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xinsheng.huawei.com/cn/index.php?app=forum&mod=Detail&act=index&id=3264791

Polar码被采纳为5G eMBB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这两天连续被这条消息刷屏,连吃瓜群众都直呼好爽。

然而,随着媒体报道的持续发酵,真相在口口相传中变了形,不乏夸大不实之嫌,小编终于坐不住了,也想吐露点心里话,希望尽可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发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声音,一个通信工程师的声音。

事件经过我们再回溯一遍…

2016年11月14日至18日期间,3GPP RAN1 #87会议在美国Reno召开,本次会议其中一项内容是决定5G短码块的信道编码方案,其中,提出了三种短码编码方案:Turbo码、LDPC码和Polar码。

关于这三种编码方案之争,这已经是5G标准的第二次较量。在2016年10月14日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会议上,LDPC码战胜了Turbo码和Polar码,被采纳为5G eMBB场景的数据信道的长码块编码方案。

在这个背景下,这一次关于短码块编码方案的争论更为激烈。因为LDPC码已经拿下一局,出于实施复杂性考虑,整个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单一的编码方案更利于5G部署,比如,3G和4G采用的是Turbo码,估计会有更多人支持LDPC码。

这样一来,主要由美国企业主导的LDPC码有可能一统5G天下,而华为等中国企业主导的Polar码将前功尽弃。

由于抛弃Turbo码的呼声较大,在上次会议失利之后,可以说Turbo码基本大势已去,本次5G编码之争最终演变为Polar码和LDPC码之间的拳击争霸赛,一场中美拳击争霸赛。

最终,经过连续熬夜的激战后,Polar码终于在5G核心标准上扳回一局,成为5G eMBB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

自此,经过两次激战,在5G eMBB场景上,Polar码和LDPC码二分天下,前者为信令信道编码方案,后者为数据信道编码方案。Polar码和LDPC码一起历史性的走进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而在3G和4G时代陪伴我们多年的Turbo码再输一局,留下了落魄而孤寂的背影。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如果说用力挽狂澜来形容,我觉得并不为过。

这对于主导Polar码的华为和中国企业绝对利好,毕竟,多年在Polar码上研发投入终于有了盼头。

但是,我们看到有些媒体的报道,恕我直言,太过浮夸。

1 不是“拿下5G时代”

在5G eMBB场景上,Polar为信令信道编码方案,LDPC码为数据信道编码方案,最多叫平分秋色。同时,后面还有很多路要走。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eMBB场景不过是5G应用的其中一个场景。3GPP定义了5G三大场景:eMBB,mMTC和URLLC,eMBB对应的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而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本次采纳的编码方案是针对其中eMBB场景,后续还将决定URLLC场景下的信道编码方案,最后再决定mMTC场景(估计在2017年第一季度)。尽管此次采纳Polar码为后续标准话语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革命还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 Polar码不是华为的,LDPC也不是高通的

这要从信道编码的历史说起。

Turbo码是由法国科学家C.Berrou和A.Glavieux发明。从1993年开始,通信领域开始对其研究。随后,Turbo码被3G和4G标准采纳。

LDPC码是由MIT的教授 Robert Gallager在1962年提出,这是最早提出的逼近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不过,受限于当时环境,难以克服计算复杂性,随后被人遗忘。直到1996年才引起通信领域的关注。后来,LDPC码被WiFi标准采纳。

Polar码是由土耳其比尔肯大学教授E. Arikan在2007年提出,2009年开始引起通信领域的关注。

简而言之,信道编码是数学家们原创出理论,通信就是跟着数学家们跑,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研究试验,使之落地于实际应用。

为什么有些公司力挺Polar码,有些公司力挺LDPC码?这就像下赌注,看中了某种编码技术,就开始对其研究,一旦赌赢了,那么我的研究成果就能快速落地应用,一旦输了,只能从头再来。比如,华为选择了Polar码,5G也选择了Polar码,这就意味着华为在5G领域更具影响力。当然,在研究中,一定也积累了不少专利。

所以,尽管这次Polar码赢了,但个人以为,媒体们不能因为太过兴奋而忽略了数学家们的贡献,更不能张冠李戴,有些东西是没有国界的。

3 为何5G采纳了Polar码?

这个小标题应该叫:5G为何采纳了Polar码和LDPC码?又为何放弃了Trubo码?

先从什么叫信道编码说起。当我们拿起手机刷朋友圈时,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在手机和基站间传送。由于受到无线干扰、弱覆盖等原因影响,我们手机发送的数据和基站接收到数据有时会不一致,比如,我们手机发送的1 0 0 1 0,而基站接收到的却是1 1 0 1 0,为了纠错,移动通信系统就引入了信道编码技术。

信道编码,简单的讲,就是我们在有K比特的数据块中插入冗余比特,形成一个更长的码块,这个码块的长度为N比特位,N>K,N-K就是用于检测和纠错的冗余比特,编码率R就是K/N。一个好的信道编码,是在一定的编码率下,能无限接入信道容量的理论极限。

在过去几十年里,出现了两种接近容量极限的信道编码技术:LDPC和Turbo码,分别被3G和4G通信标准和WiFi标准采纳。2007年,土耳其教授E. Arikan提出了Polar码,被称为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类能够达到香农限的编码方法。

所以,这三种优秀的编码技术均进入5G编码标准的法眼,并引发了一场争夺赛。

为何这场争夺赛这么激烈?都是KPI惹的祸。

5G NR(New Radio)的KPI里,明确规定:峰值速率20Gbps、用户面时延0.5ms(URLLC)。

这个KPI定的太高,在4G基础上提升了20倍。报告领导,不好完成。

有多难呢?5G NR的下行峰值速率要求是20Gbps,由于手机(或基站)接收到的每一bit都要经过信道译码器,20Gbps就相当于译码器每秒钟要处理几十亿bit数据。

举个例子,20 Gbps就意味着译码吞吐量T为20 Gbps,假设译码迭代次数I为10次,处理器的时钟频率F为500 MHz,那么,I *T /F = 10*20G/500M=400,也就是说需要400个处理器并行工作。
(备注:译码器是信道编码最难实现的一环)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选择放弃3G和4G时代使用的Turbo码的原因之一,因为4G的最大速率不过1Gbps,传统Turbo码通过迭代译码,本质上源于串行的内部结构,所以,有人认为Turbo遇上更高速率的5G时就遇到了瓶颈。比如LDPC译码器是基于并行的内部结构,这意味着译码的时候可以并行同时处理,不但能处理较大的数据量,还能减少处理时延。尽管可以采用外部并行的方式,但又带来了时延问题。

对于时延,出于技术宅的本能,也请容许我再啰嗦一下。

5G NR的URLLC应用场景要求用户面时延为0.5ms,这是4G 10ms的二十分之一。之所以要求这么高的时延,是因为我们在体验增强现实、远程控制和游戏等业务时,需要传送到云端处理,并实时传回,这一来回的过程时延一定要足够低,低到用户无法觉察到。另外,机器对时延比人类更敏感,对时延要求更高,尤其是5G的车联网、自动工厂和远程机器人等应用。

空口0.5ms时延意味着物理层的时延不能超过50μs,而物理层时延除了受译码影响,还受其它因素影响(比如同步),这就需要译码的处理时延一定要低于50μs,越低越好。

总得来说,这就好比春节的航班,人流太多,要把几亿中国人从南到北,从东向西转移一次,“数据量”太大,这就需要多开航班,并且加快航行速度。

“航班公司”5G NR表示鸭梨山大,而信道编码表示压力更大,层层传递嘛。

但是,这点压力还不够,5G表示还能抗。

刚才我们讲了,3GPP定义了5G三大场景:eMBB,mMTC和URLLC,这些场景对应5G的AR、VR、车联网、大规模物联网、高清视频等等各种应用,较之3/4G只有语音和数据业务,5G可繁忙多了。

这就对5G信道编码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支持更广泛的码块长度和更多的编码率。比如,短码块应用于物联网,长码块应用于高清视频,低编码率应用于基站分布稀疏的农村站点,高编码率应用于密集城区。如果大家都用同样的编码率,这就会造成数据比特浪费,进而浪费频谱资源,这叫编码的灵活性。

另外,5G还得保障更高可靠性的通信。LTE对一般数据的空口误块率要求初始传输为10%,经过几次重传后,误块率如果低于1%即可。但是,5G要求误块率要降到十万分之一。这就意味着,10万个码块中,只允许信道译码器犯一次错,最多只能有一个码块不能纠错。

综上,决定5G采用哪种编码方式的因素就是:译码吞吐量、时延、纠错能力、灵活性,还有实施复杂性、成熟度和后向兼容性等。

比较一下三种编码的译码吞吐量、时延、纠错能力、灵活性和实施复杂性,谁更强的呢?

小编查阅了最新的大量文献,结果是:被搞得晕头转向,一脸懵逼。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如,有人认为,Turbo码达到了瓶颈,无法处理20Gbps高速率,然而,有厂家证明,基于全并行设计的Turbo译码器的译码吞吐量能到21.9 Gbps,处理时延可达0.24μs,这也能满足5G NR的20Gbps速率需求。

比如,如果用译码器在译码每一bit时执行的Max,Min和Add操作的总次数来衡量计算复杂度,有人认为Polar码和LDPC码在计算复杂度上优于Turbo码。

比如,有人说Turbo不够灵活,然而有人指出,LTE Turbo码的码块长度从40到6144,一共有188 种,可以支持不同的业务,而采用多个并行处理器来同时完成码块译码的Turbo码,能更灵活支持不同的码块长度。

小编试图从技术的角度去找到5G选择Polar码或者LDPC码的理由,然而,能力有限,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

那么,我们从成熟度和向后兼容性方面看吧。

Turbo码被3/4G标准采用,LDPC被WiFi标准采用,而Polar码出现较晚,在5G之前还没有任何标准采用。从这方面讲,Polar码的成熟度较低。

然而,华为表示不服,5G编码标准之争前,海外通信圈就有一篇文章疯传,华为表示,采用Polar码实现了5G速率达到27Gbps,表示满足5G需求没问题。

至于向后兼容性。5G NR是一种全新的无线技术,是更新换代,不是像2G—>2.5G或4G—>4.5G那样,现网升级即可,这是要运营商买新基站设备的,所以,其实不用考虑后向兼容性。

不过,对于终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现在的4G手机支持2G和3G,同样,以后5G手机也要支持3G和4G。3G和4G采用Turbo码,如果5G也采用LDPC或Polar码,这就意味着手机要采用两套硬件设计,而译码器是整个基带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近72%的基带处理硬件资源和功耗,这可能会导致5G终端成本稍高一点,也可能会稍微拉长一点5G商用化的时间。

但是,有句老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这一编码方案足够优秀,极具潜力,那么,5G晚到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无非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多花一点时间而已。

所以,关于5G为何采纳Polar码,我们的结论是:

技术分析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这一场标准之争,在我们看来,早已超越了技术的边界,而是综合实力和话语权的较量。

Polar码最终能够胜出,只能说明中国通信的崛起,国际地位明显提升,早已今非昔比。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11343239/1879979

5G为何采纳华为力挺的Polar码?一个通信工程师的大实话相关推荐

  1. Polar码引发舆论狂欢 5G标准远未定局

    11月1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结束的3GPP的RAN1#87会议上,3GPP确定了Polar码作为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 Polar码以华为为代表.由中国主导推动,因 ...

  2. 华为 台积电 高通申请_台积电/高通纷纷力挺华为!全面放下姿态:将不再断供华为芯片产品...

    导语:看科技资讯,品鉴最新最全的科技新闻,了解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号:"数码科技大爆炸",每天最新最全的科技资讯,轻松放松,更多好看科技资讯尽在这里,还不快来点击关注 ...

  3. 华为自研系统鸿蒙,全球第一家!魅族官方中午12点宣布:看我力挺华为鸿蒙OS系统崛起...

    原标题:全球第一家!魅族官方中午12点宣布:看我力挺华为鸿蒙OS系统崛起 [5月29日讯]导语,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智能手机圈又再次火热起来,各大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开始发布新机,其中最受消费者关注或许是即 ...

  4. stm32车联网监控源码_力挺华为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

    想必大家都了解了中美之战对中国以及华为的影响.这个时候需要力挺华为,同时,有必要力挺一下LiteOS. 1写在前面 今天,任老先生出来说话了,可能部分朋友已经知道了.看得出来,任总的眼界和格局不是一般 ...

  5. 外媒看华为鸿蒙系统,华为鸿蒙系统大有可期!获外媒力挺:鸿蒙OS系统装机量将破4亿...

    [1月16日讯]相信大家都知道,自从鸿蒙OS系统2.0版本正式推出以后,意味着华为鸿蒙OS系统已经正式在汽车.手机.智慧屏.路由器等设备上搭载使用,不得不说,在每一项领域,也都因为华为鸿蒙OS系统的出 ...

  6. 华为鸿蒙国内厂商适配,华为再放大招!鸿蒙系统将适配高通/联发科手机:获国产厂商力挺...

    原标题:华为再放大招!鸿蒙系统将适配高通/联发科手机:获国产厂商力挺 [5月19日讯]相信大家都知道,虽然华为手机因为"芯片禁令"导致全球销量暴跌,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华为再次成为了 ...

  7. 京东有鸿蒙系统app,刘强东力挺华为鸿蒙,安卓版京东与鸿蒙版京东,差距不是一点点...

    鸿蒙系统从2020年12月16日召开开发者大会以来,基本没有太多的消息传出,具体的体验状况怎样,华为手机用户一直都在等待华为公布出最新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与鸿蒙系统紧密合作的京东APP传出了新的信息 ...

  8. 关于PolarCode方案被5G标准采纳这件事

    华为PolarCode与TD哪个对中国贡献更大? 3GPP RAN1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中,中国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由于华为是主推者, ...

  9. 深度报告:中国将主宰5G时代?华为中兴的最大机会来了

    来源:智东西 概要:11月15日,工信部官网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规划5G系统的工作频段,以适应和促进5G ...

最新文章

  1. AndroidSDK结合SpringBoot实现支付宝支付功能
  2. 希捷携全线企业级解决方案出席ODCC,Exos X18与Exos 2X14硬盘斩获两项大奖
  3. (11/24) css进阶:Less文件的打包和分离
  4. Linux系统的中断、系统调用和调度概述【转】
  5. 记一次糟心的内网靶场实战
  6. s905各种型号的区别_梯式桥架和槽式桥架的区别介绍
  7. qt中QHostAddress与QString相互转换
  8. 计算机二级循环队列知识点,考点!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冲刺复习笔记:栈、队列和循环队列...
  9. 女性最容易动心的21种时刻
  10. axure中备注线_1分钟K线、日K线、月K线……不同周期的K线图到底有啥用?
  11. 寻找最小term,自制面试题
  12. 3.26 Tensorflow 实验记录
  13. mmsegmentation自定义数据集
  14. Cent os 7 使用vnc远程访问
  15. 攻防世界-Mobile-基础android (Misc经验解法)
  16. 新一代至强CPU加速GBase 8a MPP,GBase GCDW云数据仓库助力行业迎接数字化转型新挑战
  17. 【NOIP 费用流】JZOJ_3029 观光公交
  18. 限制不互素对的排列(构造)
  19. 抢票成功率高的抢票软件
  20. 【GitHub】Your account has been flagged.解决方法

热门文章

  1. 谈谈JavaScript中编程实现以及使用内置方法实现进制转换
  2. 图形操作类CBitmap 把内存数据输出到PIC控件
  3. 职场人必备的几个PPT进阶小技巧
  4. 1.3. kermit
  5. 通过js 判断当前应用是什么浏览器【借鉴转载】
  6. Ant远程部署到Tomcat
  7. 分布式系统学习资料(ing)
  8. git tag 功能笔记
  9. C#启动停止SQL数据库服务
  10. 2017届-应届毕业生-兆芯 GPU architecture design校招在线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