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Maps前传:在被Google收购之前,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转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3014931436813232&wfr=spider&for=pc

如今大家都知道Google Maps,但是你知道Google Maps的“前传”吗?它并不是Google内部的项目,而是Google收购来的,在那之前,Google并没做出过什么地图相关的成果。而被Google收购来做Google Maps的Keyhole已经成立了5年,经历波澜起伏,业务做的有声有色。

最近,我读完了Bill Kilday回忆Google Maps前世今生的《Never Lost Again》,觉得这本书相比各种“精益创业”的教材毫不逊色,而且更引人入胜。下面我按关键词的形式,简单讲讲Keyhole的故事。

Keyhole

如果你是军迷,大概听说过美国军方的“锁眼”(Keyhole)侦查卫星。到上世纪90年代末,型号为KH-11的第五代“锁眼”,已经能够监视全球各热点地区,提供1.3米的分辨率了。

所以,Keyhole的创始人John Hanke决定给自己的公司命名为Keyhole,但这其实这只是个权宜之计,因为John真正想要的是Earth.com。Earth.com这个域名,1992年被IBM的一名员工买下,他对John开价100万美元,对1999年的创业公司来说,这当然无法承受。所以,Keyhole这个名字就被一直用下来,到被Google收购为止。

Clipmapping

Clipmapping大约可以翻译为“片段映射”,是SGI(Specialized Graphical Innnovation)的“副产物”,这项技术能把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合并起来,在用户进行缩放操作时提供“无缝”的体验。如今我们在使用电子地图时,缩放操作看起来那么自然,那么符合直觉,背后依靠的就是Clipmapping。

传统上,Clipmapping技术主要用于电子游戏,在游戏里经常需要用它来渲染大型地图。至于真实世界的地图,如果你还记得,“传统”上它们就是现定于几个固定比例尺,地图和无缝缩放似乎天然就是绝缘的。

1999年,SGI的Michael Jones、Chris等人花了一个周末,研发出将Clipmapping应用到地图上的技术(他们称其为CTFLY,City-Fly),让用户能够自如缩放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所有见过这个Demo的人都被震惊了,原来地图还可以做得这么炫!有人甚至莲想到了当时流行的电影《国家的敌人》。

不过,使用Clipmapping来制作地图并不单纯为了炫酷,还有工程上的考虑:使用Clipmapping,用户不必下载所有的数据,就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真正实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对于地图这样涉及到海量数据的项目而言,这项技术再合适也没有了。要知道,那时候是1999年,采用了Clipmapping技术的CTFLY,也需要价值4000美元的Dell电脑才能跑起来。

大概是CTFLY太好了,所有人都被炫酷界面所吸引,反而忘记了继续沿着“地图”的方向走下去。SGI也认为,这技术如此先进,用来做游戏能赚大笔的钱,为什么要去做地图那种没有回报的事情呢。不过,Michael等人业余仍然在花时间打磨CTFLY,让它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结果最终被董事会下了终止令:“它的确很酷,不过,别再做了”。

不甘心的Michael等人提出,能不能把CTFLY拿出去成立一家新公司,自己拿投资,自己养活自己?董事会同意了。经过猎头的推荐,他们找到了John Hanke,双方对CTFLY都很满意,都希望在地图上做一番事业,于是Keyhole成立了。

EarthView与Ersi

因为买不到Earth.com,John只能给自己的产品取名为EarthView。但是取名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它的市场在哪里呢?

当时市面上已经有垄断级别的数字地图厂商了,也就是Ersi(读音ez-ree)。Ersi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它已经拥有几十万客户端,地图超过一百万张,营收达到3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相比之下,Keyhole手里的Clipmapping技术只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却不是与Ersi竞争的法宝。那么Keyhole要怎么办?经过仔细分析,Keyhole发现了Ersi的几个缺点。

第一个缺点是复杂,Ersi是典型的行业软件,必须由取得GIS专业的学位专业人员经过培训才能操作,每遇到新客户,都必须由专家来定制解决方案;第二个缺点是数据不统一,用户经常要自己导入各种数据,并祈祷这些数据能正确读取,并且能彼此对齐;第三个缺点是速度很慢,如果没有预先把数据全部装载到本地硬盘,大范围的地图响应非常慢,几乎不堪使用。

针对于此,Keyhole虽然很小,但仍然明确了与“巨无霸”Ersi竞争的策略:EarthView必须做到普通人就能使用,必须提供完整统一的数据,必须提供流畅的操作体验。而Clipmapping技术让操作界面符合了普通人的直觉,同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让当然能够在中心节点保存海量数据,在客户端按需进行读取和计算,这样就同时保证了数据完整性和操作速度。

让我佩服的是John的眼光,他的愿景相当明确,就是提供普通人能用的地图产品,所以他根本不畏惧客观条件的限制。按照John的说法:我们不是为现在的硬件做开发,而是朝着硬件发展的方向去开发。未来的设备计算能力会越来越强,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提供GPS信息(虽然他当时没想到手机也会有GPS)……

当然John也会客观考虑现实情况,早就有人向他建议采用BS架构而不是CS架构,方便用户使用。但是John考虑到当时的硬件处理能力和前端技术,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要知道,当时连Firefox都没有出头,IE仍然占据着浏览器市场的最大份额,更重要的是,Ajax没诞生,流行更是六年之后的事情了。

看到这里,大家基本可以想象Ersi的未来了。老实说,看到后来我有点为Ersi惋惜,“船大难调头”的悲剧又一次上演。EarthView大获成功之后,Ersi也尝试做同样的产品,提供了同样炫酷的效果,一度把Keyhole的人吓了一跳。但他们迅速发现,Ersi的产品在演示时竟然没有联网线,也没有接Wifi,瞬间Keyhole的家伙们就放心了:Ersi的界面再炫酷,却无非是新瓶装旧酒。后来Ersi想过和Keyhole合并,但John没有同意。

Blue Marble

Blue Marble(蓝宝石)是NASA网站上的公开项目,包含了各种地图数据(到今天仍然在更新),EarthView 1.0的数据就来自这里。但对于真正的生意来说,这样的数据显然不够,所以John等人开始四处搜罗数据。当时,他们主要找到三种数据来源。

第一是卫星地图,受益于美国国会1992年通过的法案,之前军方垄断的卫星地图技术也可以用于商用。Keyhole的人接触了两家很大的商用卫星地图提供商:Space Imaging和Digital Globe。Digital Globe已经可以提供亚米级的卫星照片,足够当时的使用。Digital Globe的数据对Keyhole的发展至关重要,后面还会提到。

第二是各地政府部门,各地政府部门大都保存有本地的航空地图。Keyhole的生意模式很简单:你给我数据,我给你访问账号。有意思的是,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愿意主动提供数据给Keyhole,因为它们之前的数字地图“实在是太难用了”。而且,地图数据都处在割裂状态,两个城市、两个政府部门之间共享地图都极难获得,也就无法参照、协同。

第三是掌握大量地图信息的商业公司。其中最有名的是Airphoto USA,老板J.R.Robertson自己有十四架装载有专门航拍设备的飞机,手中拥有大量地图。Robertson给John的开价是,每个城市的题图40万美元。初创公司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但John的给了另外一个选择:EarthView每卖出一份拷贝,Robertson可以拿到25%的收入。Robertson同意了。

Nvidia

2002年左右,Keyhole的第一笔来自Sony的投资快用光了,John必须去寻找新的投资商,他想到了Nvidia。当时Nvidia已经打败3dfx(一个古老的名字),成为图形加速卡的霸主,蓬勃发展的游戏行业对图形加速卡提出了旺盛的需求,Nvidia的市值高达100亿美元,有实力投资。更重要的是,John真正想做的是全3D的地图,他需要类似Nvidia这样厂商的支持。

Keyhole给出的条件是:Keyhole为Nvidia独家定制优化版本,换取Nvidia的投资,并把EarthView客户端包含在Nvidia的显卡附赠光盘中。但是Nvidia的团队对此置之不理:和家大业大的Nvidia比起来,Keyhole实在太小了,根本不懂什么是规模。

John没有放弃,他设法直接联系到了Nvidia的创始人黄仁勋。最终结果是,黄仁勋同意给Keyhole提供50万美元,定制Nvidia专属版本EarthView NV。John答应了,因为有了这50万美元,公司还可以多撑两三个月,而开发专门版本只需要几周的时间。

在双方的会谈中,黄仁勋还提到,EarthView有没有考虑过,在展示街道级别的地图时,同时提供“实景”呢?John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相当于收录几十万英里长的实景图片”,他停了好一会儿才说,“做到这一点,大概要20年后”。

EarthView NV发售之后广受欢迎,Keyhole的人收到各种用户的留言,典型的是“天呐…天呐…老天呐…”。EarthView NV每份要卖79.95美元。按照之前的合同,Airphoto USA的老板Robertson可以分得20美元……

QuickBird

在EarthView NV发售后不久,EarthView开始接触到Nvidia显卡在全球的用户。显然,EarthView需要给全球各地的用户提供地图服务。这时候,John找到了Digital Globe。

Digital Globe在2001年发射了QuickBird(快鸟)商业卫星,提供0.6米级别的分辨率,在全世界名列第四。QuickBird卫星可以每天工作24小事,一周工作7天,全年无休地扫描地面,并且不断提供最新的数据。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是没有国界的。

Digital Globe掌握了大量的数据,也明白用户需要这些数据,但它没有合适的处理和展现形式,而这正是Keyhole所擅长的,堪称天作之合。于是在EarthView NV之后,双方进一步达成了合作:Digital Globe负责向Keyhole提供数据,而Keyhole容许Digital Globe直接访问全球主要大城市的地图数据。

为此,Keyhole的工程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但能存储海量的历史数据,而且打通了前后端,能展现同一区域在不同时间的地图。从此,EarthView提供了两个版本,一个使用Digital Globe的数据,一个使用Airphoto USA的数据,用户可以自由切换。

CNN

在EarthView的早期,重要的客户是房地产经纪人。因为有了EarthView,它们不必再亲自跑来跑去看各种房子了,只要在软件上点几下,就可以看到房屋所在的地方,周围的环境。这种需求是存在的,但是,它还太小众。

从2002年开始,EarthView开始挖掘更多行业的用户。它的销售Dave Lorenzini属于创业公司最喜欢的那种人:他们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管得越少,结果越好。Dave Lorenzini开拓了各行各业的用户,并努力达成了不少长期合同。不过,Lorenzini花了很长的时间和CNN谈,却一直没有好的成效,到2003年初仍然没有谈成,合同金额从40万美元大幅下降到7万5千美元,达成可能性也从九成下降到五成。

当时Keyhole一年的收入大概是200万美元,但仍然不能覆盖支出,Nvidia的50万美元也已经用完。Keyhole当时接触的一家投资机构是In-Q-Tel,但这家机构的速度也很慢,迟迟不能决定。Keyhole的人不知道的是,In-Q-Tel是中情局的投资机构……

2003年3月27日早上,CNN终于给Keyhole发来了合同,确认价格是7万5千美元。虽然金额很低,但John达成了一个了不起的成就:CNN同意在用到EarthView的时候,在电视画面上显示EarthView.com的URL。

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开始攻打伊拉克,各大电视台也开始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最早,Keyhole的人以为,CNN只会用EarthView事先录制一些动画,作为报道的补充。不过这一次,CNN的记者Miles O'Brien突发奇想,他不再想用事先录制的动画,而打算在演播室打开EarthView软件,从地球全貌出发,逐步定位到巴格达,“亲临”战场。于是电视观众们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

“现在是格林威治时间早上7:30分。我们通过在地球上空几百英里的卫星来看看巴格达,这些照片比人工报道更能说明情况。我们使用EarthView的软件来放大地面,看看轰炸的成果……”

此时此刻,屏幕的右上角还醒目地飘着EarthView.com的文字链接……

大概程序员都不太喜欢看电视,所以Keyhole的人还在照常工作。然而那个下午,爆发的流量涌入EarthView的网站,瞬间打垮了所有的服务(值得庆幸的是,有一组独立的服务器专门为CNN服务,所以CNN不受影响)。大家正在面面相觑,忽然有人收到了朋友的短信:嘿,老兄,我在CNN上看到你们公司了!

更奇妙的是,因为之前购买了Digital Globe的服务,EarthView可以不断获得最新的数据,所以在直播时,嘉宾可以方便地比较伊拉克的历史图片,发现最新的进展。在电视直播的历史上,在战争报道的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甚至军方也受到了影响。美军内部从上到下,无数的指挥官都在问:CNN用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竟然还用不上这个该死的玩意儿?甚至有不少美军士兵自费订阅了EarthView,以便在执行任务时更有把握。

后面的事情就不难理解了,《新闻周刊》、《时代》、《纽约时报》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EarthView,Keyhole瞬间名声大噪,各大新闻机构纷纷签约,久拖不决的In-Q-Tel的投资也接踵而至……

KML

本来写到CNN,Keyhole后面的故事就可以想见了。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谈一下KML。KML,指的是Keyhole Markup Language,也就是“Keyhole可标记语言”。虽然这项技术不复杂,但意义非凡。

在KML诞生以前,地图和用户之间是没有多少互动的。地图上的信息是制作地图时预先标注好的,用户只能浏览“现成”的地图,所以用户之间也是互相隔离的。但是,KML改变了这一切。

最早的KML非常简单,就是经纬度和时间戳的组合,用来标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位置。有了KML,用户之间就可以互相交流信息,甲用户的活动轨迹可以用KML描述,发送给乙用户之后,就可以在乙用户那里原样重放出来。这样,EarthView的使用方式就从单一用户专用,摇身一变成了多用户协同参与,打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等到新版本KML诞生之后,更支持用户自己标注地点,所以每个人都可以生成“专属于自己”的地图。

在KML的推广过程中,有一个案例特别典型。圣克拉拉的地区检察官相信,犯罪嫌疑人Scott Peterson杀害了自己的妻子Laci,但是苦于找不到证据。检察官给Scott的车保险杠下安装了GPS定位仪,记录了他的行踪,但是一堆原始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所幸,检察官是EarthView的用户,他向EarthView求助,能否分析Scott的行踪。

在得到John的首肯之后,Keyhole的工程师把GPS数据转换为KML格式导入了系统,复原了Scott的行踪。大家惊奇地发现:因为有经纬度,有时间,所以能复原当时的速度。按照Scott的说法,Laci失踪的当晚他去钓鱼了。但是根据EarthView恢复的数据,那天晚上他开着车,在海边以极慢极慢的速度行驶。不管他在干什么,至少,这肯定不是在钓鱼。

几周之后,Laci的遗体被海水冲上陆地,地点正是在Scott当晚以慢得不正常的速度开车的海滩。在EarthView复原的行踪面前,法官、陪审团得到了一致的结论。也因此,KML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价值被越来越多的的人认识到。

如今KML已经成为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的标准语言,被Google Maps等众多产品使用,最新版本为2015年发布的KML 2.3。

我的评价

如今国内有许多热闹的“精益创业”的故事,但我好奇的是,为何Keyhole的故事如此精彩,却鲜有报道?我搜到靠前的一条新闻,还是2004年新浪发布的《Google宣布收购数字地图测绘公司Keyhole》——其实Google早就注意到Keyhole了,在Google还没有上市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收购Keyhole了,而且志在必得,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让Keyhole放弃了另一家知名VC的TS。

总的来说,Keyhole的创业故事相当有意思,也很真实(尤其是写到在Google遇到的公司政治,那些倾轧和争斗,基本可以说赤裸裸、毫无掩饰),热衷报道“科技”,讨论“创业”的中文媒体却视若无物,实在有点可惜。作为普通读者,坚持多阅读英文资料,绝对是认识大千世界的不二法门。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Google Maps似乎就是个“起点”。虽然初次接触时很震撼,但那些让人惊异的特性,其实大多是之前Keyhole持续积累的成果:简单通过浏览器完成的操作,无缝平滑放大的感受,历史图片的对比,个人数据的标注…… 每一点今天视为“理所当然”的特性,都需要经历萌发-验证-发展-完善的过程。创业绝不是某些报道描述的那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时间、运气、眼光、决断,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当然大环境也很重要。Keyhole的成功,两个背景条件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是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容许商业公司使用卫星地图数据,根据报道,Digital Globe现在已经开放了0.4米甚至0.3米分辨率的地图数据;一个是1996年克林顿主导的国家GPS政策(PDD),旨在增强美国民用GPS导航系统的竞争力,目前民用GPS精度可以达到米级别甚至亚米级别。没有这两项政策,Keyhole乃至今天的手机地图都是不可想像的。

对比之前我翻译的《Wired长文:冷战苏联地图的秘密世界》,苏联政府雄心勃勃的地图计划也是要测绘全世界,但高精度地图只给“自己人”用,给苏联老百姓的地图都要刻意做偏移,简直不堪使用。一句话,社会的管理者没有开放的眼光和胸怀,许多创业根本无从谈起,许多智慧根本无从释放。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哈耶克说过的:那种明知道一切后果才赋予的“自由”,其实算不得自由。

回到起点,Keyhole的发展历程也很像国内的许多创业公司,从一个技术亮点(Clipmapping)发源的。但是技术绝不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SGI的几个工程师愿意把Keyhole拿出来做,但非常清楚要找合适的CEO,而且他们也的确找到了,John Hanke恐怕是最适合Keyhole的CEO了。

2016年,John Hanke在Comic-Con International。图片来源:Wikipedia

John Hanke很坚持自己的愿景,非常清楚要做面向大众的产品,也非常清楚不能受已有技术的限制。在几个关键的节点上,他的谈判能力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Airphoto USA谈合作,以“分成”方式降低要价;与Nvidia的投资团队谈不拢,则直接找黄仁勋谈,勇于接受50万美元定制版本的任务;与CNN的合作虽然要价很低,但谈成了关键条件,在屏幕上显示EarthView的链接。

难能可贵的是,即便EarthView已经逐渐走上正轨,John仍然没有架子,而是深入一线了解问题。2003年,Ersi推出了ArcGlobe作为反击,消息一度让Keyhole的人非常紧张。这时候John叫上作者Bill Kilday,只身潜入ArcGlobe的展示现场,一开始被炫酷效果所震惊,偶然发现演示电脑竟然没有联网,他们才如释重负(这种做事风格倒是和美剧《硅谷》的描述非常相似)。相比之下,一些公司刚刚走上正轨,CEO就醉心于“开会听报告”的待遇,真是让人无语。

John也很讲义气。在与Google谈判收购事宜时,John一开始就把“Keyhole的29个人必须全部保留”作为前提,而没有理会“收购时让一些员工拿钱走人”的惯例,此举得到了团队成员的一致认可。在加入Google初期,John想了很多办法保持团队完整,提醒大家多看多想,避免被按照Google的职能架构分配拆散(实际上,按照作者的回忆,Keyhole在加入Google后马上面临着堪称“险恶”的局面,幺蛾子层出不穷,但Keyhole一直能保持团队的完整,John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个细节也很能说明John的人品:Keyhole被收购以后,之前为Keyhole提供办公场所的房东也分到了1万股的Google股票,他之前心脏不太好正在住院,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无异于另一次打击……

我见过很多技术创业的团队,技术和产品都不错,最后却没做成,其中不少正是缺乏John Hanke这样的人。要知道,计算机虽然遵守规则和逻辑,但现实世界的规则合逻辑往往比计算机的更加复杂,有全然不同的玩法,只有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能玩得转(当然限于国内的环境,有这种本领的人,职业操守又往往不让人信任)。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Keyhole的工程师团队相当给力。在被Google收购之前,2002年左右,他们就需要以一己之力处理容量GB、TB级别的地图数据,并且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服务,技术上的挑战是相当大的。他们的预算并不多,所以只能购买廉价的设备来提供服务。工程师团队的主力之一是生物化学博士,日裔程序员Chikai Ohazama。

Chikai Ohazama 来源:Linked-In

作者非常欣赏他的努力,因为无论业务量如何增长,他总是能让那些廉价Linux组成的系统比需求“提前一步”,既不因为过度超前而浪费,也不因为没做准备而狼狈。这些看起来不“高大上”的成就,都需要极精湛的技术素养才能做到。这样的工程师,也是所有创业团队都欢迎的,所以即便被Google收购之后,Chikai仍然是非常核心的工程师。

结尾放个彩蛋,你知道Keyhole的团队在Google的结局吗?这个团队后来离开了Google,做了另一个大放异彩的产品:Pokémon Go。如果你懒得读书,又希望了解Keyhole团队后面的故事,欢迎用赞赏来督促我继续写作。

P.S. 能读到Never Lost Again纯属意外。之前我翻译了《Wired长文:冷战苏联地图的秘密世界》,讲了苏联地图的故事。读者“赵刚”给我留言说“有本书Never Lost Again讲谷歌地图的,觉得不错”,我才买到的(亚马逊中国有售),在此表示感谢。我曾写过《写作是种高质量的社交》,至今我仍然深信不疑。

“余晟以为”虽是个人号,但只用心做原创,不虚张声势,不故弄玄虚,不带节奏,力求定期更新,只为和你一同探索世界,分享致中平和的观点。

来源:余晟以为 作者:余晟

kml文件是怎么来的?Google Maps前传:在被Google收购之前,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相关推荐

  1. Google Maps和GIS开发资源收集

    Google Maps JQuery Maps google map是怎样工作的 Google Map API基本概念 Google Maps API编程资源大全 google map限制地图缩放级别 ...

  2. Google Maps API编程资源大全

    Google Maps API是Google自己推出编程API,可以让全世界对Google Maps有兴趣的程序设计师自行开发基于Google Maps的服务,建立自己的地图网站.以下是我在Googl ...

  3. 在水经注中导入陈江街道九条河KML文件的应用案例

    概述 水经注软件除了可以轻松下载无水印Google Earth卫星影像.有明确拍摄日期的历史影像.地方高清天地图.百度高德大字体打印地图,且可按1万/5千等国家标准图幅下载,可下载陆地及海洋高程.ST ...

  4. Google Maps API V3 之 图层

    图层概述 图层是地图上的对象,包含一个或多个单独项,但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图层通常反映了您添加到地图上用于指定公共关联的对象集合.Maps API 会通过以下方法管理图层内对象的显示形式:将图层的 ...

  5. Google Maps JavaScript API V3 叠加层

    注意:以下网页中提到的 Google Maps JavaScript API 第 3 版现在是正式的 JavaScript API 版本.该 API 的第 2 版已根据我们的弃用政策正式弃用.欢迎您将 ...

  6. Google Maps JavaScript API V3的使用(四)

    Google Maps JavaScript API V3 叠加层 叠加层概述 叠加层是地图上与纬度/经度坐标绑定的对象,会随您拖动或缩放地图而移动.叠加层表示的是"添加"到地图中 ...

  7. Google maps API开发

    Google maps API开发 注:经纬度的查询,找了半天,终于找着活神仙了,(*^__^*) 嘻嘻-- 1.经纬度查询工具:http://www.playgoogle.com/googlemap ...

  8. Android Google Maps教程

    Android平台在Android应用程序和Google Maps之间提供了轻松而紧密的集成. 引擎盖下使用了完善的Google Maps API ,以便将Google Maps的功能引入您的Andr ...

  9. HTML5中快速运用Google Maps JavaScript API V3

    因论坛方吃图,我已经做了Word文档供下载,请去下载: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david1030/4464369 第一个示例: 几点需要注意: 我们使用了< ...

最新文章

  1. Spark的transformation和action算子简介
  2. 增强QQ空间的统计功能
  3. Python 的 sys 模块常用方法
  4. 可视化分析WEB访问:logstalgia
  5. 转移指令jmp和跳转指令call
  6. vue页面跳转数据传递
  7. Mac下编译OpenCV for android
  8. 阿里云的短信验证码功能实现
  9. 汽车总线LIN总线协议
  10. 第一次天池大数据竞赛圆满落下帷幕
  11. C/C++ FFmepeg Qt音视频开发录屏摄像机
  12.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13. Jmeter在win10上字体界面小永久调大方法
  14. 安卓Bmob后端云的使用(增删改查、上传图片、推送服务等)
  15. 【降价提醒】,您关注的商品已降价!
  16. 全尺度表示的上下文非局部对齐
  17. 基于javascripts的语法特性使用设计原则
  18. 中文版-Because He Lives-因他活着-好消息诗班(音乐河2)
  19. 职场各“族”都能成功
  20. 妙语佳句 In English

热门文章

  1. VANCL(凡客诚品)
  2. jquery课后练习
  3. ios全局点击空白隐藏keyboard
  4. 解决安卓/ios 键盘收回屏幕留白
  5. 均匀化退火时间_常用退火工艺方法中的扩散退火
  6. 555定时器5脚如何控制电压基准
  7. 中职计算机高考提分技巧,高考前提分技巧:熟悉高考电脑阅卷流程 让你多拿20分...
  8. Linux内存管理(十七):内存 watermark 详解
  9. CANoe-第3个仿真工程-总线仿真- 3-1 工程实现
  10. PasteSpider的下载和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