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选择星标置顶,每天给你送干货

阅读大概需要17分钟

跟随小博主,每天进步一丢丢

知乎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51197993

个人主页: http://www.pkudodo.com

前言

《统计学习方法》一书在前几天正式看完,由于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初学者是有一些难度的,趁着热乎劲把自己走过的弯路都写出来,后人也能走得更顺畅一点。

以下是我的github地址,其中有《统计学习方法》书中所有涉及到的算法的实现,也是在写文章的同时编写的。在编写宗旨上是希望所有人看完书以后,按照程序的思路再配合书中的公式,能知道怎么讲所学的都应用上。(有点自恋地讲)程序中的注释可能比大部分的博客内容都多。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捧场,如果可以的话,为我的github打颗星,也能让更多的人看到。

github:

GitHub|手写实现李航《统计学习方法》书中全部算法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github.com/Dod-o/Statistical-Learning-Method_Code

正文

感知机的直观理解

感知机应该属于机器学习算法中最简单的一种算法,其原理可以看下图: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坐标轴(图中的黑色线),横为x1轴,竖为x2轴。图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x1,x2)坐标决定的。如果我们将这张图应用在判断零件是否合格上,x1表示零件长度,x2表示零件质量,坐标轴表示零件的均值长度和均值重量,并且蓝色的为合格产品,黄色为劣质产品,需要检测剔除。那么很显然如果零件的长度和重量都大于均值,说明这个零件是合格的。也就是在第一象限的所有蓝色点。反之如果两项都小于均值,就是劣质的,比如在第三象限的黄色点。

预测其实简单:拿到一个新的零件,我们测出它的长度x1,质量x2,如果两项都大于均值,说明零件合格。这就是我们人的人工智能。

那么程序怎么知道长度重量都大于均值的零件就是合格的呢?

或者说

它是怎么学会这个规则的呢?

程序训练时输入的是当前图里所有点的信息以及标签,也就是说它知道所有样本x的坐标为(x1, x2),同时它属于蓝色或黄色。对于目前手里的这些点,要是能找到一条直线把它们分开就好了,这样我拿到一个新的零件,知道了它的质量和重量,我就可以判断它在线的哪一侧,就可以知道它可能属于好的或坏的零件了。例如图里的黄、蓝、粉三条线,都可以完美地把当前的两种情况划分开。甚至x1坐标轴或x2坐标轴都能成为一个划分直线(这两个直线均能把所有点正确地分开)。

读者也看到了,对于图中的两堆点,我们有无数条直线可以将其划分开,事实上我们不光要能划分当前的点,当新来的点进来是,也要能很好地将其划分,所以哪条线最好呢?

怎样一条直线属于最佳的划分直线?实际上感知机无法找到一条最佳的直线,它找到的可能是图中所有画出来的线,只要能把所有的点都分开就好了。

得出结论:

如果一条直线能够不分错任何一个点,那就是一条好的直线

进一步来说:

如果我们把所有分错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和,让分错点的距离和最小(最好是0,这样就表示没有分错的点了),这条直线就是我们要找的。

感知机的数学角度(配合《统计学习方法》食用更佳)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终极目标:甭管找最佳划分直线啥中间乱七八糟的步骤,反正最后生成一个函数f(x),当我们把新的一个数据x扔进函数以后,它会预测告诉我这是蓝的还是黄的,多简单啊。所以我们不要去考虑中间过程,先把结果定了。

瞧,f(x)不是出来了嘛,sign是啥?wx+b是啥?别着急,我们再看一下sigin函数是什么。

sign好像很简单,当x大于等于0,sign输出1,否则输出-1。那么往前递归一下,wx+b如果大于等于0,f(x)就等于1,反之f(x)等于-1。

那么wx+b是啥?

它就是那条最优的直线。我们把这个公式放在二维情况下看,二维中的直线是这样定义的:y=ax+b。在二维中,w就是a,b还是b。所以wx+b是一条直线(比如说本文最开始那张图中的蓝线)。如果新的点x在蓝线左侧,那么wx+b<0,再经过sign,最后f输出-1,如果在右侧,则输出1。

等等,好像有点说不通,把情况等价y=ax+b中,只要点在x轴上方,甭管点在线的左侧还是右侧,最后结果都是大于0啊,这个值的正负跟线左右有啥关系?emmm….其实wx+b和ax+b表现直线的形式一样,但是又稍有差别。我们把最前头的图逆时针旋转45度,蓝线是不是变成x轴了?哈哈这样是不是原先蓝线的右侧变成了x轴的上方了?其实感知机在计算wx+b这条线的时候,已经在暗地里进行了转换,使得用于划分的直线变成x轴,左右侧分别为x轴的上方和下方,也就成了正和负。

那么,为啥是wx+b,而不叫ax+b?

在本文中使用零件作为例子,上文使用了长度和重量(x1,x2)来表示一个零件的属性,所以一个二维平面就足够,那么如果零件的品质和色泽也有关系呢?那就得加一个x3表示色泽,样本的属性就变成了(x1,x2,x3),变成三维了。wx+b并不是只适用于二维情况,在三维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这个公式。所以wx+b与ax+b只是在二维上近似一致,实际上是不同的东西。在三维中wx+b是啥?我们想象屋子里一个角落有蓝点,一个角落有黄点,还用一条直线的话,显然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平面!所以在三维中,wx+b是一个平面!至于为什么,后文会详细说明。四维呢?emmm…好像没法描述是个什么东西可以把四维空间分开,但是对于四维来说,应该会存在一个东西像一把刀一样把四维空间切成两半。能切成两半,应该是一个对于四维来说是个平面的东西,就像对于三维来说切割它的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二维来说是一个一维的线。总之四维中wx+b可以表示为一个相对于四维来说是个平面的东西,然后把四维空间一切为二,我们给它取名叫超平面。由此引申,在高维空间中,wx+b是一个划分超平面,这也就是它正式的名字。

正式来说:

wx+b是一个n维空间中的超平面S,其中w是超平面的法向量,b是超平面的截距,这个超平面将特征空间划分成两部分,位于两部分的点分别被分为正负两类,所以,超平面S称为分离超平面。

细节:

w是超平面的法向量:对于一个平面来说w就是这么定义的,是数学知识,可以谷歌补习一下

b是超平面的截距:可以按照二维中ax+b中的b来类比理解

特征空间:也就是整个n维空间,样本的每个属性都叫一个特征,特征空间的意思是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找到样本所有的属性组合

感知机的学习策略:

我们从最初的要求有个f(x),引申到能只输出1和-1的sign(x),再到现在的wx+b,看起来越来越简单了,只要能找到最合适的wx+b,就能完成感知机的搭建了。前文说过,让误分类的点距离和最大化来找这个超平面,首先我们要放出单独计算一个点与超平面之间距离的公式,这样才能将所有分错的点的距离求出来对不?

先看wx+b,在二维空间中,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条直线,同时因为做过转换,整张图旋转后wx+b是x轴,那么点到x轴的距离其实就是wx+b的值对不?当然了,考虑到x轴下方的点,得加上绝对值->|wx+b|,求所有误分类点的距离和,也就是求|wx+b|的总和,让它最小化。

等等.....最小化?很简单啊,不用去努力减少分错点的距离和,把w和b等比例缩小就好啦,比如说w改为0.5w,b改为0.5b,线还是那条线,但是值缩小两倍啦!你还不满意?我可以接着缩!缩到0去!所以啊,我们要加点约束,让整个式子除以w的模长。啥意思?就是w不管怎么样,要除以它的单位长度。如果我w和b等比例缩小,那||w||也会等比例缩小,值一动不动,很稳。没有除以模长之前,|wx+b|叫函数间隔,除模长之后叫几何间隔,几何间隔可以认为是物理意义上的实际长度,管你怎么放大缩小,你物理距离就那样,不可能改个数就变。在机器学习中求距离时,通常是使用几何间隔的,否则无法求出解。

对于误分类的数据,例如实际应该属于蓝色的点(线的右侧,y>0),但实际上预测出来是在左侧(wx+b<0),那就是分错了,结果是负,这时候再加个负号,结果就是正了,再除以w的模长,就是单个误分类的点到超平面的举例。距离总和就是所有误分类的点相加。

上图最后说不考虑除以模长,就变成了函数间隔,为什么可以这么做呢?不考虑w和b等比例缩小这件事了吗?上文说的是错的吗?

有一种解释是这样说的:感知机是误分类驱动的算法,它的终极目标是没有误分类的点,如果没有误分类的点,总和距离就变成了0,w和b值怎样都没用。所以几何间隔和函数间隔在感知机的应用上没有差别,为了计算简单,使用函数间隔。

以上是损失函数的正式定义,在求得划分超平面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损失函数最小化,如果是0的话就相当完美了。

感知机使用梯度下降方法求得w和b的最优解,从而得到划分超平面wx+b,关于梯度下降及其中的步长受篇幅所限可以自行谷歌。

这里给出书中的一个例子:

关于对偶形式:

由于夜深了,可能写不下去了。我相信看懂了前面部分的同学,对偶形式能自行看懂,所以具体公式不再讲解。这里说一下我的直观感觉,方便大家理解。

在算法的最初需要给定一个w和b的值,这样才能使得w和b可以进行梯度下降,我们可以随便给一个,也可以随机初始化一个。在对偶形式中,让w和b初值都为0,这样w和b最终最优值其实就是相对于0的增量,也就是相对于初值的增量。此时公式中出现了xi*x,因为需要频繁计算这两项,可以提前先做一个矩阵,里头是对于所有i的xi*x的值,那在计算过程中就不需要再算了,直接查矩阵就好了。提高了速度,也就是Gram矩阵

贴代码:(建议去本文最上方的github链接下载,有书中所有算法的实现以及详细注释)

#coding=utf-8
#Author:Dodo
#Date:2018-11-15
#Email:lvtengchao@pku.edu.cn
'''
数据集:Mnist
训练集数量:60000
测试集数量:10000
------------------------------
运行结果:
正确率:81.72%(二分类)
运行时长:78.6s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ime
def loadData(fileName):'''加载Mnist数据集:param fileName:要加载的数据集路径:return: list形式的数据集及标记'''print('start to read data')# 存放数据及标记的listdataArr = []; labelArr = []# 打开文件fr = open(fileName, 'r')# 将文件按行读取for line in fr.readlines():# 对每一行数据按切割福','进行切割,返回字段列表curLine = line.strip().split(',')# Mnsit有0-9是个标记,由于是二分类任务,所以将>=5的作为1,<5为-1if int(curLine[0]) >= 5:labelArr.append(1)else:labelArr.append(-1)#存放标记#[int(num) for num in curLine[1:]] -> 遍历每一行中除了以第一哥元素(标记)外将所有元素转换成int类型#[int(num)/255 for num in curLine[1:]] -> 将所有数据除255归一化(非必须步骤,可以不归一化)dataArr.append([int(num)/255 for num in curLine[1:]])#返回data和labelreturn dataArr, labelArr
def perceptron(dataArr, labelArr, iter=50):'''感知器训练过程:param dataArr:训练集的数据 (list):param labelArr: 训练集的标签(list):param iter: 迭代次数,默认50:return: 训练好的w和b'''print('start to trans')#将数据转换成矩阵形式(在机器学习中因为通常都是向量的运算,转换称矩阵形式方便运算)#转换后的数据中每一个样本的向量都是横向的dataMat = np.mat(dataArr)#将标签转换成矩阵,之后转置(.T为转置)。#转置是因为在运算中需要单独取label中的某一个元素,如果是1xN的矩阵的话,无法用label[i]的方式读取#对于只有1xN的label可以不转换成矩阵,直接label[i]即可,这里转换是为了格式上的统一labelMat = np.mat(labelArr).T#获取数据矩阵的大小,为m*nm, n = np.shape(dataMat)#创建初始权重w,初始值全为0。#np.shape(dataMat)的返回值为m,n -> np.shape(dataMat)[1])的值即为n,与#样本长度保持一致w = np.zeros((1, np.shape(dataMat)[1]))#初始化偏置b为0b = 0#初始化步长,也就是梯度下降过程中的n,控制梯度下降速率h = 0.0001#进行iter次迭代计算for k in range(iter):#对于每一个样本进行梯度下降#李航书中在2.3.1开头部分使用的梯度下降,是全部样本都算一遍以后,统一#进行一次梯度下降#在2.3.1的后半部分可以看到(例如公式2.6 2.7),求和符号没有了,此时用#的是随机梯度下降,即计算一个样本就针对该样本进行一次梯度下降。#两者的差异各有千秋,但较为常用的是随机梯度下降。for i in range(m):#获取当前样本的向量xi = dataMat[i]#获取当前样本所对应的标签yi = labelMat[i]#判断是否是误分类样本#误分类样本特诊为: -yi(w*xi+b)>=0,详细可参考书中2.2.2小节#在书的公式中写的是>0,实际上如果=0,说明改点在超平面上,也是不正确的if -1 * yi * (w * xi.T + b) >= 0:#对于误分类样本,进行梯度下降,更新w和bw = w + h *  yi * xib = b + h * yi#打印训练进度print('Round %d:%d training' % (k, iter))#返回训练完的w、breturn w, b
def test(dataArr, labelArr, w, b):'''测试准确率:param dataArr:测试集:param labelArr: 测试集标签:param w: 训练获得的权重w:param b: 训练获得的偏置b:return: 正确率'''print('start to test')#将数据集转换为矩阵形式方便运算dataMat = np.mat(dataArr)#将label转换为矩阵并转置,详细信息参考上文perceptron中#对于这部分的解说labelMat = np.mat(labelArr).T#获取测试数据集矩阵的大小m, n = np.shape(dataMat)#错误样本数计数errorCnt = 0#遍历所有测试样本for i in range(m):#获得单个样本向量xi = dataMat[i]#获得该样本标记yi = labelMat[i]#获得运算结果result = -1 * yi * (w * xi.T + b)#如果-yi(w*xi+b)>=0,说明该样本被误分类,错误样本数加一if result >= 0: errorCnt += 1#正确率 = 1 - (样本分类错误数 / 样本总数)accruRate = 1 - (errorCnt / m)#返回正确率return accruRate
if __name__ == '__main__':#获取当前时间#在文末同样获取当前时间,两时间差即为程序运行时间start = time.time()#获取训练集及标签trainData, trainLabel = loadData('../Mnist/mnist_train.csv')#获取测试集及标签testData, testLabel = loadData('../Mnist/mnist_test.csv')#训练获得权重w, b = perceptron(trainData, trainLabel, iter = 30)#进行测试,获得正确率accruRate = test(testData, testLabel, w, b)#获取当前时间,作为结束时间end = time.time()#显示正确率print('accuracy rate is:', accruRate)#显示用时时长print('time span:', end - start)

推荐阅读:

一大批历史精彩文章啦

详解Transition-based Dependency parser基于转移的依存句法解析器

干货 | 找工作的经验总结(一)

经验 | 初入NLP领域的一些小建议

学术 | 如何写一篇合格的NLP论文

干货 | 那些高产的学者都是怎样工作的?

是时候研读一波导师的论文--一个简单有效的联合模型

近年来NLP在法律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


好文!在看!

代码+剖析 | 感知机原理剖析及实现相关推荐

  1. 统计学习方法|感知机原理剖析及实现

    欢迎直接到我的博客查看最近文章:www.pkudodo.com.更新会比较快,评论回复我也能比较快看见,排版也会更好一点. 原始blog链接: http://www.pkudodo.com/2018/ ...

  2. 统计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SVM)原理剖析及实现

    欢迎直接到我的博客查看最近文章:www.pkudodo.com.更新会比较快,评论回复我也能比较快看见,排版也会更好一点. 原始blog链接: http://www.pkudodo.com/2018/ ...

  3. 统计学习方法|逻辑斯蒂原理剖析及实现

    欢迎直接到我的博客查看最近文章:www.pkudodo.com.更新会比较快,评论回复我也能比较快看见,排版也会更好一点. 原始blog链接: http://www.pkudodo.com/2018/ ...

  4. 统计学习方法|朴素贝叶斯原理剖析及实现

    欢迎直接到我的博客查看最近文章:www.pkudodo.com.更新会比较快,评论回复我也能比较快看见,排版也会更好一点. 原始blog链接: http://www.pkudodo.com/2018/ ...

  5. 统计学习方法|K近邻原理剖析及实现

    欢迎直接到我的博客查看最近文章:www.pkudodo.com.更新会比较快,评论回复我也能比较快看见,排版也会更好一点. 原始blog链接: http://www.pkudodo.com/2018/ ...

  6. 彻底搞透视觉三维重建:原理剖析、代码讲解、及优化改进

    视觉三维重建 = 定位定姿 + 稠密重建 + surface reconstruction +纹理贴图.三维重建技术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技术之一,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通过深度数据获取.预处理.点云配准 ...

  7. 【时间序列模型】AR模型(原理剖析+MATLAB代码)

    目录 一.AR模型的原理剖析 1.1 AR模型原理 1.2 模型的参数估计 1.3 模型的定阶方法 (1)AIC (2)BIC 二.MATLAB代码 三.AR相关论文 参考文献: 前言 时间序列分析方 ...

  8. python 获取用户ip_Python爬虫教程:你还在苦苦拉票吗?刷票小程序案例原理剖析!...

    你还在苦苦拉票吗? 前言 剖析投票原理 处理思路 具体实战 主要流程 具体细节python 代码实例python 具体细节java 代码实现java 总结 点击此处,获取海量Python学习资料! 前 ...

  9. lua游戏脚本实例源码_Lua与其他宿主语言交互原理剖析

    Lua与其他宿主语言交互原理剖析 题外话:今天周末,刚好在家有时间就把我这次项目组内部分享的文章贴出来,分享给大家,同时也方便以后自己翻阅. 一. Lua简介 目标:Lua语言本身是用C语言来编写开发 ...

  10. java 反序列化 ysoserial exploit/JRMPListener 原理剖析

    目录 0 前言 1 payloads/JRMPClient 1.1 Externalizable 1.2 生成payload 1.3 gadget链分析 2 exploit/JRMPListener ...

最新文章

  1. CEF3开发者系列之CEF3入门
  2. LeetCode 473. 火柴拼正方形(回溯)
  3. WSFC真实场景仲裁处理
  4. MFC- OnIdle空闲处理
  5. S5PV210裸机之SDRAM
  6. CCF202012-1 期末预测之安全指数
  7. 浅谈网络通信中的流量整形
  8. python3实现json转excel
  9. pytorch深度学习任务模板demo
  10. 电信飞扬校园网共享WIFI(MAC用户)
  11. 如何用Java写一个斗地主(一)
  12. 视频拍摄——视点和视角
  13. C语言:统计句子中元音字母的个数
  14. 关于 使用pyecharts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 的学习报告I
  15. Linux内核--链表结构
  16. Rocky Linux更换yum源为国内源
  17. Java 图片添加数字暗水印工具类
  18. 稳健经营,龙光集团成为“中国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稳健奖”获得者之一
  19. 挖洞实战之信息泄露与前端加密
  20. 核电站仪控系统的测试系统ETest

热门文章

  1. 使用Flask-Migrate进行管理数据库升级
  2. iOS获取iPhone系统等信息和服务器返回空的异常处理
  3. 软Raid5,LVM,3T大硬盘纠缠操作的问题
  4. 【转】DataGridView之为每行前面添加序号
  5. 放弃微博,继续回来写月经
  6. 浅谈前后端分离与实践 之 nodejs 中间层服务
  7. 【项目管理】------九大项目管理框架 (
  8. 用Python自动发送邮件
  9. load,initialize方法
  10. layout_gravity 属性和 gravity属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