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Live / 实地探访 / 热点探秘 / 深度探讨

我们已经听过很多遍类似的说法,即“人工智能代表未来科技的方向”。也许有人不太理解:为什么非得是人工智能,而不是别的技术呢?

这是因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 AI)有着其它高科技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对“类型的识别”和“不断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提高的能力”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小探看到一个对这句话的翻译,是“Who knows the history, who knows the future”,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描述人工智能。AI 不断从已有的数据总结经验,就能对未知的事情做出有把握的判断。要是放在古代,可不就是神仙吗?

事实上,现在的人工智能,真的越来越全能了。它已经用于写诗、创作歌曲、画画和诊断疾病。

谷歌人工智能绘画,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最近,斯坦福大学两位研究人员Yilun Wang 和 Michal Kosinski,创造出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仅仅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照片,就判断出此人的性倾向。

也就是说,你是直男还是同性恋,你喜欢女性还是男性,只要让这个 AI 系统看一看照片就得出结论,而且准确率贼高!

这个研究结果已经写成文章,名为《深度神经网络能比人类更准确地通过面部图片检测性取向》(Deep neural networks are more accurate than humans at detecting sexual orientation from facial images),并发明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期刊上。

下面咱们来看看,人工智能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首先,研究团队从美国约会网站的公开信息资料中提取出 35326 个面部图片样本,并将图片输入一个叫做 VGG-Face 的软件中,该软件会为每一个人脸图分配一个编号。研究人员使用了每个人的一到五张照片,用户则自己报告自己的性倾向和性行为。

然后,神经网络对这些图片进行学习和提取特征,然后把这些特征输入到一个旨在对性取向进行分类的逻辑回归中。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是一种模型,和用于解决二分类(0 or 1)问题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估计某种事物的可能性。在该模型对足够多的数据进行“学习”后,就可以将结果应用于对新样本的计算和判断之中。

该研究得到一个整体性的结果,就是“面部其实包含了更多超出人类大脑能够感知和翻译的信息”,但是人工智能有“能力”识别并总结出这些信息。

比如这个 AI 系统发现:同性恋男性和女性往往具有“性别非典型”特征和表情。举例说明,男同性恋者通常颌骨较窄,鼻子较长,前额较大,即看起来更偏清秀的“瓜子脸”;与直女相比,女同性恋者的下颚较大,前额较小,看起来更“俊朗”。

如图所示:左边是综合样本做出的异性恋者脸部图,右边则是同性恋者脸部图,能明显看出双方的差异,右图中的男女外形更为“中性”,基于性别的典型特征没有左边明显。

图片来自论文截图

此外,虽然女性一般会笑得更多,但女同性恋者的笑容比异性恋者少。而在修饰打扮方面,女同性恋者往往使用较少的眼妆,头发颜色更深,并且穿着暴露皮肤更少、衣领更高的衣服,较少女性化的修饰风格。

论文中总结道:“这项研究观察到的女性气质差异是很微妙的,散布在许多面部特征上,只有在检查许多面部图像的平均值时才会明显”

此处来一张天海佑希的照片加以说明,怎样算是“更偏中性”。女神虽然不是同性恋,但却是“日本女生最想嫁的女人”。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当然还有我们的国民女神林青霞: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接下来大家一定会好奇:这个 AI 系统经过训练后,看到新的人物照片就能给出他的性倾向判断,那么它的准确率高不高?

答案是非常高,尤其是和人类相比较。

如果只给出某个人的一张照片,系统对男女性倾向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 81% 和 71%,与此对照,人类判断的准确率只有 61% 和 54%。如果能获得五张照片,那么准确率会进一步提高到 91% 和 83%。

小探时常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宣称自己能一眼识别同性恋,也时不时看到网友点评某个男明星:“感觉他很有同性恋的气质哎”,或者猜测某两个男明星“他俩应该是真爱吧”......现在可好,不必再捕风捉影,只要把照片给这个人工智能系统,你就能获得更接近真相的判断结果。

不过,除了拿来娱乐,这个系统还有什么用处呢?

研究人员 Michal Kosinski 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极富争议的“产前激素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该理论认为:人体的某些激素会在胎儿性别分化中发挥作用,并且后期也会影响成人的性取向,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具体来说,同性恋倾向的形成,是因为男性胎儿对产前雄激素的暴露不足,或女性胎儿对该激素的暴露过多。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同性恋的起源原因一直没有定论,而这项研究,为“同性恋有生理基础”这一判断提供了证据。

另外,这项技术现在是用来判断性倾向,但未来可以推广应用到检测情绪、智商、甚至是犯下某些罪行的倾向上。

但是,无论是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还是未来的延伸方向,这项研究都引发了极大的道德争议。Kosinski 提到:“我们对这些结果感到非常不安,并花了很多时间考虑是否应该将它们公之于众”。

他们最终公开了论文,随后果然引发了轩然大波。

一部分人斥责此研究为“伪科学”,因为此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美国境内的白种人,并且不能判断双性恋者。

Kosinski 在一篇笔记中反驳道:虽然本研究并不能证明该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种族,但我们发现该结论有适用的可能性。相同的生物学、进化和文化因素促进了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之间差异的形成,这些因素也很可能会影响其他种族。而识别不了双性恋者,不会使得已有的结论失效。

但是更多的讨论集中在:此项研究是否侵犯了他人的性取向隐私

有人认为,如果你打算和一个人成为朋友或者建立更亲密关系,那么知晓对方的性取向是必要的。此前天涯论坛上有过关于“同妻”的热帖,讲述女性嫁给男同性恋后痛苦的婚姻生活。而《华盛顿邮报》上一名作者也写文章说:“我曾经和一个男性第三次见面后,才知道他是打算跟我约会恋爱的”,并对自己没能及时察觉这种浪漫走向而感到很尴尬。

更多人认为:一个人的性取向应该是他或她的隐私,任何人不能随意知晓;在有些地方,如果性取向被公开,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有人给该项研究人员发来了愤怒的邮件:“你肯定知道在一些国家,同性恋是犯罪行为。所以我认为你是一个支持谋杀同性恋者的恐同混蛋。如果不是,请你销毁所有跟这个话题有关的工作,否则,我希望能来个人杀了你,因为你的工作将使很多人受到折磨,甚至死亡。”

来自国际 LGBTI 联合会的图像,显示了世界上同性恋不合法的国家和地区

Kosinski 对这些警告和威胁进行了回复,表明他们并没有创建一个侵犯隐私的工具。此项研究工作其实内容有限,只研究了自称是同性恋或者异性恋的人群;但他同时承认:令人不安的是,我们发现这些技术确实存在这样的(侵犯隐私)风险。

如果这个人工智能系统流传开来,你的照片可能就会被未经允许拿去做测试。毕竟这个时代,想“人肉”出一个社交网络用户都能办到,获取几张照片并非难事。想一想:假如你到了结婚的年龄还没有对象,然后有人拿你的照片去做测试,恰好得出你可能有同性性取向,那么你就可能被流言蜚语缠上。

而小探还想延伸讨论一点:我们说到,该研究方法其实能推广到检测情绪智商乃至犯罪倾向上,假如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信息,都能被人工智能看照片加以判断,这不是妥妥的“刻板印象”吗?

人工智能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到一些普适性结论,然后将结论应用于新的个体上,这种做法人类社会也很常见,但却是不被倡导的。

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和政策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机器学习和 AI 算法,会不经意强化和扩大了社会上流传的,或者用户潜意识中的既定偏见。以上文的性倾向研究为例,如果被广泛使用,那么人们就更容易把气质柔和的男性或者外形俊朗的女性,和同性恋联系起来。

2013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发现:非裔美国人的名字更容易和通缉令形成配对。如果这些数据进入人工智能系统,那么判断新样本时,一个非裔美国人的名字,显然会更容易得到“犯罪倾向高”的预测结果。这已经涉嫌种族歧视。

但是人工智能本身无罪,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社会真实的一面,这个真实一面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洗礼,已经被藏起来了,大家只是嘴上不说而已,却被数据再次揭露出来。如果我们不主动纠正“刻板印象”,那么作为工具的人工智能就会加固这些印象。归根结底,主观能动性在人类手中,人工智能的进步,就如核武器一般,确实有可能被使用者拿来做坏事。

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准确判断你的性取向,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件危险的事儿?


推荐阅读

区块链报告 | 脑机接口报告

硅谷人工智能 | 斯坦福校长

卫哲 | 姚劲波 | 胡海泉

垂直种植 | 无人车

王者荣耀 | 返老还童


你的性取向,其实全写在脸上了相关推荐

  1. 内心的秘密写在脸上,科学家用面部识别预测性取向和犯罪倾向

    By 超神经 中国的一句老话「相由心生」,最近通过斯坦福的科学家用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验证. 他们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人的性取向和犯罪倾向,都可以通过人脸的面部识别分析出来.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

  2. AI竟然可以预测性取向,女装大佬在算法面前不堪一击!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本文经机器之心(微信公众号:almosthuman2014)授权转载,禁止二次转载 这不是广告:大家周六好啊,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福利,请认真看完.同实验室去年毕业的师兄去 ...

  3. 硕士论文研究「AI预测性取向」:化妆等因素并不影响判断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数据与算法之美 2017 年,斯坦福大学的一篇<深度学习通过面部识别判断性取向超越人类>曾引发了极大争议,其通过 AI 算法仅需「看面相」即可判断一个人 ...

  4. HTML 标签全写及描述

    为方便查找,全写与标签一致的不再一一给出全写 标签 全写 描述 DOCTYPE document type 定义文档类型. a anchor 定义锚. abbr abbreviation 定义缩写. ...

  5. 娱乐性质的AI,评测性取向,有可能!~男男是真爱,男女只是为了下一代

    八卦,似乎一直是人类茶余饭后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怎么辨别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关系?比如是好朋友还是好基友? 但是,这一切私密的问题,AI已经能够做到精确识别了,这也着实引起了一波恐慌.就在此前,斯坦福大学 ...

  6. IPv6格式转换(全写转简写)

    有些需要支持ipv6的功能,在展示ip时当然是展示简写ip,但是在收包的时候都是全写ip,需要将其转换: # -*- coding=UTF-8 -*- def ipv6_trans(addr_v6): ...

  7. 微信信息会经过根服务器么,小心,微信这个功能会把包括你性取向在内的信息暴漏的一览无余!...

    这几天,全国各大高校都已经放了暑假,相信不少的小伙伴在假期的时候都会努(wu)力(suo)学(shi)习(shi).这几天,小编回到家后,因为天气炎热就懒得出门.没事就琢磨起了微信这个东西,然而,皇天 ...

  8. AI看脸就知道性取向,不服气的我做了一个实验,结果……

    栗子 晓查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斯坦福有一个看脸预测性取向的AI,如同相面一般,根据面部特征就能判断一个人是直是弯,而且准确度喜人: 男生81%,女生74%. 研究 ...

  9. 就是你把所有代码全写在一个类里的?

    点击上方蓝色"程序猿DD",选择"设为星标" 回复"资源"获取独家整理的学习资料! 作者 | 橙味菌 来源 | https://juejin ...

最新文章

  1. 开源大数据周刊-第76期
  2. python处理表格-python xlrd处理表格常用方法
  3. 汇编语言——基础知识
  4. 非域计算机上模拟域用户,App-V如何让非域内(工作组)PC 也能享受应用程序虚拟化...
  5. 【转】基于jquery,bootstrap数据验证插件bootstrapValidator 教程
  6. 大话WinCE与WinXP应用程序开发的差异性
  7. pca算法介绍及java实现_PCA算法原理及实现
  8. java.lang.IllegalStateException: Ambiguous mapping found. Cannot map ' ' bean method
  9. 苹果手机还原网络设置会怎样_如果你的苹果手机信号不好!要记得这样设置,让你信号轻松满格...
  10. 广东法院公开裁判文书超350万份
  11. 按键精灵 获取网页flash游戏 句柄 以360浏览器为例
  12. 新品周刊 | 雀巢脆脆鲨推出坚果巧克力威化;金宾波本威士忌推出父子合作酒品...
  13. (附源码)spring boot校园拼车微信小程序 毕业设计 091617
  14. 【探花交友】今日佳人
  15. matlab logpolar,GitHub - luxinjin/polar-code: matlab simulation for polar code
  16. 2021Java进阶学习资料!java自学宝典pdf下载
  17. adreno源码系列(五)打开kgsl
  18. 网站广告怎样做效果最好?
  19. 简历模板(毕业学生)
  20. 云计算 刘鹏 第二版 pdf共享

热门文章

  1. mysql删除的时候没有注册表_mysql 注册表删除了怎么 恢复,是不是不能恢复
  2. java metadata 使用_Java DatabaseMetaData getTables()方法与示例
  3.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ex,《计算机应用基础》Excrl期中试题
  4. wegame一键蹲替换文件_手把手讲解 Android hook技术实现一键换肤
  5. 2022年交通出行趋势报告
  6. git打patch包及应用patch
  7. 使用quagga/zebra的RIP实验
  8. NPOI组件下载、引用、基本使用
  9. 实施微服务架构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10. [原创] 人物仿手绘效果--美女篇(超详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