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妹导读:缺陷分析做得好,bug 写得少。阿里资深技术专家和你分享如何进行高质量的缺陷分析,总结了 5 个要点,通过缺陷分析消除开发中的各种盲点,打造一个学习型的团队。

软件开发中的缺陷隐含着极高的价值,但是许多组织都仅仅忍受了缺陷带来的成本和后果,却让价值白白溜掉了。

缺陷的价值是其触发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把握缺陷带来的学习机会,可以快速提高组织的能力,未来的缺陷更少,成本更低,更容易成功。但同时,有效的缺陷分析和跟踪行动需要有效的方法和相应的组织的支持。

缺陷隐含着极高的价值

最近我们做了一次关于缺陷分析的工作坊。

“发生缺陷是一件好事吗?” 在工作坊开始的时候,我这么问参与的同学。

“那当然是一件坏事了。”

“不管是不是好事,它就在那儿。我觉得无所谓好不好,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这么说好像也对,但是缺陷很麻烦,我没法喜欢缺陷。”

是的,没有人喜欢缺陷,它消耗研发成本,影响开发周期,但同时,缺陷又和软件开发如影随形,无论多少,始终都在。这是为什么呢?

看下面的这张图:

软件开发是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

软件开发和工业生产完全不同。工业生产通过消除过程中的各种可变性,能够逐步逼近零缺陷的目标。所以,六西格玛方法在工业生产中非常行之有效。

软件开发的过程则恰恰相反。每一次开发,都是不确定的,我们往往都是在项目临近结束的时候,对整个项目的各种问题和细节才变得清晰。在这种假设下,与其追求零缺陷,倒不如说是我们应该追求降低缺陷的影响,比如,在缺陷产生的第一时间(注入时间甚至注入之前)就发现缺陷——因为这时候缺陷的成本几乎为零,这也就可以等价为“零缺陷”了吧。

如果说工业生产中的六西格玛方法来自于对生产系统的打造,那么,在软件开发中,“零缺陷”对应的系统是什么呢?它当然包含软件研发的流程和工具,但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打造软件的核心主体——人。通过缺陷分析来持续学习,才能不浪费缺陷所消耗的成本。

为什么会重复踩坑

有不少团队是有缺陷原因分析的。我曾经仔细分析过一个团队的缺陷原因分析,发现了下面这些缺陷原因的高频词:

  • 编码有问题,下次写代码的时候想的更仔细一些。

  • 代码评审做的不好。下次代码评审要充分。

  • 业务场景分析不全面,下次分析的更全面一些。

  • ......

我相信,写下上述原因分析的同学,内心一定是很真诚的,也是真心觉得自己当时代码写的不够好,业务场景分析的不全面,代码评审不够充分。但是,这个分析带来的行动,却往往是不可达成的。是真的想的不仔细吗,还是就是想不到?这次评审做的不好,下次就肯定能做好了吗?这次场景分析不全,那么怎么才能更全呢?

这种原因分析过于宽泛了,以至于很难产生实际有效的改进行动,下次往往还是会在同样的地方跌倒——大家只要看一下在既往的原因分析中,有多少次类似的答案?每一次重复,就是一次新的踩坑。

还有一类原因分析,恰恰相反,又过于具体化了,具体化到了没有学习价值的层面上。例如,这是当时设计的不对,A 服务就不该调用 B 服务,A 服务应该考虑到B服务调用中的异常场景,等等。好吧,缺陷现在已经修复了,A 服务调用 B 服务出现的异常场景已经固化在代码中了,下一次如果是 C 服务调用 D 服务的异常场景应该怎么办呢?

最合适的缺陷原因应该基于这样的标准:这些原因需要形成系统化的可行动的结果。这个标准的检验方式是:下一次如果发生某某场景,我们的应对方案是否有效?

做好缺陷分析的 5 个要点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 5 个要点,来最大化出于学习目的的缺陷分析的实践操作。它们是:

  • 及时总结,设置卡点

  • 结对分析,小组总结

  • 负面清单支持下的全量分析

  • 可操作的结果

  • 团体学习,机制建设

及时总结,设置卡点

“缺陷分析很重要,但是研发同学都太忙了,我们两个月集中做一次怎么样?”

别那么紧张——及时才是最节约的方式。要从忙碌中解放出来,每次花 15 分钟,做一次有效的缺陷分析,时间已经妥妥的啦。

缺陷分析的最好时间是缺陷修复完成的时间。此时记忆最新鲜、也能早收益。如果一个缺陷已经过去了两个月,那么缺陷分析的成本就变高了,得找回原来的记忆和当时的上下文,这个记忆准确不准确还是另一回事。

怎样才能保证及时地做,从而保证这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发生呢?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是设置流程中的卡点:当缺陷被设定为已修复状态、或者设定为已关闭状态时,强制把缺陷分析设定为一个流程卡点,这样就能形成比较好的驱动。

结对分析,小组总结

谁来负责缺陷分析?是让具体这个缺陷的同学来做,还是召集整个团队一起?

召集整个团队来做缺陷分析,有时候代价过于高昂。即使仅仅分析比较后期的线上问题,即使每个缺陷仅仅分析 15 分钟:100 个缺陷,每个团队 8 个人,乘积就是 12,000分钟,合 200 个小时,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解决缺陷的同学确实是对这个缺陷理解最好。但是,这会不会形成“单点问题”,降低问题分析的有效性?

我们的方案是:

把结对分析作为制度

让解决缺陷的同学担任负责人,搭配上一个小伙伴。结对既形成了知识方面的互补,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思维盲点,也通过结对形成了更深入的讨论,也提前进行结果的“验收”,提高分析的质量。如果有必要,结对的小组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引入其他人参与。

团队定期讨论学习

团队定期对重要的缺陷分析结果进行讨论,既是对小组成果的验收,更有利于在团队成员间形成传播,互相学习。

负面清单支持下的全量分析

缺陷分析的目的是提升,所以,重在解决那些“未知的未知”的问题。显然不是每个缺陷都应该深入分析。但是,如果我们针对每个缺陷都定义它该不该分析,又会导致决策成本过高,而且质量也不可靠。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在默认全量的基础上,使用负面清单进行过滤。凡是负面清单不存在的,都进行缺陷分析。负面清单是团队级别的。每个团队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列表,例如:

  • 偶发问题

  • 已经列在改进项中的问题(不断扩充)

这个事情和淘金有些类似,明确不要什么,能更高效地避免那些真正值得做的事情不被淹没。事实上,每次缺陷分析都会扩充负面清单的长度,所需的缺陷分析数量将越来越少,问题越来越聚焦,时间也越来越节省。

可操作的结果

缺陷分析应该产生有价值的洞见,足够的深度是重点。在如何产生深度洞见方面已经有非常多成熟的方法,最典型的是 5 Whys,此外还有鱼骨图等著名工具可用。为了控制篇幅,本文略去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只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在实际的缺陷分析中,我们是如何产生深度洞见的。

某缺陷描述了如下的场景(该实例在不影响问题说明的情况下做了适度抽象):

用户持有某个虚拟设备,该设备有一些附属资源,当用户删除设备时,该设备的附属资源应该被释放。但是,发现在一种特殊场景下,这个附属资源并没有得到释放。

代码如下:

void releaseResources (resoure_id){    if (failedOfHardwareResourceRelease(resource_id)){        writeLog("resource release failed");    }
}

下面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对话:

“原因是什么?”

“我们没有在需求分析阶段考虑到这种释放不成功的场景。”

“OK。需求分析是问题,这是一个改进点。——但是更重要的:最后发现这个问题的最直接的机会点是哪个时间点?”

“写代码的时候。”

“写代码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吗?”

“注意到了啊,所以写了 log,但是没仔细想应该怎么处理。这说明我们对这段代码的职责定义不清晰。”

“也许我们可以在编程规范中加入一条:出现异常场景时不应该只记录 log,而应该和负责人澄清场景和处理方案。在未来,当出现了仅仅出现写错误 log,但是没有其他处理的时候,我们就能注意到这一点。”

检验分析深度是否足够,最直接的指标就是产生的结果是否是“可行动的”。如果一个结果是不可行动的,往往意味着深度或者抽象不够。

团体学习,机制建设

学习型组织并不总是容易建立。除了上述心智模型和操作方法之外,组织机制往往是成功的重点。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

  • 是长期存在的团队

  • 建立持续学习的心智模型

  • 持续维护和利用本组织的智力资产

这几点似乎都毋需多言。但是关于智力资产,还是要多强调一下:分析结果最后可能会是流程改进、编程习惯和编程规范、代码评审的检查单、设计能力的提升、引入某些新的工程实践如实例化需求等,不外乎有两类:

短期的行动

例如引入实例化需求实践、 建设自动化测试机制等。对于这类具体行动,要定义责任人和结束日期,并且把它们和管理需求等工作项同等管理起来,确保其发生。

长期的规则

这类是需要持续关注的东西,例如代码评审的常见问题列表、采纳某种设计思想如契约式设计、防御式编程等。对于这类问题,由于需要持续关注,需要维护它们,并把它们作为团队资产的一部分。当然了,如果技术上可行,还是要把其中的一部分尽早做成工具,减少记忆负担,提升可操作性。

这种资产维护的越多,就会发现未来需要继续分析的缺陷越少——当然了,这也是一切资产的共性所在。

总结

现实情况纷繁复杂,统一的方法往往并不存在。但是心智模型和一定的规律、思路还是存在的。本文聚焦于通过缺陷分析进行学习。

通过适当的方法,它可以在可控的时间投入下,为组织积累宝贵的财富,并且在未来的开发中得到数倍、数十倍上百倍的回报。忙碌不是理由,在未来少掉一个新 bug,就赚回来了。

通过缺陷分析,我们可以形成如下的产出:

  • 建立团队关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程、测试、运维等方面的共同心智

  • 形成常见问题的检查单

  • 采用或者开发新的工具

  • 改进既有流程

  • 形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行动计划

最最重要的,通过消除各种盲点,我们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开发也就越来越顺畅,距离零缺陷的目标,就越来越近了。

高质量的缺陷分析:让自己少写 bug相关推荐

  1. 如何提交一份高质量的缺陷报告

    一.缺陷报告的用途 缺陷报告是软件测试人员重要的交付物之一,也是主要工作输出.一份高质量的缺陷报告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定位问题,修复Bug: 也便于测试人员对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和跟踪管理:它是测试人员 ...

  2. 一条缺陷都记录那些内容?如何提交高质量的缺陷?

    缺陷内容包括: 缺陷的标题.缺陷类型.详细步骤.期望结果.缺陷等级.优先级.截图.日志信息等,以及指派给那一个开发: 怎样提高高质量的缺陷: 1) 缺陷的标题尽量简单.明确.完整: 2) 尽量使用惯用 ...

  3. 人类高质量男性不好当?那就来写人类高质量代码!

    人类高质量男性不好当?那就来写人类高质量代码! 前言 一.一个简单的例子(模拟实现strcpy函数) 1.strcpy函数介绍 2.模拟实现strcpy函数 二.高质量(优化)部分 1.对于源头数组的 ...

  4. 如何提交高质量的缺陷报告

    1.唯一性 一个bug代表一个问题,最好代表一类问题 2.可重复性 附加完整的复现步骤,让开发容易复现 3.完整性 提交的缺陷最好附加截图或者录屏或者日志,方便开发定位问题 4.一致性 提交的bug描 ...

  5. 《高质量读研:教你如何写论文、做科研》- 张军平

    文章目录 00 观后有感 01 时商,从爱多士说起 02 时商与基础误区 03 我的想象力飞了起来 04 湖南人的霸蛮与多巴胺 05 戏说寻师 06 寻师的五个维度 07 高徒出名师 08 " ...

  6. 读书笔记|《高质量读研:教你如何写论文、做科研》 张军平

    前言:去年封控期间在张老师的一次学术分享讲座上知道的这本书,原本以为这本书的内容就是老生常谈,就没有太在意.后来从学弟那里借到一本张老师撰写的<爱犯错的智能体>,读来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乎找 ...

  7. 为什么高质量计算机书籍几乎都是外国人写的?

    想象一下一个只跟风看过视频.跟着自己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学了三天.压根没真正玩过的英雄联盟的教授会怎样教你玩英雄联盟: 第一章 基本控制 第一节 鼠标的108种用法 --鼠标使用共分3个模式,108种用法 ...

  8. 爬虫+数据分析+可视化大作业:基于大数据的高质量电影分析报告

    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Scrapy与Sklearn而不是写论文,结论是瞎扯的,轻喷求求了 目录 摘要 数据爬虫程序设计和实现 Scrapy框架 Scrapy框架简介 Scrapy的组件 Scrapy的工作 ...

  9. 从哪些维度评判代码质量的好坏?如何具备写出高质量代码的能力?

    文章目录 如何评价代码质量的高低? 最常用的评价标准有哪几个? 1.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2. 可读性(readability) 3. 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 ...

最新文章

  1. 小牛电动CEO李彦内部信:再大困难 也成涅槃重生的试炼
  2. linux下载哪个python版本-Linux升级python版本
  3. Python批量剪裁图片
  4. 《编程原本 》一3.3 程序变换
  5. [NOIP2015] 提高组 洛谷P2661 信息传递
  6. android 清除所有计时器,android-如何从onTick方法中清除CountDownTimer?
  7. CompTIA IT Fundamentals认证考试的相关信息【2018.06.05更新】
  8. IOS学习笔记05---C语言程序的开发运行过程
  9. Codecov后门事件验证分析
  10. JAVA Eclipse创建Android程序界面不显示怎么办
  11. AWVS扫描器使用入门
  1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Web程序设计考试大纲(2018年版)
  13. CentOS 7安装TeamView
  14. P3376 【模板】网络最大流( Edmonds-krap、Dinic、ISAP 算法)
  15. 【周五松土】私家萝卜与坑
  16. Hash一致性算法(分片机制)
  17. html js表单,HTML HTML 表单 - 闪电教程JSRUN
  18. rasp agent_Rasp Pi上的Perf机器学习
  19. 从程序员到架构师都需要经历什么?
  20. 基于Hadoop的高校大数据治理融合系统设计与实现

热门文章

  1. PAT_A1106#Lowest Price in Supply Chain
  2. postgresql 获取所有表名、字段名、字段类型、注释
  3. 自定义log4j2配置文件地址
  4. IOSday05 UIScrollView使用
  5. 【VMCloud云平台】SCDPM(六)额外篇-DPM备份到Azure上
  6. 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同时上网 优先级切换的设置方法
  7. 《MongoDB权威指南》读书笔记 第一章 简介
  8. 如何在Web页面上直接打开、编辑、创建Office文档 (转载)
  9. 创业必看:中国八大草根富豪发家史
  10. 微软奇迹之旅-----天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