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BUCK原理

DC-DC芯片框图

自举电容

输出电感

输出电容和纹波

损耗

总结


摘要

DC-DC BUCK,是硬件工程师工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电路,可以这么说,只要板子不是迷你型的,十有八九都有DC-DC。因此,对它的了解与学习是重中之重,也是考验一个硬件工程师对MOS管,电感,电容这些基本元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详细对DC-DC BUCK拓扑,进一步到DCDC芯片实际框图的各部分原理与参数选择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逻辑推论主要以工程推论为主,公式计算为辅,对实践设计有学习意义。

本文主要做知识记录与学习分享,部分图片源于网上。

BUCK原理

如下图是同步BUCK的拓扑:

1、当Q1导通,Q2关闭,SW端电压为输入电压VIN,VIN给电感L1充电,电感电流增加,VIN=VL+VOUT,此时电感电压左正右负。电流方向为图示蓝色回路。

2、当Q1关闭,Q2打开,由于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电流按照下图红线路径形成回路,给负载供电,此时电感电流下降。电感电压左负右正。

根据伏秒法则等推导,同步BUCK得出一个比较重要的公式:

VIN*D=VOUT

        简单地说,占空比跟输入输出的电压有直接关系,相对而言,如果输出电压越低,占空比就越低,理解起来就是,因为输出电压低,所以需要打开上MOS管对电感充电的时间就更少了!

(这里要注意,这个只是在完美条件下测出来的理论值,实际会因为有损耗等情况,与理论值有差别)

根据上图拓扑,得出下图波形

a、当Q1打开,Q2关闭,Vsw为高,IQ1增加,IQ2为零,电感电流增加。

b‘、当Q1关闭,Q2打开,Vsw为低,IQ1为零,IQ2减小,电感电流减小。

c、整个稳态过程,电感电流不断增加减少。

d、我们常将上管打开的时间称为Ton,其关闭的时间为Toff。两者相加是一个周期。

这里放一个有意思的仿真波形,绿色为电感左端SW电压信号,红色为输出电压信号。

当没有输出电容,但是有负载的时候,可以看到输出电压的波动随着SW开关的变化,SW为高时,VIN给电感充能,输出电压增加;SW为低时,电感消耗自身能量,输出电压变低。

DC-DC芯片框图

BUCK拓扑图,比较简单,我们结合实际DC-DC芯片框图,进行较为深入的说明。

在DC-DC芯片框图中,还是有那两个MOS管,电感,电容,多了一些 Driver,Controller等逻辑电路。

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电感储能,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通过PWM控制 HS Driver和LS Driver进一步控制高边MOS和低边MOS的打开和关闭,调节输出的功能。

按照功能,分为逻辑驱动、功率转换、负载、电压采样和反馈补偿。

自举电容

描述

CBOOT,也叫CBST,中文意思是自举电容。

作用

维持High-side MOS的开启状态。(维持这两个字很关键)

工作过程

1、初始状态,LS导通,HS关闭(HS的 PWM输入为低),SW电压为0V,VCC通过二极管对CBST充电至VCC电压(红色路径)。

2、当PWM为高,HG电压升高过程中,HS开始导通,SW电压上升,由于CBST两端存在压差,会同步抬高BST的电压,而driver内部HG和BST连通,HG电压也会跟随BST升高(蓝色电流路径),从而维持HG-SW的压差足够高,保持HS的导通。

选型

最常见的是0.1uF。

1、自举电容不能太小,至少要保证要大于高边MOS所需的导通能量+漏电流+高边Driver消耗电流+自举电容本身的漏电流。

2、自举电容不能太大,如果太大,在对自举电容充电的时候,该周期内无法对自举电容充满,导致上电压偏小,无法使高边MOS导通,输出异常。

设计角度上,耐压需要超过芯片内部VCC电压即可,为DCDC芯片内部LDO输出电压,常见是3.3V。也有的芯片内部不做LDO,需要外部接入VCC的。

输出电感

DCR,这是电感的直流电阻,这个值越小,在电感上的损耗就越少。但是有的芯片会使用电感的DCR进行电流检测,如果有这个功能,这个值就不是越小越好了。

有意思的是,如果DCR比较大,这部分损耗会以电感温度上升的形式表达,这样又会降低电感的感值,增大纹波电流和纹波电压。

饱和电流,通常指电感量下降百分之30的时候所对应的DC电流。

温升电流,通常指电感升温40度时的电流值。

逻辑上电感有个最小值,要大于一个量才能够包容得了纹波电流。

根据电感的特性,电感越大,储能能力越强,对电流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所以纹波会更小,但是动态响应降低。同时,一般来说,电感越大,尺寸越大,DCR越大,电感的损耗增加。

流过电感的电流由交流分量和直流分量组成,交流分量频率跟开关频率一样,会通过电容流入到地,产生响应的输出纹波电压跟ESR相关。

选择电感时要确保饱和电流Isat大于电感电流峰值Ipeak,避免电感饱和,感值下降造成MOS和电感损坏。

其中r是电流纹波率,一般选择0.3~0.5左右。

工作频率

增加频率,会缩短一个周期的时间,纹波电流将减小。

输出电容和纹波

还是这张波形图,没有输出电容,有负载的情况。简单理解,电源纹波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上MOS管开关的过程中,电感电流的波动,进一步导致输出电压的波动。

作用:

储能,滤除电源噪声

选型:

耐压、容值、ESR等参数。

耐压一般需要降额百分之八十;

理论上容值越大,效果越好,但是不同的电容,对于相同频率的阻抗是不一样的,如下图。电容一般选择混搭的方式,即大容值的固态电解电容跟小容值的MLCC组合,以实现全频段都有较低的阻抗。

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输出电容的ESR越小,输出纹波就越小。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去理解,就是输出是有纹波电流的,如果ESR越大,在电容这段变化的电压越大,表现出来是纹波的一部分。

前馈电容

前馈电容,为下图中的C7,并联在FB分压电阻的上端。

前馈电容的作用机制,就是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原理,将VOUT的微弱变化及时迅速的反馈到芯片FB引脚,所以其目的是增加芯片的瞬态响应,可以优化纹波。

损耗

开关损耗

开关损耗主要在高边MOS,在开启和关断的过程中,出现电压和电流的交叠区,此时消耗功率:

换句话说就是,MOS管打开是需要时间的,虽然说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普遍的认知来说很快,但是工程上不能忽略。

开关频率越高,相同时间段内转换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开关频率和开关损耗成正比。

而对于下MOS,这个就有点意思了,需要捋一下过程,首先上MOS打开,给电感充能,然后上MOS关闭,进入dead time,此时由下MOS管的体二极管进行续流,dead time时间结束后,下MOS管打开,由于此时下MOS管打开的过程中,VDS电压非常低,可以认为下MOS管的开关损耗非常少。

导通损耗

上下MOS在导通的时候都会存在导通损耗,这个参数跟Rdson有关,因为MOS在导通时不是绝对的零通过电阻,只要有电阻,通过电流,就会有消耗。

这里需要注意,在稳态连续导通模式的时候,电感充电流和放电流的量是一样的,所以上下管的通过电流一样,所以HS和LS导通损耗比跟PWM的占空比有关。如果占空比D为百分之五十,可以认为上下管的导通损耗一样。

但是大部分D都小于百分之五十,所以我们说下管的导通损耗比上管的大。同时,上管主要为开关损耗。

dead time

为了不让上下MOS出现同时导通,将VCC短路到地的情况,两个MOS开关之间存在dead time,下管关闭然后经过dead time的时间,再去打开上管。此时下管的体二极管在dead time时间内续流产生的损耗以及反向恢复时产生的损耗。

体二极管存在导通压降和电流,这部分会产生损耗:

还有反向恢复损耗:

电感损耗

a、线圈损耗

由电感直流电阻DCR产生的,输出电流经过DCR,损耗以热量的形式表达。

线圈损耗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b、磁芯损耗

磁芯损耗跟磁芯材料相关,很难计算,需要联系电感厂商获取。一般来说,频率越高,磁损越大。

损耗总结

在网上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图。

开关损耗跟开关频率和栅极电荷Qg有关,而导通损耗跟Rdson有关。

一般来说

High Side MOS 开关损耗大,导通损耗小

Low Side MOS开关损耗小,导通损耗大。

总结

DC-DC BUCK电路,研究透了发现非常有意思,一开始看山是山,然后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又是山,相同的东西,给自己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一文说清DC-DC BUCK电路(非常详细)相关推荐

  1. BUCK型DC/DC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BUCK型DC/DC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摘要 1 文献调研 1.1 研究背景 1.2 Buck电路的应用场合 2 原理分析 2.1 模型介绍 2.2 模型分析 2.3 频域和时域响应 2.4 参数指标 ...

  2. 【电路设计】基于变压器的DC/DC变换电路(含Multisim仿真)

    前言   今天看到一个电路图,觉得很有意思,是使用变压器来进行DC/DC变换的电路,似乎和电力电子中学的Buck,Boost电路都不一样,然后就这个问题花了一点时间,找了一些资料,记录一下. 变压器进 ...

  3. DC/DC丘克(Cuk)变换电路的理论设计与实验仿真分析

    如果将降压(Buck)变换电路和升压(Boost)变换电路的拓扑结构进行对偶变换,即Boost变换电路和Buck变换电路串联在一起得到一种新的电路拓扑结构--丘克(CUK)变换电路,如图1所示. 前期 ...

  4. DC/DC闭环控制的丘克(Cuk)变换电路原理设计及实验仿真

    如果将降压(Buck)变换电路和升压(Boost)变换电路的拓扑结构进行对偶变换,即Boost变换电路和Buck变换电路串联在一起得到一种新的电路拓扑结构--丘克(CUK)变换电路,如图所示. Cuk ...

  5. DC/DC电路——自举电容(boost)的作用

    DCDC电路中,偶尔存在有自举电容的情况,手册对该电容的定义如下,假如该点的电压低于MOSFET的最小开启电压,MOSFET将保持关断状态. 看芯片手册的内部结构,此芯片的MOSFET为N沟道的MOS ...

  6. 稳压、调压、监控、DC/DC电路大全

    稳压.调压.监控.DC/DC电路大全 0 推荐 M5172L 零点起弧温度控制电路 有零点同步脉冲发生电路.差动放大电路.脉冲发生电路构成的温度控制电路:工作交流电源电压范围90-110mVrms(5 ...

  7. 电感电流 ――DC/DC 电路中电感的选择

    深入剖析电感电流――DC/DC 电路中电感的选择 来源:http://bbs.elecfans.com/m/jishu_195657_1_1.html看原版请自行转到,方便记录自行转到这里,如有侵权联 ...

  8. DC / DC boost电路带闭环控制

    DC / DC Boost变换器可用于维持DC输出电压稳定,控制器有PI,里面有详细的描述,实现了200v转为350v,100v转为220v. 更多详情请见附件: http://www.apolloc ...

  9. 开关稳压DC—DC降压电路简介

    在做数字压力开关项目时,电源输入要求是12V~24V±10%,系统内需要5V和3.3V的电源,这时提供了三个方案从中选择,方案一:使用24V-5V和5V-3.3V的LDO线性稳压芯片.方案二:使用24 ...

最新文章

  1. pywt.upcoef中take使用详解
  2. unique函数_unique函数使用场景(一)
  3. vb net的定时循环_.NET工具ReSharper:如何帮助Visual Studio用户?
  4. 为什么别人学python比你快?那是因为你没掌握这几点,多注意哦~
  5. 小白学爬虫——第一部分:简单学习Python
  6. 在java创建线程结果_Java创建线程的三种方式
  7. TCP安全测试指南-魔兽3找联机0day
  8. 解决Fedora14使用root权限登录问题
  9. Linux学习(一)
  10. PAT L1-046 整除光棍 光棍当然不是单身汪呢
  11. JavaScript中的表格:文本域
  12. 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入门小白专属)三
  13. yolo3各部分代码(超详细)
  14.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
  15. 判断两线段是否相交,并求交点
  16. JSON的格式及Gson 与 FastJson使用
  17. 三门问题代码_三门专业专业课程旨在弥合企业对开放源代码的使用与理解之间的鸿沟
  18. 蒂娜交易准则(黄金高胜算交易)
  19. mysql如何保证数据不丢失_Mysql 是怎么保证数据不丢的
  20. 小熊个人资料_小熊了个人资料照片 WT-没有小熊了原名叫什么

热门文章

  1. 剑鱼论坛(JianYuLunTan)开源轻论坛 v2.5.0
  2. Android开发之Theme、Style探索及源码浅析
  3. 万网域名解析到IP地址
  4.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数据( 2000-2020年)
  5. 在vscode中使用bash
  6. linux内核提取ret2usr,Linux内核实验作业七
  7. 计算机网络攻略(5)TCP 重传
  8. Mac上通过Navicat连接虚拟机的Oracle(附带虚拟机安装Oracle教程及Oracle安装包)
  9. 职场知识:这 3 份程序员年终总结呈上,来年上级一定看重你!
  10. zbar android本地图片,ZBar Android扫描本地QR或条形码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