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倍感压力以及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时候,我总是有这样一种反常的反应,那就是希望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摆脱这种状况。通常情况下,这些事情都是些我能够编写并实现的独立的小程序。

一天早上,我几乎要被一堆事情给整疯了——我得看一本书、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还要准备一场Strange Loop的演讲,然后这时我突然想到:“我该写一个垃圾收集器了”。

是的,我知道那一刻让我看上去有多疯狂。不过我的神经故障却是你实现一段基础的程序语言设计的免费教程!在100行左右毫无新意的c代码中,我设法实现一个基本的标记和扫描模块。

垃圾收集被认为是有更多编程牛人出没的水域之一,但在这里,我会给你一个漂亮的儿童游泳池去玩耍。可能这里面仍然会有一些能手,但至少这会是一个浅水区。

精简、复用、再复用

垃圾收集背后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观念:编程语言(大多数的)似乎总能访问无限的内存。而开发者可以一直分配、分配再分配——像魔法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当然,我们从来都没有无限的内存。所以计算机实现收集的方式就是当机器需要分配一些内存,而内存又不足时,让它收集垃圾。

“垃圾(Garbage)”在这里表示那些事先分配过但后来不再被使用的内存。而基于对无限内存的幻想,我们需要确保“不再被使用”对于编程语言来说是非常安全的。要知道在你的程序试图访问一些随机的对象时它们却刚好正在得到回收,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为了实现收集,编程语言需要确保程序不再使用那个对象。如果该程序不能得到一个对象的引用,那么显然它也不会再去使用它。所以关于”in use”的定义事实上非常简单:

  1. 任何被一个变量引用的对象,仍然在作用域内,就属于”in use”状态。
  2. 任何被另一个对象引用的对象,仍在使用中,就是”in use”状态。

如果对象A被一个变量引用,而它又有一些地方引用了对象B,那么B就是在使用中(“in use”),因为你能够通过A来访问到它。

这样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得到一张可访问的对象图——以一个变量为起点并能够遍历到的所有对象。任何不在图中的对象对于程序来说都是死的,而它的内存也是时候被回收了。

标记并清理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关于查找和回收所有未被使用的对象的操作,但是最简单也是第一个被提出的算法就是”标记-清除”算法。它由John McCarthy——Lisp(列表处理语言)的发明者提出,所以你现在做的事情就像是与一个古老的神在交流,但希望你别用一些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方法——最后以你的大脑和视网膜的完全枯萎而结束。

该算法的工作原理几乎与我们对”可访问性(reachability)”的定义完全一样:

  1. 从根节点开始,依次遍历整个对象图。每当你访问到一个对象,在上面设置一个”标记(mark)”位,置为true。
  2. 一旦搞定,找出所有标记位为”not”的对象集,然后删除它们。

对,就是这样。我猜你可能已经想到了,对吧?如果是,那你可能就成为了一位被引用了数百次的文章的作者。所以这件事情的教训就是,想要在CS(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出名,你不必开始就搞出一个很牛的东西,你只需要第一个整出来即可,哪怕这玩意看上去很搓。

对象对

在我们落实这两个步骤之前,让我们先做些不相关的准备工作。我们不会为一种语言真正实现一个解释器——没有分析器,字节码、或任何这种愚蠢的东西。但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少量的代码来创建一些垃圾去收集。

让我们假装我们正在为一种简单的语言编写一个解释器。它是动态类型,并且有两种类型的变量:int 和 pair。 下面是用枚举来标示一个对象的类型:

1
2
3
4
typedef enum {
  OBJ_INT,
  OBJ_PAIR
} ObjectType;

其中,pair可以是任何一对东西,两个int、一个int和另一个pair,什么都可以。随你怎么想都行。因为一个对象在虚拟机中可以是这两个当中的任意一种类型,所以在c中实现对象的典型方法是时用一个标记联合体(tagged uni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typedefstructsObject {
  ObjectType type;
  union{
    /* OBJ_INT */
    intvalue;
    /* OBJ_PAIR */
    struct{
      structsObject* head;
      structsObject* tail;
    };
  };
} Object;

这个Object结构拥有一个type字段表示它是哪种类型的值——要么是int要么是pair。接下来用一个union来持有这个int或是pair的数据。如果你对c语言很生疏,一个union就是一个结构体,它将字段重叠在内存中。由于一个给定的对象只能是int或是pair,我们没有任何理在一个单独的对象中同时为所有这3个字段分配内存。一个union就搞定。帅吧。

小虚拟机

现在我们可以将其包装在一个小的虚拟机结构中了。它(指虚拟机)在这里的角色是用一个栈来存储在当前作用域内的变量。大多数语言虚拟机要么是基于栈(如JVM和CLR)的,要么是基于寄存器(如Lua)的。但是不管哪种情况,实际上仍然存在这样一个栈。它用来存放在一个表达式中间需要用到的临时变量和局部变量。

我们来简洁明了地建立这个模型,如下:

1
2
3
4
5
6
#define STACK_MAX 256
typedefstruct{
  Object* stack[STACK_MAX];
  intstackSize;
} VM;

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合适的基本数据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敲些代码来创建些东西。首先,我们来写一个方法创建并初始化一个虚拟机:

1
2
3
4
5
VM* newVM() {
  VM* vm = malloc(sizeof(VM));
  vm->stackSize = 0;
  returnvm;
}

一旦我们得到了虚拟机,我们需要能够操作它的堆栈:

1
2
3
4
5
6
7
8
9
voidpush(VM* vm, Object* value) {
  assert(vm->stackSize < STACK_MAX, "Stack overflow!");
  vm->stack[vm->stackSize++] = value;
}
Object* pop(VM* vm) {
  assert(vm->stackSize > 0, "Stack underflow!");
  returnvm->stack[--vm->stackSize];
}

好了,现在我们能敲些玩意到”变量”中了,我们需要能够实际的创建对象。首先来一些辅助函数:

1
2
3
4
5
Object* newObject(VM* vm, ObjectType type) {
  Object* object = malloc(sizeof(Object));
  object->type = type;
  returnobject;
}

它实现了内存的分配和设置类型标记。我们一会儿会重温它的。利用它,我们可以编写方法将每种类型的对象压到虚拟机的栈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voidpushInt(VM* vm, intintValue) {
  Object* object = newObject(vm, OBJ_INT);
  object->value = intValue;
  push(vm, object);
}
Object* pushPair(VM* vm) {
  Object* object = newObject(vm, OBJ_PAIR);
  object->tail = pop(vm);
  object->head = pop(vm);
  push(vm, object);
  returnobject;
}

这就是我们的小小虚拟机。如果我们有调用这些方法的解析器和解释器,那我们手上就有了一种对上帝都诚实的语言。而且,如果我们有无限的内存,它甚至能够运行真正的程序。可惜咱们没有,所以让我们来收集些垃圾吧。

标记

第一个阶段就是标记(marking)。我们需要扫遍所有可以访问到的对象,并设置其标志位。现在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对象添加一个标志位(mark bit):

1
2
3
4
typedefstructsObject {
  unsignedcharmarked;
  /* Previous stuff... */
} Object;

一旦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我们将修改newObject()方法初始化marked为0。为了标记所有可访问的对象,我们从内存中的变量入手,这样就意味着要扫一遍堆栈。看上去就像这样:

1
2
3
4
5
6
voidmarkAll(VM* vm)
{
  for(inti = 0; i < vm->stackSize; i++) {
    mark(vm->stack[i]);
  }
}

里面又调用了mark。我们来分几步搭建它。第一:

1
2
3
voidmark(Object* object) {
  object->marked = 1;
}

毫无疑问,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标记了这个对象自身是可访问的,但记住,我们还需要处理对象中的引用:可访问性是递归的。如果该对象是一个pair,它的两个字段也是可访问的。操作很简单:

1
2
3
4
5
6
7
8
voidmark(Object* object) {
  object->marked = 1;
  if(object->type == OBJ_PAIR) {
    mark(object->head);
    mark(object->tail);
  }
}

但是这里有一个bug。你看到了吗?我们正在递归,但我们没有检查循环。如果你有一堆pair在一个循环中相互指向对方,这就会造成栈溢出并崩溃。

为了解决这个情况,我们仅需要做的是在访问到了一个已经处理过的对象时,退出即可。所以完整的mark()方法应该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voidmark(Object* object) {
  /* If already marked, we're done. Check this first
     to avoid recursing on cycles in the object graph. */
  if(object->marked)return;
  object->marked = 1;
  if(object->type == OBJ_PAIR) {
    mark(object->head);
    mark(object->tail);
  }
}

现在我们可以调用markAll()方法了,它会准确的标记内存中所有可访问的对象。我们已经成功一半了!

清理

下一个阶段就是清理一遍所有我们已经分配过(内存)的对象并释放那些没有被标记过的(对象)。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我们所定义的——都不可达!我们都不能访问到它们!

虚拟机已经实现了对象引用的语义:所以我们只在变量和pair元素中储存指向对象的指针。当一个对象不再被任何指针指向时,那我们就完全失去它了,而这也实际上造成了内存泄露。

解决这个问题的诀窍是:虚拟机可以有它自己的对象引用,而这不同于对语言使用者可读的那种语义。换句话说,我们自己可以保留它们的痕迹。

这么做最简单的方法是仅维持一张由所有分配过(内存)的对象(组成)的链表。我们在这个链表中将对象自身扩展为一个节点:

1
2
3
4
5
6
typedefstructsObject {
  /* The next object in the list of all objects. */
  structsObject* next;
  /* Previous stuff... */
} Object;

虚拟机会保留这个链表头的痕迹:

1
2
3
4
5
6
typedefstruct{
  /* The first object in the list of all objects. */
  Object* firstObject;
  /* Previous stuff... */
} VM;

在newVM()方法中我们确保将firstObject初始化为NULL。无论何时创建一个对象,我们都将其添加到链表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Object* newObject(VM* vm, ObjectType type) {
  Object* object = malloc(sizeof(Object));
  object->type = type;
  object->marked = 0;
  /* Insert it into the list of allocated objects. */
  object->next = vm->firstObject;
  vm->firstObject = object;
  returnobject;
}

这样一来,即便是语言找不到一个对像,它还是可以被实现。想要清理并删除那些未被标记的对象,我们只需要遍历该链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voidsweep(VM* vm)
{
  Object** object = &vm->firstObject;
  while(*object) {
    if(!(*object)->marked) {
      /* This object wasn't reached, so remove it from the list
         and free it. */
      Object* unreached = *object;
      *object = unreached->next;
      free(unreached);
    }else{
      /* This object was reached, so unmark it (for the next GC)
         and move on to the next. */
      (*object)->marked = 0;
      object = &(*object)->next;
    }
  }
}

这段代码读起来有点棘手,因为那个指针(指object)指向的是一个指针,但是通过它的工作你会发现它还是非常简单的。它只是扫遍了整张链表。只要它碰到了一个未被标记的对象,它就会释放该对象的内存并将其从链表中移除。最后,我们将会删除所有不可访问的对象。

祝贺你!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垃圾收集器!现在只剩下一点工作了:实际调用它!首先我们将这两个阶段整合在一起:

1
2
3
4
voidgc(VM* vm) {
  markAll(vm);
  sweep(vm);
}

没有比这更明显的”标记-清除”算法了。现在最棘手的是搞清楚什么时候来实际调用它。”内存不足(low on memory)”是个什么意思?尤其是对于现在的计算机,它们几乎拥有无限的虚拟内存!

事实证明,我们没有完全正确或错误的答案。这真的取决于你使用虚拟机的目的以及让它运行在什么样的硬件上。为了让这个例子看上去很简单,我们仅在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内存分配之后开始收集。事实上一些语言的实现就是这么做的,而这也很容易。

我们将邀请虚拟机来追踪我们到底创建了多少(对象):

1
2
3
4
5
6
7
8
9
typedefstruct{
  /* The total number of currently allocated objects. */
  intnumObjects;
  /* The number of objects required to trigger a GC. */
  intmaxObjects;
  /* Previous stuff... */
} VM;

接下来,初始化:

1
2
3
4
5
6
7
VM* newVM() {
  /* Previous stuff... */
  vm->numObjects = 0;
  vm->maxObjects = INITIAL_GC_THRESHOLD;
  returnvm;
}

其中,INITIAL_GC_THRESHOLD为你启动第一个GC(垃圾收集器)的对象数量。较小的值会更节省内存,而较大的值则更省时。自己看着办吧。

每当我们创建一个对象,我们增加numObjects,如果它达到最大值就启动一次收集:

1
2
3
4
5
6
7
8
Object* newObject(VM* vm, ObjectType type) {
  if(vm->numObjects == vm->maxObjects) gc(vm);
  /* Create object... */
  vm->numObjects++;
  returnobject;
}

我不会费心的显示它(指numObjects),但是我们也会稍微调整sweep()方法,每释放一次就递减numObjects。最后,我们修改了gc()方法来更新最大值:

1
2
3
4
5
6
7
8
voidgc(VM* vm) {
  intnumObjects = vm->numObjects;
  markAll(vm);
  sweep(vm);
  vm->maxObjects = vm->numObjects * 2;
}

每次收集之后,我们更新maxObjects——以进行收集后仍在活动的对象为基准。乘法器让我们的堆随着活动中的对象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样,也会随着一些对象最终被释放掉而自动减少。

最后

你成功了!如果你全部照做了,那你现在已经得到了一个简单的垃圾收集算法的句柄。如果你想看完整的代码,在这里。我再强调一点,尽管这个收集器很简单,但它可不是一个玩具。

你可以在这上面做一大堆的优化(像在GC和程序设计语言这些事情中,90%的努力都在优化上),但它的核心代码可是真正的GC。它与目前Ruby和Lua中的收集器非常的相似。你可以使用一些类似的代码到你的项目中。去做些很酷的事情吧!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define STACK_MAX 256typedef enum {OBJ_INT,OBJ_PAIR
} ObjectType;typedef struct sObject {ObjectType type;unsigned char marked;/* The next object in the linked list of heap allocated objects. */struct sObject* next;union {/* OBJ_INT */int value;/* OBJ_PAIR */struct {struct sObject* head;struct sObject* tail;};};
} Object;typedef struct {Object* stack[STACK_MAX];int stackSize;/* The first object in the linked list of all objects on the heap. */Object* firstObject;/* The total number of currently allocated objects. */int numObjects;/* The number of objects required to trigger a GC. */int maxObjects;
} VM;void assert(int condition, const char* message) {if (!condition) {printf("%s\n", message);exit(1);}
}VM* newVM() {VM* vm =(VM *) malloc(sizeof(VM));vm->stackSize = 0;vm->firstObject = NULL;vm->numObjects = 0;vm->maxObjects = 8;return vm;
}void push(VM* vm, Object* value) {assert(vm->stackSize < STACK_MAX, "Stack overflow!");vm->stack[vm->stackSize++] = value;
}Object* pop(VM* vm) {assert(vm->stackSize > 0, "Stack underflow!");return vm->stack[--vm->stackSize];
}void mark(Object* object) {/* If already marked, we're done. Check this first to avoid recursingon cycles in the object graph. */if (object->marked) return;object->marked = 1;if (object->type == OBJ_PAIR) {mark(object->head);mark(object->tail);}
}void markAll(VM* vm)
{for (int i = 0; i < vm->stackSize; i++) {mark(vm->stack[i]);}
}void sweep(VM* vm)
{Object** object = &vm->firstObject;while (*object) {if (!(*object)->marked) {/* This object wasn't reached, so remove it from the list and free it. */Object* unreached = *object;*object = unreached->next;free(unreached);vm->numObjects--;} else {/* This object was reached, so unmark it (for the next GC) and move on tothe next. */(*object)->marked = 0;object = &(*object)->next;}}
}void gc(VM* vm) {int numObjects = vm->numObjects;markAll(vm);sweep(vm);vm->maxObjects = vm->numObjects * 2;printf("Collected %d objects, %d remaining.\n", numObjects - vm->numObjects,vm->numObjects);
}Object* newObject(VM* vm, ObjectType type) {if (vm->numObjects == vm->maxObjects) gc(vm);Object* object = (Object *)malloc(sizeof(Object));object->type = type;object->next = vm->firstObject;vm->firstObject = object;object->marked = 0;vm->numObjects++;return object;
}void pushInt(VM* vm, int intValue) {Object* object = newObject(vm, OBJ_INT);object->value = intValue;push(vm, object);
}Object* pushPair(VM* vm) {Object* object = newObject(vm, OBJ_PAIR);object->tail = pop(vm);object->head = pop(vm);push(vm, object);return object;
}void objectPrint(Object* object) {switch (object->type) {case OBJ_INT:printf("%d", object->value);break;case OBJ_PAIR:printf("(");objectPrint(object->head);printf(", ");objectPrint(object->tail);printf(")");break;}
}void test1() {printf("Test 1: Objects on stack are preserved.\n");VM* vm = newVM();pushInt(vm, 1);pushInt(vm, 2);gc(vm);assert(vm->numObjects == 2, "Should have preserved objects.");
}void test2() {printf("Test 2: Unreached objects are collected.\n");VM* vm = newVM();pushInt(vm, 1);pushInt(vm, 2);pop(vm);pop(vm);gc(vm);assert(vm->numObjects == 0, "Should have collected objects.");
}void test3() {printf("Test 3: Reach nested objects.\n");VM* vm = newVM();pushInt(vm, 1);pushInt(vm, 2);pushPair(vm);pushInt(vm, 3);pushInt(vm, 4);pushPair(vm);pushPair(vm);gc(vm);assert(vm->numObjects == 7, "Should have reached objects.");
}void test4() {printf("Test 4: Handle cycles.\n");VM* vm = newVM();pushInt(vm, 1);pushInt(vm, 2);Object* a = pushPair(vm);pushInt(vm, 3);pushInt(vm, 4);Object* b = pushPair(vm);a->tail = b;b->tail = a;gc(vm);assert(vm->numObjects == 4, "Should have collected objects.");
}void perfTest() {printf("Performance Test.\n");VM* vm = newVM();for (int i = 0; i < 1000; i++) {for (int j = 0; j < 20; j++) {pushInt(vm, i);}for (int k = 0; k < 20; k++) {pop(vm);}}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test1();test2();test3();test4();perfTest();return 0;
}

vm中有一个指针,指向最近加入的一个对象,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gc之前,所有new的对象都由单链表相连,注意new的新对象的标志位为0

在vm中有一个栈,存储的是所有的局部变量,定义一个局部变量就压入栈中,离开了作用域就从栈中弹出

gc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递归变量栈中的变量,并将其所指向的对象的标志位设为1,这样就能标志出所有还在使用中的对象,没有被遍历到的变量所指向的对象的标志位保持为0,

接着,通过vm中的那个指针,遍历所有的变量,如果标志位为1,则将其标志位设为0;如果标志位为0.,直接将其free,注意在free之前,要将其前一个对象的next执行其后一个对象。

https://github.com/munificent/mark-sweep

http://blog.jobbole.com/53376/

编写你的第一个垃圾收集器相关推荐

  1. 一个简单的垃圾收集器

    垃圾收集被认为是有更多编程牛人出没的水域之一,但在这里,我会给你一个漂亮的儿童游泳池去玩耍.可能这里面仍然会有一些能手,但至少这会是一个浅水区. 精简.复用.再复用 垃圾收集背后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观念: ...

  2. 垃圾收集器Serial 、Parallel、CMS、G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12afd00101r8w9.html http://www.zicheng.net/article/55.htm http://si ...

  3. java 垃圾收集器_JVM垃圾收集器详解

    说起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GC),大部分人都把这项技术当做Java语言的伴生产物.事实上,GC的历史远比Java久远,1960年诞生于MIT的Lisp是第一门真正使用内存动态 ...

  4. C语言实现垃圾收集器

    每当我倍感压力以及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时候,我总是有这样一种反常的反应,那就是希望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摆脱这种状况.通常情况下,这些事情都是些我能够编写并实现的独立的小程序. 一天早上,我几乎要被一堆事情给 ...

  5. 详解cms和g1垃圾收集器

    G1 垃圾收集器架构和如何做到可预测的停顿(阿里) CMS垃圾回收机制 参考:图解 CMS 垃圾回收机制原理,-阿里面试题 CMS与G1的区别 参考:CMS收集器和G1收集器优缺点 写这篇文章是基于阿 ...

  6. G1 垃圾收集器入门

    G1 垃圾收集器入门 概览 目的 这个教程覆盖了如何使用G1垃圾收集器和它是怎样被Hotspot JVM使用的,你会学到G1收集器内部是如何工作的,使用G1时的一些关键命令行开关和记录它的操作的一些选 ...

  7.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第二版)学习3:垃圾收集器

    垃圾收集器 如果说收集算法是内存回收的方法论,那么垃圾收集器就是内存回收的具体实现. 我们这里讨论的收集器主要是基于JDK 1.7 Update 14之后的 Hotspot VM . Serial 收 ...

  8.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第3章 垃圾收集器与内存分配策略

    Java与C++之间有一堵由内存动态分配和垃圾收集技术所围成的"高墙",墙外面的人想进去,墙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3.1 概述 说起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G ...

  9. Go 1.5正式发布:实现自举、引入并发垃圾收集器

    在经历了几个Beta版本和一个rc版本之后,Go 1.5终于正式发布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版本,实现方面有很多变化.因为这个版本仍然遵循Go 1兼容性承诺,开发团队预计,所有的Go程序应该都可以和以前一 ...

最新文章

  1. linux打开应用程序的命令,Windows环境下如何通过命令打开程序!
  2. LeetCode 1887. 使数组元素相等的减少操作次数(map)
  3. 作者:陈兴鹏(1963-),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4. 计算机部门 消防安全隐患,市计算机:消防隐患勿轻视,安全意识常在心
  5. PHP current() 函数
  6. TikTok 与 Oracle 的交易将开创两个危险的先例
  7. manacher算法--最长回文子串
  8. 面向对象(C#)相关理论知识点
  9. 微信小程序微商城:开发者key获取
  10. CentOS 7设置开机启动服务,添加自定义系统服务
  11. MATLAB计算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12. Android 2.3 Gallery3D添加gif支持——修改代码(三)
  13. 芒果tv视频抓包分析
  14. c语言ntc程序,NTC热敏电阻程序.doc
  15. Lumerical---FDE中的金属边界条件仿真
  16. 批量修改Linux系统密码
  17. 线段树 - 敌兵布阵
  18. 数学建模常用模型05 :多元回归模型
  19. 14-射频校准的原理和设置
  20. Plugin with id 'com.novoda.bintray-release' not foun

热门文章

  1. ICML 2021 | Option-GAI: 机器人任务太长太复杂?不妨试试层次化模仿学习
  2.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牛雅哲:通用决策AI平台的开拓创新之路
  3. 修改Transformer结构,设计一个更快更好的MLM模型
  4. 叮!请查收本周份「知识图谱」专题论文解读
  5. 判断网络是否为真正的公网IP
  6. 四张照片合成一张怎么弄_精美!多张照片组合成一张的拼贴画,每一幅都令人惊叹...
  7. 堆晶结构_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堆晶角闪辉长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8. 【Oracle报错】ORA-01795: 列表中的最大表达式数为 1000 问题解决(使用JDK8的 stream 实现)
  9. oracle存储日志
  10. LeetCode 19 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