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内存概念
    • 1.1 内存作用
    • 1.2 逻辑地址VS物理地址
    • 1.3 装入的三种方式
      • 1.3.1 绝对装入
      • 1.3.2 可重定位装入
      • 1.3.3 动态重定位装入
    • 1.4 链接的三种方式
      • 1.4.1 静态链接
      • 1.4.2 装入时动态链接
      • 1.4.3 运行时动态链接
    • 1.5 内存的基础知识小结
  • 2 内存管理
    • 2.1 内存管理的任务
    • 2.2 内存保护的两种方法
    • 2.3 内存管理小结
  • 3 内存空间扩充
    • 3.1 内存空间扩充之覆盖技术
    • 3.2 内存空间扩充之交换技术
    • 3.3 覆盖与交换技术小结
  • 4 内存空间分配
    • 4.1 单一连续分配
    • 4.2 固定分区分配
    • 4.3 动态分区分配
    • 4.4 连续分配管理小结
    • 4.5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 4.5.1 首次适应算法
      • 4.5.2 最佳适应算法
      • 4.5.3 最坏(大)适应算法
      • 4.5.4 邻近适应算法
      • 4.5.5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小结

1 内存概念

1.1 内存作用

内存可存放数据。程序执行前需要先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一一缓和CPU与硬盘之间的速度矛盾

思考: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系统中会有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也就是说会有多个程序的数据需要同时放到内存中。那么,如何区分各个程序的数据是放在什么地方的呢?
方案:给内存的存储单元编地址

内存地址相当于酒店旅馆中的小房间,酒店管理者为了便于管理每个房间,采取给每个房间编号
内存中也有一个一个的“小房间”,每个小房间就是一 个“存储单元”


如果计算机“按字节编址”, 则每个存储单元大小为1字节,即1B,即8个二进制位
如果字长为16位的计算机 “按字编址”,则每个存储单元大小为1个字;每个字的大小为16个二进制位
存储单元大小由计算机按字编址还是按字节编址来确定

一台手机/电脑有4GB内存,是指该内存中可以存放4X2 30个字节。

如果是按字节编址的 话,也就是有4X2 30=232个“小房间”
这么多“小房间”,需要232个地址才能一一标识,所以地址需要用32个二进制位来表示(0~232-1)
210=1K (千)
220=1M (兆,百万)
230=1G (十亿,千兆)
可以通过内存的大小,让我们确定地址长度应该是多少(即要多少个二进制位才能表示相应数目的存储单元)

1.2 逻辑地址VS物理地址

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宿舍四个人一起出去旅行,四个人的学号尾号分别是0、1、2、3。
住酒店时酒店给你们安排了4个房号相连的房间。四个人按学号递增次序入住房间。比如0、1、2、3号同学分别入住了5、6、7、8号房间。
四个人的编号0、1、2、3其实是一个“相对位置”,而各自入住的房间号是一个“绝对位置”。

只要知道0号同学住的是房号为N的房间,那么M号同学的房号一定是N+M

指令中的地址也可以采用这种思想。编译时产生的指令只关心“相对地址”,实际放入内存中时再想办法根据起始位置得到“绝对地址”。

相对地址又称逻辑地址,绝对地址又称物理地址。

从写程序到程序运行:

  1. 编译:由编译程序将用户源代码编译成若干个目标模块(编译就是把高级语言翻译为机器语言)
  2. 链接:由链接程序将编译后形成的一组目标模块,以及所需库函数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装入模块
  3. 装入(装载):由装入程序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运行

程序经过编译、链接后生成的指令中指明的是逻辑地址(相对地址),即:相对于进程的起始地址而言的地址

如何将指令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策略:三种装入方式

  1. 绝对装入
  2. 可重定位装入(静态重定位)
  3. 动态运行时装入(动态重定位)
1.3 装入的三种方式
1.3.1 绝对装入

绝对装入:在编译时,如果知道程序将放到内存中的哪个位置,编译程序将产生绝对地址的目标代码。 装入程序按照装入模块中的地址,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

编译、链接后得到的装入模块的指令直接就使用了绝对地址。

绝对装入只适用于单道程序环境。 程序中使用的绝对地址,可在编译或汇编时给出,也可由程序 员直接赋予。通常情况下都是编译或汇编时再转换为绝对地址。

1.3.2 可重定位装入

静态重定位:又称可重定位装入。编译、链接后的装入模块的地址都是从0开始的,指令中使用的地址、数据存放的地址都是相对于起始地址而言的逻辑地址。可根据内存的当前情况,将装入模块装入到内存的适当位置。装入时对地址进行“重定位”,将逻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地址变换是在装入时一次完成的)。

静态重定位的特点是在一个作业装入内存时,必须分配其要求的全部内存空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存,就不能装入该作业。 作业一旦进入内存后,在运行期间就不能再移动,也不能再申请内存空间。

1.3.3 动态重定位装入

动态重定位:又称动态运行时装入。编译、链接后的装入模块的地址都是从0开始的。装入程序把装 入模块装入内存后,并不会立即把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而是把地址转换推迟到程序真正要执行 时才进行。因此装入内存后所有的地址依然是逻辑地址。这种方式需要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的支持。

1.4 链接的三种方式
1.4.1 静态链接
  1. 静态链接:在程序运行之前, 先将各目标模块及它们所需的库函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文件(装入模块), 之后不再拆开。
1.4.2 装入时动态链接
  1. 装入时动态链接:将各目标模块装入内存时,边装入边链接的链接方式。
1.4.3 运行时动态链接
  1. 运行时动态链接:在程序执行中需要该目标模块时,才对它进行链接。其优点是便于修改和更新,便于实现对目标模块的共享。

1.5 内存的基础知识小结

2 内存管理

2.1 内存管理的任务

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当然也需要对内存进行管理,要管些什么呢?

1.操作系统负责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1. 操作系统需要提供某种技术从逻辑上对内存空间进行扩充
    游戏GTA的大小超过60GB,按理来说这个游戏程序运行之前需要把60GB数据全部放入内存。然而,实际我的电脑内存才12GB,但为什么这个游戏可以顺利运行呢?
    ——虚拟技术(操作系统的虚拟性)
  1. 操作系统需要提供地址转换功能,负责程序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转换
    为了使编程更方便,程序员写程序时应该只需要关注指令、数据的逻辑地址。而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这个过程称为地址重定位)应该由操作系统负责,这样就保证了程序员写程序时不需要关注物理内存的实际情况。
    三种装入方式实现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转换:
  1. 操作系统需要提供内存保护功能。保证各进程在各自存储空间内运行,互不干扰
    使得各个进程只能访问自己的内存空间
2.2 内存保护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在CPU中设置一对上、下限寄存器,存放进程的上、下限地址。进程的指令要访问某个地址时,CPU检查是否越界。

方法二:采用重定位寄存器(又称基址寄存器)和界地址寄存器(又称限长寄存器)进行越界检查。
重定位寄存器中存放的是进程的起始物理地址。界地址寄存器中存放的是进程的最大逻辑地址。

2.3 内存管理小结

3 内存空间扩充

3.1 内存空间扩充之覆盖技术

引入覆盖技术,用来解决“程序大小超过物理内存总和”的问题

覆盖技术的思想:

将程序分为多个段(多个模块)。 常用的段常驻内存,不常用的段在需要时调入内存。
内存中分为一个“固定区”和若干个“覆盖区”。
需要常驻内存的段放在“固定区”中,调入后就不再调出(除非运行结束)
不常用的段放在“覆盖区”,需要用到时调入内存, 用不到时调出内存

由图可见,未使用覆盖技术时,程序执行需要使用8K+8K+10K+12K+4K+10K=52K的内存空间
采用覆盖技术后,需要8K+10K+12K=30K的内存空间

必须由程序员声明覆盖结构,操作系统完成自动覆盖。
缺点:对用户不透明,增加了用户编程负担。 覆盖技术只用于早期的操作系统中,现在已成为历史。

3.2 内存空间扩充之交换技术

交换(对换)技术的设计思想:内存空间紧张时,系统将内存中某些进程暂时换出外存,把外存中某些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换入内存(进程在内存与磁盘间动态调度)
暂时换出外存等待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挂起态,suspend
挂起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就绪挂起、阻塞挂起两种状态
.
中级调度(内存调度),就是要决定将哪个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重新调入内存。

交换技术面临的问题:

  1. 应该在外存(磁盘)的什么位置保存被换出的进程?
  2. 什么时候应该交换?
  3. 应该换出哪些进程?
  1. 具有对换功能的操作系统中,通常把磁盘空间分为文件区和对换区两部分。

    (1)文件区主要用于存放文件,主要追求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因此对文件区空间的管理采用离散分配方式;
    (2)对换区空间只占磁盘空间的小部分,被换出的进程数据就存放在对换区。由于对换的速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速度,因此对换区空间的管理主要追求换入换出速度,因此通常对换区采用连续分配方式。
    (3)总之,对换区的I/O速度比文件区的更快。
  1. 交换通常在许多进程运行且内存吃紧时进行,而系统负荷降低就暂停。
    例如:在发现许多进程运行时经常发生缺页,就说明内存紧张,此时可以换出一些进程; 如果缺页率明显下降,就可以暂停换出。
  1. 可优先换出阻塞进程;可换出优先级低的进程;为了防止优先级低的进程在被调 入内存后很快又被换出,有的系统还会考虑进程在内存的驻留时间…

注意:虽然交换技术会将内存中某些进程暂时换出外存,但进程的PCB会常驻内存,不会被换出外存

3.3 覆盖与交换技术小结

4 内存空间分配

内存空间分配可分为连续分配管理方式和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指为用户进程分配的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

4.1 单一连续分配

在单一连续分配方式中,内存被分为系统区用户区
系统区通常位于内存的低地址部分,用于存放操作系统相关数据;用户区用于存放用户进程相关数据。
单一连续分配 内存中只能有一道用户程序,用户程序独占整个用户区空间。

优点:实现简单;无外部碎片;可以采用覆盖技术扩充 内存;不一定需要采取内存保护(eg:早期的PC操作系统MS-DOS)。
缺点:只能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中;有内部碎片;存储器利用率极低。

4.2 固定分区分配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支持多道程序的系统,为了能在内存中装入多道程序,且这些程序之间又不会相互干扰,于是将整个用户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在 每个分区中只装入一道作业,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最 简单的一种可运行多道程序的内存管理方式。

固定分区分配可分为分区大小相等、分区.大小不等两种类型

分区大小相等:缺乏灵活性,但是很适合用于用一台计 算机控制多个相同对象的场合(比如:钢铁厂有n个相 同的炼钢炉,就可把内存分为n个大小相等的区域存放 n个炼钢炉控制程序)
分区大小不等:增加了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大小的进 程需求。根据常在系统中运行的作业大小情况进行划分 (比如:划分多个小分区、适量中等分区、少量大分区)

操作系统需要建立一个数据结构——分区说明表,来实现各个分区的分配与回收。每个表项对应一个分区,通常按分区大小排列。每个表项包括对应分区的 大小、起始地址、状态(是否已分配)。

分区号 大小(MB) 起始地址(M) 状态
1 2 8 未分配
2 2 10 未分配
3 4 12 已分配
······· ······· ······· ·······
  1. 用数据结构 的数组(或 链表)即可 表示这个表
    当某用户程序要装入内存时,由操作系统内核程序根据用户程序大小检索该表, 从中找到一个能满足大小的、未分配的分区,将之分配给该程序,然后修改状 态为“已分配”。

优点:实现简单,无外部碎片。
缺点:a.当用户程序太大时,可能所有的分区都不能满足需求,此时不得不采用覆盖技术来解决,但这又会降低性能; b.会产生内部碎片,内存利用率低。

4.3 动态分区分配

动态分区分配又称为可变分区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不会预先划分内存分区,而是在进程装入内存时, 根据进程的大小动态地建立分区,并使分区的大小正好适合进程的需要。因此系统分区的大小和数目是可变的。

动态分区分配核心问题:
1.系统要用什么样的数据结构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
2.当很多个空闲分区都能满足需求时,应该选择哪个分区进行分配?
3.如何进行分区的分配与回收操作?

  1. 系统要用什么样的数据结构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
    两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
    每一时刻系统分配如下:

    采用空闲分区表:
    空闲分区表:每 个空闲分区对应 一个表项。表项 中包含分区号、 分区大小、分区 起始地址等信息
分区号 大小(MB) 起始地址(M) 状态
1 20 8 空闲
2 10 32 空闲
3 4 60 空闲

空闲分区链:
空闲分区链:每个分区的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分别设置前向指 针和后向指针。起始部分处还可记录分区大小等信息


  1. 当很多个空闲分区都能满足需求时,应该选择哪个分区进行分配?


现有进程5(4MB)调入内存,应该用最大的分区进行分配?还是用最小的分区进行分配?又或是用地址最低的部分进行分配?
把一个新作业装入内存时,须按照一定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


  1. 如何进行分区的分配与回收操作? 假设系统采用的数据结构是“空闲分区表”… 如 何 分 配 ?

情况一:回收区的后面有一个相邻的空闲分区

此时分区表是

分区号 大小(MB) 起始地址(M) 状态
1 10 32 空闲
2 4 60 空闲

假设此时进程4运行结束,将进程4占用的4M内存空间回收,而后面有一块10M的相邻空闲区

此时空闲分区表:

分区号 大小(MB) 起始地址(M) 状态
1 14 28 空闲
2 4 60 空闲

两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合并为一个

情况二:回收区的前面有一个相邻的空闲分区

此时空闲分区表:

分区号 大小(MB) 起始地址(M) 状态
1 20 8 空闲
2 10 32 空闲

假设此时进程3运行结束,将进程3占用的18M内存空间回收,而前面有一块10M的相邻空闲区

此时空闲分区表:

分区号 大小(MB) 起始地址(M) 状态
1 20 8 空闲
2 28 32 空闲

两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合并为一个

情况三:回收区的前、后各有一个相邻的空闲分区


此时空闲分区表:

分区号 大小(MB) 起始地址(M) 状态
1 20 8 空闲
2 10 32 空闲
3 4 60 空闲

假设此时进程4运行结束,将进程4占用的4M内存空间回收,而后面有一块10M的相邻空闲区,前面有一块20M的内存空间

分区号 大小(MB) 起始地址(M) 状态
1 34 8 空闲
2 4 60 空闲

三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合并为一个

情况四:回收区的前、后都没有相邻的空闲分区


此时空闲分区表:

分区号 大小(MB) 起始地址(M) 状态
1 4 60 空闲

假设此时进程2运行结束,将进程2占用的14M内存空间回收,而后面有一块4M的不相邻空闲区

此时空闲分区表:

分区号 大小(MB) 起始地址(M) 状态
1 14 28 空闲
2 4 60 空闲

注:各表项的顺序不一定按照地址递增顺序排列,具体的排列方式需要依据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来确定。

动态分区分配又称为可变分区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不会预先划分内存分区,而是在进程装入内存时, 根据进程的大小动态地建立分区,并使分区的大小正好适合进程的需要。因此系统分区的大小和数目是可变的。

动态分区分配没有内部碎片,但是有外部碎片。
内部碎片,分配给某进程的内存区域中,如果有些部分没有用上。 外部碎片,是指内存中的某些空闲分区由于太小而难以利用。

如果内存中空闲空间的总和本来可以满足某进程的要求, 但由于进程需要的是一整块连续的内存空间,因此这些 “碎片”不能满足进程的需求。 可以通过紧凑(拼凑,Compaction)技术来解决外部碎片。


进程1如何分配内存空间?
紧凑法挪位

从而就可以将进程1调入内存

4.4 连续分配管理小结

4.5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解决的问题:
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 当很多个空闲分区都能满足需求时,应该选择哪个分区进行分配?

4.5.1 首次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每次都从低地址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能满足大小的空闲分区。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 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4.5.2 最佳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由于动态分区分配是一种连续分配方式,为各进程分配的空间必须是连续的一整片区域。因此为了保证当“大进程”到来时能有连续的大片空间,可以尽可能多地留下大片的空闲区, 即,优先使用更小的空闲区。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次序链接。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 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缺点:每次都选最小的分区进行分配,会留下越来越多的、很小的、难以利用的内存块。因此这种方法会产生很多的外部碎片

4.5.3 最坏(大)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为了解决最佳适应算法的问题——即留下太多难以利用的小碎片,可以在每次分配时优先使用最大的连续空闲区,这样分配后剩余的空闲区就不会太小,更方便使用。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减次序链接。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 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缺点:每次都选最大的分区进行分配,虽然可以让分配后留下的 空闲区更大,更可用,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较大的连续空闲区被 迅速用完。如果之后有“大进程”到达,就没有内存分区可用了。

4.5.4 邻近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首次适应算法每次都从链头开始查找的。这可能会导致低地址部分出现很多小的空闲分区,而每次分配查找时,都要经过这些分区,因此也增加了查找的开销。如果每次都从上次查找结束的位置开始检索,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顺序排列(可排成一个循环链表)。每次分配内存时从上次查找结束的位置开始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首次适应算法每次都要从头查找,每次都需要检索低地址的小分区。 但是这种规则也决定了当低地址部分有更小的分区可以满足需求时, 会更有可能用到低地址部分的小分区,也会更有可能把高地址部分的大分区保留下来(最佳适应算法的优点)

邻近适应算法的规则可能会导致无论低地址、高地址部分的空闲分区都有相同的概率被使用,也就导致了高地址部分的大分区更可能被使用,划分为小分区,最后导致无大分区可用(最大适应算法的缺点)
综合来看,四种算法中,首次适应算法的效果反而更好

4.5.5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小结

11 操作系统第三章 内存管理 内存的基本知识 内存管理 内存空间扩充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相关推荐

  1. 操作系统 第三章 内存管理

    这一章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内存管理基本是相同的,正因如此,会出现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结合的题目,属于很重要的部分,仅次于进程部分. 3.1 内存管理概念 内存管理指的是操作系统对内存的划分和动态分配 ...

  2. 操作系统第三章-内存管理

    写在前面:本文参考王道论坛的 操作系统考研复习指导单科书 下面的流程图很重要. 加入快表的基本分页 加入快表的二级页表!! 虚拟存储器:请求分页的流程图. 文章目录 第三章 内存管理 3.1 内存管理 ...

  3. (王道408考研操作系统)第三章内存管理-第二节3:页面置换算法2

    上接: (王道408考研操作系统)第三章内存管理-第二节2:页面置换算法1 文章目录 一:时钟置换算法(CLOCK) (1)简单时钟置换算法 (2)改进型时钟置换算法 二:页面置换算法总结 一:时钟置 ...

  4. (王道408考研操作系统)第三章内存管理-第二节1:虚拟内存管理基本概念

    文章目录 一:传统存储管理方式的弊端 二:局部性原理与高速缓冲技术Cache (1)Cache基本原理 (2)局部性原理 三:虚拟内存的定义和特征 (1)定义 (2)特征 四:虚拟内存实现 内存管理需 ...

  5. 操作系统——第三章(内存管理)

    内存 内存是用于存放数据的硬件,程序执行前需要先被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 进程运行的基本原理: 编辑源代码文件 然后进行编译,由源代码文件生成目标模块,此时高级语言被翻译为机器语言 链接:由目标 ...

  6. 操作系统 第三章:内存管理

    目录 一:内存管理概念 基础知识 内存管理的概念 覆盖与交换 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非连续分配) 基本地址变换机构 具有快表的地址变换机构 两级页表 基本 ...

  7. (王道408考研操作系统)第三章内存管理-第一节6-1: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之基本分页存储管理

    文章目录 一:分页存储管理基本思想 二:分页存储管理基本概念 (1)页框和页 (2)页框和页关系 (3)分页的优点 三:分页存储管理实现地址转换 (1)借鉴连续分配管理方式中的动态重定位 (2)分页管 ...

  8. 操作系统(三十五)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3.4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管理是指为用户进程分配的内存空间是连续的一片空间 目录 3.4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3.4.1 单一连续分配 3.4.2 固定分区分配 3.4.3 动态分区分配 3.4 ...

  9. 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连续分配管理、页式、段式、段页式、快表、二级页表)

    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E411D7nH 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连续分配管理.页式.段式.段页式.快表.二级页表) 内存被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系统 ...

最新文章

  1. 零起点学算法10——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2. Linux下使用Opencv打开笔记本摄像头
  3. Tiling_easy version
  4. 百度是如何收录没有提交过的新站
  5. js写的程序如何上线到linux,将 Node.js 应用发布到 Linux 应用服务 - Visual Studio | Microsoft Docs...
  6. rsync实现文件同步
  7. Asymptote 学习记录(2):例子阅读
  8. 漫谈:Java和Python现在都挺火,我应该怎么选?Java和Python优缺点比较。
  9. 浅谈iptables防SYN Flood攻击和CC攻击
  10. linux 全球用户数量,全球Linux用户市场占有率升至2.78%
  11. UIwebView缩放
  12. UHDTV (超高清电视)的色域与取样精度及格式
  13. Docker部署项目的步骤,按步骤一步一步来,一切都会成功
  14. Java 8 中的 Map 骚操作,学习下
  15. mysql本地数据库地址_mysql数据库本地地址
  16. c#获取网口扫描枪数据
  17. Redis入门指南(三)
  18. ceph 删除 osd
  19. 【数据结构与算法】- 排序(算法)
  20. plt 字体 times new roman Ubuntu添加windows启动项

热门文章

  1. 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值钱,别人怎么觉得你值钱?
  2. vim 函数列表插件
  3. 计算机组成原理节拍分为几种,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答案第七章
  4. python历史波动率_历史波动率计算(旧文)
  5. python 嵌套型partials(nested partials)的使用
  6. 数据结构之优先队列:优先队列的介绍与基础操作实现,Python代码实现——14
  7. c语言文件压缩与解压缩实验报告,哈弗曼树的文件压缩和解压实验报告(C语言).doc...
  8. mysql连接池_数据库技术:数据库连接池,Commons DbUtils,批处理,元数据
  9. Chapter3-1_Speech Separation(Deep Clustering, PIT)
  10. LeetCode 1779. 找到最近的有相同 X 或 Y 坐标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