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网络通信浅析

MySQL的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次,从最上层的MySQL数据包协议层到最底层的socket传输:

| THD

| Protocol

| NET

| VIO

| SOCKET

本文主要扫一下相关的代码,以下分析基于MySQL5.7。

创建会话

在MySQL5.7中对会话协议层的代码进行了大量的重构以优化性能,并使得代码更加可读。以下这幅图大概展示了几个相关的类关系(未包含诸如windows平台的相关类)

创建用户线程堆栈是从主线程开始的,监听客户端请求并创建处理线程

mysqld_main

|-->connection_event_loop

|-->listen_for_connection_event

//根据不同的监听模式,去监听新请求, 当获取到一个新的监听请求时,会创建一个Channel_info类,用来存储用户的socket信息

|-->Connection_handler_manager::process_new_connection

|-->Per_thread_connection_handler::add_connection

//我们通常用的one thread one connection对应的类为Per_thread_connection_handler

|-->创建用户线程,线程函数为handle_connection

在MySQL5.7里一个重大的优化,如上所述,就是关于用户会话的thd, net, vio等信息的初始化都不是在主线程进行的,而是创建用户线程后,由用户线程自己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主线程可以更高效的接受新的连接请求,从而优化了在短连接场景下的性能。见官方博客 及相应的worklog

下面这幅图摘自官方博客,大家感受下5.7相比之前版本的短连接性能优化:

创建用户会话的主要函数栈包括:

handle_connection //线程入口函数

|-->init_new_thd

|-->Channel_info_local_socket::create_thd

|-->Channel_info::create_thd

|-->create_and_init_vio

|-->Protocol_classic::init_net

|-->my_net_init

|-->vio_fastsend //设置socket选项

* 设置IP_TOS为IPTOS_THROUGHPUT

* 设置TCP_NODELAY

|-->Global_THD_manager::add_thd

// 加入到thd链表上

|-->thd_prepare_connection

|-->login_connection

|--> check_connection

//检查链接,设置thd的链接信息,

|--> vio_keepalive // 设置SO_KEEPALIVE选项

|--> acl_authenticate // 权限认证

|-->prepare_new_connection_state

//如果连接打开了CLIENT_COMPRESS,设置NET::compress为true。

//如果设置了init_connect,则在这里执行对应的SQL语句

/* 循环接受请求并处理(do_command) */

|-->Protocol_classic::get_command

|-->Protocol_classic::read_packet

|-->my_net_read// 读取command包,这里的读超时时间由wait_timeout决定

|-->close_connection

|-->THD::disconnect

|-->THD::shutdown_active_vio

|-->vio_shutdown/* 关闭socket */

NET/VIO

my_net_write

该函数用于将数据拷贝到NET缓冲区,当长度大于MAX_PACKET_LENGTH(即4MB-1字节)会对Packet进行拆分成多个packet。每个Packet的头部都会留4个字节,其中:1~3字节,存储该packet的长度,第4个字节存储当前的packet的序号,每存储一次后递增net->pkt_nr。

每个Net对象有一个Buff(net->buff),即将发送的数据被拷贝到这个buffer中,当Buffer满时需要立刻发出到客户端。如果Buffer足够大,则只做memcpy操作。net->write_pos被更新到写入结束的位置偏移量 (net_write_buff)

如果一次写入的数据被拆分成多个Packet,那么net->pkt_nr也对应的递增多次. pkt_nr的作用是在客户端解析时,防止包发送乱序。

net_flush

实际上在my_net_write函数中,如果net->buff不够用,已经会做网络写了,net_flush最终保证所有在buff中的数据被写到网络

当客户端启用压缩协议时,这里会有些不同的,会给packet头部再加3个字节(COMP_HEADER_SIZE),被压缩的数据不包含头部的7个字节:

[3bytes:Packet的长度]

[1bytes: pkt_nr]

[3bytes:压缩后的长度]

[1bytes: compress_pkt_nr]

同样的,每个压缩包都会递增net->compress_pkt_nr

net_write_raw_loop

当packet准备好发送后,调用函数net_write_raw_loop开始进行数据发送

发送模式受vio->write_timeout影响(通过参数net_write_timeout控制);当该参数被设置成大于等于0时,使用非阻塞模式send数据包(MSG_DONTWAIT)

若网络发送被中断(EINTR),会去尝试重传

使用非阻塞模式send,每次并不保证数据全部发送完毕,因此需要循环的调用直到所有的数据都发送完毕

当输出缓冲区满时,获得错误码EWOULDBLOCK/EAGAIN,则阻塞等待(vio_socket_io_wait),最大等待时间为net_write_timeout,超时则返回错误

my_net_read

根据NET接口先读取数据包(net_read_packet):

先读取packet header,一个普通的packet header包含4个字节,压缩协议下则另外再加3个字节,如上述(net_read_packet_header)。其中的pkt_nr会提取出来和本地的值相比较。在读写两段维持的pkt_nr自增值保证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信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并用于校验包的有序性。如果不一致,则说明网络包发生了乱序。直接报错。如果一致,本地net->pkt_nr++

从packet header中提取剩下的packet长度,继续从socket读取

Vio

Vio在NET的更下一层,封装了所有对socket的操作。根据不同的连接类型(TCP/IP, Socket, Name Pipe, SSL, SHARED MEMORY),相关函数指针在vio_init函数中定义,这里不展开描述

相关参数

connect_timeout: 在连接认证阶段的网络交互超时时间(ref login_connection);

wait_timeout: 等待来自客户端的新的command请求;

net_read_timeout: 一般情况下的SQL通常直接从command发过来,但拿到command后,在一条语句内可能还需要和客户端交互,这里会用到该timeout值,例如load data local infile语句;

net_write_timeout: 就是通过网络发送数据的最大超时时间;

interactive_timeout: 当客户端打开选项CLIENT_INTERACTIVE时,将当前会话的NET的wait_timeout设置为该值;

结果集

MySQL有两种常用的数据协议,一种是用于Prepared Statement,对应类为Protocol_binary,另外一种是普通的协议,对应类为Protocol_classic

我们以一个简单的表为例:

mysql> create table t1 (a int, b int);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insert into t1 values (1,1),(2,2);

Query OK, 2 rows affected (0.00 sec)

当执行最后一条select操作时,这里使用的类为Protocol_classic

发送metadata

ref: Protocol_classic::start_result_metadata

将列的个数写入Net缓冲区

ref: Protocol_classic::send_field_metadata

逐列的准备元数据信息,包含:

| 3bytes 标识符:def

| db_name

| table_name

| org_table_name

| col_name

| org_col_name

| 字符集编码

| 列长度

| 列类型

| flags

| decimals(这里为0)

| 预留

| 预留

可以看到每个列的元数据都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使用字符串存储,这也意味着对于一条简单的SQL,你的网络传输的内容可能大多数都是元数据,即时你的客户端可能并不需要引用到。

有多个列就写多个packet到Net buffer (Protocol_classic::end_row)

ref: Protocol_classic::end_result_metadata

write_eof_packet函数会被调用,用于标识元数据信息到此结束。此处共写5个字节(不含packet header)

发送数据

ref: end_send --> Protocol_classic::end_row

如上例,发送两行数据的packet包括

1

‘1’

1

‘1’

1

‘2’

1

‘2’

结束发送

ref: THD::send_statement_status -->net_send_eof --> write_eof_packet

发送结果结束标记,其中包含了sql执行过程中产生的warning个数

元数据开销

从上述可以看到,结果集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开销是给元数据的,这意味着类似普通的pk查询,元数据的开销可能会非常昂贵。

以下贴下我之前测试过的一个例子,增加了几个选项来控制发送的元数据量:

0/METADATA_FULL: return all metadata, default value.

1/METADATA_REAL_COLUMN: only column name;

2/METADATA_FAKE_COLUMN: fake column name ,use 1,2...N instead of real column name

3/METADATA_NULL_COLUMN: use NULL to express the metadata information

4/METADATA_IGNORE: ignore metadata information, just for test..

测试表:

CREATE TABLE `test_meta_impact` (

`abcdefg1`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abcdefg2` int(11) DEFAULT NULL,

`abcdefg3` int(11) DEFAULT NULL,

`abcdefg4` int(11) DEFAULT NULL,

……

……

`abcdefg40`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abcdefg1`)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229361 DEFAULT CHARSET=utf8

使用mysqlslap测试并发pk查询

mysqlslap --no-defaults -uxx --create-schema=test -h$host -P $port --number-of-queries=1000000000 --concurrency=100 --query='SELECT * FROM test.test_meta_impact where abcdefg1 = 2'

测试结果

METADATA_FULL : 3.48w TPS, Net send 113M

METADATA_REAL_COLUMN: 7.2W TPS, Net send 111M

METADATA_FAKE_COLUMN: 9.2W TPS , Net send 116M

METADATA_NULL_COLUMN: 9.6w TPS , Net send 115M

METADATA_IGNORE: 13.8w TPS, Net send 30M

很显然无论网络流量还是TPS吞吐量,在这个人为构造的极端场景下,元数据的开销都非常的显著。

mysql协议重传,MySQL · 源码分析 · 网络通信模块浅析相关推荐

  1. 【OkHttp】OkHttp 源码分析 ( 网络框架封装 | OkHttp 4 迁移 | OkHttp 建造者模式 )

    OkHttp 系列文章目录 [OkHttp]OkHttp 简介 ( OkHttp 框架特性 | Http 版本简介 ) [OkHttp]Android 项目导入 OkHttp ( 配置依赖 | 配置 ...

  2. 物联网协议之MQTT源码分析(二)

    此篇文章继上一篇物联网协议之MQTT源码分析(一)而写的第二篇MQTT发布消息以及接收Broker消息的源码分析,想看MQTT连接的小伙伴可以去看我上一篇哦. juejin.im/post/5cd66 ...

  3. PhxPaxos源码分析——网络

    了解分布式系统的童鞋肯定听过Paxos算法的大名.Paxos算法以晦涩难懂著称,其工程实现更难.目前,号称在工程上实现了Paxos算法的应该只有Google.阿里和腾讯.然而,只有腾讯的微信团队真正将 ...

  4. wireshark协议解析器 源码分析 封装调用

    源码分析 Wireshark启动时,所有解析器进行初始化和注册.要注册的信息包括协议名称.各个字段的信息.过滤用的关键字.要关联的下层协议与端口(handoff)等.在解析过程,每个解析器负责解析自己 ...

  5. Dubbo篇:基于Netty实现Dubbo协议编解码源码分析

    Dubbo协议解析 Dubbo协议设计参考了TCP/IP协议,包括协议头和协议体两部分.16字节报文头主要携带了魔法数(0xdabb,用于分割两个不同请求),以及当前请求报文是否是Request.Re ...

  6. sofa协议服务器,SOFARPC 源码分析1 - 最简使用姿势

    SOFARPC 是一个高性能.高可扩展.生产级别的 RPC 框架,由蚂蚁金服开源. 本文会提供一个 SOFARPC 最简使用示例(使用 SOFARegistry 做注册中心),之后的源码分析都会基于该 ...

  7. MySQL系列:innodb源码分析之表空间管理

    innodb在实现表空间(table space)基于文件IO之上构建的一层逻辑存储空间管理,table space采用逻辑分层的结构:space.segment inode.extent和page. ...

  8. 基于XMPP协议的aSmack源码分析

    在研究如何实现Pushing功能期间,收集了很多关于Pushing的资料,其中有一个androidnp开源项目用的人比较多,但是由于长时间没有什么人去维护,听说bug的几率挺多的,为了以后自己的产品稳 ...

  9. [Python-Twisted] 协议基类源码分析。

    学习Twisted时,有时老感觉摸不着边际,虽然说要用什么twisted都给你实现了,但心里总有不踏实之感. 遂从twisted.internet.protocol.Protocol这个所有协议的基类 ...

最新文章

  1. 什么是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的实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 Topshelf:一款非常好用的 Windows 服务开发框架 转发https://www.cnblogs.com/happyframework/p/3601995.html...
  3. RSA的密钥把JAVA格式转换成C#的格式
  4.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计算公式_2019年度水运材料考试大纲微试验
  5. linux安装指定mysql版本安装,linux yum安装指定版本mysql
  6. 003---属性查找和绑定方法
  7. 使用bootstrap按钮组并设置其按钮组中按钮的尺寸和距离
  8. JSP中动态添加 “添加附件选择框”
  9. 《那些年啊,那些事——一个程序员的奋斗史》——126
  10.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14 - F (codeforces 691F)
  11. 【BZOJ3191】卡牌游戏,概率DP
  12. 小米启动安心服务月 手机家电产品可免费清洁保养
  13. 李晓枫:金融信息化发展和创新的三方面
  14. 大数据下,谁来保护裸奔的个人隐私
  15. redis 实战面试
  16. 汇编学习 step by step
  17. 删库跑路之命令rm的安全实现
  18. 使用Java生成图形验证码(后端)
  19. Java实例——Java方法
  20. MIPS指令集处理器设计(支持64条汇编指令)

热门文章

  1. forkjoin_应用ForkJoin –从最佳到快速
  2. java对响应数据做封装_1000种对Java的响应没有死
  3. log4j性能 slf4j_Log4j 2:性能接近疯狂
  4. javafx简单吗_JavaFX即将推出您附近的Android或iOS设备吗?
  5. maven 构建依赖树_Maven构建依赖项
  6. 亚型多态性应用于元组的危险
  7. JavaEE还是Spring? 都不行! 我们呼吁新的竞争者!
  8. 使用Docker,Chef和Amazon OpsWorks进行集群范围的Java / Scala应用程序部署
  9. JAX-RS Bean验证错误消息国际化
  10. Java ByteBuffer –速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