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早期的时候,计算机是无法将大于内存大小的应用装入内存的,因为计算机读写应用数据是直接通过总线来对内存进行直接操作的,对于写操作来说,计算机会直接将地址写入内存;对于读操作来说,计算机会直接读取内存的数据。

但是随着软件的不断膨胀和移动应用的到来,一切慢慢变了。

我们想要手机既能够运行微信,同时又能够运行 QQ 音乐,还希望能够聊微博、刷知乎以及看股票。如果我们的手机内存只有 1G,那么显然是无法满足这些应用的,因为微信的后台程序都占用 1G 多内存了。那么就会有人说,把内存容量提高不就行了吗?这句话看似没错,但是内存的造价成本非常昂贵,而且内存的容量是永远追不上应用程序所占用的容量的,把所有应用程序直接堆入内存也只是饮鸩止渴,因为即使是多核线程持续不断的进行计算,也会存在性能瓶颈。

客户都是难搞的,我们并不希望正在使用微信,而后台却运行一些其他没有必要的应用,比如说旅游软件、邮箱等。所以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来说,线程切换到这些应用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基于上述这些考量,工程师们认为一直扩大内存容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就像是软件架构一样,盲目追求高性能并不一定可取,需要同时兼顾 CAP 的各个原则。

后来,提出了一种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思想,虚拟内存是操作系统的一种抽象,虚拟内存的主要思想是:每个程序都有自己的地址空间,程序间的地址空间彼此不可见,我们的程序首先要先运行在虚拟内存中,虚拟内存会分为多个块,每个块称为一页或者页面(page),每一页有连续的地址范围,这些页会被映射到物理内存,当程序引用到一部分在物理内存的地址空间时,会由硬件完成对应的映射过程,当程序引用到不在物理内存的地址空间时,由操作系统负责将缺失(不在内存)的部分装入物理内存并重新执行。

虚拟内存系统是一种管理和分配程序虚拟内存的程序,在使用虚拟内存的情况下,虚拟地址不会直接映射到物理内存中,而是会直接输送到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由 MMU 将虚拟地址映射为物理内存地址。执行这个映射过程的技术就叫做分页(paging)

MMU 是一块单独的芯片,它可以独立存在,不过现代 OS 都把它内置在了 CPU 中。

但是,映射到物理内存的哪个位置?映射的规则又是什么?

实际上,物理内存的划分其实和虚拟内存是一样的,在物理内存中,也会被划分为一个个的页框(page frame),页框是内存所划分的存储单元,与虚拟内存中的页所不同的是,页框是主存中的物理属性,而页面只是一种虚拟的抽象表示。页面和页框的存储大小通常是一样的,一般是 4KB。

通过 MMU 的帮助,可以有效的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这也就是说,页面可以和页框进行合理的映射。但是这并没有解决虚拟地址空间比物理内存空间大的这个问题。当 CPU 进行数据写入时,MMU 会判断数据写入的页面是否已经映射到页框中,如果没有映射的话,CPU 会陷入(trap)到操作系统,这个陷入的过程称为缺页中断或者叫做缺页错误(page fault)

之后,操作系统会找到一个空闲的页框并将它的内容写入到页框中(这个页框其实是在磁盘中,因为操作系统不会一次性把所有的页框都加载到内存中,而是按需加入),然后修改页框和页面的映射关系,再重新启动 trap 陷入的指令。

上面说到,MMU 会判断数据写入的页面是否已经映射到了页框中,这个是如何判断的呢?

实际上,MMU 中有一个叫做页表(page table)的结构,这个页表就记录了页面和页框的映射关系,上面所聊到修改页框和页面的映射关系,实际上就是修改页表中的一个在/不在位的数据项,关于页表的结构,我们后面回说。

下面来看一下页面和页框的映射关系图。

根据页面中的页表索引可以找到对应的页表号,根据页表中的页框索引可以找到页框号,这种映射关系就很类似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表(记录各个数据转发路径)。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可以把页表看做是一个函数,它的参数是页表索引(通常也叫做虚拟页号),结果是页框号,通过这个函数可以将虚拟地址中的虚拟页面转换成页框号,然后形成物理地址。

这里强调一点:如果在/不在位是 0 的话,说明该页面和页框没有存在映射关系,此时就会直接引起操作系统陷入,由操作系统找到对应的页框执行写入,写入完成后修改页面和页框的映射关系,然后回到引起陷入的位置继续执行。

上面提到了页表是记录页面和页框映射关系的一个结构,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页表项的结构。不同机器的页表结构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多数页表项都具有下面这个结构。

对于页表项这个结构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页框号,页框号相当于是页表的身份证,这就跟我们的身份证一样,所以非常重要。

  • 在/不在位我们上面聊过了,这个位就是判断页面和页框有没有进行映射的一项。
  • 保护位指出在这个页面上允许什么样的类型访问,是读还是写,一般读是 1,写是 0 ,这是一位的形式,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形式,是三位,分别对应读、写、执行。
  • 修改位 用于判断这个页面是否被修改过,在对页面进行写入时会自动设置修改位,如果一个页面已经被修改过,那么必须将它写会磁盘,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页面是一个脏页。
  • 无论读写,都会设置访问位,访问位的意义用来让操作系统淘汰页面所用,没有访问过的页面要比多次访问的页面更容易被淘汰,访问位在页面置换算法中非常有用。
  • 缓存位用于判断是否禁用高速缓存,有的时候 CPU 需要读取最新的用户输入,而不是从高速缓存中读取已有的数据。

聊完页表之后,我们来回顾一下页面到页框的映射过程(上面有写,这里不再阐述了)

思考过后,你会发现,页面到页框的映射过程比较繁琐,又是检索页面、又是操作系统切换、又是内存和磁盘的交互,想必这部分的性能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提升这部分的性能就成为了优先级比较高的一个课题。

我们知道,这个映射过程主要是在 MMU 中完成的,所以能不能加快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速度呢?,而且很多操作系统的虚拟地址空间往往很大,所以需要的页表也会越来越大,那么如何处理日益剧增的页表呢?

首先我们要聊一下的就是如何加快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速度,加快映射速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硬件进行加速,一种是使用软件进行加速。

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程序会对少量的页面进行多次访问,而不会对大量的页面进行多次访问或者访问次数大差不差,因此,只有极少数的页表会被频繁访问,而大多数页面却照顾不到。由于这种局部性原理,使用硬件的方式是设置一个转换检测缓冲区(TLB),它能够直接将虚拟地址映射成为物理地址,而不必再访问页表。

TLB 又叫做快表或者相联存储器

TLB 可以放在 CPU 和 CPU 缓存(CPU cache)之间,用于缓存虚拟地址,TLB 可以放在 CPU 和 内存之间,用于缓存物理地址,但是一般缓存虚拟地址比较常见,由此可见,TLB 相当于是又多加了一个缓存层。

虚拟页面在 TLB 中

当一个数据的虚拟地址交由 MMU 进行转换时,MMU 首先会将这个虚拟地址和 TLB 中缓存的虚拟地址进行匹配,判断虚拟地址所在的页面是否被缓存,如果已经缓存,就会访问 TLB(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判断访问位)将虚拟页面对应的页框号取出,而不必再访问页表。

虚拟页面不在 TLB 中

如果 MMU 没有检测到虚拟地址所在的页面,就说明没有查询到匹配项,就会走页表访问,通过页表查询到物理地址后,会从 TLB 中淘汰一个页面,用新找到的页面进行替换。

虽然内置一个硬件 TLB 能够加快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速度,不过现代 os 大多数都是使用软件 TLB 来实现这个加速过程的,使用软件 TLB 就意味着不再使用硬件,转而拥抱操作系统。

这也就是说,当发生 TLB 失效时,不再是通过 MMU 到页表中查询,而是生成一个 TLB 失效并交给操作系统来解决。失效会有两种发生的可能性:当要访问的页面在内存中时,这种失效叫做软失效,软失效比较好处理,找到该页面然后直接更新 TLB 中对应的项即可。当要访问的页面不再内存中时,这种失效叫做硬失效,硬失效涉及磁盘访问,页面调入,硬失效的处理时间往往是软失效的几百万倍。

上述都是理想情况下的失效,但实际情况下会存在既不是软失效也不是硬失效的情况。当程序访问一个非法地址时,根本不需要向 TLB 更新映射,此时 os 会直接报告段错误来终止程序,这种缺页属于程序错误;而软失效通常称为次要缺页错误,硬失效称为严重缺页错误。

解决完第一个问题之后,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即如何处理日益剧增的页表呢?

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使用多级页表倒排页表

第一种方案是使用多级页表,下面是一个例子

32 位的虚拟地址被划分为 10 位的 PT1 域,10 位的 PT2 域,还有 12 位的 Offset 域。因为偏移量是 12 位,所以页面大小是 4 KB,公有 2^20 次方个页面。

引入多级页表的原因是避免把全部页表一直保存在内存中。不需要的页表就不应该保留

多级页表是一种分页方案,它由两个或多个层次的分页表组成,也称为分层分页。级别1(level 1)页面表的条目是指向级别 2(level 2) 页面表的指针,级别2页面表的条目是指向级别 3(level 3) 页面表的指针,依此类推。最后一级页表存储的是实际的信息。

下面是一个二级页表的工作过程

在最左边是顶级页表,它有 1024 个表项,对应于 10 位的 PT1 域。当一个虚拟地址被送到 MMU 时,MMU 首先提取 PT1 域并把该值作为访问顶级页表的索引。因为整个 4 GB (即 32 位)虚拟地址已经按 4 KB 大小分块,所以顶级页表中的 1024 个表项的每一个都表示 4M 的块地址范围。

由索引顶级页表得到的表项中含有二级页表的地址或页框号。顶级页表的表项 0 指向程序正文的页表,表项 1 指向含有数据的页表,表项 1023 指向堆栈的页表,其他的项(用阴影表示)表示没有使用。现在把 PT2 域作为访问选定的二级页表的索引,以便找到虚拟页面的对应页框号。

针对分页层级结构中不断增加的替代方法是使用倒排页表(inverted page tables)。采用这种解决方案的有 PowerPC、UltraSPARC 和 Itanium。在这种设计中,实际内存中的每个页框对应一个表项,而不是每个虚拟页面对应一个表项。

虽然倒排页表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陷:那就是从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会变得很困难。当进程 n 访问虚拟页面 p 时,硬件不能再通过把 p 当作指向页表的一个索引来查找物理页。而是必须搜索整个倒排表来查找某个表项。另外,搜索必须对每一个内存访问操作都执行一次,而不是在发生缺页中断时执行。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时使用 TLB。当发生 TLB 失效时,需要用软件搜索整个倒排页表。一个可行的方式是建立一个散列表,用虚拟地址来散列。当前所有内存中的具有相同散列值的虚拟页面被链接在一起。如下图所示

如果散列表中的槽数与机器中物理页面数一样多,那么散列表的冲突链的长度将会是 1 个表项的长度,这将会大大提高映射速度。一旦页框被找到,新的(虚拟页号,物理页框号)就会被装在到 TLB 中。

总结

这篇文章我从 MMU 这个知识点进行切入,来为你展开了操作系统中的虚拟地址的概念,操作系统是如何处理日益增加的地址空间的,以及内存管理面临的挑战,如何优化等。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求点赞,求转发,求关注,你的支持是我更文最大的动力。

原文链接:从 MMU 看内存管理

从 MMU 看内存管理相关推荐

  1. Linux内存管理(一)——从硬件角度看内存管理

    从硬件角度看内存管理 ①.在操作系统还没有出来之前,程序都是被存放在卡片上,计算机读取一张卡片就运行一条指令.这种从外部存储介质上直接运行指令的方法效率很低 ②.单道编程的内存管理 所谓单道,就是整个 ...

  2. CPU和MMU(内存管理单元)

    CPU的架构:要求能够理解从源程序到微指令的整个经历过程:存储器的层次结构(网络资源下载到硬盘.磁盘缓存.内存.Cache.寄存器):CPU的四大部分:ALU.CU.中断系统和寄存器:程序执行的整个过 ...

  3. 从进入内核态看内存管理--文末送书

    大家好,我是坤哥 知乎上搜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如何理解「进入内核态」,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对内存管理及程序的运行机制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比如你需要了解内存的分段,分页,中断,特权级等机制,信息量比较 ...

  4. 从getmemery()函数看内存管理、函数传参等一系列问题

    在C 面试题目中,会经常出现getmemery()函数的改错题,比如下面这道题, 例一:代码如下: [cpp] view plaincopy #include <stdio.h> char ...

  5. 【软件开发底层知识修炼】三 深入浅出处理器之三 内存管理与内存管理单元(MMU)

    学习交流加 个人qq: 1126137994 个人微信: liu1126137994 学习交流资源分享qq群: 962535112 上一篇文章学习了中断的概念与意义,以及中断的应用-断点调试原理.点击 ...

  6. 【Linux 内核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架构 ① ( 内存管理架构组成 | 用户空间 | 内核空间 | MMU 硬件 | Linux 内核架构层次 | Linux 系统调用接口 )

    文章目录 一.内存管理架构组成 ( 用户空间 | 内核空间 | MMU 硬件 ) 二.Linux 内核架构层次 三.Linux 系统调用接口 一.内存管理架构组成 ( 用户空间 | 内核空间 | MM ...

  7. Linux学习之系统编程篇:MMU(Memory Manager Unit 内存管理单元)

    一.虚拟内存地址 对应于上图的两端,其中 0 - 3G 是用户区 ,3 - 4G 是内核区.编码的内存地址都是虚拟地址. 在3G到4G之间是PCB 进程控制块.从3G到0依次为: (1)命令行参数 和 ...

  8. 运行时错误7内存溢出_分别从运行时和GC的角度看JAVA8内存管理

    运行时区域 1.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它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在虚拟机概念模型里(概念模型,各种虚拟机 ...

  9. Windows内存管理和linux内存管理

    windows内存管理 windows 内存管理方式主要分为:页式管理,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 页式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将各进程的虚拟空间划分为若干个长度相等的页:页式管理把内存空间按照页的大小划分成片或 ...

最新文章

  1. 北理计算机考研机试,北理工计算机2000-2010考研机试题目c语言实现.doc
  2. IT规划宜分步走 忌盲目好大喜功(载)
  3. 我从哆啦A梦的口袋里,掏出一辆充气电动车
  4. 记 thoughtworks 的一次面试
  5. python中turtle画圆填充颜色_用Python中的画图工具turtle绘制八卦图
  6. C#基础之Equals和Dispose
  7. Java中的线程本地存储
  8. Hadoop集群启动、初体验
  9. STM8单片机ADC带缓存的连续采样模式
  10. listview与adapter用法
  11. 使用注解方式搭建SpringMVC
  12. springcloud之eureka集群搭建
  13. 微信公众号粉丝维护怎么做?
  14. IOM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教案.doc
  15. 计算机运行速度和科学研究,()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可达到一太次以上,主要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与工程计算和尖端技术研究。...
  16. DRM(一):什么是DRM
  17. 冈萨雷斯图像处理---非锐化掩蔽和高提升滤波
  18. 查询linux系统中文件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19. gensim numpy spicy等词云图制作库的安装方法(着重后期)
  20. 普乐蛙5d车载影院5d飞行影院5d轨道影院体验馆

热门文章

  1. AI绘图风格对照表/画风样稿详细研究记录及经验总结(分析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风格提示词实际使用情况)不断更新中...
  2. kvm虚拟机中鼠标不同步的问题解决方法
  3. 看物联网卡如何应用于智慧小区?
  4. 什么是缓存穿刺和缓存雪崩?如何解决缓存穿透,缓存雪崩?
  5. 海思mv100(android 4.4)WiFi调试
  6. 第5章 MySQL 连接教程
  7. 给你分享10种加好友方法(新手必看!!!)
  8. ParameterDirection
  9. React中ref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场景(详解)
  10. 微信小程序开发系列 (二) :微信小程序的单步调试和控制器实现步骤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