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到本地图片上传作为API的参数,在网上看了许多,记录一下,以后可能用的着(仅自己记录用,看不清请绕路)

function getObjectURL(file) {    var url = null ;    if (window.createObjectURL!=undefined) {        url = window.createObjectURL(file) ;    } else if (window.URL!=undefined) {        url = window.URL.createObjectURL(file) ;    } else if (window.webkitURL!=undefined) {        url = window.webkitURL.createObjectURL(file) ;    }    return url ;}

$('#thumbnail').change(function() {    var eImg = $('<img />');    eImg.attr('src', getObjectURL($(this)[0].files[0])); // 或 this.files[0] this->input    $(this).after(eImg);    console.log($(this));    console.log($('#thumbnail'));    console.log(getObjectURL($('#thumbnail')[0].files[0]));    console.log(getObjectURL($(this)[0].files[0]));

    var byteimg="C:/Users/Public/Pictures/Sample Pictures/"+$(this)[0].files[0].name;    console.log(byteimg);    var bytes=stringToBytes( $(this)[0].files[0].name )    console.log(bytes);

    var file=$(this)[0].files[0];    var reader = new FileReader();    var fileImg=reader.readAsDataURL(file);    reader.onload = function(e){        var imgdata = e.target.result;        console.log(imgdata);        imgDataURL=imgdata;    }

});//字符串转byte[]类型function stringToBytes ( str ) {    var ch, st, re = [];    for (var i = 0; i < str.length; i++ ) {        ch = str.charCodeAt(i);  // get char        st = [];                 // set up "stack"        do {            st.push( ch & 0xFF );  // push byte to stack            ch = ch >> 8;          // shift value down by 1 byte        }        while ( ch );        // add stack contents to result        // done because chars have "wrong" endianness        re = re.concat( st.reverse() );    }    // return an array of bytes    return re;}

HTML5的File API读取文件信息是个好方法

html结构:

<div id="fileImage"></div><input type="file" value="upload" id="fileInput"><p id="fileInfo"></p>

css样式:

 #fileImage{width: 300px;height: 300px; margin: 20px auto;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  left top;background-size: contain; }#fileInfo{border: 1px solid #eee;}

js代码:

var fileInpu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ileInput"),fileImag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ileImage"),fileInfo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ileInfo");//监听change事件fileInput.addEventListener('change',function(){//清空预览区背景图片fileImage.style.backgroundImage = '';//检查文件是否选择if(!fileInput.value){fileInfo.innerHTML = "没有选择任何文件";return;}//获取file的引用var file = fileInput.files[0];//获取file信息fileInfo.innerHTML = '文件'+file.name+'<br>'+'大小'+file.size+'<br>'+'修改'+file.lastModifiedDate+'<br>';if(file.type !== 'image/jpeg' && file.type !== 'image/png' && file.type !== 'image/gif'){alert('不是有效的图片');return;}//读取文件var reader = new FileReader();reader.onload = function(e){var data = e.target.result;fileImage.style.backgroundImage = 'url('+data+')';}// 以DataURL的形式读取文件:reader.readAsDataURL(file);});

选择文件之后可以看到文件的名称、大小、修改的时间,也可以预览图片。以DataURL的形式读取到的文件是一个字符串,类似于data:image/jpeg;base64,/9j/4AAQSk...(base64编码)...,常用于设置图像。如果需要服务器端处理,把字符串base64,后面的字符发送给服务器并用Base64解码就可以得到原始文件的二进制内容。 以上是使用file API操作文件的例子,摘自廖老师的js教程。

file API借口总览

◆ FileList接口: 可以用来代表一组文件的JS对象,比如用户通过input[type="file"]元素选中的本地文件列表

◆ Blob接口: 用来代表一段二进制数据,并且允许我们通过JS对其数据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切割”

◆ File接口: 用来代步一个文件,是从Blob接口继承而来的,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诸如文件名、MIME类型之类的特性

◆ FileReader接口: 提供读取文件的方法和事件

FileList接口

  1. #FileList[index] // 得到第index个文件

Blob接口

  1. #Blob.size // 只读特性,数据的字节数
  2. #Blob.slice(start, length) // 将当前文件切割并将结果返回

File接口

  1. #File.size // 继承自Blob,意义同上
  2. #File.slice(start, length) // 继承自Blob,意义同上
  3. #File.name // 只读属性,文件名
  4. #File.type // 只读属性,文件的MIME类型
  5. #File.urn // 只读属性,代表该文件的URN,几乎用不到,暂且无视

FileReader方法

  1. #FileReader.readAsBinaryString(blob/file) // 以二进制格式读取文件内容
  2. #FileReader.readAsText(file, [encoding]) // 以文本(及字符串)格式读取文件内容,并且可以强制选择文件编码
  3. #FileReader.readAsDataURL(file) // 以DataURL格式读取文件内容
  4. #FileReader.abort() // 终止读取操作

FileReader事件

  1. #FileReader.onloadstart // 读取操作开始时触发
  2. #FileReader.onload // 读取操作成功时触发
  3. #FileReader.onloadend // 读取操作完成时触发(不论成功还是失败)
  4. #FileReader.onprogress // 读取操作过程中触发
  5. #FileReader.onabort // 读取操作被中断时触发
  6. #FileReader.onerror // 读取操作失败时触发

FileReader属性

  1. #FileReader.result // 读取的结果(二进制、文本或DataURL格式)
  2. #FileReader.readyState // 读取操作的状态(EMPTY、LOADING、DONE)
  3. 对FileAPI实践的三点注意

    1. 由于规范尚未截稿,#File.urn尚存较大变数,webkit并未实现此特性

    2. #Blob.slice在webkit内核中加入了前缀,即#Blob.webkitSlice,且第二个参数不是“length”,而是“end”,话句话说,上面的示例二应改为file.webkitSlice(3, size)才能生效

    3. 规范中还明确规定了各种出错处理和异常处理,这些内容是同样重要的:不论对于一套完备的规范,还是对于一个健壮的程序而言 。摘录自http://www.cnblogs.com/wayofeng/p/5865382.html

H5适配rem知识转至http://www.cocoachina.com/webapp/20150715/12585.html

背景

  • 开发移动端H5页面

  • 面对不同分辨率的手机

  • 面对不同屏幕尺寸的手机

视觉稿

在前端开发之前,视觉MM会给我们一个psd文件,称之为视觉稿。

对于移动端开发而言,为了做到页面高清的效果,视觉稿的规范往往会遵循以下两点:

1)首先,选取一款手机的屏幕宽高作为基准(以前是iPhone4的320×480,现在更多的是iphone6的375×667)。

2)对于retina屏幕(如: dpr=2),为了达到高清效果,视觉稿的画布大小会是基准的2倍,也就是说像素点个数是原来的4倍(对iphone6而言:原先的375×667,就会变成750×1334)。

问题:

对于dpr=2的手机,为什么画布大小×2,就可以解决高清问题?

对于2倍大小的视觉稿,在具体的css编码中如何还原每一个区块的真实宽高(也就是布局问题)?

带着问题,往下看…

一些概念

在进行具体的分析之前,首先得知道下面这些关键性基本概念(术语)。

物理像素(physical pixel)

一个物理像素是显示器(手机屏幕)上最小的物理显示单元,在操作系统的调度下,每一个设备像素都有自己的颜色值和亮度值。

设备独立像素(density-independent pixel)

设备独立像素(也叫密度无关像素),可以认为是计算机坐标系统中得一个点,这个点代表一个可以由程序使用的虚拟像素(比如: css像素),然后由相关系统转换为物理像素。

所以说,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设备像素比。

设备像素比(device pixel ratio)

设备像素比(简称dpr)定义了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的对应关系,它的值可以按如下的公式的得到:

设备像素比 = 物理像素 / 设备独立像素 // 在某一方向上,x方向或者y方向

在javascript中,可以通过window.devicePixelRatio获取到当前设备的dpr。

在css中,可以通过-webkit-device-pixel-ratio,-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和 -webkit-max-device-pixel-ratio进行媒体查询,对不同dpr的设备,做一些样式适配(这里只针对webkit内核的浏览器和webview)。

综合上面几个概念,一起举例说明下——以iphone6为例:

设备宽高为375×667,可以理解为设备独立像素(或css像素)。

dpr为2,根据上面的计算公式,其物理像素就应该×2,为750×1334。

用一张图来表现,就是这样(原谅我的盗图):

上图中可以看出,对于这样的css样式:

1 width: 2px;
2 height: 2px;

在不同的屏幕上(普通屏幕 vs retina屏幕),css像素所呈现的大小(物理尺寸)是一致的,不同的是1个css像素所对应的物理像素个数是不一致的。

在普通屏幕下,1个css像素 对应 1个物理像素(1:1)。 在retina 屏幕下,1个css像素对应 4个物理像素(1:4)。

位图像素

一个位图像素是栅格图像(如:png, jpg, gif等)最小的数据单元。每一个位图像素都包含着一些自身的显示信息(如:显示位置,颜色值,透明度等)。

谈到这里,就得说一下,retina下图片的展示情况?

理论上,1个位图像素对应于1个物理像素,图片才能得到完美清晰的展示。

在普通屏幕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retina屏幕下就会出现位图像素点不够,从而导致图片模糊的情况。

用一张图来表示:

如上图:对于dpr=2的retina屏幕而言,1个位图像素对应于4个物理像素,由于单个位图像素不可以再进一步分割,所以只能就近取色,从而导致图片模糊(注意上述的几个颜色值)。

所以,对于图片高清问题,比较好的方案就是两倍图片(@2x)。

如:200×300(css pixel)img标签,就需要提供400×600的图片。

如此一来,位图像素点个数就是原来的4倍,在retina屏幕下,位图像素点个数就可以跟物理像素点个数形成 1 : 1的比例,图片自然就清晰了(这也解释了之前留下的一个问题,为啥视觉稿的画布大小要×2?)。

这里就还有另一个问题,如果普通屏幕下,也用了两倍图片,会怎样呢?

很明显,在普通屏幕下,200×300(css pixel)img标签,所对应的物理像素个数就是200×300个,而两倍图片的位图像素个数则是200×300*4,所以就出现一个物理像素点对应4个位图像素点,所以它的取色也只能通过一定的算法(显示结果就是一张只有原图像素总数四分之一,我们称这个过程叫做downsampling),肉眼看上去虽然图片不会模糊,但是会觉得图片缺少一些锐利度,或者是有点色差(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用一张图片来表示:

针对上面的两个问题,我做了一个demo。

demo中,100×100的图片,分别放在100×100,50×50,25×25的img容器中,在retina屏幕下的显示效果。

条形图,通过放大镜其实可以看出边界像素点取值的不同:

  • 图1,就近取色,色值介于红白之间,偏淡,图片看上去会模糊(可以理解为图片拉伸)。

  • 图2,没有就近取色,色值要么是红,要么是白,图片看上去很清晰。

  • 图3,就近取色,色值介于红白之间,偏重,图片看上去有色差,缺少锐利度(可以理解为图片挤压)。

爱字图,可以通过看文字”爱”来区分图片模糊还是清晰(如果看上去不明显,请下载原图)。

几个问题

这里说一下,移动端H5开发,在不同分辨率,不同屏幕手机下会遇到的几个经典问题。

retina下,图片高清问题

这个问题上面已经介绍过解决方案了:两倍图片(@2x),然后图片容器缩小50%。

如:图片大小,400×600;

1.img标签

1 width: 200px;
2 height: 300px;

2.背景图片

1 width: 200px;
2 height: 300px;
3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2x.jpg);
4 background-size: 200px 300px; // 或者: background-size: contain;

这样的缺点,很明显,普通屏幕下:

1)同样下载了@2x的图片,造成资源浪费。

2)图片由于downsampling,会失去了一些锐利度(或是色差)。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不同的dpr下,加载不同的尺寸的图片。

不管是通过css媒体查询,还是通过javascript条件判断都是可以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话,不就是要准备两套图片了嘛?(@1x 和@2x)

我想,做的好的公司,都会有这么一个图片服务器,通过url获取参数,然后可以控制图片质量,也可以将图片裁剪成不同的尺寸。

所以我们只需上传大图(@2x),其余小图都交给图片服务器处理,我们只要负责拼接url即可。

如,这样一张原图(点击预览),可以类似这样,进行图片裁剪:

// 200×200

// 100×100

(ps: 当然裁剪只是对原图的等比裁剪,得保证图片的清晰嘛~)

retina下,border: 1px问题

这大概是设计师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了。

首先得说一下,为什么存在retina下,border: 1px这一说?

我们正常的写css,像这样border: 1px;,在retina屏幕下,会有什么问题吗?

先来,来看看下面的图:

上面两张图分别是在iPhone3gs(dpr=1)和iPhone5(dpr=2)下面的测试效果,对比来看,对于1px的border的展示,它们是一致的,并无区别。

那么retina显示屏的优势在哪里,设计师为何觉得高清屏下(右图)这个线条粗呢?明明和左右一样的~

还是通过一张图来解释(原谅我再次盗图):

上图中,对于一条1px宽的直线,它们在屏幕上的物理尺寸(灰色区域)的确是相同的,不同的其实是屏幕上最小的物理显示单元,即物理像素,所以对于一条直线,iphone5它能显示的最小宽度其实是图中的红线圈出来的灰色区域,用css来表示,理论上说是0.5px。

所以,设计师想要的retina下border: 1px;,其实就是1物理像素宽,对于css而言,可以认为是border: 0.5px;,这是retina下(dpr=2)下能显示的最小单位。

然而,无奈并不是所有手机浏览器都能识别border: 0.5px;,ios7以下,android等其他系统里,0.5px会被当成为0px处理,那么如何实现这0.5px呢?

最简单的一个做法就是这样(元素scale):

01 .scale{
02     position: relative;
03 }
04 .scale:after{
05     content:"";
06     position: absolute;
07     bottom:0px;
08     left:0px;
09     right:0px;
10     border-bottom:1px solid #ddd;
11     -webkit-transform:scaleY(.5);
12     -webkit-transform-origin:0 0;
13 }

我们照常写border-bottom: 1px solid #ddd;,然后通过transform: scaleY(.5)缩小0.5倍来达到0.5px的效果,但是这样hack实在是不够通用(如:圆角等),写起来也麻烦。

当然还有其他好多hack方法,网上都可以搜索到,但是各有利弊,这里比较推荐的还是页面scale的方案,是比较通用的,几乎满足所有场景。

对于iphone5(dpr=2),添加如下的meta标签,设置viewport(scale 0.5):

这样,页面中的所有的border: 1px都将缩小0.5,从而达到border: 0.5px;的效果。

看一下实现后的效果图对比(右图为优化过的):

然而,页面scale,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

1)字体大小会被缩放

2)页面布局会被缩放(如: div的宽高等)

这两个问题后面讲到…

多屏适配布局问题

移动端布局,为了适配各种大屏手机,目前最好用的方案莫过于使用相对单位rem。

基于rem的原理,我们要做的就是: 针对不同手机屏幕尺寸和dpr动态的改变根节点html的font-size大小(基准值)。

这里我们提取了一个公式(rem表示基准值)

rem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dpr / 10

说明:

1)乘以dpr,是因为页面有可能为了实现1px border页面会缩放(scale) 1/dpr 倍(如果没有,dpr=1)。

2)除以10,是为了取整,方便计算(理论上可以是任何值)

所以就像下面这样,html的font-size可能会:

iPhone3gs: 320px / 10 = 32px

iPhone4/5: 320px * 2 / 10 = 64px

iPhone6: 375px * 2 / 10 = 75px

对于动态改变根节点html的font-size,我们可以通过css做,也可以通过javascript做。

css方式,可以通过设备宽度来媒体查询来改变html的font-size:

缺点:通过设备宽度范围区间这样的媒体查询来动态改变rem基准值,其实不够精确,比如:宽度为360px 和 宽度为320px的手机,因为屏宽在同一范围区间内(<375px),所以会被同等对待(rem基准值相同),而事实上他们的屏幕宽度并不相等,它们的布局也应该有所不同。最终,结论就是:这样的做法,没有做到足够的精确,但是够用。

javascript方式,通过上面的公式,计算出基准值rem,然后写入样式,大概如下(代码参考自kimi的m-base模块)

01 var dpr, rem, scale;
02 var docEl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03 var fontEl = document.createElement('style');
04 var metaEl = document.querySelector('meta[name="viewport"]');
05 scale = 1 / dpr;
06 dpr = win.devicePixelRatio || 1;
07 rem = docEl.clientWidth * dpr / 10;
08 // 设置viewport,进行缩放,达到高清效果
09 metaEl.setAttribute('content''width=' + dpr * docEl.clientWidth + ',
10                      initial-scale=' + scale + ',maximum-scale=' + scale + ',
11                      minimum-scale=' + scale + ',user-scalable=no');
12 // 设置data-dpr属性,留作的css hack之用
13 docEl.setAttribute('data-dpr', dpr);
14 // 动态写入样式
15 docEl.firstElementChild.appendChild(fontEl);
16 fontEl.innerHTML = 'html{font-size:' + rem + 'px!important;}';
17 // 给js调用的,某一dpr下rem和px之间的转换函数
18 window.rem2px = function(v) {
19     v = parseFloat(v);
20     return v * rem;
21 };
22 window.px2rem: function(v) {
23     v = parseFloat(v);
24     return v / rem;
25 };
26 window.dpr = dpr;
27 window.rem = rem;

这种方式,可以精确地算出不同屏幕所应有的rem基准值,缺点就是要加载这么一段js代码,但个人觉得是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了。

因为这个方案同时解决了三个问题:

1)border: 1px问题

2)图片高清问题

3)屏幕适配布局问题

说到布局,自然就得回答一下最初的留下的那个问题:如何在css编码中还原视觉稿的真实宽高?

前提条件:

1)拿到的是一个针对iPhone6的高清视觉稿 750×1334

2)采用上述的高清方案(js代码)。

如果有一个区块,在psd文件中量出:宽高750×300px的div,那么如何转换成rem单位呢?

公式如下:

rem = px / 基准值;

因为基准值就是屏幕像素宽px * dpr =物理像素(屏幕物理显示值)作为根元素的值,如果设计稿量的尺寸是300,你要将300宽的图片画到真实手机屏幕的物理像素上,就要4rem(4*75=300物理像素),简单理解就是将图片像素px贴到手机物理像素上。

对于一个iPhone6的视觉稿,它的基准值就是75(之前有提到);

所以,在确定了视觉稿(即确定了基准值)后,通常我们会用less写一个mixin,像这样:

1 // 例如: .px2rem(height, 80);
2 .px2rem(@name, @px){
3     @{name}: @px / 75 * 1rem;
4 }

所以,对于宽高750×300px的div,我们用less就这样写:

1 .px2rem(width, 750);
2 .px2rem(height, 300);

转换成html,就是这样:

1 width: 10rem; // -> 750px
2 height: 4rem; // -> 300px

最后因为dpr为2,页面scale了0.5,所以在手机屏幕上显示的真实宽高应该是375×150px,就刚刚好。

倘若页面并没有scale 0.5,我们的代码就得这样:

1 .px2rem(width, 375);
2 .px2rem(height, 150);

这样的宽高,我们往往是这样得来的:

1)将750×1334的视觉稿转成375×667的大小后,再去量这个区块的大小(感觉好傻)。

2)在750×1334量得区块宽高是750×300px后,再口算除以2(感觉好麻烦)。

最后给出一张没有布局适配(上图)和用rem布局适配(下图)的对比图:

(上面的手机分别是:iPhone3gs, iPhone5, iPhone6)

很明显可以看出,rem适配的各个区块的宽高都会随着手机屏宽而改变,最最明显的可以看一下图片列表那部分,最后一张图视觉稿要求只出现一点点,rem布局在任何屏幕下都显示的很好。

字体大小问题

既然上面的方案会使得页面缩放(scale),对于页面区块的宽高,我们可以依赖高清视觉稿,因为视觉稿本来就×2了,我们直接量就可以了,那么对于字体该如何处理呢?

对于字体缩放问题,设计师原本的要求是这样的:任何手机屏幕上字体大小都要统一,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分辨率(dpr不同),会做如下处理:

1 font-size: 16px;
2 [data-dpr="2"] input {
3   font-size: 32px;
4 }

(注意,字体不可以用rem,误差太大了,且不能满足任何屏幕下字体大小相同)

为了方便,我们也会用less写一个mixin:

01 .px2px(@name, @px){
02     @{name}: round(@px / 2) * 1px;
03     [data-dpr="2"] & {
04         @{name}: @px * 1px;
05     }
06     // for mx3
07     [data-dpr="2.5"] & {
08         @{name}: round(@px * 2.5 / 2) * 1px;
09     }
10     // for 小米note
11     [data-dpr="2.75"] & {
12         @{name}: round(@px * 2.75 / 2) * 1px;
13     }
14     [data-dpr="3"] & {
15         @{name}: round(@px / 2 * 3) * 1px
16     }
17     // for 三星note4
18     [data-dpr="4"] & {
19         @{name}: @px * 2px;
20     }
21 }

(注意:html的data-dpr属性就是之前js方案里面有提到的,这里就有用处了)

根据经验和测试,还是会出现这些奇奇葩葩的dpr,这里做了统一兼容~

用的时候,就像这样:

1 .px2px(font-size, 32);

当然对于其他css属性,如果也要求不同dpr下都保持一致的话,也可以这样操作,如:

1 .px2px(padding, 20);
2 .px2px(right, 8);

最后

上面对移动端H5高清和多屏适配的一些方案总结,和知识讲解,不对的地方,还请指出来。

还有https://www.jianshu.com/p/985d26b40199也是解惑h5适配好文.

综合上文所述理解:rem就是根元素设置的font-size大小,引入上文所说js,就能动态设置font-size大小(即rem大小,比如iphone6是75px,iphone5是65px),所以当你设置1rem(可理解为1*rem)时,就相当于iphone6下1*75px=75px,iphone5下1*65px=65px,从而达到适配不同大小像素屏幕,即虽然你都是设置了1rem,但是rem(font-size)大小被js根据设备自动改变,从而达到了自动适配的效果。

如果你拿到设计稿是iphone6是750px,那么只要算得750px设计稿下换算的是xxx rem就好了,因为当换成iphone5下显示时,js会动态改变rem,虽然都是设置1rem宽度,但在iphone6下显示就是1*75px=75px,在iphone5下显示就是1*65px=65px,就达到了大小屏幕都能适配显示。其他屏幕类推

参考文章

http://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2/08/20/towards-retina-web/

http://www.paintcodeapp.com/news/iphone-6-screens-demystified

http://www.inserthtml.com/2012/09/designing-retina-devices/

http://iconmoon.com/blog2/iphone-6-plus-screen-size/

http://dieulot.net/css-retina-hairline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szblog/p/6952118.html

本地图片上传与H5适配知识相关推荐

  1. kindeditor java 上传图片_java中KindEditor本地图片上传与上传失败问题

    此代码是最新版的 KindEditor 3.5.x 实现本地图片上传的方法,用于oschina即将改版的个人空间 KindEditor 要求的JSON格式如下: {"error": ...

  2. JS兼容各个浏览器的本地图片上传即时预览效果

    JS兼容各个浏览器的本地图片上传即时预览效果 很早以前 在工作曾经碰到这么一个需求,当时也是纠结了很久,也是google了很久,没有碰到合适的demo,今天特意研究了下这方面的的问题,所以也就做了个简 ...

  3. Typora本地图片上传

    Typora本地图片上传 方法一:使用有道云笔记(我用不了...) 根据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方法,他们说可以用有道云笔记上传 图片后粘贴地址实现本地图片的上传. 步骤如下: 打开有道云笔记网页版 点击&q ...

  4. Gitee+typora+picgo+插件,markdown图床配置,一键将markdown中本地图片上传至图床

    一键将markdown中本地图片上传至图床 推荐配置:Gitee+typora+picgo+插件 文章目录 安装 picgo 配置 typora 配置 Gitee 图床 配置图床设置 配置 typor ...

  5. html 头像选择,html5点击上传头像选取本地图片上传代码

    特效描述:html5 点击上传头像 选取本地图片 上传代码.html5点击上传头像,图片上传代码 代码结构 1. HTML代码 上传头像 //获取上传按钮 var input1 = document. ...

  6. TinyMCE 新增本地图片上传功能

    TinyMCE 新增本地图片上传功能 在TinyMCE 在处理富文本时,可以通过网站的相对路径录入图片地址.这样TinyMCE 就可以正常显示图片了.其实该功能属于普通HTML富文本控件基本功能了.现 ...

  7. 微信小程序开发之从相册获取图片 使用相机拍照 本地图片上传

    今天遇到微信小程序的用户头像设置功能,做笔记. 先上gif: 再上代码: 小demo,代码很简单. 1.index.wxml <!--index.wxml--> <button st ...

  8. 将本地图片上传至七牛云

    准备工作 一个域名(用来融合CDN加速) 七牛云创建一个存储空间 七牛云绑定域名 在注册完七牛云并创建了一个存储空间后,七牛云会给你自动分配一个融合 CDN 测试域名,但是只有30天的有效期.所以要在 ...

  9. [SDK2.2]Windows Azure Storage (16) 使用WCF服务,将本地图片上传至Azure Storage (上) 客户端代码...

    <Windows Azure Platform 系列文章目录> 前一章我们完成了服务器端的代码,并且已经发布到了Windows Azure云端. 本章我们将实现客户端的代码,客户端这里我们 ...

最新文章

  1. 《阿里云前端技术周刊》第五期
  2. C#泛型集合之Dictionaryk, v使用技巧
  3. WITH AS【原创】
  4. 组态王中时间存access怎么存,组态王通过Access数据库起始截止日期查询方法
  5. java EE map
  6. 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length' of null错误怎么处理?
  7. 酒桌上,领导将酒泼到你脸上......
  8. Codeforces 626F Group Projects (DP)
  9. 利用正则匹配url是否合法对于有的url会浪费过长时间使程序卡死,切记!
  10. 1.13 编程基础之综合应用 05 素数回文数的个数 python
  11. oracle表ddl,七、Oracle中DDL改变表结构操作
  12. App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实践学习总结(3)——RestFul架构下API接口设计注意点
  13. 如何用安卓手机运行Python代码
  14. python端口绑定错误怎么解决,python的 port binding error 请问怎么解决
  15. checkbox全选、清除、反选
  16. rhino java api demo_用 Rhino 脚本化 Java
  17. bat 批处理 启动微信 QQ等应用软件可以多开微信
  18. 投资合伙人股份分配_创业者必看的合伙人股权分配细则
  19. DataSciComp 有关数据科学的比赛
  20. Linux 多个留后门姿势

热门文章

  1. 如何利用PS设计表情包和动态表情图
  2. 西部世界IPFS矿业,牛熊穿越的可能性
  3. 设计模式的艺术 创建型模式之原型模式
  4. Q2营收利润均创历史新高,逆势之下苹果为何大象起舞?
  5. 单笔融资最高纪录频频刷新,移动医疗估值如此之高原因何在?
  6. PMP证书的含金量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7. 神经网络优化-滑动平均
  8. SQL数字转字符串,不足前面补0
  9. C语言——五子棋人机对战
  10. 软考计算机软件设计,软考—软件设计师(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