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差分析
1. 概要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主要研究分类变量作为自变量时,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是显著的。

方差分析的方法是由20世纪的统计学家Ronald Aylmer Fisher在1918年到1925年之间提出并陆续完善起来的,该方法刚开始是用于解决田间实验的数据分析问题,因此,方差分析的学习是和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密不可分的。

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都有自己相应的语言。因此,在这里我们通过一个焦虑症治疗的实例,先了解一些术语,并且思考一下,方差分析主要用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以焦虑症治疗为例,现有两种治疗方案: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眼动脱敏再加工法(EMDR)。我们招募10位焦虑症患者作为志愿者,随机分配一半的人接受为期五周的CBT,另外一半接受为期五周的EMDR,设计方案如表1-1所示。在治疗结束时,要求每位患者都填写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也就是一份焦虑度测量的自我评测报告。

表1-1 单因素组间方差分析

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治疗方案是两水平(CBT、EMDR)的组间因子。之所以称其为组间因子,是因为每位患者都仅被分配到一个组别中,没有患者同时接受CBT和EMDR。表中字母s代表受试者(患者)。STAI是因变量,治疗方案是自变量。由于在每种治疗方案下观测数相等,因此这种设计也称为均衡设计(balanced design);若观测数不同,则称作非均衡设计(unbalanced design)。

因为仅有一个类别型变量,表1的统计设计又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进一步称为单因素组间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主要通过F检验来进行效果评测,若治疗方案的F检验显著,则说明五周后两种疗法的STAI得分均值不同。

假设你只对CBT的效果感兴趣,则需将10个患者都放在CBT组中,然后在治疗五周和六个月后分别评价疗效,设计方案如表1-2所示。

表1-2 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

此时,时间(time)是两水平(五周、六个月)的组内因子。因为每位患者在所有水平下都进行了测量,所以这种统计设计称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又由于每个受试者都不止一次被测量,也称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时间的F检验显著时,说明患者的STAI得分均值在五周和六个月间发生了改变。

现假设你对治疗方案差异和它随时间的改变都感兴趣,则将两个设计结合起来即可:随机分配五位患者到CBT,另外五位到EMDR,在五周和六个月后分别评价他们的STAI结果(见表1-3)。

表1-3 含组间和组内因子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疗法(therapy)和时间(time)都作为因子时,我们既可分析疗法的影响(时间跨度上的平均)和时间的影响(疗法类型跨度上的平均),又可分析疗法和时间的交互影响。前两个称作主效应,交互部分称作交互效应

当设计包含两个甚至更多的因子时,便是因素方差分析设计,比如两因子时称作双因素方差分析,三因子时称作三因素方差分析,以此类推。若因子设计包括组内和组间因子,又称作混合模型方差分析,当前的例子就是典型的双因素混合模型方差分析。

本例中,你将做三次F检验:疗法因素一次,时间因素一次,两者交互因素一次。若疗法结果显著,说明CBT和EMDR对焦虑症的治疗效果不同;若时间结果显著,说明焦虑度从五周到六个月发生了变化;若两者交互效应显著,说明两种疗法随着时间变化对焦虑症治疗影响不同(也就是说,焦虑度从五周到六个月的改变程度在两种疗法间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对上面的实验设计稍微做些扩展。众所周知,抑郁症对病症治疗有影响,而且抑郁症和焦虑症常常同时出现。即使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方案中,在研究开始时,两组疗法中的患者抑郁水平就可能不同,任何治疗后的差异都有可能是最初的抑郁水平不同导致的,而不是由于实验的操作问题。抑郁症也可以解释因变量的组间差异,因此它常称为混淆因素(confounding factor)。由于你对抑郁症不感兴趣,它也被称作干扰变数(nuisance variable)。

假设招募患者时使用抑郁症的自我评测报告,比如白氏抑郁症量表(BDI),记录了他们的抑郁水平,那么你可以在评测疗法类型的影响前,对任何抑郁水平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性调整。本案例中,BDI为协变量,该设计为协方差分析(ANCOVA)。

以上设计只记录了单个因变量情况(STAI),为增强研究的有效性,可以对焦虑症进行其他的测量(比如家庭评分、医师评分,以及焦虑症对日常行为的影响评价)。当因变量不止一个时,设计被称作多元方差分析(MANOVA), 若协变量也存在, 那么就叫多元协方差分析(MANCOVA)。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实现。

2 .单因素方差分析
2.1 推导过程

接下来我们使用种小麦的例子,去帮助理解方差分析里涉及的一些变量。

假设我们现在有若干品种的小麦,要在某一地区播种,我们想知道这些品种的产量有没有显著区别,为此我们先设计了一个田间实验,取一大块地将其分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nnn小块.设供选择的品种有kkk个,我们打算其中的n1n_1n1​小块种植品种1, n2n_2n2​小块种植品种2,等等,n1+n2+...nk=nn_1+ n_2 + ... n_k = nn1​+n2​+...nk​=n.

接下来,我们使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去看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是否有显著差异。

设问题中涉及一个因素AAA,有kkk个水平,如上例的kkk个种子品种,以YijY_{ij}Yij​记第iii个水平的第jjj个观察值,如上例YijY_{ij}Yij​是种植品种iii的第jjj小块地上的亩产量。模型为 Yij=ai+eij,j=1,...,ni,i=1,...,k(2.1)Y_{ij} = a_i + e_{ij}, j = 1,...,n_i, i = 1,...,k\qquad(2.1) Yij​=ai​+eij​,j=1,...,ni​,i=1,...,k(2.1) aia_iai​表示水平iii的理论平均值,称为水平iii的效应。在小麦例子中,aia_iai​就是品种iii的平均亩产量,eije_{ij}eij​就是随机误差。并且我们假定: E(eij)=0,0<Var(eij)=σ2<∞,一切eij独立同分布(2.2)E(e_{ij})=0, 0<Var(e_{ij})={\sigma}^2<\infty,一切e_{ij}独立同分布\qquad(2.2) E(eij​)=0,0<Var(eij​)=σ2<∞,一切eij​独立同分布(2.2) 因素AAA的各水平的高低优劣,取决于其理论平均aia_{i}ai​的大小。故对模型(2.1),我们头一个关心的事情,就是诸aia_{i}ai​是否全相同。 如果是,则表示因素AAA对所考察的指标YYY其实无影响.这时我们就说因素A的效应不显著,否则就说它显著。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谓“显著”,是指诸aia_{i}ai​之间的差异要大到一定的程度.这个 “一定的程度”,是从其实用上的意义着眼,而“统计显著性”,则是与随机误差相比而言.这点在下文的讨论中会有所体现.我们把所要检验的假设写为: H0:a1=a2=⋯=ak(2.3)H_0:a_1=a_2=\cdots=a_k \qquad (2.3) H0​:a1​=a2​=⋯=ak​(2.3) 为检验该假设,我们需要分析,为什么各个YijY_{ij}Yij​会有差异?从模型(2.1)来看,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各aia_{i}ai​可能有差异.例如,若 a1>a2a_1>a_2a1​>a2​, 这就使Y1jY_{1j}Y1j​倾向于大于Y2jY_{2j}Y2j​;二是随机误差的存在。这一分析启发了如下的想法:找一个衡量全部yijy_{ij}yij​的变异的量: SS=∑i=1k∑j=1ni(Yij−Yˉ)2,Yˉ=∑i=1k∑j=1niYij/n(2.4)SS= \sum_{i=1}^{k}\sum_{j=1}^{n_i}\left ( Y_{ij}-\bar{Y} \right )^2, \qquad \bar{Y}=\sum_{i=1}^{k}\sum_{j=1}^{n_i}Y_{ij}/n \qquad (2.4) SS=i=1∑k​j=1∑ni​​(Yij​−Yˉ)2,Yˉ=i=1∑k​j=1∑ni​​Yij​/n(2.4) SSSSSS愈大,表示YijY_{ij}Yij​之间的差异越大。

接下来,把SSSSSS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表示随机误差的影响,记为SSeSS_eSSe​;另一部分表示因素AAA的各水平理论平均值aia_iai​不同带来的影响,记为SSASS_ASSA​。

关于SSeSS_eSSe​,先固定一个iii,此时对应的所有观测值Yi1,Yi2,⋯,YinY_{i1},Y_{i2},\cdots,Y_{in}Yi1​,Yi2​,⋯,Yin​,他们之间的差异与每个水平的理论平均值不等无关,而是取决于随机误差,反映这些观察值差异程度的量是∑j=1ni(Yij−Yiˉ)2\sum_{j=1}^{n_i}\left ( Y_{ij}-\bar{Y_i} \right )^2∑j=1ni​​(Yij​−Yi​ˉ​)2,其中 Yiˉ=(Yi1+Yi2+⋯+Yin)/ni,i=1,2,⋯,n(2.5)\bar{Y_i}=(Y_{i1}+Y_{i2}+\cdots+Y_{in})/n_i,\quad i=1, 2,\cdots,n \qquad (2.5) Yi​ˉ​=(Yi1​+Yi2​+⋯+Yin​)/ni​,i=1,2,⋯,n(2.5) Yiˉ\bar{Y_i}Yi​ˉ​可以视为对aia_iai​的估计。把上述平方和做累加得: SSe=∑i=1k∑j=1ni(Yij−Yiˉ)2(2.6)SS_e=\sum_{i=1}^{k}\sum_{j=1}^{n_i}\left ( Y_{ij}-\bar{Y_i} \right )^2 \qquad (2.6) SSe​=i=1∑k​j=1∑ni​​(Yij​−Yi​ˉ​)2(2.6) 可求得SSASS_ASSA​:

因为Yiˉ\bar{Y_i}Yi​ˉ​可以视为对aia_iai​的估计,aia_iai​的差异越大,Yiˉ\bar{Y_i}Yi​ˉ​之间的差异也越大,所以SSASS_ASSA​可以用来衡量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程度。

在统计学上,通常称SSSSSS为总平方和,SSASS_ASSA​为因素AAA的平方和,SSeSS_eSSe​为误差平方和,分解式SS=SSA+SSeSS=SS_A+SS_eSS=SSA​+SSe​为该模型的方差分析。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假设(2.8)的一个检验方法:当比值SSA/SSeSS_A/SS_eSSA​/SSe​大于某一给定界限时,否定H0H_0H0​,不然就接受H0H_0H0​。为了构造FFF分布的检验统计量,我们假定随机误差eije_{ij}eij​满足正态分布N(0,σ2)N(0, \sigma^2)N(0,σ2),同时我们也假定观察值YijY_{ij}Yij​符合正态分布,此时,记 MSA=SSA/(k−1),MSe=SSe/(n−k)(2.8)MS_A = SS_A/(k-1), \quad MS_e = SS_e/(n-k) \qquad (2.8) MSA​=SSA​/(k−1),MSe​=SSe​/(n−k)(2.8) 当H0H_0H0​成立时,有: MSA/MSe∼Fk−1,n−k(2.9)MS_A / MS_e \sim F_{k-1, n-k} \qquad (2.9) MSA​/MSe​∼Fk−1,n−k​(2.9) 据(2.9),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alphaα时,即得(2.10)的假设H0H_0H0​的检验如下: 当MSA/MSe⩽Fk−1,n−k(α)时,接受H0,不然就拒绝H0(2.10)当MS_A / MS_e \leqslant F_{k-1, n-k}(\alpha)时,接受H_0,不然就拒绝H_0 \qquad (2.10) 当MSA​/MSe​⩽Fk−1,n−k​(α)时,接受H0​,不然就拒绝H0​(2.10) MSAMS_AMSA​和MSeMS_eMSe​分别被称为因素AAA和随机误差的平均平方和。被除数k−1k-1k−1和n−kn-kn−k,分别称为这两个平方和的自由度。MSeMS_eMSe​的自由度为什么是n−kn-kn−k呢?因为平方和∑j=1ni(Yij−Yiˉ)2\sum_{j=1}^{n_i}\left ( Y_{ij}-\bar{Y_i} \right )^2∑j=1ni​​(Yij​−Yi​ˉ​)2的自由度为ni−1n_i-1ni​−1,故对iii求和,SSeSS_eSSe​的自由度就是n−kn-kn−k。那么,MSAMS_AMSA​的自由度为什么是k−1k-1k−1呢?因为一共有kkk个平均值a1,⋯,aka_1,\cdots,a_ka1​,⋯,ak​等k−1k-1k−1个,故自由度为k−1k-1k−1,两者自由度之和为n−1n-1n−1,恰好是总平方和的自由度。

到这里,我们可以做出方差分析表如表2-1

2-1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差分析表

在上表中,对于显著性一栏,一般来说,我们把算出的FFF比,即MSA/MSeMS_A / MS_eMSA​/MSe​,与Fk−1,n−k(0.05)=c1F_{k-1, n-k}(0.05)=c_1Fk−1,n−k​(0.05)=c1​和Fk−1,n−k(0.01)=c2F_{k-1, n-k}(0.01)=c_2Fk−1,n−k​(0.01)=c2​比较。若MSA/MSe>c2MS_A / MS_e>c_2MSA​/MSe​>c2​,用**表示,表明A因素的效应是高度显著的,即在α=0.01\alpha=0.01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5.3)。同理,c2<MSA/MSe<c1c_2<MS_A / MS_e<c_1c2​<MSA​/MSe​<c1​用$\ast 表示,表示,表示,MS_A / MS_e>c_1$时不显著。

3 双因素方差分析
3.1 推导过程

在很多种情况下,只考虑一个指标对观察值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的,这时就会用到多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在原理上是相似的,这里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只以双因素方差分析为例进行推导。

还是以田间实验的例子帮助理解推导过程,我们设有两个因素A,BA, BA,B,分别有k,lk, lk,l个水平(例如AAA为品种,有kkk个;BBB为播种量,考虑lll种不同的数值,如20斤/亩,25斤/亩,……).AAA的水平iii与BBB的水平jjj的组合记为(i,j)(i,j)(i,j),其试验结果记为 Yij,i=1,⋅⋅⋅,k,j=1,…,lY_{ij}, i = 1, · · ·, k,j = 1,…, lYij​,i=1,⋅⋅⋅,k,j=1,…,l.统计模型定为 Yij=μ+ai+bj+eij,i=1,⋅⋅⋅,k,j=1,⋅⋅⋅,l(3.1)Y_{ij} = \mu + a_i + b_j + e_{ij},i= 1, · · ·, k,j = 1,· · ·, l\qquad (3.1) Yij​=μ+ai​+bj​+eij​,i=1,⋅⋅⋅,k,j=1,⋅⋅⋅,l(3.1) 为解释这模型,首先把右边分成两部分:eije_{ij}eij​为随机误差,它包含了未加控制的因素(A,BA,BA,B以外的因素)及大量随机因素的影响.假定 E(eij)=0,0<Var(eij)=σ2<∞,一切eij独立同分布(3.2)E(e_{ij})=0, 0<Var(e_{ij})={\sigma}^2<\infty,一切e_{ij}独立同分布\qquad(3.2) E(eij​)=0,0<Var(eij​)=σ2<∞,一切eij​独立同分布(3.2) 另一部分μ+ai+bj\mu + a_i + b_jμ+ai​+bj​,它显示水平组合(i,j)(i,j)(i,j)的平均效应.它可以又分解为三部分:μ\muμ是总平均(一切水平组合效应的平均),是一个基准.aia_iai​表示由AAA的水平iii带来的增加部分,称为因素AAA的水平iii的效应.bjb_jbj​有类似的解释.调整μ\muμ的值,我们可以补充要求: a1+⋅⋅⋅+ak=0,b1+⋅⋅⋅+bl=0(3.3)a_1+···+a_k=0,b_1+···+b_l=0 \qquad (3.3) a1​+⋅⋅⋅+ak​=0,b1​+⋅⋅⋅+bl​=0(3.3) 如果(3.3)(3.3)(3.3)式不成立,则分别把μ\muμ换为
μ+aˉ+bˉ\mu + \bar{a}+\bar{b}μ+aˉ+bˉ,aia_iai​换为ai−aˉa_i-\bar{a}ai​−aˉ,bjb_jbj​换为bj−bˉb_j-\bar{b}bj​−bˉ,则(3.1)(3.1)(3.1)式不变,而(3.3)(3.3)(3.3)式成立。

约束条件(3.3)(3.3)(3.3)给了ai,bja_i,b_jai​,bj​的意义一种更清晰的解释:ai>0a_i>0ai​>0 表示A的水平iii的效应在AAA的全部水平的平均效应之上,ai<0a_i<0ai​<0 则相反。另外,这个约束条件也给了μ,ai,bj\mu,a_i,b_jμ,ai​,bj​的 一个适当的估计法:把YijY_{ij}Yij​对一切i,ji,ji,j相加.注意到(3.3)(3.3)(3.3),有 ∑i=1k∑j=1lYij=klμ+∑i=1k∑j=1leij(3.4)\sum_{i=1}^{k}\sum_{j=1}^{l}Y_{ij}= kl\mu+\sum_{i=1}^{k}\sum_{j=1}^{l}e_{ij} \qquad (3.4) i=1∑k​j=1∑l​Yij​=klμ+i=1∑k​j=1∑l​eij​(3.4) 由(3.2)(3.2)(3.2)得, Yˉ=∑i=1k∑j=1lYij/kl(3.5)\bar{Y}=\sum_{i=1}^{k}\sum_{j=1}^{l}Y_{ij}/kl \qquad (3.5) Yˉ=i=1∑k​j=1∑l​Yij​/kl(3.5) 是μ\muμ的一个无偏估计。其次,有 ∑j=1lYij=lμ+la+∑j=1leij(3.6)\sum_{j=1}^{l}Y_{ij}=l\mu+la+\sum_{j=1}^{l}e_{ij} \qquad (3.6) j=1∑l​Yij​=lμ+la+j=1∑l​eij​(3.6) 于是,记
Yiˉ=∑j=1lYij/l,Yjˉ=∑i=1kYij/k(3.7)\bar{Y_i}=\sum_{j=1}^{l}Y_{ij}/l, \quad \bar{Y_j}=\sum_{i=1}^{k}Y_{ij}/k \qquad (3.7) Yi​ˉ​=j=1∑l​Yij​/l,Yj​ˉ​=i=1∑k​Yij​/k(3.7) 由(3.7)(3.7)(3.7)知,Yjˉ\bar{Y_j}Yj​ˉ​为μ+ai\mu+a_iμ+ai​的一个无偏估计。于是得到aia_iai​的一个无偏估计为 ai^=Yiˉ−Yˉ,i=1,⋯,k(3.8)\hat{a_i}=\bar{Y_i}-\bar{Y}, i=1,\cdots,k \qquad(3.8) ai​^​=Yi​ˉ​−Yˉ,i=1,⋯,k(3.8) 同理, bj^=Yjˉ−Yˉ,j=1,⋯,l(3.9)\hat{b_j}=\bar{Y_j}-\bar{Y}, j=1,\cdots,l \qquad(3.9) bj​^​=Yj​ˉ​−Yˉ,j=1,⋯,l(3.9) ai^,bj^\hat{a_i},\hat{b_j}ai​^​,bj​^​适合约束条件(3.3)(3.3)(3.3)。

下面进行方差分析,要设法把总平方和 SS=∑i=1k∑j=1l(Yij−Yˉ)2SS=\sum_{i=1}^{k}\sum_{j=1}^{l}(Y_{ij}-\bar{Y})^2 SS=i=1∑k​j=1∑l​(Yij​−Yˉ)2 分解为三部分:SSA,SSB,SSeSS_A,SS_B,SS_eSSA​,SSB​,SSe​,分别表示因素A,BA,BA,B和随机误差的影响。这种分解的主要目的是假设检验: H0A:a1=⋯=ak=0(3.10)H_{0A}:a_1=\cdots=a_k=0 \qquad(3.10) H0A​:a1​=⋯=ak​=0(3.10) 和 H0B:b1=⋯=bk=0(3.11)H_{0B}:b_1=\cdots=b_k=0 \qquad(3.11) H0B​:b1​=⋯=bk​=0(3.11)
H0AH_0AH0​A成立表示因素AAA对指标其实无影响。在实际问题中,绝对无影响的场合少见,但如影响甚小以致被随机误差所掩盖时,这种影响事实上等于没有。因此,拿SSASS_ASSA​和SSeSS_eSSe​的比作为检验统计量正符合这一想法.

接下来讲一下方差分解的小技巧: Yij−Yˉ=(Yiˉ−Yˉ)+(Yjˉ−Yˉ)+(Yij−Yiˉ−Yjˉ+Yˉ)Y_{ij}-\bar{Y}=(\bar{Y_i}-\bar{Y}) + (\bar{Y_j}-\bar{Y})+(Y_{ij}-\bar{Y_i}-\bar{Y_j}+\bar{Y}) Yij​−Yˉ=(Yi​ˉ​−Yˉ)+(Yj​ˉ​−Yˉ)+(Yij​−Yi​ˉ​−Yj​ˉ​+Yˉ) 两边平方,对i,ji,ji,j求和,结合约束条件(3.3),注意到
∑i=1k(Yiˉ−Yˉ)=0,∑j=1l(Yjˉ−Yˉ)=0,\sum_{i=1}^{k}(\bar{Y_{i}}-\bar{Y})=0, \sum_{j=1}^{l}(\bar{Y_{j}}-\bar{Y})=0, i=1∑k​(Yi​ˉ​−Yˉ)=0,j=1∑l​(Yj​ˉ​−Yˉ)=0,

∑i=1k(Yij−Yiˉ−Yjˉ+Yˉ)=∑j=1l(Yij−Yiˉ−Yjˉ+Yˉ)=0\sum_{i=1}^{k}(Y_{ij}-\bar{Y_i}-\bar{Y_j}+\bar{Y})=\sum_{j=1}^{l}(Y_{ij}-\bar{Y_i}-\bar{Y_j}+\bar{Y})=0 i=1∑k​(Yij​−Yi​ˉ​−Yj​ˉ​+Yˉ)=j=1∑l​(Yij​−Yi​ˉ​−Yj​ˉ​+Yˉ)=0

即知所有交叉积之和皆为0,而得到

第一个平方和可以作为因素AAA的影响的衡量,从前述Yiˉ−Yˉ\bar{Y_{i}}-\bar{Y}Yi​ˉ​−Yˉ作为 aia_iai​的估计可以理解第二个平方和同理。至于第三个平方和可作为随机误差的影响这一点, 直接看不甚明显。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在SSSSSS中去掉SSASS_ASSA​
和SSBSS_BSSB​后,剩余下的再没有其他系统性因素的影响,故只能作为SSeSS_eSSe​。另外,由模型(3.1)(3.1)(3.1)及约束条件(3.3)(3.3)(3.3),易知

这里面已经毫无μ,ai,bj\mu,a_i,b_jμ,ai​,bj​的影响,而只含随机误差。

得到分解式(3.12)(3.12)(3.12)后,我们就可以像单囚素情况那样,写出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SSA,SSBSS_A , SS_BSSA​,SSB​ 自由度分别为其水平数减去1,这一点与单因素情况相同.总和自由度为全部观察值数目klklkl减去1.剩下的就是误差平方和自由度: (kl−1)−(k−1)−(l−1)=(k−1)(l−1)(kl - 1) - (k - 1) - (l - 1) = (k - 1) (l - 1) (kl−1)−(k−1)−(l−1)=(k−1)(l−1) 表3.1
双因素方差分析表
有一点要注意:在采纳模型(3.1)(3.1)(3.1)时,我们事实上引进了 一 种假定,即两因素A,BA,BA,B对指标的效应是可以叠加的.换一种方式说:因素AAA的各水平的优劣比较,与因素BBB处在哪个水平无关,反之亦然.更一般的情况是:A,BA,BA,B两因子有“交互作用 " 。这时在模型(5.13)中,还要加上表示交互作用的项cijc_{ij}cij​.这时不仅统计分析复杂化了,尤其是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复杂化了.本文档暂不讨论这种情况。在一个特定的问题中,交互作用是否需要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实际背景和经验.有时,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例如,若误差方差σ2\sigma^2σ2的估计MSeMS_eMSe​反常地大,则有可能是由于交互作用所致.因为可以证明:若交互作用确实存在而未加考虑,则它的影响进入随机误差而增大了MSeMS_eMSe​。

概率统计之——方差分析相关推荐

  1. 方差分析(应用概率统计 陈魁 清华大学出版社)

    方差分析 一.单因素 二.双因素 一.单因素 设单因素AAA有aaa个水平A1,A2,...,AaA_1,A_2,...,A_aA1​,A2​,...,Aa​,在水平Ai(i=1,2,...,a)A_ ...

  2. 应用概率统计(陈魁 编著)部分答案(方差分析第十章)

    应用概率统计 陈魁 部分课后答案 研一 10.2 .10.4(声明:答案来自我们课程老师) 10.2题目: 答案如下: 10.4题目: 答案如下: ok,第十章就这些,希望能帮到你~

  3. Matlab概率统计编程指南

    Matlab概率统计编程指南 第4章 概率统计 本章介绍MATLAB在概率统计中的若干命令和使用格式,这些命令存放于MatlabR12\Toolbox\Stats中. 4.1 随机数的产生 4.1.1 ...

  4. 2020.6.29 概率统计-Task04-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 一.概要 1 从独立样本t检验到方差分析 2 方差分析定义与分类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1 推导过程 2 代码实现 三.双(多因素)因素方差分析 1 推导过程 2 代码实现 最后 概率统计的最 ...

  5. MADlib——基于SQL的数据挖掘解决方案(9)——数据探索之概率统计

    样本是随机变量,统计量作为样本的函数自然也是随机变量.当用它们去推断总体时,有多大的可靠性与统计量的概率分布有关.本篇学习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统计推论.MADlib提供了概率函数和统计 ...

  6. 应用概率统计 陈魁 清华大学出版社 统计部分 期末考点

    应用概率统计 陈魁 清华大学出版社 统计部分 期末考点 一.参数估计 1.点估计 1.1矩法`(用样本矩作为相应的总体矩的估计量)` 1.2极大似然法`(使得样本落在观察值的领域里的概率(似然函数)最 ...

  7. 概率统计(三)常见分布与假设检验

    常见分布与假设检验 一.一般随机变量 二.常见分布 1.离散型分布 (1)二项分布 (2)泊松分布 (3)几何分布 (4)负二项分布 (5)超几何分布 2.连续型分布 (1)均匀分布 (2)正态分布 ...

  8. 应用概率统计(陈魁)部分答案7~11章

    数理统计应用概率统计(陈魁)部分答案7~11章 第七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习题7.2.7.3.7.4.7.6,答案见下图 第八章 参数估计 习题8.1.8.4.8.6.8.8.8.11.8.12,答 ...

  9. 概率统计笔记:高斯威沙特分布

    1 介绍 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高斯威沙特分布是一个多变量四参数连续概率分布. 它是一个具有未知均值和精度矩阵(协方差矩阵的逆)的多元正态分布的共轭先验 2 定义 假设均值μ 满足如下的高斯分布 其中满 ...

最新文章

  1. 机器学习特征工程之连续变量离散化:等宽分箱
  2. android对话框的使用(下)
  3. 何恺明、陈鑫磊新研究:提出实例分割新方法,效果比肩Mask R-CNN
  4. es的聚合mysql聚合速度_Elasticsearch(8) --- 聚合查询(Metric聚合)
  5. 分数统计C语言,分数统计编程 求助!!!!!!!!!!!!!!!!!!!!!!...
  6. python连接mysql_Python连接MySQL
  7. python守护多线程_Python多线程Threading、子线程与守护线程实例详解
  8. R金融统计:收益、随机行走和模拟
  9. 编译tensorflow的小小记录
  10. eclipse集成python插件
  11. java arraylist用法_Java入门系列:实例讲解ArrayList用法
  12. ADSL 定时断线重连bat文件
  13. 小程序发布提审被驳回,提示当前提审小程序代码包中地理位置相关接口wx.getLocation暂未开通
  14. Android SDK环境变量配置(windows和Linux)
  15. 米家扫地机器人静音模式在哪_贵了300块的米家扫地机器人1S 还是那个性价比神器吗?...
  16. 几款有意思的html游戏推荐(在线云玩+源码)
  17. 互联网公司数据安全保护新探索
  18. 如何取消RAR压缩包的自动加密?
  19.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器的官方示例代码,微信公众平台API接口(示例代码)
  20. JavaScript 隐式类型转换

热门文章

  1. mysql数据库实验报告jdbc_Jdbc连接数据库实验报告(1)
  2. 大基金支持下 晋江能否在存储器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3. 百度云非 VIP如何作弊加速?
  4. OpenGL的矩阵变换详解——有图有真相
  5. 普通域账户不能运行金山打字通的解决方案
  6. 查询app android版本,企业名录查询APP
  7. 排序算法-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8. jquery.qrcode生成带logo和背景图的二维码
  9. Android 自定义模拟时钟控件
  10. Mac Homebrew 下载慢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