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南软,双非,二战,数学零基础,政治零基础,宁诺考研,宁波诺丁汉大学考研,中外合作大学

前言

去年悟空哥的帖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所以这篇帖子结构上参考了悟空哥的经验帖,不过我高中时期语文就不好,再加上很久没有写比较长的中文文章了,所以文笔很差,请见谅。

写这篇经验帖,首先是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助到以后的考研人,尤其是和我一样在中外合办学校但又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出国读研的人。其次,决定考研以及最终上岸这件事是我人生这二十多年以来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所以这篇经验贴也是对我过去考研的这一年的总结,给我自己留做纪念。


写给宁诺的学弟学妹(其他读者可以跳过这一段)

既然你读到了我这篇文章,那么我默认你已经产生了考研的想法。首先,虽然我选择了考研,我还是建议谨慎考虑是否要考研,我个人认为在家里能负担得起的情况下,如果能申到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出国读研仍然是第一选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考研的竞争压力远大于申国外研究生,准备考研要付出数倍于申国外研究生的努力,也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是要被迫学很多大学四年几乎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中的很多都可能不会再被用上;另一方面是国内考研越来越卷,复试线和录取均分一年比一年高,选择考研就要做好再来一年的准备。而且,选择考研相当于否定了当时填志愿时选择宁诺的大部分意义,即把学校作为出国的跳板来出国,直观一点来讲可以说是那么多学费白交了,学费都成为了沉没成本。当然,我上面说家里能负担的起不是说能凑出学费和生活费就行,起码是支出学费和生活费包括房租之后家里经济状况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我觉得为了读个研究生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在现在这种疫情反复不定的情况下。(关于国外疫情状况,我不作任何评价,请自行考虑是否能够接受目前国外所实行的防疫政策,就我所知我这届确实有因为国外疫情状况放弃出国的,有和我一样选择了考研的,不过绝大部分都还是出国了。)

我是17届的CSAI,理工专业的均分一般会高一点,但是我毕业的时候均分也就76,大一和大四拖了太多后腿。大一拉垮,只有73(我至今还记得我RWAC的mid term只有40分),大二的时候冲了一把,整了个85分,拿了Provost's Schoolarship,然后也拿到了UNSW的交换。大三交换的时候,因为疫情,我的课程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导致我在新南Term 2成绩作废(为了保留交换资格,选了两门非CS的课,然后在宁诺补修两门CS课程),并且Term 3的均分也比较低(当然我在时间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也是一部分原因),最后一整年的均分就只有92、93的样子,回宁诺折了一下之后就只有77了,算上在宁诺补修的两门课的成绩,大三最后均分是82,这个成绩应该还能尝试一下申一些还算不错的学校的(我记得我的一个室友应该成绩比我稍微高一点,最后去了IC),虽然可能是冷门专业,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家里面的经济状况出了很大问题,基本上没有办法承担的起出国的开销,我当时考虑过申美研然后争取一下奖学金,但是感觉自己均分太低就又放弃了(去UNSW交换折分折的太狠了,不过也怪我自己最后一个Term拉了垮)。后来也考虑过申宁诺的全奖直博,但是最后还是因为不甘心呆在宁诺而选择了考研。

因为决定考研的时间太晚,没有时间去准备当年的考试了,所以我干脆gap了一年,专门用来准备下一年的考试,这样一方面可以先专心把学校的课上完和把FYP做完(这边提一嘴,如果真的要准备考研,最好还是选一下FYP,然后好好做,很多大学包括南软在复试的时候都是要问毕设情况的,如果选了上课,又没有别的项目经历的话复试可能要吃亏),另一方面第二年可以专心复习,不用被学校里的课程和其他杂事干扰。不过现在想来,如果大三的寒假里面就决定要考研,上课只以及格为目标,把精力全部放到准备考研上来的话,也是很有希望能够上岸的。

最后我的成绩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一个成绩了,录98人的情况下能排到第7(其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本来以为最多只能考个四五十名),而且还是南京大学这种国内头部院校。总的来说,对于宁诺学生来说考国内研究生确实相对来说不容易一些,但是也并不是不可能的,在出国读研不是一个好选择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备选项,努努力完全可以考上和申研能申到的学校差不多水平甚至更好的学校,要对自己有信心


个人情况和考研基础

个人情况

作为一名宁诺的学生,在国际上可以自称是世界top 100的诺丁汉大学的学生(虽然近两三年本部好像在各大学校排名上一直没能排进前100 \笑),在国内就是双非。一战的时候报了北航计科专硕,基本没有复习,抱着体验的心态去考的试,最后喜提总分200+。去年经过各方面权衡,报了南软,宅家专心复习一年,最后初试406(政68,数118,英89,专131),复试210,初试第七总分第四上了岸。

考研基础

宁诺采用英制的教育体系,为了照顾外国同学,数学内容少,也比较简单,大一公共数学课上教的是高中甚至初中难度的数学,被我们戏称为高(中)数(学),大二虽然有专业数学,但是教的最难的内容也就是常见函数的求导和不定积分,而且还是在没有教极限的情况下,所以我数学可以算是零基础。另外宁诺不上任何政治课,再加上我不是团员,我本科四年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政治相关的内容,所以政治是完全意义上的零基础(但我仍然是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好青年(振声))。以上两科是劣势,英语和专业课则是我的优势。我是科班出身(计科),专业课基础学的自认为是比较扎实的。英语的话,宁诺是全英文教学,我大三还去澳洲交换了一年,我可以自信地说我的英语水平在裸考英二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在80以上(一战的时候英一裸考79)。


择校过程

由于宁诺没有保研资格,外加几乎没有考研的先例(最近看网上说前几届有过一个考上人大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择校全凭自我感觉。

一战的时候考虑过北大软微,浙大计算机和北航计算机,最后想离女朋友近一点就选了北航计算机(女朋友保研去了人大MTI)。北航是数一和961(计组、操作系统、计网)。二战的时候我开始复习的时候比较晚了,五月底弄完了学校的事情之后才开始复习,一直到六月末才堪堪学到多元函数的微分那边,我担心数学花的时间太长影响到专业课复习,就萌生了换学校的想法。之后和女朋友讨论了一下,得到了支持后确定要换学校。

第二次择校的时候主要考虑了往年的拟录取均分和人数以及考试科目,从灰灰计算机考研那边找了21年的数据(其实像我这样只参考一年是不准确的,有些学校数据波动可能会比较大,比如科软,建议读者多找几年的数据),列了个表格,看完之后发现顶部学校的进入复试均分和拟录取均分都在380或者390左右,如果是数一英一,专业课比较多的话分就低一些,反过来数二英二专业课少的话分就高一些。我的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把数一换成数二,专业课最好难一些,这样方便我用专业课来弥补数学的劣势。因为不想做学术,所以我先直接排除掉了一众学硕,然后看了一些各个学校的经验贴,感受了一下不同学校专业课的特点,听说南软的专业课比较玄学,相比408来说更吃本科打下的基础(毕竟408有更完备的复习资料和学习路线,跨考福音),还考数二,另外我还了解到一个关键信息 —— 不提供宿舍,我的判断是不提供宿舍会劝退相当一部分人,降低竞争压力,而我毕竟已经是二战了,需要尽可能稳健地上岸,所以就基本上确定下来考南软了。

这两次考研给我带来的体会是择校真的很重要,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不仅能提高上岸的概率,还可以很大程度地缓解复习过程中的压力,拿我自己做个例子,20年的时候一战,北航专业课考961,涉及到计组,因为计组是大二上学的,忘记的也差不多了,年初的时候尝试看了一段时间王道的计组书,看的是真的头疼,每隔几页就要卡一段时间,很花时间不说还复习的很痛苦,二战改到南软之后,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基本没怎么遇到困难,虽然也花时间(毕竟要背的内容真的很多),但是起码整个复习过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心态上也比较平稳。

关于考生扎堆导致爆炸的问题,从客观上来讲,报名人数确实会影响上岸难度(参见21年科软复试线388),但就我个人而言并不推荐以捡漏的心态去选择学校,我觉得只要尽量避开爆炸风险比较大的几个学校和专业,然后努力复习确保能考到往年的录取均分就能够保证一个比较高的上岸概率了


整体复习进度和时间安排

虽然详细的进度情况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还是决定写一下我复习的大致进度,因为看到好像有同学对自己的复习进度感到焦虑,虽然我当时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进度焦虑,但是现在看来其实没什么必要去焦虑,只要尽力去复习了就好。我自认为我开始复习是比较晚的,但是最后的分数也并不低,读者可以做个参考。

数学

20年十月的时候学了半个月的数学,大概学到了定积分那块(没学完),然后一直忙着上课和做毕设,就没继续学下去了。等到五月末学校里的事情基本上都弄完了,才正式开始准备考研,每天大概花五至八个小时看网课,其他时间休息。

七月初看完高数基础班网课;八月初结束看完高数强化班网课,高数结束第一遍强化;线代则大概是在八月中旬看完基础课,九月初结束第一遍强化;线代强化完之后开始第二遍高数强化,在九月中下旬结束第二遍强化。关于做题,我在看基础课和第一遍高数强化课的时候没有专门做习题,只做了上课的例题和老师在讲义上布置的课后习题,正式开始做题的话,线代在第一遍强化结束之后就开始了,而高数则要到第二遍强化之后,不过即便是到最后考试我也没做完任何一本习题。真题(仅限2009-2021)大概在十月中旬的时候做完,之后就一直做模拟卷。

专业课

八月初开始复习专业课,十月中上旬完整地过完了一遍专业课,比我预期慢了一两周,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朋友九月初开学返校之后,可能是因为没有人看着我,我有点放纵了,连续摆烂了两三周的时间,基本上每天都要玩好几个小时的游戏,经常一玩就是一下午(Noita你罪大恶极),好在九月末的时候我看离考研就剩100天不到了,每天都告诉自己再不学习要没书读了,这才重新把心思放到备考上来。后面一直在背诵,然后考前差不多一个月的样子做往年真题

政治

我没有看完政治的网课,背诵手册也没完整地背完一遍,1000题也没刷。我的计划是专业课过完了一遍之后开始学政治,所以开始复习政治已经是十月中旬了(九月的摆烂带来的后果,说实话有点太晚了),一开始就是看徐涛的强化班网课,计划每天花三个小时来看政治,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每天看政治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半小时,有时可能半小时都不到(沉迷于背专业课),当时简单计算了一下时间发现铁定来不及,所以就放弃看网课了。那段时间其实我也挺焦虑的,政治进度太慢,导致整天在想我有没有可能因为政治拉垮而考不上,不过现在看来确实也没什么焦虑的必要,肖秀荣yyds就完事了\笑。

时间安排

五月末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早上七点钟起床之后就去图书馆,在图书馆呆一整天,到晚上十点闭馆后回寝室,不过毕竟刚考完期末考试,还没学习的心思,所以在图书馆的很多时间都在摸鱼刷手机。

七月八月两个月我女朋友放假住在我家,所以每天分了不少时间出来跟女朋友玩耍,好在女朋友来家里之后我就不是天天都玩游戏了(虽然每隔几天就要摆一次烂玩一整天),把玩游戏的时间拿来学习,所以每天也能学八个小时左右,大致情况是上午9:00-11:00+下午13:00-14:00共三个小时看数学网课,下午14:00-16:30+晚上20:00-22:30共五个小时看专业课

九月末摆烂结束把心思放回考研上来之后我每天的学习强度就比较高了,而且相对来说比较规律,早上7:40 - 8:30起床+洗漱+吃早饭,8:30 - 11:30掐表做一张数学卷子(或者刷题集),做完之后简单对个答案然后吃午饭,吃完饭睡一个短午觉,然后13:15 - 20:00 复习专业课(中间会吃个晚饭,大概花一个小时),20:00 - 23:00复习政治(实际上经常21:30之后才开始看政治),23:00之后洗澡,和女朋友打个电话,然后在24:30之前睡觉,这样一天下来能有12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一直到考试之前我都保持这样的作息,我个人感觉这段时间是我整个备考过程中最高效也是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我能上岸有一半要归功于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

最后

虽然我按照这样的流程下来最后考的分数也不低,但是我肯定不建议像我一样拖到五月再去复习,还是能早点开始复习就早点开始,我复习的时候也是因为时间不够而在专业课的复习内容上做出了一些取舍的,在南软没有考试大纲的情况下,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赌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有更充足的复习时间,可以覆盖到更多的知识,拿高分的概率也更高一点。而且我在英语上几乎没有花时间,但是大部分人的英语基础都应该没有我好,而英语又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更需要早点去开始积累。


初试复习经验

一、专业课

我觉得我的专业课学的应该还行,所以就先重点讲一下专业课。我刚开始要准备考研的时候就对自己的专业课比较有信心,这种信心主要是来源于我本科课程内容(包括在UNSW交换的时候选的课)和考试内容的高度重合,可以说南软在专业课考试中考察的大部分知识我都在本科学过,而且除了软工是大二学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都是大三学的,记忆还比较深。虽然22年的真题相比21年来说的确简单了一些,但毕竟还是有很多简答题,老师改的严一点随随便便就可以扣二三十分了,所以其实我本来预计最后只能考120分左右的,但是最后考了131(显然改卷是放了水的),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期。根据群里的分数统计来看131应该是并列第二,前面还有一个141的老哥(第一比第二三名直接高了10分,属实有点狠),这位老哥的经验可能比我的更有说服力一点,但我还是把我的经验写一下,读者可以按需阅读。(这里顺便放一下这位老哥的经验贴,值得一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493699785 )

- 842介绍

842包括4门课程,分别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工程(上面也有提到),与408不同的是把计算机组成原理换成了软件工程,并且另外三门的考察深度相对较小,但知识面广度增加,而且没有明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上的知识点都不能排除有考的可能(但是可以根据往年真题来推测命题老师的喜好),考试题型也比较灵活多变,隔几年题型就要大改一次,13-14年是40道选择题+7道大题,15软工选择题改成了名词解释,16年干脆把选择题全删了,只剩下名词解释+大题,17年选择题又回来了,18-19还出现了填空题,最近的20-22又回到选择题+大题的模式,这三年题型变动不太大,但每一科在题目风格上都略微有些变化。从近10年的考试来看,命题老师的出题风格还是比较明显的,很看重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原理的考察,且与南软本科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 选用资料

主要是学姐处购买的资料(不是打广告,客观地说,从学姐这边买的842资料应该是市面上质量最高的,十分建议购买,我复习的时候也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这些资料,要购买这部分资料的请在南软考研qq大群743988488中联系群主)和南软官网上的参考书目(https://software.nju.edu.cn//zsjy/ssszs/20200114/i68711.html ),详细情况如下:

  • 数据结构

    • 核心资料
    1.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 殷人昆第2版
    2. 南软本科2021年数据结构课件ppt(https://cs.nju.edu.cn/lwj/course/ds.html 截至到本文完稿时还可以从该网址下载)
    3. 学姐资料中的真题和冲刺篇题型总结
    • 其他资料(只使用部分内容
    1. 王道数据结构:主要用来刷选择题
  • 操作系统
    • 核心资料
    1. 《操作系统教程》费翔林、骆斌第5版
    2. 学姐资料中的南软本科操作系统课件ppt
    3. 学姐资料中的真题和冲刺篇题型总结
    4. 学姐资料中的背诵整理
  • 软件工程
    • 核心资料
    1. 《软件工程与计算(卷二):软件开发的技术基础》(下称软工二)骆斌主编,丁二玉、刘钦编著
    2. 从悟空哥那边买的资料中的丁二玉软工视频
    3. 学姐资料中的真题和冲刺篇题型总结
    4. 学姐资料中的背诵整理
    • 其他资料
    1. 《软件工程》伊恩·萨默维尔(Ian Sommerville)(下称软工黑书)第10版,这本也是官方的参考书目,建议用最新版,不过差别不是特别大。
    2. 《Java设计模式》刘伟:主要用来了解一些常用的设计模式并进行押题,21年观察者模式的原题就是这本书上的
  • 计算机网络
    • 核心资料
    1.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2. 学姐资料中的南软本科计网课件ppt
    3. 学姐资料中的真题和冲刺篇题型总结
    4. 学姐资料中的背诵整理

关于学姐资料,因为时间不够,所有四门科目的真题我只用了2013年及以后的部分,虽然前面的年份的真题在出题风格上与现在差别较大,但是我看了一下之后感觉就考察的知识点而言和13年以来的真题差的不多,所以应该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一刷。另外强化篇我完全没有做,里面主要是软院往年的期末试卷,而据其他经验帖所说,很多真题来源于这些期末试卷,所以我觉得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在做真题之前把强化篇也刷了,即使是时间不够也要对着答案看一遍,留个印象(除非你本身基础就比较好)。

- 复习过程和经验

总的来说,我的专业课复习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 基础阶段:这个阶段我跟着课程ppt和参考书目去系统性地学了一遍四门考试科目,学的过程中根据背诵整理和冲刺篇上的题目去推测考试重点,然后把推测的考试重点根据所在课本的章节归类,做成笔记记下来,方便在第二个阶段进行背诵。学姐资料中的背诵整理算是比较详细的,但我感觉还是不能覆盖所有的考点,所以我推测的一些考试重点也算是一种补充。另外就是我感觉背诵整理里面对有些知识点的描述不太准确,考虑到这份资料是往年的学长学姐编的,无法保证绝对准确性,所以我记笔记的时候主要还是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或者直接用课本或ppt上的原文。这个阶段我大概持续了两个月,其实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这个阶段的时间可以适当再长一点,尽量做到对每个知识点都理解到位,这样在背诵阶段效率更高一些,而且理解到位之后就算考试的时候碰上了没背熟的知识点,凭着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多多少少可以写一点,应该可以拿一点分。四门科目的复习顺序可以任意,我自己是按照 数据结构 => 软件工程 => 操作系统 => 计算机网络的顺序去学的,不过这个顺序也没什么特别的讲究。这里摆一张我的笔记,读者可以做个参考。

软工笔记

2. 背诵阶段:第一个阶段结束之后(十月初)我就开始了这个阶段,用艾宾浩斯记忆法,把上个阶段做的笔记一章一章地反复背诵(很长的章节分成两块或者三块)(其实我只背了软工,计网和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我赌他不会考名词解释就没背,不过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不建议这么做,毕竟17年确实考了数据结构的名词解释)。我用的时间间隔是1天,2天,4天,7天,14天(就是说,每一章第一次背完之后,在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5天,第29天各背一次,然后此后每14天背一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调整。背的过程中顺便检查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点,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就重新回到课本和ppt去看,或者上网查资料,确保每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考试前,毕竟是背诵,背的越熟越好,最好能做到信手拈来的程度(我在考试前的时候大概是这个水平,只要是我背过的知识点,我都能马上反应过来并完整地回答出笔记内容),这样考试中一看到题目就答出来,可以节省时间,用来做其他需要思考和计算的题目。顺便说一下,我个人感觉842的题量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写包括名词解释在内的简答题很花时间,需要写大量的文字,在刷题阶段刷真题的时候我明显感觉时间紧张,在一直写不停笔并且没有检查的情况下差不多刚好能把一张真题做完,最后考试的时候做的比较快,但也只剩了5分钟多一点的时间,没能完整地检查一遍(其实要是真检查出计算错误什么的也没时间改了),所以,对于大部分简答题和名词解释这种靠背诵就能做的题目能快一点是一点,给其他题目多留一些时间。

3. 刷题阶段:这个阶段我是在背诵阶段中间开始的,背诵阶段完整地背完一遍某一科目之后就开始做冲刺篇上该科目的题目。大概到考前一个月的样子开始做真题(我只做了13年及之后的),也像数学一样计时三个小时,不过不是掐表是倒计时(我做的不是很认真,有的时候时间靠近吃晚饭了会暂停倒计时去吃饭,然后吃完饭回来继续做),做真题遇到不会做的题的时候先跳过,对完答案之后把相应的知识点加到相应章节的笔记里面。有一些真题的答案可能在书上没有原文,这个时候需要靠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结合一些知识点去回答。刷题阶段要注意总结大题的解题经验,最好是每种题型都自己总结一个最顺手的解题流程,然后反复用这个流程解题,要做到每道题都能很熟练地一遍做完不用进行修改。

下面按照不同的科目来写。

1. 数据结构(45分)

842的数据结构和408的数据结构风格差异还是比较大的,408题型比较固定并且考的比较深,而842的数据结构选择题、填空题、算法题(842的算法题允许用Java来写)、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画图题都考过,但从题目本身的难度来说相对408来说要小不少。选择题是和408差不多的,我在基础阶段也刷了一部分王道数据结构书上的选择题,用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王道上的大题我觉得是没有刷的必要的,感觉方向不太对),我觉得王道上的选择题能做到90%以上的正确率的话选择题这块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填空题的话其实本质上和选择题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没法蒙选项了。算法题的话都比较基础,难度基本上就是leetcode上的easy题那种水平,逻辑很简单,基本上第一印象能想到,也可能会出课本上出现过的算法的变种(16年考了快排的变种)。除了简述代码思想和直接写代码,算法题还考过代码补全(21年),但是个人感觉比直接写代码要简单,能读懂给的代码基本上就能填出来。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842的确很喜欢在算法题里面考递归,对递归不熟的需要重点练习一下。名词解释就不多说了,背就完事了。简答题考的是比较少的(19年考了优先队列的相关概念),比较多考的还是计算题和画图题,13年以来几乎年年考,计算题主要考散列,要求写出散列结果,画图题则比较多考树和图结构以及相关算法(B树的插入,堆结构的创建和插入删除,最小生成树算法画图等)。南软本科的数据结构课上还讲了字符串、集合与字典、AOE活动网络、外部排序等知识,但是842从来没考过,但不排除接下来可能会考,时间实在不够可以放弃,不然的话还是看看比较好。近两年(21和22)真题都在数据结构最后放了一道二十分的大题,21年披着神经网络的皮考算法五特性,22则是批着区块链的皮考链表,说白了还是在考书上的内容,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的好,然后读明白题,基本上不会丢太多的分。

殷人昆的数据结构书我个人感觉编的一般,用了很多数学语言去描述思想,比较晦涩,没什么基础直接啃有点崩牙,而且章节划分有点怪(个人感觉),优点是内容比较全,适合查漏补缺。有一定数据结构知识基础的人可以直接用南软课件ppt+书复习,但是如果是零基础跨考,我觉得先跟着王道学一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我的数据结构基础算是比较好的,之前本科上课的时候该敲的代码都敲过,算法思路也都比较熟悉了,所以我基础阶段是直接啃书,ppt和背诵整理用来确定重点,外加在王道数据结构书上刷刷选择题。对于基础一般的人,我建议看书的时候多注意一下书上给的代码,一些简单的算法比如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冒泡/插入排序这种,可以尝试自己敲一敲,最好是能够手写出来,考试不一定会直接考这些算法,但可能会考变种(比如上面提到的快排变种),稍微复杂一点像堆、AVL树和B树的操作这种不用会手写,但流程原理要搞明白,这些很有可能在画图题里面考。

我在背诵阶段是没有背数据结构的知识点的,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因为数据结构只有一年考了名词解释,简答题考的也很少,所以觉得性价比比较低就放弃了,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是建议背一下各种名词解释,以防万一。虽然没有系统性地背诵知识点,但是我会不定期地重温一下一些常考算法的思路,比如比较常用的链表的插入删除,树的三种遍历、线索化,图的最小生成树算法(kruskal,prim)、最短距离算法(dijkstra,floyd)等等,防止遗忘

2. 软件工程(45分)

个人认为842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于它的软件工程,特点是题目多变灵活,知识范围广,综合性强,部分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等等。软工的题变化比较频繁,涉及的知识点也不尽相同,学姐资料的冲刺篇总结的很好也很全,我这边就不展开讲了。需要注意的是这门课要写的代码量还是不小的(比数据结构多),且编程语言规定为Java,如果对Java不熟的最好先学一下Java,不过也不用太深入,初试阶段基本语法弄清楚就行(复试的时候需要深入学习),学过C++的学Java应该还是很好学的,基本语法都差不太多。除此之外最好有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如果不是很了解什么是面向对象的话,最好先了解一下再去啃书。

这门课的参考书目(软工二)是南大软院自己的老师编的,842的题所考察的知识点也大多十分贴合这本书上的内容,近几年虽然出现了一些软工二上完全找不到对应知识的题目,但占比较小,所以这本书还是必须要仔细研读,反复背诵。如果直接啃书觉得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可以先跟着丁二玉老师的软工课视频过一遍这本书,老师讲的过程中会划一些842考试的重点和非重点,但是毕竟丁老师已经不是命题老师了,难免会有一些偏差,所以这遍过完之后最好参照学姐资料的背诵整理和冲刺篇去额外划一些重点。萨默维尔的《软件工程》(软工黑书)这本书我的建议是有时间的话重点看一下第2-6章,第7章中的设计模式小节以及第8章,可以在看完软工二的一个章节后去黑书上找到同主题章节看一遍,近两年的真题中考到的一些软工二上找不到的名词是来源于软工黑书的某些章节的(比如21/22都考了的确认测试,出现在黑书第8章的开头);《java设计模式》的话可以只重点看软工二和软工黑书中提到过的设计模式,目前来看13年以来的真题中还没出现过非得用软工二和软工黑书提到过的设计模式以外的设计模式才能做的题,不过时间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都看看,因为近几年南软老师似乎十分喜欢从这本书上找原题来考,不一定是考设计模式,可能是把原题里面的代码拿出来,然后考其他知识点(比如用了什么设计原则,等等)。

这门课知识点很多,基础阶段可能会花比较长的时间,要有耐心,尽量去理解每个知识点。背诵阶段务必要把知识点背的滚瓜烂熟。最后刷题阶段建议先做冲刺篇,冲刺篇的题型是比较全的,基本上都是往年的真题或课本上的案例,参考价值还是比较大的,不过上面有一些题目的答案我觉得不是很切题,读者在做的时候要注意自行判断答案是否合理。冲刺篇做完之后可以先做13-19年的真题进行查漏补缺,然后做往年的期末卷和更早的真题,近三年的真题留着在考前进行模拟。我自己在本科的软工课上就做过和842真题类似的设计题和画图题,而且我做过的项目基本都是工程项目,项目文档也写了不少了,所以这些软工这些大题对我来说不算特别大的困难,没什么经验的人在第一次做这些题目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是正常的,多做一些题就有感觉了。另外,个人认为一些设计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设计的合理即可,对于资料上给的答案,重点在体会其答题思路,和自己的答案不一样也没关系。

3. 操作系统(35分)

842的操作系统早先是考的比较简单的,几道计算题翻来覆去地考(点名调度算法、磁盘块数计算和页面替换算法),改个数字就是新的一年的题目,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也都基本上能从课本上直接找到原文。然后每年稳定会出一道PV题,但是难度也不算太高,学姐资料冲刺篇上的PV题都会做的话真题的PV题基本上不是问题。最近几年难度有上升的趋势,21年的简答题里有一题在课本上找不到原文的,需要自己组织语言来回答(资料给的答案是从课本上找的,但我总觉得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22年考了一题需要进行进制转换的内存地址计算,比较有新意,另外个人感觉22年的选择题难度也有所上升,我有两道题是蒙的(也不知道蒙对了没有)。不过总体来说难度不算太高,把书本上知识掌握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就能拿一个不低的分数,计算题的话把往年真题和期末题多做几遍,流程弄熟之后就问题不大

《操作系统教程》这本书上内容很全,有操作系统基础的可以直接啃,除了最后两章不用看之外,其他章节都要看,可以借助课件ppt、背诵整理以及冲刺篇题目来推测考试重点。如果没有操作系统基础或者基础不好,建议跟着王道学,(个人感觉课件ppt挺抽象的,完全没基础可能不知道ppt在说点什么,书的问题是废话太多,很难抓住重点),跟王道走完一遍之后再通过做题去查漏补缺。

基础阶段和背诵阶段没有什么特别的,老老实实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过完并做好笔记,然后反复背诵就行。最后刷题阶段尽量多刷一些大题,所有年份的真题和期末题都可以刷,提高计算题的熟练度。另外据说22年的多道选择题和一道大题是来源于王道,读者可以去查证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王道上的题目最好也刷一下。

4. 计算机网络

842的计网考的不难,相比于408,842更偏重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应用层考的很浅,而且大题从来不考计算题,只考简答题,近几年基本上是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的形式。总的来说,靠背书就可以拿到大部分的分数。

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编的还是不错的,我觉得即使没有基础也可以直接看。我是根据学姐资料的背诵整理以及冲刺篇题目来推测考试重点的(没有用课件ppt,13年左右的真题是根据ppt来的,但近几年的真题感觉更偏向谢希仁的书一点,基本上考的都是书上有的知识了),但是从最后考试的情况来看,命题老师现在更倾向于在简答题中考没考过的知识点,像22年的最后一道简答题问第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往年的真题中完全没有出现过,自然也没在学姐资料中出现,导致我完全没有背到(但是我凭着对UNSW的计网课的记忆愣是答了出来,感谢UNSW)。我的建议是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把谢希仁的书从头到尾(除去第7章和第8章两章)仔细过一遍,重点关注名词解释(尤其是各种缩写)以及协议和物理设备的工作原理。如果时间实在不够,那像我一样边找重点边看书也行,背诵阶段把这些重点知识都背熟了,拿15-20分还是没有问题的。

二、数学

我的数学考的并不好,只有118分,在所有进复试的考生中属于比较一般的水平了,虽然没有拖后腿,但是也没有达到我自己的心理预期,所以我就只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复习过程,然后提几点自己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吧。

- 选用资料

  • 视频课:
  1. 李永乐全程班:

    1. 高数基础/强化:现在李永乐全程班里面讲高数的老师叫刘喜波,虽然没有武忠祥/张宇/汤家凤那么有名,但是我觉得讲课还行,听过去没觉得有什么明显的问题,人也比较和善
    2. 线代强化/冲刺
  2. 武忠祥强化班
  3. MIT线性代数公开课(B站上和网易公开课上都有资源)
  • 教辅
  1. 李永乐全程班配套教辅,包括

    1. 《考研数学复习全书》
    2. 《高等数学辅导讲义》
    3. 《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2. 同济《高等数学》上下:仅作参考
  • 习题集
  1. 李永乐全程班配套习题集,包括

    1. 《数学基础过关660题》
    2. 《数学强化通关330题》
    3. 《数学历年真题全精解析》(是2009年及以后的真题那本,不是基础篇,09年以前的真题我没做)
  2. 李林《精讲精练880题》
  3. 张宇《题源探析经典1000题》
  • 模拟卷
  1. 张宇高分版八套卷+四套卷
  2. 李林六套卷+四套卷
  3. 合工大超越2017/2019/2020/2022
  4. 李艳芳三套卷

- 复习过程

首先说一下我看网课的习惯,我是不看直播的,一方面因为我自己的时间安排和直播时间对不上,而我又不想为了直播课去调整时间安排;另一方面是直播没法调倍速(很关键),也不能暂停或者即时回放。就我所看过的几个数学网课而言,老师讲课的语速对我来说都是有一点慢的(毕竟是网上直播,首先要保证同学们能听清楚),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看录播的时候是固定1.5倍速,然后有没听清或者没看明白的再把进度条拉回去重复看。另外,老师放例题的时候我也会暂停网课,自己尝试去解题,做出来之后继续播放网课,对答案并看老师是如何解题的。

基础阶段

高数部分我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自己啃同济版教材的,但是看的时候老觉得自己抓不住重点,经常在某个小节纠结要不要看这部分内容,所以后来干脆买了个网课(20年12月份买的,结果闲置了将近半年才用上)。一开始看到有一些人说基础班没必要看,强化班也会讲一遍知识点,可以直接从强化班看起,我就直接去看强化班了,结果看了个一脸懵(半年没学数学,之前啃书学的都忘记的差不多了),所以又老老实实回去看基础班。看的同时记笔记,老师讲完一个考点,感觉自己理解了之后就记到笔记里(记笔记的时候暂停),这一遍的笔记记得比较简单,仅仅是罗列了一下考点,没有对每个考点进行详细解释(如下图),课后我会对着笔记去回忆每个考点,想不起来的再去复习全书上找解释(有点遮住答案回答问题的感觉)。

高数基础笔记

线代部分我在基础阶段用的是MIT的线代公开课,一开始尝试过看同济教材,但是在第一章行列式就被劝退了,我死活没法明白他是怎么搞出一个逆序数来的,尝试去看了李永乐老师的网课也没听明白,所以我觉得自己可能要先找个其他的网课入一下门,又想起以前本科的时候看过一点MIT的线代公开课,所以又重新开始听MIT的线代公开课。Gilbert Strang老爷子是从向量的角度来讲解线性代数的,讲的十分不错,深入浅出,我觉得是要比同济的代数角度要更好理解的(起码对我而言是这样的),同济书上很多知识在从向量角度去考虑的时候是很自然就能想到的东西(比如向量)。听的时候我也做了类似于高数基础班记的笔记,只罗列了知识点(如下图),方便课后进行回忆。然后因为我是被行列式劝退的,所以MIT的公开课我看到行列式那节,搞明白行列式是个什么东西之后就回去听李老师的强化课了。

线代基础笔记

强化阶段

高数一共强化了两遍,第一遍看的是李永乐全程班里的强化班,也是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一遍笔记相比基础班的笔记来说要稍微复杂一些,主要记了一些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以及一些常用的结论。看完强化班之后尝试做了一下配套的660题,结果其难度让我大吃一惊,一上午差不多能做6题,平时上网课做例题明明是比较轻松的,没想到做个“基础过关”660题这么艰难,当时真的怀疑我是不是拿错书了,于是做了没几天就放弃了,觉得自己肯定是没学到位,刚好看网上的经验贴都说武忠祥的数学强化课很不错,所以又开始看武忠祥的强化。不得不说武老师的课确有其独到之处,和之前李永乐全程班里的高数强化课是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武老师对各种题型解法的总结十分到位,会讲一些十分精巧且很有启发性的解题思路。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武老师会点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做法(“经典的错误,标准的零分。”\笑),老实说,如果武老师不讲,我可能就真的照着这些典型的错误做法做了,武老师的强化课帮我在做题时省去了大量踩坑的时间。不过武老师的强化课我只看到了反常积分,后面的微分方程和多元函数没有继续看下去就开始做题了,毕竟已经九月份了却还没刷多少题目,当时还是有一点焦虑的。刚开始主要刷660题,后来660题高数部分刷了一半多一点的样子就开始做真题了,做真题的过程中又换了习题集刷。

线代我只强化了一遍,主要是看李永乐老师的强化课(看到二次型那边的时候又回去看了MIT公开课上的对应内容),并用类似看高数强化课时的笔记方式记了笔记。看完强化课之后就直接开始做题了,一开始先做的660题,不得不说660题线代部分的难度和高数部分的难度差的有点大,高数部分能劝退我,而线代部分相当一部分题目都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简单题,所以660题的线代部分我做的很快。做完660题做330题,330题的难度要高不少,不过题量小,所以也没花多久时间就做完了。

真题阶段及模拟题阶段

我是把真题当作模拟卷来刷的,所以这里就把真题阶段和模拟题阶段放在一起。刚开始的时候隔一天做一张卷子,后来各个老师的模拟卷出来之后改成三天刷两张,临近考试了之后改成四天刷三张,不做卷子的时候进行总结或刷题集,做卷子的时间固定在早上8:30-11:30,并给自己营造一个考试的氛围,尽量不被其他事情打扰。真题是最先刷的,自我感觉比较良好,奇数年的题目都能到130以上,13、15、21三年能做到150,偶数年10和20年做的不太好,只有110左右,其他的基本上都在120以上。刷真题的这段时间大大提高了我的自信心。真题刷完之后就开始刷模拟卷了,最开始的时候先刷合工大超越,买了一本2017-2021年的合订本,结果刚上来的自信心又被打击没了,2017年的三张考卷都没有过115,第三张甚至100分都没到(97)。后来自己做了做思想工作,毕竟才刚开始做模拟卷,水平还有待提高,而且模拟卷的难度是要高于真题的,那么如果模拟卷能做到110-120分,真题做个120分以上应该没什么问题。后面陆续做了合工大超越2019/2020,张宇八(高分版),李林六,张宇四(高分版),李林四,李艳芳三套卷(慎做,极其打击自信心),合工大超越2022,总共加起来四十张不到一点

这个阶段也刷了不少题集上的题,先后买了李林880和张宇1000题,不做卷子的时候一上午会做20-30题,虽然最后两本都没做完,但每本50%的进度还是有的。

关于模拟卷的选择,悟空哥的经验帖里有对各套模拟卷的评价,我在选择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悟空哥的经验帖,做完之后也觉得悟空哥的评价是比较准确的,这里贴上经验帖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1364520/article/details/115709140

- 经验/教训总结

  • 经验:
  1. 我觉得我学数学的时候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是比较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无论是高数还是线代,每个基础概念我都力求完全理解,如果有想不明白的地方我一定要先想明白了再往下学。22年的真题就比较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考了好几道选择都是在考基本概念,如果理解不透彻就很容易丢分(和我一起考研的一个同学就是复习的时候忽视了基本概念,然后这几道选择题都是蒙的)
  2. 我觉得我用MIT的线代公开课来入门线代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对线代的整体理解是比较到位的,做题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遇到多少困难,大多数题目都能很快解决,包括这次的线代题我也比较轻松就做了出来。所以,如果觉得线代学起来很困难的话,可以考虑去看一下MIT的线代公开课。不过缺点是强化阶段需要额外花一些心思去练习证明题,毕竟老师批卷子是要看到代数角度的各种定理才能给分的,总不能真在卷子上写“显然成立”。
  3. 包括从基础阶段的例题到最后模拟卷的题目,我在学数学的整个过程中做错的每一道题目都记了笔记并进行了分类归纳,这极大地方便了我分析错题并找到自己的薄弱点。
  4. 张宇的1000题和模拟卷很适合用来练计算能力,刚开始做题的时候老是容易算错,尤其是像二重积分这种十分看重计算能力的题目,做完张宇八和1000题的部分题目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计算能力有明显提高,后期做模拟卷的时候就很少因为计算而丢分了,这次真题的二重积分我也做出来了。
  5. 做卷子的时候固定在早上8:30-11:30掐表做,这让我熟悉了考试的感觉,最后真正考试的时候仿佛就是平时在家做考卷一样,心态上要好很多。
  • 教训:
  1. 高数中值定理证明这块学的不是很透彻,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又没有进行针对训练,而且21年没有考中值定理,22年考的概率是很高的。结果就是这次考试12分的证明题我一点都没做出来,估计一分没拿。
  2. 武老师的强化课没有看完,这导致我对多元函数微分学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解题技巧方面也有所欠缺,现在想来还是应该老老实实把武老师的强化课给看完。(这次考试多元函数第二小问没做出来,估计是8分)
  3. 题目还是做的太少了,接触的题型不够全面,其实在基础和强化阶段看网课的时候应该看完一节课就去做相应章节的配套练习。(不过我也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才没做,即使重新回到那个时候我可能还是会选择先不做题)

三、政治

我的政治成绩是68,这个分数肯定算不上高,但是起码没有拖后腿,也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65)。我政治复习的核心思路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拿尽可能多的分,然后把省出来的时间用来复习数学和专业课,所以如果想要在政治上拿高分的,这一段可以跳过。

- 选用资料

  • 网课
  1. 徐涛强化班
  2. 腿姐冲刺班
  • 教辅
  1. 徐涛《核心考案》
  2. 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3. 腿姐冲刺讲义+时政精华
  • 题集:没做
  • 模拟卷
  1. 肖八+肖四

- 复习过程

我最开始的计划是先把徐涛强化班的课看完,看完之后做肖秀荣1000题,然后保持背诵,等到肖八肖四出来之后再做和背肖八肖四。我十月份开始复习政治之后大概花了两三周的时间看完了马原部分以及一部分近代史,然后经过简单的计算,我发现我要到十二月中旬才能看完全部的强化课,我意识到我的政治开始复习的太晚了,于是只能另作计划。后来被一同考研的室友安利了腿姐的冲刺班,腿姐冲刺班最重要的是会给一份时政精华词句pdf,上面涵盖了大部分当年的时政热点,政治考试中涉及时政的题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选择题和论述题都有涉及,所以只要把这份时政精华词句背下来其实就可以拿不少分了。上课的时候腿姐会给这份pdf上的内容划一些重点,这些重点务必要背熟。除此之外,腿姐冲刺班也会讲一些很实用的选择题做题技巧,从应试的角度考虑还是比较值得一听的。

我刷题都是在刷题小程序上刷的(政治刷题只用刷选择题,大题没必要),小程序网上应该有很多,我就不推荐了,我是随便找了一个,使用体验感觉还不错。小程序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刷,我经常在吃饭和蹲坑的时候刷,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我只刷了肖八和肖四(可能还有一张腿姐,记不太清了),反复地刷,错题重点关注,目标是把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都记住(实际上没有做到,但八九不离十了)。我做肖八肖四选择题的平均水平是37、38左右,去年考完我没有对答案,但是估计也差不了多少。

肖四大概是12月10日左右出来的,出来之后就开始背诵上面的大题,背的时候参考了一些网上的带背,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收费的是从一起考研的室友那边分享给我的,免费的是B站上的空卡空卡空空卡),有一定效果,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背诵量。另外,肖爷爷在他的课上划了一些可以不背的题目,这些我就没有背,不过背了的内容我都很熟悉,考试前一晚的时候能做到一口气背完没有停顿。去年考完之后很多人都说肖秀荣翻车,“背的答案都在题干里”什么的,我个人觉得虽然没有能完全对上的题目,但是把背过的内容按照合适的逻辑排列组合一下,基本每道题都能写满(除了马原,马原考了偶然和必然,肖四没压中,我是凭着看网课的时候留下来的记忆去回答的,确实没写满),从我最后的成绩也可以看出来我的论述题得分不算太低(假设我选择题是38,那么论述题也有30分了,对得起我所投入的时间了)。

- 总结

总的来说,我在政治复习上花的精力并不是很多,因为我政治是零基础,所以我一开始以为政治可能会是我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困难,但最后还是比较轻松地就拿到了自己预想的分数。我感觉政治选择题的重点应该在刷题阶段,尤其是模拟题,把模拟题的知识掌握了,再加上背一背时政,就很大概率能有35左右的保底分数了,网课不看可能也影响不大,不过马原部分尤其是经济相关内容还是看一下网课比较好,这部分比较有逻辑性,关键在于理解,光靠背是没有用的。至于论述题,起码从22年来看肖爷爷还是比较稳健的,把肖四背的滚瓜烂熟总没错

四、英语

我英语是89分,这个分数在考南软专硕的人里面不是最高的,但也是比较高的了,不过我可以写的经验实在是少之又少,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可能加起来不超过50个小时,单词也没背,模拟卷也没刷,真题只做了四年(记得有一年比较难,可能是12年?第一遍做的时候除了作文之外扣了9.5,觉得不满意,结果第二遍做扣了16分\笑),唯一可以稍微讲讲的经验是作文,所以下面就只写一些关于英语作文的经验。

英语二的作文形式是固定的,应用文+图表题,所以很适合套模板。大概考前两三周的样子,一起考研的室友给我分享了一个作文模板,小作文大作文都有,我觉得还是很有用的。小作文的主题复杂,而且能扣的分少,我就不细说了,一般买的模板小作文都会总结一大堆主题比如介绍信,求职信等等,如果自己写不出来就只能老老实实多背一些模板。大作文的话其实套路很固定,先用一段描述图表,然后再用一段分析原因,最后用一段来预测未来或提出措施,网上的模板也基本上都是这么个结构。不过套模板我不建议死套,我在看室友分享的模板的讲解课程的时候,那个老师给了几个万能原因,说是不管考什么主题,分析原因的部分写这几点都行,不知道批卷老师会怎么想,反正我是觉得挺扯的。我的建议是在用模板的时候只把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语句记下来,作为框架,然后在考场上根据真题把具体内容填到框架中即可,这样整篇文章会更切题。这边有一个小插曲,我的第一篇作文是在考前第四天写的,因为之前本科做作业写毕业论文什么的码字基本上都在word里面,有语法错误提示,所以对语法错误什么的不是很关注,写作文的时候就也没怎么关注语法错误,写完之后给我女朋友(英专生)看了看,被臭骂一顿(bushi),说无法接受这篇作文是出自我手\笑。(后来她说她当时心里面想的是这作文写成这样还考什么研,铁定考不上)

这边特别提醒一下中外合办大学的同学,不要在英语上花太多时间,考前一到两个月再准备绰绰有余,英语二的难度挺低的(英语一会稍微高一点,不过还是比不了雅思托福GRE这种),单词可以稍微背背,题目不用刷太多,有这时间不如多看看数学和专业课,数学或者专业课高个十分二十分什么都有了。


复试经验

考完初试到复试之间的这段时间我摆烂了挺久的,数据库只学了一遍,高性能数据库也没仔细去背,初试的专业课内容也没有重新再背一遍,不过今年复试形式大改,变成了第一天程序设计知识抽题+第二天面试(主要是问项目)的形式,数据库没问,初试专业课的四门课的知识也没问,最后复试分210+,排在10-20名之间。

19年及以前复试是线下,采用机试+笔试+面试的形式,20年疫情之后改为线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估计短时间内是没法结束了,而且多地都不断有零星病例出现,照现在的趋势,明年复试估计还是没法线下,而且我自己也没按照线下复试来准备,所以线下复试我就不细说了。线上复试的话具体形式不太好说,今年复试形式大改估计是因为老师对之前两年的复试形式不满意,而今年的形式效果好像也不是很好,第一天抽题大家回答的都不好,导致第二天的面试大放水(个人猜测),所以也不能排除明年复试再改形式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做多手准备,20/21的复试形式和22的复试形式都要做好准备,然后到时候再看院里面的复试通知。不管是什么复试形式,每年都有思政面和英语面,所以先说这两个(专业面下面再说)。英语面近几年主要是读文献摘要+朗读句子/翻译句子/总结主旨,难度总结主旨>翻译>朗读,我复试的时候老师一开始先让我总结主旨,总结的有点乱,老师估计是觉得效果不好,于是又选了一句话让我朗读并翻译。前几年英语面有问答的形式,比如自我介绍等,所以自我介绍也可以准备一个思政面的话是两道选择/填空+一道简答,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简答题可以用自己的话去回答,总之学校不太会因为你思政答的不好就直接给你思政不及格,只要你不是哑巴,也不反党反社会,及格分是会给你的

专业面的话,20和21年是只有一个十五分钟的面试,据往年经验帖所说是抽题+讲项目,抽题的内容很杂,从我手上有的资料来看,初试专业课四科的内容+数据库+编程语言知识(C++)等内容都有人抽到。初试专业课的内容的话,把之前准备初试的内容背好就足够了;数据库的话根据前两届的经验来看主要问高性能数据库方面的知识,B站上有刘嘉老师的高性能数据库课程(搜辣大厨),用的是一本叫《SQL语言艺术》的教材,可以好好看一看;至于编程语言知识,我自己也没系统学过C++,而且最后复试也没准备,所以我这里就不说了,建议去参考一下往年的经验帖。

今年复试的专业面试相对去年来说改动较大,考核形式和所考察的知识都有比较大的变化。今年的复试分了两天,第一天是20分钟的程序设计知识抽题,全是选择题,一共抽十道,一道五分,在开始抽题之前可以选择C++题库或者Java题库,C++的题库我不是很清楚,Java题库里的题是比较偏实战的,我抽到的题里面包括语法判断,语言特性(继承、实现、泛型等),标准库(多线程、util包里的数据结构等),题目类型可以参考牛客网上Java专项训练里面的题目,如果牛客网Java专项里的题(网络相关的题不算)正确率能有85%以上,那这个抽题应该没什么问题。我猜测这个抽题应该是对标之前线下复试的机试,听说之前软院已经准备好了线上机试的系统了,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没有用上,所以才想出这么个程序设计抽题的形式。第二天是专业面,和英语面放在一起,英语面结束之后马上就是专业面,只有十分钟不到,我面试的时候老师先问了我本科的课程情况,然后问了毕设,也没有问的很细就结束了,总体来说比较简单。对于这种形式的专业面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要准备一下本科阶段所学过的课程,回忆一下课程的大致内容以及自己都做过些什么作业;第二点是准备一两个参与度比较高的项目,即使是烂大街的那种项目也行,这样老师多少能问一些问题,有话讲分就不会太低,拿个平均分还是可以的。

照着今年的线上复试这个形式,如果初试分数在进入复试的名单里能排前60%,只要程序设计不是一题都没答出来或者只对了一两题,那么基本上是不会在复试被刷掉的(事实情况也是如此,今年被刷掉的最高分好像也就370出个头)。但我要说的是,初试考完之后别太放松,还是要好好准备复试,毕竟复试形式是会变的,该刷的leetcode还是要刷,初试专业课的内容还是要继续背,不然万一真在复试被刷掉了可就追悔莫及了


后记

拟录取结果出来之后就开始写这篇经验贴了,但是一直在摆烂,结果写到六月才写完。去年备考时一直想着要把疫情爆发以来的经历写出来,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好像都已经不值一提,没什么写的必要了,所以最后只写了复习过程和经验。呆在家里备考的这一年,虽然整体上来说也不压抑,但要说一点压力都没有那肯定是假的,一方面是女朋友20年夏令营的时候就被人大MTI录了,后来身边的同学陆陆续续也拿到了offer,其中不乏有名校的,我心里有羡慕,也有对自己不能上岸的担忧;另一方面是亲戚经常会问起最近我在干嘛,有没有工作,这种时候就比较尴尬,还要解释为什么我不在学校也没在工作,要呆在家里面备考。也有过数次深夜emo的经历,好在我的家人包括我的女朋友还是很支持我考研的,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并且最后我也顺利上岸了,努力没有白费。虽然初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基本上是上岸了,但复试之后接到拟录取通知的电话的那晚,我还是激动了好一会,有一种“终于一切都结束了”的释然。不过,理智地想的话,考上研究生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我很快就要投入新的学习,之后也很快就要真正地进入社会开始工作,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这篇经验帖就写到这里了,最后预祝读者也能够考到想要的成绩,顺利上岸。

(PS: 出笔记补生活费,有意要的加qq 907738103)

2022年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硕上岸经验帖相关推荐

  1. 2023年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专硕上岸经验帖

    写在前面: 由于不少朋友都私聊我想让我谈谈考研的经验,我斗胆写一篇经验贴来记录一下自己的考研经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如果经验贴能对大家产生帮助,那我会非常开心!两 ...

  2. 【初试篇】民办三本上岸(大概)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硕的经验分享

    写在开头 ①标题解释:为什么是大概,昨天死亡电话打完了,我没有收到,大概是进拟录取名单了.不太可能给我漏了没打吧. ②免责声明!!:本文不含包括但不限于任何自命题842真题.复试内容以及其它敏感内容的 ...

  3. 2022东南大学网安916专硕上岸经验帖

    本文目录 第一部分 简单介绍 我的一些选择 第二部分 寒假 大三下学期 小学期 暑假及大四上学期 考前准备及考试过程 考后估分与真实分数 复试准备与复试过程 复试结果 导师选择经验 对自己考研情况的评 ...

  4. 2020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专硕上岸--经验贴

    目录 信息简介 南软 个人 初试 参考用书 数学二 专业课 英语二 政治 复试 写在最后 非常喜欢白岩松的一句话,"当我们成为既得利益者时,是自己是继续跑马圈地,还是为下一届年轻人去助威.去 ...

  5. 上海大学2020计算机入面,2020上海大学软件工程专硕上岸经验

    其实上海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一直都比计划招生人数多很多,今年再加上扩招政策,原本计划招收25个,最后收了74位.接下来我分别说一下每一门我的复习策略,其实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多多少少会有差别,希望 ...

  6. 2021年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硕考研初试410分(数学满分)总成绩第二上岸经验贴

    2021年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硕考研初试410分(数学满分)总成绩第二上岸经验贴 最近被很多22的考南软的同学加好友问问题,本人实在没有精力回复那么多人.就斗胆写一篇经验贴,也算是对自己考研旅程的总结, ...

  7. 23考研零基础跨考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硕420分数学满分经验贴

    目录 前言 关于南大软件学院 关于我为什么跨考和备考前的信息搜集(可跳过) 数学 基础部分 强化部分 真题部分 re强化部分 模拟卷部分 政治 基础 强化 冲刺 肖四与背诵 今年的情况 英语 单词 真 ...

  8.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硕上岸经验分享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硕上岸经验分享 上午十一点出的名单,终于放下心了.静下心来记录下经验.希望能帮到学弟学妹们. 先贴两个比较重要的链接: 北京理工大学复试上机题汇总 历年北京理工大学复试专 ...

  9. 云大计算机基础,2019云南大学计算机技术专硕上岸经验

    2019云南大学计算机技术专硕上岸经验 云南大学 发布于2019年9月24日 01:19 阅读数 16182 三月三号收到拟录取,意味着19考研顺利上岸.撰写此文回忆一下大三到大四这将近一年的时间,总 ...

  10. 软工专硕考研_你可能需要了解--2018年北京大学软微软件工程专硕考研 经验分享...

    原标题:你可能需要了解--2018年北京大学软微软件工程专硕考研 经验分享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软件工程考研资讯 一.招生目录(2018年官网新款) 二.历年招生情况 年份 录取人数 复试基本分数 ...

最新文章

  1. Xamarin.Forms使用Slider注意问题
  2. Linux系统编程——基于文件描述符的文件操作(1)
  3. Spring MVC-03循序渐进之Spring MVC
  4. 菜鸟教程终极篇之Microsoft Windows Pre-installation Environment (Windows PE) 2.0
  5. java在dog中定义name变量,组合构造 冯跃峰 java中组合的应用(不相干的类共同完成一个功能)+构造器回顾...
  6. NodeMailer
  7. Intellij 中的git操作 转!
  8. 2020年面向前端开发人员的10个最佳CSS框架
  9. Pytorch torch.topk()的简单用法
  10. 月球 dem_通过“月球灾害”应对错误信息的流行
  11. android pdf阅读工具,Android手机上最好用的PDF阅读器,没有之一!
  12. 精通有状态和无状态(Stateful vs Stateless)
  13. ps制作计算机考试证件照,如何通过PS制作一寸证件照(超详细流程)?
  14.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考研信息汇总
  15. css拖动音乐进度条,利用CSSclip实现音频播放圆环进度条教程实例
  16. Unity Activator反射
  17. 用计算机绘图课件,第7章 计算机绘图ppt课件.ppt
  18. Java系统插件开发原理与实例
  19. 实体中list属性为空或者null,设置为空数组
  20. vue子组件mounted不执行_vue 页面回退mounted函数不执行的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1. ios 提交错误 ITMS-90096
  2. Kubernetes存储Longhorn
  3. 0基础学软件测试工程师好学吗?
  4. 软件测试多长时间可以学习,软件测试学习多长时间啊?好学吗?
  5. Python 绘制惊艳的瀑布图
  6. 面对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青云等云计算平台,大家选择的时候更看重什么?
  7. GDS List内容详情
  8. 11张好用的项目管理全流程图,支持下载保存(PMP项目管理可用)
  9. 计算机网络有线通信媒体,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之传输媒体
  10. python 爬虫 403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