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接上一篇文章:进程调度(2b):STCF(最短完成时间优先) 算法 原理与实践

1 前提铺垫

除了与上一篇相同的,这里介绍新的基础知识。

1.1 三种类型的程序

  • 计算密集型(CPU导向)
  • 输入输出密集型(I/O导向)
  • 中间型

所谓计算密集型程序,就是大量时间都在占用CPU做运算,例如科学计算。而输入输出密集型程序,则大量时间都在进行输入输出,你很熟悉它,例如人机交互,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计算机干这个事情。中间型就是二者都有,占比差不多。

那么介绍这个有什么用?

当我们的目标不同的时候,性能指标的评价标准也不同,对于计算密集型程序,我们可能更关注它的Turnaround Time,而对于(交互型的)输入输出密集型程序,我们可能更关注它的Response Time。后续我们会对算法进行性能评价,设计目标很重要不是吗?

1.2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这是一个新的性能指标

Response Time: the time a job spends waiting after arrival before first running.

所谓响应时间,就是从任务到达后,到第一次被执行的等待时间。这个概念在分时操作系统诞生后变得尤为重要,用户是“独占”计算机的,并且是交互式界面,所以对用户来说,响应时间非常重要,用户必须等待很短的时间就能看到一部分结果。

试想一个场景,你敲击了键盘的字母Z,然后在10s之后,才看见屏幕显示了Z……这真的令人抓狂不是吗?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用户快速看到自己的成果,此时,并不需要将程序执行完成,将程序运行一点点先给用户显示出来,这对于用户来说是很棒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答案就是充分使用上下文切换。还记得上一篇我们的抢占式调度吗?它第一次打破了进程顺序执行,实现了简易的进程(上下文)切换,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上下文切换,来让用户因为快速响应而得到满足了!

但是要警惕!没有必要太快!上下文切换也是需要系统开销的,它的占比应该尽可能小,我们后续会深入谈。现在,你只需要知道,响应时间是1s还是0.1s,对用户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此我们选择1s即可,这样将上下文切换的数量降低了10倍。

1.3 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

好吧……上面说了这么多上下文切换,它到底是个啥?第一篇我提到了底层机制 + 上层策略,当时只是提了一句,现在,我们再进一步说一说。

  • 底层机制:上下文切换
  • 上层策略:FIFO,SJF,STCF,RR……

在解释这个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刀吧。对的,就是刀!

你知道的,刀可以削水果,可以切菜,也可以雕刻……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在刀足够锋利的前提下,这些事情才能完成,我们分析一下:

  • 底层机制:刀足够锋利
  • 上层策略:削水果,切菜,雕刻……

也就是说,在刀锋利这个底层机制满足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切菜削水果。

好吧现在我们回来,对于进程调度算法而言,也是一样的,我们在能够实现上下文切换(进程切换)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进程调度

你要问我Context Switch是什么样的?我来画张图。

我想你明白了,只是切换而已。如果说更关键的,可能是

  • 保存现场和恢复现场是如何实现的?
  • 上下文切换的系统开销是多少?

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你只需要知道,每次上下文切换的时间 / 每个时间片的时间 这个比例应该小一点!(时间片下面就会谈)

2 RR原理

RR(Round - Robin)轮转,轮转算法下,多个进程不再是顺序执行,而是切换式执行,这样对于交互式程序来说,用户就能快速感受到自己执行的操作得到了响应,响应时间短。

2.1 算法

举个例子

  • A:20s
  • B:20s
  • C:20s

在顺序执行下,上述3个进程按照A、B、C的顺序依次执行,如下图:

这样一来,响应时间分别是

  • A:0s
  • B:20s
  • C:40s

对于执行C程序的用户来说,他可能会非常崩溃……响应太慢总是让人发疯的,不是吗?

如果我们采用轮转算法,假定一个时间片为10s,结果就不一样了,所谓时间片,就是指某进程在CPU执行10s,就要被中断,然后让其他进程执行(也就是每隔10s就进行上下文切换)。

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这样一来,响应时间分别为

  • A:0s
  • B:10s
  • C:20s

响应时间缩短很多了,但是好像还是慢,如果时间片设置为1s呢?响应时间就是0s,1s和2s,这就很棒了!

2.1.1 思考1:时间片可以无限小下去吗?

我们的用户当然想要更快获得响应,但是对于用户来说,1s和0.1s可能没什么差别,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选择1s,那么,选择更大值的理由是什么?不选0.1s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就是切换上下文需要系统开销,切换上下文的时候,要保存当前程序的状态,我们切换越频繁,系统的额外开销就越多,要之前,顺序执行的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这样做,所以,切换上下文带来的开销应该尽可能小一点。

例如,时间片是10ms,切换上下文需要1ms,那么我们需要浪费10%的时间去切换上下文,如果时间片是100ms,就占1%,这还可以接受,物极必反的道理就在于此了。

  • 扩展:可以思考下奔腾4的失败,CPU的流水线深度越深性能就越好吗?奔腾4使用了31级流水线,性能反而下降了,现代CPU的流水线也不过十几级,例如i7是14级。
  • 推荐阅读:面向流水线的指令设计:奔腾4是怎么失败的?

所以说,时间片是不能无限小下去,它的占比应该小一点,小到什么程度那就与具体需求和实现有关了。

假设切换上下文1s,时间片10s,上面的例子就成了这样:

相关分析请读者自行完成。

2.1.2 思考2:时间片的设置可以是任意的吗?

对于上下文切换这个底层机制的实现,是由软硬件协同完成的,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时钟中断,时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中断程序,把控制权从正在执行的程序交还给OS。

因此说,我们的时间片应该是时钟中断周期的整倍数,这样,我们就能保证每个时间片在执行的时候不会被时钟中断所打断(被程序本身的系统调用打断就是另一回事了……)

2.2 缺点:大锅饭式分配 & 增长的周转时间

RR算法下,对所有就绪进程都是一视同仁的,不管你是谁,都会被执行,切断,切换,恢复,再执行,就像大锅饭一样,不管你干活多少,吃的饭都一样。

但是我们知道,不同的程序,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RR全忽略了,这显然不合理。

另外,响应时间确实是改进了,但是此时程序周转时间表现不佳,这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我们的算法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3 RR实践

我们来进行几个模拟,体会上一小节的几个观点吧。

我们先试一下SJF,3个进程都是100s,同时到达

./scheduler.py -p SJF -l 100,100,100 -c

得到的结果是

Average -- Response: 100.00  Turnaround 200.00  Wait 100.00

再试试RR,3进程都是100s,时间片是1s,忽略上下文切换时间

./scheduler.py -p RR -q 1 -l 100,100,100 -c

得到的结果是

Average -- Response: 1.00  Turnaround 299.00  Wait 199.00

你可以充分体会到,SJF的响应时间是RR是100倍,RR的周转时间是SJF是1.5倍,而在更极端的情况下,差距可能会更大。

4 核心思想

目前我们接触到的都是计算密集型程序,而且是100%占用CPU,我们关注了两大性能指标,周转时间和响应时间

  • 关注周转时间的算法:FIFO,SJF和STCF
  • 关注响应时间的算法:RR

目前来说,我们还

  • 没有同时兼顾周转时间和响应时间的算法
  • 没有考虑包含输入输出的程序的算法

这也是接下来我们要改进的。

5 预告:进程调度(4):I/O、不可预测的运行时间

接下来,我们初步为程序引入I/O,并且谈谈最初的一个假设运行时间已知是否现实。

链接:进程调度(4):I/O、不可预测的运行时间

【操作系统】进程调度(3):RR(轮转) 算法 原理与实践相关推荐

  1. 【操作系统】进程调度(2b):STCF(最短完成时间优先) 算法 原理与实践

    0 前言 接上一篇文章:进程调度(2a):SJF(短任务优先) 算法 原理与实践 1 前提铺垫 与上一篇同. 2 STCF 原理 STCF(Shortest Time-to-Completion Fi ...

  2. 【操作系统】进程调度(1):FIFO(先进先出)算法 原理与实践

    0 前言 本文基于书籍<Operating System:Three Easy Pieces>. 中译本:<操作系统导论>,中译本质量还可以,但是英文版后来的更新,中文版目前没 ...

  3. 【操作系统】进程调度(2a):SJF(短任务优先) 算法 原理与实践

    0 前言 接上一篇文章:进程调度(1):FIFO(先进先出)算法 原理与实践 1 前提铺垫 请参考上一篇文章的前提铺垫部分,本文与之完全一致. 2 SJF 原理 SJF(Shortest Job Fi ...

  4. 操作系统笔记(6):RR轮转调度算法

    这比起说是操作系统实验,不如说是一个模拟算法而已, 当然目标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RR轮转调度算法原理 原理上,书上课上都讲过,实现方式上推荐直接模拟一个队列(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实现的)http:// ...

  5. kmeans算法原理以及实践操作

    原文:http://www.cnblogs.com/dudumiaomiao/p/5839905.html kmeans算法原理以及实践操作(多种k值确定以及如何选取初始点方法) kmeans一般在数 ...

  6. LSA/LSI算法原理和实践

    本篇文章主要转载自LSI/LSA算法原理与实践Demo 目录: 1.使用场景 2.优缺点 3.算法原理 3.1.传统向量空间模型的缺陷 3.2.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La ...

  7. Apollo星火计划学习笔记——Apollo开放空间规划算法原理与实践

    文章目录 前言 1. 开放空间规划算法总体介绍 1.1 Task: OPEN_SPACE_ROI_DECIDER 1.2 Task: OPEN_SPACE_TRAJECTORY_PROVIDER 1. ...

  8. 特征值 与特征向量(机器学习算法原理与实践)

    取至:机器学习算法原理与编程实践(郑捷) # -*- coding: utf-8 -*- # Filename : matrix05.py import operator from numpy imp ...

  9. LSI/LSA算法原理与实践Demo

    目录: 1.使用场景 2.优缺点 3.算法原理 3.1.传统向量空间模型的缺陷 3.2.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Latent Semantic Indexing) 3.3. ...

最新文章

  1. oracle 游标示例
  2. c语言四则运算实验报告,c语言四则运算实验报告.doc
  3. spring mvc学习(26):处理数据模型--从表单到controller传输数据
  4. 集成源码深度剖析:Fescar x Spring Cloud
  5. g标签 怎么设置svg_SVG g元素
  6. django新建一个项目_如何使用Django创建项目
  7. Intel笔记本处理器发展简史(二)
  8.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9. 从五个维度来谈谈视觉设计师如何阐述设计风格
  10. 当下OA系统的使用缺陷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11. java rrd 读取_RRDtool 系列连载-6 :如何从 RRD 数据库中提取数据 - RRDtool - 阿勃的 blog...
  12. 网站底部添加公安备案HTML代码
  13. c# 无法检索解密密钥_使用C#检索Windows产品密钥
  14. 模式识别技术漫谈(1)
  15. word转出图片(使用免费插件)02
  16. Win32公共控件 - 状态栏和工具栏
  17. 深圳白领辞职开办“淘智网”
  18. 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集,主互操作程序集(PIA)是否要求在计算机中安装Microsoft Office才能工作...
  19. 计算机不支持此接口,不支持此接口-请问为什么安装软件会提示不支持此接口我的电脑从前几天开始装很多 爱问知识人...
  20. Const Correctness in C++

热门文章

  1. Python实现文字内容替换
  2. 黑人是晒黑的吗_Indibiome是新的黑人
  3. 【JVM】GC垃圾回收(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 优达棒球赛数据分析项目
  5. java点到直线距离_求取点到直线的距离
  6. CorelDRAW X7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 广告 名片 相册 包装设计
  7. 【操作系统】本地ping出现一般故障解决方案
  8. java怎么读_java怎么读
  9. 【HTML】网页错误码详细报错
  10. Unity中Awake和Start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