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llades NO.I in G minor op.23》

音乐地址 : http://music.163.com/song?id=534040966&userid=539620943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在钢琴音乐领域内写下大量杰出的作品,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18,19世纪的古典音乐,丰富了欧洲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创作生涯可分两大时期:华沙时期和巴黎时期,从具有抒情音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式的特点。《第一叙事曲》这首宏伟的史诗性乐曲是他后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叙事曲(ballade)是13 ~ 14 世纪流行于法国的音乐体裁主要用于歌曲,常以古代传说和幻想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属于声乐体裁的范畴,后来器乐曲中也运用这种体裁,肖邦是第一个把叙事曲运用到器乐中来的作曲家,叙事曲与民间史诗,文学和诗歌有密切联系,具有浓厚的叙事性,像讲故事一样侃侃而谈。肖邦创造性地将这种体裁运用到钢琴器乐曲中,由此提升为集叙事性、戏剧性、交响性和史诗性于一体的大型乐曲,结构复杂,内容丰富,有宽广的展开,有鲜明的戏剧性冲突。肖邦的叙事曲深受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的影响,洋溢着民间风格,具有民间歌曲性质,并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和变奏手法,体现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愿望。大多数研究肖邦的人都认为《第一叙事曲》受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之的史诗巨作《康拉德。华伦洛德》影响,这首叙事曲充满叙事性的表现力和戏剧性的激情,感人至深,是肖邦四首叙事曲中最脍炙人口,最常被演奏的一首。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这四首叙事曲写于1831至1842年之间,也就是肖邦21岁至32岁这段充满青春朝气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肖邦音乐创作上的高峰期。他创作的四首叙事曲,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创作上来的作曲家,他为叙事曲这一体裁领域内的发展、为李斯特和其后的交响诗、交响画、音诗、音画等奠定基础。

肖邦把原先用于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体裁借过来,用于钢琴叙事曲的创作,这一大胆的创新与受到同乡诗人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民间风格表现在民歌的格调和民间的语言,肖邦叙事曲的民间风格表现在民歌性质的主题、民间音乐的即兴性的变奏手法。肖邦用器乐这一新的形式、新的语言来表现诗的形象、诗的意境及其个人对诗的主观感受,器乐叙事曲体裁恰巧吻合了他的需求,他开凿了器乐叙事曲体裁的先河,为叙事曲体裁拓宽了使用的范围,丰富和发展了叙事曲的音乐表现。

  肖邦运用叙事曲这一体裁创作的四首钢琴叙事曲,广泛采用非规范的混合曲式结构。这表明了叙事曲这一体裁与混合曲式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明了肖邦要用混合曲式结构原则来表现叙事曲曲析复杂的思想内容,表明了器乐叙事曲体裁这一新的形式因为与文学、戏剧作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必然带来曲式结构上的变更。

  肖邦是历史上第一位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中来的音乐家。由于叙事曲这一新的器乐体裁形式需要用无词的语言来表达音乐内容,由于叙事曲与诗歌、文学的密切联系,以及诗歌、文学内容的史诗性、戏剧性需要通过这一新的体裁形式去表达,因此,肖邦冲破传统的典型规范及用新的结构形式取代旧的结构形式是不可避免的。

  肖邦叙事曲深受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影响,美国音乐批评家及著述家詹姆士·基本兹·休涅刻在出版于1900年的《肖邦---其人及其音乐》一书中认为肖邦是一个"聪明人",因为他不给人以有关叙事曲内容的更明确的线索,接着说:"《第一叙事曲》是根据《康拉德·华伦洛德》而写的,《第二叙事曲》肖邦承认是受亚当· 茨凯维支的《魔湖》的直接影响而写的,而《第三叙事曲》则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女水妖》而写的。"至于《第四叙事曲》,一般并不认为和密茨凯维支的某一具体作品有所联系,只有少数人认为是受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三个布德力斯》的影响而写的。肖邦四首叙事曲采用了混合曲式结构,他把奏呜原则、变奏原则和回旋原则结合起来,运用到钢琴叙事曲这一新的体裁和新的创作内容中去。如《第一叙事曲》中,两主题的音乐发展主要是用变奏的手法来处理的,并且两主题在展开部的位置上保持着完整的结构,这就使展开具有主题再现的性质,这样整个结构又具有回旋的原则了,因为两主题分别都出现了三次。

  另外,肖邦写作第一叙事曲时,他面临着由新的体裁和新的内容所提出的新的创作任务,他需要通过奏呜原则来表现叙事曲戏剧性的内容,但传统的奏呜曲式规范又不能完全符合创作构思和音乐形象发展的要求,把主题分解为动机和乐节、模进转调的奏呜曲式展开手法,对于气息宽广的抒情、叙事性体裁已不适应,他需要把传统的奏呜曲式结构进行适应音乐内容的调整,他用主题变奏展开的手法处理音乐的发展,避免主题发展过程中的尖锐对立。他的音乐形象发展是递进的过程,而非平衡的过程。还有此曲再现部中,副部先再现、主部后再现,这就形成了集中对称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曲式两端能以相同的主部主题来概括,不仅强调了作为主要乐思的主部主题所代表的形象,也加强了曲式收拢的感觉,主部主题作为被最后肯定的部分,随之不再出现对比因素,这就有助于获得完满的结束。

  肖邦《第二叙事曲》采用奏呜曲式主题对比的原则和回旋曲式的原则相结合的作法,这也是创作构思和音乐形象发展的线索所决定的。此曲具有鲜明的形象,开始是牧歌式的、幽静的音乐。有一支很纯朴甚至天真的从容不迫的旋律,此后充满了惊慌不安情绪的急板闯入,一阵狂风骤雨过后又出现了开始时的音乐,这里对前面主题进行紧缩。这之后对此主题进行了展开,运用复调及变奏手法对其进行发展。舒曼在《音乐新报》评论肖邦《第二叙事曲》时写道?quot;我们必须注意到《叙事曲》是一首最出色的作品。肖邦已经写过一首同一名称的作品,那是他最狂热和最有独创性的作品之一;新的一首是不同的---艺术性逊于第一首,但幻想及情趣则并不多样,其中热情奔放的插部似乎是后来加进去的。我记得很清楚,当肖邦在这里演奏这首《叙事曲》时,是结束在犉大调上,而现在则结束在犪小调上…?quot;由于此曲最后有开头主题"回光返照"式的再现,所以回旋曲式的因素是很清楚的。

  索洛夫磋夫在《肖邦的创作》一书里谈到肖邦第三首bA大调叙事曲的形式时说:" bA大调叙事曲的形式非常独特。这是集中的结构,非常严谨而且极有逻辑。无疑肖邦在这道叙事曲里是以奏呜性原则为基础的,但同时这里也有回旋曲的因素和自由的变奏;要想把这首曲子的结构放进任何一种古典形式的框框里是很困难的。这是浪漫派把传统形式加以真正的革新和综合的范例。"此曲一开始是带有幻想性的歌唱性旋律,前四小节问句从右手旋律开始,由左手旋律结束,而答句则相反,这是"谈话"式的形式,强调了音乐的叙事性质。

  肖邦《第四叙事曲》是他此体裁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创作于1842年。这首叙事曲有两个主要主题,第一主题在此曲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他酷爱它,他在此曲中对它进行了四次变奏,此曲总的骨架是奏呜曲式原则,但用变奏手法对主题进行发展,而且运用此方法造成主题的色彩性变化,又因为主题的多次变奏之间加进了其他的成分,因此它又具有回旋曲式原则。除此之外,此曲第二主题在曲中先后出现了两次,两次的调性及性格截然不同。第一次调性为bB大调,性格为安谧宁静的;这里悠扬的音调和温柔的和弦配置,使它具有圣咏般的意境,第二次调性为bD大调,性格是明朗、欢快的,但低声部的上行音阶给它带来某些惊恐,这是一次主题的升华。如此看来,此曲是多种结构原则混合的结果。此曲具有奏呜曲式呈示、展开、再现的总体结构,但它又没有遵照古典奏呜曲式的调性规范。副部在呈示部中出现在bB大调上,在再现部中则出现在bD大调上,再现部中的副部调性同此曲主要调性没有统一。从奏呜曲式主、副部调性对比与统一和主题展开两大特点来看,此曲主题展开的特点占优势。在展开部中,主部富于诗意的幻想性因素得到了自由的发展。这里即兴性的展开和华丽的演奏技巧相结合,而且引子以完整的形式在犃大调上再现作为展开部的结束。引子后面加上了轻巧、柔和而透明的华彩,好像一阵微风吹散了引子的回声。再现部中副部进行了戏剧性的处理,低音部奔腾的音阶改变了原先的柔弱性格而变得生气勃勃。由于音域的扩大和力度的增强,音乐充满了坚毅的力量和悲愤的热情,旋律被淹没在响亮的和弦与琶音的浪涛声中。这之后是狂风暴雨般的尾声,这是肖邦大型作品中所特有的悲壮激昂的形象。

  肖邦生活的时代,为混合曲式的兴起提供了温床。当然在这以前时代的音乐作品中,也能够看到使用混合曲式结构的作品。但在19世纪产生了一种尽可能把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综合起来的倾向,由于作曲家要求曲式在表现作品的内容上更加灵活、准确,更符合不同具体作品的需要,因而在作品结构上突破某一典型曲式的限制,吸取其他曲式的、有助于表现所希望表现内容的结构手法来予以丰富的作法大大得到发展。例如器乐的发展手法在声乐作品中的出现,声乐的朗诵音调在器乐中的运用;类似叙事曲等体裁的作品大量产生,在同一作品中音乐综合表现各种不同情绪如抒情性、戏剧性、史诗性等;这自然就影响到不同曲式形成和发展原则的深刻的相互渗透与混合。

  肖邦在混合曲式结构上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他在这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是一位较早把混合曲式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的作曲家,他对其后音乐创作中的打破传统曲式规范、吸收不同曲式的特点、按音乐形象的要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曲式原则加以综合的结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式分析:

这首叙事曲的戏剧性结构是沿着这样一条线索发展的—从抒情性专向悲剧性,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但处理非常自由,其结构图式如下:

1、引子(1 - 7 小节) 4 / 4 拍子 g 小调

2、呈示部(8 - 93 小节) 6 / 4 拍子

(8 - 35 小节)   主部    g 小调

(36 - 67小节)  连接部  g小调---降B大调

(68 - 93 小节)  副部降  降E 大调

3、展开部(94 - 165 小节) 6 / 4 拍子

(94 - 105 小节)  主部  a 小调

(106 - 125小节)  副部  A 大调

(125 –137小节)  插部第一段落 降 E大调

(128 –165 小节) 插部第二段落  降 E大调

4、再现部(166 - 207 小节) 6 / 4 拍子

(166 - 193 小节) 副部  降E 大调

(194 - 207 小节) 主部  g小调

5、尾声(208 - 264 小节) g 小调

2.1 引子 LARGO(广板)

引子的开头是庄严而又深沉的双手齐奏。第一句是缓慢而沉重的上行分解和弦,和弦为降二级六和弦(那波里和弦);第二句是温柔而抒情的小幅度下行流动。两个乐句前后对比、遥相呼应,一方面把人们引向远古的回忆;另一方面又预示着全曲史诗性的音乐性质,它像是乐曲的开场白。

尤其是第一个音为二分音符,音区较低,双手齐奏,给人以深沉的感觉,吸引注意力等待继续地讲述。二级六分解上行了两小节后第三小节变为叹息和疑问般的音调,停在升F上,后一小节又从升F继续发展,像是回答,给人一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第6—7小节和弦为下属六—六级二,比第三小节给为沉重的叹息包含了悲剧性的因素。之后引出主部,从速度和节拍上看已经属于主部但从和声上市引子的终止式---属七到主,是引子和主部打成一片,前后相互贯穿,引子自然的引出主部主题。从情绪上看,无和声的同音八度使人联想到大提琴的齐奏,以猛烈的气势上升,有庄严深沉,静穆宽广的气息,类似于史诗的特点,后转移到高音区到达顶点之际,逐渐变成一段悲歌,它以忧伤询问的音调结束。7 小节引子中的情绪是极其复杂的,充满了不安定的紧张感,第6 ~ 7 小节开始出现了和弦,这如同要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倾诉出来一样,但是从和声效果来看,倾诉并没有完全完成,而成为一个贯穿始终的叹息动机。这种和声效果,给聆听者一种迫切的审美期待,从而引出了呈示部。引子概括了全曲由史诗性和抒情性转向悲剧性的布局。从速度上看,引子用LARGO(广板)的速度,音乐静穆深沉,

2.2呈示部Moderate(中板)

呈示部由三部分——主部,连接部和副部组成。在奏鸣曲中,主部和副部是全曲发展的主要线索,在呈示部中陈述主题,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将主部主题展开继续发展。

主部:本曲由第8 小节开始进入主部主题,节奏转换成了6 / 4拍。

是单一型的主部,内部没有对比,从结构上看是收拢性的,内部没有对比,以第一小节的材料为动机展开发展的。从和声和调性上看,和收拢型的主部,从和声和调性上看,开始主要是主与属功能的交替,到21小节转到了下属调到c小调,加强主调的下属功能,持续了五小结后回到g小调,最后由属到主停在主和弦上。从旋律上看开头的旋律都是一问一答,在和声上是从不稳定到稳定,,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只是回答不同,但都是叹息的音调。从第21小节开始不仅调性转为下属调,旋律也逐渐丰富,从左手的级进转为右手的级进,推动乐曲的发展,是低沉的音调逐渐明朗,特别是第32小节的二级六,给人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第33小节的华彩句也非常精彩,由低音跳进滑到高音区,又级进滑行下来,左手暂时离调到平行大调降B大调的属和弦上,解决到主后又回到g小调,主部收拢结束,为收拢性乐段。

连接部 :(36—68),共有32小节,在呈示部的主部与副部之间,承接主部主题继续发展又预示副部主题的陈述,承接主部主题的调性预示副部主题的调性,

是主部与副部两个主题过渡的桥梁。第36小节开始进入连接部,从g小调的主音开始,36--44小节是有一个动机发展而来的,类似于节奏模进,有两个乐句,第二乐句变化重复第一乐句,以4个一组的8分音符为单位进行,4小节之后,单位进行了变化,头一个音符变为2分音符时,音乐变的不安起来。从44--54小节是导和弦与主和弦的交替,后来直接演变为导和弦的分解下行,音乐变的越来越快,仿佛海浪般汹涌而来,甚至让人觉得惊惶。之后解决到主和弦,右手分解琶音急速上行有急速的下滑,从右手上下起伏的旋律中,能让你感到自己在被海浪玩弄的小舟上是那么的恐惧和无助。左手沉重的和弦伴奏仿佛是掀起恶浪的真正力量之所在。这是一个具有独立的艺术形象和主题功能的段落,规模较大。在大浪稍稍宁静的时刻,副部主题悄悄地来到了,从这里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离调,从g小调经过 F大调和降B 大调,降B 大调的主和弦即后调降E大调的属和弦,为在降E 大调上呈示出副部主题做好属准备。从旋律上,最后几小节左手出现了空洞的四度和五度音程,速度逐渐减慢。力度上第63 小节渐弱、渐安静的(calando)。第64 小节渐消失的(smorz)。如余韵般引接了副部主题(第67 小节最后的四分音符)。第67 小节稍慢(Meno mosso),轻声的、弱声的(sotto voce)。

副部:降E大调开始,共15小节,是个8+7的复乐段结构左手以琶音为主,悠美而且让人觉得背后蕴藏着无穷的能量似的。主部的昏暗与副部的明亮相互映衬,形成鲜明对比与主部相比副部的情绪比较明朗,宁静柔和而富有诗意,婉转而气息宽广的旋律线在在波状的伴奏音型上自由舒展着,左手的分解和弦从容、稳定,不惹人注意地衬托着副部主题。此时为pp 的性质,如轻声的吟唱,直入人的心灵深处。肖邦是一个钢琴诗人,他的诗意在这里得了极大的发挥。第73 小节的第二个四分音符G 音,以及第74 小节第二个二分音符F 音,表现出了耳朵难以发觉的稍许兴,。从72 ~ 74 小节的每一个第一拍,要用长强音,同时中间部分可以渐快。76-81小节重复第一乐句,从第82 小节开始,右手出现了三连音,左手的和声织体来自于主部主题后半部分的分解和弦音型,像微风吹送着柔和的气氛。此处,要把第一拍的音响用充沛的声音弹奏出来,使各个小节非常自然地连接起来。第85 ~ 86 小节运用了三连音八分音符旋律,且出现了降D 降C 降A 音,酝酿出独特的明暗变化。第92 小节渐慢(rallentando),引入展开部,整个呈示部结束。

2.3展开部:

从94小节开始进入了展开部,这里是全曲发展的高潮。由主部,副部和插部组成,与呈示部不同的是主部和副部之间没有连接部。在展开部中,主题的发展,旋律,和声与调性较主部更加丰富。

主部:首先展开主部,采用呈示部主部主题的材料,但在a小调上奏出。作者在展开手法上采用了性格变奏,在展开时保持了句子的完整性,色彩非常灰暗,左手始终有属持续音伴随,属持续引的不解决表现了作者彷徨茫然的心情,具有悲剧色彩。速度和力度发生了变化意味着情绪也发生变化,主部由pp逐渐达到fz,将情绪推到高潮,引出副部主题。

副部:第106小节展开了副部主题,采用副部主题的材料,由于调性从中音区降E大转为高音区八度的A大调,因此产生愉快高昂的歌唱性很强的效果,使音乐一度摆脱乐曲前部分的压抑气氛。主题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旋律更丰富,强有力的和弦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悲愤之,这是副题的一次性格变奏,具有动力性,另人感动的副部主题爆发出了非常大的能量,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密斯凯维支叙事诗中的英雄气概,充满了热情喜悦,激昂奔放的情绪。右手八度的旋律及左手柱式和弦的的伴奏织体都变的非常饱满,和声极为丰富,每个和弦在ff的力度上如革命的炮声般撞击着人们的心灵,那是渴望自由的呐喊,那是对敌宣战的呐喊。从118小节由三个上行音阶,将情绪推上高潮 ,第124小节和弦通过等音转换转到降E大调属和弦.

插部:有两个阶段,126—137小节为第一阶段,138—165小节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个即兴的乐段,在降E和声大调上展开,旋律以伴音级进为主比较模糊,和声比较简单,都是属和弦。速度逐渐加快,具有幻想的性质。

第138小节是展开的第二个阶段,左手具有圆舞曲的节奏特征,仍在降E大调上,旋律轻盈,雀跃,活泼,诙谐,和声进本上是属到主的交替.

第146小节要注意左手的旋律,开始准备再现降E大调上,第146—148时半音上行的旋律模进,第150—153小节属于节奏模进,不停的离调。第154小节的和声也非常有特点,通过等音转换转回降E大调。

这一乐段弹奏的速度非常快,一气呵成,通过模进将力量又重新积累起来,在经过长距离的右手旋律及力度爬升后,第167小节,副部首先出现在再现部中。

2.4再现部

再现部是倒置的---副部在前主部在后。此时的调性却仍在降E大调上竟然没有和主部的调性统一,他在性格和色彩上保持了展开部的英雄气概,同时又接近呈示部明朗的抒情性,这是又一次主题的提升。

副部:从166小节开始进入再现部的副部主题,左手的琶音比呈示时密集了一倍,右手的和弦改为8度双音,但有许多自由变奏的因素,显得情绪更加走向高潮,仿佛让人感觉胜利是最终的。但是随后在第180小结,再现了结束部素材,又一次出现了叹息,其中透着无比的无奈,让人觉得结果也许并不太妙,也许全曲的结尾会给一个答案的。

主部:调性回归g小调,由于没有连接部节奏更加紧凑,右手旋律没变,左手的伴奏延续副部再现的织体,主持续音仍保持着,同展开部一样充满了惊惶不安的情绪。随着音乐发展情绪的变化,悲壮激昂的热情继续上升,第194小节,在g小调上出现了主部再现,并始终在终止四六——属——主的连接上,天空的乌云变得一望无际,仿佛要吞下整个世界似的,只剩几缕阳光还能艰难地透出让人分辨这是白昼而非夜晚。悲剧的色彩让人更加清晰地感知。到206小节达到全曲的最高潮,乐段在208小节完全收拢。接着是庞大的尾声部分,期待着的结局就将出现。

2.5  尾声

由新的主题材料构成,充满悲剧性的紧张气氛,旋风般的节奏,弱拍上的强音,右手由柱式和弦转为分解和弦的激素上行与下行,这一切都令人耳目一新,用火一样的热情来弹奏。我弹奏这首曲子时,尾声是我最大的技术难关,经过不断的专门练习,结果仍然不尽人意,希望经过这次的分析能够更好的演奏。第230小节结构开始扩充,低音不得半音阶上行和力度的渐强相配合,向着高峰推进,表现了热情的沸腾。第242--249小节,音节在几个八度间上下驰骋。

从256小节开始是尾声的尾声,在长长的音阶从下快速把人抛向高空,空拍像是急刹车,一下停干脆了,但音乐的感觉不断,接下来主部的悲剧主题交织在激烈的动荡中做最后的深沉的叹息,最后,在非常刺耳的双手反向—同向的八度中,结束全曲。

3他古典奏鸣曲的不同

《第一叙事曲》的曲式结构是比较自由的奏鸣曲式,与贝多芬等创作的 奏鸣曲不同 ,下面我们拿贝多芬的奏鸣曲开进行比较

一  贝多芬的奏鸣曲在呈示部出现的两个主题在展开部中通过变奏,模仿,反复,转调,离调,旋律加花等方法进行展开,在再现部进行收拢。《第一叙事曲》的两个主题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保持原来的乐段结构,没有进行变化展开,只在情绪,力度,伴奏织体上有变化,在展开部中调性也有变化 ---主部转到g小调的二级调小调,副部转到降E大调的下属A调大调。

二  在呈示部和展开部中有着篇幅比较大的 连接部和插部。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连接部只起过渡作用,篇幅较小。插不也是一样,有的奏鸣曲中间没有插部 。《第一叙事曲》的连接部(36—37)有31小节 ,比主部主题的规模还要大,并且写得非常丰富,几个乐句都是不同动机的展开,却衔接的非常自然。展开部两个主题的插部规模更加庞大,共40小节 ,类似于精彩的华彩 ,除了153—155小节的离调以外都在降E大调上进行。整个插部可分为两个段落:125—137小节为第一段落,138—165小节为第二段落。两个段落由不同的动机发展而来,中间连接的非常自然,结束时由下行音阶自然过渡到E大调。

三  调性布局。贝多芬的《献给约瑟夫.海顿》呈示部两个主题是两个不同的调性,但再现部中调行回归到逐步主题的调行,主部与副部统一了调性,巩固了调性。《第一叙事曲》呈示部主部主题g小调,副部为降E大调,再现时两个主题各自回到原来的调性,这与古典作曲家的做法是不同的。

四  再现时副部在前,主部在后。《第一叙事曲》插部结束后直接先再现副部主题,中间没有连接再现主部主题。这与其他奏鸣曲由很明显的不同,据我分析,原因大致有两个:1 由于当在展开部第四段落中疏散了的力量重新凝聚起来的时候,音乐形象接近于副部;2 由于按照音乐形象发展的结局,色彩比较黯淡的主部由放在后面过渡到悲剧性尾声的必要;3 调行上副部主题再现为降E大调,逐步为g小调,主部在后一方面可直接过渡到小调的尾声,中间不需要转调连接,另一方面主部在后更有巩固g小调调性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看出《第一叙事曲》与其他古典奏鸣曲的不同,是比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但另一方面,他又继承了古典奏鸣曲的特点。首先在调性上,虽然再现时主部与副部的调性不同,但主部还是回归调性。其次在结构上,虽与其他奏鸣曲不同,但大致继承了古典奏鸣曲的模式,最后再主题展开,在展开部中保持了原先乐段结构,但也是主题变形,性格变奏,从听觉上与呈示部由明显不同。肖邦创作的这首叙事曲既继承了古典奏鸣曲的特点,又根据自己的创新和发扬了自己的风格。

总结  :

《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精神气质的英雄颂歌,它诞生在华沙革命失败的年代。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的时候,正流亡在法国。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希望可以说是这首叙事曲的创作动机。肖邦在音乐中所表现的“英性”和“悲剧性”的内容,事实上成为鼓舞当时波兰民族斗争的精神力量。

作者在引子开场白,呈示部沉重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展开部中的爱国热情逐渐的增长,在经过展开部的洗礼,所有的怀念和回忆都有了一种英雄般豪迈的气概,在最后仍回到了悲剧性的高潮。这首曲子是肖邦又一从抒情到悲剧结局,具有较强戏剧性的作品典范。《g小调叙事曲》从怀念过去开始,主部仿佛拨动了弹弦乐器,在讲述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连接部从思虑重重变的心潮澎湃。副部是从心底里浮现出来的幸福回忆。结束部则表现了一颗飞向祖国的心。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主部和副部的主题一再变形,表现出发扬蹈厉、英勇威武的气概,在如火如荼的尾声的尾声中结束。

转载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1bffff0100y1vh.html

肖邦 第一叙事曲 赏析相关推荐

  1. OSChina 周四乱弹 ——今天家里只有我和女室友,我想……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Osc乱弹歌单(2017)请戳(这里) [今日歌曲] @爱漫爱 :再听一遍肖邦第一叙事曲: <第一叙事曲>- 肖邦 ...

  2. 《焦元溥古典音乐入门指南》学习笔记————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还在听古典音乐?

    一 .  音乐很难懂吗?那是你听的方式不对. 1.古典音乐不能听了前后一节就忘了前一节,他需要记忆才能够欣赏的来. 就像看书一样,如果想要听大型的音乐作品,一定要有记忆训练.增加音乐记忆. 比如古典音 ...

  3. 【Other】推荐点好听的钢琴曲

    2013-12-13 16:19 匿名 | 浏览 138977 次 音乐钢琴 推荐点好听的钢琴曲,纯音乐也可以thanks!!! 2013-12-14 19:34 网友采纳 热心网友 巴洛克:帕海贝尔 ...

  4. c#十二星座速配系统_不同的调是否具有独立色彩?作曲时如何选择用什么调?...

    小白也来强答一记吧!只是讲讲想法,dalao莫怪. 建设ing 调性的色彩,应该可分为绝对和相对:绝对指作品所选调性的色彩感:相对指转调产生的色彩感. 而初接触古典的我找过很多资料.工具书.帖子--其 ...

  5. 【天光学术】音乐教育论文:钢琴演奏触键在不同音乐时期的特征分析(节选)

    于亚男 摘 要: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触键这一问题是较为重要的技术性问题,也是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基础,钢琴本身音质.音色等多方面因素都会直接对钢琴触键造成影响.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效果.触键以 ...

  6. 古典音乐常见体裁分类

    套曲(Cycle)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曲.如: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 组曲(Suite) 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如:格里格<培尔·金特> ...

  7. 【091】肖邦《降B小调第一夜曲》

    肖邦<降B小调第一夜曲> 点击播放 简介: 肖邦的演奏之旅从家乡波兰出发,经过维也纳,到德国时家乡被俄国占领,最后在巴黎演奏完后无家可归,就定居了.这首曲子创作于1831年,此时肖邦刚在巴 ...

  8.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 ...

  9.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给我勇气的句子]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钢琴诗人—肖邦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Polish-born composer and renowned pianist, was the creator of 55 mazurkas( ...

  10. 摇杆怎么映射到键盘_[评测]YAMAHA PSRSX900:雅马哈升级幅度最大的高端编曲键盘键盘中国原创评测...

    本文图片均由本人亲自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年前就收到这台国行PSR-SX900了.在这一个月特殊的日子里,不能出门,幸好有sx900的陪伴,让我可以天天弹琴.唱歌打发时间...现在很多地方开始逐渐复工 ...

最新文章

  1. java vs .net
  2. 悬浮提示工具(悬浮出现自动消失)
  3. Module 'matplotlib' has no 'contourf' member 使用Python导入matplotlib模块报错
  4. Vector Enumeration
  5. Django模版(二)
  6. 《深入浅出数据分析》第十章第十一章
  7. 以二维振动为例展示使用matlab画圆形三维图的偷懒方法
  8. ReportViewer教程(8)-对报表作一些调整(格式和属性)
  9. ClassNotFoundException: javax.validation.ValidatorFactory
  10. 前端Vue3中级视频(240分钟)评分95分
  11. 新浪研发中心: Berkeley DB 使用经验总结
  12. sql选择题_SQL选择
  13. MySQL备份与恢复详解(热备、冷备等相关术语解释)
  14. 2-OAuth2腾讯微博开放平台API小试
  15. SSH和SSM有什么区别?
  16. css过度动画使用简介及animate.css库使用简介
  17. C. Balanced Stone Heaps
  18. python,爬取图片
  19. Fiori 磁贴配置
  20. android6.0程序未安装,Android Studio出包在6.0系统上提示应用未安装的解决

热门文章

  1. input标签 各属性解释
  2. Android手机玩8086汇编
  3. 常用工具及常用解决方案
  4. 【程序设计与实践】实验四:自动寄存柜(C语言)
  5. 由batch 命令setlocal enabledelayedexpansion引发的
  6. python读取邮箱邮件_Python读取我的outlook邮箱并分析邮件
  7. python运行出现OSError: [WinError 87] 参数错误。
  8. 5.1.2全景声音箱摆位_5.1.2全景声系统私人家庭影院设计方案
  9. [转帖]Dockerfile设置默认时区
  10. Bios开启CPU虚拟化后,进不了系统,解决办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