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计算机网络
    • 课程内容总结
  •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
    • 1、什么是Internet?
    • 2、网络边缘
    • 3、网络核心
    • 4、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 5、Internet结构和ISP
    • 6、分组延时、丢失和吞吐量
    • 7、协议层次及服务模型
    • 8、历史
    • 9、小结

计算机网络

课程内容总结

  1. 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
  2. 应用层
  3. 传输层
  4. 网络层:数据平面
  5. 网络层:控制平面
  6.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7. 网络安全
  8. 无线和移动网络
  9. 多媒体网络
  10. 网络管理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

1、什么是Internet?

**1.1 从具体构成角度 **

零件的角度

  • 节点

    • 主机及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 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交换设备
  • 边:通信链路
    • 接入网链路:主机连接到互联网的链路
    • 主干链路:路由器间的链路
  • 协议

1.2 从网络互联设备的角度

  • 协议控制发送 、接收消息

    • 如TCP、IP、HTTP、FTP、PPP
  • Internet:"网络的网络“
    • 松散的层次结构,互联的ISP
    • 公共的Internet VS 专用的intranet
  • Internet 标准
    •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1.3 协议

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对等层的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1.4 从服务的角度

  • 使用通信设施进行通信的分布式应用

    • Web、VoIP、email、分布式游戏、电子商务、社交平台……
  • 通信基础设施为apps提供编程接口(通信服务)
    • 将发送和接收数据的apps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 为app应用提供服务类型、类似于邮政服务
      • 无连接不可靠服务
      • 面向连接的可靠服务

2、网络边缘

2.1 补充

  • 网络结构

    • 主机
    • 应用程序
  • 网络核心
    • 互连着的路由器
    • 网络的网络
  • 接入网、物理媒体
    • 有线或者无线通信链路

2.2 网络边缘

  • 端系统(主机)

    • 运行应用程序
    • 如Web、email
    • 在“网络的边缘”
  • 客户/服务器模式
    • 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接受服务
    • 如Web浏览器 / 服务器:email客户端 / 服务器
  • 对等(peer-peer) 模式
    • 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服务器
    • 如 Gnutella、KaZaA,Emule
    • 每个节点既是服务器也是客户端,互相请求、分布式系统,无客户 / 服务器模式的缺陷如迅雷等。

2.3 网络边缘: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连接服务

  1. 目标:在端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2. 握手:在数据传输之前做好准备
    • 人类协议中:你好、你好
    • 两个通信主机为连接建立状态
  3.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上面面向连接的服务

TCP服务

  • 可靠的、按顺序地传送数据

    • 确认和重传
  • 流量控制
    • 发送方不会淹没接收方
  • 拥塞控制
    • 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2.4 网络边缘:采用基础设施地无连接服务

  1. 目标:在端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1. 无连接服务
  2.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 无连接
    • 不可靠数据传输
    • 无流量控制

    • 无拥塞控制

  3. 使用TCP的应用

    • HTTP(Web),FTP(文件传送),Telnet(远程登陆),SMTP(email)
  4. 使用UDP的应用

    • 流媒体、远程会议、DNS、Internet电话

3、网络核心

3.1 网络核心

  1. 网络核心
  2. 基本问题:数据怎样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1. 电路交换
    2. 分组交换
      • 将要传送的数据分成一个个单位:分组(pocket)
      • 将分组从一个路由器传到相邻路由器(hop),一段段最终从源端传送到目标端
      • 每段:采用链路的最大传输能力(带宽)

3.2 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端到端的资源被分配给从源端到目标端的呼叫叫"call"

  1. 独享资源:不同享

    • 每个呼叫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够保证性能
  2. 如果呼叫没有数据发送,被分配的资源就会被浪费
  3. 通常被传统电话网络采用

3.3 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为呼叫预留端-端资源

  1. 链路带宽、交换能力
  2. 专用资源:不共享
  3. 保证性能
  4. 要求建立呼叫连接
  5. 网络资源(如带宽)被分成片
    • 为呼叫分配片
    • 如果某个呼叫没有数据,则其资源片处于空闲状态(不共享)
    • 将带宽分成片
      • 频分
      • 时分
      • 波分

3.4 电路交换不适合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1. 连接建立时间长

  2.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有突发性,如果使用线路交换,则浪费的片较多

    • 即使这个呼叫没有数据传输,其所占据的片也不能被别的呼叫使用
  3. 可靠性不高?

3.5 网络核心:分组交换

  1. 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方式
    + 网络带宽资源不再分为一个个片,传输时使用全部带宽
    + 主机之间传输的数据被分成一个个分组
  2. 资源共享、按需使用
    • 存储-转发:分组每次移动一跳(hop)

      • 在转发之前,节点必须收到整个分组
      • 延迟比线路交换要大
      • 排队时间

3.6 分组交换:存储-转发

  1. 被传输到下一个链路之前,整个分组必须到达路由器:存储-转发
  2. 在一个速率为R bps的链路,一个长度为L bits的分组的存储延时:L/R s

3.7 分组交换:排队延迟和丢失

  • 如果到达速率>链路的输出速率

    • 分组将会排队,等待传输
    • 如果路由器的缓存用完了,分组将会被抛弃

3.7 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

  1. 路由:决定分组采用的源到目标的路径

    • 路由算法
  2. 转发: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链路转移到输出链路

3.8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同样的网络资源,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用户使用网络!

分组交换是“突发数据的胜利者?”

  1. 适合于对突发式数据传输

    • 资源共享
    • 简单,不比建立呼叫
  2. 过度使用会造成网络拥塞:分组延时和丢失
    • 对可靠的数据传输需要协议来约束:拥塞控制

3.9 分组交换网络:存储-转发

  1. 分组交换:分组的存储转发一段一段从源端传到目标端,按照有无网络层的连接,分为:

    1. 数据报网络:

      • 分组的目标地址决定下一跳
      • 在不同的阶段,路由可以改变
      • 类似:问路
      • Internet
    2. 虚电路网络
      • 每个分组都带标签(虚电路标识VCID),标签决定下一跳
      • 在呼叫建立时决定路径,在整个呼叫中路径保持不变
      • 路由器维持每个呼叫的状态信息
      • X.25和ATM

3.10 数据报(datagram)的工作原理

  • 在通信之前,无需建立起一个连接,有数据就传输
  • 每一个分组都独立路由(路径不一样,可能会失序)
  • 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标地址进行路由

3.11 总结

数据报是按地址找人,不事先确定路好不好走;

虚电路是先去一次,熟悉一下路线,再进行发送

4、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4.1 Q:怎样将端系统和边缘路由器连接?

  1. 住宅接入网络
  2. 单位接入网络(学校、公司)
  3. 无线接入网络
  4. 注意:
    • 接入网络的带宽(bits per second)
    • 共享/专用

4.2 住宅接入:modern

  1. 将上网数据调制加载音频信号上,在电话线上传输,在局端将其中的数据解调出来;反之亦然

    • 调频
    • 调幅
    • 调相位
    • 综合调制
  2. 拨号调制解调器
    • 56Kbps的速率直接接入路由器(通常更低)
    • 不能同时上网和打电话;不能总是在线

4.3 接入网: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

      1. 采用==现存的==到交换局DSLAM的电话线+ DSL线路上的数据被传到互联网+ DSL线路上的语音被传到电话网2. <2.5 Mbps上行传输速率(typically<1 Mbps)3. <24 Mbps下行传输速率(typically<10 Mbps)

4.4 接入网:线缆网络

有线电视信号线缆双向改造

FDM:在不同频段传输不同信道的数据,数字电视和上网数据(上下行)

  1. HFC:hybird fiber coax

    • 非对称:最高30Mbps的下行传输速率,2 Mbps上行传输速率
  2. 线缆和光纤网络将每个家庭用户接入到 ISP 路由器
  3. 各用户共享到线缆头端的接入网络
    • 与DSL不同,DSL每个用户一个专用线路到CO(central office)

4.5 住宅接入:电缆模式

4.6 接入网:家庭网络

4.7 企业接入网路

  1. 经常被企业或者大学等机构采用

    • 10 Mbps,100 Mbps,1Gbps,10Gbps传输率
    • 现在,端系统经常直接接到以太网交换机上

4.8 无线接入网络

  1. 各无线端系统共享无线接入网络(端系统到无线路由器)

    • 通过基站或者接入点

4.9 物理媒体

  1. Bit:在发送-接收时间传播
  2. 物理链路:连接每个发送-接收对之间的物理媒体
  3. 导引型媒体:
    • 信号沿着固体媒介被导引: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
  4. 非导引型媒体
    • 开放的空间传输电磁波或者光信号,在电磁或者光信号中承载数字数据
  5. 双绞线(TP)
    • 两根绝缘铜导线拧合

4.10 物理媒体:同轴电缆、光纤

  1. 同轴电缆:

    • 两根同轴的铜导线
    • 双向
    • 基带电缆
    • 宽带电缆
  2. 光纤和光缆
    • 光脉冲,每个脉冲表示一个bit,在玻璃纤维中传输
    • 高速:点到点的高速传输(如10Gbps-100Gbps传输速率)
    • 低误码率:在两个中继器之间可以有很长的距离,不受电磁噪声的干扰
    • 安全

4.11 物理媒介:无线链路

  1. 开放空间传输电磁波,携带要传输的数据
  2. 无需物理:”线缆“
  3. 双向
  4. 传播环境效应’
    • 反射
    • 吸收
    • 干扰
  5. 无线链路类型‘
    • 地面微波
    • LAN
    • wide-area
    • 卫星

5、Internet结构和ISP

5.1 互联网络结构:网络的网络

  1. 端系统通过接入ISPs(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连接到互联网

    • 住宅,公司和大学的ISPs
  2. 接入ISPs相应的必须是互联的

    • 因此任何2个端系统可互相发送分组到对方
  3. 导致的“网络的网路”非常复杂

    • 发展和演化是通过经济的和国家的政策来驱动
  4. 竞争:如果全局ISP是有利可为的业务,那会有竞争者

  5. 合作:通过ISP之间的合作可以完成业务的扩展,肯定会有互联,对等互联的结算关系

  6. 然后业务会细分(全球接入和区域接入),区域网络将出现,用于将接入ISPs连接到全局ISPs

  1. 然后内容提供商网络(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s,e.g.,Google,Microsoft,Akamai)可能会构建它们自己的网络,将它们的服务、内容更加靠近端用户,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减少自己的运营支出。

  1. 在网络的最中心,一些为数不多的充分连接的大范围网络(分布广、节点有限、但是之间有着多重连接)

    • “tier-1" commercial ISPs,国家或者国际范围的覆盖

    • content provider network:将它们的数据中心接入ISP,方便周边用户的访问;通常私有网络之间用专网绕过第一层ISP和区域

5.2 Internet结构:network of networks

  1. 松散的层次模型
  2. 中心:第一层ISP(如UUNet,BBN/Genuity,Sprint,AT&T)国家/国际覆盖,速率极高
    • 直接与其他第一层ISP相连
    • 与大量的第二层ISP和其他客户网络相连

  1. 第二层ISP:更小些的(通常是区域性的)ISP

    • 与一个或多个第一层ISPs,也可能与其他第二层ISP

  2. 第三层ISP与其他本地ISP

    • 接入网(与端系统最近)

5.3 互联网结构:网络的网络

  1. 很多内容提供商(如:Google)可能会部署自己的网络,连接自己的在各地的DC(数据中心),走自己的数据
  2. 连接若干local ISP和各级(包括一层)ISP,更加靠近用户

5.4 ISP之间的连接

  1. POP:高层ISP面向客户网络的接入点,涉及费用结算

    • 如一个低层ISP接入多个高层ISP,多宿(multi home)
  2. 对等接入:2个ISP对等互联,不涉及费用结算
  3. IXP;多个对等ISP互联互通之处,通常不涉及费用结算
    • 对等接入
  4. ICP自己部署专用网络,同时和各级ISP连接

6、分组延时、丢失和吞吐量

6.1 分组丢失和延时是怎样发生的?

  1. 在路由器缓冲区的分组队列

    • 分组到达链路的速率超过了链路输出的能力
    • 分组等待排到队头、被传输

6.2 四种分组延时

  1. 节点处理延时:

    • 检查bit级差错
    • 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将分组导向何处
  2. 排队延时

    • 在输出链路上等待传输的时间
    • 依赖于路由器的拥塞程度

  3. 传输延时

    • R=链路带宽(bps)
    • L=分组长度(bits)
    • 将分组发送到链路上的时间=L/R
    • 存储转发延时
  4. 传播延时

    • d=物理链路的长度

    • s=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

    • 传播延时=d/s

    1. 节点延时

      dnodal=dproc+dqueue+dtrans+dprop

      • dproc=处理延时

        • 通常是微秒数量级或更少
      • dqueue=排队延时
        • 取决于拥塞程度
      • dtrans=传输延时
        • =L/R,对低速率的链路而言很大(如拨号),通常为微秒级到毫秒级
      • dprop=传播延时
        • 几微秒到几百毫秒

6.3 分组丢失

  1. 链路的队列缓冲区容量有限
  2. 当分组到达一个满的队列时,该分组将会丢失
  3. 丢失的分组可能会被前一个节点或者源端系统重传,或者根本不重传

6.4 吞吐量

  1. 吞吐量:在源端和目标端之间传输的速率(数据量/单位时间)

    • 瞬间吞吐量:在一个时间点的速率
    • 平均吞吐量:在一个长时间内的平均值

7、协议层次及服务模型

7.1 协议层次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1. 网络功能繁杂:数字信号的物理信号承载、点到点、路由、rdt、进程区分、应用等
  2. 现实来看,网络的许多构成元素和设施:
    • 主机
    • 路由器
    • 各种媒体的链路
    • 应用
    • 协议
    • 硬件、软件

7.2 例子:两位异地哲学家的交流

7.3 航线的功能层次

  1. 层次化方式实现复杂网络功能:

    • 将网络复杂的功能分层功能明确的层次,每一层实现了其中一个或一组功能,功能中有其上层可以使用的功能:服务

    • 本层协议实体相互交互执行本层的协议动作,目的是实现本层功能,通过接口为上层提供更好的服务

    • 在实现本层协议的时候,直接利用了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本层的服务:借助下层服务实现的本层协议实体之间交互带来的新功能(上层可以利用的)+更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7.4 服务和服务站点

  1. 服务(Service):低层实体向上层实体提供它们之间的通信的能力

    • 通信用户(service user)
    • 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
  2. 原语(primitive):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形式,高层使用底层提供的服务,以及低层向高层提供服务都是通过服务访问原语来进行交互的–形式

  3. 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通过层间的接口—地点;

    • 例子:邮箱
    • 地址(address):下层的一个实体支撑着上层的多个实体,SAP有标志不同上层实体的作用
    • 可以有不同的实现,队列
    • 例子:传输层的SAP:端口(port)

7.5 服务的类型

  1. 面向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 连接:两个通信实体为进行通信而建立的一种结合
    • 面向连接的服务通信的过程:建立连接,通信,拆除连接
    • 面向连接的服务的例子:网络层的连接被成为虚电路
    • 适用范围:对于大的数据块要传输;不适合小的零星报文
    • 特点:保序
    • 服务类型:
      • 可靠的信息流 传送页面(可靠的获得,通过接收方的确认)
      • 可靠的字节流 远程登陆
      • 不可靠的连接 数字化的声音
  2.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less Service)
    • 无连接的服务:两个对等层实体在通信前不需要建立一个连接,不预留资源;不需要通信双方都是活跃;(例:寄信)
    • 特点:不可靠、可能重复、可能失序
    • IP分组,数据包
    • 适用范围:适合传输零星数据
    • 服务类型:
      • 不可靠的数据报 电子方式的函件
      • 有确认的数据报 挂号信
      • 请求回答 信息查询

7.6 服务和协议

  1. 服务与协议的区别

    • 服务:低层实体向上层实体提供它们之间的通信的能力,通过原语来操作的,垂直
    • 协议:对等层实体之间在相互通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的集合,水平
  2. 服务与协议的联系

    • 本层协议的实现要靠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
    • 本层实体通过协议为上层提供更高级的服务

7.7 分层处理和实现复杂系统系统的好处?
对付复杂的系统

  1. 概念化:结构清晰,便于标示网络组件,以及描述其相互关系

    • 分层参考模型
  2. 结构化:模块化更易于维护和系统升级

    • 改变某一层的服务的实现不影响系统中的其他层次

      • 对于其他层次而言是透明的

7.8 Internet协议栈

  1. 网络层:网络应用

    • 为人类用户或者其他应用进程提供网络应用服务
    • FTP、SMAP、HTTP、DNS
  2. 传输层: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 在网络层提供的端到端通信基础上,细分为进程到进程,将不可靠的通信变成可靠的通信
  3. 网络层:为数据报从源到目的选择路由
    • 主机主机之间的通信,端到端通信,不可靠
    • IP,路由协议
  4. 链路层:相邻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传输
    • 2个相邻2点的通信,点到点通信,可靠或不可靠
    • 点对点协议PPP,802.11(wifi),Ethernet
  5. 物理层:在线路上传送bit

7.9 ISO/OSI 参考模型

  1. 表示层:允许应用解释传输的数据,例如加密,压缩,机器相关的表示转换
  2. 会话层:数据交换的同步,检查点,恢复
  3. 互联网协议栈没有这两层

7.10 封装和解封装

7.11 各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

  1. 应用层:报文(message)
  2. 传输层:报文段(segment):TCP段,UDP数据报
  3. 网络层:分组packet(如果无连接方式:数据报datagram)
  4. 数据链路层:帧(frame)
  5. 物理层:位(bit)

8、历史

  1. 早期(1960以前)计算机网络

  1. 1961-1972:早期的分组交换概念

  1. 1972-1980:专用网络和网络互连

  1. 1980-1990:体系结构变化,网络数量激增,应用丰富

  1. 1990,2000:商业化,Web,新的应用

  1. 2005-现在

9、小结

小结

  1. Internet
  2. 什么是协议
  3. 网络边缘,核心,接入网络
    •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4. Internet / ISP 结构
  5. 性能:丢失,延时,吞吐量
  6. 层次模型和服务模型
  7. 历史

小结1

  1. 组成角度看什么是互联网

    • 边缘:端系统(包括应用)+接入网
    • 核心:网络交换设备+通信链路
    • 协议:对等层实体通信过程中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 语法、语义、时序
  2. 为了实现复杂的网络功能,采用分层方式设计、实现的调试
    •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协议数据单位
      • 报文、报文段、分组、帧、位
  3. 从服务角度看互联网
    • 通信服务基础设施

      • 提供的通信服务:面向连接、无连接
    • 应用
  4. 应用之间的交互
    • C / S模式
    • P2P模式

小结2

  1. 数据交换

    • 分组数据交换
    • 线路交换
  2. 比较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3. 分组交换的2种方式

    • 虚电路
    • 数据报
  4. 接入网和物理媒介

    • 接入网技术:

      • 住宅:ADSL,拨号
      • 单位:以太网
      • 无线接入方式
    • 物理媒介
      • 光纤,同轴电缆,以太网,双绞线
  5. ISP层次结构

小结3

  1. 分组交换网络中延迟和丢失是如何发生的

    • 延迟的组成:处理、传输、传播、排队
  2. 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 分层体系结构
    • 服务
    • 协议数据单元
    • 封装与解封装
  3. 历史

计算机网络(中科大郑烇)第一章笔记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网络(中科大郑烇)学习笔记

    第一章 提纲 1.1什么是Internet 具体构成角度: 节点: 主机(端系统)及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 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交换设备 边: 通信链路:包括接入网链路(主机连接到互联网的链路)和主干 ...

  2. 中科大郑烇、杨坚《计算机网络》课程 第一章笔记

    中科大郑烇.杨坚全套<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第7版,James F.Kurose,Keith W.Ross)>课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dxVgx ...

  3. 中科大郑烇、杨坚老师《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程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笔记

    目录 1 前言 2 正文 2.1 什么是因特网? 2.2 网络边缘 2.3 网络核心 2.4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2.5 Internet 结构和 ISP 2.6 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 2. ...

  4. 个人学习笔记:中科大郑烇、杨坚《计算机网络》课程 第1章笔记

    配套教材:中科大郑烇.杨坚全套<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第7版,James F.Kurose,Keith W.Ross)>课程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第一章目录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0.课 ...

  5. 计算机网络(中科大郑烇)第四章笔记

    文章目录 第四章 网络层:数据平面 1.导论 1.1 网络层:数据平面 1.2 网络层:数据平面.控制平面 1.3 网络层:控制平面 2.路由器组成 2.1 路由器结构概述 2.2 输入端口功能 2. ...

  6. 计算机网络(中科大郑烇)第二章笔记

    文章目录 第二章 应用层 0.总结 1.应用层协议原理 2.Web and HTTP 2.1 Web与HTTP的一些术语 2.2 HTTP概述 2.3 HTTP连接 2.4 HTTP请求报文 2.5 ...

  7. 中科大郑烇、杨坚《计算机网络》课程 第五章笔记

    第5章:网络层控制平面 本章目标:理解网络层控制平面的工作原理  传统路由选择算法  SDN 控制器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网络管理 ...

  8. 超说网络NO.4 | 深入了解应用层原理(中科大 郑烇)

    创作不易,来了的客官点点关注,收藏,订阅一键三连❤

  9.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学手写笔记,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笔记.docx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笔记 1.计算机工具的变迁 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3.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5.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6.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因素 7.数据在计算机中 ...

最新文章

  1. [Angular2 Form] Style Validation in Angular 2 Forms
  2. 030_jdbc-mysql事务
  3. 【OF框架】使用OF.WinService项目,添加定时服务,进行创建启动停止删除服务操作...
  4. csr 蓝牙驱动_双11来临之际,推荐几款无线蓝牙耳机吧
  5. php 安装redis 扩展
  6. swiper vue 上一页_swiper在vue中正确的使用方法
  7. 关闭恶意无限弹窗的方法
  8. 下载Python安装包及支持包路径
  9. Qt定时器QTimer使用教程与代码演示
  10. 牛顿法求函数零点和极值点
  11. [原创]Javascript 利用mousetrap.js进行键盘事件操作
  12. c#中PROCESS的用法
  13. 下一代网络NGN复习
  14. vulnhub刷题记录(Pwn The Tron:1)
  15. 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调研分析指南-软件工程-www.knowsky.com
  16. oracle dbms_lob trim,DBMS_LOB
  17. Android OS历史版本
  18. 小心啦!水上有“天眼”,查你没商量!
  19. C#中word文档转html
  20. git上传文件到gitee

热门文章

  1. 模仿网易云音乐黑胶唱片的交互实现
  2. 【亲测好用】Mac窗口管理器:Moom for Mac
  3. 存储备份一体机mysql代理_天融信备份存储一体机
  4. 输出1900至2000年(包含1900年和2000年)间的所有闰年
  5. 网络3共享网络2计算机打印机,如何添加本地打印机与共享网络上的打印机
  6. shiro的remember功能
  7. ipad投屏到海信电视通用方法分享
  8. OpenCore的编译
  9. 农民伯伯的福利到了,AR技术让种地更加easy
  10. 反射型XSS攻击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