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学习了 NAT 的原理,明白了如何在 Linux 中管理 NAT 规则。先来简单复习一下。
NAT 技术能够重写 IP 数据包的源 IP 或目的 IP,所以普遍用来解决公网 IP 地址短缺的问题。它可以让网络中的多台主机,通过共享同一个公网 IP 地址,来访问外网资源。同时,由于 NAT 屏蔽了内网网络,也为局域网中机器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
Linux 中的 NAT ,基于内核的连接跟踪模块实现。所以,它维护每个连接状态的同时,也对网络性能有一定影响。那么,碰到 NAT 性能问题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接下来,我就通过一个案例,带你学习 NAT 性能问题的分析思路。

案例准备

下面的案例仍然基于 Ubuntu 18.04,同样适用于其他的 Linux 系统。我使用的案例环境是这样的:
机器配置:2 CPU,8GB 内存。
预先安装 docker、tcpdump、curl、ab、SystemTap 等工具,比如
# Ubuntu
apt-get install -y docker.io tcpdump curl apache2-utils# CentOS
curl -fsSL https://get.docker.com | sh
yum install -y tcpdump curl httpd-tools

大部分工具,你应该都比较熟悉,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 SystemTap 。

SystemTap

SystemTap 是 Linux 的一种动态追踪框架,它把用户提供的脚本,转换为内核模块来执行,用来监测和跟踪内核的行为。关于它的原理,你暂时不用深究,后面的内容还会介绍到。这里你只要知道怎么安装就可以了:
# Ubuntu
apt-get install -y systemtap-runtime systemtap
# Configure ddebs source
echo "deb http://ddebs.ubuntu.com $(lsb_release -c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ddebs.ubuntu.com $(lsb_release -cs)-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ddebs.ubuntu.com $(lsb_release -cs)-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 \
sudo tee -a /etc/apt/sources.list.d/ddebs.list
# Install dbgsym
apt-key adv --keyserver keyserver.ubuntu.com --recv-keys F2EDC64DC5AEE1F6B9C621F0C8CAB6595FDFF622
apt-get update
apt install ubuntu-dbgsym-keyring
stap-prep
apt-get install linux-image-`uname -r`-dbgsym# CentOS
yum install systemtap kernel-devel yum-utils kernel
stab-prep

本次案例还是我们最常见的 Nginx,并且会用 ab 作为它的客户端,进行压力测试。案例中总共用到两台虚拟机,我画了一张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打开两个终端,分别 SSH 登录到两台机器上(以下步骤,假设终端编号与图示 VM 编号一致),并安装上面提到的这些工具。注意,curl 和 ab 只需要在客户端 VM(即 VM2)中安装。
同以前的案例一样,下面的所有命令都默认以 root 用户运行。如果你是用普通用户身份登陆系统,请运行 sudo su root 命令,切换到 root 用户。
如果安装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同样鼓励你先自己搜索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在留言区向我提问。如果你以前已经安装过了,就可以忽略这一点了。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案例环节。

案例分析

为了对比 NAT 带来的性能问题,我们首先运行一个不用 NAT 的 Nginx 服务,并用 ab 测试它的性能。
在终端一中,执行下面的命令,启动 Nginx,注意选项 --network=host ,表示容器使用 Host 网络模式,即不使用 NAT:
docker run --name nginx-hostnet --privileged --network=host -itd feisky/nginx:80

然后到终端二中,执行 curl 命令,确认 Nginx 正常启动:
curl http://192.168.0.30/
...
<p><em>Thank you for using nginx.</em></p>
</body>
</html>

继续在终端二中,执行 ab 命令,对 Nginx 进行压力测试。不过在测试前要注意,Linux 默认允许打开的文件描述数比较小,比如在我的机器中,这个值只有 1024:
# open files
ulimit -n
1024

所以,执行 ab 前,先要把这个选项调大,比如调成 65536:
# 临时增大当前会话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
ulimit -n 65536

接下来,再去执行 ab 命令,进行压力测试:
# -c 表示并发请求数为 5000,-n 表示总的请求数为 10 万
# -r 表示套接字接收错误时仍然继续执行,-s 表示设置每个请求的超时时间为 2s
ab -c 5000 -n 100000 -r -s 2 http://192.168.0.30/
...
Requests per second:    6576.21 [#/sec] (mean)
Time per request:       760.317 [ms] (mean)
Time per request:       0.152 [ms] (mean, across all concurrent requests)
Transfer rate:          5390.19 [Kbytes/sec] receivedConnection Times (ms)min  mean[+/-sd] median   max
Connect:        0  177 714.3      9    7338
Processing:     0   27  39.8     19     961
Waiting:        0   23  39.5     16     951
Total:          1  204 716.3     28    7349
...

关于 ab 输出界面的含义,我已经在 怎么评估系统的网络性能 文章中介绍过,忘了的话自己先去复习。从这次的界面,你可以看出:
  • 每秒请求数(Requests per second)为 6576;
  • 每个请求的平均延迟(Time per request)为 760ms;
  • 建立连接的平均延迟(Connect)为 177ms。
记住这几个数值,这将是接下来案例的基准指标。
注意,你的机器中,运行结果跟我的可能不一样,不过没关系,并不影响接下来的案例分析思路。
接着,回到终端一,停止这个未使用 NAT 的 Nginx 应用:
docker rm -f nginx-hostnet

再执行下面的命令,启动今天的案例应用。案例应用监听在 8080 端口,并且使用了 DNAT ,来实现 Host 的 8080 端口,到容器的 8080 端口的映射关系:
docker run --name nginx --privileged -p 8080:8080 -itd feisky/nginx:nat

Nginx 启动后,你可以执行 iptables 命令,确认 DNAT 规则已经创建:
iptables -nL -t nat
Chain PREROUTING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DOCKER     all  --  0.0.0.0/0            0.0.0.0/0            ADDRTYPE match dst-type LOCAL...Chain DOCKER (2 references)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RETURN     all  --  0.0.0.0/0            0.0.0.0/0
DNA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8080 to:172.17.0.2:8080

你可以看到,在 PREROUTING 链中,目的为本地的请求,会转到 DOCKER 链;而在 DOCKER 链中,目的端口为 8080 的 tcp 请求,会被 DNAT 到 172.17.0.2 的 8080 端口。其中,172.17.0.2 就是 Nginx 容器的 IP 地址。
接下来,我们切换到终端二中,执行 curl 命令,确认 Nginx 已经正常启动:
curl http://192.168.0.30:8080/
...
<p><em>Thank you for using nginx.</em></p>
</body>
</html>

然后,再次执行上述的 ab 命令,不过这次注意,要把请求的端口号换成 8080:
# -c 表示并发请求数为 5000,-n 表示总的请求数为 10 万
# -r 表示套接字接收错误时仍然继续执行,-s 表示设置每个请求的超时时间为 2s
ab -c 5000 -n 100000 -r -s 2 http://192.168.0.30:8080/
...
apr_pollset_poll: The timeout specified has expired (70007)
Total of 5602 requests completed

果然,刚才正常运行的 ab ,现在失败了,还报了连接超时的错误。运行 ab 时的 -s 参数,设置了每个请求的超时时间为 2s,而从输出可以看到,这次只完成了 5602 个请求。
既然是为了得到 ab 的测试结果,我们不妨把超时时间延长一下试试,比如延长到 30s。延迟增大意味着要等更长时间,为了快点得到结果,我们可以同时把总测试次数,也减少到 10000:
ab -c 5000 -n 10000 -r -s 30 http://192.168.0.30:8080/
...
Requests per second:    76.47 [#/sec] (mean)
Time per request:       65380.868 [ms] (mean)
Time per request:       13.076 [ms] (mean, across all concurrent requests)
Transfer rate:          44.79 [Kbytes/sec] receivedConnection Times (ms)min  mean[+/-sd] median   max
Connect:        0 1300 5578.0      1   65184
Processing:     0 37916 59283.2      1  130682
Waiting:        0    2   8.7      1     414
Total:          1 39216 58711.6   1021  130682
...

再重新看看 ab 的输出,这次的结果显示:
  • 每秒请求数(Requests per second)为 76;
  • 每个请求的延迟(Time per request)为 65s;
  • 建立连接的延迟(Connect)为 1300ms。
显然,每个指标都比前面差了很多。
那么,碰到这种问题时,你会怎么办呢?你可以根据前面的讲解,先自己分析一下,再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
在上一节,我们使用 tcpdump 抓包的方法,找出了延迟增大的根源。那么今天的案例,我们仍然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寻找线索。不过,现在换个思路,因为今天我们已经事先知道了问题的根源——那就是 NAT。
回忆一下 Netfilter 中,网络包的流向以及 NAT 的原理,你会发现,要保证 NAT 正常工作,就至少需要两个步骤:
  • 第一,利用 Netfilter 中的钩子函数(Hook),修改源地址或者目的地址。
  • 第二,利用连接跟踪模块 conntrack ,关联同一个连接的请求和响应。
是不是这两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呢?我们用前面提到的动态追踪工具 SystemTap 来试试。
由于今天案例是在压测场景下,并发请求数大大降低,并且我们清楚知道 NAT 是罪魁祸首。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内核中发生了丢包现象。
我们可以回到终端一中,创建一个 dropwatch.stp 的脚本文件,并写入下面的内容:
#! /usr/bin/env stap############################################################
# Dropwatch.stp
# Author: Neil Horman <nhorman@redhat.com>
# An example script to mimic the behavior of the dropwatch utility
# http://fedorahosted.org/dropwatch
############################################################# Array to hold the list of drop points we find
global locations# Note when we turn the monitor on and off
probe begin { printf("Monitoring for dropped packets\n") }
probe end { printf("Stopping dropped packet monitor\n") }# increment a drop counter for every location we drop at
probe kernel.trace("kfree_skb") { locations[$location] <<< 1 }# Every 5 seconds report our drop locations
probe timer.sec(5)
{printf("\n")foreach (l in locations-) {printf("%d packets dropped at %s\n",@count(locations[l]), symname(l))}delete locations
}

这个脚本,跟踪内核函数 kfree_skb() 的调用,并统计丢包的位置。文件保存好后,执行下面的 stap 命令,就可以运行丢包跟踪脚本。这里的 stap,是 SystemTap 的命令行工具:
stap --all-modules dropwatch.stp
Monitoring for dropped packets

当你看到 probe begin 输出的 “Monitoring for dropped packets” 时,表明 SystemTap 已经将脚本编译为内核模块,并启动运行了。
接着,我们切换到终端二中,再次执行 ab 命令:
ab -c 5000 -n 10000 -r -s 30 http://192.168.0.30:8080/

然后,再次回到终端一中,观察 stap 命令的输出:
10031 packets dropped at nf_hook_slow
676 packets dropped at tcp_v4_rcv7284 packets dropped at nf_hook_slow
268 packets dropped at tcp_v4_rcv

你会发现,大量丢包都发生在 nf_hook_slow 位置。看到这个名字,你应该能想到,这是在 Netfilter Hook 的钩子函数中,出现丢包问题了。但是不是 NAT,还不能确定。接下来,我们还得再跟踪 nf_hook_slow 的执行过程,这一步可以通过 perf 来完成。
我们切换到终端二中,再次执行 ab 命令:
ab -c 5000 -n 10000 -r -s 30 http://192.168.0.30:8080/

然后,再次切换回终端一,执行 perf record 和 perf report 命令
# 记录一会(比如 30s)后按 Ctrl+C 结束
perf record -a -g -- sleep 30# 输出报告
perf report -g graph,0

在 perf report 界面中,输入查找命令 / 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 nf_hook_slow;最后再展开调用栈,就可以得到下面这个调用图: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nf_hook_slow 调用最多的有三个地方,分别是 ipv4_conntrack_in、br_nf_pre_routing 以及 iptable_nat_ipv4_in。换言之,nf_hook_slow 主要在执行三个动作。
  • 第一,接收网络包时,在连接跟踪表中查找连接,并为新的连接分配跟踪对象(Bucket)。
  • 第二,在 Linux 网桥中转发包。这是因为案例 Nginx 是一个 Docker 容器,而容器的网络通过网桥来实现;
  • 第三,接收网络包时,执行 DNAT,即把 8080 端口收到的包转发给容器。
到这里,我们其实就找到了性能下降的三个来源。这三个来源,都是 Linux 的内核机制,所以接下来的优化,自然也是要从内核入手。
根据以前各个资源模块的内容,我们知道,Linux 内核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可配置选项,这些选项可以通过 proc 文件系统,或者 sys 文件系统,来查看和修改。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用 sysctl 这个命令行工具,来查看和修改内核配置。
比如,我们今天的主题是 DNAT,而 DNAT 的基础是 conntrack,所以我们可以先看看,内核提供了哪些 conntrack 的配置选项。
我们在终端一中,继续执行下面的命令:
sysctl -a | grep conntrack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count = 180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max = 1000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buckets = 65536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tcp_timeout_syn_recv = 60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tcp_timeout_syn_sent = 120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tcp_timeout_time_wait = 120
...

你可以看到,这里最重要的三个指标:
  •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count,表示当前连接跟踪数;
  •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max,表示最大连接跟踪数;
  •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buckets,表示连接跟踪表的大小。
所以,这个输出告诉我们,当前连接跟踪数是 180,最大连接跟踪数是 1000,连接跟踪表的大小,则是 65536。
回想一下前面的 ab 命令,并发请求数是 5000,而请求数是 100000。显然,跟踪表设置成,只记录 1000 个连接,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内核在工作异常时,会把异常信息记录到日志中。比如前面的 ab 测试,内核已经在日志中报出了 “nf_conntrack: table full” 的错误。执行 dmesg 命令,你就可以看到:
dmesg | tail
[104235.156774] nf_conntrack: nf_conntrack: table full, dropping packet
[104243.800401] net_ratelimit: 3939 callbacks suppressed
[104243.800401] nf_conntrack: nf_conntrack: table full, dropping packet
[104262.962157] nf_conntrack: nf_conntrack: table full, dropping packet

其中,net_ratelimit 表示有大量的日志被压缩掉了,这是内核预防日志攻击的一种措施。而当你看到 “nf_conntrack: table full” 的错误时,就表明 nf_conntrack_max 太小了。
那是不是,直接把连接跟踪表调大就可以了呢?调节前,你先得明白,连接跟踪表,实际上是内存中的一个哈希表。如果连接跟踪数过大,也会耗费大量内存。
其实,我们上面看到的 nf_conntrack_buckets,就是哈希表的大小。哈希表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链表(称为 Bucket),而链表长度,就等于 nf_conntrack_max 除以 nf_conntrack_buckets。
比如,我们可以估算一下,上述配置的连接跟踪表占用的内存大小:
# 连接跟踪对象大小为 376,链表项大小为 16
nf_conntrack_max* 连接跟踪对象大小 +nf_conntrack_buckets* 链表项大小
= 1000*376+65536*16 B
= 1.4 MB

接下来,我们将 nf_conntrack_max 改大一些,比如改成 131072(即 nf_conntrack_buckets 的 2 倍):
sysctl -w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max=131072
sysctl -w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buckets=65536

然后再切换到终端二中,重新执行 ab 命令。注意,这次我们把超时时间也改回原来的 2s:
ab -c 5000 -n 100000 -r -s 2 http://192.168.0.30:8080/
...
Requests per second:    6315.99 [#/sec] (mean)
Time per request:       791.641 [ms] (mean)
Time per request:       0.158 [ms] (mean, across all concurrent requests)
Transfer rate:          4985.15 [Kbytes/sec] receivedConnection Times (ms)min  mean[+/-sd] median   max
Connect:        0  355 793.7     29    7352
Processing:     8  311 855.9     51   14481
Waiting:        0  292 851.5     36   14481
Total:         15  666 1216.3    148   14645

果然,现在你可以看到:
  • 每秒请求数(Requests per second)为 6315(不用 NAT 时为 6576);
  • 每个请求的延迟(Time per request)为 791ms(不用 NAT 时为 760ms);
  • 建立连接的延迟(Connect)为 355ms(不用 NAT 时为 177ms)。
这个结果,已经比刚才的测试好了很多,也很接近最初不用 NAT 时的基准结果了。
不过,你可能还是很好奇,连接跟踪表里,到底都包含了哪些东西?这里的东西,又是怎么刷新的呢?
实际上,你可以用 conntrack 命令行工具,来查看连接跟踪表的内容。比如:
# -L 表示列表,-o 表示以扩展格式显示
conntrack -L -o extended | head
ipv4     2 tcp      6 7 TIME_WAIT src=192.168.0.2 dst=192.168.0.96 sport=51744 dport=8080 src=172.17.0.2 dst=192.168.0.2 sport=8080 dport=51744 [ASSURED] mark=0 use=1
ipv4     2 tcp      6 6 TIME_WAIT src=192.168.0.2 dst=192.168.0.96 sport=51524 dport=8080 src=172.17.0.2 dst=192.168.0.2 sport=8080 dport=51524 [ASSURED] mark=0 use=1

从这里你可以发现,连接跟踪表里的对象,包括了协议、连接状态、源 IP、源端口、目的 IP、目的端口、跟踪状态等。由于这个格式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可以用 awk、sort 等工具,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比如,我们还是以 ab 为例。在终端二启动 ab 命令后,再回到终端一中,执行下面的命令:
# 统计总的连接跟踪数
conntrack -L -o extended | wc -l
14289# 统计 TCP 协议各个状态的连接跟踪数
conntrack -L -o extended | awk '/^.*tcp.*$/ {sum[$6]++} END {for(i in sum) print i, sum[i]}'
SYN_RECV 4
CLOSE_WAIT 9
ESTABLISHED 2877
FIN_WAIT 3
SYN_SENT 2113
TIME_WAIT 9283# 统计各个源 IP 的连接跟踪数
conntrack -L -o extended | awk '{print $7}' | cut -d "=" -f 2 | sort | uniq -c | sort -nr | head -n 1014116 192.168.0.2172 192.168.0.96

这里统计了总连接跟踪数,TCP 协议各个状态的连接跟踪数,以及各个源 IP 的连接跟踪数。你可以看到,大部分 TCP 的连接跟踪,都处于 TIME_WAIT 状态,并且它们大都来自于 192.168.0.2 这个 IP 地址(也就是运行 ab 命令的 VM2)。
这些处于 TIME_WAIT 的连接跟踪记录,会在超时后清理,而默认的超时时间是 120s,你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来查看:
sysctl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tcp_timeout_time_wait
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tcp_timeout_time_wait = 120

所以,如果你的连接数非常大,确实也应该考虑,适当减小超时时间。
除了上面这些常见配置,conntrack 还包含了其他很多配置选项,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参考 nf_conntrack 的文档来配置。

小结

今天,我带你一起学习了,如何排查和优化 NAT 带来的性能问题。
由于 NAT 基于 Linux 内核的连接跟踪机制来实现。所以,在分析 NAT 性能问题时,我们可以先从 conntrack 角度来分析,比如用 systemtap、perf 等,分析内核中 conntrack 的行文;然后,通过调整 netfilter 内核选项的参数,来进行优化。
其实,Linux 这种通过连接跟踪机制实现的 NAT,也常被称为有状态的 NAT,而维护状态,也带来了很高的性能成本。
所以,除了调整内核行为外,在不需要状态跟踪的场景下(比如只需要按预定的 IP 和端口进行映射,而不需要动态映射),我们也可以使用无状态的 NAT (比如用 tc 或基于 DPDK 开发),来进一步提升性能。
思考
最后,给你留一个思考题。你有没有碰到过 NAT 带来的性能问题?你是怎么定位和分析它的根源的?最后,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优化解决的?你可以结合今天的案例,总结自己的思路。

42 | 案例篇:如何优化 NAT 性能?(下)相关推荐

  1. 41 | 案例篇:如何优化 NAT 性能?(上)

    上一节,探究了网络延迟增大问题的分析方法,并通过一个案例,掌握了如何用 hping3.tcpdump.Wireshark.strace 等工具,来排查和定位问题的根源. 简单回顾一下,网络延迟是最核心 ...

  2. python 速度 memmap_从20秒到0.5秒:一个使用Rust语言来优化Python性能的案例

    <从20秒到0.5秒:一个使用Rust语言来优化Python性能的案例>要点: 本文介绍了从20秒到0.5秒:一个使用Rust语言来优化Python性能的案例,希望对您有用.如果有疑问,可 ...

  3. 转 从20秒到0.5秒:一个使用Rust语言来优化Python性能的案例

    注: 转自 微信公众号"高可用架构":从20秒到0.5秒:一个使用Rust语言来优化Python性能的案例 导读:Python 被很多互联网系统广泛使用,但在另外一方面,它也存在一 ...

  4. 【Linux 性能优化系列】Linux 性能优化 -- CPU 性能篇(三) Linux 软中断

    [Linux 性能优化系列]Linux 性能优化 -- CPU 性能篇(三) Linux 软中断 [1]相关概念 [1.1]中断 中断其实是一种异步的事件处理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为了减少 ...

  5. 【Linux 性能优化系列】Linux 性能优化 -- CPU 性能篇(一) 平均负载、上下文切换、CPU 使用率

    [Linux 性能优化系列]Linux 性能优化 -- CPU 性能篇(一) 平均负载.上下文切换.CPU 使用率 [1]相关概念 [1.1]平均负载 平均负载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于可运行状态和不可 ...

  6. rust python扩展_Rust语言优化Python性能案例

    原标题:Rust语言优化Python性能案例 导读:Python 被很多互联网系统广泛使用,但在另外一方面,它也存在一些性能问题,不过 Sentry 工程师分享的在关键模块上用另外一门语言 Rust ...

  7. Android进阶:性能优化篇 Android进阶:性能优化篇

    Android进阶:性能优化篇 分类:Android 性能优化2011-08-09 17:06585人阅读评论(0)收藏举报 一.在使用Gallery控件时,如果载入的图片过多,过大,就很容易出现Ou ...

  8. mui 组件:“div下拉导航”【scroll固定位置】- 案例篇

    (含代码.效果图)侧滑导航:"div下拉导航" 截图如下: 重要代码 · 如下: //下拉菜单定位:动态锁定 window.onscroll = function(){let sc ...

  9. 一篇读懂分布式架构下的负载均衡技术:分类、原理、算法、常见方案等

    1.引言 关于"负载均衡"的解释,百度词条里:负载均衡,英文叫Load Balance,意思就是将请求或者数据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负载均衡(Load ...

最新文章

  1. solidworks重建模型好慢_兄弟只能帮你到这了,SOLIDWORKS卡顿或许秘密就在这些选项里...
  2. java.lang.UnsatisfiedLinkError: org.apache.hadoop.util.NativeCrc32.nativeComputeChunkedSumsByteArray
  3. FPGA车牌数字识别系统设计verilog实现(带上板录制视频)
  4. 2017-12-07 socket 读取问题
  5. python 跳过_python-pytest学习(九)-跳过用例skip
  6. php游戏怎么设置fms,[FMS]FMS使用需要注意的几种问题总结说明
  7. 一个ip对应多个域名多个ssl证书配置-Nginx实现多域名证书HTTPS
  8. L2-010. 排座位-PAT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GPLT(并查集)
  9. cmd命令不识别exp_sqlplus、exp、imp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
  10. Java程序员不容错过的开发趋势
  11. SVN比较两个文件差异
  12. 软件工程专业如何论文选题?
  13. 【Windows Server 2019】存储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iSCSI的安装和配置(下)
  14. 荣耀9igoogle模式_将您的iGoogle主页导出到另一个帐户
  15. 有实用简单的PS小技巧吗?下面几个小技巧你知道几个呢?
  16. MP4视频转换器怎么样将FLV转MP4
  17. android+怎么分享图片大小,Android微信分享图片大于32k进行压缩
  18. 新浪微博搜索 s.weibo.com [已失效]
  19. 6000字长文,终于将数据中台架构体系讲明白了
  20. 如何使用netsh advfirewall firewall而不是netsh firewall控制Windows Server 2008的防火墙行为

热门文章

  1. xmind快捷键_XMind思维导图软件最全面的使用教程!
  2. 计算机课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教学课例
  3. linux 查看内核属性,怎么查看linux操作系统
  4. linux 限制连接时间,linux抵御DDoS攻击方法 通过iptables限制TCP连接和频率
  5. SparkSQL之thriftserver/beeline的使用
  6. Python IDE 详细攻略,拿来吧你~
  7. 聊一聊大学做过的 7 种兼职以及收获感悟。
  8. 肝!Python 教程:从零到大师
  9. 批处理 批量s扫1433_申报资料 | 批量整理图谱(续)
  10. android工程创建,3.2.1 创建Android 项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