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九章》p362:
  一阶逻辑的语义解释依赖于个体域,而模态逻辑的语义解释依赖于可能世界域。一阶逻辑的个体域包含的是不同的个体,而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域中包含的是不同的可能世界,在这些不同的可能世界中,又有各自的个体域。因此可以看出,一阶逻辑与模态逻辑的层次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含有模态词的命题与不含模态词的命题是有层次区别的。其次,一阶逻辑从真假的角度,从个体域的角度,对句子提供一种外延解释。根据这种解释,句子有真值,即真和假;专名有对象,即它所指称的东西;谓词有个体所组成的类,即性质。模态逻辑在如上解释基础上,从可能世界的角度对句子提供一种内涵解释。根据这种解释,一个句子有内涵,即一个从可能世界到其真值的函项;一个专名有内涵,即从可能世界到其所指称的那个个体的函项;一个谓词有内涵,即从可能世界到其所指称的那些个体所组成的个体类的函项。模态逻辑的研究显示,由于模态词自身的特殊涵义,因此与一阶逻辑有很大的区别,因而也产生了一些重大问题,比如等值替换原则的实效问题、抽象实体的存在性问题等等。
p352:
  现代逻辑以一阶逻辑为基础。一阶逻辑也称为经典逻辑。在一阶逻辑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以模态逻辑为基础的非经典逻辑。因此也可以说,一阶逻辑是模态逻辑的基础,模态逻辑一般来说是非经典逻辑的基础。
p353:
  从外在世界来说,个体事物、个体事物具有的性质,个体事物之间的关系,乃是基本的要素。从我们的认识来说,我们认识到外在世界有个体事物,个体事物又有如此如此的性质,个体事物之间也有如此如此的关系。因此,个体事物、个体事物具有的性质、个体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所认识到的基本要素。
  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与外在世界本身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有许多,但是一种比较大的差异就在于个体与类是不同的。外在世界有个体,也有类。但是一般来说,个体是看得见的,或者比较容易看得见的,类却是不太容易看见的,或者根本就是看不见的。而人们的认识却不是这样。由于人们有抽象的能力,因此可以从个体上升到类。这样人们不仅可以探讨各条款,而且也可以探讨类,并从类的角度探讨外在世界。因此,人们不仅探讨个体事物有什么性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而且还探讨类有什么性质,类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果把一阶逻辑的语言与外在世界或我们的认识做一对比,那么就会发现,一阶逻辑包含上述几种基本要素。个体变项和个体常项相应于个体事物,谓词变项相应于事物具有的性质和事物之间具有的关系,命题变项相应于事物状态或事实。特别是,由于个体变项和谓词变项是两类不同的初始符号,表示完全不同的东西,因而得到明确的区别。谓词变项包括表示性质的谓词和表示关系的谓词,这样的差异是通过谓词的元数来体现的。一般我们说,一元谓词表示性质,二元谓词表示关系。这也说明,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东西,关系的表述也是比较复杂的。由于一阶逻辑的语言包含这几种基本要素,因此可以说,一阶逻辑有比较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它也显得比较直观,比较自然,与我们的一般认识和表达比较一致。许多人认为一阶逻辑是表达本体论的逻辑。也有许多人坚持认为,只有一阶逻辑才是逻辑。这样的看法不乏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以上说明的乃是比较主要的原因,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在当代哲学讨论中,奎因提出的有两条本体论原则,一条是“是乃是变元的值”,另一条是“没有同一就没有实体”,而这两条原则都是来自一阶逻辑。实体是个体,同一是关系,而且是个体之间的关系。这条原则说明了个体与关系的区别。前一条原则说明一般的表述与个体的关系。
p361:
  量词与个体结合在一起是十分明显的,因为量词总有一个量词域,而这个量词域含有的要素是个体,因此这个量词域也称为个体域。所谓一阶逻辑,也是由此而来。这个个体域有两个性质,一是不空,二是其每一个个体所指的对象不空。个体域的这种性质,构成了一阶逻辑的基础。这也是一阶逻辑显得比较自然,与本体论最为近似的主要原因,是一阶逻辑与二阶逻辑相区别的主要所在。所以许多逻辑学家坚持认为,只有一阶逻辑才是逻辑,比如奎因。由于二阶逻辑是以谓词为变元,因此使性质或关系这样的东西成为实体,由此会产生与本体论有很大不同的怪异现象。虽然也有许多逻辑学家认为二阶逻辑也是逻辑,但是他们都承认,一阶逻辑与二阶逻辑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阶逻辑是区别于高阶逻辑数理逻辑,它不允许量化性质。性质是一个物体的特性;所以一个红色物体被表述为有红色的特性。

数理逻辑中,二阶逻辑是命题逻辑或一阶逻辑的扩展,它包含在谓词位置上(而不是像一阶逻辑那样只能在项的位置上)的变量,和约束它们的量词。所以: 我们可以表达关于 Jones 的二值原理: 对于所有性质,Jones 要么有它要么没有它。


摘自:https://tieba.baidu.com/p/3897812486

一阶逻辑和高阶逻辑的区别相关推荐

  1. 数理逻辑初步:命题逻辑、一阶逻辑和二阶逻辑

    本文介绍命题逻辑(很少部分人叫它作零阶逻辑). .一阶逻辑和二阶逻辑.这些形式推理的逻辑系统表达与推理能力依次增强. 文章目录 命题逻辑 命题 命题逻辑 一阶逻辑 二阶逻辑 其他逻辑系统 模糊逻辑 命 ...

  2. 【技巧分享】时序逻辑和组合逻辑的区别和使用

    根据逻辑电路的不同特点,数字电路分为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明德扬粉丝里的同学提出,无法正确区分,今天让我跟一起来学习一下两种逻辑的区别以及使用环境. ·时序逻辑和组合逻辑的区别 关于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 ...

  3. 时序逻辑和组合逻辑的区别

    暂时想到这么多,以后再补充! 1.简单说,组合逻辑只跟当前的状态有关系,例如一根导线 + 逻辑门的组合,输出取决于当前时刻的输入,考虑门延时的话另说. 2.时序逻辑的状态跟之前状态.边沿信号有关,边沿 ...

  4. 【软件分析第12讲-学习笔记】可满足性模理论 Satisfiability Modulo Theories

    文章目录 前言 正文 从SAT到SMT SMT历史 z3求解器 SMT求解 命题逻辑.一阶逻辑和二阶逻辑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创作开始时间:2022年11月16日16:18:59 如题,学习一下可满 ...

  5. 二十世纪的逻辑和哲学

    下面我试图评价逻辑学在本世纪哲学中的位置.这种尝试必然是主观的,其结果也许会因该评价者主要是一位哲学家还是逻辑学家而不同.我以为自己作为一名哲学家在近60年来一直密切关注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着逻辑学的 ...

  6. 聊一聊B端和C端产品的区别

    聊一聊B端和C端产品的区别 写在前面的话: to B的产品经理和 to C 的产品经理有何差别?难道仅仅只是使用对象不一样?做产品经理这么久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自己也设计过2b ...

  7. 必读:ICLR 2020 的50篇推荐阅读论文

    来源 | 香侬科技 本文整理了ICLR2020的相关论文,此次分享的是从Openreview中选取的部分论文,共50篇,其中大部分为NLP相关.文中涉及的相关论文推荐指数与推荐理由仅为个人观点,利益无 ...

  8. ICLR2020推荐阅读论文50篇

    文章发布于公号[数智物语] (ID:decision_engine),关注公号不错过每一篇干货. 来源 | 香侬科技 作者 | 香侬科技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ICLR2020的相关论文,此次分享的是从Op ...

  9. 斯隆奖获得者李博:从博弈论出发,和「偶像」并肩的感觉很好 | 青源专栏

    导读:在「STOP」路牌上贴图进行扰动,机器便无法在较远处正确识别路牌.这是李博团队展出在英国科技博物馆的工作,这一类工作关乎现实物理世界中的攻击,在自动驾驶.医疗,甚至日常网站上的恶意交易等领域均有 ...

最新文章

  1. Codeforces 671D. Roads in Yusland(树形DP+线段树)
  2. 美国本科计算机科学,美国本科计算机科学就业情况分析
  3. 修改win7编码为utf-8
  4. 最常见的13种主数据管理(MDM)词汇和定义
  5. Mysql数据库常用指令
  6. 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在有前途的新忆阻器中融合
  7. 利用循环神经网络生成唐诗_可视化解释11种基本神经网络架构
  8. jep(java表达式分析器)简介
  9. Shell 中 exit 和 return 的区别
  10. refs格式linux支持么,小科普 | 你听过ReFS硬盘格式吗?
  11. mysql大数据量的分页查询优化
  12. 肯德基营销策略案例分析PPT模板
  13. 【PCI】PCI驱动匹配(四)
  14. 杭电多校第九场8月17日补题记录
  15. php编写的旅游网站
  16. 7款英文语法检查工具推荐
  17. OpenCV、Halcon博客与资源收藏整理备用
  18. 阿里云天池大赛赛题解析——机器学习篇 | 留言赠书
  19. java 并发xmind_多线程+高并发+操作系统+网络+基础+调优+源码等xmind图整理好了
  20. 天大的本事,顶不上一张会说话的嘴

热门文章

  1. 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之城市json数据
  2. git 切换仓库地址
  3. windows phone 前台布局以及画刷Brush使用
  4. 洛谷——小凯的疑惑 / [蓝桥杯 2013 省] 买不到的数目
  5. 绕过网站安全狗,方法 适合所有
  6. Nature: 生物多样性既会增加、也会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7. [BZOJ3809]Gty的二逼妹子序列
  8. python --Tkinter详解
  9. 《雨季不再来》自序选 三毛
  10. 当年给某高校恶意代码研究组的一封公开信[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