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对国内领导性技术公司的CTO做深入访谈,分享我们社区里这些杰出人物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并纵论当前技术大势。我们的第一个主人公是张宏江博士,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兼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采访者是《程序员》和CSDN总编刘江。

张宏江: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兼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1960年生于武汉。ACM和IEEE Fellow,微软杰出科学家。他是多媒体和搜索等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现任《Proceedings of IEEE》编委,曾任《IEEE Transaction on Multimedia》主编。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电子系。1991年获得丹麦科技大学博士。加盟微软之前曾先后在新加坡系统科学研究所和惠普实验室工作。

刘江(以下简称“刘”):能说说家庭教育、早期经历对您的成功产生了哪些影响吗?

张宏江(以下简称“张”):可能因为我的大儿子今年要考大学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最近思考较多。我认为,一定要给小孩自由。如果说文革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正面或者积极意义的话,那就是学校那时候不怎么管孩子。当然那时候很贫乏,能看到的书、能做的课外活动都少很多。像我们在干校就更少了。但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真的是很自由。

家里更多是母亲管我们,她更多要求在品行和为人处事方面,在功课方面也很少过问。给小孩自由,让孩子培养出自信心,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现在想起来,那些没有压力的日子,对于我自信心和兴趣的培养非常有益。我可以做很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那时我动手能力就非常强,随便拿一根树杈做的弹弓、用建筑工地脚手架的竹片做的滑冰车、夏天抓青蛙的叉子,都让玩伴惊羡不已,连称专业。

只要你IQ不差,到需要你学习的时候,你自然就呈现出来了。小学考初中的时候,我就考得非常漂亮,知道了自己的实力,树立起极大的自信心。从此我一直保持班里的第一名,直到高考。

现在的应试制度,我和每个孩子家长一样都会讲出它的诸多弊端。我认为最为痛心的是这种制度扼杀了人的创新性。如果我们能够改善现有的制度,我们会看到更多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们的科研会比现在更加成功、更有影响力。

刘:作为一位世界级的专家,您的职业生涯有两个重要的角色转变。一是从自己做研究转到带领一支研究团队,这期间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可以分享吗?

张:我的第一个转变是从新加坡刚到美国惠普实验室工作之后,我的经理告诉我,我们准备让你转做管理人员。我最初的反应是非常抵触,感觉不合适,因为组里还有比我资深的人。可老板说,没问题,慢慢来。

惠普实验室当时有个非常大的长处,就是对人的培养非常关心。刚任经理不久,老板对我进行360度评测,他给我打的分很低。5分制,3分是中等,他给我打2分的地方特别多,少数还是1。管理经验、对业界了解、产品意识、对机构的了解、业务模式等等都是低分。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对自我的重新认识,迫使我有了很大的思想转变。我开始明白,如果你要对社会、公司和产品产生真正影响的话,这些意识和技能一定要去培养。

开始做经理头两年我也是很吃力的。找到合适的人对我来说不难,但找来人之后怎样让他们愿意留在团队里,我当时却没有经验。一开始团队总共7个人,两年后走了两个。一个是我想让他要走的,一个我特别不想让他走。这让我有很大的挫折感。

这段经历我非常难忘,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分享的话,那就是:当你成为经理,一定要清楚自己哪些地方是长项,哪些地方是弱项。在下一个提升之前,一定要弥补自己的弱项。

在惠普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有益,虽然期间更多的是教训。到微软后,我很快就培养出一种管理风格,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主。这种风格在我创立微软亚洲工程院发展并更为充实,成为工程院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像我这样看上去和讲话都很严肃的人,居然被同事评为最富有人情味、最关心的管理人员。经常有人说(微软亚洲)工程院的特点就是关心人,对此我有说不出的自豪。

刘:第二个转变,就是您从学术研究的领导者转为产品研发的领导者,这两种角色有哪些不同,这一角色转变期间又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呢?

张:其实,离开惠普的时候我已经学到了一件事情,就是说,企业做研究最终的目标是要把研究成果转变到产品上去。在惠普,也是那次360度评测,让我真正认识到,一个产品从概念到设计到开发到市场,中间一步一步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投入、各种需求、各种市场成败的因素。并不是所有了不起的技术都能产生产品,也不是所有产品都能给公司带来利润。这样想,你就会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不会那么浮躁,觉得自己如何了不起。我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作为研究人员,我在公司里是别人养着,我的成果最终也要通过产品出来。我在出差的时候,时常会算一笔小账,机票、宾馆啊等等费用需要公司卖多少台打印机才能挣回来。

到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后,我很快在团队里建立起这种文化,我们最终不只是做研究、发表文章、申请专利,而是真正要影响到公司的产品。我们在前沿的研究和产品的影响上已经做了很好的平衡。要做到这一点,既要强调研究上的创新性,研究的领域和问题又要和产品相关。团队的文化就要平衡两方面,不仅要发表很好的文章,最后也要扎扎实实把技术和产品做出来。

刘:创建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决定是怎样做出的?工程院最令你自豪的成就是什么?

张:研究院做了四五年之后,我们就在考虑下一步该做什么。通过研究院和中国的学校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有很多人才,而研究院只能容纳很小一部分,还有很多人不见得愿意做研究,或者做研究不擅长。我们就想,能不能多做些什么?工程院的想法就是这样产生的。

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个从上而下的战略或者计划,而是我们自己从下而上提出来的。微软是一个相当鼓励你去创新和追求自己想法的地方。当时我们提出想法之后,CEO鲍尔默很快就批下来了,而且自由度和预算都比我们期望的还多。

这也可以联系到人才素质问题。其实在所有公司里,人才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是要有自我的主动性,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推动自己的想法,而且有技能说服别人、自己的老板接受。工程院的想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回顾工程院六年来的成就,我最为自豪的是,我们是真正意义上把培养软件开发人才的理念、大型软件工程开发流程、研发文化带进中国的,这直接影响了微软在中国研发团队的能力和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之前,大家普遍认为做开发要比做测试的聪明,更有前途。通过我们引进了微软的开发流程,并不断地在行业内推动,大家逐渐改变认识——其实测试工程师和开发工程师同等重要,只是需要侧重不同的技能。

我也非常自豪的是,我们从美国招揽了很多有经验的软件研发人员,他们回国以后就扎根下来了。他们对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对于中国的软件产业都是非常难得的人才。

刘:你认为,一个公司的CTO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和角色?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张:首先CIO显然不是CTO。在跨国高技术企业里,第一种就是把握技术发展方向;第二种就是负责整个研发团队,近于工程副总裁。一个公司的CTO,要把握技术的愿景和方向。所谓把握首先是判断方向,而且还要说服公司内部,根据趋势调整研发方向、调整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这是比较典型的。有的CTO为此还会带一些比较基础的研发部门。但这种研发和下一版产品的研发不同,是稍微长线一些的。CTO总体还是比较单纯,容易定义的。首先你是技术领导人,要在技术领域上有一定建树,不是纯粹的管理人员。一定有技术见解,在公司里有自己的影响力。

至于CTO素质,我想CTO不只要对自己研究的技术领域和方向有很好的把握,而且要对市场的趋势、产业的趋势有很好的把握。这是CTO与高级研究员、教授的区别。从素质来说,不仅对本行技术有了解,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综合的对技术的了解的能力,而且对于新技术可能在未来对产品和产业带来的影响要有了解。

刘:中国技术人员应该在哪些地方加强?

张:总体上中国的技术人员素质非常好,而且越来越好,越来越摆脱原来纯书生的状态,对新技术了解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他们的自信心也在增强,对社会的了解更现实,职业目标也非常现实,不会像以前盲目要出国,就业要进研究所。当然这里也有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大家已经知道成功是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人员常见的素质。

说到要改善的地方,我认为很多重要的问题都是我们的应试制度带来的。大家都走独木桥,都要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读研究生。社会也盲目追求高学历。

微软在美国招的大部分员工都是本科。因为在西方,硕士本来就是很少的,只是比本科多修一点课,所以也不是特别看重。人走每一步都应该思考,自己选择。每一步都应该有很多选择,没有通用的最佳选择,只有你自己认为的最佳选择。这样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在美国,大家不认为最聪明的人都应该去哈佛,很多小的顶尖的学院也很好。因此不会因为没有考上哈佛就会感觉有莫大的挫折。

另外在美国,前十名、十名到二十名的大学之间,差距都不大,因为排名方法也很多。这样,上大学就不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会特别怕输。因为不是应试制度,所以从小学开始,很小就开始做项目,很小的时候家庭作业就是三个人组合,做各种实验,写实验报告,研究社会问题。一个十二三岁的学生,历史课就要研究俄国革命,还要做报告,做讲演。这样等他们到大学,读研究生,写论文的时候,这些技能已经炉火纯青。

我们中国未来要从制造中心变成创新中心,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需要不断地创新。

刘:你对技术趋势怎么看?

张:我认为有两个趋势。一个是软件+服务。现在很多人只强调服务,过分强调服务,但是服务怎么提供,还是需要通过软件,所以软件开发仍然非常重要。另一个是云计算。更科学地说,云计算应该是云+端。云的魅力要通过终端,通过软件呈现出来。

纯粹从软件技术的角度来说,如何理解软件+服务带来的变化,包括以前强调的SOA、基于Web的服务,等等,还是要看清楚,不要把商业名词和技术名词混淆起来,要看到商业名词后推动性的技术。对于云+端,你要想清楚,是要做云,还是要做端,还是云和端都要做。每个公司的能力和优势不同,应有不同的战略和计划。

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来说,我们非常非常重视云计算,我们在上海的服务器部门已经投入了很多资源。但我们也重视端,我们做了Windows CE,去年发布的Windows 7,刚刚发布了手机Kin和Office新版,还有要发布的Windows Phone 7手机,都是很好的端。

有人最近问我,微软会不会很担心云计算?我说不担心。因为云计算很大的市场应该在企业。微软是最大的企业软件供应商,微软的优势还在于最了解企业用户。多年的积累使我们最懂企业的IT需求,而在如何建设企业都需要的私有云方面,显然微软懂得更多。今天,企业用的是微软的平台,现在他们从服务器和客户端转向云+端,他们第一考虑的是已有的系统是否能够得以继续,以前的投资是不是会浪费。这是微软非常有竞争力的一点。所以,每个公司都应该看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仔细分析一下。有两种做法,一种悲观做法是把以前的成功都当作包袱,一种是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强项,跳到下一个阶段。

到目前为止,微软是高技术产业里少有的几次转型都成功的公司。从DOS到Windows,从Windows到Office,从Windows PC到Windows Server,我们都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然后到互联网,现在Bing在美国已经站住脚而且还在往上走,XBox在美国也是独领风骚。这一切都说明,这个公司能够在落后的情况下迎头赶上,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把它变成包袱。

刘:请推荐一本最近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书。

张:最近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是Malcolm Gladwell的《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翻译成中文是《异类》。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我特别喜欢他在书中的一个观点,任何一个在自己的领域有成就的人,他至少花了一万个小时。他谈到了盖茨、Java之父Gosling等等。这个信息我最想传达给渴望成功的软件开发人员。还有如何保护技术人员的热情,需要我们中国整个产业不断地努力探讨。

刘:您身兼数个关键职位,还要做学术研究,是《Proceedings of IEEE》的编委,有什么管理时间的秘诀?

张:我没有什么秘诀。我还一直为此烦恼。我觉得主要还是一个优先级排序。要在现在着急的事情和长期重要的事情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还有就是养成好的习惯,简化问题的能力很重要,还包括守纪律,就是什么事情一定什么时候做完。还有就是要学会放权,这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做到的。

小百科

360度评测,也称360度评估或者360度反馈,是指由一个员工自己、上司、下属、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从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等方面来评估个人的绩效。被评估者由此不仅可以从自己、上司、下属、同事甚至顾客处获得多种角度的反馈,从中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从而提升职业发展空间。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10年06期)

《程序员》7月刊精彩内容:http://www.programmer.com.cn/3484/

《程序员》订阅:http://book.csdn.net/programmer/

《程序员》专访:对话张宏江相关推荐

  1. ChatGPT和一群程序员的对话,甚至出现橙色警报

    通过对话发现,程序员的问题确实和普通群体有所不一样,其中还有一个问题"你宕机过吗?用什么命令可以让你宕机?"疑似有诱导ChatGPT违反机器人三大法则第三条的嫌疑"机器人 ...

  2. 程序员专访:钱就是命!“小镇做题家”的成长与救赎

    文 /Iris是外星人 今天是程序员节,我约了我的一位程序员朋友做了个专访,本来想聊聊程序员都是怎么赚钱的,没想到却收获了更多"意外"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也请大家多支持我的内容哦. ...

  3. 年轻程序员与老程序员的对话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从来英雄出炼狱,自古富贵入凡尘,醉生梦死谁成器,拓马长枪定乾坤 一个年轻的程序员问一个老程序员(一个比较牛逼的公司的CTO) 年轻程序员: 你为什么这么牛X., 就好像 ...

  4. 两个程序员的对话折射出来的病态社会

    为何中国的技术不够优秀,看了对话你也许会明白些什么.行行都有潜规则. 络绎 12:22:13 我是想问,android 可以访问oracle的数据么? 络绎 12:22:27 ... Stay 12: ...

  5. 对话英特尔副总裁Erez Dagan:自动驾驶引擎盖下的秘密!|《新程序员》

    以芯片.摄像头.软件为基石,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从数据处理.传输.分析到数据安全,纵横于数十年创新经验之上,看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如何布局自动驾驶. 作者 | 屠敏 徐威龙 出品 | < ...

  6. 江敏:做创业公司CTO,是程序员未知的冒险

    2018 年 12 月 8 日,数澜成立的第 898 天. 伴随着杭州的第一场大雪,数澜正在组织沙克尔顿行动计划,这是数澜成立以来对数栖平台最全面的一次全员培训,也是江敏连续演讲的第二天.穿着墨绿色衬 ...

  7. 重磅!全球Top 1000计算机科学家公布:张宏江居大陆科学家之首

    点击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选择加星标 精彩内容不迷路 来源:guide2research 导读 近日,Guide2Research刚刚出炉了2021年世界顶尖1000名计算机科学家排名. ...

  8. 程序员2011精华本

    程序员2011精华本 编辑推荐 回顾和盘点了2011年度IT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化,紧密关注创业.开发平台.云计算应用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讨论. 基本信息 作者: <程序员>杂 ...

  9.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兼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谈云计算

    摘自刚刚整理完成的<对话张宏江>一文,全文将刊登将刊登在<程序员>第6期,这是杂志一个新栏目的第一篇.我们将陆续对国内领导性技术公司的CTO做深入访谈,分享我们社区里这些杰出人 ...

最新文章

  1. 基金指数温度怎么算_成都冬季想装明装暖气片那究竟价格应该怎么算?
  2. dto与dto相互转换_在DTO上
  3. python 示例_Python条件类| release()方法与示例
  4. Spring表达式语言使用
  5. python自加1_使用Python如何让里面的某个参数每调用一次程序就自加1
  6. 公司电脑和家里电脑如何实现自动文件同步?
  7. UDP数据包的产生和发送
  8. RuntimeError: The size of tensor a (22) must match the size of tensor b (32) at non-singleton dimens
  9. Appium(Python)测试混血App
  10. 经典数据挖掘算法(介绍了包括18大数据挖掘在内的多种经典数据挖掘算法)
  11. 备战面试日记(3.3) -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之结构型模式)
  1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三级对应,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对应的是三级A还是三级B?...
  13. 关于React18控制台报错:ReactDOM.render is no longer supported in React 18 Use createRoot instead. Until.....
  14. Linux终端和Line discipline图解
  15. 程序员如何持续高收入、财务自由
  16. 8、接口与面向接口编程
  17. 微信小程序跳转 redirectTo、navigateTo与switchTap、reLaunch 的区别
  18. 利用清华镜像快速安装Python第三方库
  19. PLSQL导出的SQL,中文乱码
  20. 云桌面是什么意思?与堡垒机有什么区别?

热门文章

  1. 我的星座图 php,星座图映射
  2. 725 数模 空气污染问题研究 (15 五一 B)
  3. 汶上县计算机培训中心(泉河路) 交通,山东济宁 汶上县尚书路与泉河路路口电子眼违章拍摄点...
  4. 四年级下册计算机课本目录,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目录;
  5. es6数组去重(连重复的对象也可以去掉)
  6. 大数据:Shell的操作(2)
  7. 千亿元宇宙市场,Soul、映客的新动力
  8. 支持复制粘贴word图片的KindEditor编辑器
  9. Android程序如何全屏显示
  10. 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二十四个典型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