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在前面

如果想从事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的工作,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 监督学习算法:逻辑回归,线性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K近邻,支持向量机,集成算法Adaboost等

  • 无监督算法:聚类,降维,关联规则, PageRank

已发布: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K近邻算法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决策树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朴素贝叶斯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支持向量机(SVM)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AdaBoost算法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K-Means聚类算法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PCA降维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EM聚类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关联规则

为了详细的理解这些原理,曾经看过西瓜书,统计学习方法,机器学习实战等书,也听过一些机器学习的课程,但总感觉话语里比较深奥,读起来没有耐心,并且理论到处有,而实战最重要, 所以在这里想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写一个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系列

个人认为,理解算法背后的idea和使用,要比看懂它的数学推导更加重要。idea会让你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明白算法的合理性,数学推导只是将这种合理性用更加严谨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已,打个比方,一个梨很甜,用数学的语言可以表述为糖分含量90%,但只有亲自咬一口,你才能真正感觉到这个梨有多甜,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上的90%的糖分究竟是怎么样的。如果算法是个梨,本文的首要目的就是先带领大家咬一口。另外还有下面几个目的:

  • 检验自己对算法的理解程度,对算法理论做一个小总结

  • 能开心的学习这些算法的核心思想, 找到学习这些算法的兴趣,为深入的学习这些算法打一个基础。

  • 每一节课的理论都会放一个实战案例,能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既可以锻炼编程能力,又可以加深算法理论的把握程度。

  • 也想把之前所有的笔记和参考放在一块,方便以后查看时的方便。

学习算法的过程,获得的不应该只有算法理论,还应该有乐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天是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的第三篇,PageRank算法,通过今天的学习,快速Get到PageRank的原理,并最后运用PageRank算法实现一个项目:分析希拉里邮件里面的人物关系,在这能看到谁和希拉里交往最为活跃。

大纲如下

  • PageRank的简化模型和计算原理

  • PageRank的随机浏览模型(解决等级沉没和等级泄露)

  • PageRank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很重要 (人脉杠杆)

  • PageRank实战 (分析希拉里邮件里面的人物关系,看看谁和希拉里交往最活跃)

Ok, let's go !

2. PageRank?还是从日常生活谈起吧

提到PageRank,好多人可能一上来一脸懵逼,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但是提到一个词?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从众心理。大家一般都有从众心理,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下面的场景:

比如,当你某一家饭店,或者理发店,或者小吃店里面的顾客非常多,每天爆满的时候,心理一定会想,这家店想必不错,要不然不可能这么多人,我也进去试试。 或者,在淘宝上买某个商品的时候,肯定是喜欢挑人多的店铺,好评量高的店铺买的放心等等吧。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艰难选择的时候,往往喜欢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一般都会选大部分人的选择。这其实就是一种从众。

这些店铺也好,选择也罢,其实都是通过很多人的投票进而提高了自己的影响力,再比如说,微博上如何去衡量一个人的影响力呢? 我们习惯看他的粉丝,如果他的粉丝多,并且里面都是一些大V,明星的话,很可能这个人的影响力会比较强。 再比如说,职场上如何衡量一个人的影响力呢?我们习惯看与他交往的人物, 如果和他交往的都是像马云,王健林,马化腾这样的人物,那么这个人的影响力估计也小不了。再比如说,如何判断一篇论文好?我们习惯看他的引用次数,或者影响因子,高的论文就比较好等等。

但是你只知道吗?其实我们的这种方式就在用PageRank算法的思想了,只不过我们没有发觉罢了,所谓的算法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好了,通过上面的案例,相信已经对PageRank这个词有点感觉了吧。那么趁热打铁,说说它的来源吧。

3. PageRank是怎么来的?

想必大家上网的时候,都用过搜索引擎,现在已经非常好用了,基本上输入关键词,都能找到匹配的内容,质量还不错。但在 1998 年之前,搜索引擎的体验并不好。早期的搜索引擎,会遇到下面的两类问题:

  1. 返回结果质量不高:搜索结果不考虑网页的质量,而是通过时间顺序进行检索;

  2. 容易被人钻空子:搜索引擎是基于检索词进行检索的,页面中检索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匹配度越高,这样就会出现网页作弊的情况。有些网页为了增加搜索引擎的排名,故意增加某个检索词的频率。

基于这些缺陷,当时 Google 的创始人拉里·佩奇提出了 PageRank 算法,目的就是要找到优质的网页,这样 Google 的排序结果不仅能找到用户想要的内容,而且还会从众多网页中筛选出权重高的呈现给用户。其灵感就是论文影响力因子的启发。

4. PageRank的简化模型

假设一共有 4 个网页 A、B、C、D。它们之间的链接信息如图所示:首先先知道两个概念:

出链指的是链接出去的链接。入链指的是链接进来的链接。比如图中 A 有 2 个入链,3 个出链。

那么我们如何计算一个网页的影响力或者重要程度呢?

简单来说,一个网页的影响力 = 所有入链集合的页面的加权影响力之和,用公式表示为:u 为待评估的页面,Bu 为页面 u 的入链集合。针对入链集合中的任意页面 v,它能给 u 带来的影响力是其自身的影响力 PR(v) 除以 v 页面的出链数量,即页面 v 把影响力 PR(v) 平均分配给了它的出链,这样统计所有能给 u 带来链接的页面 v,得到的总和就是网页 u 的影响力,即为 PR(u)。

What? 这是在说什么? 只需要先明白两点:

  • 如果一个页面,入链比较多,也就是跳转过去的概率比较大的时候,这个页面往往就比较重要,影响力高一些(这就类似于购买商品的人越多,这个商品就貌似越好一样)

  • 如果某个页面本身的影响力很大,那么也会相应的增加它出链指向的页面影响力。(这个就类似于你的朋友都是大牛的话,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也会提升)

所以你能看到,出链会给被链接的页面赋予影响力,当我们统计了一个网页链出去的数量,也就是统计了这个网页的跳转概率。

在这个例子中,你能看到 A 有三个出链分别链接到了 B、C、D 上。那么当用户访问 A 的时候,就有跳转到 B、C 或者 D 的可能性,跳转概率均为 1/3。

B 有两个出链,链接到了 A 和 D 上,跳转概率为 1/2。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 A、B、C、D 这四个网页的转移矩阵 M:这个转移矩阵,每一行代表了每个节点入链上的权重(大家浏览别的页面的时候,有多大的概率能跳到我这来)。每一列代表了每个节点对其他页面的影响力的赋予程度(也就是大家浏览我这,有多大的概率跳到别的页面上去)。

有了这个转移矩阵,我们就可以计算每个页面的影响力是多少了。

比如上图A页面的影响力怎么计算呢?其实我们是通过他的入链点B、C的影响力去计算的,也就是我们的那个公式。开始我们假设四个页面的影响力相同,都是1/4。则A第一次的影响力这么想,B有两条出链,那么会给我传过它影响力的1/2。C有一条出链,那么会把它的影响力全传给A。
故:PR(A) = 1/4 * 1/2 + 1/4
这是一次迭代。你发现了吗?这其实就是转移矩阵M的第一行 * 一个全为1/4的列向量得到的(向量乘法)

所以如果我们利用向量的乘法原理的话,只需要一个向量乘法就可以计算出每个页面的影响力了。

我们假设 A、B、C、D 四个页面的初始影响力都是相同的,即:当进行第一次转移之后,各页面的影响力 w1 变为:然后我们再用转移矩阵乘以 w1 得到 w2 结果,直到第 n 次迭代后 wn 影响力不再发生变化,可以收敛到 (0.3333,0.2222,0.2222,0.2222),也就是对应着 A、B、C、D 四个页面最终平衡状态下的影响力。

你能看出 A 页面相比于其他页面来说权重更大,也就是 PR 值更高。而 B、C、D 页面的 PR 值相等。

至此,我们模拟了一个简化的 PageRank 的计算过程,也就是PageRank简化模型的原理了。

是不是计算起来很简单啊?那就再回去看看那个公式理解了没?

但是你发现了吗?虽然这个模型简单,但是有问题的,比如万一我有一个网页只有入链没有出链怎么办? 万一我有一个网页只有出链,没有入链怎么办?

上面的两个问题分别对应着等级泄露和等级沉没

  1. 等级泄露(Rank Leak):如果一个网页没有出链,就像是一个黑洞一样,吸收了其他网页的影响力而不释放,最终会导致其他网页的 PR 值为 0。

  2. 等级沉没(Rank Sink):如果一个网页只有出链,没有入链(如下图所示),计算的过程迭代下来,会导致这个网页的 PR 值为 0(也就是不存在公式中的 V)。

这其实就和练功一样,如果其他所有人把功力传给一个人,而这个人只接收别人的功力并不传给其他人,那么这个人必定非常强大,其他人慢慢的就会功力丧失, 武侠小说里面的高手很多是这么炼成的吧(吸星大法这样的)。
如果一个人只往外传功力,不接收外来人的功力,比如给人疗伤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很快也就会功力丧失了。(武侠小说中疗伤的时候,某个大侠给人疗着疗着自己就昏过去了)

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两个问题。

那么如何有效解决呢?

5. PageRank 的随机浏览模型

为了解决简化模型中存在的等级泄露和等级沉没的问题,拉里·佩奇提出了 PageRank 的随机浏览模型。他假设了这样一个场景:用户并不都是按照跳转链接的方式来上网,还有一种可能是不论当前处于哪个页面,都有概率访问到其他任意的页面,比如说用户就是要直接输入网址访问其他页面,虽然这个概率比较小。

所以他定义了阻尼因子 d,这个因子代表了用户按照跳转链接来上网的概率,通常可以取一个固定值 0.85,而 1-d=0.15 则代表了用户不是通过跳转链接的方式来访问网页的,比如直接输入网址。其中 N 为网页总数,这样我们又可以重新迭代网页的权重计算了,因为加入了阻尼因子 d,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等级泄露和等级沉没的问题。

通过数学定理(这里不进行讲解)也可以证明,最终 PageRank 随机浏览模型是可以收敛的,也就是可以得到一个稳定正常的 PR 值。

6. PageRank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这个算法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这个算法,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示,会是什么启示呢? 啥?不要盲目从众? 这个就有点low了。

PageRank 可以说是 Google 搜索引擎重要的技术之一,在 1998 年帮助 Google 获得了搜索引擎的领先优势,现在 PageRank 已经比原来复杂很多,但它的思想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比如,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媒体影响力有所提高,就尽量要混在大 V 圈中;如果想找到高职位的工作,就尽量结识公司高层,或者认识更多的猎头,因为猎头和很多高职位的人员都有链接关系。 这也就是很重要的理论:加人脉杠杆,搞定一人,撬动千人。(好吧,这个只是逆袭学习理论中的一小小部分,后面打算也会把逆袭学习理论整理出来,大家共勉。)

说了这么多,也知道了PageRank的原理了,那就让我们实战吧!

7. PageRank实战

7.1 如何使用工具实现PageRank算法

PageRank 算法工具在 sklearn 中并不存在,我们需要找到新的工具包。实际上有一个关于图论和网络建模的工具叫 NetworkX,它是用 Python 语言开发的工具,内置了常用的图与网络分析算法,可以方便我们进行网络数据分析。

上面举了一个网页权重的例子,假设一共有 4 个网页 A、B、C、D,它们之间的链接信息如图所示:针对这个例子,我们看下用 NetworkX 如何计算 A、B、C、D 四个网页的 PR 值,具体代码如下:

import networkx as nx
# 创建有向图
G = nx.DiGraph()
# 有向图之间边的关系
edges = [("A", "B"), ("A", "C"), ("A", "D"), ("B", "A"), ("B", "D"), ("C", "A"), ("D", "B"), ("D", "C")]
for edge in edges:G.add_edge(edge[0], edge[1])
pagerank_list = nx.pagerank(G, alpha=1)
print("pagerank值是:\n", pagerank_list)

结果如下:

pagerank值是:
{'A': 0.33333396911621094, 'B': 0.22222201029459634, 'C': 0.22222201029459634, 'D': 0.22222201029459634}

关键代码就nx.pagerank(G, alpha=1) 这一句话, 这里的alpha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阻尼因子,代表用户按照跳转链接的概率。默认是0.85。这里是1,表示我们都是用跳转链接,不直接输入网址的那种。

好了,运行完这个例子之后,来看下 NetworkX 工具都有哪些常用的操作。

  • 关于图的创建图可以分为无向图和有向图,在 NetworkX 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函数进行创建。无向图指的是不用节点之间的边的方向,使用 nx.Graph() 进行创建;有向图指的是节点之间的边是有方向的,使用 nx.DiGraph() 来创建。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存在 A→D 的边,但不存在 D→A 的边。

  • 关于节点的增加、删除和查询如果想在网络中增加节点,可以使用 G.add_node(‘A’) 添加一个节点,也可以使用 G.add_nodes_from([‘B’,‘C’,‘D’,‘E’]) 添加节点集合。如果想要删除节点,可以使用 G.remove_node(node) 删除一个指定的节点,也可以使用 G.remove_nodes_from([‘B’,‘C’,‘D’,‘E’]) 删除集合中的节点。
    那么该如何查询节点呢?如果你想要得到图中所有的节点,就可以使用 G.nodes(),也可以用 G.number_of_nodes() 得到图中节点的个数。

  • 关于边的增加、删除、查询增加边与添加节点的方式相同,使用 G.add_edge(“A”, “B”) 添加指定的“从 A 到 B”的边,也可以使用 add_edges_from 函数从边集合中添加。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加权图,也就是说边是带有权重的,使用add_weighted_edges_from 函数从带有权重的边的集合中添加。在这个函数的参数中接收的是 1 个或多个三元组[u,v,w]作为参数,u、v、w 分别代表起点、终点和权重。
    另外,我们可以使用 remove_edge 函数和 remove_edges_from 函数删除指定边和从边集合中删除。另外可以使用 edges() 函数访问图中所有的边,使用 number_of_edges() 函数得到图中边的个数。

以上是关于图的基本操作,如果我们创建了一个图,并且对节点和边进行了设置,就可以找到其中有影响力的节点,原理就是通过 PageRank 算法,使用 nx.pagerank(G) 这个函数,函数中的参数 G 代表创建好的图。

7.2 如何用 PageRank 揭秘希拉里邮件中的人物关系

数据集可以再这里下载:https://github.com/cystanford/PageRank先了解下数据集:

整个数据集由三个文件组成:Aliases.csv,Emails.csv 和 Persons.csv,其中 Emails 文件记录了所有公开邮件的内容,发送者和接收者的信息。Persons 这个文件统计了邮件中所有人物的姓名及对应的 ID。因为姓名存在别名的情况,为了将邮件中的人物进行统一,我们还需要用 Aliases 文件来查询别名和人物的对应关系。
整个数据集包括了 9306 封邮件和 513 个人名,数据集还是比较大的。不过这一次我们不需要对邮件的内容进行分析,只需要通过邮件中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对应 Emails.csv 文件中的 MetadataFrom 和 MetadataTo 字段)来绘制整个关系网络。因为涉及到的人物很多,因此我们需要通过 PageRank 算法计算每个人物在邮件关系网络中的权重,最后筛选出来最有价值的人物来进行关系网络图的绘制。

了解了数据集和项目背景之后,我们来设计到执行的流程步骤:

  1. 首先我们需要加载数据源;

  2. 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探索,在数据清洗过程中,因为邮件中存在别名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统一人物名称。另外邮件的正文并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内,只统计邮件中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因此我们筛选 MetadataFrom 和 MetadataTo 这两个字段作为特征。同时,发送者和接收者可能存在多次邮件往来,需要设置权重来统计两人邮件往来的次数。次数越多代表这个边(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边)的权重越高;

  3. 在挖掘阶段:我们主要是对已经设置好的网络图进行 PR 值的计算,但邮件中的人物有 500 多人,有些人的权重可能不高,我们需要筛选 PR 值高的人物,绘制出他们之间的往来关系。在可视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节点的 PR 值来绘制节点的大小,PR 值越大,节点的绘制尺寸越大。

最终代码如下:


# -*- coding: utf-8 -*-
# 用 PageRank 挖掘希拉里邮件中的重要任务关系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etworkx as nx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数据加载
emails = pd.read_csv("./input/Emails.csv")
# 读取别名文件
file = pd.read_csv("./input/Aliases.csv")
aliases = {}
for index, row in file.iterrows():aliases[row['Alias']] = row['PersonId']
# 读取人名文件
file = pd.read_csv("./input/Persons.csv")
persons = {}
for index, row in file.iterrows():persons[row['Id']] = row['Name']
# 针对别名进行转换
def unify_name(name):# 姓名统一小写name = str(name).lower()# 去掉, 和 @后面的内容name = name.replace(",","").split("@")[0]# 别名转换if name in aliases.keys():return persons[aliases[name]]return name
# 画网络图
def show_graph(graph, layout='spring_layout'):# 使用 Spring Layout 布局,类似中心放射状if layout == 'circular_layout':positions=nx.circular_layout(graph)else:positions=nx.spring_layout(graph)# 设置网络图中的节点大小,大小与 pagerank 值相关,因为 pagerank 值很小所以需要 *20000nodesize = [x['pagerank']*20000 for v,x in graph.nodes(data=True)]# 设置网络图中的边长度edgesize = [np.sqrt(e[2]['weight']) for e in graph.edges(data=True)]# 绘制节点nx.draw_networkx_nodes(graph, positions, node_size=nodesize, alpha=0.4)# 绘制边nx.draw_networkx_edges(graph, positions, edge_size=edgesize, alpha=0.2)# 绘制节点的 labelnx.draw_networkx_labels(graph, positions, font_size=10)# 输出希拉里邮件中的所有人物关系图plt.show()
# 将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姓名进行规范化
emails.MetadataFrom = emails.MetadataFrom.apply(unify_name)
emails.MetadataTo = emails.MetadataTo.apply(unify_name)
# 设置遍的权重等于发邮件的次数
edges_weights_temp = defaultdict(list)
for row in zip(emails.MetadataFrom, emails.MetadataTo, emails.RawText):temp = (row[0], row[1])if temp not in edges_weights_temp:edges_weights_temp[temp] = 1else:edges_weights_temp[temp] = edges_weights_temp[temp] + 1
# 转化格式 (from, to), weight => from, to, weight
edges_weights = [(key[0], key[1], val) for key, val in edges_weights_temp.items()]
# 创建一个有向图
graph = nx.DiGraph()
# 设置有向图中的路径及权重 (from, to, weight)
graph.add_weighted_edges_from(edges_weights)
# 计算每个节点(人)的 PR 值,并作为节点的 pagerank 属性
pagerank = nx.pagerank(graph)
# 将 pagerank 数值作为节点的属性
nx.set_node_attributes(graph, name = 'pagerank', values=pagerank)
# 画网络图
show_graph(graph)# 将完整的图谱进行精简
# 设置 PR 值的阈值,筛选大于阈值的重要核心节点
pagerank_threshold = 0.005
# 复制一份计算好的网络图
small_graph = graph.copy()
# 剪掉 PR 值小于 pagerank_threshold 的节点
for n, p_rank in graph.nodes(data=True):if p_rank['pagerank'] < pagerank_threshold:small_graph.remove_node(n)
# 画网络图,采用circular_layout布局让筛选出来的点组成一个圆
show_graph(small_graph, 'circular_layout')

运行结果:针对代码中的几个模块个简单的说明:

  1. 函数定义人物的名称需要统一,因此设置了 unify_name 函数,同时设置了 show_graph 函数将网络图可视化。NetworkX 提供了多种可视化布局,这里使用 spring_layout 布局,也就是呈中心放射状。
    除了 spring_layout 外,NetworkX 还有另外三种可视化布局,circular_layout(在一个圆环上均匀分布节点),random_layout(随机分布节点 ),shell_layout(节点都在同心圆上)。

  2. 计算边权重邮件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的邮件往来可能不止一次,我们需要用两者之间邮件往来的次数计算这两者之间边的权重,所以用 edges_weights_temp 数组存储权重。而上面介绍过在 NetworkX 中添加权重边(即使用 add_weighted_edges_from 函数)的时候,接受的是 u、v、w 的三元数组,因此我们还需要对格式进行转换,具体转换方式见代码。3. PR 值计算及筛选使用 nx.pagerank(graph) 计算了节点的 PR 值。由于节点数量很多,我们设置了 PR 值阈值,即 pagerank_threshold=0.005,然后遍历节点,删除小于 PR 值阈值的节点,形成新的图 small_graph,最后对 small_graph 进行可视化(对应运行结果的第二张图)。

8. 总结

今天用了一天的时间,学习PageRank算法的理论,并且通过理论做了一个实战,运用了一下,又抓紧记录,完成了一篇博客,心理还是很高兴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这样,如果只是单纯的输入,没有一点输出的话,那么很快就会忘记,输出一遍,至少在大脑里面停留了片刻,这里也留下了自己的踪迹,就像那就话说的: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是我已经飞过。

努力学习,快速感悟,敢于尝试,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加油!

参考:

  • http://note.youdao.com/noteshare?id=3568b0c7f636cb21f260cd9f83ea4817&sub=B90987F55A05445B8E07476DDFCB6D62

  • https://time.geekbang.org/

  • https://blog.csdn.net/u013007900/article/details/88961913

  • https://blog.csdn.net/leadai/article/details/81230557

往期精彩回顾适合初学者入门人工智能的路线及资料下载机器学习在线手册深度学习在线手册AI基础下载(pdf更新到25集)本站qq群1003271085,加入微信群请回复“加群”获取一折本站知识星球优惠券,复制链接直接打开:https://t.zsxq.com/yFQV7am喜欢文章,点个在看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PageRank算法相关推荐

  1.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LightGBM算法

    1. 写在前面 如果想从事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的工作,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简单的先捋一捋,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监督学习算法:逻辑回归,线性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K近邻,支 ...

  2.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Xgboost算法

    1. 写在前面 如果想从事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的工作,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简单的先捋一捋,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监督学习算法:逻辑回归,线性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K近邻,支 ...

  3.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AdaBoost算法

    1. 写在前面 如果想从事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的工作,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监督学习算法:逻辑回归,线性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K近邻,支持向量机,集成算法Ad ...

  4.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PCA降维

    1. 写在前面 如果想从事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的工作,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十大机器学习算法的小总结,在这简单的先捋一捋,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监督学习算法:逻辑 ...

  5.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支持向量机(SVM)

    1. 写在前面 如果想从事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的工作,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十大机器学习算法的小总结,在这简单的先捋一捋,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监督学习算法:逻辑 ...

  6.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EM聚类

    1. 写在前面 如果想从事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的工作,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十大机器学习算法的小总结,在这简单的先捋一捋,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监督学习算法:逻辑 ...

  7.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K近邻算法

    1. 写在前面 如果想从事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的工作,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十大机器学习算法的小总结,在这简单的先捋一捋,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监督学习算法:逻辑 ...

  8.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关联规则

    1. 写在前面 如果想从事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的工作,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监督学习算法:逻辑回归,线性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K近邻,支持向量机,集成算法Ad ...

  9.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理论+实战之EM聚类

    1. 写在前面 如果想从事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的工作,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监督学习算法:逻辑回归,线性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K近邻,支持向量机,集成算法Ad ...

最新文章

  1. php 文件管理系统_如何编写程序实现图书管理系统的个人图书借阅查询功能
  2.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计算机图形学基础_试卷(B)答案
  3. k8s安装读取内核modules_kubespray国内云平台一键部署k8s
  4. 050医疗项目-模块五:权限设置-第三方系统的接入
  5. linux mysql修改数据表结构语法
  6. mysql xplugin_MySQL 5.7.12版本发布,更重要的是X Plugin也来了
  7. 面试经常考的五个Sql查询
  8. 无法在发生错误时创建会话,请检查 PHP 或网站服务器日志,并正确配置 PHP 安装
  9. 什么是微信公众号矩阵模式?
  10. 离散实验sdut3805双射
  11. C++程序正向编译逆向反编译(一)
  12. 国内oschina Maven公共仓库
  13. Cryptohack-Backpack Cryptography
  14. 【DCDC转换器】BUCK电路的演进
  15. 高等数学公式(第2部分)
  16. MySQL 笛卡尔集
  17. CODEVS 3162 抄书问题 (复制书稿)
  18. 网络架构的演进--从胖AP到云AC
  19. Network and Distributed System Security (NDSS) Symposium 2017
  20. win10计算机管理字体糊,win10字体模糊如何解决

热门文章

  1. 用C#实现C/S模式下软件自动在线升级[转载]
  2. P4513 小白逛公园 (线段树)
  3. 解释BOM头和去掉方法
  4. 失眠害死人-jQueryAJAX
  5. myeclipse生成getset注释
  6. 学习:组件生命周期(1)
  7. 写毕业论文的最容易踩的几个坑
  8. 实验新手必须知道的细胞计数技巧
  9. Verilog功能模块——符号位扩展
  10. php odbc连接sqlserver,php pdo连接sqlserver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