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TTBLOG

---

简介:

本文全面详细介绍oracle执行计划的相关的概念,访问数据的存取方法,表之间的连接等内容。

并有总结和概述,便于理解与记忆!

+++

目录

---

一.相关的概念

Rowid的概念

RecursiveSql概念

Predicate(谓词)

DRivingTable(驱动表)

ProbedTable(被探查表)

组合索引(concatenatedindex)

可选择性(selectivity)

二.oracle访问数据的存取方法

1)全表扫描(FullTableScans,FTS)

2)通过ROWID的表存取(TableAccessbyROWID或rowidlookup)

3)索引扫描(IndexScan或indexlookup)有4种类型的索引扫描:

(1)索引唯一扫描(indexuniquescan)

(2)索引范围扫描(indexrangescan)

在非唯一索引上都使用索引范围扫描。使用indexrangscan的3种情况:

(a)在唯一索引列上使用了range操作符(><<>>=<=between)

(b)在组合索引上,只使用部分列进行查询,导致查询出多行

(c)对非唯一索引列上进行的任何查询。

(3)索引全扫描(indexfullscan)

(4)索引快速扫描(indexfastfullscan)

三、表之间的连接

1,排序--合并连接(SortMergeJoin,SMJ)

2,嵌套循环(NestedLoops,NL)

3,哈希连接(HashJoin,HJ)

另外,笛卡儿乘积(CartesianProduct)

总结Oracle连接方法

Oracle执行计划总结概述

+++

一.相关的概念

Rowid的概念:rowid是一个伪列,既然是伪列,那么这个列就不是用户定义,而是系统自己给加上的。对每个表都有一个rowid的伪列,但是表中并不物理存储ROWID列的值。不过你可以像使用其它列那样使用它,但是不能删除改列,也不能对该列的值进行修改、插入。一旦一行数据插入数据库,则rowid在该行的生命周期内是唯一的,即使该行产生行迁移,行的rowid也不会改变。

RecursiveSQL概念:有时为了执行用户发出的一个sql语句,Oracle必须执行一些额外的语句,我们将这些额外的语句称之为''recursivecalls''或''recursiveSQLstatements''.如当一个DDL语句发出后,ORACLE总是隐含的发出一些recursiveSQL语句,来修改数据字典信息,以便用户可以成功的执行该DDL语句。当需要的数据字典信息没有在共享内存中时,经常会发生Recursivecalls,这些Recursivecalls会将数据字典信息从硬盘读入内存中。用户不必关心这些recursiveSQL语句的执行情况,在需要的时候,ORACLE会自动的在内部执行这些语句。当然DML语句与SELECT都可能引起recursiveSQL.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将触发器视为recursiveSQL.

RowSource(行源):用在查询中,由上一操作返回的符合条件的行的集合,即可以是表的全部行数据的集合;也可以是表的部分行数据的集合;也可以为对上2个rowsource进行连接操作(如join连接)后得到的行数据集合。

Predicate(谓词):一个查询中的WHERE限制条件

DrivingTable(驱动表):该表又称为外层表(OUTERTABLE)。这个概念用于嵌套与HASH连接中。如果该rowsource返回较多的行数据,则对所有的后续操作有负面影响。注意此处虽然翻译为驱动表,但实际上翻译为驱动行源(drivingrowsource)更为确切。一般说来,是应用查询的限制条件后,返回较少行源的表作为驱动表,所以如果一个大表在WHERE条件中,有限制条件(如等值限制),则该大表作为驱动表也是合适的,所以并不是只有较小的表可以作为驱动表,正确说法应该为应用查询的限制条件后,返回较少行源的表作为驱动表。在执行计划中,应该为靠上的那个rowsource,后面会给出具体说明。在我们后面的描述中,一般将该表称为连接操作的rowsource1.

ProbedTable(被探查表):该表又称为内层表(INNERTABLE)。在我们从驱动表中得到具体一行的数据后,在该表中寻找符合连接条件的行。所以该表应当为大表(实际上应该为返回较大rowsource的表)且相应的列上应该有索引。在我们后面的描述中,一般将该表称为连接操作的rowsource2.

组合索引(concatenatedindex):由多个列构成的索引,如createindexidx_emponemp(col1,col2,col3,……),则我们称idx_emp索引为组合索引。在组合索引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引导列(leadingcolumn),在上面的例子中,col1列为引导列。当我们进行查询时可以使用“wherecol1=?”,也可以使用“wherecol1=?andcol2=?”,这样的限制条件都会使用索引,但是“wherecol2=?”查询就不会使用该索引。所以限制条件中包含先导列时,该限制条件才会使用该组合索引。

可选择性(selectivity):比较一下列中唯一键的数量和表中的行数,就可以判断该列的可选择性。如果该列的“唯一键的数量/表中的行数”的比值越接近1,则该列的可选择性越高,该列就越适合创建索引,同样索引的可选择性也越高。在可选择性高的列上进行查询时,返回的数据就较少,比较适合使用索引查询。

二.oracle访问数据的存取方法

1)全表扫描(FullTableScans,FTS)为实现全表扫描,Oracle读取表中所有的行,并检查每一行是否满足语句的WHERE限制条件,一个多块读操作可以使一次I/O能读取多块数据块(db_block_multiblock_read_count参数设定),而不是只读取一个数据块,这极大的减少了I/O总次数,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所以利用多块读的方法可以十分高效地实现全表扫描,而且只有在全表扫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多块读操作。在这种访问模式下,每个数据块只被读一次。使用FTS的前提条件:在较大的表上不建议使用全表扫描,除非取出数据的比较多,超过总量的5%——10%,或你想使用并行查询功能时。使用全表扫描的例子:

SQL>explainplanforselect*fromdual;

QueryPlan

-----------------------------------------

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

TABLEACCESSFULLDUAL

2)通过ROWID的表存取(TableAccessbyROWID或rowidlookup)行的ROWID指出了该行所在的数据文件、数据块以及行在该块中的位置,所以通过ROWID来存取数据可以快速定位到目标数据上,是Oracle存取单行数据的最快方法。这种存取方法不会用到多块读操作,一次I/O只能读取一个数据块。我们会经常在执行计划中看到该存取方法,如通过索引查询数据。使用ROWID存取的方法:

SQL>explainplanforselect*fromdeptwhererowid=''AAAAyGAADAAAAATAAF'';

QueryPlan

------------------------------------

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1

TABLEACCESSBYROWIDDEPT[ANALYZED]

3)索引扫描(IndexScan或indexlookup)我们先通过index查找到数据对应的rowid值(对于非唯一索引可能返回多个rowid值),然后根据rowid直接从表中得到具体的数据,这种查找方式称为索引扫描或索引查找(indexlookup)。一个rowid唯一的表示一行数据,该行对应的数据块是通过一次i/o得到的,在此情况下该次i/o只会读取一个数据库块。在索引中,除了存储每个索引的值外,索引还存储具有此值的行对应的ROWID值。索引扫描可以由2步组成:

(1)扫描索引得到对应的rowid值。(2)通过找到的rowid从表中读出具体的数据。每步都是单独的一次I/O,但是对于索引,由于经常使用,绝大多数都已经CACHE到内存中,所以第1步的I/O经常是逻辑I/O,即数据可以从内存中得到。但是对于第2步来说,如果表比较大,则其数据不可能全在内存中,所以其I/O很有可能是物理I/O,这是一个机械操作,相对逻辑I/O来说,是极其费时间的。所以如果多大表进行索引扫描,取出的数据如果大于总量的5%——10%,使用索引扫描会效率下降很多。如下列所示:

SQL>explainplanforselectempno,enamefromempwhereempno=10;QueryPlan------------------------------------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1TABLEACCESSBYROWIDEMP[ANALYZED]INDEXUNIQUESCANEMP_I1

但是如果查询的数据能全在索引中找到,就可以避免进行第2步操作,避免了不必要的I/O,此时即使通过索引扫描取出的数据比较多,效率还是很高的

SQL>explainplanforselectempnofromempwhereempno=10;--只查询empno列值

QueryPlan

------------------------------------

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1

INDEXUNIQUESCANEMP_I1

进一步讲,如果sql语句中对索引列进行排序,因为索引已经预先排序好了,所以在执行计划中不需要再对索引列进行排序SQL>explainplanforselectempno,enamefromempwhereempno>7876orderbyempno;QueryPlan--------------------------------------------------------------------------------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1TABLEACCESSBYROWIDEMP[ANALYZED]INDEXRANGESCANEMP_I1[ANALYZED]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因为索引是已经排序了的,所以将按照索引的顺序查询出符合条件的行,因此避免了进一步排序操作。根据索引的类型与where限制条件的不同,有4种类型的索引扫描:索引唯一扫描(indexuniquescan)索引范围扫描(indexrangescan)索引全扫描(indexfullscan)索引快速扫描(indexfastfullscan)

(1)索引唯一扫描(indexuniquescan)通过唯一索引查找一个数值经常返回单个ROWID.如果存在UNIQUE或PRIMARYKEY约束(它保证了语句只存取单行)的话,Oracle经常实现唯一性扫描。使用唯一性约束的例子:SQL>explainplanforselectempno,enamefromempwhereempno=10;QueryPlan------------------------------------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1TABLEACCESSBYROWIDEMP[ANALYZED]INDEXUNIQUESCANEMP_I1

(2)索引范围扫描(indexrangescan)

使用一个索引存取多行数据,在唯一索引上使用索引范围扫描的典型情况下是在谓词(where限制条件)中使用了范围操作符(如>、、>=、<=、between)

使用索引范围扫描的例子:

SQL>explainplanforselectempno,enamefromemp

whereempno>7876orderbyempno;

QueryPlan

--------------------------------------------------------------------------------

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1

TABLEACCESSBYROWIDEMP[ANALYZED]

INDEXRANGESCANEMP_I1[ANALYZED]

在非唯一索引上,谓词col=5可能返回多行数据,所以在非唯一索引上都使用索引范围扫描。使用indexrangscan的3种情况:(a)在唯一索引列上使用了range操作符(><<>>=<=between)(b)在组合索引上,只使用部分列进行查询,导致查询出多行(c)对非唯一索引列上进行的任何查询。

(3)索引全扫描(indexfullscan)与全表扫描对应,也有相应的全索引扫描。而且此时查询出的数据都必须从索引中可以直接得到。全索引扫描的例子:AnIndexfullscanwillnotperformsingleblocki/o''sandsoitmayprovetobeinefficient.e.g.IndexBE_IXisaconcatenatedindexonbig_emp(empno,ename)SQL>explainplanforselectempno,enamefrombig_emporderbyempno,ename;QueryPlan--------------------------------------------------------------------------------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26INDEXFULLSCANBE_IX[ANALYZED]

(4)索引快速扫描(indexfastfullscan)扫描索引中的所有的数据块,与indexfullscan很类似,但是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它不对查询出的数据进行排序,即数据不是以排序顺序被返回。在这种存取方法中,可以使用多块读功能,也可以使用并行读入,以便获得最大吞吐量与缩短执行时间。索引快速扫描的例子:BE_IX索引是一个多列索引:big_emp(empno,ename)SQL>explainplanforselectempno,enamefrombig_emp;QueryPlan------------------------------------------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1INDEXFASTFULLSCANBE_IX[ANALYZED]

只选择多列索引的第2列:

SQL>explainplanforselectenamefrombig_emp;

QueryPlan

------------------------------------------

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1

INDEXFASTFULLSCANBE_IX[ANALYZED]

三、表之间的连接

Join是一种试图将两个表结合在一起的谓词,一次只能连接2个表,表连接也可以被称为表关联。在后面的叙述中,我们将会使用“rowsource”来代替“表”,因为使用rowsource更严谨一些,并且将参与连接的2个rowsource分别称为rowsource1和rowsource2.Join过程的各个步骤经常是串行操作,即使相关的rowsource可以被并行访问,即可以并行的读取做join连接的两个rowsource的数据,但是在将表中符合限制条件的数据读入到内存形成rowsource后,join的其它步骤一般是串行的。有多种方法可以将2个表连接起来,当然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每种连接类型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挥出其最大优势。rowsource(表)之间的连接顺序对于查询的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首先存取特定的表,即将该表作为驱动表,这样可以先应用某些限制条件,从而得到一个较小的rowsource,使连接的效率较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先执行限制条件的原因。一般是在将表读入内存时,应用where子句中对该表的限制条件。根据2个rowsource的连接条件的中操作符的不同,可以将连接分为等值连接(如WHEREA.COL3=B.COL4)、非等值连接(WHEREA.COL3>B.COL4)、外连接(WHEREA.COL3=B.COL4(+))。上面的各个连接的连接原理都基本一样,所以为了简单期间,下面以等值连接为例进行介绍。在后面的介绍中,都以以下Sql为例进行说明:SELECTA.COL1,B.COL2

FROMA,BWHEREA.COL3=B.COL4;假设A表为RowSoruce1,则其对应的连接操作关联列为COL3;

B表为RowSoruce2,则其对应的连接操作关联列为COL4;

连接类型:目前为止,无论连接操作符如何,典型的连接类型共有3种:排序--合并连接(SortMergeJoin(SMJ))嵌套循环(NestedLoops(NL))哈希连接(HashJoin)

另外,还有一种Cartesianproduct(笛卡尔积),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

1,排序--合并连接(SortMergeJoin,SMJ)

内部连接过程:

1)首先生成rowsource1需要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按照连接操作关联列(如A.col3)进行排序。

2)随后生成rowsource2需要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按照与sortsource1对应的连接操作关联列(如B.col4)进行排序。

3)最后两边已排序的行被放在一起执行合并操作,即将2个rowsource按照连接条件连接起来

下面是连接步骤的图形表示:MERGE/\SORTSORT||RowSource1RowSource2

如果rowsource已经在连接关联列上被排序,则该连接操作就不需要再进行sort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这种连接操作的连接速度,因为排序是个极其费资源的操作,特别是对于较大的表。预先排序的rowsource包括已经被索引的列(如a.col3或b.col4上有索引)或rowsource已经在前面的步骤中被排序了。尽管合并两个rowsource的过程是串行的,但是可以并行访问这两个rowsource(如并行读入数据,并行排序)。SMJ连接的例子:

SQL>explainplanforselect/*+ordered*/e.deptno,d.deptnofromempe,deptdwheree.deptno=d.deptnoorderbye.deptno,d.deptno;QueryPlan-------------------------------------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17MERGEJOINSORTJOINTABLEACCESSFULLEMP[ANALYZED]SORTJOINTABLEACCESSFULLDEPT[ANALYZED]

排序是一个费时、费资源的操作,特别对于大表。基于这个原因,SMJ经常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连接方法,但是如果2个rowsource都已经预先排序,则这种连接方法的效率也是蛮高的。

2,嵌套循环(NestedLoops,NL)这个连接方法有驱动表(外部表)的概念。其实,该连接过程就是一个2层嵌套循环,所以外层循环的次数越少越好,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将小表或返回较小rowsource的表作为驱动表(用于外层循环)的理论依据。但是这个理论只是一般指导原则,因为遵循这个理论并不能总保证使语句产生的I/O次数最少。有时不遵守这个理论依据,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率。如果使用这种方法,决定使用哪个表作为驱动表很重要。有时如果驱动表选择不正确,将会导致语句的性能很差、很差。内部连接过程:Rowsource1的Row1——Probe->Rowsource2Rowsource1的Row2——Probe->Rowsource2Rowsource1的Row3——Probe->Rowsource2……。Rowsource1的Rown——Probe->Rowsource2

从内部连接过程来看,需要用rowsource1中的每一行,去匹配rowsource2中的所有行,所以此时保持rowsource1尽可能的小与高效的访问rowsource2(一般通过索引实现)是影响这个连接效率的关键问题。这只是理论指导原则,目的是使整个连接操作产生最少的物理I/O次数,而且如果遵守这个原则,一般也会使总的物理I/O数最少。但是如果不遵从这个指导原则,反而能用更少的物理I/O实现连接操作,那尽管违反指导原则吧!因为最少的物理I/O次数才是我们应该遵从的真正的指导原则,在后面的具体案例分析中就给出这样的例子。在上面的连接过程中,我们称Rowsource1为驱动表或外部表。RowSource2被称为被探查表或内部表。在NESTEDLOOPS连接中,Oracle读取rowsource1中的每一行,然后在rowsourc2中检查是否有匹配的行,所有被匹配的行都被放到结果集中,然后处理rowsource1中的下一行。这个过程一直继续,直到rowsource1中的所有行都被处理。这是从连接操作中可以得到第一个匹配行的最快的方法之一,这种类型的连接可以用在需要快速响应的语句中,以响应速度为主要目标。如果drivingrowsource(外部表)比较小,并且在innerrowsource(内部表)上有唯一索引,或有高选择性非唯一索引时,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效率。NESTEDLOOPS有其它连接方法没有的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先返回已经连接的行,而不必等待所有的连接操作处理完才返回数据,这可以实现快速的响应时间。如果不使用并行操作,最好的驱动表是那些应用了where限制条件后,可以返回较少行数据的的表,所以大表也可能称为驱动表,关键看限制条件。对于并行查询,我们经常选择大表作为驱动表,因为大表可以充分利用并行功能。当然,有时对查询使用并行操作并不一定会比查询不使用并行操作效率高,因为最后可能每个表只有很少的行符合限制条件,而且还要看你的硬件配置是否可以支持并行(如是否有多个CPU,多个硬盘控制器),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NL连接的例子:SQL>explainplanforselecta.dname,b.sqlfromdepta,empbwherea.deptno=b.deptno;QueryPlan-------------------------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5NESTEDLOOPSTABLEACCESSFULLDEPT[ANALYZED]TABLEACCESSFULLEMP[ANALYZED]

3,哈希连接(HashJoin,HJ)这种连接是在oracle7.3以后引入的,从理论上来说比NL与SMJ更高效,而且只用在CBO优化器中。较小的rowsource被用来构建hashtable与bitmap,第2个rowsource被用来被hansed,并与第一个rowsource生成的hashtable进行匹配,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连接。Bitmap被用来作为一种比较快的查找方法,来检查在hashtable中是否有匹配的行。特别的,当hashtable比较大而不能全部容纳在内存中时,这种查找方法更为有用。这种连接方法也有NL连接中所谓的驱动表的概念,被构建为hashtable与bitmap的表为驱动表,当被构建的hashtable与bitmap能被容纳在内存中时,这种连接方式的效率极高。

HASH连接的例子:

SQL>explainplanfor

select/*+use_hash(emp)*/empnof

fromemp,dept

whereemp.deptno=dept.deptno;

QueryPlan

----------------------------

SELECTSTATEMENT[CHOOSE]Cost=3

HASHJOIN

TABLEACCESSFULLDEPT

TABLEACCESSFULLEMP

要使哈希连接有效,需要设置HASH_JOIN_ENABLED=TRUE,缺省情况下该参数为TRUE,另外,不要忘了还要设置hash_area_size参数,以使哈希连接高效运行,因为哈希连接会在该参数指定大小的内存中运行,过小的参数会使哈希连接的性能比其他连接方式还要低。

另外,笛卡儿乘积(CartesianProduct)当两个rowsource做连接,但是它们之间没有关联条件时,就会在两个rowsource中做笛卡儿乘积,这通常由编写代码疏漏造成(即程序员忘了写关联条件)。笛卡尔乘积是一个表的每一行依次与另一个表中的所有行匹配。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笛卡儿乘积,如在星形连接中,除此之外,我们要尽量不使用笛卡儿乘积,否则,自己想结果是什么吧!注意在下面的语句中,在2个表之间没有连接。SQL>explainplanforselectemp.deptno,dept,deptnofromemp,deptQueryPlan------------------------SLECTSTATEMENT[CHOOSE]Cost=5MERGEJOINCARTESIANTABLEACCESSFULLDEPTSORTJOINTABLEACCESSFULLEMP

CARTESIAN关键字指出了在2个表之间做笛卡尔乘积。假如表emp有n行,dept表有m行,笛卡尔乘积的结果就是得到n*m行结果。

最后,总结一下,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连接方法比较好:

排序--合并连接(SortMergeJoin,SMJ):a)对于非等值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效率是比较高的。b)如果在关联的列上都有索引,效果更好。c)对于将2个较大的rowsource做连接,该连接方法比NL连接要好一些。d)但是如果sortmerge返回的rowsource过大,则又会导致使用过多的rowid在表中查询数据时,数据库性能下降,因为过多的I/O.

嵌套循环(NestedLoops,NL):

a)如果drivingrowsource(外部表)比较小,并且在innerrowsource(内部表)上有唯一索引,或有高选择性非唯一索引时,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效率。

b)NESTEDLOOPS有其它连接方法没有的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先返回已经连接的行,而不必等待所有的连接操作处理完才返回数据,这可以实现快速的响应时间。

哈希连接(HashJoin,HJ):a)这种方法是在oracle7后来引入的,使用了比较先进的连接理论,一般来说,其效率应该好于其它2种连接,但是这种连接只能用在CBO优化器中,而且需要设置合适的hash_area_size参数,才能取得较好的性能。b)在2个较大的rowsource之间连接时会取得相对较好的效率,在一个rowsource较小时则能取得更好的效率。c)只能用于等值连接中

+++Oracle执行计划的概述---

Oracle执行计划的相关概念:

Rowid:系统给oracle数据的每行附加的一个伪列,包含数据表名称,数据库id,存储数据库id以及一个流水号等信息,rowid在行的生命周期内唯一。Recursivesql:为了执行用户语句,系统附加执行的额外操作语句,譬如对数据字典的维护等。Rowsource(行源):oracle执行步骤过程中,由上一个操作返回的符合条件的行的集合。Predicate(谓词):where后的限制条件。Drivingtable(驱动表):又称为连接的外层表,主要用于嵌套与hash连接中。一般来说是将应用限制条件后,返回较少行源的表作为驱动表。在后面的描述中,将drivingtable称为连接操作的rowsource1。Probedtable(被探查表):连接的内层表,在我们从drivingtable得到具体的一行数据后,在probedtable中寻找符合条件的行,所以该表应该为较大的rowsource,并且对应连接条件的列上应该有索引。在后面的描述中,一般将该表称为连接操作的rowsource2.Concatenatedindex(组合索引):一个索引如果由多列构成,那么就称为组合索引,组合索引的第一列为引导列,只有谓词中包含引导列时,索引才可用。可选择性:表中某列的不同数值数量/表的总行数如果接近于1,则列的可选择性为高。

Oracle访问数据的存取方法:

Fulltablescans,FTS(全表扫描):通过设置db_block_multiblock_read_count可以设置一次IO能读取的数据块个数,从而有效减少全表扫描时的IO总次数,也就是通过预读机制将将要访问的数据块预先读入内存中。只有在全表扫描情况下才能使用多块读操作。TableAccessbyrowed(通过rowid存取表,rowidlookup):由于rowid中记录了行存储的位置,所以这是oracle存取单行数据的最快方法。Indexscan(索引扫描indexlookup):在索引中,除了存储每个索引的值外,索引还存储具有此值的行对应的rowid值,索引扫描分两步1,扫描索引得到rowid;2,通过rowid读取具体数据。每步都是单独的一次IO,所以如果数据经限制条件过滤后的总量大于原表总行数的5%-10%,则使用索引扫描效率下降很多。而如果结果数据能够全部在索引中找到,则可以避免第二步操作,从而加快检索速度。根据索引类型与where限制条件的不同,有4种类型的索引扫描:Indexuniquescan(索引唯一扫描):存在unique或者primarykey的情况下,返回单个rowid数据内容。Indexrangescan(索引范围扫描):1,在唯一索引上使用了range操作符(>,,>=,<=,between);2,在组合索引上,只使用部分列进行查询;3,对非唯一索引上的列进行的查询。Indexfullscan(索引全扫描):需要查询的数据从索引中可以全部得到。Indexfastfullscan(索引快速扫描):与indexfullscan类似,但是这种方式下不对结果进行排序。

目前为止,典型的连接类型有3种:

Sortmergejoin(SMJ排序-合并连接):首先生产drivingtable需要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按照连接操作关联列进行排序;然后生产probedtable需要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按照与drivingtable对应的连接操作列进行排序;最后两边已经排序的行被放在一起执行合并操作。排序是一个费时、费资源的操作,特别对于大表。所以smj通常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连接方法,但是如果drivingtable和probedtable都已经预先排序,则这种连接方法的效率也比较高。Nestedloops(NL嵌套循环):连接过程就是将drivingtable和probedtable进行一次嵌套循环的过程。就是用drivingtable的每一行去匹配probedtable的所有行。Nestedloops可以先返回已经连接的行,而不必等待所有的连接操作处理完成才返回数据,这可以实现快速的响应时间。Hashjoin(哈希连接):较小的rowsource被用来构建hashtable与bitmap,第二个rowsource用来被hashed,并与第一个rowsource生产的hashtable进行匹配。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连接。当被构建的hashtable与bitmap能被容纳在内存中时,这种连接方式的效率极高。但需要设置合适的hash_area_size参数且只能用于等值连接中。另外,还有一种连接类型:Cartesianproduct(笛卡尔积):表的每一行依次与另外一表的所有行匹配,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

海天 oracle,Oracle执行计划详解相关推荐

  1. Oracle的执行计划详解

    一.什么是执行计划 An explain plan i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access path that is taken when a query is execu ...

  2. Oracle的执行计划详解(转自某位神女的女神帖)

    简介:     本文全面详细介绍oracle执行计划的相关的概念,访问数据的存取方法,表之间的连接等内容.     并有总结和概述,便于理解与记忆! +++ 目录 ---     一.相关的概念    ...

  3. MySQL 优化:Explain 执行计划详解

    昨天中午在食堂,和部门的技术大牛们坐在一桌吃饭,作为一个卑微技术渣仔默默的吃着饭,听大佬们高谈阔论,研究各种高端技术,我TM也想说话可实在插不上嘴. 聊着聊着突然说到他上午面试了一个工作6年的程序员, ...

  4. Explain执行计划详解

    作者:IT王小二 博客:https://itwxe.com 一条查询 SQL 语句为什么会执行很慢?执行的时候走了什么索引?多表查询的时候 SQL 大体执行流程是怎么样的?Explain 执行计划详解 ...

  5. Explain 执行计划详解

    什么是执行计划 我们往往通过慢查询日志,可以找到慢查询的sql具体是怎么写的.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表的索引,执行引擎等等去自己判断sql为什么执行缓慢的原因.但是这明显不是高效的. 我们的MySQL中为我 ...

  6. Oracle执行计划详解

    ---引用------ 作者:TTT BLOG 本文地址:http://blog.chinaunix.net/u3/107265/showart_2192657.html --- 简介: 本文全面详细 ...

  7. mysql和oracle执行计划_mysql explain执行计划详解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xiaoboluo768/p/5400990.html mysql> explain  select t1.kprq from    p ...

  8. MySQL调优(八):查缺补漏(mysql的锁机制,读写分离,执行计划详解,主从复制原理)

    mysql的锁机制 1.MySQL锁的基本介绍 ​ 锁是计算机协调多个进程或线程并发访问某一资源的机制.在数据库中,除传统的 计算资源(如CPU.RAM.I/O等)的争用以外,数据也是一种供许多用户共 ...

  9. MySQL高级 之 explain执行计划详解

    使用explain关键字可以模拟优化器执行SQL查询语句,从而知道MySQL是如何处理你的SQL语句的,分析你的查询语句或是表结构的性能瓶颈. explain执行计划包含的信息 其中最重要的字段为:i ...

最新文章

  1. 这年头连人用脑机接口信号都能无线传输了,瘫痪者可在家轻松上网看视频
  2. python消息队列celery_消息队列(kafka/nsq等)与任务队列(celery/ytask等)到底有什么不同?...
  3. VS2010-MFC(对话框:一般属性页对话框的创建及显示)
  4. python3入门基础语法总结_Python基础语法总结
  5. 80-20-075-原理-Flink内存管理
  6. 2021年宇华实验中学高考成绩查询,2021年河南高考状元多少分,今年河南高考状元资料名单...
  7. 编程题目:PAT 1006. 换个格式输出整数 (15)
  8. Go:HTTP长连接
  9. UVALive - 3713 - Astronauts(图论——2-SAT)
  10. related、relative和relevant表示相关意思时的区别
  11. Java校验手机号格式
  12. Android自带Switch系列汇总学习
  13. Arcgis连接sql server发布地图服务详解
  14. Java String 真的是不可变的吗
  15. Linux 命令 wc / awk
  16. 程序员软件开发 面试常见问题
  17. java线程池的正确使用方式,completableFuture
  18. Excel(Office)哪一版最好用?
  19. 调用浏览器局部打印,空白、只有一页问题、火狐兼容
  20. CHOCOLATEY : windows包管理软件改变软件的默认安装位置

热门文章

  1. VC四种程序启动画面的制作方法
  2. 【160天】尚学堂高琪Java300集视频精华笔记(129)
  3. 目标跟踪之camshift---opencv中meanshift和camshift例子的应用
  4. 分享Silverlight新鲜事(11月15日-21日) - PDC 10 Downloader
  5. 在EXCEL表格中怎么去掉全部的内容的最后一个字
  6. VS2010中获取并调用CRM2011中的工作流
  7. oracle 数据库创建表
  8. 【vue】.native给组件绑定原生事件
  9. 数据结构 第三周第四周学习小结
  10. 关于时间差查询的一个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