  • R 8 R_8 R8​ 中,图中存在 x R y xRy xRy , x R z xRz xRz,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假,因此满足传递性。
  • R 9 R_9 R9​ 中,图中存在 x R y xRy xRy , y R z yRz yRz,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真,但不存在后件 x R z xRz xRz 因此不满足传递性。
  • R 10 R_{10} R10​ 中,图中存在 x R y xRy xRy , y R x yRx yRx,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真,也存在后件 x R z xRz xRz 因此满足传递性。
  • R 11 R_{11} R11​ 中,图中存在 x R y xRy xRy , y R x yRx yRx,即 ∀ x ∀ y ∀ z ( ( x ∈ A ∧ y ∈ A ∧ z ∈ A ∧ x R y ∧ y R z ) → x R z ) \forall x \forall y \forall z((x \in A \wedge y \in A \wedge z \in A \wedge xRy \wedge yRz) \rightarrow xRz) ∀x∀y∀z((x∈A∧y∈A∧z∈A∧xRy∧yRz)→xRz) 中的前件为真,但后件为 z R x zRx zRx 因此后件为假,不满足传递性。
  • 此外,我们还可以推导出 空关系恒等关系 以及 完全关系 也是满足传递性的
    • 因为空关系就是三个独立的点,使得传递性的前件为假
    • 恒等关系就是三个独立的成环的点,也使得传递性的前件为假
    • 完全关系就是所有点之间的线都是双向的并且有自己成环,因此他的传递性关系判断的前件为真,后件也为真

离散数学知识点总结(10)“关系” 知识的总结 <1>:关系的基础概念 —— 有序 n 元组,集合的笛卡尔积,集合的关系(二元关系)的定义,关系的集合运算, 关系的基本性质相关推荐

  1. unity基础知识笔记一(快捷方式、基础概念)

    快捷方式: 飞行模式,可以用alt+wasd ,切换,实现用户以第一视角在场景漫游 alt+鼠标左键:围着关注点旋绕 :切换天空盒.雾效,光晕的显示与隐藏. ctrl+6:可以弹出animation视 ...

  2. 镜头主要参数与光 源 选 型,选型焦距计算公式,CS、C接口工业镜头与M12镜头的关系知识。

    1.焦距(FocalLength) 焦距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平面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焦距的大小决定着视角的大小,焦距数值小,视角大,所观察的范围也大:焦距数值大,视角小,观察范围小.根据焦距 ...

  3. 总结 离散数学知识点

    总结  离散数学知识点 第二章  命题逻辑 1.→,前键为真,后键为假才为假:<->,相同为真,不同为假: 2.主析取范式:极小项(m)之和:主合取范式:极大项(M)之积: 3.求极小项时 ...

  4. 离散数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离散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命题逻辑 1.→,前键为真,后键为假才为假:    <- >,相同为真,不同为假: 2.主析取范式:极小项 (m) 之和:主合取范式:极大项    (M) ...

  5.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习方法、重难点、10大知识领域笔记

    场景 学习方法.重难点.10大知识领域笔记有关的知识整理. 考试科目和分值分布 注: 博客: https://blog.csdn.net/badao_liumang_qizhi 关注公众号 霸道的程序 ...

  6. pmbook 知识领域 第六版_PMP项目管理10大知识领域脑图

    问:PMBOK提到的十大知识领域是什么? 答:目前考试使用的是PMBOK(第六版),所以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是PMBOK第六版的十大知识领域:整合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沟 ...

  7. 学计算机辐射,离散数学对计算机专业系统知识辐射作用.doc

    离散数学对计算机专业系统知识辐射作用 离散数学对计算机专业系统知识辐射作用 摘 要:由于计算机专业考研统考课程中无离散数学内容,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越来越不被重视,针对目前离散数学课程在计算机专 ...

  8. 项目管理10大知识领域及5大过程

    文章目录 项目管理10大知识领域及5大过程总览 一.项目整体管理 1.项目整体管理设计4个方面 2.作为整合者,项目经理必须 二.项目范围管理 三.项目进度管理 四.项目成本管理 1.发生失控的原因: ...

  9. 薄冰-英语语法[2]-冠词的知识点 (易混知识)

    薄冰-英语语法[2]-冠词的知识点 (易混知识) 冠词 分为不定冠词(a.an)和定冠词(the) 不定冠词 a .an 1. 一般放在单数名词之前,但不强调数目观念 2. a在辅音之前,an在辅音之 ...

最新文章

  1. 感知哈希算法(perceptual hash algorithm),
  2. Spring Boot——2分钟构建springweb mvc REST风格HelloWorld
  3. pytorch loss function 总结
  4. 【LaTeX】E喵的LaTeX新手入门教程(4)图表
  5. MySQL 切换数据库、用户卡死:“You can turn off this feature to get a quicker startup with -A“处理方法
  6. Html5里frameSet不在使用的替代方法,使用ifram
  7. 设计模式C++实现(3)——建造者模式
  8. React中添加class——借助第三方库classnames
  9. sessionStorage在Google_Chrome浏览器中的用法
  10. kali linux安装谷歌拼音输入法(亲测可用)
  11. html5 页面3d显示不出来的,Word页面视图内容为什么在大纲视图上显示不出来?
  12. threejs第十三用 简单堆积木
  13. Last packet sent to the server was 2 ms ago 解决办法
  14. 【C++】初识智能指针:智能在哪?
  15. 拉勾网企业招聘信息分析报告
  16. android 热更新 方案,热更新-热更新app开发的两种系统方案!
  17. 第二讲 Java语言概述
  18. 20150317 实习之——余世维视频(上)
  19. html链接找不到,在此服务器上找不到请求的URL/public_html/
  20. curl -sSL https://bit.ly/2ysbOFE | bash -s无法执行问题解决

热门文章

  1. Jquery事件篇blur
  2. 职业学校计算机知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doc
  3. 麦当劳中国推出全新平台“麦麦夜市”;美联航订购5000万加仑可持续航空燃料 | 美通企业日报...
  4. 《管理学》第三章 决策
  5. 大数据-玩转数据-MaxCompute 字符串函数
  6. 如何批量新建文件夹并重命名
  7. MoveIt轨迹规划问题
  8. 常见的动画效果(二)
  9. 【ubuntu】首选项和应用程序命令(preference application)
  10. 如何学习编程?怎样学好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