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个小结

先对前面的内容,做一个小结。

我们已经知道,网络通信就是交换数据包。电脑A向电脑B发送一个数据包,后者收到了,回复一个数据包,从而实现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数据包的结构,基本上是下面这样:

发送这个包,需要知道两个地址:

  * 对方的MAC地址

  * 对方的IP地址

有了这两个地址,数据包才能准确送到接收者手中。但是,前面说过,MAC地址有局限性,如果两台电脑不在同一个子网络,就无法知道对方的MAC地址,必须通过网关(gateway)转发。

上图中,1号电脑要向4号电脑发送一个数据包。它先判断4号电脑是否在同一个子网络,结果发现不是(后文介绍判断方法),于是就把这个数据包发到网关A。网关A通过路由协议,发现4号电脑位于子网络B,又把数据包发给网关B,网关B再转发到4号电脑。

1号电脑把数据包发到网关A,必须知道网关A的MAC地址。所以,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实际上分成两种情况:

场景 数据包地址
同一个子网络 对方的MAC地址,对方的IP地址
非同一个子网络 网关的MAC地址,对方的IP地址

发送数据包之前,电脑必须判断对方是否在同一个子网络,然后选择相应的MAC地址。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实际使用中,这个过程是怎么完成的。

八、用户的上网设置

8.1 静态IP地址

你买了一台新电脑,插上网线,开机,这时电脑能够上网吗?

通常你必须做一些设置。有时,管理员(或者ISP)会告诉你下面四个参数,你把它们填入操作系统,计算机就能连上网了:

  * 本机的IP地址
  * 子网掩码
  * 网关的IP地址
  * DNS的IP地址

下图是Windows系统的设置窗口。

这四个参数缺一不可,后文会解释为什么需要知道它们才能上网。由于它们是给定的,计算机每次开机,都会分到同样的IP地址,所以这种情况被称作"静态IP地址上网"。

但是,这样的设置很专业,普通用户望而生畏,而且如果一台电脑的IP地址保持不变,其他电脑就不能使用这个地址,不够灵活。出于这两个原因,大多数用户使用"动态IP地址上网"。

8.2 动态IP地址

所谓"动态IP地址",指计算机开机后,会自动分配到一个IP地址,不用人为设定。它使用的协议叫做DHCP协议。

这个协议规定,每一个子网络中,有一台计算机负责管理本网络的所有IP地址,它叫做"DHCP服务器"。新的计算机加入网络,必须向"DHCP服务器"发送一个"DHCP请求"数据包,申请IP地址和相关的网络参数。

前面说过,如果两台计算机在同一个子网络,必须知道对方的MAC地址和IP地址,才能发送数据包。但是,新加入的计算机不知道这两个地址,怎么发送数据包呢?

DHCP协议做了一些巧妙的规定。

8.3 DHCP协议

首先,它是一种应用层协议,建立在UDP协议之上,所以整个数据包是这样的:

  (1)最前面的"以太网标头",设置发出方(本机)的MAC地址和接收方(DHCP服务器)的MAC地址。前者就是本机网卡的MAC地址,后者这时不知道,就填入一个广播地址:FF-FF-FF-FF-FF-FF。

  (2)后面的"IP标头",设置发出方的IP地址和接收方的IP地址。这时,对于这两者,本机都不知道。于是,发出方的IP地址就设为0.0.0.0,接收方的IP地址设为255.255.255.255。

  (3)最后的"UDP标头",设置发出方的端口和接收方的端口。这一部分是DHCP协议规定好的,发出方是68端口,接收方是67端口。

这个数据包构造完成后,就可以发出了。以太网是广播发送,同一个子网络的每台计算机都收到了这个包。因为接收方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看不出是发给谁的,所以每台收到这个包的计算机,还必须分析这个包的IP地址,才能确定是不是发给自己的。当看到发出方IP地址是0.0.0.0,接收方是255.255.255.255,于是DHCP服务器知道"这个包是发给我的",而其他计算机就可以丢弃这个包。

接下来,DHCP服务器读出这个包的数据内容,分配好IP地址,发送回去一个"DHCP响应"数据包。这个响应包的结构也是类似的,以太网标头的MAC地址是双方的网卡地址,IP标头的IP地址是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发出方)和255.255.255.255(接收方),UDP标头的端口是67(发出方)和68(接收方),分配给请求端的IP地址和本网络的具体参数则包含在Data部分。

新加入的计算机收到这个响应包,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服务器等等参数。

8.4 上网设置:小结

这个部分,需要记住的就是一点:不管是"静态IP地址"还是"动态IP地址",电脑上网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四个参数。这四个值很重要,值得重复一遍:

  * 本机的IP地址
  * 子网掩码
  * 网关的IP地址
  * DNS的IP地址

有了这几个数值,电脑就可以上网"冲浪"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当用户访问网页的时候,互联网协议是怎么运作的。

九、一个实例:访问网页

9.1 本机参数

我们假定,经过上一节的步骤,用户设置好了自己的网络参数:

  * 本机的IP地址:192.168.1.100
  * 子网掩码:255.255.255.0
  * 网关的IP地址:192.168.1.1
  * DNS的IP地址:8.8.8.8

然后他打开浏览器,想要访问Google,在地址栏输入了网址:www.google.com。

这意味着,浏览器要向Google发送一个网页请求的数据包。

9.2 DNS协议

我们知道,发送数据包,必须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但是,现在,我们只知道网址www.google.com,不知道它的IP地址。

DNS协议可以帮助我们,将这个网址转换成IP地址。已知DNS服务器为8.8.8.8,于是我们向这个地址发送一个DNS数据包(53端口)。

然后,DNS服务器做出响应,告诉我们Google的IP地址是172.194.72.105。于是,我们知道了对方的IP地址。

9.3 子网掩码

接下来,我们要判断,这个IP地址是不是在同一个子网络,这就要用到子网掩码。

已知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本机用它对自己的IP地址192.168.1.100,做一个二进制的AND运算(两个数位都为1,结果为1,否则为0),计算结果为192.168.1.0;然后对Google的IP地址172.194.72.105也做一个AND运算,计算结果为172.194.72.0。这两个结果不相等,所以结论是,Google与本机不在同一个子网络。

因此,我们要向Google发送数据包,必须通过网关192.168.1.1转发,也就是说,接收方的MAC地址将是网关的MAC地址。

9.4 应用层协议

浏览网页用的是HTTP协议,它的整个数据包构造是这样的:

HTTP部分的内容,类似于下面这样:

  GET / HTTP/1.1
  Host: www.google.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sdch
  Accept-Language: zh-CN,zh;q=0.8
  Accept-Charset: GBK,utf-8;q=0.7,*;q=0.3
  Cookie: ... ...

我们假定这个部分的长度为4960字节,它会被嵌在TCP数据包之中。

9.5 TCP协议

TCP数据包需要设置端口,接收方(Google)的HTTP端口默认是80,发送方(本机)的端口是一个随机生成的1024-65535之间的整数,假定为51775。

TCP数据包的标头长度为20字节,加上嵌入HTTP的数据包,总长度变为4980字节。

9.6 IP协议

然后,TCP数据包再嵌入IP数据包。IP数据包需要设置双方的IP地址,这是已知的,发送方是192.168.1.100(本机),接收方是172.194.72.105(Google)。

IP数据包的标头长度为20字节,加上嵌入的TCP数据包,总长度变为5000字节。

9.7 以太网协议

最后,IP数据包嵌入以太网数据包。以太网数据包需要设置双方的MAC地址,发送方为本机的网卡MAC地址,接收方为网关192.168.1.1的MAC地址(通过ARP协议得到)。

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大长度为1500字节,而现在的IP数据包长度为5000字节。因此,IP数据包必须分割成四个包。因为每个包都有自己的IP标头(20字节),所以四个包的IP数据包的长度分别为1500、1500、1500、560。

9.8 服务器端响应

经过多个网关的转发,Google的服务器172.194.72.105,收到了这四个以太网数据包。

根据IP标头的序号,Google将四个包拼起来,取出完整的TCP数据包,然后读出里面的"HTTP请求",接着做出"HTTP响应",再用TCP协议发回来。

本机收到HTTP响应以后,就可以将网页显示出来,完成一次网络通信。

这个例子就到此为止,虽然经过了简化,但它大致上反映了互联网协议的整个通信过程。

博客转载自: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2/06/internet_protocol_suite_part_ii.html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inbang/p/6634837.html

TCP / IP协议 --- 用户层面相关推荐

  1. TCP / IP协议 --- 计算机层面

    一.概述 1.1 五层模型 互联网的实现,分成好几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就像建筑物一样,每一层都靠下一层支持. 用户接触到的,只是最上面的一层,根本没有感觉到下面的层.要理解互联网,必须从最下层开 ...

  2. 无盘工作站给服务器ip地址协议,如何给无盘工作站安装TCP IP协议

    一.准备工作 给Windows NT无盘工作站安装TCP/IP协议,必须先在Windows NT服务器上安装设置DHCP服务,为无盘工作站自动指定IP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给无盘站安装配置TCP/IP ...

  3. TCP/IP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运输层

    快速导航 UDP在TCP/IP中的位置? 用户数据报的格式? UDP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和解封? 队列与端口实现? 复用与分用? UDP的一些特点? UDP输入队列? 输入模块伪代码欣赏? User D ...

  4. HTTP 协议入门 — (TCP/IP协议族、通信传输流、URI 与 URL 的区别、Cookie 状态管理、HTTP 支持的方法、状态码类别、HTTP 首部字段)

    TCP/IP协议族 在介绍 HTTP 协议之前,我们先对 TCP/IP 协议族有个大概的了解,TCP/IP 协议从上到下主要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表所示: 协议层 ...

  5. 深入理解网络通信与tcp/ip协议

    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 1.诞生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2.ARPANET,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60年代初.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 ...

  6. TCP/IP协议是什么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

    具有代表性的协议:IP TCP HTTP等.TCP/IP就是IP TCP HTTP等协议的集合 (主要用途 互联网 局域网) LAN(局域网)中常见的协议有IPX/SPX/NPC等(NetWare)( ...

  7. 网络、如何通信、TCP/IP协议

    认识网络 *网络的发展史:网络发展之初,每台主机都是相互独立的-->随着发展,出现计算机需要相互联通的需求,引出网络互连以此达到多个计算机共享数据的目的-->不同主机通过网络传输数据: 1 ...

  8. 网络原理之TCP/IP协议

    文章目录 1.网络基础 1.1 认识IP地址 1.1.1概念 1.1.2 作用 1.1.3 格式 1.1.4 组成 1.1.5 分类 1.2 子网掩码 1.2.1 格式 1.2.2 作用 1.2.3 ...

  9. 网络基础之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簇)

    文章目录 前言 一.OSI七层参考模型 1.OSI简介 2.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二.TCP/IP协议簇 1.TCP/IP 2.常用的网络协议 三.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1.数据封装过程 2.数据解封 ...

最新文章

  1. 用WDM开发USB驱动程序
  2. 论坛报名 | 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的下一个十年
  3. 原型设计工具【收集转帖】
  4. Scala 元组(tuple)
  5. IDOC generation debug for One Order
  6. BCH码和m序列参数估计(梅西迭代算法求多项式的MATLAB实现)
  7. Kibana可视化管理页面详细使用说明
  8. 2年工作经验进 初创公司_沟通是关键:通过两家初创公司获得的成长经验教训+找工作...
  9. 腾讯云直播sdk_官方推荐 | 2分钟带你认识腾讯云直播 CSS
  10. Junit单元测试/反射/注解
  11. 刺客信条起源计算机内存不足,刺客信条起源需要什么配置能玩?最低/推荐配置需求介绍...
  12. 08.15 javascript3 分支结构 条件语句 :单向分支 双向分支 嵌套分支 多项分支 循环结构 while dowhile for 跳转语句 其他语句...
  13. 自制XML解析器源码分析
  14. 迅为RK3399开发板嵌入式linux开发指南
  15. 信杂比公式_信噪比怎么计算
  16. wps xml转换表格_PDF转换神器安装步骤
  17. 百度快照出问题投诉有没有用?
  18. SQL文件切割工具、大文件操作工具
  19. JPEG图像存储格式
  20. oracle从11.0.2.4.0打PSU 11.0.2.4.8

热门文章

  1. DetachedCriteria 分页Projection取消聚合条件
  2. Linux下网络编程
  3. vs 2005 與vs 2003 語法比較
  4. WX公众号授权登录的简单应用
  5. Mac OS X上的lipo命令详解
  6. hdu 5615 Jam's math problem(判断是否能合并多项式)
  7. Unity3d Http Get请求
  8. 使用windows服务更新站点地图
  9. jQuery Mobile数据属性
  10. 【Python3_基础系列_009】Python3-条件语句-If