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里面使用skiplist是为了实现sorted set这种对外的数据结构。sorted set提供的操作非常丰富,可以满足非常多的应用场景。这也意味着,sorted set相对来说实现比较复杂。同时,skiplist这种数据结构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比较陌生,因为大部分学校里的算法课都没有对这种数据结构进行过详细的介绍。因此,为了介绍得足够清楚,本文会比这个系列的其它几篇花费更多的篇幅。

我们将大体分成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1. 介绍经典的skiplist数据结构,并进行简单的算法分析。这一部分的介绍,与Redis没有直接关系。我会尝试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

  2. 讨论Redis里的skiplist的具体实现。为了支持sorted set本身的一些要求,在经典的skiplist基础上,Redis里的相应实现做了若干改动。

  3. 讨论sorted set是如何在skiplist, dict和ziplist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我们在讨论中还会涉及到两个Redis配置(在redis.conf中的ADVANCED CONFIG部分):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zset-max-ziplist-value 64

skiplist数据结构简介

skiplist本质上也是一种查找结构,用于解决算法中的查找问题(Searching),即根据给定的key,快速查到它所在的位置(或者对应的value)。

我们在《Redis内部数据结构详解》系列的第一篇中介绍dict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般查找问题的解法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基于各种平衡树,一个是基于哈希表。但skiplist却比较特殊,它没法归属到这两大类里面。

这种数据结构是由William Pugh发明的,最早出现于他在1990年发表的论文《Skip Lists: A Probabilistic Alternative to Balanced Trees》。对细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论文原文来阅读。

skiplist,顾名思义,首先它是一个list。实际上,它是在有序链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有序链表,如下图(最左侧的灰色节点表示一个空的头结点):在这样一个链表中,如果我们要查找某个数据,那么需要从头开始逐个进行比较,直到找到包含数据的那个节点,或者找到第一个比给定数据大的节点为止(没找到)。也就是说,时间复杂度为O(n)。同样,当我们要插入新数据的时候,也要经历同样的查找过程,从而确定插入位置。
假如我们每相邻两个节点增加一个指针,让指针指向下下个节点,如下图:这样所有新增加的指针连成了一个新的链表,但它包含的节点个数只有原来的一半(上图中是7, 19, 26)。现在当我们想查找数据的时候,可以先沿着这个新链表进行查找。当碰到比待查数据大的节点时,再回到原来的链表中进行查找。比如,我们想查找23,查找的路径是沿着下图中标红的指针所指向的方向进行的:

  • 23首先和7比较,再和19比较,比它们都大,继续向后比较。

  • 但23和26比较的时候,比26要小,因此回到下面的链表(原链表),与22比较。

  • 23比22要大,沿下面的指针继续向后和26比较。23比26小,说明待查数据23在原链表中不存在,而且它的插入位置应该在22和26之间。
    在这个查找过程中,由于新增加的指针,我们不再需要与链表中每个节点逐个进行比较了。需要比较的节点数大概只有原来的一半。

利用同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上层新产生的链表上,继续为每相邻的两个节点增加一个指针,从而产生第三层链表。如下图:在这个新的三层链表结构上,如果我们还是查找23,那么沿着最上层链表首先要比较的是19,发现23比19大,接下来我们就知道只需要到19的后面去继续查找,从而一下子跳过了19前面的所有节点。可以想象,当链表足够长的时候,这种多层链表的查找方式能让我们跳过很多下层节点,大大加快查找的速度。

skiplist正是受这种多层链表的想法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实际上,按照上面生成链表的方式,上面每一层链表的节点个数,是下面一层的节点个数的一半,这样查找过程就非常类似于一个二分查找,使得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低到O(log n)。但是,这种方法在插入数据的时候有很大的问题。新插入一个节点之后,就会打乱上下相邻两层链表上节点个数严格的2:1的对应关系。如果要维持这种对应关系,就必须把新插入的节点后面的所有节点(也包括新插入的节点)重新进行调整,这会让时间复杂度重新蜕化成O(n)。删除数据也有同样的问题。

skiplist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它不要求上下相邻两层链表之间的节点个数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而是为每个节点随机出一个层数(level)。比如,一个节点随机出的层数是3,那么就把它链入到第1层到第3层这三层链表中。为了表达清楚,下图展示了如何通过一步步的插入操作从而形成一个skiplist的过程:从上面skiplist的创建和插入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节点的层数(level)是随机出来的,而且新插入一个节点不会影响其它节点的层数。因此,插入操作只需要修改插入节点前后的指针,而不需要对很多节点都进行调整。这就降低了插入操作的复杂度。实际上,这是skiplist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这让它在插入性能上明显优于平衡树的方案。这在后面我们还会提到。

根据上图中的skiplist结构,我们很容易理解这种数据结构的名字的由来。skiplist,翻译成中文,可以翻译成“跳表”或“跳跃表”,指的就是除了最下面第1层链表之外,它会产生若干层稀疏的链表,这些链表里面的指针故意跳过了一些节点(而且越高层的链表跳过的节点越多)。这就使得我们在查找数据的时候能够先在高层的链表中进行查找,然后逐层降低,最终降到第1层链表来精确地确定数据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跳过了一些节点,从而也就加快了查找速度。
刚刚创建的这个skiplist总共包含4层链表,现在假设我们在它里面依然查找23,下图给出了查找路径:需要注意的是,前面演示的各个节点的插入过程,实际上在插入之前也要先经历一个类似的查找过程,在确定插入位置后,再完成插入操作。

至此,skiplist的查找和插入操作,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而删除操作与插入操作类似,我们也很容易想象出来。这些操作我们也应该能很容易地用代码实现出来。

当然,实际应用中的skiplist每个节点应该包含key和value两部分。前面的描述中我们没有具体区分key和value,但实际上列表中是按照key进行排序的,查找过程也是根据key在比较。

但是,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skiplist,那么一定会产生一个疑问:节点插入时随机出一个层数,仅仅依靠这样一个简单的随机数操作而构建出来的多层链表结构,能保证它有一个良好的查找性能吗?为了回答这个疑问,我们需要分析skiplist的统计性能。

在分析之前,我们还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执行插入操作时计算随机数的过程,是一个很关键的过程,它对skiplist的统计特性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它的计算过程如下:

  • 首先,每个节点肯定都有第1层指针(每个节点都在第1层链表里)。

  • 如果一个节点有第i层(i>=1)指针(即节点已经在第1层到第i层链表中),那么它有第(i+1)层指针的概率为p。

  • 节点最大的层数不允许超过一个最大值,记为MaxLevel。

伪代码:

randomLevel()level := 1// random()返回一个[0...1)的随机数while random() < p and level < MaxLevel dolevel := level + 1return level

randomLevel()的伪码中包含两个参数,一个是p,一个是MaxLevel。在Redis的skiplist实现中,这两个参数的取值为:

p = 1/4
MaxLevel = 32

skiplist与平衡树、哈希表的比较

  • skiplist和各种平衡树(如AVL、红黑树等)的元素是有序排列的,而哈希表不是有序的。因此,在哈希表上只能做单个key的查找,不适宜做范围查找。所谓范围查找,指的是查找那些大小在指定的两个值之间的所有节点。

  • 在做范围查找的时候,平衡树比skiplist操作要复杂。在平衡树上,我们找到指定范围的小值之后,还需要以中序遍历的顺序继续寻找其它不超过大值的节点。如果不对平衡树进行一定的改造,这里的中序遍历并不容易实现。而在skiplist上进行范围查找就非常简单,只需要在找到小值之后,对第1层链表进行若干步的遍历就可以实现。

  • 平衡树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引发子树的调整,逻辑复杂,而skiplist的插入和删除只需要修改相邻节点的指针,操作简单又快速。

  • 从内存占用上来说,skiplist比平衡树更灵活一些。一般来说,平衡树每个节点包含2个指针(分别指向左右子树),而skiplist每个节点包含的指针数目平均为1/(1-p),具体取决于参数p的大小。如果像Redis里的实现一样,取p=1/4,那么平均每个节点包含1.33个指针,比平衡树更有优势。

  • 查找单个key,skiplist和平衡树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log n),大体相当;而哈希表在保持较低的哈希值冲突概率的前提下,查找时间复杂度接近O(1),性能更高一些。所以我们平常使用的各种Map或dictionary结构,大都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

  • 从算法实现难度上来比较,skiplist比平衡树要简单得多。

这里从内存占用、对范围查找的支持和实现难易程度这三方面总结的原因,我们在前面其实也都涉及到了。

在前面我们对于skiplist和平衡树、哈希表的比较中,其实已经不难看出Redis里使用skiplist而不用平衡树的原因了。现在我们看看,对于这个问题,Redis的作者 @antirez 是怎么说的:

There are a few reasons:

  1. They are not very memory intensive. It’s up to you basically. Changing parameters about the probability of a node to have a given number of levels will make then less memory intensive than btrees.

  2. A sorted set is often target of many ZRANGE or ZREVRANGE operations, that is, traversing the skip list as a linked list. With this operation the cache locality of skip lists is at least as good as with other kind of balanced trees.

  3. They are simpler to implement, debug, and so forth. For instance thanks to the skip list simplicity I received a patch (already in Redis master) with augmented skip lists implementing ZRANK in O(log(N)). It required little changes to the code.

Redis中的sorted set

我们前面提到过,Redis中的sorted set,是在skiplist, dict和ziplist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 当数据较少时,sorted set是由一个ziplist来实现的。

  • 当数据多的时候,sorted set是由一个叫zset的数据结构来实现的,这个zset包含一个dict + 一个skiplist。dict用来查询数据到分数(score)的对应关系,而skiplist用来根据分数查询数据(可能是范围查找)。

在这里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前一种情况——基于ziplist实现的sorted set。在本系列前面关于ziplist的文章里,我们介绍过,ziplist就是由很多数据项组成的一大块连续内存。由于sorted set的每一项元素都由数据和score组成,因此,当使用zadd命令插入一个(数据, score)对的时候,底层在相应的ziplist上就插入两个数据项:数据在前,score在后。

ziplist的主要优点是节省内存,但它上面的查找操作只能按顺序查找(可以正序也可以倒序)。因此,sorted set的各个查询操作,就是在ziplist上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一步步查找,每一步前进两个数据项,跨域一个(数据, score)对。

随着数据的插入,sorted set底层的这个ziplist就可能会转成zset的实现(转换过程详见t_zset.c的zsetConvert)。那么到底插入多少才会转呢?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zset-max-ziplist-value 64

这个配置的意思是说,在如下两个条件之一满足的时候,ziplist会转成zset(具体的触发条件参见t_zset.c中的zaddGenericCommand相关代码):

  • 当sorted set中的元素个数,即(数据, score)对的数目超过128的时候,也就是ziplist数据项超过256的时候。

  • 当sorted set中插入的任意一个数据的长度超过了64的时候。

Redis内部数据结构详解(2)——skiplist相关推荐

  1. 探索Redis设计与实现6:Redis内部数据结构详解——skiplist

    Redis内部数据结构详解(6)--skiplist  2016-10-05 本文是<Redis内部数据结构详解>系列的第六篇.在本文中,我们围绕一个Redis的内部数据结构--skipl ...

  2. [转]Redis内部数据结构详解-sds

    本文是<Redis内部数据结构详解>系列的第二篇,讲述Redis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基础数据结构:sds. 不管在哪门编程语言当中,字符串都几乎是使用最多的数据结构.sds正是在Redis中被 ...

  3. Redis内部数据结构详解之简单动态字符串(sds)

    本文所引用的源码全部来自Redis2.8.2版本. Redis中简单动态字符串sds数据结构与API相关文件是:sds.h, sds.c. 转载请注明,本文出自:http://blog.csdn.ne ...

  4. Redis底层数据结构详解

    Redis底层数据结构详解 我们知道Redis常用的数据结构有五种,String.List.Hash.Set.ZSet,其他的集中数据结构基本上也是用这五种实现的,那么,这五种是Redis提供给你的数 ...

  5. redis 底层数据结构详解

    目录 1.字符串 1.1 SDS定义 1.2 SDS1好处 2.列表 2.1 void 实现多态 3 字典 3.1   底层实现是hash表 3.2 字典结构 3.3 哈希算法 3.3.1 rehas ...

  6. Redis底层数据结构详解(一)

    Redis底层数据结构 一.简单动态字符串SDS 1. SDS 2. 为什么Redis没用C语言原生字符串? 2.1 C语言中的字符串 2.2 使用SDS的好处 二.链表linkedlist 三.压缩 ...

  7. edis内部数据结构详解(6)——intset

    Redis里面使用intset是为了实现集合(set)这种对外的数据结构.set结构类似于数学上的集合的概念,它包含的元素无序,且不能重复.Redis里的set结构还实现了基础的集合并.交.差的操作. ...

  8. struts2值栈内部数据结构详解

    值栈是struts2内部一片很重要的区域,我在初学的时候,发现对于值栈这个数据结构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例如OGNLContext是什么,ActionContext和值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ActionCo ...

  9. 万字长文的Redis五种数据结构详解(理论+实战),建议收藏。

    本文脑图 前言 Redis是基于c语言编写的开源非关系型内存数据库,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消息中间件,这么优秀的东西一定要一点一点的吃透它. 关于Redis的文章之前也写过三篇,阅读量和读者的反映都还 ...

最新文章

  1. 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java代码_【模板小程序】任意长度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java实现)...
  2. subplot subplots绘制子图
  3. oracle 创建数据库 表空间 用户 授权和toad导入导出数据库
  4. php和python交互-浅析PHP与Python进行数据交互
  5. 关于继承构造器的调用
  6. 利用JSP编写程序初步
  7. 塔尔萨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塔尔萨大学有哪些专业_专业排名(USNEWS美国大学排名)...
  8. 安卓的三个Activity
  9. eCharts二三维地图总结
  10. 傻瓜式文章一键伪原创工具
  11. 论个人英雄主义的失败
  12. CDN-直播-点播-技术简介
  13. 分布式系统-分片和路由
  14. git中手动删除的文件如何在git中删除
  15. RC上电复位时间计算
  16. c语言 mysql触发器_数据库触发器 @符号
  17. justify/align-content/items使用区别
  18. label smooth/mixup——深度学习中的一种防止过拟合方法
  19. 医学图像处理最全综述
  20. 【学习笔记1】C++除号“/”的使用

热门文章

  1. 从苏宁电器到卡巴斯基第02篇:我的本科时光(中)
  2. php mysql qq登录_php+swoole+mysql 仿webqq及时聊天
  3. 全球物联网 (IoT) 市场(2020 年至 2026 年)——以 8power、ABB 和自适应无线解决方案等为特色 - ResearchAndMarkets.com
  4. bt5制作php木马,BT5下利用WordpressZingiri Plugin渗透靶机镜像wordpress -电脑资料
  5. (五十六)假设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
  6. JAVA:实现Graphs图表算法(附完整源码)
  7. 中国PC再生料市场供需分析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8年
  8. 堆栈向上增长和向下增长
  9. 亲子关系-《非暴力亲子沟通》书中的精髓:父母如何用正确的沟通方法与孩子交流,从而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0. Qt编写控件属性设计器7-串口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