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个代码

服务端:

[cpp] view plaincopy

  1. //s_unix.c
  2. #include <stdio.h>
  3. #include <sys/types.h>
  4. #include <sys/socket.h>
  5. #include <sys/un.h>
  6. #define UNIX_DOMAIN "/tmp/UNIX.domain"
  7. int main(void)
  8. {
  9. socklen_t clt_addr_len;
  10. int listen_fd;
  11. int com_fd;
  12. int ret;
  13. int i;
  14. static char recv_buf[1024];
  15. int len;
  16. struct sockaddr_un clt_addr;
  17. struct sockaddr_un srv_addr;
  18. listen_fd=socket(PF_UNIX,SOCK_STREAM,0);
  19. if(listen_fd<0)
  20. {
  21. perror("cannot create communication socket");
  22. return 1;
  23. }
  24. //set server addr_param
  25. srv_addr.sun_family=AF_UNIX;
  26. strncpy(srv_addr.sun_path,UNIX_DOMAIN,sizeof(srv_addr.sun_path)-1);
  27. unlink(UNIX_DOMAIN);
  28. //bind sockfd & addr
  29. ret=bind(listen_fd,(struct sockaddr*)&srv_addr,sizeof(srv_addr));
  30. if(ret==-1)
  31. {
  32. perror("cannot bind server socket");
  33. close(listen_fd);
  34. unlink(UNIX_DOMAIN);
  35. return 1;
  36. }
  37. //listen sockfd
  38. ret=listen(listen_fd,1);
  39. if(ret==-1)
  40. {
  41. perror("cannot listen the client connect request");
  42. close(listen_fd);
  43. unlink(UNIX_DOMAIN);
  44. return 1;
  45. }
  46. //have connect request use accept
  47. len=sizeof(clt_addr);
  48. com_fd=accept(listen_fd,(struct sockaddr*)&clt_addr,&len);
  49. if(com_fd<0)
  50. {
  51. perror("cannot accept client connect request");
  52. close(listen_fd);
  53. unlink(UNIX_DOMAIN);
  54. return 1;
  55. }
  56. //read and printf sent client info
  57. printf("/n=====info=====/n");
  58. for(i=0;i<4;i++)
  59. {
  60. memset(recv_buf,0,1024);
  61. int num=read(com_fd,recv_buf,sizeof(recv_buf));
  62. printf("Message from client (%d)) :%s/n",num,recv_buf);
  63. }
  64. close(com_fd);
  65. close(listen_fd);
  66. unlink(UNIX_DOMAIN);
  67. return 0;
  68. }

客户端:

[cpp] view plaincopy

  1. //c_unix.c
  2. #include <stdio.h>
  3. #include <sys/types.h>
  4. #include <sys/socket.h>
  5. #include <sys/un.h>
  6. #define UNIX_DOMAIN "/tmp/UNIX.domain"
  7. int main(void)
  8. {
  9. int connect_fd;
  10. int ret;
  11. char snd_buf[1024];
  12. int i;
  13. static struct sockaddr_un srv_addr;
  14. //creat unix socket
  15. connect_fd=socket(PF_UNIX,SOCK_STREAM,0);
  16. if(connect_fd<0)
  17. {
  18. perror("cannot create communication socket");
  19. return 1;
  20. }
  21. srv_addr.sun_family=AF_UNIX;
  22. strcpy(srv_addr.sun_path,UNIX_DOMAIN);
  23. //connect server
  24. ret=connect(connect_fd,(struct sockaddr*)&srv_addr,sizeof(srv_addr));
  25. if(ret==-1)
  26. {
  27. perror("cannot connect to the server");
  28. close(connect_fd);
  29. return 1;
  30. }
  31. memset(snd_buf,0,1024);
  32. strcpy(snd_buf,"message from client");
  33. //send info server
  34. for(i=0;i<4;i++)
  35. write(connect_fd,snd_buf,sizeof(snd_buf));
  36. close(connect_fd);
  37. return 0;
  38. }

使用套接字除了可以实现网络间不同主机间的通信外,还可以实现同一主机的不同进程间的通信,且建立的通信是双向的通信。socket进程通信与网络通信使用的是统一套接口,只是地址结构与某些参数不同。

一、创建socket流程

(1)创建socket,类型为AF_LOCAL或AF_UNIX,表示用于进程通信:

创建套接字需要使用 socket 系统调用,其原型如下: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其中,domain 参数指定协议族,对于本地套接字来说,其值须被置为 AF_UNIX 枚举值;type 参数指定套接字类型,protocol 参数指定具体协议;type 参数可被设置为 SOCK_STREAM(流式套接字)或 SOCK_DGRAM(数据报式套接字),protocol 字段应被设置为 0;其返回值为生成的套接字描述符。

对于本地套接字来说,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是一个有顺序的、可靠的双向字节流,相当于在本地进程之间建立起一条数据通道;数据报式套接字(SOCK_DGRAM)相当于单纯的发送消息,在进程通信过程中,理论上可能会有信息丢失、复制或者不按先后次序到达的情况,但由于其在本地通信,不通过外界网络,这些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

二、命名socket

SOCK_STREAM 式本地套接字的通信双方均需要具有本地地址,其中服务器端的本地地址需要明确指定,指定方法是使用 struct sockaddr_un 类型的变量。

struct sockaddr_un {
    sa_family_t     sun_family;     /* AF_UNIX */
    char    sun_path[UNIX_PATH_MAX];        /* 路径名 */
};

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socket进程通信命名方式有两种。一是普通的命名,socket会根据此命名创建一个同名的socket文件,客户端连接的时候通过读取该socket文件连接到socket服务端。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服务端必须对socket文件的路径具备写权限,客户端必须知道socket文件路径,且必须对该路径有读权限。

另外一种命名方式是抽象命名空间,这种方式不需要创建socket文件,只需要命名一个全局名字,即可让客户端根据此名字进行连接。后者的实现过程与前者的差别是,后者在对地址结构成员sun_path数组赋值的时候,必须把第一个字节置0,即sun_path[0] = 0,下面用代码说明:

第一种方式:

[cpp] view plaincopy

  1. //name the server socket
  2. server_addr.sun_family = AF_UNIX;
  3. strcpy(server_addr.sun_path,"/tmp/UNIX.domain");
  4. server_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un);
  5. client_len = server_len;

第二种方式:

[cpp] view plaincopy

  1. #define SERVER_NAME @socket_server

[cpp] view plaincopy

  1. //name the socket
  2. server_addr.sun_family = AF_UNIX;
  3. strcpy(server_addr.sun_path, SERVER_NAME);
  4. server_addr.sun_path[0]=0;
  5. //server_len = sizeof(server_addr);
  6. server_len = strlen(SERVER_NAME)  + offsetof(struct sockaddr_un, sun_path);

其中,offsetof函数在#include <stddef.h>头文件中定义。因第二种方式的首字节置0,我们可以在命名字符串SERVER_NAME前添加一个占位字符串,例如:

[cpp] view plaincopy

  1. #define SERVER_NAME @socket_server

前面的@符号就表示占位符,不算为实际名称。

提示: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的时候,必须与服务端的命名方式相同,即如果服务端是普通命名方式,客户端的地址也必须是普通命名方式;如果服务端是抽象命名方式,客户端的地址也必须是抽象命名方式。

三、绑定

SOCK_STREAM 式本地套接字的通信双方均需要具有本地地址,其中服务器端的本地地址需要明确指定,指定方法是使用 struct sockaddr_un 类型的变量,将相应字段赋值,再将其绑定在创建的服务器套接字上,绑定要使用 bind 系统调用,其原形如下:

int bind(int socket,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ize_t address_len);

其中 socket表示服务器端的套接字描述符,address 表示需要绑定的本地地址,是一个 struct sockaddr_un 类型的变量,address_len 表示该本地地址的字节长度。实现服务器端地址指定功能的代码如下(假设服务器端已经通过上文所述的 socket 系统调用创建了套接字,server_sockfd 为其套接字描述符):
struct sockaddr_un server_address;
server_address.sun_family = AF_UNIX;
strcpy(server_address.sun_path, "Server Socket");
bind(server_sockfd, (struct sockaddr*)&server_address, sizeof(server_address));

客户端的本地地址不用显式指定,只需能连接到服务器端即可,因此,客户端的 struct sockaddr_un 类型变量需要根据服务器的设置情况来设置,代码如下(假设客户端已经通过上文所述的 socket 系统调用创建了套接字,client_sockfd 为其套接字描述符):
struct sockaddr_un client_address;
client_address.sun_family = AF_UNIX;
strcpy(client_address.sun_path, "Server Socket");

四、监听
服务器端套接字创建完毕并赋予本地地址值(名称,本例中为Server Socket)后,需要进行监听,等待客户端连接并处理请求,监听使用 listen 系统调用,接受客户端连接使用accept系统调用,它们的原形如下:
int listen(int socket, int backlog);
int accept(int socket,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ize_t *address_len);
其中 socket 表示服务器端的套接字描述符;backlog 表示排队连接队列的长度(若有多个客户端同时连接,则需要进行排队);address 表示当前连接客户端的本地地址,该参数为输出参数,是客户端传递过来的关于自身的信息;address_len 表示当前连接客户端本地地址的字节长度,这个参数既是输入参数,又是输出参数。实现监听、接受和处理的代码如下:
#define MAX_CONNECTION_NUMBER 10
int server_client_length, server_client_sockfd;
struct sockaddr_un server_client_address;
listen(server_sockfd, MAX_CONNECTION_NUMBER);
while(1)
{
    // ...... (some process code)
    server_client_length = sizeof(server_client_address);
    server_client_sockfd = accept(server_sockfd, (struct sockaddr*)&server_client_address, &server_client_length);
    // ...... (some process code)
}
这里使用死循环的原因是服务器是一个不断提供服务的实体,它需要不间断的进行监听、接受并处理连接,本例中,每个连接只能进行串行处理,即一个连接处理完后,才能进行后续连接的处理。如果想要多个连接并发处理,则需要创建线程,将每个连接交给相应的线程并发处理。
客户端套接字创建完毕并赋予本地地址值后,需要连接到服务器端进行通信,让服务器端为其提供处理服务。对于 SOCK_STREAM 类型的流式套接字,需要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连接方可使用。连接要使用 connect 系统调用,其原形为

int connect(int socket,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ize_t address_len);

其中socket为客户端的套接字描述符,address表示当前客户端的本地地址,是一个 struct sockaddr_un 类型的变量,address_len 表示本地地址的字节长度。实现连接的代码如下:
connect(client_sockfd, (struct sockaddr*)&client_address, sizeof(client_address));
无论客户端还是服务器,都要和对方进行数据上的交互,这种交互也正是我们进程通信的主题。一个进程扮演客户端的角色,另外一个进程扮演服务器的角色,两个进程之间相互发送接收数据,这就是基于本地套接字的进程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要使用 write 和 read 系统调用,它们的原形为:
int read(int socket, char *buffer, size_t len);
int write(int socket, char *buffer, size_t len);
其中 socket 为套接字描述符;len 为需要发送或需要接收的数据长度;对于 read 系统调用,buffer 是用来存放接收数据的缓冲区,即接收来的数据存入其中,是一个输出参数;对于 write 系统调用,buffer 用来存放需要发送出去的数据,即 buffer 内的数据被发送出去,是一个输入参数;返回值为已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长度。例如客户端要发送一个 "Hello" 字符串给服务器,则代码如下:
char buffer[10] = "Hello";
write(client_sockfd, buffer, strlen(buffer));
交互完成后,需要将连接断开以节省资源,使用close系统调用,其原形为:
int close(int socket);
不多说了,直接使用,大家一定都会,呵呵!
上面所述的每个系统调用都有 -1 返回值,在调用不成功时,它们均会返回 -1,这个特性可以使得我们用 if - else 或异常处理语句来处理错误,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SOCK_DGRAM 数据报式本地套接字的应用场合很少,因为流式套接字在本地的连接时间可以忽略,所以效率并没有提高,而且发送接收都需要携带对方的本地地址,因此很少甚至几乎不使用。
与本地套接字相对应的是网络套接字,可以用于在网络上传送数据,换言之,可实现不同机器上的进程通信过程。在 TCP/IP 协议中,IP 地址的首字节为 127 即代表本地,因此本地套接字通信可以使用 IP 地址为 127.x.x.x 的网络套接字来实现。

Linux进程间通信方式--本地socket相关推荐

  1. linux进程间通信方式及比较

    进程间的通信方式: 1.管道(pipe)及有名管道(named pipe): 管道可用于具有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有名管道除了具有管道所具有的功能外,它还允许无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 2.信号(sig ...

  2. dat关闭某进程_超详细解析!工程师必会的Linux进程间通信方式和原理

    ▍进程的概念 · 进程是操作系统的概念,每当我们执行一个程序时,对于操作系统来讲就创建了一个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资源的分配和释放.可以认为进程是一个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进程通信的概念 · 进 ...

  3. [【转载】 linux进程间通信方式

    目录 目录 进程通信的目的 Linux 进程间通信(IPC)的发展 linux使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 管道( pipe ) 信号量( semophore ) 消息队列( message queue ) ...

  4. linux 进程间通信方式

    1. 用户态和内核态进程通信 1)系统调用,最常用, 比如针对IO,有linux同步io接口(libaio最终也是调用linux同步io系统接口),linux aio ,linux io_uring ...

  5. <Linux进程间通信方式-详细总结>

    文章目录 1.进程间通信(IPC) 2.进程间通信方式一:管道 2.进程间通信方式二:共享内存 3.进程间通信方式三:消息队列 4.进程间通信方式四:信号量 1.进程间通信(IPC) 1.进程间通信方 ...

  6. Linux进程间通信方式

    1. 管道:简单 实现原理: 操作系统的内核借助环形队列机制,使用内核缓冲区实现.特质: 1. 伪文件2. 管道中的数据只能一次读取.3. 数据在管道中,只能单向流动.局限性:1. 自己写,不能自己读 ...

  7. Linux进程间通信(五)——进程间通信

    一.进程间通信简介 Linux的进程通信方式基本上是从Unix平台上的进程通信方式继承而来的.在Unix发展过程中,贝尔实验室和BSD(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伯克利软件发布中心)是Unix发展的主要贡献 ...

  8. Linux应用开发【第四章】Linux进程间通信应用开发

    文章目录 4 Linux进程间通信应用开发 4.1 初识进程 4.1.1 进程的概念 4.1.1.1 程序 4.1.1.2 进程 4.1.1.3 进程和程序的联系 4.1.1.4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4 ...

  9. linux系统线程通信的几种方式,Linux进程间通信-线程间通信

    Linux作为一种新兴的操作系统,几乎支持所有的Unix下常用的进程间通信方法: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套接口. 1.管道 管道( pipe ):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向流动 ...

最新文章

  1. 中台辨析:架构的演进趋势
  2. Promise.race 的原理
  3. 自己动手 从android硬件驱动到APP---(1)硬件驱动层
  4. RabbitMQ使用${}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属性值
  5. 在Windows下如何创建虚拟环境(默认情况下)
  6. mac 下修改 jenkins 端口以及Jenkins的启动、关闭与更新
  7. ASP.NET Web开发实用代码(一)
  8. ionic/cordova即时通讯解决方案(上)
  9. 原因好消息: 自己主动算法设计推箱子游戏(三)
  10. android 原理 组合控件_Android自定义控件之组合控件
  11. 应用程序无法正常启动0xc0150002
  12. Qt中使用SQLite
  13. 发包Byte速率和发包个数速率和带宽的关系
  14. python 广告联盟_谷歌广告月入10000美金的一些经验谈
  15. java简易计算器报告_JAVA实训报告简易计算器.doc
  16. android 转码工具下载,m3u8视频转码工具
  17. 【产品】产品原型设计工具 Axure 和 Mockplus 对比
  18.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怎样算是转型?
  19. python:os.chdir()
  20. 西北乱跑娃 -- fastapi设置静态文件以及跨域访问

热门文章

  1. Cesium调用Geoserver发布的 WMS、WFS服务
  2. 2017.3.23下午
  3. Owner Useful links
  4. 小心pthread_cond_signal和SetEvent之间的差异
  5. java逆向_Java逆向基础之异常
  6. response对象设置返回状态_postman 设置全局变量
  7. linux中查看相关日志记录,linux重启查看日志及历史记录 查询原因
  8. 点击网页跟踪php代码的工具,使用ltrace工具跟踪PHP库函数调用的方法
  9. java实现周期任务_java定时任务的实现方式
  10. linux的i o模型,浅谈Linux 网络 I/O 模型简介(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