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2日发表, 作者:赵剑飞 历志钢 李昕 陈慧颖 李正全
2006年7月2日,星期一。贵州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下称汇通世华)关上了大门。随着外籍员工于当日晚间最后一批撤离硬盘厂,这个地处云贵高原的高科技工厂,在靠存货周转了九个月之后,终于沉寂了。
微硬盘项目,一度是贵州的光荣,也承载了太多梦想。它身上曾寄托了于三五年内达到100亿美元产值的期待,也是更为庞大的高科技产业跃迁式发展的第一步和最关键的一步——这一宏图的目标,是在 2012年之前,以电子科技、新物质(材料)科技和生物科技三大主轴产业,打造1000亿美元的产业链。这一宏图,曾经那么打动了贵州,这个2005年 GDP居中国末位的边远省份。
现在,与空中楼阁一起破灭的,不仅是激情与梦想,还有总计约20亿元的巨额投资。而在增长最快的2005年,贵州的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不过1942亿元。
2006年8月2日,贵州省银监局局长邓瑞林在《贵州日报》发表文章,其中透露,“截至 2005年末,农、建、交、商四家商业银行共向贵州微硬盘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1.75亿元,产生不良贷款8.7亿元。”有贷款银行已在全行范围内下发紧急通知,直称对微硬盘项目贷款已“全部形成不良”,并提示各分支机构关注对微硬盘项目外方股东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提高警觉”。
在此之前,国家审计署已派员入黔,调查微硬盘项目资金流向;随后,公安部于7月进驻贵阳,调用贵州省公安厅经侦人员,对微硬盘项目立案侦查。微硬盘项目主要操盘者朱宝麒已经离开大陆。
南方汇通出品的6GB一英寸硬盘,恐怕是在新闻媒体最后露面的产品
最终结论的作出,仍有待于官方调查结束。目前,微硬盘项目的“削债重组”努力,在起伏多次后仍未被放弃;在贵州省知识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的官方网站贵州省知识经济网(http: //zsjj.gzjmw.gov.cn/)上,与微硬盘项目及其操盘者有关的多个链接仍然放在显著位置。
但是,在经历了一场长达四年多的“完美风暴” 后,贵州所获得的教训已至为清楚。在贵州以微硬盘项目突进“知识经济”制高点的努力中,发展高科技产业可能遭遇的所有挑战接踵而至:知识产权瑕疵及引发诉讼、高科技产品市场朝云暮雨变化无常、企业控制权操于人手、资金流向失控、公司治理形同虚设——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制造流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治理风险层层累积,勾勒出高科技企业投资的高风险图景。
相形之下,地×××府企图依赖本地资源动员能力,以为靠“遇猪杀猪,遇狗打狗”的决心即可突破重重瓶颈,最终的结果是一筹莫展。
9月初,贵阳城郊秋色中,造型现代的微硬盘厂房依旧默默伫立。这是眼前刚刚发生的教训,它应当不只适用于贵州。
“开枪为希捷送行”
一个诱人的故事:一个硅谷华人科学家团队,掌握着世界领先的微硬盘技术,这一技术可能在三五年内创造上百亿美元的产值,这还只是偏稳健的估计
2001年底,在北京等地一再受挫之后,朱宝麒和潘壮终于打动了正在北京开会的贵州省委书记。
朱宝麒背景极为斑驳。他1954年生于台湾,毕业于辅仁大学,1980年前供职于台湾大众电脑、神达电脑;1984年到香港,1985年进入大陆,1989年后进入前苏联地区,在欧美等地辗转从事电脑贸易,后于上世纪90年代期间来到大陆,本人系塞舍尔公民。
与朱宝麒接近且与之共事过的知情人士评价说,朱行事霸气,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很有个人魅力。一位贵阳当地房地产富豪与朱宝麒会谈后“惊为天人”。
出生于1955年的潘壮为北京人,曾任北京远创铜箔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企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北京伯通科技公司董事长等职。在此次微硬盘项目中,潘为朱在内地结识的合作伙伴。
中国“微硬盘神话”的创造者——朱宝麒
尽管在后来的报道中,朱宝麒逐渐获得了“硬盘狂人”的绰号,但朱的履历表上此前并无任何硬盘从业经历,朱宝麒们所展示的图景,仍然足够激动人心。
省委书记当即通知副省长陈大卫赶到北京。陈曾在电子部任职多年,其时正主管贵州工业与科技,从此成为这一项目前期的主要支持者。他的满怀期许,在一年多以后这一项目在贵州落地并迅即展开之时,最形象不过地表现在一句戏言当中:“明年,我们就可以开枪为希捷送行。”
“希捷”全称希捷科技,是全球最大的硬盘生产厂商之一,最近财年销售额为92亿美元,目前市值为100亿美元左右。“开枪为希捷送行”,意味着一举攀上全球硬盘业之巅。
超强信心的来源,是朱宝麒们带来的一组方案。再过两年,这组方案将扩展为“贵州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计划”,但在眼下,它首先是一个诱人的故事:一个硅谷华人科学家团队,掌握着世界领先的微硬盘技术,这一技术可能在三五年内创造上百亿美元的产值,这还只是偏稳健的估计。
“IBM将不是对手”
真相是:即将到来的,绝不是一马平川的×××圈地,而是一场与巨人们的恶战。显然,贵州项目并无胜算
同样在2001年12月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显然是接获了来自国内的好消息,苏宗祥(Thomas Su)离开了亲手创建的Microstor公司。
Microstor公司2000年7月设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台湾光盘生产商铼德科技持股97%。苏宗祥是公司创始人兼CEO,在硅谷多年,在硬盘业界颇受尊重。
其时,IBM刚刚推出1英寸微硬盘一年。当时闪存(Flash Memory)的储量只做到16MB。IBM首次发布的1英寸微硬盘容量就达到了340兆,单位容量价格极具竞争力。希捷、东芝及为数众多的小创业公司也开始跟进开发,最多时声称研发1英寸微硬盘的公司达到上百家。Microstor正是最早跟进者之一。
最难的不是研发。“只要有足够的研发经验,创业公司找到供货商购买部件,自己组装,很快就能生产出来。这个过程只要几个月,此后的关键问题就是价格。”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教授戈顿休斯(Gordon Hughes)对《财经》记者说。
价格的关键则是实现量产。“这个东西从实验室做出来不难,但只有靠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才能赚钱。”美国华美存储协会会长卢星告诉记者。
2001年下半年,苏宗祥曾将1英寸盘样品带到上海Cebit Asia电脑展展出。朱宝麒们与苏宗祥相遇,也许正是从这里开始。
苏宣布,将于当年底量产1.1G的1英寸硬盘,定价200美元左右。这一价格相当于IBM同类产品的一半,“IBM将不是对手。”这一计划从未实现。原定于2001年10月完成的一轮融资,在 “911”事件后最终未果。2001年12月,苏宗祥离开Microstor公司。
再过两个月,2002年2月13日,磁源公司(Riospring)在加州Milpitas成立,苏宗祥自任磁源公司总裁,朱宝麒出现在董事名单当中。公司网站上贴出了招募大量工程师的广告,苏决定投身于朱宝麒们带来的中国机会。
当此之时,微硬盘市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中。 2002年4月,IBM持续其退出制造业的既定策略,以20.5亿美元的价格,将全部硬盘业务及所有专利转入新成立的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彼时,东芝在 1.8英寸硬盘市场上已经有成熟经验,硬盘业巨擘希捷正在酝酿重回2.5英寸及以下硬盘市场。对于即将在贵州落地的微硬盘项目来说,即将到来的,绝不是一马平川的×××圈地,而是一场与巨人们的恶战。很显然,贵州项目并无胜算。
南方汇通的40GB 1.8英寸硬盘,在设计上与HGST(日立环球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很像
以苏宗祥为核心的技术团队确受业界尊重,但其研发背景亦伏下了多层隐忧:
  • 第一,日立环球存储持有IBM硬盘部门及日立多年研发成果,手握5000项专利,对硬盘技术的覆盖可谓无微不至,“是不可能绕过去的”,设计恰当的专利策略是当务之急;
  • 第二,苏宗祥在铼德科技美国子公司Microstor主持研发1英寸硬盘时间达一年半,随即创办磁源公司,未来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的可能性极高;
  • 第三,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异常迅速,且资本开支非常高,苏宗祥团队集中于研发1英寸产品,持续研发能力并无保证,市场风险相当大。
然而,包括贵州省政府在内的项目决策者们似乎并未知晓这一切。他们相信,贵州项目有竞争者难以企及的优势,在一份朱宝麒提交的报告中,这些优势被一一列举: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与优秀开发团队;1英寸硬盘面临极好的市场契机(2005年投放量将大于4亿台/年需求);可望“持续领先”的研发能力。
事实上,一位贵州省信息产业厅人士告诉记者,全国都少有人懂微硬盘,遑论贵州。在引进微硬盘项目之时,曾有建议“花个几十万”,做一个详尽的考察,了解全球硬盘业格局形势,再作决定。这一建议报上去后,并无回音。
事实证明,所有乐观的估计,最终都出了错;所有隐忧,最终都一一爆发。
贵州“四宝”
黄果树瀑布、茅台酒、遵义会议遗址,以及微硬盘
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刚刚成立的硅谷磁源公司迅即来到贵州。2002年8月20日,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汇通微硬盘)成立。这是贵州微硬盘项目的第一步。
公司注册资本1.66亿元,全部现金出资均来自贵州当地企业,其中上市公司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方汇通)投资8134万元,持股49%;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公司以自有资金现金3320万元入股,占20%(后转由贵州世华数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华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持股5%(后转由贵州汇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贵阳高新天信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66万元,持股 1%。
硅谷磁源公司以自有微型硬盘生产及开发技术作价4150万元,持股25%。
在这一公司,董事长为南方汇通掌门人惠金根,总裁为朱宝麒。
本地合资伙伴均出自政府的协调之手。大股东南方汇通主业为铁路机车制造与维修,与高科技相去甚远。知情者告诉记者,南方汇通管理层开会讨论投资时,亦有政府人士在座。贵阳高新天信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高锡忠同时是南方汇通董秘,贵州省基建投资公司则是贵州省省属国有独资企业。
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与电子零部件灵活高效的全球分工产业链结合,便迸发出惊人的能量:现成的厂房建设图纸从美国空降,130天即告完成建成厂房,苏宗祥硅谷研发团队骤然扩至数十人,国际硬盘业界资深人士迅即就位:希捷科技马来西亚工厂主管曾纪光担任主管生产的副总裁,技术专家吴烈仁担任主管大客户销售的营销副总裁。
仅仅六个月后,2003年2月,第一块1英寸盘下线;4月,容量为2.4G的1英寸微硬盘开始“量产”(当月产量为173片)。全球日立环储之外的第二家1英寸厂商正式诞生。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南方汇通早期推出的2.2GB CF接口1英寸硬盘,但据一些使用者的反馈,兼容性有很大的问题
据贵阳当地一位媒体人士称,一时间,贵州人自觉拿得出手的“三宝”也就变成了“四宝”——黄果树瀑布、茅台酒、遵义会议遗址,以及微硬盘,贵州上下当时对微硬盘骄傲之情可想而知。
公司还自豪地宣布,1英寸的南方汇通微硬盘作为进入量产的最小硬盘,已经被收录至《吉尼斯世界纪录》!朱宝麒称,此时已经接到大批国际订单,“超过70万片,金额达8000万美元。”
“遇猪杀猪,遇狗打狗”
“产值100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贵州。”一位知情人士事后苦笑,“产值1000亿美元,贵州就不是贵州,是广东了”
有此基础,朱宝麒们对贵州跨越式发展高科技的设计,以及贵州当地政府回应之热烈,被推至令人炫目的高度。
2003年,贵州省知识经济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副省长陈大卫担任组长。8月22 日,贵州省知识经济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就在此前不久,8月6日,朱宝麒以专家身份兼开发平台推动小组负责人的身份,面对贵州省科技厅、信息产业厅、发改委、经贸委、知识产权局和海关等部门一把手,作题为“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计划”的长篇发言。
这一计划再度确认了以微硬盘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发展目标——2005年至2006年达到100 亿美元,并可望上调至300亿美元。除此之外,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计划还有材料科技和生物科技两翼,其中前者的目标产值为100亿美元,后者的目标是 2008年突破300亿美元。各项产业合计的目标则是,2006年突破百亿美元,2008年突破300亿美元,2010年突破600亿美元,2012年突破千亿美元!
一个多月后,2003年9月17日,贵州省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计划国际会议在贵阳举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发来贺电,知识经济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陈大卫讲话,明确提出“创新知识经济平台”模式。在会后接受媒体专访时,陈大卫坦言,企业在市场运营中都有自己的本事,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政府的帮助,来“遇猪杀猪,遇狗打狗”。
2004年10月12日~17日,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GS MAGIC INC.)高调亮相于深圳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也正是在这次会上的媒体采访中,朱宝麒们把构建1000亿美元科技王国的蓝图正式公之于众。
“产值100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贵州。”一位知情人士事后苦笑,“产值1000亿美元,贵州就不是贵州,是广东了。”
“完善创新知识经济平台”一事,写入了 2003年度贵州发改委向省人大所作报告;不过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计划的具体内容,虽然朱宝麒们频频对外陈说,未见以政府文件形式正式背书。2003年11 月22日,一手在贵州推动微硬盘项目和知识经济的副省长陈大卫,在这个宏大的计划才刚刚开了个头时就离职回京,担任×××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而由副省长张群山出任知识经济领导小组组长。
事隔三年,“创新知识经济平台”已经成为令贵州不愿再回首的尴尬。9月5日,贵州省知识经济促进办公室处长王兴权对《财经》记者否认了曾有此计划,至于媒体相关报道,“那都是乱说的。”
“一生二,二归一”
在第二硬盘厂成立后半年,1英寸和1.8英寸硬盘厂又合而为一
就在上述国际会议召开前夕,2003年6月24日,贵州世华数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世华创投)成立。这是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计划中第一个也是惟一成立的“创新知识经济平台”,既是计划中电子产业一翼的开发平台,也是业主。朱宝麒们称之为“盘主”。
与南方汇通微硬盘公司一样,世华创投的所有资金均来自贵州当地。全部2.7亿元注册资本中,茅台集团出资1.5亿元,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下称兖矿贵州能化)出资1.2亿元。
兖矿贵州能化成立于2002年,当年从国家开发银行手里收购贵州盘江煤电集团32%股份时,由于贵州省政府出面,兖矿贵州能化获得优惠价格。投桃报李,应当时贵州高层之邀,兖矿贵州能化出资1.2亿元参股世华创投。兖矿贵州能化对微硬盘项目既不了解亦无大兴趣,在贵州的业务至今仍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对世华创投的投资和管理一直未积极参与。
0.85英寸到公司结束时,也没有正式量产
大股东茅台集团情况相近。知情者告诉记者,茅台集团管理层讨论此宗投资案时,同样有来自政府方面的强力推荐。
在新成立的世华创投,两家国有大企业在六人董事会中占据五席之多,董事长为茅台公司法人代表季克良,总裁为潘壮,执行副总裁是朱宝麒。公司成立之后两个月,2003年8月13日,贵州成立了第二家微硬盘项目——贵州世华微硬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世华微硬盘),发展1.8英寸微硬盘项目。潘、朱分任这家微硬盘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
世华微硬盘注册资本2980万美元,世华创投持股75%,美国磁源公司以1.8英寸硬盘生产技术折股25%(合745万美元),并另外获得3400万美元,技术实际作价4145万美元。世华创投知情人士说,3400万美元中方实际支付了约2200万美元。
此时,距汇通1英寸微硬盘厂投资仅仅五个月。贵州省之所以出现两家分属不同股东的微硬盘项目,按当时的对外解释,系称南方汇通资金实力不足。不过,就在第二硬盘厂成立后半年,1英寸和1.8英寸硬盘厂又合而为一。
2004年3月15日,世华微硬盘收购汇通微硬盘。根据南方汇通次日签发的公告,世华微硬盘收购汇通微硬盘各股东95%股份,改名为贵州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下称汇通世华),并且增资扩股。南方汇通除将在汇通微硬盘股份作价 1.54546亿元之外,又增资1.5643亿元,以36.4%的持股为第一大股东,而第二大股东为持股36.39%的世华创投,持股量仅0.01%之差;此外,美国磁源持股25%,汇通实业持股1.84%,高新天信持股0.37%。4月19日,相关方案获南方汇通股东大会通过。
合并案形成的内幕不得而知,公开的理由自然是强调“做大做强”。而在私下,无论南方汇通还是世华创投的两家国有股东,都更强调政府意愿。
不过,此时的南方汇通市场地位相当牢固,其股价上年从7.30元的底部悄悄启动,至2004 年1月,已经稳稳站上24元,累积涨幅接近230%。收购案悉心确认了南方汇通在新公司里的话语权。根据2004年3月15日签署的《有关特别事项的协议书》,在新公司九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里,南方汇通将委派其中的三位董事,还将委派“新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有此条款则南方汇通具备了对汇通世华会议并表的资格。
两公司合并的使命之一是引起新的投资人。至2005年1月,南方汇通在公告中仍表示接触在进行。但新投资人始终未进入。
“三在外”
香港威星公司控制了微硬盘项目绝大多数采购和销售
投向微硬盘项目的资金,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汇通世华资金来源与应用一览表,达到近20亿元。这张表以美元计价,显示股东出资约6405万美元,农、建、交、商四家银行五笔贷款10578万美元,三笔政府协调资金(即政府安排的贷款)2839万美元,六类国家项目拨款303.26万美元(参见“汇通世华微硬盘项目资金来源一览”)。
这份资金来源表显示,在短短三年之中,贵州方面对微硬盘项目的资金可谓求之多方,不遗余力。政府协调贷款2839万美元,以及国家项目拨款303万美元,政府之手历然在目。总计10578万美元的银行贷款亦显示出鲜明的地×××府影响。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信贷业务部一位负责人表示,项目上马之时,“贵州省政府也曾经向工行要过贷款”;但是工行认为微硬盘项目“三在外”,即技术在国外、原料在国外、市场在国外,银行难以掌握企业的跨境资金流动。
工行总行与贵州省分行沟通后认为,不宜介入微硬盘项目。中行亦未介入。向微硬盘项目提供贷款的中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当地分行,均未向总行申报。
事实上,记者在贵阳当地采访多家金融机构,多数人至今依然相信微硬盘项目是个好项目,“不然政府不会出那么大力气,况且项目背后还有大型国企拿出那么多钱来。”
据记者采访获知,建行贵州省分行向微硬盘贷款的1.83亿元中,有政府协调担保1亿余元,贵阳市商业银行贷款2.4亿元中,有贵阳市政府协调担保1.5亿元人民币。可见微硬盘项目背后闪动的政府之手,无形之中引导着金融机构盲目向微硬盘项目放贷,是几家金融机构如今泥足深陷的重要原因。
微硬盘项目的资金流向,正如工行所疑虑的“三在外”那样,长期完全操控于朱宝麒们手中。就是在合并后的新公司,南方汇通按事前协议有权派出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但事实上除董事长由南方汇通董事长黄纪湘担任,总经理(对外称总裁)和财务主管仍为朱宝麒及其亲信路林。而由朱一手安排,一家在香港成立的威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威星公司)自一开始便几乎完全控制了微硬盘项目的采购与销售。
威星公司首次见诸公开材料,是在南方汇通 2004年半年报中。根据披露,2004年上半年微硬盘项目向威星采购3.8066亿元,占总采购量的84%,向威星销售4.4539亿元,占销售总额的 96%。报表对于2003年度的情况未作披露。但一位参与创建微硬盘项目的副总裁告诉记者,威星对于采购与销售的垄断性控制,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其实,电子零部件采购通过生产厂直接采购,比通过一个藉藉无名的小公司采购,对于建立购销双方的信任度要有利很多。作为一位电子业界资深人士,他对威星的角色颇为不解。
当仁不让地,微硬盘项目的应收账款也几乎全部来自威星。截至2004年上半年,威星对微硬盘项目所欠应收账款为4.19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96%。此外,微硬盘项目还有对于威星的4200万元预付款。两项合计达到4.61亿元。
消息人士透露,威星公司首次见诸公开材料,已经是南方汇通与朱宝麒们合作双方矛盾公开化的结果。南方汇通在半年报中称,俟微硬盘项目在港第一时间设立分支机构后,与威星的“此类购销业务将不再继续”。
威星依旧 微硬盘遭殃
朱宝麒终于彻底占了上风。然而,付出沉重代价的是微硬盘项目
2004年南方汇通半年报8月发布未久,遇到了来自朱宝麒的强烈反弹。2004年9月,微硬盘项目停产,当月出片量为零。
事后朱宝麒接受报纸记者采访称,“威星事件以后,我们碰到一个经营信心的问题。说我们这个团队把中国的钱骗出去了。我们受到非常大的压力。我宁愿把整个问题呈现在另外的风险面上,所以我就停产了,直到两个月后把所有账款收回。”
真相究竟如何?
一位知情者告诉《财经》记者,为在微硬盘项目上占得上风,朱宝麒曾在董事会上多次以停产相威胁。事实上,1英寸微硬盘在量产后数次出现产量陡降。然后,真正停产,2004年9月是第一次。
在同一次采访中,朱还宣称,财务从第一天起就不对劲,如果谁要为此引咎辞职,“那一定是我”。
停产和辞职威胁显然发挥了威力。双方酣战之际,省政府协调会定下精神:要相信朱宝麒“有能力搞好”微硬盘项目。
由是,南方汇通曾经承诺的与威星“此类购销业务将不再继续”没有兑现。2004年全年,微硬盘项目通过威星采购54468万元,比上半年增加了1.6亿多元,向威星销售5.15亿元,仍然占总额的 96.63%。威星所欠应收款有所下降,为 1.6591亿元,但预付款则攀升至1.7157亿元,合计3.37亿元左右。在此后,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曾对南方汇通年报出具保留意见,表示“无法判断这两项债权的可回收性”。
不过在贵阳当地,为确保朱宝麒团队“有能力搞好”,很快出现了一次重要的权益安排。2005年1月19日,南方汇通(深圳交易所代码:000920)正式向市场披露,美国磁源已于年前将其持有的 25%的股份正式托管世华微硬盘,并签署了委托协议。委托期限从2005年1月1日起至2005年12月31日止或协议双方协商终止。
协议签署后,世华数码在南方微硬盘的表决权比例为61.39%。随后,南方汇通微硬盘各方股东签署了《贵州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公司股东就公司特别事项的协议书》,当年合并时签署的《有关特别事项的协议书》正式失效。因此,南方汇通在南方微硬盘已不具有实质控制权,因而失去了未来年报的并表资格。
朱宝麒终于彻底占了上风。然而,付出沉重代价的是微硬盘项目。南方汇通的股价自2004年底直线下滑。微硬盘项目自2004年9月停产之后即一蹶不振,复产后最高达到过月产10万片左右,从此节节向下,一直到近两年后的最终停产。其对外宣称的大额订单,后经正式澄清也有相当部分为“意向性合同”。
威星公司如此关键,原因何在?
《财经》记者在香港公司注册处查阅登记资料获知,威星公司于2002年底在香港成立,股本最早仅有2港元,两名股东GSL与GNL各持1港元。此后多次增资:2003年3月增至1万港元,其中路林新持8999元,高桢祥新持999元;三个月后,再度增至100万股,其中路林持有4.1万股,朱宝麒持有94.9万股。此后又发生了一次股权变化,一家于 BVI注册的MAXI公司持有999999股,朱宝麒持股减至1股。有案可查的最后一次变动是2004年8月,朱将自己的一股转给林启澈。
如此频密的股权变更,所为何来,难以周悉;但威星长期处于朱宝麒等人股掌之中,则是各方均认可的事实。
记者采访获悉,路林是贵阳人,30多岁,原系深圳中电财务人员,在深圳与朱宝麒相识,亦为朱所聘至汇通世华,担任财务总监一职,直至2005年12月。高桢祥系台湾人,朱宝麒亲信,担任汇通世华董事,负责在深圳和香港的业务,直至2005年6月。
虽然潘壮在汇通世华担任副董事长,协助朱宝麒掌控了局面,但没有资料证明潘与威星权益直接相关。
事实上,威星把持微硬盘项目采购与销售的局面,直到2005年10月朱宝麒甩手而去之后,方被打破。然而威星的欠款则伴随着微硬盘项目最终走向末路。截至2005年12月31日,微硬盘项目已资不抵债1.3063亿元时,威星公司所欠应收款和预付款合计仍达到2.63亿元。
“A+B”
企业要投入巨资购买后续产品成果——每一次产品升级都是一项成果,而且无法控制和指挥研发人员,保证产品持续稳定的更新
将集聚在磁源公司的硅谷技术团队拥有的微硬盘 “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带入贵州,这既被认为项目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块敲门砖,还寄托了将贵州带入知识驱动型经济的长远期待。微硬盘项目前后获得六笔国家项目拨款,如电子信息基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部863引导项目支持、科技部863项目支持、科技部拨款、商务部出口产品研发基金支持,无不植因于此。
硅谷研发-贵州生产模式,朱宝麒们称之为“A+B”模型,“A”为美国磁源,“B”为贵州微硬盘。
美国磁源除以技术入股外,还负责汇通微硬盘后续的产品研发。根据南方汇通2003年、 2004年年报,磁源公司的微硬盘技术总共换得了4.8494796亿元权益。综合记者采访中获得的各方材料,其中一部分体现为对于南方汇通微硬盘公司和汇通世华公司的股权,近3.5亿元(约合4225万美元)为微硬盘项目向磁源公司支付的现金。
从“微硬盘项目技术开支表”可见,这种“A+ B”模型与企业自主研发有本质区别,企业不仅要投入巨资购买后续产品成果——每一次产品升级都是一项成果,而且无法控制和指挥研发人员,保证产品持续稳定的更新,长期来讲,即使投入巨资购买产品成果,也无法培养属于自己的研发队伍。
磁源公司最早用于技术入股南方汇通微硬盘公司的,是1英寸1GB硬盘技术。在2003年之时,1G容量太小,这一技术实际上已经过时,1G硬盘实际生产量可忽略不计。
1.8英寸硬盘专有技术作价最为高昂,但直至2006年7月停工,微硬盘厂房没有出产过一块1.8英寸硬盘。一位在微硬盘项目后期主持工作的外方高管告诉记者,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磁源研发团队始终无法完成完整的产品化。
根据硬盘行业经验,开发一个产品,需要一支完整的研发团队,分工负责开发认证软件、结构设计、测试和其他研究部分,需要六七十人。2003年,磁源在美国的研发团队总共只有60余人,同时负责两个产品,“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认为,作为硬盘技术资深主管,苏宗祥对此“一清二楚”。
事实上,一位在磁源供职三年的工程师告诉记者,磁源研发团队实际人数最高峰时,也不过四五十人。
自始至终,更大的威胁,来自磁源公司自始至终都未能摆脱的知识产权纠纷阴影。
早在贵州微硬盘项目刚刚启动之时,日立环球存储公司即找上门来。由于日立环球存储手持 5000余项硬盘专利,事实上无法绕过,从2003年10月,汇通微硬盘公司在美国负责大客户销售的副总裁吴烈仁即与日立展开专利谈判。为降低日立公司要价,吴烈仁建议在国内大举申请专利,以求得最终以相互许可(Cross License)的安排。
正是从2003年10月开始,磁源公司在美国陆续提起了17宗专利申请,截至目前获批两宗;相应地,贵州微硬盘项目从2004年起成批申请专利,申请数量达到80多项。此后双方谈判时断时续,除吴烈仁外,汇通世华董事会无人参与,时而寄望于迅速增加国内专利注册,时而期待政府层面与日方沟通。
2004年12月28日,日立环储以四项专利侵权为由,在美国加州起诉南方汇通微硬盘公司、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以及磁源公司。即是此时,双方的谈判仍未终止,到2005年8月,双方一度达成和解:中方一次性支付500万美元,作为此前生产的微硬盘专利授权费,未来则按比例依据产量收取。后来,日方又一度同意只要先付200万美元,即可签署和解协议。即使如此,汇通世华仍然未能把握住机会。
此时,距离贵州微硬盘项目的终局时刻已然不远。从2005年10月开始,三名被告突然销声匿迹了。从那时起,美国法院发出的文件都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回音。一个月后,被告律师以无法沟通为由,申请停止代理身份。此后这场讼案便只剩下原告日立环储一方。
曾就职于磁源的一名工程师告诉记者,2005年10月他拿到了最后一个月工资,公司随即解散。
2006年6月2日,加州北部地方法院圣何塞分院做出缺席审判。三名被告全数赔偿原告提出的损失2360万美元,并永久禁止其在美国进行硬盘的市场、销售和分销活动。
另一宗诉讼仍然在等待着苏宗祥。台湾铼德科技及Microstor于2005年4月在加州起诉磁源和苏宗祥本人,指控苏盗窃商业机密和不正当竞争,将属于Microstor的部件设计和磁盘组装技术带到汇通世华。此案尚在审理中,预计今年年底开庭。
终局……
参与重组设计的一位投资银行家坦承:“其实就是安慰剂”
正是在2005年10月,汇通世华微硬盘在第七届高交会上捷报频频。在韩国三星刚刚宣布推出 3G微硬盘手机之后仅数日,朱宝麒即联合北京天朗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推出6G微硬盘手机;隔日,又宣布与东方通信等四家公司签署《硬盘手机战略联盟合作意向》:汇通世华生产6G微硬盘,东方通信负责采购不少于100万台微硬盘;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整体项目投入运营资金,参与研发和销售管理工作;重庆禾兴江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禾兴江源)负责首款海量全能手机的开发及样机。
然而,这是朱宝麒最后一次作为汇通世华总裁的高调出现。尽管朱、潘两人的辞职未获董事会通过,他们仍然挂冠而去,转赴重庆。
在这里,他们早已经完成了布局,另一个宏图“IT综合功能模块”已经打动了重庆市政府。在高交会上出现的禾兴江源,早已在算中。
禾兴江源的安排,与汇通世华并无二致。按照 2005年4月27日重庆市政府下发文件所称,重庆开创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MAXSINO HOLDINGS LIMITED出资设立禾兴江源,并尽快实施“IT综合功能模块”项目。重庆开创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现金出资9000万元,MAXSINO HOLDINGS LIMITED则以技术管理无形资产出资1000万元。
不仅如此,重庆市政府还“同意禾兴江源公司建设‘IT综合功能模块’项目融资4亿元,分别由重庆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和市开发投资公司分别按54.55%和45.45%的比例进行担保”。
MAXSINO的出头人又是朱宝麒,其合作者还是潘壮。潘出任了禾兴江源公司副总裁,朱担任执行董事。
“IT综合功能模块”到底是什么?朱宝麒曾经对媒体谈及,禾兴江源是在贵阳微硬盘项目的下游,由汇通世华提供微硬盘,禾兴江源进行多媒体电子制造,还要注入有知识产权的内容如音乐与视讯。
朱说,产业链将分为四个部分:核心芯片的研发放在北京,微硬盘基地设在贵阳,成品制造在重庆,以提供娱乐、游戏为主的内容产业放在深圳。通过微硬盘进行这四项整合,就可以“紧紧抓住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未来”。
这些宏图大志似曾相识,对于山穷水尽的贵州微硬盘项目来说,已如过眼云烟。
2005年下半年,贵州省政府从财政部争得一笔110亿日元再贷款,原有用于缓解微硬盘项目危急之意。贵州省审计厅为此于2005年2-3月启动对微硬盘项目审计。这笔贷款最终于8月间用于成立贵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省政府副秘书长吴跃出任董事长。
这笔约合1亿美元的资金,实际只向微硬盘项目注入了约300万美元。正如吴跃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的那样,“省政府于2005年底决定不再向微硬盘项目投资,高新投从此与微硬盘项目没有干系。”
朱曾经指给贵州的最辉煌前景,是在三五年内,通过创新知识经济计划,在贵阳实现上百万人的科技产业区,十年内实现1000亿美元高科技产值;他最保守的估计,是建成年产360万台微硬盘生产线,并迅即达到年产1000万台目标。
事实是,贵州微硬盘项目开工前后三年有余,总产量总计146万台,没有一个月的产量达到过 30万台。贵州为这一项目合计投资20亿元左右,而2003、2004、2005年合计销售额不到10亿元,仅2005年一年即亏损5亿多元,2006年上半年又续亏8000余万元。至今,整个项目已经资不抵债1亿余元,投资已经有去无回,还造成8.7亿元银行不良贷款,这尚未计算美国法院已经作出的 2360万美元专利权赔偿判决。
据记者采访了解,在总计8.7亿元不良贷款中,以农行最重,有4571万美元(约3.7亿元人民币);贵阳市商业银行其次,占3021万美元(约2.5亿元);建行占1.7679亿元;交行最少,为721万美元(约6000万元)。目前四家银行已经采取资产保全措施,并分别到法院对相关担保方提起诉讼,由农行牵头的债权维护委员会亦已成立。
建行已于今年年初开始采取包括扣押借款人存款等资产保全措施,并于4月先后到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分别对汇通世华的两家担保企业——中国南车集团贵阳车辆厂、贵州省开发投资公司——提出起诉。其中,对贵州省开发投资公司的起诉已经于6月开庭审理,目前正在等待判决。
从磁源公司引进的微硬盘技术,正在迅速地贬值。1英寸微硬盘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苹果停产iPod mini(1英寸硬盘最大的市场),给了市场致命打击。“1英寸硬盘市场空间很小。”美洲中国工程师协会会长郑佐明说,“它只比闪存早一代,就是9到15 个月。闪存每过一个周期储量就能加大一倍。同时小型硬盘的体积不断变小,从2.5到1.8英寸。1英寸微硬盘的市场在挤压下就比较困难。”
正因如此,贵州方面仍在进行中的重组努力——贵州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张英峰告诉记者,“省政府的意见非常明确,就是千方百计进行重组”——恐怕必须面对痛苦的现实。
一位曾帮助设计重组方案的中金公司投资银行家说,拟议中的一个计划,是另外一家国际硬盘厂商投入5000万美元,并租用贵州项目厂房和设备,贵州方面则以租金入股12%。假设未来新公司获得成功,假设能够上市,假设能够获得多达20亿美元市值,那么,贵州方面方有望收回投资。他坦承这一系列假设构成的是极为遥远的远景,“其实就是安慰剂”。
此时,身为禾兴江源副总裁,潘壮仍在公司上班。一位禾兴江源员工告诉记者,“中国银监会、国家开发银行、重庆金融办等都来调查结果证明过,我们去年10月以后就已经与贵州彻底没有关系,此后只有潘先生、朱先生还留在公司。”朱宝麒于7月间已经离开江城。
教训:政府不是风险投资者
如果不是遇人不淑,如果不是市场变化,如果不是终局阶段的戏剧性转折,贵州微硬盘项目的故事可能会有多种可能;或许会成为“无锡尚德”的贵州版本,一段在西部大山里演绎的自主创新的传奇。然而事实不能假设,项目本身存在的内伤,也注定了它无法走得更远。
微硬盘项目失败,各地政府近年竞相用银行贷款、土地、税收、摊派国有企业投资等,不遗余力地吸引高新技术项目,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运动式引资,风险已经非常充分地彰显出来。
地区竞争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推进市场化进程以及投资环境改善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中国金融、法律等制度环境仍然不健全,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的情况下,地区竞争往往蜕变为地区间优惠政策的竞争。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可以增加产值,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在中央提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背景下,还可以为地×××府官员赢得全社会的关注、获取政绩。为了争取这些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落地前景,各地政府不仅提供优惠政策,还直接为项目的前期筹备甚至经营过程提供大量资金支持。
在贵州微硬盘项目中,台湾人朱宝麒更是将地×××府的这种优惠用到了极致:地×××府调动了上市公司、地方国企、银行以及政府扶持资金等资源,承担了项目的全部资金投入。
在这起案例里,地×××府更像一个风险投资商,为一个美好的前景所诱惑而不惜承担风险,组织巨资投入。然而,政府毕竟不是投资商,它对市场行情、产业发展、风险控制的把握并不如市场中的企业;而政府领导人的行为偏好与地×××府之间的竞争,又容易使得地×××府对项目投资风险控制丧失应有的警惕性。
政府主导型投资对项目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风险控制的缺失,在贵州微硬盘项目上都得到了体现。事实上,在汇通微硬盘项目引进之时,贵州当地也曾有人建议,对该项目的技术、市场、发展前景等进行考察后再做决定;但或许是以上原因,或许因政府的决策程序,使得风险投资中这道基本程序并没有被采纳。
在项目投产之后,出于对项目前景的向往,使得地×××府及其主导下的投资方在企业控制权中往往自愿或不自愿地处于下风。比如微硬盘的技术、企业管理以及采购和销售,几乎全部控制在项目团队的私人公司手中。这种安排使得即使贵州方面承担了所有投资风险,仍无法真正知晓技术以及市场行情的变化,从而对项目投资风险进行事中控制,投资方争夺企业控制权的努力在政府的干预下输给了项目团队。
政府主导型投资还存在软预算约束问题。一旦大额资金投入就很难停下来,除非决策者变动,或者该项目已经到了即使注入政府资源也实在难以为继的地步。
不仅如此,地×××府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使得项目的风险不仅存在于项目本身,而且会扩散到整个地区,甚至影响到地区金融生态的健康发展。
政府注入项目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国有企业投入;二是财政或国有企业担保银行贷款;三是国家各部委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扶持资金。除此之外,还有当地政府为项目建设提供的大片无偿或者低价土地,以及土地抵押相应而来的银行贷款。对国有企业的摊派式投入会影响企业本身的正常发展,财政或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的担保则构成了地×××府和企业的隐性负债;一旦无力偿还,就会形成银行不良贷款,从而影响了政府以及当地其他企业的信誉和再融资能力。在贵州微硬盘项目中,多家商业银行累计发放的11.75亿元贷款就有8.7亿变成了不良贷款,这对贵州金融生态的健康发展无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贵州微硬盘项目发生在高新技术产业国际转移的大背景下。承接国际高新技术转移,不仅可以增加产值和就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还可以为地×××府官员赢得关注、获取政绩,本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是,地×××府的深度参与和恶性竞争,却使其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投资风险;项目规模越大,地×××府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因此,一方面,需要地×××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从单纯的项目引进真正转移到投资环境的营造和政策引导上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土地使用、交通状况等情况,制订符合地区比较优势的竞争策略和项目引进政策,并通过政策的引导,使企业成为高新技术项目引进以及参与地区竞争、全球竞争的主体;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引进的专家监督审核机制,严格监控地方引进项目中的大额信贷和担保行为,并建立事后责任追究制度,从事前和事后两个层面约束地×××府官员的短期行为。
追记:专业,更多是一种态度
作为南方汇通大举进军微硬盘产业的亲历人之一,笔者第一次看到《财经》杂志2006年第19期的封面文章《兵败微硬盘》时,心中的感觉难以名状。虽然自从与南方汇通公司有所接触以来,圈内同行就没有一个人看好过它的前景,但却鲜见有分量的批评文章问世。究其原因,恐怕在于南方汇通所牵涉的层面早已超出单纯硬盘的范畴,如果对金融、投资市场及政府决策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要写出一篇站得住脚的评论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南方汇通关联方面众多,算得上是敏感话题,即使证据充分、分析透彻都未必能够过关,试问谁可以仅凭感觉就“妄议是非”?
因此,由一家财经类媒体在南方汇通关门大吉之后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便成为无奈中的必然选择。笔者看过《疯狂的石头》后很欣赏黑皮所说的一句话——“这是绑架呀,我们不专业。”喜剧中不乏真理,在日益强调专业化的今天,决策者们在将要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不一定非要在短时间内把自己变成这方面的专家,但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笔者和一些同仁“有幸”参加了2003年9月中旬在贵阳举行的贵州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计划国际宣传活动,暨成立硬盘基地新闻发布会和硬盘与光电新技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后,我们集体采访了身兼南方汇通微硬盘与贵州世华微硬盘两家公司总裁于一身的朱宝麒,手里没有此人的履历材料,有限的提问机会也很难检验出其对硬盘行业是否熟悉——恐怕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投资上亿的项目居然找位“此前并无任何硬盘从业经历”的人来掌舵吧?从出席技术研讨会的人员来看,倒是蛮专业的,其中包括ST(意法半导体)、TDK等硬盘驱动器元件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和Disk/Trend研究公司的负责人员,研讨会上的话题也比较务实,看不出什么破绽。可是,这些供应商的代表肯定都希望多南方汇通这样一个客户,不要指望他们会给该项目泼冷水。
问题或许就在这里。有些时候,太专业的人往往是利益相关者,反而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中肯的意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亲自上阵才能了解。《兵败微硬盘》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位贵州省信息产业厅人士告诉记者,全国都少有人懂微硬盘,遑论贵州。在引进微硬盘项目之时,曾有建议‘花个几十万’,做一个详尽的考察,了解全球硬盘业格局形势,再作决定。这一建议报上去后,并无回音。”
这位产业厅人士的话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仔细一琢磨,则似有推卸责任之嫌。不必请教什么专家,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3.5英寸硬盘虽然利润很低,市场规模却是最大的,为龙头企业希捷公司贡献了一半的营业额。从零开始的南方汇通,要仅凭微硬盘就在三五年内达到希捷至今都没能拿下的“100亿美元产值”的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希捷和日立在硬盘行业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倒在面前的竞争对手无数,就那么容易让你们给“送行”了?微硬盘也是硬盘,就算“全国都少有人懂微硬盘”,找些了解硬盘行业的人还是不难的;觉得媒体记者和发烧友层次太低,可以花钱买IDC、 Gartner等公司的报告来看看嘛……总之,难道一定要“花个几十万”才能解决问题?如果真的认为出国考察就能避免投资失误的话,未免也太天真了。
与南方汇通的接触中,有太多的事情让人感觉不对,仅举两例:
  • 南方汇通安排了1英寸硬盘生产车间的参观,笔者看到每个工人都坐在自己的座位前,几乎是纯手动地组装硬盘,没有自动化设备,也没有流水线和分工,完全就像手工作坊。笔者此前参观过的硬盘工厂没有微硬盘的生产,但这样的生产方式未免太原始了一些,朱宝麒回答说这只是小规模生产阶段,很快会过渡到自动化生产。2004年5月下旬世华微硬盘的1.8英寸产品投产时又邀请了记者参观,笔者因出差在外而未能赶上,否则或许可以看看生产工艺是否有所进步;
  • 2004年第二季度南方汇通开始大规模地送测已经开始销售的2.2GB的1英寸硬盘,据笔者了解没有一个能正常工作,有位兄弟的单反相机甚至莫名其妙地被烧坏。别家的工程样品都可以正常使用,“国货”的上市产品反而出这样的问题,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投资者中对南方汇通微硬盘项目持怀疑态度者亦大有人在。深圳一家证券公司的代表与笔者在国奥客场险胜叙利亚(9月17日)的当晚聊至深夜,他对是否投资南方汇通颇有疑虑,但苦于不了解硬盘行业,而笔者对投资和股权结构等也是一头雾水,因此几个小时的沟通收效不大,笔者回到北京后他还打来过两次电话,态度愈加不乐观。可是,即使我们了解了真相,又能做些什么呢?
所谓“专业的人”,专业的态度往往比专业的知识更为重要。有了专业的态度,再加上一点点常识,纵使做不成专业的事,也应该能够看出别人做的事是否专业。有太多的人(包括笔者在内),没有以“专业的态度”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其中就包括那些握有决定权的人,这使得贵州的微硬盘梦想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破灭的结局。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loveher/22604

给高科技强国的后来者埋下的痛相关推荐

  1. 古人的地图是怎么来的?没高科技情况下,是靠什么方法测绘的呢?

    就在几十年前,考古学家从马王堆汉墓中挖出了不少文物,其中,就有两幅地图:一幅是地形图:一幅是驻军图.可以说,这两幅地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地图,并且,这两幅地图还是实测地图. 古人的地图是怎么来的? ...

  2. 美宇航局下一个挑战项目:高科技飞艇

    美宇航局下一个挑战项目:高科技飞艇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军事新闻事件目前,美国宇航局开始挑战设计高科技飞艇,它将比当前飞艇飞行高度更高,且续航力更久.然而现在的飞艇仅能抵达海拔20公里高空,持续飞行8 ...

  3. 高科技领域零的突破永不嫌多 --- 我看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高科技领域零的突破永不嫌多 --- 我看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上周最大的一个高科技热点无疑是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表面.笔者有高度关注这个热点事件,这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4. ​【文末有福利】为何美国的科研既能得诺贝尔奖,又能产生高科技产品?

    美国历史上有三个叫布什的大人物,两位担任总统的布什和本书的作者范内瓦·布什,后者和前两者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如果把两位布什总统加起来放在天平的一边,范内瓦·布什放在另一边,真的很难讲哪一边更重. ...

  5. 九号公司——高科技黑马的进击与困境

    最近,九号公司发布了三季报.季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32亿元,同比增长5.97%: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1.37%. 作为两轮电车行业的黑马,这个 ...

  6. 里约奥运会:美国运动员训练都用了哪些“高科技武器”?

    对伟大的运动员来说,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线之隔--1/100秒.终点线处细如发丝的差距.为此,美国队在备战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时祭出了一件"秘密武器",它便是高科技装备. 现 ...

  7. 字字珠玑!任正非最新内部演讲:高科技急不来,股市为了圈钱夸大太多

    来源:综合自中国企业家杂志.心声社区 摘要:"科学研究,没有浪费就不可能有成功.华为公司走到今天,我们在产品研究的成功率应该还没有超过50%,相当于我们每年有几十亿美金被浪费了,但是培养了一 ...

  8. “硅谷之父”传奇:拯救斯坦福大学、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指导创立惠普

    作者 | 年素清 责编 | 王晓曼 出品 | 程序人生 (ID:coder _life) 有人说,当今硅谷之中99%的电子工业都与一个叫做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Emmons Terman) ...

  9. short 类型的大小为( )个字节。_2008-2012,张一鸣在豆瓣书影音为字节跳动埋下的5个彩蛋...

    2020年3月12号,字节跳动成立8周年之际,张一鸣在给全球员工的全员信中,宣布进行组织升级,以应对业务变化和组织成长的挑战. 回顾过去4年间张一鸣3次公开演讲(or全员信)和1次专访,可以看出,随着 ...

最新文章

  1. Linux的ELF格式分析
  2. Android 创世纪 第二天
  3. 【OpenCV 例程200篇】53. Scipy 实现图像二维卷积
  4. 信息学奥赛C++语言:上课的人数
  5. sql datetime字段 取年月日_写一手好SQL,你该从哪里入手?
  6. 怎样在页面上查找请求内容_怎样快速裁剪删除PDF文档的页面内容?
  7. pearson相关系数_使用gbdt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用相关系数?
  8. 【kafka】kafka topic某些分区 副本落后leader太多
  9. 快速接入阿里云应用配置管理工具 轻松开启企业效率新时代
  10. 程序员构建总是出问题,怎么办?
  11. C#调用dll代码范例
  12. Hello Qt(十四)——QT绘图系统
  13. 基于STM32的DS1302时钟模块驱动程序
  14. win7下安装vc6.0(sp5,sp6补丁安装)
  15. 《功夫》– 技穷后的挣扎
  16. linux开发板挂载nfs服务
  17. Go的研习笔记-day12(以Java的视角学习Go)
  18. 怎样彻底卸载电脑上的软件
  19. 3600S软件测试工资,软件测试工资能拿到多少?谁说软件测试收入低?
  20. 充电系列-1-msm8909充电驱动常见修改

热门文章

  1. ubuntu eclipse java_ubuntu 下安装eclipse amp;java环境配置
  2. java 这么获取农历_用JAVA查询中国农历年
  3. LibVLC —— 常用对象解析
  4. 关于C语言编译的可执行文件 exe 发给好友解决办法 Visual Studio 2013 版本
  5. Android 苹果音乐v9,苹果iOS 9公测:续航提升 场景更智能
  6. 大数据笔记-外存算法
  7. 无法创建链接服务器 ORCL 的 OLE DB 访问接口 OraOLEDB.Oracle 的实例 (错误:7302)...
  8. 如何更改CSDN博客皮肤
  9. win11忘记当前密码怎么办
  10. 2021年RHCE考试题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