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与应用第三版王克义编著

P62.2.习题二

说明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基本过程。

1.取指:控制器将指令的地址送往存储器,存储器按给定的地址读出指令内容,送回控制器

2.译码:控制器分析指令的操作性质,向有关部件发出指令所需要的控制信号 3.执行:控制器从通用寄存器或存储器取出操作数,命令运算器对操作数进行指令规定的运算

4.回写:将运算结果写入通用寄存器或存储器

(控制器将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发往存储器,重新不断重复上述四个步骤) 3.试说明硬布线控制器与微程序控制器的各自优缺点。 1).硬布线控制器: 优点:指令执行速度很快。

缺点:控制逻辑的电路复杂,设计和验证难度大;扩充和修改也很困难。 2).微程序控制器:

优点:.规整性:用程序的方法来产生和组织微命令信号(将程序技术引入CPU)

存储逻辑引入CPU)

.灵活性:可以较方便地增加和修改指令,只要增加或修改一部分微程序即可 缺点:速度较慢:每执行一条指令都要启动控制存储器中的一串微指令(即一段微程序),执行速度相对于“硬布线控制器”要慢

4.什么是微指令?其组成格式如何?存储于何处?

微指令:定义:计算机控制器所要产生的微命令的代码(微码)形式。 组成格式:微操作控制字段、顺序控制字段

存储于:一个用只读存储器(ROM)构成的控制存储器中

P.S:微指令的编码方式:直接表示法、编码表示法、混合表示法

微指令格式的分类:水平型指令、垂直型指令

5.微程序控制器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 控制存储器(CM)、微指令寄存器(μIR)、微地址寄存器(μAR)、微地址形成电路 7.微型计算机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1.微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完成各种运算和控制功能;

2.主存储器:ROM(只读):存储某些固定不变的程序或数据;

RAM(随机存取):存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随时需要读入或写入的程序或数据;

3.总线:分时地发送与接收各部件的信息;

4.I/O接口:控制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传输。

思考题:以执行一条指令为例,说明计算机(CPU)执行指令的基本过程,例如执行如下x86指令:

2000H:ADD[1000H],AL

P77习题三

.9.若80x86实模式下当前段寄存器的值为CS=2010H,DS=3010H,则对应的代码段及数据段在存储空间中物理地址的首地址及末地址是什么? 解:由CS=2010H,其代码段首地址:20100H

末地址:

300FFH

由DS=3010H,其数据段首地址:30100H

末地址:400FFH

10.设现行数据段位于存储器

10000H~1FFFFH单元,则DS寄存器的内容

应为多少? 解:1000H.

13.某系统中已知当前SS=2100H,SP=080AH,

说明该堆栈段在存储器中的物理地址范围。

若当前堆栈中存入10个字节数据后,那么

SP的内容变为何值?

实模式下,“段基址”和“偏移量”均是16 位,故1个段的大小为64K。

即:2100H*16+0000H~2100H*16+0FFFFH。 错误结果:21080AH

加入10个字节后,栈指针向低地址转移, 故SP=080AH-0AH=0800H 错误结果:1)080AH+0AH

2)080AH-10H5

解:物理地址:21000H+FFFFH=30FFFH 故范围为:21000H~30FFFH 存入10个字节数据后,SP=0800H 14.已知当前数据段中存有如图3.13所示的字符串数据,现要求在该字符串

之后添加两个字节数据0DH和0AH(回车、换行符).试说明需给出的段基值和偏移量。

解:13008H-12000H=1008H

13009H-12000H=1009H

故:段基值:1200H;偏移量:1008H;1009H。

P122.习题四

1.1.分别指出下列指令中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 MOVDI,300

(2) MOV[SI],AX

(3) ANDAX,DS:[2000H]

(4) MOVCX,[DI+4]

(5) ADDAX,[BX+DI+7]

(6) PUSHF

指令操作,先将SP的值减2,再将标志寄存器的内容传送到由SP所指示的栈顶,标志寄存器的内容不变。 源操作数,标志寄存器中,故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SP保存目的地址,存器间接寻址

解:

2.设

CS=2500H,DS=2400H,SS=2430H,ES=2520H,BP=0200H,SI=0010H,DI=0206H,试计算下列指令源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和物理地址。

(1)MOVAX,[BP+SI+4] (2)ADDAX,[DI+100H]

源操作数,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默认的段寄存器由所选用的基址寄存器决定:BP段则段寄存器为SS。 故:2430H*16+0200H+0010H+4H=24514H

解:(1)有效地址:EA=0200H+0010H+4=0214H

物理地址:24000H+0214H=24214H

(2)有效地址:EA=0206H+100H=0306H

物理地址:24000H+0306H=24306H

3.判断下列8086指令是否正确,并说明

理由。

(1)MOVBL,AX

错误。因为这是在16位与8位寄存器之间传送数据,指令的两个操作对象的位数不一致。 (2)INC[BX]

错误。因为操作数的位数不确定。 (3)MOVBX,[AX] 错误。因为不能用AX进行寄存器间接寻

址。

(4)MOVAX,[BX] 正确。 (5)POPBX 正确。 (6)POPCS

错误。因为目的寄存器不能是CS(系统不允许随意修改CS) (7)MOV5,AL

错误。因为立即数不能作为目的操作数。(8)ADDBYTEPTR[BX],[DI]

错误。因为两个操作数不能均为寄存器间接寻址。 (9)MOV[BX],20H

错误。因为操作数类型不明确。 (10)OUT258H,AL

错误。因为端口地址大于255时,不能用直接寻址。 (11)MOV[50-BP],AX

错误。因为寄存器左边不能用减号。 (12)MOVBP,SP 正确。

4.编写程序段分别实现下列运算(假设

运算中各变量均为带符号字变量) (1)Z←X+Y-Z

(2)Z←X+(Y-6)-(W+100) (3)Z←(W*X)/(Y+100),R←余数 5.编写两段程序分别将标志寄存器中的单步标志置1、清0,并且不改变其它各标志位的值。

8.数据段从偏移地址1000H处开始连续存放了200H个字节的数据,编写一段程序将这些数据移到数据段从偏移地址1100H处开始的连续区域中。

P155.习题五

  1. 判别下列标识符是否合法:

Y3.5不合法,“.”不能在标识符内部出现,只能是第一个字符。

3DATA不合法,标识符不能以数字开头。

BCD#不合法,标识符中不能使用“#”。

(one)不合法,标识符中不能使用“()”。

PL*1不合法,标识符中不能使用“*”。

ALPHA-1不合法,标识符中不能使用“-”,应用“_”代替。

PROC-A不合法,标识符中不能使用“-”,应用“_”代替。

AAA不合法,AAA为保留字,加法的ASCII为调整指令,故不可作为标识符。

5. 答案:B

9.在下面的汇编语言程序横线处填空,使语句完整,保证程序正确执行. 上述程序执行后,RLT的内容是____(用十六进制表示);若将程序中的“JLCONT”指令改为“JGECONT”指令,则该程序执行后,RLT的内容是____(用16进制表示)。

答案:BX;ENDS;0004H;0002H

10.下列程序段运行后,A单元的内容为_____。 答案:250H

11.将下列伪指令语句定义的数据填充

到图示的存储单元中。(注:A的ASCII码为41H,B的ASCII码为42H。) ONEDB‘AB’ TWODW‘AB’ DATADW100H,9AH ARRAYDB2DUP(0,1,?,2) 答案:

P206.习题七

1.简要说明Pentium处理器内部所包含的主要功能部件。

1.总线接口单元BIU2.指令Cache与数据Cache3.超标量流水线结构4.动态转移预测及转移目标缓冲器BTB5.指令预取器和预取缓冲器6.指令译码器7.执行单元EU8.浮点处理单元FPU9.控制单元CU

3.在片内Cache的设置上,Pentium与80486有何不同?

Pentium采用哈佛结构,即把Cache分为“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分别设置从而避免了仅仅设置统一Cache时发生存储器访问冲突现象。

4.以Pentium处理器为例,解释现代微处理器设计中所采用的下列技术:流水

线方式、流水级、超级流水线(超流水)、超标量结构。

流水线方式: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解为若干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可以与其它子过程并行进行。

流水级:每条流水线所划分所得的不同阶段。(Pentium的5个流水级:取指、译码、地址生成、执行、写结果)。 超流水:流水线的若干流水级进一步细分为更多的阶段(流水小级),每个“流水小级”可以与其他指令的不同“流水小级”并行执行,进一步提高指令吞吐率。

超标量结构: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能够并行工作的流水线结构。

5.试说明现代微处理器采用“转移预测”策略的必要性。“转移预测”通常是发生在指令执行全过程的哪个阶段? 必要性:在流水线结构中,转移指令会改变指令流向,破坏流水模式。当转移指令被执行并确实发生转移时,产生转移开销:将按顺序预取的指令废除(即“排空流水线”),从转移目标地址重新

取指令。其极大的影响流水线的性能。 发生在:取指的同时(Xscale);译码完成后(Pentium);取指的同时预译码完成后(UltraSPARCⅢ)。

6.简要说明Pentium处理器实现“动态转移预测”的基本方法及工作过程。 1.译码完成后,根据转移指令的地址访问BTB

2.BTB命中——历史信息转移预测器; BTB未命中——顺序执行 3.BTB更新 补充题:

参考课件中提供总线逻辑电路示意图,画出包含3个主模块和2个从模块的总线逻辑电路示意图。

P222习题八

.2.I/O端口的编址方式有哪两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I/O编址方式:

I/O端口和存储器统一编址、I/O端口和存储器分开编址。 2)统一编址优缺点:

1.访问存储器的指令功能比较齐全 2.I/O端口占用存储器地址空间,使用

户的存储地址空间相对减小 请服务的主动权;CPU可以和外设并行

3.指令的长度通常比单独I/O指令要长,工作;可适合实时系统对I/O处理的要指令的执行时间也较长 3)分开编址优缺点:

1.I/O端口不占用存储器地址,不会减少用户的存储器地址空间

2.单独I/O指令的地址码较短,地址译码方便,执行速度快

3.采用单独的I/O指令,使程序中I/O操作和其他操作层次清晰 4.单独I/O指令的功能有限

5.由于采用了专用的I/O操作时序及I/O控制信号线,增加了CPU本身控制逻辑的复杂性

5.主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程序控制方式一:无条件传送方式,控制程序简单,但只适用于简单外设的操作程序控制方式二:程序查询传送方式,比无条件传送方式准确和可靠,但查询外设状态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中断控制方式:与程序查询方式相比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外围设备具有申

DMA方式:不需要CPU干预,在专门硬件控制电路控制之下进行外设与存储器间直接数据传送,该专门硬件控制电路称为DMA控制器,简称DMAC

7.试说明DMA控制器(DMAC)的基本功能。

1.能接收I/o接口的DMA请求,并向CPU发出“总线请求”信号;

2.当CPU发出“总线回答”信号后,接管对总线的控制,进入DMA传送程序; 3.能实现有效的寻址,即能输出地址信息并在数据传送过程中自动修改地址; 4.能向存储器和I/O接口发出相应的读/写控制信号;

5.能控制数据传送的字节数,控制DMA传送是否结束;

6.在DMA传送结束后,能释放总线给CPU,恢复CPU对总线的控制。

10.DMA控制器通常有哪几种传输方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单字节传输方式:DMAC每传送完一个字节即交还控制权给CPU,适用于相对来说较缓慢的I/O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

2.块传输方式:DAMC在获得总线控制权后连续传输数据字节,待整个数据块全部传送完成后再释放总线控制权;数据传输率高,CPU利用率低;

3.请求传输方式:通过控制“DMA请求”信号的有效或无效,可把一个数据块分几次传送,以允许接口的数据没准备好时,暂时停止传送。

P239.习题九

1.80X86实模式的中断可分为哪几类?

根据进入中断的方式:自愿中断、强迫中断;根据中断的重要性:可屏蔽中断、非屏蔽中断;

根据中断源的位置:内部中断、外部中断;

5.中断类型码为14H的中断向量存放在内存哪4个字节单元中?若这4个字节单元的内容从低地址到高地址依次为10H、20H、30H、40H,则相应的中断服

务程序入口地址是什么?

14H的中断类型码:14H<<2=50H,故中断向量存放于内存的00050H~00053H这四个字节单元里面中断服务的入口地址为4030H:2010H(中断向量的低两个字节存放偏移量,中断向量的高两个字节入口地址的段基址)

解:14H*4=(16+4)D*4=(80)D=50H 故存放地址:0000:0050H、0000:0051H、0000:0052H、0000:0053H; 入口地址:40030H、2010H

6.在8086系统的中断向量表中,若从0000H:005CH单元开始从低地址到高地址依次存放00H、20H、00H、30H4个字节的内容,则该中断对应的中断类型码和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分别为____。 A.16H,3000H:2000H B.16H,2000H:3000H C.17H,2000H:3000H D.17H,3000H:2000H 答案:D (5CH)/4=17H

7.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中断屏蔽寄存器IMR用于:____

A.存放从外设发来的中断请求信号 B.记忆正在处理的中断请求 C.设置中断结束方式

D.控制能否向CPU发中断请求 答案:D

P.S:中断请求寄存器IRR:A

优先级裁决器PR:C比较中断请求,比较其优先级 中断服务寄存器ISR:B

中断屏蔽寄存器IMR:D对IRR起屏蔽作用

8.

试指出该外部中断的类型码是多少该程序段为它设置的中断向量是什么

STOSW:教材116页,串操作指令(ES:DI)<-AX,DI<di+2(df=0) <="" p="" style="user-select: text !important;">

该外设对应与中断向量表的地址为:ES:DI,ES=0,所以中断类型码为进入中断时DI寄存器的值除以4 低字节2000H,高字节1000H,所以中断服务的入口地址为1000H:2000H

解:外部中断类型码:DI/4 中断向量:1000H:2000H

P257.习题十

12.分别读入接于8255A端口A的开关状态KA0~KA7和接于端口B的开关状态KB0~KB7,将二者求和后从端口C送出。

要求:①画出连线简图;②编写8255A的初始化程序及有关控制程序,并加简要注释(8255A的端口地址D0H~D3H).

解:.

13.一个交通灯微机控制模拟实验接口如图10.16所示,其中接于并行接口片8255A端口C的PC0位的开关K用来模拟十字路口支道车辆通行情况(开关状

态为“1”表示支道上有车辆要通行);端口A的PA2、PA1、PA0位用来控制主道的红(R)、黄(Y)、绿(G)灯,端口B的PB2、PB1、PB0位用来控制支道的红(R)、黄(Y)、绿(G)灯。平时主道放行(绿灯亮),支道禁止通行(红灯亮);当支道上有车辆要通过时(PC0端为“1”),主道交通灯由绿→黄(延迟5秒)→红(禁行),支道交通灯由红→绿(放行);支道放行20秒后,其交通灯由绿→黄(延迟5秒)→红,然后主道放行;要求主道至少放行40秒。

要求:①画出实现上述控制过程的程序流程框图;②编写8255A的初始化程序,并加简要注释(8255A的端口地址为

DOH~D3H)。 解:.

.

P278.习题十一

7.设异步传输时,每个字符对应1个起始位,7个有效数据位,1个奇/偶

校验位和1个停止位,若波特率为1200,

则每秒钟传输的最大字符数为多少

解:1200/(1+7+1+1)=120

故每秒传输最大字符数为120个。

8.简述8251A的内部结构及各部分的作

用。

(1)接收器:接收器实现有关接收的所有

工作。

(2)发送器:

在异步方式下,发送器接收CPU送来的

并行数据,加上起始位,并根据规定的奇偶校验要求(是奇校验还是偶校验)加上校验位,最后加上1位、1.5位或2位停止位,由TxD输出线发送出去;发送中止符。

在同步方式下,发送器首先根据初始化

程序对同步格式的设定,发送一个同步字符(单同步)或两个同步字符(双同步),然后发送数据块。(在发送数据块时,如果初始化程序设定为有奇偶校验,则发

送器会对数据块中每个数据字符加上奇/偶校验位。另外,在同步发送时,如

果CPU来不及把新的数据提供给8251A,

此时8251A发送器会自动插入同步字

符。)

(3)数据总线缓冲器:数据总线缓冲器用

来把8251A和系统数据总线相连,在CPU

执行输入/输出指令期间,通过数据总

线缓冲器发送和接收数据。此外,控制

和状态信息也通过数据总线缓冲器来传

输。

(4)调制解调器控制电路:调制解调器控

制电路提供了四个用于和Modem或其他

数据终端设备接口时的控制信号——DTR_______

、DSR________

、RTS_____

和CTS______

,通过它们可以有效地实现数据通信过程的联络与控制。 (5)读/写控制逻辑电路:读/写控制逻辑电路实现对CPU输出的控制信号(C/D__

_____

RD、

______

WR等)的译码,以实现相应的读/写操作

功能。

12.对8251A进行初始化编程:工作于异步方式,偶校验,7位数据位,2个停止位,波特率因子为16;使出错标志位复位,发送器允许,接收器允许。8251A的端口地址为50H、51H。操作命令字中无关位置0。

13.对8251A进行初始化编程:工作于同步方式,内同步,双同步字符,奇校验,每字符7个数据位;使出错标志位复位,发送器允许,接收器允许,开始搜索同步字符,通知调制解调器数据终端设备已准备就绪。8251A的端口地址为50H、51H。操作命令字中无关位置0。 P294.1.说明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的主要工作特点。

方式0:计数到零产生中断请求 触发方式:

软件启动,计数初值一次有效,不能自动重复;

计数结束时产生的上升沿可作为中断请求信号;

计数过程中GATE对计数操作的控制: 当GATE变低时,暂停计数; 当GATE变高时,继续计数

计数过程中重新写入计数初值的影响: 新的计数初值立即有效,重新开始计数。方式1:硬件可重复触发的单稳态触发器

触发方式:

硬件启动,计数初值可多次有效(需要由GATE上升沿触发),不能自动重复 计数过程中GATE对计数操作的控制: GATE上升沿触发从计数初值开始重新计数;

效果是使输出负脉冲的宽度增加 计数过程中重新写入计数初值的影响: 本次计数不受影响,新的计数初值在下个计数周期有效。

方式2:分频器 触发方式:

软件启动,自动重复,周期性输出固定频率的脉冲

计数过程中GATE对计数操作的控制: 当GATE变低时,停止计数;

当GATE变高时,从计数初值开始重新计数

计数过程中重新写入计数初值的影响: 本次计数不受影响,新的计数初值在下个计数周期有效。 方式3:方波发生器 触发方式:

软件启动,自动重复,周期性输出固定频率的方波

计数过程中GATE对计数操作的控制: 当GATE变低时,停止计数;

当GATE变高时,从计数初值开始重新计数;

计数过程中重新写入计数初值的影响: 本次计数不受影响,新的计数初值在下个计数周期有效。 方式4:软件触发选通

触法方式:

软件启动,计数初值一次有效,不能自动重复

计数过程中GATE对计数操作的控制: 当GATE为高时,允许计数; 当GATE为低时,禁止计数

计数过程中重新写入计数初值的影响: 新的计数初值立即生效,重新开始计数。方式5:硬件触发选通 触发方式:

硬件启动,计数初值可多次有效(需要由GATE上升沿触发),不能自动重复 计数过程中GATE对计数操作的控制: GATE上升沿触发从计数初值开始重新计数

计数过程中重新写入计数初值的影响: 若有门控触发信号,新的计数初值立即有效;

若无门控触发信号,本次计数不受影响,新的计数初值在下个计数周期有效。

P294习题十二

2.简述8253的主要功能。 ①具有3个独立的16位计数通道; ②每个计数通道有6种工作方式,均可

由程序设置和改变;

③每个计数通道可按二进制或二-十进制(BCD码)计数;

④每个计数通道的计数速率最高可达2MHz;

全部输入输出都与TTL电平兼容。 4.若用8253对外部事件进行计数,并当发生指定次数的外部事件时由计算机进行专门处理,8253应设置为哪种工作方式 方式0. 例:

8253用作脉冲信号发生器。

可用8253产生如图12.14(a)所示的周期性脉冲信号,其重复周期为5μs,脉

冲宽度为1μs。设外部时钟频率为2MHz。现用8253的2个计数通道(计数器0和计数器1)来实现指定的功能,连接图如12.14(b)所示。其中,计数器1工作于方式2(分频器),用以决定脉冲信号的周期。计数器0工作于方式1(单稳),用以决定脉冲信号的宽度。计数器1的输出信号OUT1,接至计数器0的GATE0

输入端,用作单稳电路的触发输入信号。由于CLK信号的周期T=1/f—0.5μs,所以计数器0的计数初值应设定为2,使其输出信号(OUT0)负脉冲宽度为1μs,OUT0经反相输出即为所要求的脉冲信号。显然,通过改变两个计数器的计数初值,即可方便地改变输出脉冲信号的频率和宽度。这就体现了用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作为脉冲信号发生器的方便灵活之处。

假设8253的端口地址为80H~86H,CPU为8086,即8253控制寄存器端口地址为86H,

计数器0的端口地址为80H,计数器1的端口地址为82H,计数器2的端口地

址为84H。具体的初始化程序段如下: 6.利用8253产生如下图所示的周期性脉冲信号,设输入时钟信号频率f=2MHz,8253的端口地址为40H~43H。 要求:①画出连线简图;②编写初始化程序并加简要注释。

解:求解本题的基本思路:为产生所要求的脉冲信号,需用8253的两个计数通

道(假设用计数通道0和计数通道1)。将计数通道0设定为方式2(分频器),计数通道1设定为方式1(单稳态)。将计数通道0的输出信号OUT0接至计数通道1的GATE1输入端,利用OUT0的上升沿做为工作于方式1(单稳态)的计数通道1的输入触发信号。用计数通道0的计数初值来决定所要求脉冲信号的周期(15μs),用计数通道1的计数初值决定所要求脉冲信号的宽度(1μs).OUT1输出的是周期为15μs、脉宽为1μs的负脉冲,经反相后即可得到所要求的脉冲信号。具体实现如下: (1)连线简图: (2)编程:

P333习题十三

.7.以六管静态RAM为例,说明静态RAM基本存储单元的数据读/写过程。 对基本存储单元写操作时,X、Y地址译码线均为高电平,使T5、T6、T7、T8控制管导通。写入“1”时,I/O线和I/O_______

线上分别输入高、低电平,通过T7、T5置A点为高电平,通过T8、T6置B点为低电平。当写信号和地址译码信号撤去后,

T5、T6、T7、T8。重新处于截止状态,于是T1、T2、T3、T4组成的双稳态触发器保存数据“1”。写入数据“0”的过程与写入“1”时类似。

对基本存储单元读操作时,X、Y地址线均为高电平,使T5、T6、T7、T8控制管导通。当该基本存储单元存放的数据是“1”时,A点的高电平、B点的低电平分别传给I/O线和I/0____

线,于是读出数据“1”。存储数据被读出后,基本存储单元原来的状态保持不变。当基本存储单元存放的数据是“0”时,其读操作与读出数据“1”时类似。

10.动态RAM为什么必须定时刷新 动态RAM基本存储单元是由一个MOS管和一个小电容构成,二进制信息保存在电容c上,c上充有电荷表示“1”,C上无电荷表示“0”,即动态RAM是利用电容存储电荷的原理来保存信息的。 由于任何电容均存在漏电效应,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电容上的电荷会流失殆尽,所存信息也就丢失了。定期地对内存中所有动态RAM存储单元进行刷新

(refresh),使原来表示逻辑“1”电容上的电荷得到补充。而原来表示逻辑“o”的电容仍保持无电荷状态。即刷新操作并不改变存储单元的原存内容,而是使其能够继续保持原来的信息存储状态。 11.简述掩膜式ROM、PROM、EPROM及E2

PROM的主要特点及应用场合。 掩膜式ROM:

主要特点:存储的内容由制造厂家一次性写入,写入后就不能修改;存储内容固定不变,可靠性高;掩膜式ROM是真正的“只读”存储器;缺点:用户无法修改内容,灵活性差;少量生产时造价较高,因而只适用于定型批量生产。 应用场合: PROM:

主要特点:存储的内容由用户而不是制造厂家一次性写入,写入后就不能修改; 应用场合: EPROM:

主要特点:优点:存储的内容可多次编程,灵活性较好;

缺点:即使只有一个二进制位需要修改,

也必须将芯片从机器或板卡上拔下来用紫外线光源擦除后重写,因而给实际使用带来不便;

应用场合:早期微控制器中用于存储程序。例如:Intel8048 E2PROM:

主要特点:擦除可以按字节分别进行,不必将存储内容全部擦除才写入;缺点:在写入数据时,仍要利用一定的编程电压(比正常工作电压更高的电压) 应用场合:

13.实现片选控制通常有哪几种方式分别说明它们的优缺点。 (1)全译码方式

优点:存储器中每一存储单元都有惟一确定的地址;

缺点:译码电路比较复杂(相对于部分译码)。

(2)部分译码方式

优点:片选译码电路比较简单; 缺点:存储空间中存在地址重叠区,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3)线选方式

优点:无须使用片选译码器; 缺点:存储地址空间被分成了相互隔离的区段,造成地址空间的不连续,给编程带来不便。

14.某微机系统中内存的首地址为60000H,末地址为63FFFH,求其内存容量。

解:63FFFH-60000H+1=4000H (内存容量=末地址-首地址+1) 16.利用EPROM2732、SRAM6116、译码器74LS138及必要的门电路构成一个存储

容量为16KBROM(地址范围为00000H~03FFFH)、8KBRAM(地址范围为04000H~05FFFH)的存储器。系统地址总线信号为A19~A0,数据总线信号为D7~D0,控制信号为RD、WR、M/IO。 P322例:

利用EPROM2732(4Kx8位)、

SRAM6116(2Kx8位)及译码器74LS138设计一个存储容量为16KBROM和8KBRAM的存储子系统。

_____

______

____

要求ROM的地址范围为F8000H~FBFFFH,RAM的地址范围为FC000H~FDFFFH。系统地址总线20位(A0~A19),数据总线8位(D0~D7),控制信号为RD、WR、M/IO(低为访问存储器,高为访问I/O接口)。

总线:计算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块(部件或子系统)之间相互连接与通信的公共通路。包括:PCI总线、USB总线。

____

_____

___

微机答案除书后边答案,找好久了做个汇总,有错误请指出,我会进行修改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第三版王克义编著相关推荐

  1.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课后习题答案 山东理工...

    (3) MOV R0,#0EFH MOV 40H,,R0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4) MOV R0,#40H MOV @R0,#0EFH 目的操作数寄存器间接寻址 7.写出实现下列要求的指令或程序片段 ...

  2.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 课后习题答案 - 山东理工...

    MOV A,@R0 MOV R7,#8 INC R0 L1: CLR C MOV B,A SUBB A,@R0 MOV A,B JN L4 XCH A,@R0 L4: INC R0 DJNZ R7,L ...

  3.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答案胡乾斌,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胡乾斌--课后习题答案...

    X=256-(2/32)6000000/122400=122=7AH 甲机发送程序: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SP, #60H MOV TMOD ...

  4.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摘要: 适读人群 :高等院校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学生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主要介绍以8086,8088CPU为核心的16位 ...

  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张毅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张毅刚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全书详细介绍了美ATMEL公司的增强型AT89S52单片机的硬 ...

  6.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第三版 林子雨 期末复习(二) Hadoop HDFS HBase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第三版 林子雨 期末复习(二) Hadoop HDFS HBase Hadoop生态系统 HDFS HDFS结构 块 Name Node与Second Name Node与Dat ...

  7.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pdf,计算机原理及运用.pdf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主讲:周佳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内容概要 本课程是为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学生微型计算机原理 与应用课程设置的.为适应课程内容更新的需要,本书以 8086/8088微处理器和IBM ...

  8.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慕课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温淑焕)

    spContent=课程面向有志于从事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或对计算机硬件结构感兴趣的学习者.总体目标是:具备输入/输出接口控制系统软硬件初步设计能力. 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机基本工作原理 ...

  9. 整理所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张毅刚(一:考试要点)

    博主是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本来对结构颇为感兴趣,由于这学期课程接触到了单片机和编程,再加上对传统行业的落寞感到的心生倦怠和对自动化和芯片的浓厚兴趣,让我产生了对嵌入式行业产生了不小的 ...

  10. 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pdf_云计算原理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今天分享的电子书是<云计算原理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本书细节 书名:<云计算原理与实践> 作者:王伟主编:郭栋,张礼庆,邱娟,张静轩,张东启,谭一鸣编著 出版时间:2018 ...

最新文章

  1. 深入理解BP神经网络的细节
  2. VC解决error C2065: 'timeGetTime' : undeclared identi
  3. postInvalidate postInvalidateOnAnimation 区别
  4. Java处理文件BOM头的方式推荐
  5. windows搜索工具_加快搞定并替代 Windows 10 搜索框搜索文件速度的免费小工具
  6. 互联网公司“黑话”大全,各个岗位都躺枪了!
  7. python语言的主网址-python调用浏览器,打开一个网址
  8. 带视频加密功能的视频播放器
  9. unity3d 台球源码_基于Unity3d的桌球游戏的设计与实现
  10. 地理空间数据云下载的单波段合成及去黑边
  11. Excel Home 数据透视表初级班(10118班)小结第四课时
  12. 数字乡村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乡村 美丽乡村 智慧农村
  13. 解线性方程组 c语言,C语言解线性方程组
  14. 计算机快速格式化u盘启动,制作启动盘格式化u盘
  15. 一大波优秀3D作品来袭!看各国3D艺术家如何描绘2020!
  16. rar,zip文件加密判断
  17. python循环5次_python基础-循环语句(5)
  18. [翻译]Convolutional Two-Stream Network Fusion for Video Action Recognition
  19. ffmpeg官方下载网址
  20. 婚纱行业怎么做好有效的营销方案来打动客户?

热门文章

  1. 基于android的影音设计,基于Android系统的影音播放器设 - 音响技术 - 电子发烧友网...
  2. Java单词首字母小写转大写
  3. 从一个远程服务器的mysql数据库表的数据复制到本地电脑mysql数据库表,两张表结构一样就是复制数据...
  4. Oracle LOB 详解
  5. mtu设置--解决部分网站打不开的问题
  6. RuntimeError: DataLoader worker (pid 4499) is killed by signal: Segmentation fault.检查内存条!
  7. Android开发—智能家居系列-----智能家居原理
  8. qq授权登录。微信授权登录、微博授权登录
  9. 基于STM32F103的消防系统之火焰传感器
  10. vs code默认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