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在《活法》这本书中,我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人生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磨炼灵魂。 而在这一人生观的根底处有我的信念。就是说,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所有一切,归根结底,要看我们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让它变得更纯粹、更美好。换句话说,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推荐序:稻盛心学


稻盛先生“心之多重结构”的理论耐人寻味。心从里到外,由真我、灵魂、本能、感性、理性这五层组成。 核心是真我,真我就是真善美,具体来说,包括坦诚心、上进心、谦虚心、反省心、感谢心、知足心、利他心、乐观心、勇猛心,等等。

因为人心的本质是真善美,所以大家都向往真善美,但要把真善美付诸实践、持之以恒,却非常困难。为什么?因为从心的结构来看,人心中有本能的欲望,有感性的冲动,有理性的算计,还有灵魂的污垢。如何净化,如何抑制?需要日常的修行。如何修行?稻盛先生从切身经验中总结出六条,就是需要在六个方面做出努力,称为“六项精进”。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从中获得乐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同时,聚精会神,专注于工作,私心杂念自然就会消退。这是最有效的修行。②“要谦虚,不要骄傲。”努力工作获得了成就,特别是掌握权力以后,人就会傲慢起来,这简直是历史规律,连伟人也很难免俗。因此,抑制傲慢心、保持谦虚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修行。③“要每天反省。”即使很勤奋,但人有时还是会偷懒;即使告诫自己要谦虚,但因为有小人奉承,人还是禁不住傲慢,有时还会发脾气。坚持每天反省,就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坏。这条修行必不可缺。④“活着,就要感谢。”人若认真反省,意识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得益于周围人的支持与帮助,就会生出感谢之心。另外,如果把挫折和灾难看成磨炼心志、增益能耐的机会,因而由衷地说一声“谢谢”并更加努力的话,就是非常卓越的修行。⑤“积善行,思利他。”这项修行中要注意的是,“大善似无情,小善是大恶”。分清大善和小善,真正为他人好,真正利他,才是有效的修行。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实践上述五项,烦恼就会大大减少。但人毕竟是烦恼的动物,特别是遭遇失败、打击和委屈时,难免痛苦烦恼。这时候,以理性抑制烦恼,把精力投向新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修行。


前言


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犹如电影放映机将影像投映到屏幕上一样,内心描绘的景象,会在人生中如实再现。

当时,由于经济萧条,就职非常困难。经大学老师的介绍,我总算进入了这家公司。但进去以后才知道,那是一家很糟糕的企业,经营困难,已经处在银行的托管之下。同届入职的伙伴一个个接连离职,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无处可去。“既然如此,那就彻底改变心态,努力投入工作吧。”我下了决心。我拿定主意,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也要尽力把该做的工作做好。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研发工作中,甚至住进了实验室。终于,研究开始取得成果,周围人对我的评价自然也就越来越好。我越发感到工作的乐趣,于是更加投入。这样一来,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更好的成果又出现了。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后不久,我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精密陶瓷材料。当时,即使放眼全世界,那也是先驱性的技术。那绝不是因为我的能力提升了,也不是因为公司给了我优越的工作环境。仅仅是改变了思维方式,改变了自己的心态,我周围的境况便焕然一新。

人应该如何活?人应该持有怎样的心态?这两个问题意义相同。在心中描绘什么,决定了将会度过怎样的人生。

以利他为动机发起的行动,比起无此动机的行为,成功的概率更高,有时甚至会产生远超预期的惊人的成果。

不论是在开创事业时,还是在挑战新的工作时,我首先会思考:这是不是对世人有利?是不是利他的行为?凡是能够确信是基于利他、发自“善意的动机”的事业,最后无一例外,都能获得好的结果。

不是只用“亲切的关爱之心”,一切就能顺利推进。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具备不惧任何困难、果敢突进的强大意志,以及无论如何非达成目的不可的燃烧般的热情。

在出任日航的会长时,我向全体员工说了下面这段话:“要成就新计划,关键只在于不屈不挠的一颗心。因此,必须抱定信念、志气高昂、坚韧不拔地干到底。”这是哲学家中村天风[插图]的名言,他在印度修行瑜伽时开悟。依据自己的思想和实践,中村在日本传授他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人生的目的,首先就是磨炼心性,换句话说,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磨炼灵魂。

不论是谁,只要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拥有实现幸福的权力。不仅如此,我甚至认为,实现幸福还是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应尽的义务。


度过美好人生的单纯智慧


不管遭遇怎样的苦难,都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和境遇,在忍耐的同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持续不断地拼命努力。这样的人才能不断开拓自己的人生。现状越艰苦,人就越容易发牢骚、鸣不平,怨天尤人。但是,这些牢骚、不满兜兜转转,又会回到自己身上,导致自己的境遇进一步恶化。

不管眼前的状况多么严酷,既不能怨恨,也不能屈服,而是要一以贯之地积极应对,这才是实现幸福人生的秘诀。


不管好还是坏,都要感谢


遭遇灾难、陷入困境、结果不如人意,这时候要说一声感谢确实很难。如果人格没有得到相当程度的磨炼,我们往往就会口出怨言:“为什么偏偏让我遭此不幸。”我们会怨天尤人,满腹怨恨。另一方面,好运连连,什么事都称心如意,这时候应该能说感谢了吧?但这也往往做不到。撞好运,遇好事,那是我应得的,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的人还不满意,认为“还不够,还要更多”。贪得无厌,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就是说,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要抱感谢之心同样都很困难。

为此,“无论何时何事,都要表达感谢”,必须用理性将这个道理铭刻于心。 在心里做好准备,让“谢谢”随时都能脱口而出。经过长期宗教或精神修行的人,或许自然而然就养成了感谢一切的习惯。但是,我们这些未经修行的人,必须强迫自己心怀感谢,做到这种程度,对我们来说才是刚刚好。这虽然是一个很单纯的人生秘诀,但没有任何人来教我们。学校不会传授给学生,父母恐怕也教不了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头脑里知道这种生活态度的重要性、能在人生中真正加以贯彻的人,确实凤毛麟角。


乐于感谢,能消“恶业”


佛教认为,造业的并不只有思念,行动也会造业。这个业一定会作为现象显现。过去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口的话,或是偶然做出的行为,都会成为业,在某个时候,这个业会变成灾难,降临到我们头上。

活着从来不遭遇灾难的人不存在,灾难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袭来。这种时候,不能意气消沉,不能堕入绝望的深渊。“这么一点事就能消掉过去的业”,要为此高兴,并予以感谢,然后跨出新的一步。可以说,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


心怀感谢,困难成为财富


如果缺乏对他人的谦卑之意,感谢之心是无法萌生的。

消极应对眼前的境遇和状况,满腹牢骚,满口怨言,这样的态度不可取。有对方的帮助,才有今天的自己。态度谦虚,常怀感谢之心。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此后的命运将大相径庭。


谦虚是幸福人生的护身符


对他人自不必说,就是对自己、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在任何时候也都不能忘却谦虚之心,并要时时告诫自己保持谦虚。这是很重要的。

事情进展稍显顺利,加上周围人的吹捧,内心就会动摇,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到处乱飞,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傲慢,对别人也会采取蛮横无礼的态度。让人生误入歧途的元凶,并不一定是失败和挫折,而往往是成功和赞美。

为什么说能力、才华不能只归自己所有呢?不限于人类,假设拿走一切生物之所以成为生物的属性——肉体、精神、意识、知觉等,剩下的只有“只能被称为‘存在’的东西”。以这个“存在”为核心,形成了所有的生命,而这个“存在之核”就是一切生命共有的东西,它有时呈现为花的形式,有时扮演人的角色。就是说,“存在之核”以外的东西,即我们平时坚信是属于自己的那些东西,比如肉体和心灵、思考和感情,或是金钱、地位和名誉,乃至能力和才能等,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借来之物,都是被赐予的附属品。这么思考的话,“这是我的东西”“那个成功是我的功劳”这类想法,就变得毫无根据,毫无实体依托。意识到这一点后,骄傲自大就会自然消失,谦虚之心就会自然而生。


轻易成就难事的“美好心灵”之力


始终心怀感谢,谦虚律己,同时,不忘对他人施以关爱和善意。这样的心态就是吸引美好现实的原因。

净化心灵、美化心灵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时,怨恨他人、憎恶他人的杂念就不会浮现。犹如禅僧坐禅一般,当下的心灵会变得纯洁、美好。

为了磨炼心灵,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没有必要居深山、击瀑布。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埋头工作就能触及“宇宙真理”


当我这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时,杂念从心中消失了,我甚至接近了“无我”的状态。就如同修行僧在坐禅中到达了“无”的境界,思想中的杂念从头脑中被清除,心灵进入了纯净状态。当心灵处于清澈纯粹的状态时,就会突然冒出不知来自何处的“智慧的语言”,也就是好的想法、好的思维方式。为了获得卓越的成果,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呢?似乎是在回应我心中的疑问和烦恼,作为答案的智慧的语言在心中闪现。这样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思考,我都记在了实验用的笔记本上,这成了我的习惯。从研究者变成经营者以后,我的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我把每天在工作中获得的体会,包括思考和语言,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为什么只有“纸袋行商”获得了成功


那个时期,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不顺利,唯有纸袋生意获得了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多年后我回顾当时的情况,思考成功的理由时,忽然悟到了一个道理。其他的事情,几乎全都是为了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自我保护,或者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好评。与此相反,只有纸袋行商出于帮扶家计、守护家人的目的,是从“关爱他人”出发的行为。就是说,其中蕴含着“善意的动机”。

公司的存在,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而是为了守护员工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生。这才是公司的使命,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意义。


首先为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利他”这个词的意思本来就很简单。“有利于他人”,就是先人后己,把“为自己”放后面,优先“为他人”。比如,思考为了邻居可以做些什么,尽己所能做一些关爱对方的事情。利他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绝不是什么需要大张旗鼓的行为。


不与心术不正的人交往


“心不唤物,物不至”这一法则在这里同样适用。身边出现了居心叵测、欺骗别人的人,是因为自己和这种人有同样的心灵。如果认真磨炼灵魂,心灵变得清澈美好,那么,我们周围人的心灵也同样会变得美好。

心术不正的人真的出现了,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远离他,不与他发生关系。 如果交往后对他心生疑虑,那就找个理由不再与他见面。如果他想加害于我们,那就坚决断绝关系,一概不再与之交往。最不应该的是,针对对方的所作所为,我方也考虑这样或那样的对策,为了损害对方而玩弄阴谋诡计。一旦我们这么做了,我们自己的心灵也会变得与对方一样肮脏,堕落到与他们同样的水准。


只有善用能力,才能充分发挥


而我们凡人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降低自我,即“利己之心”所占的比例;尽可能增加真我,即“利他之心”所占的比例。而这正是磨炼心性,也就是提升人格的过程。

究竟是基于“利己之心”(也就是只顾自己的动机),还是基于“利他之心”(也就是为他人尽力的动机)去使用自己的能力,其结果会有天壤之别。拥有的能力越杰出,情况越是如此。杰出的能力或精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将其用在正当的方向上,可以让人实现正确的、巨大的成长;如果将其用在错误的方向上,就会使人误入歧途。同样的力量,是善用还是恶用,将使这个人的价值发生很大的变化。


消灭太过庞大事物的、宇宙的另一种力量


急剧膨胀、变得太过庞大的事物,在其成长达至顶峰时,保持和谐的宇宙潮流就一定会让它们走向崩溃和衰退。然后,这种宇宙潮流会修正轨道,让那些事物回到应有的、规模适当的状态。

扩张和成长到了最后就会破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成长的同时,保持和谐就非常重要。保持和谐,对企业而言,首先就要努力追求员工的幸福。这一点基本实现以后,就要将贡献的对象扩展到客户和供应商,扩展到当地社会,最终竭尽努力,谋求社会整体的幸福。

只要以利他精神为根基,不忘谦虚,不忘和谐,努力成长,那么,宇宙就一定会给予援助,成功和发展就能持续。


大自然教给我们“知足”的生存方式


弱肉强食据说是自然界的法则,然而,哪怕是百兽之王狮子,在一次捕猎成功、填饱肚子之后,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即使猎物就在身旁,它们也不会发起袭击。因为狮子本能地知道,如果贪得无厌,为了满足欲望而肆意捕杀,那么猎物减少就会危及自己的生存。


减少欲望,构筑以关爱为基础的文明


西乡隆盛触怒藩主后被流放到南方遥远的小岛上。在岛上,他给当地孩子教授学问时,有一个孩子问道:“一家人如何才能和睦相处?”对于这个问题,西乡是这样回答的:“大家各自减少一点欲望就行。”比如,有好吃的,不能一个人独占,而是和大家分享;遇到高兴的事情,和大家分享快乐;遇到悲伤的事情,大家一起悲伤,相互安慰,相互支持。不懂西乡这句话,就无法建立和睦的家庭。

西乡还用“爱己者,不善之最也”这句话,有力地摒弃爱己之心。人的过错、傲慢、事业失败,都是过分的爱己之心生出的弊端。

时至今日,我们或许已经到了这样的时期,即必须再次学习并掌握“知足”这一思维方式。

如果说迄今为止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明是以“还要更多”这种利己的欲望为原动力,获得了进步发展的话,那么,从今往后的文明就应该转变为让他人更幸福、让社会整体更好的,以利他为基础的文明。


上天赐予的财富和才能要回馈社会


获取利益或财富需要用正当的方法,同样,使用它们也要有正确的方法。从正确的为人之道出发,最好的“散财之道”是什么呢?就是将通过企业经营获得的财富用在自己以外的、“为了社会,为了世人”的方面,将财富再次回馈给社会。

27岁创办京瓷时,我不过是一介技术人员,没有机会向任何人学经营。我一直是边学边做,反复试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企业经营的方法。


只要瞬间认为“能行”,就可以实现


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厘之差。关键在于,当遭遇前所未见、如同绝壁一般的巨大障碍时,在那一瞬间,能不能对自己说“一定能跨越”,并走出第一步;敢不敢想“是我的话,一定能攀登”。“可能跨不过去吧”,这时候,只要有这么一点点踌躇和犹豫,腿脚就会瘫软,导致无法攀登。即使过后拼命给自己打气:“不,应该能跨过去!”也只能是马后炮了。就这一步之差,命运就迥然不同。所以,首先要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行”,相信光明的未来必定到来。同时,迎头碰击困难这一壁障,不气馁,不放弃,正面对抗。

“一两次碰壁就打退堂鼓,那怎么行?不管看起来眼前矗立的壁障有多高,首先要想‘一定能跨越’。如果用手触摸一下,搞不好就会发现这个壁垒不是石头砌成的,而是纸糊的。如果是纸糊的,戳破它就行了;如果是石头做的,只要思考如何攀登就可以了。不思考这些,说一声‘做不到’就袖起手来,那只能说是怠惰了。”就是说,“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正因为情况困难,所以才要相信局面必能打开,一味向前,这时候,命运之门就会开启。我这样鼓舞部下们,也将这个道理深深地刻入我自己心中。


研发成功的秘诀就是“永不放弃”


一旦着手研发,就要相信“一定能行”,中途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何种巨大障碍,都决不放弃,勇往直前。这种态度会带来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将我们引向巨大的成功。

为了推动事物顺利发展,必须具备从内心涌现的安静平和又强烈无比的愿望。


“愿望之力”孕育文明进步


不管面对多么困难的目标,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能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是“愿望”所具有的力量。

现在的我们,似乎已经忘却这种愿望的可贵。我们变得只重视用头脑进行的“思考”,轻视产生这种思考的根源,以及由心产生的“想法”或“愿望”。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

只要怀抱强烈的愿望,并让这种愿望持续,那么,即使当时被认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最终也能变为现实。


实现高目标,就要想法一致


人心这个东西,确实易变,然而,一旦人心凝聚,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这是其他任何东西都难以替代的。

如果每个人都抱着各自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工作中各行其是,那么,作为一个组织,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企业重建,第一步就是统一思想


说实在的,企业破产,说明包括领导者在内的全体员工,都持有一颗导致企业破产的“心”。不改变这颗“心”的状态的话,那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策略,重建工作都无法奏效。


决不放弃的意志之力让公司起死回生


特别是对于经营者而言,必须具备决不放弃的强韧意志,具备不管面对何种状况都要找到活路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若非如此,就不可能把企业经营好。我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是在我投身经营,让京瓷股票上市的时候。当时,作为对股东的承诺,许多上市企业要发表下一年度的业绩目标。但是,他们却动辄以经济变动为理由,很随意地向下调整目标。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如果这样的事情常态化,员工们就会认为,目标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不必那么当真。结果就会失去干劲,失去士气。但是,也有这样的经营者,不管经济环境如何严峻,甚至遇到了根本预想不到的逆境,他们照样能够出色地达成预定目标。在这个变化激烈的时代,如果缺乏“不管外部环境状况如何,都要达成目标”的、燃烧般的强烈的意志,企业就很难成长发展。

不管遭遇何种逆境,我们都必须看到美好的未来,相信自己的可能性,开动脑筋,竭尽智慧,不断探索解决之道。这种时候必须具备的,就是决不放弃的那颗心,就是遇到任何困难和障碍都要去突破的、强韧的精神。

抱有燃烧般的强烈的意志,心怀光明的希望,一步不停,踏实前行,那么,看起来山穷水尽之路,也会有登高望远、豁然开朗之时。那一瞬间,心中的所有烦恼和疑问全都会烟消云散。


正因为坚持正道,人才会遭遇困难


正因为拼命努力,行走在本来就应该走的正道上,困难才会降临——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考验,也可以说,这是更好地磨炼心灵的机会。我们的灵魂因此而不断净化,人生也将因此而愈加丰富多彩。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独处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看到的时候,也要知道‘神佛’正在看着自己,所以行为要端正。一时心智迷乱,想做坏事时,就要在心里念诵‘神在看我’‘神在看我’。”


正确的判断源自“灵魂”


不以得失,而以“善恶”来判断事物,把“善心”作为判断、决策的标尺。要做到这点,需要平日里严加注意,否则很难付诸实践。

某个问题发生后,寻找解决方法时,立即在头脑里浮现的想法几乎都是基于自我、基于欲望或感情的。只要不是圣人君子,就不能够以善恶直观地做出判断。所以,不能把最初冒出来的念头直接作为结论,而是‘要等一下呵’,暂且将最初的判断放一放,用善恶的标尺好好地对照衡量,然后重新对问题进行思考。为了防止做出错误的决定,这种缓冲是十分必要的。

做出正确的判断所必需的,并不单单是聪明的头脑或丰富的知识。比什么都重要的是心中是否持有成为判断标尺的“善恶的规范”。

人心的中心部分存在着“灵魂”,灵魂的最深处存在着应称之为核心的“真我”。所谓“真我”,用“真善美”三个字来形容最为贴切,它是最纯粹、最美好的心。这种充满爱与和谐的、清澈的“真我”,存在于所有人的心灵深处。但是,经受世间波涛的冲击,历经各种酸甜苦辣,我们会掌握各种各样附着在“真我”之上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在佛教中被称为“业”。覆盖着“业”的“真我”,就是“灵魂”。

不管多么讲究逻辑,这个逻辑实际上往往还是基于本能和感性做出的判断。


达至真我,瞬间明白一切真理


如果能从心灵最深处的“真我”出发观察世界、判断事物,那么这种判断就绝不会出错。为什么呢?就像前面所述,所谓“真我”,就是让宇宙之所以成为宇宙的存在本身。如果一心一意磨炼心灵,让它成为真我本身的意识,我们就能瞬间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性,磨炼自己的灵魂。只要这样度过人生,那么,即使到达不了开悟的境界,也能够一点一点地向真我靠拢。抱这种人生观的人,顺应了“宇宙的潮流”。随着向真我不断靠近,现实生活也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人就能受到幸运的眷顾,度过幸福美好的人生。


刚降生的灵魂未必美好


每个人都是带着纯洁美好的心灵,降生到这世上的吗?还真不是这样。有的人刚出生时,灵魂似乎就已经浑浊不清。正因如此,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人生,努力磨炼灵魂,不能懈怠。


是否适合当领导者,由“心根”决定


当我还在经营的现场工作时,我选择下任领导者,判断他是否适合的基准,就是看他拥有怎样的心根。所以,我所提拔的对象,既不是头脑清晰的人物,也不是知识丰富的秀才,而是根据我的判断,具备了优良人性的人。不管才华多么出众,只要表现出“只为自己”的、野心家式的人物,我是敬而远之的。我所推举的是多少有点愚钝,但既谦虚又勤奋的好人。这多半是由与生俱来的素质决定的。首先,判断这个人的依据,就看他具备怎样的心根。但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有的人尽管原来具备高尚的人格,但在获得成功后,傲慢起来。难得磨炼好的人格,却不能维持,结果走向没落。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就是说,人格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放在脑子里。

事实上,具备了优良的人性、获得了杰出成就的经营者,因为接受周围人的吹捧和奉承,真的相信杰出成就的取得全是靠自己的实力。这样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傲慢起来,甚至营私舞弊,导致企业无法顺利经营,玷污了晚节。这种事情时有耳闻。


组织的好坏取决于领导者的心


俗话说,螃蟹按照自己甲壳的大小打洞。组织的成长无法超越其领导者的器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和心中抱有的思想理念,会原模原样地决定组织和集团的存在方式。所以,如果问我什么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就是“心”。换一种表达方式的话,或许也能用人格、人性来表达。

谈到领导者的资质,一般人会列举才能、知识以及经验和技能等。也就是说,头脑聪明、专业知识丰富、能言善辩的人适合当领导者。我想,这是世间一般的看法吧。但是,比起能言善辩或聪明机智,我更看重的是,如同岩石般沉稳不动的厚重人格。 我认为,这种厚重人格,才是领导者最需要的资质。

在棒球或足球等体育领域也是如此。即使选手在人格上多少有些缺陷,也只有吸纳,因为如果不多选用能力卓越的选手,团队就无法组建。然而,如果让技艺超群却不具备优秀人格的人担任队长,这样的队伍就会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一定无法成为强大的团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像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一样,领导者很快就会让整个集团染上自己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事物时的思维方式、哲学或信条、人生态度,这都不是领导者一个人的东西,它们将决定整个集团的性质。


只有提高人格,才能驱动人心


要经营好企业,就必须经常向员工阐述自己的想法、愿景等,“我想把公司经营成这个样子”“将来想建成这样一家公司”,必须努力寻求他们的理解。但是,不管话说得多么好听,如果说话的人不具备优秀的人格,他说的话就进不了听者的心里。比起说什么,由谁来说更为重要。如果说话人的人格不被认同,那么无论他的话讲得多漂亮,也完全没有说服力。


无论何时,都要修心


我经常用“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方程式来说明人生。 我之所以会想出这个方程式,就是因为我是一个没有什么特长的乡下人,脑子也不聪明。我想,像我这么普通的人,怎么做才能取得杰出的工作成果呢?这才有了这个方程式。热情要高,这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存在一个能够大幅度改变人生的决定性要素的话,那就应该是思维方式。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用“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所表达的人生和工作的方程式中,热情和能力的打分范围都是从0分到100分,但思维方式却是从负100分到正100分。三者相乘才是关键。不管热情和能力有多高,只要思维方式是负数,一切都是负数。就是说,即使具备了卓越的才能,通过持续拼命的努力获得了惊人的业绩,但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思维方式坠落到负值的话,这个人人生的一切都会转向负面,走上没落的道路。 相反,即使上天赋予的能力不强,即使遭遇逆境,人生之路充满苦难,但只要思维方式是正向的,这个人就一定会时来运转,度过幸福美好的人生。

文艺评论家小林秀雄也曾说过:“人只会遇见和自己性格相符的事情。”只要人格发生变化,内心所抱的愿望就会变化。这样的话,由这种愿望所产生的现实,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倡导“心态开拓人生”的哲学家


人生可以无限开拓,关键取决于秉持怎样的一颗心。这就是天风的教诲。天风说,宇宙保障任何人都可以开拓美好的人生。所以,不管现在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决不消沉,不说消极的话,相信光明的未来一定来到。


接近真我,真实如实呈现


所谓幸与不幸,那些让我们在凡尘俗世中沉浮起落的事情,都是幻影。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能从中解脱。一旦从这些虚像的锁链中获得解放,那么这世上发生的一切事象,都会在眼前清晰地呈现,都能被看明白,这时就能理解宇宙的真理。佛陀通过坐禅达至开悟的意义就在于此。

为什么宇宙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我们各自的人生却是波澜起伏的,充满了苦难和困难,而且用普通的方法处理不了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灵浑浊,杂念纷飞,看不到真相的本来面目。

“愤怒”“欲望”“抱怨”——佛教把这三者称为“三毒”,说这三毒就是污染和迷惑我们心灵的元凶。

当直面不如人意的现实时,我们往往会发怒,当想要称心如意时,欲望就会滋长。同时,我们经常会不满现状,发牢骚,鸣不平。所谓现实,就是“唯一真实”的投影。但是,遭三毒污染了的心灵所呈现的现实,自然就是与三毒相应的、污浊的现实。没有别的原因,一切不幸都是由自己的心灵吸引而来的,是无休止地倾诉自己的不幸、牢骚不断的那颗心,唤来了不幸。

我多次讲过,我们凡人要达到开悟的境界,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磨炼自己的心灵,哪怕是一小步,也要向开悟的状态靠近。这种持续的努力,可以说就是人生本身。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一个方法,就是在一天当中,腾出一段时间,哪怕很短的一段时间,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保持平稳的状态。在现代社会当中,当海量的信息不断涌入时,当紧张的工作不断追逼时,头脑中波涛起伏,思绪万千,无法保持心灵的安宁。在这种情况下,将躁动的心灵之波一时镇住,制造一种机会,进入心如止水的状态。冥想也行,坐禅也行,每天用很短的时间就行,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每天获得这片刻的平静,就能够一点一点地接近真我的状态。这么做,就能帮助我们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收获丰硕的成果。


亲如父母的人生导师的一句话


年轻时的我,既没有值得夸耀的才能,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但是,不管什么事情我都正面面对,极度认真。如有应该做的事,我都会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我遇到的这些老师,可能是看到了我这种姿态,才给出了发自内心的意见和建议。在每一个十字路口邂逅的老师,都给了我正确的引导,让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家人的存在,才有今天的成功


詹姆斯·埃伦曾这样说道:“那些无法成功的人们,都是完全不愿牺牲自己欲望的人。如果内心祈愿成功,就必须付出与之相应的自我牺牲。想要获得大的成功,就要付出大的自我牺牲;想要获得无上的成功,就必须付出无上的自我牺牲。”(《原因与结果法则》)


一切始于心,终于心


只要怀抱纯粹而美好的心灵去面对现实中的问题,就没有任何过不去的坎。只要时时磨炼心性,不断自我提升,那么不管遭遇怎样的苦难,命运之神一定会回报温暖的微笑。这种类似信仰心的某种信念始终扎根于我的心中,它像可贵的护身符一样,帮助我,守护我的人生。我不由得这么去想。

既有幸运的光临,也有逆境的考验,这就是人生。

不管现在身处何种艰苦的境遇,大家都要不骄不馁,一心一意,努力前进。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让自己的心灵保持美好和纯粹的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摘记】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相关推荐

  1. 【心- 稻盛和夫】阅读笔记

    [心- 稻盛和夫]阅读笔记 1. 宇宙中存在着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成长发展的宇宙的意志 2. 当我们拥有帮助一切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的愿望,拥有帮助他人获得幸福的美好心灵时,就与'宇宙之心'产 ...

  2. 萧石心:受用一生的话

    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 我幸运地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读到了它.这句话让我刻骨铭心,以至于影响了我之后的职业态度和生活选择.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 这是台湾黑松汽水的一句广告词.以前 ...

  3. 稻盛和夫的灵魂7问,句句让人醍醐灌顶,胜读10年书

    1997年9月,稻盛和夫曾经在京都八幡的圆福寺出家,得僧名"大和",尊该寺的西片担雪法师为师,过了几个月头戴竹笠四处化缘的僧人生活. 外人对他的这一行为通常持不解的态度,稻盛自己却 ...

  4. 整体大于部分_时读好书 |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作:匠心企业家研究发展中心.中国匠心企业家峰会组委会 导Lead语 >>继上期<时读好书>栏目--<一切始于心,终于心>, "作为人,何谓正确?" ...

  5. 一名程序猿的习惯养成记录手帐(九)

    一阶段记录(第七日) 生活作息 起床:7点半 睡觉:11点 由于前天跑步膝盖内侧比较疼,起床的时候也比较疼,所以多躺了1个半小时,这与我本次的总目标是不违背的.健康第一,健身第二,学习第三! 健身目标 ...

  6.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去世,终年90岁,人生信条:“每天都必须特别认真地生活。”...

    省时查报告-专业.及时.全面的行研报告库 省时查方案-专业.及时.全面的营销策划方案库 2022年7月份热门报告合集免费下载[高清在线]2022最高分国产电影:<隐入尘烟>为什么说产品能力 ...

  7.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去世,终年90岁;阿里云启动全球最大智算中心;特斯拉被提起诉讼 | 每日大事件...

    数据智能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智 · 改变商业 01."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去世,终年90岁 据日媒报道,日本知名实业家.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于8月24日在日本京都家中去世,终 ...

  8. 王阳明心学: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王阳明心学: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传习录>里记载了王阳明和他的门徒九川这样的一段对话: 九川卧病虔州.先生云:"病物亦难格,觉得如何?"对曰:"功夫甚难.&q ...

  9. 每周推荐 - 稻盛和夫的《活法》

    3月1日参加一家客户公司的开年大会,大会从晚上十点开始,十二点钟CEO上台讲话的时候,600多现场员工的热情达到了顶点.CEO首先宣布,如果有谁在我讲话的时候"闹事",我就把他直接 ...

最新文章

  1. android模拟器怎么与PC通信
  2. Paper之CV:《One Millisecond Face Alignment with an Ensemble of Regression Trees》的翻译与解读
  3. 3DSlicer26:Add Extension/Module filepath,no module named ...
  4. Android短信发送流程之多收件人发送(原)
  5. iOS中的应用启动原理
  6. 将js文件打包进dll 方法3
  7. caffe硬件条件配置选择+LeNet识别MNIST(第四章读书笔记)
  8. 在View页面,使用@if(){ }输出判断正确的内容
  9. Jmeter使用时部分配置记录
  10. 韩顺平--Java坦克大战
  11. xtu oj 1078
  12. 怪诞行为学(Predictably Irrational)
  13. win10下c语言哪个版本号,怎么查看我的电脑用的是win10的哪个版本?win10各版本之间的区别...
  14. 【tools】信息收集-灯塔资产扫描 ARL
  15. SDN北向接口之REST API
  16. IC笔试牛客网verilog刷题总结四
  17. python海龟库写名字
  18. ICN6211-6202MIPI转RGB MIPI转LVDS
  19. python画circos图_从零开始学Circos绘制圈图(一)
  20. 过滤英文双引号替换为中文引号

热门文章

  1. eclipse 启动 tomcat htt://localhost:8080 不能访问
  2. [Java实战][仅需1步]企业微信群机器人[0基础接入]
  3. “我们为什么要做 iVX ? ” ——访 iVX CEO 孟智平 了解 iVX 企业文化
  4. 简单介绍一下chatGPT
  5. DICOM:由fo-dicom库解析DICOM文件引申出来的……
  6. 怎么使用 button的tag
  7. 指针,指针,指针。。。
  8. i7 12700H i7 1260p和i7 1255u选哪个
  9. 测试老江湖告诉你,测试猿如何优雅的甩锅?
  10. 关于vue3中无config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