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 6Gbps

SATA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实际上SATA 6Gbps接口这个说法并不规范,准确的称呼是SATA III,接口速度是6Gbps而已,只是现在大家习惯这个说法了。SATA 6Gbps接口是目前最最常见的HDD/SSD硬盘接口,大部分人现在买的硬盘都在用这种接口,接口及线缆如下所示:

从上到下分别是主板的SATA接口、硬盘接口及线缆

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6Gbps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太成熟了,6Gbps的带宽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差多了,但普通2.5寸SSD也没这么高的需求,500MB/s多的读写速度也够用了,而在HDD硬盘上6Gbps带宽远远谈不上瓶颈,谁让HDD硬盘发展太慢了,速度一直没有质变。

当然,SATA 6Gbps也是有缺点的,它已经服役多年了,对新技术的支持是不够的,比如NVMe标准就不支持,而且体积相对比较大,不适应SSD日益小体积的发展趋势,6Gbps的带宽对新一代SSD来说也不够用了。

mSATA

既然SATA 6Gbps接口不利于SSD小型化,半高SATA设备又有点不受宠,所以针对便携设备开发的mSATA(mini SATA)接口就登场了,你可以把它看作标准SATA接口的mini版,物理接口跟mini PCI-E接口一样,所以二者容易混淆,但mSATA走的是SATA通道而非PCI-E通道,所以需要SATA主控。

JEDCE定义了两种尺寸的mSATA硬盘规格,分为MO-300A和MO-300B,前者又分为mSATA mini和mSATA,其中mini硬盘长宽是30x26.8mm,mSATA尺寸是51x30mm,单面厚度约为4.85mm,而MO-300B一般是30x30mm,比较少见。

mSATA接口是SSD小型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不过mSATA依然没有摆脱SATA接口的一些缺陷,比如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SATA接口的潜力也就是这样了,要想进一步发展还得寻找新的手段。

M.2/NGFF接口

M.2接口硬盘已经成为新一代高性能SSD的首选

取代mSATA的接口是M.2接口,最初叫做NGFF,全名是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它可以做的比mSATA硬盘还要小巧,基本长宽只有22x42,单面厚度2.75mm,双面闪存布局也不过3.85mm厚,但M.2又有丰富的可扩展性,最长可以做到110mm,可以提高SSD容量。

此外,M.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SATA及PCI-E通道,后者更容易提高速度,早期的M.2接口使用的是PCI-E 2.0 x2通道,理论带宽10Gbps,不过在9系及100系芯片组之后,M.2接口现在全面转向PCI-E 3.0 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远高于之前水准,大大提升了SSD性能潜力。

PCI-E接口

早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之初,PCI-E接口的SSD就出现了,因为后者的优势实在太大了,其他SSD不论采用什么接口,都是从SATA向原生PCI-E走进,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省去了中间过程。不过PCI-E硬盘最初多用于企业级市场,因为它需要不同的主控,性能高的同时成本也高了,消费级市场也没多少需求,只是这两年来PCI-E硬盘才在高端消费级市场上崛起。

跟显卡类似,PCI-E硬盘的规格也会根据长度、高度分为全高/半高、全长/半长等不同级别,最常见的PCI-E硬盘多是HHHL半高半长的,长度为167mm。

PCI-E接口的硬盘速度也逐渐从当初的PCI-E 2.0 x2走向了PCI-E 3.0 x4通道,速度也达到了32Gbps,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使用了,而且早期PCI-E硬盘不能做启动盘的问题也早解决了,现在PCI-E硬盘已经是最为高大上的选择了,旗舰级SSD大多会选择PCI-E接口。

SATA Express接口

M.2接口解决了mSATA接口的后继问题,不过SATA 6Gbps接口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在6Gbps速度之后,SATA接口要想继续提高速度已经很难了,SAS接口倒是可以把接口提高到12Gbps,但那是针对企业级市场的,对原接口做了很大变动,而且后者对成本并不敏感,但是消费级市场就不一样,要考虑到现实,对此SATA-IO给出的解决方案是SATA Express(SATA E)接口。

为了提高接口带宽,SATA E接口也放弃了SATA通道,走向了PCI-E通道,他们选择的是PCI-E x2通道,具体有PCI-E 2.0 x2或者PCI-E 3.0 x2两种选择,因此就有了10Gbps以及16Gbps两种,最初是10Gbps居多,现在的主板逐渐开始提供16Gbps的SATA E接口了,因为100系芯片组的南桥通道数量大幅提升了。

无论厂商选择PCI-E 2.0还是PCI-E 3.0方案,接口速度相对原来的6Gbps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带宽更不是瓶颈了。

SATA E的物理接口实际上是通过SATA 6Gbps接口改造的,这有点类似SAS接口,它使用了2个SATA 6Gbps接口和一个只有4pin针脚的mini版SATA接口组成,其中小接口只能接入PCI-E线,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保持向下兼容,因为目前SATA E硬盘的数量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或者说就没见到有几款正式商用的,搞成向下兼容的接口,SATA E至少还可以当成2个SATA 6Gbps接口使用,没设备用也不会浪费。

SATA E标准推出有2年时间了,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SATA E普及之路还非常遥远,唯一明智的就是向下兼容了SATA 6Gbps接口。

U.2/SFF-8639接口

SATA E接口取代SATA 6Gbps有点不靠谱,不过我们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U.2接口,它之前叫做SFF-8639,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SF-8639接口改名为U.2接口,跟目前的M.2接口对应起来了,看这意思是希望在台机领域复制M.2接口在移动市场的成功。

U.2接口跟SATA E接口的思路差不多,都是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物理接口,但接口带宽更快,从PCI-E x2变成了PCI-E 3.0 x4,此外还增加了许多新协议支持,比如NVMe,这些都是SATA E接口不具备的(U.2其实才是SATA E的完全体)。

U.2的设备端接口融合了SATA及SAS接口的特点,中间用针脚填满了SATA接口留下的空缺,并预留了L型防呆设计,所以可以兼容SATA、SAS及SATA E规范,主板那一端则是mini SAS(SFF-8643)接口,设备端的U.2线则是一端接在SATA电源上,一端接在U.2硬盘的数据口上。

U.2接口有很多优点,接口带宽达到了32Gbps,支持NVMe协议,甚至供电能力也提高了,这都有助于提高SSD性能,但U.2不好的地方在于它依然是新兴事物,很多主板目前并没有U.2接口,而且U.2接口的消费级硬盘少的可怜,目前正式开卖的也只有Intel的750系列。

以上几种接口的总结如下表所示

从对比来看,M.2接口主要优点在于体积小巧、性能出色,比较广泛的用于笔记本、超级本等便携设备中。而U.2接口则具备速度更快,2.5英寸更好的与目前SATA3.0接口固态硬盘兼容,适合主流笔记本、台式电脑,未来潜力较大。但不足的地方在于,目前配备U.2接口SSD相对较少,尚等待成熟。

E1.S

2017年,Intel联合众多行业巨头提出了一种代号“Ruler”的全新形态SSD,专为高密度、高性能的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打造,2018年初形成行业标准EDSFF,很快得到普遍采纳,各种衍生规格和创新也是百花齐放,FMS 2019闪存峰会上就有各种各样的新品展示。

EDSFF主要分为长短两种规格,长的叫做EDSFF 1U Long,简称E1.L,十分类似Intel最初提出的Ruler,非常适合高密度存储,厚度有18毫米、9.5毫米两种。

SK海力士展示的PE8111就采用了这种设计,采用PCIe 3.0 x4和自家3D V6 TLC闪存,容量可以做到15.36TB、30.72TB。

还有一种短的EDSFF 1U Short,简称E1.S,最初设计目的是为了在数据中心里取代M.2,解决其种种不足之处,横向恒快可以容纳两排闪存颗粒,支持热插拔,12V供电支持更高供电,散热也更容易。

E1.S最初只定义了PCB电路板尺寸,功耗不超过12W,其他的的留给厂商自由发挥,结果就撒不住了,很快就出现了20W功耗的版本,搭配厚厚的外壳和散热片,仿佛缩短了的E1.L。 

SATA 6Gbps/mSATA/M.2/NGFF/PCI-E/SATA Express/U.2/SFF-8639/E1.S硬盘接口综述相关推荐

  1. 【转载】主流硬盘接口SATA、mSATA、PCIE等差异比较

    主流硬盘接口都有哪些? HDD硬盘依然是很多实体店装机的首选,但更快速的SSD已经是用过都说好.在这场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硬盘的接口也在不断进化,今天的超能课堂我们就来谈谈硬盘的主流接口都有哪 ...

  2. 【扫盲】硬盘接口『 SATA 、 mSATA 、 m.2 ( NGFF )、PCI-E ( PICe 、 PCI Express ) 』及其协议 『 NVMe 、 AHCI 』

    参考: What is the IDE interface and what does it consist of? - https://itigic.com/ide-ata-pata-and-ata ...

  3. PCI、PCIe、Mini PCIe、SATA、mSATA、M.2

    PCI && PCIe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外设部件互联标准.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 ...

  4. 详谈SSD硬盘接口: SATA、mSATA 、PCIe、M.2和U.2

    SSD固态硬盘,彻底打破了温彻斯特结构的机械硬盘多年来在电脑硬件领域的统治.SSD数倍于HDD机械硬盘的传输性能,让普通用户和发烧玩家的体验均成倍提升. 在这场存储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更多的使 ...

  5. 带你认识SSD的SATA、mSATA 、PCIe和M.2四种主流接口。联想g31t-lm2主板接线图

    带你认识SSD的SATA.mSATA .PCIe和M.2四种主流接口 犹记得当年Windows 7系统体验指数中,那5.9分磁盘分数,在其余四项的7.9分面前,似乎已经告诉我们机械硬盘注定被时代淘汰. ...

  6. SATA、mSATA、M.2、M.2(NVMe)、PCIE固态硬盘接口详解

    固态硬盘 概念 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俗称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 ...

  7. SATA、mSATA 、PCIe和M.2——SSD硬盘的接口

    犹记得当年Windows 7系统体验指数中,那5.9分磁盘分数,在其余四项的7.9分面前,似乎已经告诉我们机械硬盘注定被时代淘汰.势如破竹的SSD固态硬盘,彻底打破了温彻斯特结构的机械硬盘多年来在电脑 ...

  8. SSD硬盘的接口区别详解图解 SATA、mSATA、PCI-E、M.2(NVMe协议) 、U.2、Type-c、USB、Macbook接口

    转 扫盲:SATA.mSATA .PCIe和M.2--SSD硬盘的接口 2019年03月02日 20:47:06 nedwons 阅读数 11035更多 个人分类: 非技术 SATAT通道:硬盘--内 ...

  9. [SSD科普之2] SATA、mSATA、M.2、M.2(NVMe)、PCIE固态硬盘接口详解

    固态硬盘 概念 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俗称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 ...

最新文章

  1. LIC-Fusion 2.0:基于滑动窗口法平面特征跟踪的激光雷达惯性相机里程计
  2. SAP PP COR3不能看工单后续的备料TO单号?
  3. 玩皮,DIY了一个本子
  4. 有三AILab成立 | 寻找合适的你
  5. Mac终端Terminal使用
  6. Python3 使用[]提取字符
  7. C++17新特性学习笔记
  8. 收藏功能_微软Edge获得了新的收藏夹菜单、PDF功能等
  9. SpringCloud Consul注册中心介绍及配置使用
  10. 程序猿的爱情--2011-01-05
  11. 思科安全代理 CSA 概述
  12. NSString NSURL
  13. VC6下OpenGL 开发环境的构建外加一个简单的二维网络棋盘绘制示例
  14. 计算机添加启动程序,电脑的开机启动项怎么设置?
  15. qq空间进入游戏显示服务器拒绝,显示ptlogin2.qq.com,QQ空间打不开的快速解决办法...
  16. Verilog——74LVC161计数器
  17. 51单片机项目设计:基于51单片机时钟万年历
  18. 美赛数模论文之公式写作
  19. DHCP租约过程,如何使用DHCP
  20. 幂级数求和函数总结全在这里啦

热门文章

  1. 安装系统最全教程(win10)
  2. java恶魔城_恶魔城之月下夜想曲
  3. .net 新手包 project template
  4. APP出海推广一枚,想认识独立开发者
  5. 关于deepin系统出现亮度过暗的问题
  6. 本地搭建私有云盘设定:使用cpolar共享群晖NAS 5/5
  7. 港股软件系统技术分享
  8. WEB前端和JAVA薪资前景究竟哪个更高?
  9. 推荐几款接口文档生成神器用来代替Swagger
  10. Angular 1 学习笔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