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合

1.1. 概念

  • 等势:A、B两集合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则称A与B等势,记为 A ~ B。
  • 可数集合:与自然数集合N等势的集合。集合基数为阿列夫零。包括:正奇数集合,质数集合,有理数集合Q。
  • 不可数集合:与开区间(0, 1)等势的集合。集合基数为阿列夫。

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 A

1.2. 特殊集合

自然数集N,有理数集Q,实数集R,空集∅,全集E,A的幂集P(A) = {x | x ⊆ A}

当A = ∅时,P(A) = {∅}

1.3. 集合运算

  • 异或(对称差):去掉两个集合交集的元素,再并起来

2. 命题逻辑

2.1. 联结词

  1. 蕴涵联结词:P → Q

    • 如果P,则Q
    • 因为P,所以Q
    • 只要P,就Q
    • P仅当Q
    • 只有Q,才P
    • 除非Q,才P
    • 除非Q,否则¬P
  2. 优先级:否定、合取∧、析取∨、蕴涵、等价

    ps. 当两个命题不同时成立时,异或可以用析取表示

2.2. 命题公式

分类:重言式(永真)、矛盾式(永假)、可满足式(有真)

2.3. 等价关系

  • 等值式:若A ↔ B是重言式,则记为等值式A ⇔ B,也即A与B等价。
  • 吸收律:G ∧ (G ∨ H) = G;G ∨ (G ∧ H) = G
  • 蕴涵式:G → H = ¬G ∨ H
  • 等价式:G ↔ H = (G → H) ∧ (H → G)

2.4. 范式

  • 文字:命题变元或命题变元的否定
  • 子句:文字析取构成
  • 短语:文字合取构成
  • 析取范式:由短语析取构成
  • 合取范式:由子句合取构成
  • 主析取范式:极小项,文字默认为真,真值表找1
  • 主合取范式:极大项,文字默认为假,真值表找0

2.5. 推理

基本推理形式

  • 推理有效:前提都为真,则结论为真。
  • 判定定理:A₁,A₂,…,An → B为重言式,当且仅当A₁,A₂,…,An ⇒ B有效。
  • 证明有效:
    1. 真值表法
    2. 等值演算法
    3. 主析取范式法(包含所有极小项则为重言式)

自然演绎法

  • 概念:给若干前提,推出一个结论

  • 推理定律:

    1. 附加律:A ⇒ A ∨ B或B ⇒ A ∨ B
    2. 简化律:A ∧ B ⇒ A或A ∧ B ⇒ B
    3. 假言推理:A → B,A ⇒ B
    4. 拒取式:A → B,¬B ⇒ ¬A
    5. 析取三段论:A ∨ B,¬B ⇒ A
    6. 假言三段论:A → B,B → C ⇒ A → C
    7. 构造性二难:A → B,C → D,A ∨ C ⇒ B ∨ D
    8. 破坏性二难:A → B,C → D,¬B ∨ ¬D ⇒ ¬A ∨ ¬C
    9. 合取引入:A,B ⇒ A ∧ B
  • 推理规则(自然推理系统):

    1. 规则P(前提引入规则):推导过程中,可随时引入前提集合中任一个集合。
    2. 规则T(结论引入规则):推导过程中,可随时引入由一个或多个前提推导出来的中间结果。
    3. 规则CP(置换规则):如果能由前提集合Γ与公式P推出结论S,则能由Γ推出P → S。
    4. 上面八条推理定律形成的规则
  • 证明推理:

    1. 直接证明法
    2. 附加前提证明法:用规则CP
    3. 归谬证明法(反证法):将结论否定式作为前提,用直接证明法推出矛盾式。原理如下:
      ① 若证A₁,A₂,…,An ⇒ B
      ② 即证A₁,A₂,…,An → B为重言式
      ③ 又由蕴涵式:¬(A₁ ∧ A₂ ∧ … ∧ An) ∨ B为重言式
      ④ 由反证法:A₁ ∧ A₂ ∧ … ∧ An ∧ ¬B为矛盾式。

3. 谓词逻辑

3.1. 概念

  • 个体、谓词、量词

  • ∀x(P(x) → Q(x)):在个体域D中的任意x,如果其有性质P,则其就有性质Q。

    1. x是个体变元
    2. ∀x是全称量词(全称用→,存在用∧)
    3. P、Q是谓词,也被称为原子公式

    例:所有人都会说话。P:x是人。Q:x会说话。

  • 公式:全称合式公式,原子公式是合式公式,¬P,P∨Q,P∧Q,P→Q,P↔Q都为合式公式,带量词的合式公式也是合式公式。

  • 约束变元:个体变元x在使用变元x量词的辖域内,则称x为约束变元。

  • 自由变元:不在辖域内则成为自由变元。

  • 闭式:一个公式内无自由变元,则称该公式为闭式。

3.2. 谓词公式

分类:永真式(逻辑有效式)、矛盾式(永假式)、可满足式

3.3. 公式等价关系

  • 等价:若公式P ↔ Q是永真式,则P ⇔ Q是等值式,也即公式P与公式Q等价。
  • 共有:命题公式的等价关系在谓词公式中依然成立。
  • 特有:P、Q含有变元x,S不含变元x
    1. 改名规则:∀xP(x) = ∀yP(y);存在量词同理
    2. 量词转换律:¬∀xP(x) = ∃x¬P(x);¬∃xP(x) = ∀x¬P(x)
    3. 量词辖域扩展/收缩律:
      • ∀x(P(x) ∧ S) = ∀xP(x) ∧ S;析取同理,存在量词同理。
      • ∀x(P(x) → S) = ∃xP(x) → S;存在量词同理。
      • ∀x(S → P(x)) = S → ∀xP(x);存在量词同理。
    4. 量词分配律:
      • ∀x(P(x) ∧ Q(x)) = ∀xP(x) ∧ ∀xQ(x)
      • ∃x(P(x) ∨ Q(x)) = ∃xP(x) ∨ ∃xQ(x)
    5. 无法用量词分配的情况:
      • ∀xP(x) ∨ ∀xQ(x) = ∀x(∀y)(P(x) ∨ Q(y))
      • ∃xP(x) ∧ ∃xQ(x) = ∃x∃y(P(x) ∧ Q(y))

3.4. 范式

  • 前束范式:将¬内移到原子公式前,量词在公式最前端。利用谓词公式等价关系将一个公式转化成前束范式。

    ps. 根据量词的辖域可以利用改名规则

3.5. 推理

推理形式

  • 判定定理:类比于命题推理,A₁,A₂,…,An → B为永真式,当且仅当A₁,A₂,…,An ⇒ B有效。

推理定律

  1. 命题的推理定律仍适用于谓词推理
  2. 每个谓词逻辑的基本等值式,都可以推出两条推理定律,如由¬∀xP(x) = ∃x¬P(x):
    ¬∀xP(x) ⇒ ¬P(x);¬P(x) = ¬∀xP(x)
  3. 两条特殊的定律:
    • ∀xP(x) ∨ ∀xQ(x) ⇒ ∀x(P(x) ∨ Q(x))
    • ∃x(P(x) ∧ Q(x)) ⇒ ∃xP(x) ∧ ∃xQ(x) 合取的存在推出存在的合取

推理规则(自然推理系统)

  1. 命题中的所有推理规则
  2. UI(全称消去规则,用于消去全称量词):∀xP(x) ⇒ P©,c为任意个体常量;或∀xP(x) ⇒ P(y),不产生歧义即可。
  3. EI(存在消去规则):
    • ∃xP(x) ⇒ P©,c为使P©为真的特定个体常量
    • ∃xP(x, y) ⇒ P(f(y), y)
  4. UG(全称引入规则,用于引入全称量词):P(y) ⇒ ∀xP(x),不产生歧义即可
  5. EG(存在引入规则):P© ⇒ ∃xP(x),c为特定个体常量;或P(x) ⇒ ∃yP(y)
  • 推理过程:消去量词;命题推理;如果结论中有量词,则最后引入量词。
    如果消去量词同时用到了UI和EI,先用EI,再用UI(因为EI中的个体常量必须满足P© = 1,若先用UI,得到的个体常量不一定满足该条件)。
    若一个变量用EI规则消去量词,则其引入量词时只能用EG规则;而采用UI规则消去的,引入量词时UG和EG都可用。这是由规则的性质决定的。

4. 二元关系

4.1. 概念

  • 有序对:<x, y>称为有序对,或序偶。

  • 笛卡尔积:若有集合A,B,则集合A×B = {<x, y>|(x∈A)∧(y∈B)}是集合A与B的笛卡尔积。

    笛卡尔积不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但对并交运算满足分配律。
    ∅与任意集合的笛卡尔积都是空集。

  • 二元关系:要么是空集,要么是元素为有序对的集合,记为R。若<x, y>∈R,则记作xRy。A与B间关系的种类为2∣A∣⋅∣B∣2^{|A|\cdot|B|}2∣A∣⋅∣B∣,A上的关系的种类为2∣A∣²2^{|A|²}2∣A∣²。
    R的定义域domR,值域ranR,域fldR = domR ∪ ranR;A称为前域,B为后域。

  • 几个重要关系:

    1. R = ∅,则R为空关系
    2. R = A×B,则R为A到B的全关系,记为EAE_{A}EA​
    3. R = IAI_{A}IA​ = {<x, x>|x∈A},则R为A上的恒等关系
  • 关系表示:枚举、图形、关系矩阵(是布尔矩阵)

4.2. 关系运算

  • 布尔矩阵运算:交∧、并∨、积⊙(矩阵乘法)

  • 关系运算:

    1. 并∪、交∩、差-、补。
    2. 复合R ◦ S:<x, y> ◦ <y, z> = <x, z>,是从A到C的关系;R和S关系矩阵作布尔积运算,得到结果即为R ◦ S的关系矩阵。
    3. 逆R−1R^{-1}R−1:<x, y>变为<y, x>;R的关系矩阵转置即为R的逆。
    4. 限制 R ↑\uparrow↑ A = {<x, y> | x ∈ A ∧ xRy}
    5. 像 R[A] = ran(R | A)
  • 运算性质:

    1. 复合运算结合律与同一律(IAI_{A}IA​ ◦ R = R ◦ IAI_{A}IA​ = R)
    2. 复合分配律:
      • R ◦ (S ∪ T) = R ◦ S ∪ R ◦ T,左复合同理
      • R ◦ (S ∩ T) ⊆ R ◦ S ∩ R ◦ T,左复合同理
    3. 逆运算:
      • (R◦S)−1(R ◦ S)^{-1}(R◦S)−1 = S−1S^{-1}S−1 ◦ R−1R^{-1}R−1
      • (R∪S)−1(R ∪ S)^{-1}(R∪S)−1 = R−1R^{-1}R−1 ∪ S−1S^{-1}S−1,交和差同理
      • domR = ranR−1ranR^{-1}ranR−1,反之同理
    4. 幂运算:
      • R⁰ = IAI_{A}IA​
      • Rm+nR^{m+n}Rm+n = RmR^{m}Rm ◦ RnR^{n}Rn
      • (Rm)n(R^{m})^{n}(Rm)n = RmnR^{mn}Rmn
      • 收敛性

4.3. 关系性质

  • 五个性质

    一个关系能同时具有多个性质,如IAI_{A}IA​同时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 性质的保守性

    1. R,S自反,R−1R^{-1}R−1、R ∩ S、R ∪ S、R ◦ S也自反
    2. R,S反自反,R−1R^{-1}R−1、R ∩ S、R ∪ S、R - S也反自反
    3. R,S对称,R−1R^{-1}R−1、R ∩ S、R ∪ S、R - S也对称
    4. R,S反对称,R−1R^{-1}R−1、R ∩ S、R - S也反对称
    5. R,S传递,R−1R^{-1}R−1、R ∩ S也传递
  • 闭包

    1. 定义:为使关系R满足所需要的性质,向R中尽可能少的添加元素,得到关系R’,使R’满足该性质,R’即为闭包。自反闭包记为r®,对称闭包记为s®,传递闭包记为t®
    2. 用关系运算求闭包:
      • r® = R ∪ IAI_{A}IA​
      • s® = R ∪ R−1R^{-1}R−1
      • t®利用上述收敛性公式求

4.4. 特殊关系

等价关系

  • 等价关系:A上自反,对称,传递的关系。

  • 等价类:设R为A上的一个等价关系,x∈R,则满足{y | y ∈ A ∧ xRy}的集合称为x的等价类,记为[x]R[x]_{R}[x]R​,可简记为[x]。即x的等价类就是所有满足xRy的,y的集合。

  • 等价类的性质:

    1. [x]非空
    2. 若xRy,则[x] = [y];否则[x] ∩ [y] = ∅
    3. ∪{[x] | x ∈ A} = A
  • 商集:{[x]R[x]_{R}[x]R​ | x ∈ A},称为A关于R的商集,记作A / R。即A所有等价类的集合。

  • 集合的划分:将集合的元素划分,商集就是对A的一个划分,也称由R导出的等价划分。
    一个集合有多种划分,不同等价关系导出不同的划分;且可由划分确定一个等价关系,假设有划分{S₁, S₂, …, SnS_{n}Sn​},则对应的等价关系为{(S₁ × S₁) ∪ (S₂ × S)₂ ∪ … ∪ (Sn×SnS_{n} × S_{n}Sn​×Sn​)}。

偏序关系

  • 偏序关系:A上自反,反对称,传递的关系R,记为≼,并将<a, b> ∈ ≼记为a ≼ b,<A, ≼>称为偏序集。该关系一般用于排序,因此是反对称的,典型的关系就是实数集上的小于等于关系。

  • 可比:x ≼ y或y ≼ x则称x与y可比。

  • 覆盖:当x ≼ y,且不存在z,使得x ≼ z ≼ y,则称y覆盖x。

  • 哈斯图:本质就是采用一些规则化简关系图

    1. 取消每个点自环(因为自反性)
    2. 取消由传递性产生的边
    3. 重新排列每条边,使得箭头方向均朝上,然后去掉箭头(因为反对称性)
  • 特殊元素:设<A, ≼>是偏序集,B是A的一个子集

    1. 最大元与最小元:∃b ∈ B,对∀x ∈ B,都有x ≼ b(b ≼ x),则称b为最大元(最小元)。

      必须与集合内其他元素都可比,且最大或最小。
      从哈斯图上看,单独的最高点(最低点)才是最大元(最小元)。

    2. 极大元与极小元:∃b ∈ B,对∀x ∈ B,不存在b ≺ x(x ≺ b),则称b为极大元(极小元)。

      在与其可比元素构成的集合内最大或最小。
      从哈斯图上看,只要处于子集的最高点(最低点),就都是极大元(极小元)。

    3. 上界与下界:∃a ∈ A,对∀x ∈ B,都有x ≼ a(a ≼ x),则称a为B的上界(下界)。a可以有多个。
    4. 上确界和下确界:上界(下界)的最小元(最大元),它们是唯一的。
  • 拟序关系:A上反自反,反对称,传递的关系,用≺表示

  • 全序关系:若偏序集<A, ≼>任意的x和y都可比,则称“≼”为全序关系,<A, ≼>为全序集,或线序集(因为哈斯图的元素排成一条线)

4.5. 函数

  • 定义:设f是集合A到B的关系,且对∀x ∈ A,都存在惟一的y ∈ B,使得<x, y> ∈ f,则称f是A到B的函数,记为 f: A → B。

    定义域(原像)domf = A;值域(像)ranf = B。

  • 函数的两个前提:domf中任意元素都有像;domf中同一元素有且仅有一个像。

  • 关系与函数的区别:

    区别 种数 基数 第一元素
    关系 2∥A∥×∥B∥2^{\|A\|×\|B\|}2∥A∥×∥B∥ 0 ~ |A|×|B| 可重复
    函数 ∥B∥∥A∥\|B\|^{\|A\|}∥B∥∥A∥ |A| 不可重复
  • 特殊函数:

    1. 特征函数:设A为集合,对∀A’ ⊆ A,A’的特征函数χA′:A→{0,1}\chi_{A'}:A\to\{0,1\}χA′​:A→{0,1}定义为
      χA′(a)={1,a∈A′0,a∈A−A′\chi_{A'}(a)= \begin{cases} 1,\qquad a\in A' \\ 0,\qquad a\in A-A' \end{cases} χA′​(a)={1,a∈A′0,a∈A−A′​
  • 函数类型:

    1. 单射:x与y一一对应;单射 ⇔ 对∀x₁,x₂ ∈ A,若x₁ ≠ x₂,则f(x₁) ≠ f(x₂)。
    2. 满射:ranf = B;满射 ⇔ 对∀y ∈ B,一定∃x ∈ A,使得f(x) = y。
    3. 双射:f单射且满射。
  • 函数运算

    1. 复合:设有函数 f: A → B,g: B → C,则 f ◦ g: A → C。

      • f ◦ g(x) 也记为g(f(x))
      • dom(f ◦ g) = domf;ran(f ◦ g) = ranf
      • 复合运算不满足交换律,但满足结合律
      • 复合的保守性:相同类型的函数复合后还是同一类型
    2. 逆:f−1f^{-1}f−1: B → A
      • f−1f^{-1}f−1存在 ⇔ f是双射函数。(其实就是高数上的严格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 f◦f−1=IAf ◦ f^{-1} = I_{A}f◦f−1=IA​;f−1◦f=IBf^{-1} ◦ f = I_{B}f−1◦f=IB​
    3. B上A:从A到B全体函数的集合,记为BAB^{A}BA

5. 图(G = <V, E>)

5.1. 概念

  • 分类:有向图和无向图,多重图和线图(简单图是无环的线图),赋权图和无权图。

    环就是自环;圈是回路

  • 各种图
    1. 零图:孤立结点组成的图。
    2. 平凡图:只有一个结点的零图。
    3. 子图:G₁ = <V₁, E₁>,V₁ ⊆ V,E₁ ⊆ E,则G₁为G的子图。
      • 生成子图:V₁ = V,E₁ ⊆ E
      • 导出子图:V₁ ⊆ V,E₁是以V₁中两个点为端点的边集
    4. 完全图:任意两点都有边相连,记为KnK_{n}Kn​(有向情况下为两条相反的边)。
    5. 补图:设简单图G = <V, E>,完全图G’ = <V, E₁>,则补图G₁ = <V, E₁ - E>。即从完全图的边集中删去简单图的边集。
    6. 同构图:若存在双射函数 f: V → V’,且对应边集相同,则称为同构图,记为G ≌ G’。

      简单而言就是一个图顶点挪动位置后形成的新图,都算同构图。

    7. 正则图:对∀v ∈ V,都有d(v) = k,则称G为 k-正则图。
    8. 竞赛图:为无向完全图的每条边分配方向所形成的图。
    9. 轮图:在n-1阶的圈内放置一个顶点,与各顶点相连,组成的就是n阶轮图,记为WnW_{n}Wn​
  • 度:顶点的度记为d(v),出度为d+d^{+}d+(v),入度为d−d^{-}d−(v)。
    1. 最大度:Δ(G) = max{d(V) | v ∈ V}
    2. 最小度:δ(G) = min{d(V) | v ∈ V}
    3. 最大出度:Δ+^{+}+(G);最大入度,最小出/入度同理。
    4. 度数序列:设V = {v₁, v₂, …, vnv_{n}vn​},则(d(v₁), d(v₂), …, d(vnv_{n}vn​))为度数序列。
    5. 握手定理:无向图的总度数为 2|E|;有向图总度数为 2|E|,且总入度和总出度相同,为|E|。

    推论:一个图中奇度顶点的个数为偶数。

5.2. 性质

  • 通路与回路:长度为所含边的数量

    1. 简单通路/回路:通路中的所有边互不相同;否则为复杂通路/回路。

    2. 初级通路/回路:通路中的所有边互不相同,结点也互不相同(回路不考虑两个端点)。

    3. 判断两顶点间是否有通路:设G的邻接矩阵为A,则 AnA^{n}An 的元素 aija_{ij}aij​ 表示 viv_{i}vi​ 到 vjv_{j}vj​ 长度为 n 的通路数量。主对角线上的即为回路。

    4. 可达性:无向图的可达关系是等价关系,有向图的不具备对称性,所以不是等价关系

      在n阶图G中,若 viv_{i}vi​ 与 vjv_{j}vj​ 间存在通路,则该两点间存在长度 ≤ n - 1 的通路。
      在n阶图G中,若 viv_{i}vi​ 存在到自身的回路,则存在长度 ≤ n 的通路。
      推论:条件与上述一致,则一定会存在 ≤ n - 1 的基本通路/ ≤ n 的基本回路。

      根据上述定理,若是想知道 viv_{i}vi​ 到 vjv_{j}vj​ 的可达性,则可通过可达矩阵 P = A ∨ A² ∨ … ∨ AnA^{n}An(其中A的幂运算是布尔积运算)判断,若 pijp_{ij}pij​ = 1,则从viv_{i}vi​ 到 vjv_{j}vj​ 是可达的。

  • 无向图的连通性:

    1. 连通分支:由可达关系的每个等价类导出的子图称为G的一个连通分支,连通分支数记为p(G)。换言之,一个图可能由多个彼此不连通的连通图组成,每个这样的连通图就是一个连通分支。
    2. 点割集与割点:从无向图 G 中尽可能少的删去点,使新图 G’ 的 p(G’) > p(G),这样的点的集合就称为点割集;如果该集合中只有一个点,则这个点称为割点。

      分割方法有多种,但每种分割方法的点割集基数都要是最小的。

    3. 边割集与割边(桥):类似于点割集和割点。

      删点要将与其相连的边一起删去,删边只去掉边就行。

    4. 点连通度:κ(G) = min{|V| | V为点割集或 G - V 为平凡图};若κ(G) ≥ k,则称 G 为 k-连通图。
    5. 边连通度:λ(G) = min{|E| | E为边割集};若λ(G) ≥ k,则称G为k边-连通图。

    平凡图的点割集和边割集都为∅,故κ(G) = λ(G) = 0;
    完全图没有点割集,当其删去 n - 1 个结点后变为平凡图,故κ(G) = n - 1,且易知λ(G) = n - 1;
    若G为非连通图,因为其本身是非连通的,所以不用删除点或边,故规定非连通图的κ(G) = λ(G) = 0。
    κ(G) ≤ λ(G) ≤ δ(G)

  • 有向图的连通性:

    1. 弱连通图(连通图):将有向边转化为无向边,若图为连通图,则称有向图G为弱连通图或连通图。
    2. 单向连通图:若G中任意一对结点之间,至少有一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是可达的,则称G为单向连接图。
    3. 强连通图:G中任意一对结点相互可达。
    4. 连通图判定:
      • 强连通图 ⇔ G中存在一条经过所有结点的回路
      • 单向连通图 ⇔ G中存在一条经过所有结点的通路
      • 强连通图 ⇒ 单向连通图 ⇒ 弱连通图
    5. 邻接矩阵判定:
      • 强连通图:邻接矩阵P的所有元素均为1
      • 单向连通图:P ∨ PTP^{T}PT 除主对角元素外都为1
      • 弱连通图:以A ∨ ATA^{T}AT为邻接矩阵求得的可达矩阵P’的元素全为1
    6. 连通分支:设G’为G的子图,当G’是最大的弱/单向/强连通子图,则称G’是G的弱/单向/强连通分支。

      弱/单向/强连通分支都具有极大性,即加入新的结点或边后就不再是弱/单向/强连通的了

5.3. 欧拉图

  • 定义:图G中不含孤立节点,若存在一条通路/回路,经过G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则称该通路/回路为欧拉通路/回路,具有欧拉通路的图被称为半欧拉图,具有欧拉回路的图被称为欧拉图。

    平凡图就是平凡欧拉图。

  • 欧拉图判定:

    1. 无向半欧拉图:无向图G存在欧拉通路 ⇔ G是连通的且恰有2个奇度数结点。
    2. 无向欧拉图:G存在欧拉回路 ⇔ G是连通的且结点均为偶度数结点。
    3. 有向半欧拉图:有向图G存在欧拉通路 ⇔ G是连通的,且恰有两个奇度数结点,一个出度比入度大1(起点),另一个出度比入度小1(终点),其余结点出度入度相同。
    4. 有向欧拉图:G存在欧拉回路 ⇔ G是连通的,且所有结点出度和入度相同。
  • 求无向图欧拉回路——Fleury算法:依次选边,每选一条边就从图中删去得到图G’,选取条件:① 与上一条边相连;② 除非别无选择,不然不能选G’的割边。

5.4. 哈密顿图

  • 定义:图G存在一条通路/回路,经过G中每个结点一次且仅一次,则称该通路/回路为哈密顿通路/回路,具有哈密顿通路的图被称为半哈密顿图,具有哈密顿回路的图被称为哈密顿图。

    平凡图就是平凡哈密顿图。

  • 哈密顿图(无向)判定必要条件:

    1. 哈密顿图必要条件:设无向图G = <V, E>是哈密顿图,则对任意V₁ ⊆ V且V₁非空,均有p(G - V₁) ≤ |V₁|。
    2. 半哈密顿图必要条件:p(G - V₁) ≤ |V₁| + 1。
  • 哈密顿图(无向)判定充分条件:

    1. 半哈密顿图:设G为n阶简单无向图,若对G中任意两个不相邻的点u,v,均有d(U) + d(v) ≥ n - 1,则G中存在哈密顿通路。
    2. 哈密顿图:若d(U) + d(v) ≥ n,则存在哈密顿回路。

    不满足充分条件也不能证明G不是哈密顿图,用观察法

5.5. 二分图(二部图/偶图)

  • 定义:设无向图G = <V, E>,若V能划分为两个子集V₁,V₂,且E中任意一条边,一端属于V₁,另一端属于V₂,则称G为二分图。若V₁中任意一结点与V₂中所有结点相连,则称为完全二部图,记为K∣V₁∣,∣V₂∣K_{|V₁|, |V₂|}K∣V₁∣,∣V₂∣​。

  • 二分图判定:G是二分图 ⇔ G中所有回路长度都为偶数

5.6. 平面图

  • 定义:能够把一个无向图G的所有结点和边画在平面上,且边互不交叉的图。

  • 面与次数:

    1. 面:由边围成的,内部不包含边与结点的区域,记为RiR_{i}Ri​。
    2. 边界:构成面的诸边
    3. 次数:边界的长度,记为deg(Ri)deg(R_{i})deg(Ri​);次数和 = 边总数的二倍
    4. 有限面与无限面:面积有限的为有限面,无限面同理
  • 极大平面图:设G是n阶(n ≥ 3)m边简单连通平面图,若在任意两不相邻的结点间加入边就会破坏G的平面性,则称G是极大平面图。

    性质:
    ① G不存在割边;
    ② G每个面次数都是3(充要条件);
    ③ m = 3n - 6

  • 极小非平面图:删除任一条边都会变成平面图的图。与K₅和K₃,₃同胚的都是极小非平面图。

  • 欧拉公式:设G是n个顶点,m条边,r个面的连通平面图,则有n - m + r = 2

    推论一:G是n阶(n ≥ 3)m边简单连通平面图 ⇒ m ≤ 3n -6
    推论二:G是(n, m)的简单连通平面图,若每个面的次数至少为k(k ≥ 3),则m ≤ k/(k - 2) * (n - 2)。
    推论三:对有k个连通分支的平面图,有n - m + r = k + 1。
    推论一即为推论二 k = 3 时的特例。这两个推论通常都用于否定一个图是平面图。

  • 同胚:如果两个图同构,或在反复插入或消去2度结点后同构,则称这两图同胚。

  • 边的收缩

  • 库拉托夫斯基定理:

    1. G是平面图 ⇔ G的任意子图都不与K₅和K₃,₃同胚。
    2. G是平面图 ⇔ G的任意子图都不能收缩为K₅和K₃,₃。

    一般用于证明非平面图。证平面图通过画出平面嵌入。

5.7. 对偶图

  • 定义:设有平面图G,在G的每个面中指定一个新的结点,对两个面的公共边,指定一条新边与其相交,这些新点和新边就构成了对偶图。

  • 设(n, m)且有r面的连通平面图G的对偶图为G*,G*的顶点n*,边m*,面r*分别为:

    1. n* = r
    2. m* = m
    3. r* = n(对非连通图的对偶图,r* = n - k + 1)

5.8. 最短路径算法

  • Dijkstra:用于计算一个点到其他点的最短路径,过程如下:

    1. 初始化起始点到各点的距离,不可直接到达的点设为∞,初始点自身为0,其余点都设为未访问。
    2. 选取未访问点中最近的点,将其设为已访问,再根据该点去更新到其他点的最短距离。
    3. 重复第二步,直到访问所有点。
  • 旅行商问题(NP难问题):找到最短的哈密顿回路,目前只能通过枚举哈密顿回路比较大小来求解。

6. 树

6.1. 最小生成树

  • Kruskal算法:将边排序,找能连接两个连通分支的最小边
  • Prim算法:从点到点,找到最短边。

6.2. 树的遍历

  • 前序遍历:对应前缀表达式(波兰符号表达式),从右到左扫描
  • 中序遍历:还原算式需要加括号,否则有二义性
  • 后序遍历:对应后缀表达式(逆波兰符号表达式),从左到右扫描

6.3. 哈夫曼编码

  • 前缀码:不存在能作为其他编码前缀的编码,这样一组编码就是前缀码。

  • 最优树:权×路径长度的和最小的树

  • Huffman算法:构造哈夫曼树

    1. 令S = {w₁, w₂, …, wnw_{n}wn​}
    2. 找到S中权重最小的两个结点,将它们作为左右子节点组成一棵树,根节点的权重为它们的和
    3. 将根节点放回到S中,重复2,3操作,直到S为空

7. 代数系统

7.1. 二元运算及其性质

  • 二元运算定义:设有集合S,函数 f: S × S → S称为S上的二元运算。二元运算应满足函数的前提,dom f = S × S,且像无二义性。

  • 一元运算定义:设有集合S,函数 f: S → S称为S上的一元运算。

  • 运算性质:

    1. 交换律:设 ◦ 为S上的二元运算,若对任意x,y ∈ S都有 x ◦ y = y ◦ x,则称运算◦在S上满足交换律。
    2. 结合律:同上,(x ◦ y) ◦ z = x ◦ (y ◦ z)
    3. 幂等律:x ◦ x = x
    4. 分配律:x * (y ◦ z) = (x * y) ◦ (x * z),则称 * 对 ◦ 是可分配的
    5. 吸收率:x * (x ◦ y) = x,x ◦ (x * y) = x
    6. 单位元:左右单位元相同时则统一称为单位元,记为e,且惟一。
      el◦x=xe_{l} ◦ x = xel​◦x=x(左单位元)
      x◦er=xx ◦ e_{r} = xx◦er​=x(右单位元)
    7. 零元:左右零元相同时则统一称为零元,记为θ,且惟一。
      θl◦x=θlθ_{l} ◦ x = θ_{l}θl​◦x=θl​(左零元)
      x◦θr=θrx ◦ θ_{r} = θ_{r}x◦θr​=θr​(右零元)
    8. 逆元:左右相同统称逆元,惟一
      yl◦x=ey_{l} ◦ x = eyl​◦x=e(左逆元)
      x◦yr=ex ◦ y_{r} = ex◦yr​=e(右逆元)
    9. 消去律:
      x ◦ y = x ◦ z 且 x ≠ θ,则 y = z(左消去)
      y ◦ x = z ◦ x 且 x ≠ θ,则 y = z(右消去)

7.2. 代数系统

  • 定义:非空集合S和S上的k个一元或二元关系f₁, f₂, …, fkf_{k}fk​组成的系统称为代数系统,简称代数,记作<S, f₁, f₂, …, fkf_{k}fk​>。

  • 同类型的代数系统:两个代数系统中运算个数相同(一元二元个数都相同),代数常数个数也相同(如零元,单位元等)

  • 子代数系统:设V = <S, f₁, f₂, …, fkf_{k}fk​>是代数系统,B ⊆ S,若B对V中运算都是封闭的,且与S都含有相同的代数常数,则称<B, f₁, f₂, …, fkf_{k}fk​>是V的子代数系统,简称子代数,可以将子代数直接记为B。

  • 积代数:设V₁ = <A, ◦>和V₂ = <B, *>是同类型的代数系统,◦与*为二元运算,则在集合A × B上定义二元运算 · ,∀<a₁, b₁>,<a₂, b₂> ∈ A × B,有:
    <a₁, b₁> · <a₂, b₂> = <a₁ ◦ a₂, b₁ * b₂>
    称V = <A × B, ·>为V₁与V₂的积代数,记作V₁ × V₂;V₁,V₂也被称为V的因子代数。

7.3. 同态与同构

  • 同态:设V₁ = <A, ◦>和V₂ = <B, *>是同类型的代数系统,若有f: A → B,且∀x,y ∈ A,有:
    f(x ◦ y) = f(x) * f(y)
    则称f是V₁到V₂的同态映射,简称同态。

  • 同构:同态根据f的类型分为单同态,满同态和同构。若f: V → V同态,则分为单自同态,满自同态和自同构。

8. 群

8.1. 性质与定义

  • 半群:设V = <S, ◦>是代数系统,◦为二元运算,如果◦可结合,则称V为半群。

  • 独异点:设V为半群,若e ∈ S是关于◦的单位元,则称V为独异点。

  • 群:设V是独异点,若对∀a ∈ S都有a−1a^{-1}a−1 ∈ S,则称V是群,通常记作G。若

    若群G是有限集,则G为有限群,否则为无限群。群G的基数被称为群G的阶。
    只含单位元的群叫平凡群。
    若群G中的二元运算可交换,则称G为交换群。

  • 群的实例:<Z, +>,<R, +>,<Q, +>,复数加群<C, +>,模n整数加群<ZnZ_{n}Zn​, ⊕>(ZnZ_{n}Zn​ = {0, 1, …, n - 1})

  • 元素幂运算:设G是群,a ∈ G,则a的n次幂:

    1. n = 0,e
    2. n > 0,an−1a^{n - 1}an−1 a
    3. n < 0,(a−1)−n(a^{-1})^{-n}(a−1)−n

    半群:n > 0;独异点:n ≥ 0
    设G是群,a ∈ G,使得aka^{k}ak = e成立的最小正整数k称为a的阶,记作|a| = k,也称a为k阶元。如不存在k,则称a为无限阶元。

  • 群的幂运算:

    1. (a−1)−1(a^{-1})^{-1}(a−1)−1 = a
    2. (ab)−1(ab)^{-1}(ab)−1 = b−1a−1b^{-1} a^{-1}b−1a−1
    3. G为交换群时,(ab)n(ab)^{n}(ab)n = anbna^{n} b^{n}anbn
    4. aman=am+n;(am)n=amna^{m}a^{n}=a^{m+n};(a^{m})^{n}=a^{mn}aman=am+n;(am)n=amn
  • 群的性质:

    1. 群满足消去律
    2. 设a ∈ G,且|a| = r,则有aka^{k}ak = e当且仅当 r|k(r整除k);亦有|a−1a^{-1}a−1| = |a|

9. 组合计数

9.1. 基本计数原则

  • 加法原则:设事件A有m种产生方式,事件B有n种产生方式,若A和B的产生方式没有重叠,则A或B的产生方式有 m + n 种。
  • 乘法原则:设事件A有m种产生方式,事件B有n种产生方式,若A与B的产生方式相互独立,则A与B的产生方式有 mn 种。
  • 鸽巢原理:将k + 1个物体放入k个盒子中,则至少有一个盒子有2个或以上的物体。
  • 广义鸽巢原理:将N个物体放入k个盒子中,则至少有一个盒子有⌈N / k⌉(向上取整)个物体。
  • 重要思想:一一对应,数学归纳法
    例:从1到24中选取5个互不相邻的数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证:设从中选的五个数为{i1,i2,...,i5i_{1}, i_{2}, ..., i_{5}i1​,i2​,...,i5​},其中i1<i2<...<i5i_{1} < i_{2} < ... < i_{5}i1​<i2​<...<i5​,且ij≠ij+1i_{j} ≠ i_{j + 1}ij​​=ij+1​,j = 1, 2, 3, 4。令kj=ij−j+1,j=1,2,3,4,5k_{j} = i_{j} - j + 1, j = 1, 2, 3, 4, 5kj​=ij​−j+1,j=1,2,3,4,5,显然ij与kji_{j}与k_{j}ij​与kj​是一一对应的,kjk_{j}kj​恰好为{1, 2, …, 20}中取5个数的组合,故该题答案为C(20, 5)

9.2. 排列组合

  • n元集排列:P(n, r) = n!(n−r)!\frac{n!}{(n - r)!}(n−r)!n!​

    环排列:P(n, r) / r

  • n元集组合:C(n, r) = n!(n−r)!r!\frac{n!}{(n - r)! r!}(n−r)!r!n!​
    1. C(n, r) = nr\frac{n}{r}rn​ C(n - 1, r - 1)
    2. C(n, r) = C(n - 1, r - 1) + C(n - 1, r)(杨辉三角/Pascal公式)

      在求和或化简时可用于归并相关的项

  • 多重集全排列(r = n):多重集即为元素重复出现的集合
  • 多重集组合:

9.3. 二项式定理与组合恒等式

  • 二项式定理
  • 多项式定理
  • 组合恒等式
    1. C(n,k)=C(n,n−k)C(n, k) = C(n, n - k)C(n,k)=C(n,n−k)
    2. C(n,k)=nkC(n−1,k−1)C(n, k) = \frac{n}{k} C(n - 1, k - 1)C(n,k)=kn​C(n−1,k−1)
    3. C(n,k)=C(n−1,k−1)+C(n−1,k)C(n, k) = C(n - 1, k - 1) + C(n - 1, k)C(n,k)=C(n−1,k−1)+C(n−1,k)
    4. ∑k=0nC(n,k)=2n\sum_{k = 0}^{n} C(n, k) = 2^{n}∑k=0n​C(n,k)=2n
    5. ∑k=0n(−1)kC(n,k)=0\sum_{k = 0}^{n} (-1)^{k} C(n, k) = 0∑k=0n​(−1)kC(n,k)=0
    6. ∑l=0nC(l,k)=C(n+1,k+1)\sum_{l = 0}^{n} C(l, k) = C(n + 1, k + 1)∑l=0n​C(l,k)=C(n+1,k+1)
      • 证:等式右边为从n+1个元素中取k+1个元素的子集;可以将该k+1元子集分为如下n+1类:
        第1类:子集中含第一个元素,剩下k个在之后的元素中取
        第2类:子集中含第二个元素,不含之前的元素,剩下的k个在之后元素中取

        第n+1类:子集中含第n + 1个元素,不含之前的元素,剩下的k个在空集中取
        以上n+1类的和即为等式的左边。
    7. ∑k=0rC(m,k)C(n,r−k)=C(m+n,r)r≤min{n,m}\sum_{k = 0}^{r} C(m, k) C(n, r - k) = C(m + n, r)\qquad r \le min\{n, m\}∑k=0r​C(m,k)C(n,r−k)=C(m+n,r)r≤min{n,m}
    8. ∑k=0nC(m,k)C(n,k)=C(m+n,m)\sum_{k = 0}^{n} C(m, k) C(n, k) = C(m + n, m)∑k=0n​C(m,k)C(n,k)=C(m+n,m)

9.4. 组合计数模型

  • 集合有序选取:集合排列
  • 集合无序选取:集合组合
  • 多重集有序选取:多重集的排列
  • 多重集无序选取:多重集的组合
  • 不定方程:x1+x2+...+xk=rx_{1} + x_{2} + ... + x_{k} = rx1​+x2​+...+xk​=r
    1. xix_{i}xi​为非负整数时,解的个数为C(r + k - 1, r)
    2. xix_{i}xi​为正整数时,解的个数为C(r - 1, k - 1)
  • 非降路径:从(a, b)出发到(m, n)的一条折线,由m - a + n - b次移动组成,每次只能向右或向上。

    从(a, b)到(m, n),有C(m + n - a - b, m - a)条路径

9.5. 递推方程

  • 常系数线性递推方程(类似于高数中的常微分方程)

    1. 齐次:由特征方程xk+1+a1xk+...+ak=0x^{k+1}+a_{1}x^{k}+...+a_{k}=0xk+1+a1​xk+...+ak​=0求出特征根q1,q2,...,qkq_{1},q_{2},...,q_{k}q1​,q2​,...,qk​。

      • 特征根都为单根时:通解H(n)=c1q1n+c2q2n+...+ckqknH(n)=c_{1}q_{1}^{n}+c_{2}q_{2}^{n}+...+c_{k}q_{k}^{n}H(n)=c1​q1n​+c2​q2n​+...+ck​qkn​,将给定初值带入到通解中,求出c1,c2,...,ckc_{1},c_{2},...,c_{k}c1​,c2​,...,ck​。
      • 特征根为重根时:若qiq_{i}qi​为eie_{i}ei​重根,则有通解H(n)=∑i=0k(ci1+ci2n+...+cieinei−1)qinH(n)=\sum_{i=0}^{k}(c_{i1}+c_{i2}n+...+c_{ie_{i}}n^{e_{i}-1})q_{i}^{n}H(n)=∑i=0k​(ci1​+ci2​n+...+ciei​​nei​−1)qin​,同样带入初值求待定系数。
    2. 非齐次:先求出齐次情况下的通解H(n)‾\overline{H(n)}H(n)​,再根据非齐次情况的求解方法求出特解H*(n),非齐次递推方程的通解H(n)=H(n)‾+H∗(n)H(n)=\overline{H(n)}+H^{*}(n)H(n)=H(n)​+H∗(n)。
      • f(n)为n的t次多项式时:H∗(n)=P1nt+P2nt−1+...+Pt+1H^{*}(n)=P_{1}n^{t}+P_{2}n^{t-1}+...+P_{t+1}H∗(n)=P1​nt+P2​nt−1+...+Pt+1​。

        特别注意:若递推方程的特征根为1,则要提高特解的幂次,此时H∗(n)=P1nt+1+P2nt+...+Pt+1nH^{*}(n)=P_{1}n^{t+1}+P_{2}n^{t}+...+P_{t+1}nH∗(n)=P1​nt+1+P2​nt+...+Pt+1​n。

      • f(n)为AβnA\beta^{n}Aβn形式:若β不是特征根,则H∗(n)=PβnH^{*}(n)=P\beta^{n}H∗(n)=Pβn;若β是e重特征根,则为PneβnPn^{e}\beta^{n}Pneβn。
      • 将特解带回到递推方程,求出各待定系数。
      • 最后将初值代入H(n)中,求得H(n)‾\overline{H(n)}H(n)​中各待定系数的值。
  • 其他形式递推方程:

    1. 换元法:通过换元转变回常系数线性递推方程。

      • 例:
        {W(n)=2W(n/2)+n−1,n=2kW(1)=0\begin{cases} W(n)=2W(n/2)+n-1,n=2^{k} \\ W(1)=0 \end{cases} {W(n)=2W(n/2)+n−1,n=2kW(1)=0​
        将n=2kn=2^{k}n=2k代入,有W(2k)=2W(2k−1)+2k−1W(2^{k})=2W(2^{k-1})+2^{k}-1W(2k)=2W(2k−1)+2k−1,令H(k)=W(2k)H(k)=W(2^{k})H(k)=W(2k),则有H(k)=2H(k−1)+2k−1H(k)=2H(k-1)+2^{k}-1H(k)=2H(k−1)+2k−1,用公式法求解即可。
    2. 迭代归纳法:根据递推式不断将式子展开,展开到初值项为止,然后对式子进行化简,最后将结果代入到原递推方程验证。

      • 例:与上面同一例子
        W(n)=2W(2k−1)+2k−1=2[2W(2k−2)+2k−1−1]+2k−1=22W(2k−2)+2k−2+2k−1=22[2W(2k−3)+2k−2−1]+2k−2+2k−1=23W(2k−3)+2k−22+2k−2+2k−1=…=2kW(1)+k⋅2k−(2k−1+2k−2+⋯+2+1)=k⋅2k−2k+1=nlog⁡n−n+1\begin{aligned} &W(n)=2W(2^{k-1})+2^{k}-1 \\ &=2[2W(2^{k-2})+2^{k-1}-1]+2^{k}-1 \\ &=2^{2}W(2^{k-2})+2^{k}-2+2^{k}-1 \\ &=2^{2}[2W(2^{k-3})+2^{k-2}-1]+2^{k}-2+2^{k}-1 \\ &=2^{3}W(2^{k-3})+2^{k}-2^{2}+2^{k}-2+2^{k}-1 \\ &=\dots \\ &=2^{k}W(1)+k \cdot 2^{k}-(2^{k-1}+2^{k-2}+\dots+2+1) \\ &=k \cdot 2^{k} - 2^{k} + 1 \\ &=n\log{n} - n + 1 \end{aligned} ​W(n)=2W(2k−1)+2k−1=2[2W(2k−2)+2k−1−1]+2k−1=22W(2k−2)+2k−2+2k−1=22[2W(2k−3)+2k−2−1]+2k−2+2k−1=23W(2k−3)+2k−22+2k−2+2k−1=…=2kW(1)+k⋅2k−(2k−1+2k−2+⋯+2+1)=k⋅2k−2k+1=nlogn−n+1​
        迭代归纳法只适用于一阶递推公式,对于非一阶递推公式,可以先用差消法转换成一阶递推公式,如:
        {Dn=(n−1)(Dn−1+Dn−2)D1=0,D2=1\begin{cases} D_{n}=(n-1)(D_{n-1}+D_{n-2}) \\ D_{1}=0,D_{2}=1 \end{cases} {Dn​=(n−1)(Dn−1​+Dn−2​)D1​=0,D2​=1​
        该式为二阶递推式,通过差消法,有:
        Dn−nDn−1=−[Dn−1−(n−1)Dn−2]=…=(−1)n−2[D2−2D1]=(−1)n−2\begin{aligned} &D_{n}-nD_{n-1}=-[D_{n-1}-(n-1)D_{n-2}]=\dots \\ &=(-1)^{n-2}[D_{2}-2D_{1}]=(-1)^{n-2} \\ \end{aligned} ​Dn​−nDn−1​=−[Dn−1​−(n−1)Dn−2​]=…=(−1)n−2[D2​−2D1​]=(−1)n−2​
        从而得到一阶递推式:Dn=nDn−1+(−1)n−2D_{n}=nD_{n-1}+(-1)^{n-2}Dn​=nDn−1​+(−1)n−2

9.6. 生成函数

  • ana_{n}an​的生成函数:G(x)=∑n=0∞anxnG(x) = \sum_{n=0}^{\infty} a_{n}x^{n}G(x)=∑n=0∞​an​xn
  • ana_{n}an​的指数生成函数:Ge(x)=∑n=0∞anxnn!G_{e}(x) = \sum_{n=0}^{\infty} a_{n}\frac{x^{n}}{n!}Ge​(x)=∑n=0∞​an​n!xn​

10. 补充知识点

  1. 特征函数
  2. 轮图
  3. 证明关系反对称:∀<x, y>,若当<x, y> ∈ R ∧ <y, x> ∈ R时,都有x = y,则R反对称。
  4. 设a,b不全为0,则存在整数x和y使得gcd(a, b) = ax + by。用辗转相除法倒推来求:
    • 例:证294与65互素,并求出x,y使得294x + 65y = 1。
      证:$294 = 4 \times 65 + 34 \
      65 = 1 \times 34 + 31 \
      34 = 1 \times 31 + 3 \
      31 = 10 \times 3 + 1 \
      3 = 3 \times 1
      $
      故gcd(294, 65) = 1,互素。又有:
      1=31−10×3=31−10×(34−31)=11×31−10×34=11×(65−34)−10×34=11×65−21×34=11×65−21×(294−4×65)=95×65−21×294\begin{aligned} &1 = 31 - 10 \times 3 \\ &= 31 - 10 \times (34 - 31) \\ &= 11 \times 31 - 10 \times 34 \\ &= 11 \times (65 - 34) - 10 \times 34 \\ &= 11 \times 65 - 21 \times 34 \\ &= 11 \times 65 - 21 \times (294 - 4 \times 65) \\ &= 95 \times 65 - 21 \times 294 \end{aligned} ​1=31−10×3=31−10×(34−31)=11×31−10×34=11×(65−34)−10×34=11×65−21×34=11×65−21×(294−4×65)=95×65−21×294​
  5. 基本回路与基本割集:生成树中的定义
    • 基本回路:设有无向连通图G,T是G的生成树,则T中的树枝加上一条弦构成的回路就叫基本回路。
    • 基本割集:T中一条树枝对应一个基本割集,其中包含了该树枝,以及其所在基本回路的所有弦。

离散数学笔记整理(个人向)相关推荐

  1. 运维开发笔记整理-前后端分离

    运维开发笔记整理-前后端分离 作者:尹正杰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为什么要进行前后端分离 1>.pc, app, pad多端适应 2>.SPA开发式的流 ...

  2. 《繁凡的深度学习笔记》前言、目录大纲 一文让你完全弄懂深度学习所有基础(DL笔记整理系列)

    <繁凡的深度学习笔记>前言.目录大纲 (DL笔记整理系列) 一文弄懂深度学习所有基础 ! 3043331995@qq.com https://fanfansann.blog.csdn.ne ...

  3. 一文让你完全弄懂逻辑回归和分类问题实战《繁凡的深度学习笔记》第 3 章 分类问题与信息论基础(上)(DL笔记整理系列)

    好吧,只好拆分为上下两篇发布了>_< 终于肝出来了,今天就是除夕夜了,祝大家新快乐!^q^ <繁凡的深度学习笔记>第 3 章 分类问题与信息论基础 (上)(逻辑回归.Softm ...

  4. 一文让你完全弄懂回归问题、激活函数、梯度下降和神经元模型实战《繁凡的深度学习笔记》第 2 章 回归问题与神经元模型(DL笔记整理系列)

    <繁凡的深度学习笔记>第 2 章 回归问题与神经元模型(DL笔记整理系列) 3043331995@qq.com https://fanfansann.blog.csdn.net/ http ...

  5. 【mysql学习笔记整理】

    /*mysql学习笔记整理*/ /*常用的数据库操作对象*/ #库的操作 #创建 #数据库的创建 USE mysql; CREATE DATABASE db_x; #删除 #删除数据库 DROP DA ...

  6.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之(五)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 zouxy09@qq.com http://blog.csdn.net/zouxy09 作者:Zouxy version 1.0 2013-04 ...

  7.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之(二)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 zouxy09@qq.com http://blog.csdn.net/zouxy09 作者:Zouxy version 1.0 2013-04 ...

  8. python eval 入门_Python学习笔记整理3之输入输出、python eval函数

    Python学习笔记整理3之输入输出.python eval函数 来源:中文源码网    浏览: 次    日期:2018年9月2日 Python学习笔记整理3之输入输出.python eval函数 ...

  9. sql基础教程mysql_SQL基础教程(第2版)笔记整理

    花了一段时间把SQL基础教程(第2版)看完,并把笔记整理好. 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e Language) 数据操作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数据控制语 ...

  10.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之(八)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之(八) 分类: Deep Learning 机器学习 Linux驱动2013-04-10 11:4257652人阅读评论(25)收藏举报 ...

最新文章

  1. 自动取款机如何使用无卡取款_如何设计700度高温下使用的自动夹具?
  2. Java Spring Boot VS .NetCore (七) 配置文件
  3. vue12 循环添加重复数据
  4. 以获客为目标 ,首席增长官从0到1实现用户增长
  5. 神策 FM | “微信之父”张小龙的四大关键产品原则
  6. 一:redis 的string类型 - 相关操作
  7. 博士申请 | 美国罗格斯大学王灏助理教授招收机器学习方向博士生
  8. poj 2151 Check the difficulty of problems
  9. 公司app 从兼容Android 8.0 升级兼容9.0
  10. html ctf查找,Web CTF 解题思路总结—南京邮电大学攻防平台writeup
  11. 数据结构与算法--图的概念
  12. Postgresql 客户端连接问题
  13. WPS中插入“公式”后行距不正常的解决办法
  14. js设计模式之单例模式
  15. 第一次使用MFC开发桌面小程序
  16. 智鼎在线测评是测什么_为什么求职者会反感企业招聘用的人才测评?
  17. Android内存优化(二)之Bitmap的内存申请与回收(Android N和O的对比)
  18. base64编码解码方法
  19. 修改csr_matrix的值
  20. 5福最多多少钱_2018支付宝集5福最块获得五福卡方法 支付宝集五福福卡怎么获得...

热门文章

  1. 振动噪声测试分析软件,DASP-V11工程版 振动噪声应变冲击
  2. PSpice17.4-2019和MATLAB2019a/simulink的联合仿真
  3. ❤100款程序员爱情❤520/表白/七夕情人节/求婚❤专用html5+css3+js 炫酷动画网页的源代码(建议收藏)
  4. python字典攻击
  5. Android Java开发实例项目+游戏视频教程免费下载咯。。
  6. 发电机机房设计规范_柴油发电机房设计规范.docx
  7. 一个注册表清理工具Advanced Uninstaller PRO 12
  8. 2022秋软工实践个人作业一
  9. Dynamips和Vmware完成CCVP试验(6)
  10. 一号教学楼供配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