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T4y1R7SG?share_source=copy_web

单根线

每根网线中的一根线都是单工或半双工模式

即无法同时双向传输数据

接收---------------------发送

接收/发送----------------------发送/接收

而要实现全双工,用两根线就可以实现了

接收---------------------发送

同时

发送---------------------接收

问题

而这样传输数据会带来一个问题

数据是通过在线缆上高低电平变化来传输的

当上边的导线通电时,会产生磁场

传输数据时,电平变化会导致磁场变化

变化的磁场会让下边的导线产生出感生电流

就会造成下边原本没有信息的到线上感应出杂讯,这叫做信号串扰

解决方法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同时发送两个完全相反的信号(差模信号)

比如,上面的导线发送+5V、下面的导线发送-5V

两根导线中的电流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场就会相互抵消

接收端就会相减,从而接收到10V的信号

这样不仅解决了串扰的问题,还对信号进行了放大

新的问题

但上述方法只解决了内部问题,没有解决外部问题–噪声

由于两根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外部的干扰信号必然会先后,在不同的时间接触到这两根导线

在两根导线传输的不同位置上产生干扰信号,在上面的方法中,相减并不能不能消除这个干扰

这个干扰可能会在接收端被判决为有效的数据,从而造成传递信息的错误

解决方法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让两条导线卷曲一定角度,让他们相互绞合在一起

这样,相同的干扰源产生的电磁波,几乎会同时接触到绞合的信号线

造成的干扰是在同一时刻,就可以在接收端相减的时候消除这个共模干扰,从而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至此,就得到了一根半双工的信号线

全双工双绞线

要想得到全双工的双绞线,就再加一根上面那样的半双工双绞线

这样就得到一根全双工的双绞线,所以做网线时至少要接四根线,来实现百兆带宽

但这里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

正常网线中有8根线,四股双绞线,每两股之间的绞合程度是不一样的

相同绞合度

如果两股双绞线的绞合程度相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

在某时刻,白色线和白色线离得很近,蓝色线和蓝色线离得很近

这样就会出现像第一个问题那样,传输数据的线会产生串扰

不同绞合度

如果绞合程度不同,我们会发现:

白色线有时和蓝色色线离得很近,有时和白色线离得很近

这样上面白色线产生的干扰,相当于会在下面的白色和蓝色线上同时产生

这也是共模干扰,所以会在接收端被相减消除

到此为止我们就得到了一根完美的双绞线

双绞线在1881年由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他在1876年发明了电话)

总结

一根线只能进行半双工传输,两根线之间会造成串扰,

两根线差模传输信号来解决了串扰问题,但依然无法抵御外部噪声干扰

所以将两根线绞合起来解决了噪声干扰,得到了半双工的双绞线

两根半双工双绞线组成一根全双工双绞线,但他们之间的绞合程度应该不同

因为如果绞合程度相同,又会出现串扰的问题

发现

双绞线有两种线序

1、568A线序
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 橙——6,棕白——7,棕——8。
2、568B线序
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 绿——6,棕白——7,棕——8。

千兆带宽需要8根都接上,只接其中4根只能实现百兆带宽

对于这两种线序,百兆接法都是接1、2、3、6

绿白、绿、橙白、橙

橙白、橙、绿白、绿

我们发现这四根线也刚好是两股双绞线,而不是随意的四根线

4,蓝白——5, 绿——6,棕白——7,棕——8。

千兆带宽需要8根都接上,只接其中4根只能实现百兆带宽

对于这两种线序,百兆接法都是接1、2、3、6

绿白、绿、橙白、橙

橙白、橙、绿白、绿

我们发现这四根线也刚好是两股双绞线,而不是随意的四根线

双绞线为什么要绞起来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网络双绞线跳线绞接和直通的做线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最基本局域网的构成,掌握双绞线跳线绞接和直通的做线方法,掌握绞接和直通线的使用场合 二.实验过程及结果 拓扑图 1.做绞接和直通线并测试 写过程所需材料及工具:双绞线.水晶头.剥线钳 ...

  2. CAN总线抗干扰的六种解决方案

    CAN总线抗干扰的六种解决方案 CAN 总线虽然有强大的抗干扰和纠错重发机制,但目前 CAN 被大量应用于比如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医疗.煤矿.电机驱动等行业,而这些场合的电磁环境比较严重,所以如何抗 ...

  3. 【网络】网络布线与数制转换

    文章目录 一.信号与传输介质 1.信号 什么是信号 信号的分类 2.双绞线 双绞线介绍 双绞线标准与分类 3.光纤 光纤的特点 光纤传输原理 光纤分类 接口种类 4.连接规范 双绞线连接规范 网线接法 ...

  4. Day11OSI与TCP/IP协议簇以及物理层

    分层思想分层模型 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簇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一) 数据传输过程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二) 分层思想: 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功能单一的子过程,整个过 ...

  5. 第2节 物理层基本概念及PacketTracer仿真

    物理层基本概念及PacketTracer仿真 1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1.1传输信号 1.2传输单元:bit 比特 1.3光纤 1.4网线 1.5网线端口: 2PacketTracer ...

  6. 双绞线网线的连接方式

    一.水晶头(RJ-45)网线的顺序       网线内部是由4对(8芯线)绞线组成,接线方式分两种,IBM公司的产品通常用端接方式A, AT&T公司的产品通常用端接方式B,目前我们常用B端接方 ...

  7. 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电缆之间的区别—Vecloud微云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ADSL和光纤互联网之间的区别,但是这些连接背后的电缆可能更多是个谜. 三种最常见的通信电缆类型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了解这三者之间的差异将使您了解数据如何通过每条电缆传输,这 ...

  8. 计算机网络课制作双绞线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网线制作.pdf

    第1 章 网线的制作和应用 第1 章 网线的制作和应用 实验1 直连双绞线的制作和应用 双绞线一般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两类.如果没有特殊要求,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使用非屏 ...

  9. 网络基石 —— 双绞线、水晶头与 MIC

    0. 双绞线(twisted pair,TP) 双绞线(twisted pair,TP)是一种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的.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 ...

  10. 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常用的四对双绞线电缆,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传输媒体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传输媒体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是一种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同轴电缆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 ...

最新文章

  1. 重磅 | 李飞飞最新演讲:ImageNet后,我专注于这五件事——视觉理解、场景图,段落整合、视频分割及CLEVR数据集
  2. 霍尔传感器与直流无刷电机换相
  3. 中国雪糕红黑榜,谁才是Top 1
  4. Visual Studio 2010 Express for Windows Phone Key!
  5. ODI配置Mysql5.1数据库服务器
  6. 单表置换密码java代码实现_单表替换密码
  7. ejabberd源码学习——方法注册模式
  8. primefaces教程_Primefaces BlockUI组件示例教程
  9. net-snmp的定制编译
  10. 用计算机唱歌 丑八怪乐谱,抖音计算机乐谱有哪些?计算机歌曲乐谱汇总
  11. 金山毒霸2012秒杀全新病毒
  12. M0+体系结构与指令系统简介
  13. 证件照怎么裁剪?国考证件照的尺寸是多少?
  14. WTL for MFC Programmers, Part VI - Hosting ActiveX Controls
  15. arnold 焦散效果渲染技巧
  16. 什么打印软件比较好用?可以打印资料的网上打印平台
  17. 分享几个好用的WP插件,让你的网站牛逼起来
  18. Kafka2.6版本权限认证
  19. 【Java】留下没有基础眼泪的面试题
  20. arcgis伪节点检查_兼顾属性信息的矢量伪节点检查及自动消除方法

热门文章

  1. 身份证读取设备开发解决方案:1、Windows下开发Qt程序demo读取身份证信息
  2. md文件如何打开,如何转html(无需破解)typora下载
  3. 微信怎么找群聊?找回微信群聊只需要这样…
  4. IOS 中json解析异常Domain=NSCocoaErrorDomain Code=3840之诡异事件
  5. S3C2440-裸机篇-05 | S3C2440时钟体系详解(FCLK、PCLK、HCLK)
  6. 谷歌浏览器插件自动点击程序
  7. build up__css
  8. Discuz! 模板制作
  9. travis ci 自动部署
  10. 安卓外置SD卡linux,Android获取机身存储、内置SD卡与外置TF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