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分上下两集的文章,是根据我5月26日杭州云栖2050大会极客龙泉之“我带佛陀上火星”的演讲《追逐早上,重建科学素养》整理出来的文字稿。贤信法师一早发来的现场速记7600多字,对一个30分钟的演讲,虽然已经非常浓缩了。我想再精简写成一篇公号文章的努力还是没有成功,遂决定分成上下两篇原文发表;这个演讲和贤度法师、黑客老鹰万涛、张卜天老师和贤信法师的精彩演讲放在一起,构成了“我带佛陀上火星”的全部环节,期望能引发大家去学习其他几位老师的精彩演讲。

谢谢大家!我也说说这个事的机缘,我跟贤信、贤度法师认识很早。2014年龙泉寺第一次IT禅修营,我有幸那时候当营员。后来多次上山沟通。刚才贤度法师也说到,我们在座大部分都是从事科技或者是互联网的同学,会有人问读那么多年书,为什么要去当和尚?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到底花那么多精力在科技上是为什么?每年除夕的时候,龙泉寺都会有跨年的茶话会,今年学诚法师在开示的时候就提到了。通常讲的科技实际是混在一起科学和技术,我今天讲的话题是科学,可能与技术是两码事。科技其实是多数人付出的共业,这个是做什么事?我们对于科学是没有使用手册的,龙泉寺做的事情就是科技为善,就是这样一个理解。

贤信法师很早就说,万青你来讲三体。那是早前我还在英特尔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做科普的工作。讲过大概有十几次,在中国科技馆还有一些挺有意思的场合。有意思的是,《三体》在得奖之前,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看科幻。有个家长说,放假了看见孩子躲在屋里看书,最近有本书叫什么体,肯定是坏书,就给收起来了。得奖之后拿来看,突然发现我这把年龄已经没有办法看这么厚的书,三本这么厚。我在不同场合做过些解读,但这不是我今天来讲的主题,今天我跟大家谈谈科学素养。我相信今天我提到几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题目实际上加了一个附题,掌握技术不能使我们免于愚昧,有时候恰恰相反。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

1. 狐狸知道很多小事,刺猬知道一件大事

我自已就不介绍了,这句话大家看到过没有?狐狸知道很多小事,刺猬知道一件大事。这句话来英国以赛亚·伯林他写的那个《俄国思想家》。其实可以影射到从事科学、技术或者各种专业人员。我们现在信息极度爆炸,各种冲突信息非常多。每天打开微信、头条,实际上你如果没有一个回归本源,自己推导出跟你的价值观,跟你的认知,跟你的世界观得到结论的事情,你是非常confused的。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去龙泉寺有非常多的年轻人。实际上,有一些年轻人,我在第一届就遇到过。他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处理不了的问题,他躲开了,跑到山上去,去接近佛法,但是并没有能够因此使得他的俗世生活能够更加和谐。所以,我们讲这一定有问题。

实际上有两类科学家或者是专业人员,没有好与坏的区别。一种是有非常坚定认识世界的价值观和认识论,我坚持这个,但是对于其他的问题,我不太懂;现在由于有大量的信息冲过来,很多人成为狐狸类型的。所有事情都略懂一点,但是要问我这个事情我的看法,我很难说清楚。当时以赛亚的分析就是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刺猬,托尔斯泰是狐狸,大家可以看这本书分析得非常细。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这种高度的信息冗余世界里,我们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成为一个懂得一些大事的人。那我们看看什么是大事,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方法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2. 反思科学素质的问题

前两天有跟中国科普研究院的王大鹏老师聊过,我们做了很长时间对谈,大概梳理出来五条。目前我们的科学,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我们有哪些问题。

 第一、科学有用性。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强调从有用这件事情去看科学的,我们说德先生和赛先生也是因为它们有用。但是看科学的发展史,只有一个地方出现过科学就是希腊,这个科学的出现不是因为有用,而是因为有人非要做一件反日常、反常态的事,非要去研究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可以无用,等到有用,一定等到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遇到解释不了的现象时候,会召唤科学。有可能一辈子从事技术的一个很牛的人,但是没有科学精神是完全可能的,甚至80%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科普的力量。这十几年来,互联网发展很快。我们有没有科普的力量?当然有官方和科协,还有国家的想法是把科普任务交给科学院。刚才介绍过,我这十几年大部分时间是支持高性能云计算。在坐大部分都是老师,你们有时候做科普吗?其实科普这件事挺难的,那么多年,中国出了一部说的过去的“爆品”科普就是《三体》。还有一个就是民间非盈利组织,早期是科学松鼠会,他们想做的事情是希望让年轻人觉得科学是很酷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亚文化。接着由于投资的存在,互联网的存在,用互联网方式来做科普。就像今天这件事情,2050是一个民非科普力量。但是这样的事情能改变多少呢?我们扪心想一想。

 第三、根源问题,教育问题非黑即白。我们的教育,我们从初高中开始学习物理、化学。但是基本上都告诉你,这是力学的第二定律,应该是怎么样。你若去质疑,老师会说这个孩子有问题,他是反对质疑的,你也没有办法追本溯源来做这个实验。所以我们经常要谈的事情是说,教育问题非黑即白。没有人告诉我们,科学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任何一个现象只有你要愿意去深挖,都可以做科研的。我们说的是科学研究,不是科技。这一点我们缺失蛮多的。

 第四、公众参与科学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包括我们说的果壳,包括我们说的民非线下活动,其实更多是提到什么是科学。你每天在微信读到这个蛮有意思的,或者我们去博物馆。如果你不是因为有用才去的,就已经前进一步。但是,另外一个事情他只告诉你什么是科学知识,没有告诉你说科学是哪里来的,怎么样才能得到。

第五、科学崩溃了吗?就是我们讲到有一个报道,最近撤稿的事件,包括之前韩春雨的。这件事本身是好事,正好证明了,告诉我们大家,科学是可以自我净化,要不断否认自己,就是有新的证据出现,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这个社会面临的问题。

3. 科学家看世界的6把刷子

回头总结一下,这个是我比较欣赏的一套理论,科学家怎么看这个世界。其实我们每天回头问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六把刷子。

第一、宇宙和周围所有事情可以理解,你理解不了不要相信各种怪力乱神,不要相信各种非自然的解释,是因为你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和足够的科学素养。

第二、科学总是会变,你说科学不靠谱,信仰是靠谱的,宗教是靠谱的,因为它不变。但是科学总是变的,离开一定条件就不行。

第三、我们说虽然是变的,但是科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每一个都是建筑在上一个基础之上,除非你颠覆它,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成立的。

第四、我们刚才提到一个很得要的问题。今天我们谈带着佛陀上火星,是说人类的心灵问题。科学没有办法解决,你可能还是要找一个可以接受的,不管是宗教、哲学、心智模式。

第五、说明从事科学的还是人,不是一个机器,一定会这么做,一定会有结果,一定有想象力,特别是要有浪漫的一块,或者说有个性的一方。我们后面提到好多人会想起这个人就是费曼,费曼在他60年代做过一系列的演讲,他看到的问题今天完全在我们这个社会里面。

第六、最后的问题是由于我们自己是人,所以纠正一下自已的偏差是没什么可丢脸的。

4. History of Science? Or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研究科学本身最好的办法是研究科学出现和科学发展史。这张图其实可以在网上,一个英国的网站,可以花16欧元买到完全清晰版,名字叫history of science,但是其实应该是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就是我们把科学发现、科学发现本身的过程和科学发现延伸出来的技术混为一谈。我下面加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我们可以走一遍。第一个要知道,科学或者科学家的本质是根植于人的内心的。每个孩子东摸摸西摸摸,而且他会对对任何反常的事情进行探询。只不过进了学校以后,老师按住你说,这个不要去管,那个不要去干,基本上每个人的科学的苗子,进了学校就给按下去了。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有一本书我非常建议大家去读一下,最近出版的《思维简史》,作者是跟斯蒂芬.霍金一起写《大设计》的,叫蒙洛迪诺。这书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就是我们对生、死,对于大的事情有不同的宗教解释。但是我们忘了科学本身也有它的解释。我们可不可以接受一种不带任何心灵慰籍的科学观,去指导这件事情?这本书讲得非常好,一头一尾有呼应,包括他的父亲在集中营里,为了解决一道题,可以拿面包去换。第二件事情是,如果我们回溯科学的发展,通过考古会发现偏差问题。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我们产生了科学,其实并不是这样。人类的思维和好奇所趋使,想去解决思想的问题,会脱离生活需求去产生文化,所以科学跟我们说的需求有时候脱节的。接下来两个重要人物,通过观察世界去产生一种解释,最早一个集大成的人物是亚里士多德,但是他有他最大的问题。第一是观察,比如说观察船过来的时候总是升着桅杆,他告诉说这个地球可能是圆的,但是他不做实验;第二个的话,他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根子里都会有的一个残留的思维,叫“目的论”。任何事情和一个自然现象都有一个目的,会用这个目的去扭曲对观察的解释。比如亚里士多德自己就说,女人的牙齿比男人少多少,其实他是从那个社会男尊女卑来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数数他妻子的牙齿是不是少几颗,所以后来真正突破这个的人是伽利略。伽利略第一件事情做了实验;第二件事情如果实验情况跟他观察不符,纠正自己的观察和假设;第三点真正做到完全脱离现实,他通过一个斜面涂上油,模拟没有摩擦力的情况。因为如果是垂直的话,太快了,当时的测量工具没有办法解释这件事。

同样的事情发生,后来就是牛顿。我们发现伽利略、牛顿就是化学的拉瓦锡和门捷列夫,也是生物学的列文虎克到达尔文。我们会发现,每一门科学会依赖于一个更基础的,化学依赖于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依赖于化学,社会科学依赖于我们刚才所说的生理学,一个一个建在上面的。但是到了牛顿之后,到了爱因斯坦之后,好像没有问题了,突然好像又出问题了。现在我们知道量子计算比较火,又出现各种大家想破脑子想不明白的东西。是因为在这个尺度下,我们观察是没有办法去确认的,测不准的原因核心就在于这么小的尺度下,你用来观察的粒子动量如此之大,已经使得你被观察的对象另外一个粒子完全改变轨道,要么你测不准它的动量,要么你测不准它的位置。你没有任何时间能够同时做,他是科学的本质决定。

5. We model the Universe

我们谈了这么多以后,我们发现一个很好玩的事情。我刚才写的We model the Universe,是我们做高性能计算常说的一个词。我们想解释这个事件的时候,是分层的。大概每10亿或者是10的9次方是一个台阶,1-10的9次方是牛顿力学看到的角度。这时候我们所有的汽车,我们高速甚至是音速的飞机都可以解释。再往上就是宇宙三体描述,所有这些都没有办法做实验,要通过高性能实验做模拟。更小通过10的9次方以下,才是量子力学的天下。更好玩的,是我们刚才说佛学,佛学有很有意思的观测角度。你读佛经一会儿说刹那,一会儿说多少劫,一会儿说一劫多少万年。另一方面说我是不存在的,没有自性,有无数的因缘和合。周围有很多事情使这件事情发生,绝对的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是因为周围决定的,都是因果抉择的。有时候发现,我看看佛学,是触类旁通的,把3-4个尺度完全放在一起考虑。我们之所以有各种烦恼,或者是跳不出来,因为我们只用一个尺度来看,我只看现在为什么这么倒霉?为什么谁就是针对我的?但是如果我能够跳出来知道,我是在一个因果体系里面,这个事情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我把自己作为因果的一轮推动,这是我们心灵学习到的。这很像科学,但是科学非常严谨,在这个尺度上的原理不可以推到那个尺度上去。虽然我们希望物理学,或者说基础科学是可以统治一切的,但是我们的确看到,不同的度规下有不同的调整。

(待续,见下集)

*此次2050大会《我带佛陀上火星》的环节,缘起于贤信法师的邀请,特别是主办操持的杨赛的全程支持和耐心,中间还有ISEF环节的朋友秦莉在见到王坚博士的时候提问。顺便提起得到博士的鼓励,才成行,内容部分,和科普所王大鹏老师,果壳吴欧老师的讨论,受益匪浅,一切感恩机缘。

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何万青博士,国内HPC行业资深专家,长期在摩托罗拉,英特尔等IT公司专注于一线研发和高性能计算的支持部署,现为阿里云高性能计算负责人。本职工作之外,在CCF YOCSEF,高专委等学术团体的长期活跃支持,兼具科技与人文素养,热心于支持科普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和女儿的互动颇有心得,曾为央视光明日报等媒体推进HPC技术普及,有个人公众号“四维碎片”。

关于“Linux宝库”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Linux宝库"微信公众号,这里每天发布最新的开源人物和开源事件。谨以此号记录Linux和开源业界的点点滴滴,为开源爱好者和从业者点亮人生。

- END -

- 责任编辑:Cathy -

2050: 技术未必会使我们摆脱愚昧,有时正相反(上)相关推荐

  1. VR技术在数据中心3D机房中的应用(上)

    VR技术在数据中心3D机房中的应用(上)   前两天跟朋友A吃饭,吃着吃着就说到了VR.近几年来,VR技术越来越火,感觉能跟VR沾点边的都特别高大上,朋友A也是,一提到VR,就怎么都掩盖不住他发自肺腑 ...

  2. VR技术在数据中心3D机房中的应用(上) 1

    VR技术在数据中心3D机房中的应用(上) 前两天跟朋友A吃饭,吃着吃着就说到了VR.近几年来,VR技术越来越火,感觉能跟VR沾点边的都特别高大上,朋友A也是,一提到VR,就怎么都掩盖不住他发自肺腑的敬 ...

  3. 深度聚焦 3 大技术领域,阿里云将重磅亮相首届线上 KubeCon

    2020 年 7 月 31 日至 8 月 1 日, 由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以下简称 CNCF) 主办的云原生技术大会 Cloud Native + ...

  4. 修改32位的AutoCAD2012,使其能在64位系统上安装

    修改32位的AutoCAD2012,使其能在64位系统上安装 我们只需要下载AutoCAD2012的32位版,通过下面的修改就可以同时兼容32位和64位操作系统,二合一可以节省很多的硬盘开销.  1. ...

  5. matlab达不到屏幕分辨率,Matlab GUI - 怎样使GUI在不同分辨率的电脑上都能正常显示...

    1. 怎样使GUI在不同分辨率的电脑上都能正常显示 方法是将所有控件的Units都改成normalized. 注意所有控件的Postion都是相对于屏幕左下角而言的. 2. 怎样保存和加载默认设置 a ...

  6. 技术的进步使密码越来越起不了防护作用

    其实密码就是某种形式的授权,或者认证,人们用它来限制对给定资源的访问.密码应当是保密的,这样才能限制人们对重要信息的获取.但是由于当今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密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弱了.现在情况已经演变成: ...

  7. ThinkPHP 缓存技术详解 使用大S方法

    如果没有缓存的网站是百万级或者千万级的访问量,会给数据库或者服务器造成很大的压力,通过缓存,大幅减少服务器和数据库的负荷,假如我们把读取数据的过程分为三个层,第一个是访问层,第一个是缓存层,第三个是数 ...

  8. 一个码农到CIO的20年IT从业者的自白:IT管理与技术未必不可兼得

    文/康德胜 我是一个喜欢写代码但几乎不太有机会写代码的CTO,也是一个看得懂财务报表.通过所有CFA(金融特许分析师)考试并获得FRM(金融风险经理)认证的拿到金融MBA的CTO,如果我有幸被称作码农 ...

  9. 【华为云技术分享】浅谈服务化和微服务化(上)

    微服务是近期非常热门的话题,芸芸众生言必谈微服务.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项目,貌似用着微服务的技术,但做出了非服务化的应用,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徒增了架构的复杂性,让人汗颜.因此,在微服务 ...

  10. PyTorch核心加速技术涉嫌抄袭?MIT教授创业公司将Facebook告上法庭

    点击"开发者技术前线",选择"星标????" 在看|星标|留言,  真爱 机器之心报道 PyTorch 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最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一,然而其开源的一 ...

最新文章

  1. php 自动生成查询密码,PHP自动生成随绝密码
  2. C语言数据库公共知识,全国计算机二级C语言公共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
  3. Hibernate中对增删改查的小结
  4. 物理机实时监控UI之grafana(SimpleJson)+gRPC
  5. 2pc 3pc_在1990年代如何宣传PC
  6. 一文说透产品信息结构图的本质
  7. 安装redis并开启_如何安装Redis,以及对Redis配置文件的更改和测试
  8. C++ 为什么要用覆盖(学习笔记)
  9. JavaScript——JQuery原理介绍及模拟
  10. 字符串startswith_Python字符串startswith()
  11. c++ stl string char* 向 string 转换的问题
  12. 50个新的汉化Demo!纯前端 Wijmo 放大招
  13. 最新emoji表情代码大全_7张最新有创意好看的早安问候动画表情图片 暖心的早上好问候祝福动态图片表情大全...
  14. 电力拖动计算机控制系统讲什么,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15. 淘宝首页中meta标签的作用整理
  16. 腾讯会议共享PPT使用演讲者模式
  17. UiPath如何下载
  18. Android开源项目 陌客随机聊天
  19. PCB板层简介+走线
  20. 数学公式中的希腊字母读音

热门文章

  1. Hyper-V云解决方案-IT产业新变革
  2. Delphi Access violations 问题的解决之道[转]
  3. MySQL-第四篇索引
  4. 新装的电脑执行maven install命令一直报Could not find artifact jdk.tools:jdk.tools:jar:1.7
  5. (十五)final关键字
  6. 向日葵,teamviewer
  7. Linux内存管理 (3)内核内存的布局图
  8. c#委托和事件的介绍
  9. iOS---NSAutoreleasePool自动释放原理及详解
  10. Oracle禁止connect / as sysdba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